溥心畲作品鉴定方法

合集下载

国画大师溥心畲先生的曲艺情缘只留下17首岔曲都堪称经典

国画大师溥心畲先生的曲艺情缘只留下17首岔曲都堪称经典

国画大师溥心畬先生的曲艺情缘!只留下17首岔曲都堪称经典徐德亮演唱《洛神赋》秋光如练,洛水潺湲。

陈思王朝罢魏主,回转东藩。

苍烟横野色,斜日落虞渊,旌旗停碧岸,引驾欲登船。

忽见那,缥缈烟波云雾里,一片神光到马前。

(过板)那君王见一丽人,洛川之畔,翩若惊鸿翔玉宇,宛若游龙独往还。

春松疑秀色,秋菊比芳颜。

明珠翠羽光璀璨,桂旗波影自翩翻。

疑是湘妃临北渚,恍如神女降巫山。

盈盈一水人咫尺,解佩求通一语难。

怅春宵想象移情,(卧牛)人不见。

星悬银汉无船渡,凌波一去渺如烟。

绵绵此恨成千古,空剩下一片斜阳洛水寒。

岔曲《四时闺怨》高家兰先生《燕剪生春水》【春】燕剪生春水,青山懒画眉。

杜鹃枝上泣声悲,梨花舞雪送春回。

(过板)倦寻芳,海棠开罢,春光晚,负良宵,熏笼斜倚难(卧牛)难成寐。

只剩那乱红成阵落花飞,芳草池塘柳线垂,刻意留春春不住,东风何事入罗帏。

谭凤元《竹影横窗》、《秋月照婵娟》、《寒空无雁字》【夏】竹影横窗,浅碧池塘。

深闺初换五云裳,风弄芭蕉送晚凉。

(过板)翠楼东细柳含烟,潋滟波光,青山一髮凭(卧牛)凭栏望,残霞外几树蝉声,一片斜阳。

【秋】秋月照婵娟,银钩卷画帘。

玉人儿妆罢倚栏干,桂花零落玉台寒。

(过板)望银河疏星明灭,蟾光满,似嫦娥碧宵夜夜多(卧牛)多清怨。

盼郎归,罗裙罢绣鸳鸯线,云鬓蓬松懒上鬟。

【冬】寒空无雁字,霜华满玉墀。

归鸦数点噪空枝,帘卷黄昏欲雪时。

(过板)玉梅花下交三九,琐窗寒解佩低帏,(卧牛)暗香时至。

敲断玉钗歌一曲,月明疏影碧云迟。

溥心畬先生与《寒玉堂岔曲》作者:徐德亮节选自《清中叶至民国北京地区俗曲研究》其实就极雅岔曲本身来说,其文学程度也远不能和诗词相比,比曲也大有不及,只不过是因为作者学识与文学水平思想境界都较高,信手写来,比之一般岔曲,已经要雅很多,所以我称之为“极雅”岔曲。

这种岔曲在作者自己只是自娱之作、游戏文章,不当其为文学作品,但是由于时处民国,层次高的票友渐少,这种岔曲一般艺人都听不懂、看不懂,何况大多数引车卖浆者流的观众,所以在影响上与御用岔曲一样,是极小的。

国画家溥心畲画作欣赏

国画家溥心畲画作欣赏


溥儒,字心畬,號西山逸士,清道光皇帝的曾孫,恭親王訢的孫子,載瀅貝勒的次子。

因此,當他成年後的書畫作品上,常常用「舊王孫」印章或署名。


溥儒從小就跟隨宮廷畫家學習書法,臨摹家藏各代名家墨蹟幾盡。

青年時代到德國留學8年,獲得生物和天文兩博士學位後返為中國。

然後就隱居在北京西山的戒檀寺,潛心研心丹青,謝絕一切交際,前後長達10 年之久,故取號「西山逸士」。


溥儒的山水畫宗法宋元,以淡雅見長,較少烘染,著重線條鉤摹。

繪畫不圖功利,無一點「商品氣息」,整個畫面充滿著一種和諧的靜謐之氣。

他初次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就一鳴驚人,贏得美術界人士的肯定。

30年代中期與張大千齊名,以他們的山水畫成就分峙南北畫壇,被譽為「南張北溥」。

在北京,他的山水畫則被推崇是「國畫北派青綠山水正宗首座」。

大陸淪陷後,移居臺灣,與張大千、黃君璧三人,成為台灣畫壇中的最傑出的國畫大師,被大眾稱為「渡海三家」。

國畫家溥心畬畫作欣賞
李常生Eddie Lee 6/13/2012 Nanjing。

(精品)溥心畲绘画

(精品)溥心畲绘画

溥心畲(右)和张大千在台湾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

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修西洋文学史。

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

抗日战争期间,靠卖书画为生。

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先后到日本、韩国、泰国、香港等地开画展,并为当地大学讲学。

溥心畲画风是属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走的是既无师承又无画友的自学成材之路。

他《自述》:“初学四王,后知四王少含蓄,笔多偏锋,遂学董、巨、刘松年、马、夏、用篆籀之笔。

始习南宗,后习北宗,然后始画人物、鞍马翎毛,花竹之类。

然不及书法之专,以书法作画,画自易工。

”溥氏以古为本,亦以自然为师。

他在《论书画》中说:“古者无旧本传摹,依物写形,形乃得其神理, 后人转摹前迹,形留而神去。

”移居台湾后,历游名川古迹,尤其对台湾特有的动植物很感兴趣,常以大自然的景色入画,增添了文人画自身的雅趣。

纸本水墨,109.5cm×57.5cm。

中国美术馆藏。

溥心畲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

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凤范。

溥心畲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

《雪中访友图》茂密的松林生于冈峦之上,路径隐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深处.深山幽僻处两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住山中访友。

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现了山中雪后的宁静与秀美,表达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溥儒(1896~1963)终南进士行旅图设色纸本镜片1958年作款识:终南进士行旅图。

五代石恪喜画终南进士,穷其情状。

戊戌端午偶作此图,略师古意。

心畬。

钤印:溥儒(白)明夷(朱)溥儒(1896~1963)松溪高士圖設色紙本鏡片款識:開襟對秋色,解帶聽流泉。

心畬題。

鈐印:溥儒之印(白)玉壺(朱)张大千溥心畬江寺静远镜心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44×36.4cm溥儒(1896~1963)松阴高士图·行书七言联水墨纸本镜片·纸本对联对联识文:玉局一编时在手,桓谭万卷镇随身。

溥心畲山水画谱(一)

溥心畲山水画谱(一)

24/书画艺术·7月号
书画课堂
shu hua ke tang
一、 山石的画法
画山,先轮廓而后皴皱,此常法也。

至于崎岖荦确,突兀峥嵘;熊罴升降,虎跳龙卧之形;笔必变化奔腾,横飞直下。

先于一笔之中,有起伏轻重,定为阴阳,辨其明晦。

若但累圆石,列为雁行,此拙笔也。

□溥心畲
图1
图2
溥心畲山水画谱
(一)
7书画课堂
shu hua ke tang
米氏云山积墨而成,效之不宜模糊。

先以淡墨略分山势,次分浓淡点成;再以淡墨渍为云气。

江中舟楫,挂帆带雨,只宜以淡墨写成帆影,此米家法也。

《易》曰:“介于石。

”石,坚物也,故以为象。

石有锋棱,用笔亦必有锋棱,然
月号
·书画艺术/25图3
(一)不可随时加水。

(二)接近轮廓处要密、要平。

(三)皴由轮廓画起。

(四)轮廓与皴墨色同。

六畜有定形,山水无定形而有定理。

后乃见石之坚刚。

土石相杂之山,则刚柔之笔互用。

若但渍染,皴法不明,是谓有墨无笔。

笔谓石之锋棱,墨谓深浅之色。

有墨无笔,如对石屏,但有山河之影;有笔无墨,如石刻峰峦,不见晦明之妙。

与其无笔,不如无墨。

这不是“抄袭”——溥心畲的“传统”和转化(第十九讲)

这不是“抄袭”——溥心畲的“传统”和转化(第十九讲)

北京市偈纯艺术教育公益*金会联介主办这不是“抄袭”-◊主讲人:杭春晓〉时间:2018年]2月13日15:◊地点:《中国书画》美术馆—溥心畲的“传统”和转化(第十九讲)17:00第十九讲卜:讲人抄袭这个词,实际上我们今天已经赋予某一种判断,比如说,什么东西抄袭了什么。

但讲座题目中的“这不是抄袭”,其实是指我对中国画的一种一直存在的、特殊临摹现象的思考。

应该说,溥心畲最吸引我的地方,跟这个“抄袭”有关系。

在20世纪美术革命的立场下,所有的绘画都基于了一个反对中国过去的传统,用写生取代临摹、用各种创新来否定对于传统的研习等这样一个思潮。

这种思潮大致来说,可以称之为一种革命化的思潮。

我做博士时候实际就针对这个思潮进行了一些检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主要针对被认为是“革命”的对立面的“保守派”的一批画家做一个检讨——检讨他们是不是如我们想的那么保守。

当时做的就有像金北楼、陈师曾他们这一批人。

做完了以后有一个问题进而冒出来,因为我做出的结论是金北楼、陈师曾他们不是我们所想象那种保守状态——他们当时仍然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结构,包括对西方。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一个强调不变的群体,只是一个选择路径和方法是温和改良的,另一个是激进革命的这样的区别一一他们同样都把自己打开向外部世界开放。

这时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在当时的中国画坛里面,有没有一个人是把自己屏蔽起来而没有跟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知识系统进行对接?我在20世纪找了一圈,找来找去发现很少有人能符合这个条件,但最后找到了溥心畲。

在我看来,溥心畲90%或者95%符合了这个条件。

于是,大概自2007年左 右开始,溥心畲就吸引了我,我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和溥心畲的这种接触,针对溥心畲的遗民身份的研究。

今天这个讲座,实际就是谈他的绘画内部的问题,具体则是指他的绘画“生产”中的一个现象:溥心畲的画面有很多是对古典绘画形态的直接搬用。

我们该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前些年我有一个学生也对我做过一个采访(见《美术观察》),我提了一个在临摹中的概念叫“移临”,在我们通常所讲的临摹,如对临、背临、意临之外,在我看来有一个新的概念叫“移临”。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展开全文溥儒国画作品欣赏作者:风行者爱新觉罗·溥心畬(1887-1963),名儒,以字行,号西山逸士,辽宁人,满族,清宗室,恭亲王后裔。

自幼好学,通经史,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

辛亥革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檀寺,前后十年,后迁居颐和园。

以山水画闻名于世,与张大千合称“南张北溥”。

其山水画兼有南派山水的秀丽含蓄和北派山水的力量和气势。

1949年移居台湾,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晚年对台湾画家有很大影响。

代表作品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溪舟访友图》轴、《秋山楼阁图》轴等。

雪中访友图溥心畬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

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

溥心畬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

《雪中访友图》茂密的松林生于冈峦之上,路径隐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深处,深山幽僻处两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往山中访友。

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现了山中雪后的宁静与秀美,表达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秋山泛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论,在此画作中得到了最佳的诠释。

“列嶂笃山木,悬泉俯细流。

欲寻泉落处,乘兴上扁舟。

”画中所描写的正是诗中的意境。

图中山峰树木点染繁密,利落清爽,富于生气,用色亮丽而不含火气,独树一格,蕴含着一种“出于笔墨之外”的高贵淡雅之韵。

层峦废翠图镜片设色纸本碧波秋色图立轴纸本 (104.5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 仙阁观鹤图立轴设色纸本西山草堂图镜心1930年作(8.25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 垂钓临秋巘立轴芦岸秋夜图设色纸本(11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 松荫访友图立轴 (8.58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水阁观泉图设色纸本立轴画里溪山设色纸本立轴春山闲居图设色纸本立轴渔邨图手卷设色绢本 1963年作硃砂钟馗镜心 1942年作 (12.1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罗汉图镜心设色纸本 (9.02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秋江横舟图镜心设色纸本 (11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春山横舟图立轴设色纸本 1940年作锦屏碧霭图立轴纸本(10.12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渔父荡舟图立轴设色纸本 (10.45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 秋壑烟云图立轴设色纸本释迦牟尼佛像立轴设色纸本 (7.48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 钟馗夜游图立轴设色纸本(8.58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佛祖圣像 (15.4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观音渡海 (135万元,2011年12月北京匡时秋拍)对酒望月图立轴水墨纸本空山积雪图立轴纸本 (12.1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江天秋霭图垂钓图设色纸本镜片(两帧) 1935年作秋江暮景图立轴设色纸本(10.12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苍松亥步镜片水墨纸本1950年作奇石老树图立轴水墨纸本 (16.1万元,2011年西泠春拍)四季写生设色纸本四屏 (28.75万元,2011年西泠春拍)溥心畲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

画见江山秀润 书成文气纵横——溥心畲书画艺术

画见江山秀润 书成文气纵横——溥心畲书画艺术

画见江山秀润书成文气纵横文/蔡耀庆—溥画艺术爱新觉罗‧溥儒,1896年9月2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生于北平,后来以名为姓,取字心畬。

1949年移居台湾,1963年逝于台北,享年68岁。

一生经历,或是官宦子弟,或有艰辛之时,诸多波折,仍难掩其个人才情。

其一生转折诉诸笔墨,其笔法有逸笔草草,也有细致精工,呈现个人的绘画本事;画作题词赋诗,不仅增添画意,使之意境绵长,同时也是人生际遇与自我体悟的浓缩。

观看他的作品不只是一种视觉美感经验的获得,也是对水墨传统的认识,更是对于艺术家个人心境的理解,可以说,书、画、诗、文四者,塑造出这位现代艺术家的身影,我们也借着作品,尝试贴近艺术家的心灵世界。

在其传世书画作品中,有以笔墨精心刻画的楼阁,也有以拇指戏作的小品,从中可以了解艺术家创作时的严谨与幽默;至于众人所熟识的山水、人物与书法等成幅作品,则气象恢宏,成就卓然。

诗文底蕴溥心畬,以“儒”为名,仿佛早就挑好一条谦谦君子的道路,以儒者为终身奉行的准绳。

古来取号,多有特别意义,如“西山逸士”,是他曾在北平西山戒台寺隐居,所以自号之。

“羲皇上人”或是出自陶潜:“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有种不问世事的自傲;“流浪王孙”则透露出的是些许无奈。

身为晚清皇室的贵裔,对他而言,实是祸福难论,毕竟此刻家国充满苦难,特殊的出身背景,既让他继承了古典道统,也让他面对新旧交错的巨大压力,皇裔之名无论幸或不幸,总得承担。

他自幼接受传统严谨礼教熏陶,个性内向好学,在旧式学习环境中奠定深厚学养基础,将启蒙功课做得扎实。

随着清王朝结束,紧接着又是军阀割据,国家动荡,溥心畬作为遗族只能选择与母亲隐居西山,一再温读典籍、诸子百家与诗文古辞,这也造就他满腹经纶的学问与文人气质。

传统士大夫或文人多喜以具有个人特质的笔调,抒写所知所感,移写山川风物,在动荡变乱的时代,为后人留下永恒不变的审美价值。

溥心畬自童蒙即受的古典教养,顺理成章地展现于诗文之上,年轻时便能即席作诗,又能契合古律,全然不见松散之态。

关于溥心畲的介绍

关于溥心畲的介绍

关于溥心畲的介绍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

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 之孙。

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人物概况溥心畲之父载滢为奕 次子。

溥心畲的长兄过继给了伯父载澄,袭了王爵;排行老二的溥心畲与三弟溥德奉母定居北京。

溥心畲出生满5个月蒙赐头品顶戴,4岁习书法,5岁拜见慈禧太后,从容廷对,获夸“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6岁受教,9岁能诗,12岁能文,被誉为皇清神童。

溥心畲幼年除於恭王府习文,亦在大内接受“琴棋书画诗酒花美学”培育,及长先入贵胄政治学堂,再进青岛德国威廉帝国研究院,後经德国亨利亲王介绍,远赴柏林大学钻研天文和生物,前後八年,於获双博士学位後,归国职司经学治理,闲暇则舞文弄墨以自娱。

辛亥革命後,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十馀年,再迁居颐和园,专事绘画。

1924年迁回恭王府的萃锦园居住,涉足于社会之中,开始与张大千等著名画家往来。

两年后,他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首次书画展览,因作品丰富、题材广泛而声名大噪,获评“出手惊人,俨然马夏”。

1928年应聘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执教,返国後於北平国立艺专沐雨春风,其後又与夫人罗清媛合办画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

1932年,溥仪在“满洲国”当了伪皇帝,溥家兄弟趋之若鹜。

溥心畲却拒任伪职,并以一篇著名的文章《臣篇》痛斥溥仪“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继而怒骂这位堂弟“作嫔异门,为鬼他族”。

1949年10月18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溥心畲藏在一艘小船里,从上海冒险偷渡至舟山群岛(当时舟山仍为蒋军所据),又从舟山辗转赴台,并於台湾师范大学执教,为贴补家用,亦曾在自宅开班授徒、至亚洲各国讲学,并以愧对前清先祖为由,拒绝了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拜师习艺邀约。

溥心畲民国画册两种题解

溥心畲民国画册两种题解

溥心畬民国画册两种题解作者:杭春晓来源:《中国美术》2019年第01期作者在进行美术史研究的过程中,对中国20世纪早期美术出版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过眼及蒐集珍本亦不在少数。

此题解系列,作者将选取不同的切入点,介绍当时出版的一些珍贵画册,在介绍相关作品创作时代、出版背景和流传情况的同时,也独辟蹊径为艺术品市场鉴藏提供了另一重佐证。

一、《溥心畬画册集》该画册高约44厘米,宽约24.5厘米,线装珂罗版。

除蓝色封面、封底各一之外,内含20张折页,翻阅时右手页为空白页,左手页为画。

第19张同页印有山水两幅,其余均为每页印画一幅。

版权页注明出版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初版”,书名为“溥心畬画册集”,署“寒玉堂制”,印刷者为“北平古物陈列所怀一印刷所”。

根据北平艺专所制教员信息登记表显示,截至1936年7月,溥心畬有一本画册刊行(表格中登记为《寒玉堂画册》),即应这本《溥心畬画册集》。

此册存世极罕,中国国家图书馆无藏,以致长期不为学界所知。

朱静华1989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以溥心畬为题做博士论文时,便以1939年商务印书馆所印《西山逸士画集》为溥心畬第一本画册。

香港龚敏编撰《溥心畬年谱》时,笔者曾专门提供画册复制件,其有年款之作亦得以收录于该年谱。

迄今为止,笔者所见此种画册共三本:一为北京刘文杰藏,一为台湾董良彦藏,一为笔者藏。

其中,刘文杰藏本封面、封底完整,带张大千题签,内缺第15张“执扇仕女”一幅,第17张“山水”一幅的背部为后人(署名春生)画马一匹,墨透纸张而污原本“山水”(恭王府管理中心复制重印的画册即以刘本为底本,第17张“山水”以电脑修图去污,与原本“山水”画面不同)。

董良彦藏本缺蓝色封面、封底,仅余淡蓝色衬纸,内页完备无缺。

该本难得处在于:淡蓝色封面衬纸之上有溥心畬亲书:“淑贞临池所备,心畬题记。

”版权页上钤朱文“心畬”。

考“淑贞”者应为杨子余之妹杨淑贞,庚辰(1940)心畬曾“馆于杨子余家三月有余”,教杨淑贞画画(《新北京报》1940年5月9日社会版记载此事,“春入城,馆于杨子余家三月有余,五月为其女溥韬华及杨淑贞举办画展”)。

【名品赏析】溥儒花鸟作品赏(一)

【名品赏析】溥儒花鸟作品赏(一)

【名品赏析】溥儒花鸟作品赏(一)溥儒花鸟作品赏(一)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

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修西洋文学史。

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

抗日战争期间,靠卖书画为生。

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兼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及书法。

山水以“北宗”为基,润以南宗笔法;书法以草书为长。

昔时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为“南吴北溥”。

传世作品有《溪舟弄笛图》、《秋山楼阁图》、《抱琴访友图》等。

溥心畲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

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

溥心畲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茂密的松林生于冈峦之上,路径隐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深处,深山幽僻处两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往山中访友。

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现了山中雪后的宁静与秀美,表达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雪中访友图>将夫人画成古代仕女——夫人小影,长方形白色的棉纸上,下方描绘了一个半倚在椅子上的高髻、长衫的古代仕女,气质若兰。

这是画家在与妻子罗清源结婚30周年时有感而发,并记载了自己抚琴、妻子赋诗的美好往事。

小文的最先部分是一首画家写给妻子的回文诗:飞燕双棲春梦长,月如眉掩镜台妆。

帏云满落红梅影,徽玉零烟飘暗苍。

据悉,1917年,溥心畬迎娶了清末陕甘总督甘升允的女儿罗清源,虽是包办婚姻,但罗清源也是一位雅善丹青的才女,婚后两人经常联合作画,还举办过联展。

而1947年,正是两人结婚30周年之际,罗清源却先他而去,病逝于颐和园介寿堂,这令溥心畬倍感伤情。

(未完待续)。

赏画溥儒《花卉四条屏》

赏画溥儒《花卉四条屏》

赏画溥儒《花卉四条屏》
作品鉴赏
溥心畬之画山水最多,人物其次,花鸟最少;其形制则以轴、卷、芯最为常见。

而以四条屏形式呈现的花鸟画,似乎并不多见。

本套花卉四屏便为溥公绝难一件的花鸟四条屏之作。

此四屏分写玉簪粉蝶、月季修竹、碧树鸣蝉、蜻蜓白荷。

四屏最大特色便是溥公设色之妙。

溥氏设色有其独特法门:设色由浅而深,此为常法,由浅而匀逐深则难救;色少水多则匀、净,敷色层层相加,宜轻则轻,宜重则重,由浅至深,则深不凝滞。

此四屏设色之法遵其画理,墨稿画好后上矾,第一层颜色初敷,干后几不见色,二三层后颜色方显,四五遍后色渐丰满吃进画面,进而达到色不掩墨、墨不盖色之境。

画中所用诸色均不为原色,如花青、赭石、汁绿均用水和以极淡水墨,静止均匀之后方才使用,其目的是去色之火气。

观此四屏,只觉一股肃洁艳雅之气逼人而来,毫无烟火俗气,真可谓溥公逸品雅作也。

题识:
(一)玉簪异众芳,瑶台种仙露。

人间隐迹深,迷向花深处。

心畬。

(二)名花彩蝶神仙侣,不是知音画不来。

心畬。

(三)五更疏影断,一树碧无情。

心畬。

(四)翠盖摇明月,余香绕翠空。

镜中飞玉露,愁绝採芙蓉。

心畬。

溥心畲非凡的艺术功力

溥心畲非凡的艺术功力

溥心畲非凡的艺术功力溥心畲(1896年~1963年)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

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

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溥心畬山石花草及书法示范视频中,其用笔迅疾如风却又变化万千,展现了非凡的艺术功力。

看的真是太过瘾了!溥心畲天资聪颖,出生满5个月蒙赐头品顶戴,4岁习书法,5岁拜见慈禧太后,从容廷对,获夸"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6岁受教,9岁能诗,10岁会七律,同时学篆书、隶书,12岁能文,能写成行的草书,被誉为皇清神童。

溥心畲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1911年入贵胄政治学堂,毕业后再入青岛德国威廉帝国研究院,又留学柏林大学,学习天文和生物,获博士学位,后回国,隐居西山,潜心游弋于典籍书画之中。

长期的隐逸生活,并没有耽误溥心畬的婚事。

1917年,22岁的他迎娶了清末陕甘总督、宗社党大将升允的女儿罗清媛。

1924开始涉足于社会之中,与张大千等著名画家往来。

并与溥雪斋(号松雪),溥毅斋(号松邻),关松房(号松房),惠孝同(号松溪)等创立了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自号“松巢”。

两年后,他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首次书画展览,因作品丰富、题材广泛而声名大噪,获评“出手惊人,俨然马夏”。

1928年应聘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执教,返国后与夫人罗清媛合办画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

夫妇二人共同的雅好给他们长年的西山隐居带来不少乐趣。

然而,她为溥心畬生下一子二女后去世。

中年丧妻后,溥心畬续李墨云为妾,李原本只是罗清媛的陪嫁丫环,李墨云精于算计,把持家中大小事务,逼迫溥心畬不停写字画画,嗜钱如命的小人习气,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越来越膨胀。

直至后来红杏出墙,更让溥心畲备受羞辱。

老大徒伤悲的溥心畬,生活早已被李墨云牢牢掌控而沦为摇钱树,晚年只知天天盘膝作画写字,人生悲欢离合都化为笔底风雨。

恭王府藏溥心畲精品赏析

恭王府藏溥心畲精品赏析

恭王府藏溥心畲精品赏析万公潜捐赠的溥心畬书画,基本涵盖了晚年溥心畬在台湾生活十四年间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

在本文前部分中,我们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到了溥氏晚年的生活境遇,并将书画中的题跋与他的生活、交游等情况进行了对照,并探寻了书画捐赠人万公潜先生和溥氏的渊源,转引了溥氏生活中的若干轶事趣闻。

溥心畬梅花图恭王府藏?恭王府藏品的表现方式与溥心畬的心性世界万公潜捐赠的溥心畬书画,基本涵盖了晚年溥心畬在台湾生活十四年间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

在本文前部分中,我们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到了溥氏晚年的生活境遇,并将书画中的题跋与他的生活、交游等情况进行了对照,并探寻了书画捐赠人万公潜先生和溥氏的渊源,转引了溥氏生活中的若干轶事趣闻。

在本部分中,文章将着重分析书画作品与溥心畬晚年精神状态之间的契合。

从他的笔触中,我们不仅仅领略到了这位生逢乱世的“旧王孙”高超的艺术造诣,还能透过藏品解读到溥心畬的真淳的心性世界。

?溥心畬空山云起处恭王府藏?(一)恭王府藏溥心畬作品的题?材倾向与小品特征在万公潜捐献给恭王府的六十四件溥氏书画作品中,题材分布较广,有山水、花鸟、人物、鞍马等。

综合考察这些书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数量上看,山水画数量最多,一共有二十五幅,其中手卷四幅,立轴一张,横幅一张,团扇一把,册页共计十八张。

花卉共有八幅,其中册页四张,立轴四张。

人物、鞍马画共十四张,其中立轴九张,横幅四张,斗方一张。

由此可以看出溥氏晚年绘画依然以山水为主,人物、神佛、鞍马次之,花鸟又次之。

其次,从“随类赋彩”上看,作品可以分为水墨和傅色两种。

?溥心畬青莲墨荷图恭王府藏?与溥氏早年作品不同,这些晚期作品中,水墨作品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傅色的作品。

在山水画作品中,只有一件绘制精细的青绿山水画《山水楼阁图》,应为早年居大陆时所绘。

在台湾绘制的二十余幅山水作品中,大都是小景山水或手卷,一般以水墨为主,仅仅以极淡的赭石和花青渲染。

从笔法上讲,这些小景已经脱去了北宗金碧青绿山水的法度,而转向一种文人情调的抒怀和笔意的简约。

日记:溥心畲精品赏析

日记:溥心畲精品赏析

日记:溥心畲精品赏析恭王府藏溥心畲精品赏析(上)1/溥心畬名儒,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

生于一八九六年,卒于一九六三年;是清朝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奕的次孙。

溥心畬自幼饱诗书,稍长专心研究文学艺术,曾入贵胄法政学堂,后又留学柏林大学,学习天文和生物,获得博士学位。

2/溥心畬《山水楼阁图》,恭王府藏。

溥心畲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

3/溥心畬《双树敛秋云》,恭王府藏。

他精通经史,后专事绘画。

解放前夕出海舟山,远居台湾。

溥心畬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题材,山水画以“北宗”为基,笔法以“南宗”为法,注重线条钩摹,较少烘染。

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4/溥心畬《山连秋色多新雨》,1959,恭王府藏。

一九四九年九月中旬,溥心畬定居台湾,至一九六三年辞世,他在台湾共计生活了十四年。

关于溥心畬在台湾的生活,大陆的资料较少提及;但是在台湾,作为“渡海三家”之一,溥心畬的生活和交游受到了较大的关注,也出现了不少记录溥心畬课徒、海外讲学和生活轶事的回忆文章及论著。

5/溥心畬《吟诗黄叶落》,1932,恭王府藏。

较为重要的文章有台中东海大学詹前裕的《溥心畬先生渡台后的晚年生活》一文,著作则有詹前裕《复古的文人逸士》、林铨居《王孙·逸士·溥心畬》、溥心畬弟子徐建华口述回忆录《丹青翰墨情》等;除此之外,还有溥心畬举办若干画展的资料。

6/溥心畬《楷书四字》,恭王府藏。

在《楷书四字》立轴中,他为万公潜撰写极其端谨的楷书日“声震志嚣”,但这四字均用拗口不堪的冷僻异体字写出,没有对古文研究极深的人是无法认出这四个字的。

7/溥心畬《水仙图》,恭王府藏。

在《寒玉堂山水册》和水墨花卉作品中,溥心畬在题跋中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或五言、七言绝句,但大都为描绘与画面相关的风物。

如其在《水仙图》上题道:“凌波清瘦篾春云,绰约真疑洛水神。

“旧王孙”溥心畬的艺术

“旧王孙”溥心畬的艺术

“旧王孙”溥心畬的艺术溥心畬这位主人公溥心畬,是一位差点当上皇帝的人。

小时候伴随神童加学霸的人设,度过了一个他晚年想起来都觉得很幸福和自豪的童年。

但爱新觉罗王朝瓦解,意味着皇亲国戚变平民。

16岁时被迫从恭王府狗洞逃生的经历,深深地伤害了溥心畬幼小的心灵,从此他变得对政治没有丝毫热情,一心致力于学问和书画。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落魄贵族靠自身才能,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当然,同样有皇族背景的书画家还有八大山人、石涛,但是与他们野逸、泼辣的画风不同,溥心畬的书画恬静、端谨。

没错,就是所谓画面意境深远的那种。

“旧王孙”龙美术馆藏溥心畬书画展展厅现场溥心畬在学艺之路上没有拜师学艺,也没有去专业美术院校求学,但有无师自通还是有原因的,例如家底丰厚,恭王府收藏晋唐宋元各朝代的名人名迹,是溥心畬艺术的起源。

溥心畬临摹真迹偏爱唐宋高古绘画,几乎全部唐代重要画家的所有题材作品都有研习,从现藏绘画中很多以“临”“仿”作为其名称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勤奋程度。

就是这样能灵活变通,刘益谦才对溥心畬情有独钟:“既是中国传统文人画正脉的代表,但却识时务,很快融入了天翻地覆的新时代。

”溥心畬创作山水画手卷展厅现场,你还可以透过这些书画的小细节来了解,他对“皇室后裔”这段生活的怀念,例如许多作品上都印有“旧王孙”的印章。

他对于对笔墨纸砚十分挑剔,绘画使用的绢绫都是上好粗纹熟绢,质地坚实。

另外,溥心畬一生的书画作品,都使用干支纪年,从来没有出现过民国或者任何其他纪年方式。

“旧王孙”龙美术馆藏溥心畬书画展展厅现场第一单元“江山为助笔纵横”:“不专一”的山水画第一单元展厅现场溥心畬30岁时成名,他先学山水,后写人物、鞍马、翎毛、花竹。

本次展览现场也以此为顺序进行布展,进门处的“江山为助笔纵横”单元,主要呈现了溥心畬的山水画。

作品画面中均可以看到南宋马远、夏圭的斧劈山水,怪松,还有元人笔下常见的小亭、渔夫和小舟。

《花溪渔隐》设色纸本镜框21×63cm 1937年首张作品《花溪渔隐》便是山水画典型代表,而“花溪渔隐”题材在诸多古代名家笔下也都曾出现过。

傅心畲山水作品欣赏

傅心畲山水作品欣赏

傅心畲山水作品欣赏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

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

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启功说:傅心畲作画往往把别人现成的稿子拿过来就描,连搬动搬动都懒;还说他动笔之前常把一些画拿来比较,本上印的,画册上印的,他就照抄稿子,照画一幅。

傅心畲作画的确如此。

这可能和他写生太少或造型能力不强有关,他的画也确实以仿古居多。

傅心畲虽然以临写古人、前人甚至同时人的作品代替创作,但别人作品的形式经他的笔墨再现出来,就流露出他的修养、内涵和精神追求。

形虽同而神则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加上他的人品很高,一般人也不去计较他是否“抄写”。

实际上,他是没有时间去写生构图,甚至把别人的作品改一下也觉麻烦,干脆就直接搬过来了事。

别人画中的山头、树木、人物,一旦搬到他的画中,气息、格调也就变了,很多画比原作还要好。

而他搬当代人的画,一般说仅取其构图而已,笔法也变。

傅心畲毕竟是一个文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位学者,经学、古文、诗词皆精;他又是旧王孙,粗俗气自然不会有。

所以,他笔下自有一股清气、秀气,这清秀气远在张大千之上。

有人批评他:“其作品本质上是属于没落士大夫阶级,清供式的,与广大的社会,以及我们生存的时代,似乎没有什么联系。

”这话很有道理。

傅心畲是旧王孙,他的思想的根基还是士大夫阶级,他不可能画出时代的新精神和新面貌,因而他也不可能真正地成为一代大师和楷模。

所以,傅心畲只是一位有特色的文人画家。

溥心畲指纹画水牛

溥心畲指纹画水牛

溥心畲指纹画水牛溥儒水牛图册镜心水墨纸本尺寸26×15.5 cm,约0.4平尺(每幅)(一)湿云过远林,风动清波冷。

晚景上溪石,戴笠斜阳影。

心畬。

(二)行尽溪边路,浮来浅水中。

远山将送雨,林叶落秋风。

心畬。

(三)漠漠前溪水,悠悠草满川。

牧童横短笛,归去晚风前。

心畬。

(四)坠石歌岩树,清波起暮烟。

心畬。

(五)空峪少人行,平芜起寒碧。

駈牛过晚林,偶似山中客。

心畬。

(六)乱草连平野,平川间细流。

牧童横笛过,尽吹洞庭秋。

心畬。

溥心畬除了与众不同的皇家背景和丰富的人生际遇引人注目外,其绘画成就当是以其得天独厚的天份才气加上后天的涵养,其融合了诗文、书法、音乐、戏曲等艺术的精华,文人画所重视的“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等等特色,溥心畬皆兼而备之。

在近代绘画史上建立了独树一格的画风,可说是复古型的文人画家。

此套荣宝斋旧藏的溥儒《指纹牛》册页,则是完全体现出其高超情趣和书画技法的代表。

指纹画是溥心畬绝技之一,此法在唐代已出现,到清代顺治帝即擅以指纹作画,溥心畬承其先祖技法,将此发扬成趣。

六开册页,皆绘牧童放牛,在浓淡、形状不同的指纹上,补绘四肢、头尾,栩栩如生的水牛形象便跃然纸端,或行或立、或站或卧、或在水、或立坡不一而足。

而指腹之螺纹亦将水牛身体结构、皮毛、肌理展露无遗,惟妙惟肖,奇趣横生,非有高超想象力者不能为。

而补景山水则绘山川树石,烟云秀润,拙中带秀,蕴蓄丰厚,溥心畬作画时讲究笔墨的枯湿浓淡,虚实变化,在水墨运用方面吸取了许多“南宗”文人画技法,画中洋溢着浓厚的“书卷气”,有刘、李、马、夏的刚劲之气,又包涵了文人画中温润的“士气”。

画中题款则以诗句为主,笔法娴熟,内劲外刚,然又见飘逸沉着,行笔迅捷而险峻,却无一丝虚浮骄纵之气,可谓清隽古雅,不激不厉。

在章法上不求连绵不断,但见字字珠玑,笔笔规范,特别是溥心畲楷书字里行间所特有的温润雅儒的书卷气,是他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当时人将溥的楷书同文徵明相提并论。

浅谈溥心畬的山水画

浅谈溥心畬的山水画

浅谈溥心畬的山水画发布时间:2021-07-07T15:45:22.1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作者:吴双雄[导读] 溥心畬先生是20世纪一位传统型的文人画家,他以诗书画三绝而著称于世,与张大千齐名被誉为“南张北溥”,与金城、陈少梅、张大千并称为“民国四大家”。

吴双雄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摘要:溥心畬先生是20世纪一位传统型的文人画家,他以诗书画三绝而著称于世,与张大千齐名被誉为“南张北溥”,与金城、陈少梅、张大千并称为“民国四大家”。

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溥心畬仍然坚守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山水画以古为新,彰显了文化自信。

关键词:笔墨、意蕴、山水创作。

一、溥心畬山水画的笔墨特征溥心畬出生于皇家宫廷,他的曾祖父是清代宣宗道光皇帝,祖父是恭亲王奕訢,父亲是贝勒载滢,他在恭亲王府中度过了幼年时光,他在《自述》诗中曾写到“我生之初蒙召见,拜舞会上排云殿……”,其后自注:“儒生五月,蒙赐头品顶戴,随先祖恭忠亲王入朝谢恩。

三岁,复召见离宫,赐金帛。

”根据他的回忆自幼就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六岁入学读书,始读《论语》、《孟子》……再度《大学》、《中庸》、《诗经》、《春秋》三传,《孝经》、《易经》、《三礼》,《大载礼》、《尔雅》,在当时无论贵胄及四海读书子弟,年至十六七岁,必须将十三经读毕”。

又写到“余从七岁学作五言诗,十岁作七言诗,十一岁始作论文。

”他在幼年就受到传统的良好教育,作文习字,在书法方面,从三四岁开始就习字,始学颜体,后又学柳体,所作楷书笔力遒劲,结体瘦劲,明显受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影响;行书飘逸婉约,受到“二王”的影响,但在辛亥革命之后,就一度断绝了这种优越的生活,隐居于西山戒台寺生活长达十二年之久,在此期间,受到其母亲的指导与教诲,习字读书,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基本功。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辗转台湾,在台北师范学院艺术系任职,还私收了很多徒弟,其中不乏外国学生。

他在晚年更是画艺成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影响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溥心畲作品鉴定方法在当今的市场上,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书画作伪横行,造假者用尽各种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而有着“南张北溥”之称的溥儒,近年来市场行情直线上升,致使书画赝品层出不穷,让藏家们吃尽苦头,就连拍卖行也不可幸免。

因此,学会如何辨别真伪,是藏家进入市场前的当务之急。

溥心畬-《秋山无尽图卷》不同题材的赝品特征在鱼龙混杂的艺术市场上,溥儒书画作品的赝品非常之多,让人望而却步。

据说溥儒对造假很纵容,笔单多时,他难以应对,于是干脆叫门人代为操刀,自己却只落款钤印,以应付客户。

然而事实上,这种半真半假的“门里货”并不多见,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彻头彻尾的假货,它们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溥儒的市场行情。

现笔者从不同题材来分析其真伪画作的特点。

花鸟画溥氏的花卉、花鸟画,有很高的造诣,多为工笔设色,间有写意的。

所画花卉,画风工丽清新,高华脱俗。

论其渊源,双勾工笔师宋人的折枝花,用笔工整细密,设色清丽和谐。

没骨师恽寿平都不离书法用笔的自家特色。

比如其《梨花蝴蝶图轴》,绘明媚春光照耀下,梨花盛开、彩蝶翩翩起舞、丛竹青翠的繁茂景象。

用笔精工秀美,简洁明快,设色清丽和谐,画风学宋人双钩而又有自己细腻简淡的特色。

他的技法风格也可以从《墨荷图》中窥见。

此图信笔画墨荷一枝,横空取势,荷叶扶疏,荷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

图中荷杆用书法的飞白法,荷叶用泼墨法,笔墨酣畅、意境深远,画风从恽寿平变出。

画中自题:“翠盖摇明月,涂香散碧空。

乐平东山见,方题此为赠。

”其文人画情调十分明显。

溥儒绘的梅花,用笔兼工带写,顿挫有法,寓意深邃。

溥氏的花鸟画的伪作,可以从具体的例子中看出。

曾在市场上流通的一幅《红叶猿戏图》,从风格上看类似溥儒晚年的作品。

另外一件《猿戏图》,应该是溥氏四十年代的作品。

这两件作品,树与猴子的画法完全雷同,但二者的水平天差地别。

通过对比,后者立刻露出马脚,肯定是赝品无疑。

伪品用笔达不到溥儒的火候。

因为溥儒的用笔极有特色,他很强调笔锋,通过笔锋的变化,完成不同形态的线条;在行笔的过程中时时有折笔顿挫的动作,形成一个个锐利的角,线条非常爽利流畅。

这种行笔方法,力度、节奏要恰到好处,笔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造假者根本模仿不了。

我们再看树的枝干,虽模仿真迹的画法,但行笔抖抖索索,作机械的提按,笔下呈现齿状的线条,显得造作细碎。

山石的皴笔松散凌乱,行笔的方向几乎一样,线条呈平行状,山石前后的空间关系也交待不清。

两只黑色猴子的渲染还算到位,但细细观看,就可以发现,笔触较细的地方,它的用笔不够松活,难以表现猴子毛绒绒的质感。

猴子的黑颜色也染得太过均匀,墨色没有浓淡的变化。

同时,伪作题跋的章法也显呆板,每个字均匀排列,状如算子。

而用笔更为蹩脚,每个点画的笔处,处理出锋的动作太生硬,带出的锋毫要么疲软乏力,要么单薄刻露;转折的地方,护不住笔,所以圭角妄露,笔画偏锋居多。

而真迹的用笔,迅疾爽利,八面出锋,线条虎虎有生机。

另外,溥氏画的大雁、飞鹤、白头翁和牛马等,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画风清新活泼,富有内蕴和韵味。

比如《沙场骏马图》(故宫藏),绘一匹骏马驰聘于荒野上,形神毕肖,画中自题:“沙场战罢鼓声沉,老去空徐伏杨心。

只有昭王怜骏骨,峻增犹得折黄金。

”诗作流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愈心情。

与此相反,一些仿造的花鸟轴,多数造型把握不准,笔法琐碎,格调低俗,缺乏书法的笔力。

即使摹得很好的作品,也只有表面的形似,笔墨呆板生硬,像动物的标本。

用更形象的话说,如同“死猫瞪眼”,有形无神。

事实上,这是当前市面上流传很广的一类赝品。

此类赝品笔触较为工细,题材涉及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等,大都来自台湾,并以回流的名义出现在大陆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上,常有高价的成交记录。

有件赝品不足一平尺,但卖了十多万元。

谬种流传,害人不浅!溥心畬-《蓬莱仙境图》山水画从传世作品看,溥儒所作的山水画,多为临古之作,很少有写实的,他所画的山石丛林,或高岩深壑、巨木长松,或雪景寒林、烟云迷漫。

所画楼阁,一般不用界尺,但连天接云,有一股皇家气派。

他的多数山水画上有大段的题诗,或抄录古人的佳句,但画论很少,所题之字,以行草为多。

此外,他所用的颜料极为考究,据说全是宫里的御用珍品,朱磦、赭石、石绿,这些颜料的色泽,也只有在他的画里才能见到。

其实这类山水画多是他送给朋友的,故创作极为认真,几乎都是真迹。

与此相反,一些代笔作品一般为大青绿,间有楼阁人物,形式多为大立轴,有的画幅甚至有十余尺之巨。

溥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特别是四十岁以后,翻刻的伪印几乎可以做到丝毫不差,因此对印章的辨伪必须慎之又慎。

溥儒画作的赝品,以介于浅绛与小青绿之间的工细类山水最为多见,以色彩浓重的青绿山水卖得最好。

有些赝品则有些迷惑性,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尽管题材多数为青山绿树老翁之类的山水画,但画面构图繁复臃塞,缺少山水、人物间的相互呼应与结构的整体感,大多数技巧较差,行笔板滞生硬,韵味低俗,仅仅略有一些形似而已。

《江云石壁》是溥儒十分精彩的一件大青绿,尺幅不大,所以布局委婉含蓄:截取山水一角,用平远的视角,吸纳近景远山;那露出一角的楼阁,究竟有怎样巍峨的气势,让人浮想联翩。

勾勒的线条细劲挺拔,丝丝入扣。

色彩让人赏心悦目,与众不同。

他很少整片平涂,整体局部都有浓淡深浅的变化。

相形之下,赝品《蓬莱仙境》无论是色彩还是线条,都显得拙劣不堪。

勾勒山石的线条因为机械顿挫而形成的一个个密集的尖角,非常造作,也使线条显得细碎短促,这样的线条布满一幅画,格外刺眼。

而色彩黯淡无神,敷彩不得法,颜料又低劣,所以呈现这般模样。

书法有些接近溥儒的晚年风格,但结字拘谨,用笔侧锋居多,笔画单薄。

溥儒的书法以出锋起笔,以出锋收笔,锋芒是他非常在意的,这件作品在这些环节根本处理不好,露锋之处,都不够轻灵锐利,而是显得软弱疲塌。

然而,这种水平的赝品居然也能高价成交,可见藏家十分缺乏对溥氏作品的鉴定能力。

人物画了解溥儒人物画风的人都知道,他的人物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是取法元之赵孟頫一路的,另一种则是取法明之唐寅一路的。

但不管取法赵氏抑或唐氏,最基本的要素是依据人物的身体和动作结构来勾勒衣纹。

要言之,笔墨是受制于结构的,离开了具体物象结构的笔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由于作伪者功力稍逊,导致其作品气韵轻薄无厚重感,更少书卷气。

其实这一类仿品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它们带有一般仿作的特征:技巧低劣,人物头部、手部线条疲软无力,衣纹描绘造作;山石皱法杂乱无章,层次含混,气韵轻薄,无厚重感,更无书卷气可言。

画面也因缺少深厚的文化素养而乏溥心舍原作的意趣和境界。

此外,世俗风气偏好重彩工笔,造假者常常投其所好,那一路色彩浓重、笔触纤细的赝品层出不穷,被不同的藏家收入囊中。

书画作伪手段及代笔溥儒谢世以后,书画润格激增,于是一些好利之徒,不惜损害其名誉,制造字画,以牟取暴利。

这就造成其作品真伪杂揉的混乱局面。

但是,无论作伪如何逼真,只要掌握鉴定知识,就可知道真伪的规律所在。

弄清作伪手段,就是摸清作伪规律。

现将溥儒书画作伪的几种手段概括如下:照原摹制、凭空臆造、旧画改款、旧纸新墨、以真托假、赝品真跋、新仿做旧、真名假画。

这也是大多数赝品使用的手段。

前面几种相信大家都了解,但大多数人对于“真名假画”的意思却有些模棱两可。

所谓真名假画,指的是用移花接木手段,从别的地方弄到名人签字款和印章真迹,再配上一幅与名人风格相似的无名氏画作,冒充真品。

例如上海有一个叫“王百万”的画商,在他家里署名齐白石、张大千、吴冠中、徐悲鸿、黄宾虹等大名家的画应有尽有。

有一次他在书市上见到一册宣纸印的画册,上面有张大千的亲笔签名和印章,灵机一动就以高价买下画册。

回到家里他找到一张与画册纸色相近的旧宣纸,请张大千的徒孙辈临摹张大千经常画的《松下高士图》,然后花几千元请善于装裱的高手,把画册上的张大千亲笔款与印章巧妙地与伪品结合为一体,做到天衣无缝。

随后在古玩市场上抛售,买者反复观看,对照印鉴图章,以为真品,用20万元买走此画。

虽然作伪手段多样,但是对于作伪与代笔,还是要进行区分。

溥心畬在北京书画市场以代笔多闻名。

他是皇族,许多人冲着这一身份而来,订单日多,他又是个懒散之人,疏于笔耕,不得已专门雇请代笔。

颐和园听鹂馆就是远近闻名的“溥家作坊”。

据记载:“有一位客商到溥先生家要画,问他所求之画不知画成了没有?溥氏手指另一间房屋说,‘问他们(指门人或姬人)画得了没有’?”这些记载都说明,溥氏之画,确有代笔。

至于为牟利而模仿的赝作,那就更多了。

1930年,溥氏众多门生如宁砥中、吴咏香皆为代笔主力。

通常溥心畬的北宋山水因笔力雄健还容易区分代笔,过于刚狠和过于靡软都易于露出代笔马脚。

但一旦遇到工细的重设色的青绿山水,几乎真伪难辨。

而且溥氏几乎不掩饰自己的代笔行为,有订单久不报,访客来催促,他竟会对客抱怨门生代笔不力,即着仆人去催画,即命速速送来加题。

如此坦然自若,令访客无不愕然!直至今日,拍卖会上见到溥心畬画作,许多人还是不敢贸然下手,因为有伪作、有代笔、有真迹,让人煞是为难。

故溥心畬画价一直不高,但他的王孙公子身份又决定了他必然是收藏界热捧的对象,未来的升值前景乐观。

总之,书画鉴定是一门比较难的学问,要搞好辨伪工作,除要掌握上述的一些规律外,平时要多看实物,不然纸上谈兵,难免受骗上当。

印章与题跋规律书画中钤的作者印章,是说明此画是自己所作的凭证,但后人可以利用前人留下的印章作伪,一些代笔书画则出现印真画伪的特殊情况,故印章只能作为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

溥的印章也是如此。

据笔者统计,溥儒的印章共有206方,其中有的印文相同,而篆法、刀法、形状、大小、朱白不同的印章,比如“心儒”有29方,“溥儒”有26方,“溥儒之印”15方,“旧王孙”、“寒玉堂”各有14方等等。

这些印章,不仅是鉴定其书画真伪的依据,而且也是研究他的生平、籍贯、艺术思想的重要史料。

比如“旧王孙”,说他是清王朝的后裔;“俯仰之间”取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一句“俯仰之间,以为陈迹”,以慨叹清王朝的灭亡,昔日王孙贵族的荣华,已成过眼烟云。

鉴定印章,可以拿真印与伪印对照,以找出其中的破绽来。

真印的印文一般自然流畅,印色鲜艳;翻刻的印章,印文一般光滑呆板,刀法不准,印色污浊。

除以上印章鉴定外,作者的款题和他人的题跋都是绘画作品中的文字材料。

前者指作者本人署的名款和所书的自题,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也是伪手下功夫最多的地方。

后者则是他人所写题记、观款和标签等,在无作者款印的情况下,有时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溥先生的款题和画中的他人题跋也是如此。

从传世作品看,溥先生的题款多为平头款,多署“心雷”、“溥儒”、“西山逸士溥儒”、“心儒画并题”等款,书体多为行草书,楷书极少。

总之,溥氏的书法,运笔爽利,结体紧密,书风健劲挺拔,清逸凝练,画面流露出之清雅真气是绝难模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