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耳机发展史)
耳机的演变历程
耳机的演变历程耳机,作为一种音频播放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形态和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
从最初的简单听筒,到如今的蓝牙耳机、智能耳机,耳机的演变之旅充满了创新与变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耳机的历史,探索其演变的足迹。
一、有线耳机的诞生早在19世纪末期,电话的发明让人们开始关注声音的传播方式。
为了更方便地接听电话,人们开始尝试将听筒与电话分离,用导线连接起来。
这种设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专门的音频播放设备——耳机。
最初的耳机结构非常简单,主要由一个发声单元和一个导线组成,音质也相对粗糙。
但即便如此,它仍然为后来的耳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有线耳机的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线耳机逐渐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升级。
在音质方面,耳机的发声单元得到了优化,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设计,使得音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舒适度方面,耳机的佩戴方式也进行了改进,从最初的耳塞式到耳罩式,再到后来的头戴式,佩戴舒适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此外,有线耳机的连接方式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从最初的单一导线,到后来的分叉导线,再到现在的可更换线材设计,使得耳机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三、无线耳机的崛起进入21世纪,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耳机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无线耳机摆脱了线材的束缚,使得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移动,同时也让音频播放设备更加简洁美观。
最初的无线耳机采用了蓝牙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与播放设备连接,实现了音频的无线传输。
随着蓝牙技术的不断升级,无线耳机的音质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四、智能耳机的崛起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耳机开始崭露头角。
智能耳机不仅具备了无线耳机的便捷性,还加入了语音识别、语音助手等智能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控制音频播放、查询信息、甚至进行语音通话。
智能耳机的出现,让耳机不再仅仅是一个音频播放设备,而是一个集成了多种功能的智能硬件。
五、未来耳机的展望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耳机的发展也将迎来更多的可能性。
1992-2001年AIWA经典CD机型回顾
1992-2001年AIWA经典CD机型回顾1992-2001年AIWA经典机型回顾2008年08月05日星期二12:50AIWA是一个世界知名的随身听生产大厂,其产品线设置非常齐全,除了作为主打产品的磁带随身听外,其他重要产品还包括CD随身听、MD随身听、DAT随身听、VCD随身听(看)等。
依靠AIWA的雄厚实力,独到的技术和设计支持,造就了这其中也不乏精品。
在1992年为了体现创新精神,AIWA把公司的LOGO由大写的AIWA改为小写的aiwa,并希望这个新LOGO能把运动、创新的AIWA精神充分体现出来。
下面就在这里为大家把1992-2001年间的AIWA经典机型做个简要的介绍,以期对AIWA这十年间的发展能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CD随身听或许是将过多的精力都投入到磁带随身听的研发上了,在CD随身听领域里,与在磁带随身听的地盘里的风光无限形成巨大反差的是,AIWA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在与SONY的竞争中处于完全的下风。
但如果因此而说AIWA的CD随身听就没有上得了台面的机型的话,未免就有失偏颇了。
在AIWA的精品CD随身听里,XP-7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
1992年出品的XP-7是AIWA CD随身听的领军机型。
它采用1BIT双数码模拟转换器,更有高达8倍超取样数码滤波器,从而保证了高品质音乐的还原再现。
主机有耐热设计,30分钟快速充电,2段DSL动态超线性低音系统,24曲音乐编程播放,1曲/全部/A-B区间重复播放,随机播放,电池电量检查显示(LCD)等,在当时就已经装备了方口的光纤输出,能够连接MD、DAT等数码音频产品进行数字录音。
附送的配件也很丰富:有卡片式遥控器,能够进行10键直接播放;连线控器的耳塞是金条V14;PB-50铅酸充电电池;使用2只5号电池的电池架;型号为AC-A98的9V电源。
主机的上盖设计很有特色,边缘为透明设计,播放时能清楚的看到碟片的转动,最别出心裁的是在使用电源时,透明上盖的边缘有一圈红色的背光,非常的漂亮,同时液晶显示屏也有橘黄色的背光。
爱华AIWA磁带随身听年鉴
爱华AIWA磁带随身听年鉴爱华AIWA磁带随身听年鉴单放:PX, P, PL, PS,GS,GM。
PX 是单方的轻触电控机器,最高档的,P 一般是机械铁机心,PS 一般是最抵挡的塑料机心机器,PL 也非常老,也是电控轻触,但是他面板一般有点透明部分,而px 一般看不到带,GS也非常抵挡的单方,GM很少,只是用点金属壳的抵挡机收放:TX,RX,T,RL,TA。
RX 是收方的轻触电控机器收音是数字,属高档机器,T是机械铁机器比较老,TX是一般带数字收音机,RL非常老,而且是超博的电控机器,但是收音是机械的,TA是非常抵挡的收方收录放:JX,J,JL,JS,EX (只有个EX50,EX3000都是针对日本的纪念)。
JX是收录放的轻触电控机器收音一般是数字,也少的是机械的,但是都不能看到磁带,J是机械铁机心,J S是J的接班,但是只有厚机器,JL也非常老,收音机械,轻触电控,能看到带子。
1980年推出TP-S30。
是世界首台最轻最小专业立体声录音随身听。
1981年推出HS-P1。
从外形看几乎与TP-S30 如出一辙,但是取消了录音功能,耳机的型号也发生了变动。
是首台单放随身听。
是爱华成立 3 0周年纪念机型。
1982年推出HS-M2。
外形非常漂亮。
是1982 年时的世界最小最轻随身听,虽然从今天的眼光看它仍然是款板砖机”外形非常漂亮。
1983年推出HS-P5。
是一款很顶级的机器,当时世界上最轻最小的磁带随身听,使用两节7号电池。
具有真实且华丽的强大解析力和浑厚有味妙不可言的音色能够轻易打败同时期的所有SO NY WALKMAN。
几乎是那时甚至后来的大部分机型所无法比拟的梦幻机型。
1985年推出HS-R8。
其线控跟耳塞是分开设计的。
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线控的随身听。
1986年推出HS-UV9。
是世界第一款具有TV( VHF/UHF )收音功能的随身听。
1986年推出HS-P9。
高频飘逸,音质超绝。
推出HS-F7。
耳机品牌介绍
常见耳机品牌介绍欧洲三大品牌AKG:国内称“爱科技”。
奥地利著名的耳机话筒制造商,1947年成立于维也纳。
AKG的耳机轻巧坚固舒适,声音流畅自然,中频优美迷人,声场开阔。
它的经典产品有在专业领域具有极高声望的K141系列、K240系列、K270系列,HIFI 耳机K240、K501、K340、K1000,无线环绕声耳机HEARO999等。
目前市场上值得推荐的AKG耳机有K55、K66、K100、K240系列、K301、K401、K501、无线耳机HEARO系列。
BEYERDYNAMIC:国内称“拜亚动力”或“拜尔动力”。
德国著名的耳机话筒制造商,1924年成立于柏林。
Beyerdynamic 耳机坚固舒适,声音忠实严谨,温暖,细节清晰。
它的经典产品有世界上第一只动圈耳机DT48,专业耳机DT880、DT770、DT990、DT911,HIFI耳机DT831、DT931等。
目前市场上值得推荐的型号有DT880、DT990、DT931、DT831、DT531、DT431、DT331、DT231。
SENNHEISER:国内称“森海塞尔”。
德国著名的耳机话筒制造商,成立于1945年。
Sennheiser的传统风格是厚密开扬,忠实甜美而松弛的,近几年Sennheiser的产品风格开始转向清丽。
它的经典产品有专业耳机HD540、HD560、HD580、HD250、HD25,HIFI耳机HD414、HD475、HD565、HD600,静电耳机系统ORPHEUS等。
目前市场上值得推荐的Sennheiser 耳机有HD580、HD590、HD600、HD25SP。
美国两大耳机品牌GRADO:国内称“歌德”。
GARDO是世界著名的HI-END耳机品牌,这是一家美国家族小厂,1955年成立于布鲁克林。
GARDO的外观简洁古朴,声音富有活力,中频艳丽透彻,低频强悍。
它的经典产品有HP1000、SR60、SR325、RS1等。
(3)纪念消失的王者!爱华V99耳塞图赏
(3)纪念消失的王者!爱华V99⽿塞图赏各⼤品牌的顶级⽿塞SONY的是484 ,282AIWA的是V99松下的是HV100还有ER41. MDR-E4842. MDR-E2823. MDR-E2624. MDR-E5755. MDR-E8886. HV1007. HV708. HV809. V9910. D911. J9SONY:MDR e282 / e484 / e575 / e747 / e888AIWA HP v9 / V99 / D9 / J9 / V743~~Panasonic / Technics RP hv80 / hv100JVC / Victor HA205 / FA305V9 282是⼀个年代的TECHNICS(松下的欧洲版本) HV100 HV80 HV70,很少,当初刚⼀上市,就不产了,因为作为随⾝听推不好575和V99也都是配⽿塞,前者是索尼机皇DD9的,后者是爱华机王JX2000的,尤其是后者,都极为难得好像,所有的顶级⽿塞⾼⾳都好,⽽且都适合⼥声hv100/hv70/484/282/A8属于中⾳⽿塞,都是⾳⾊⽐较华丽的东西这类⽿塞适合于带有⼈声尤其是⼥声的⾳乐类型~~尤其是hv100,各项⽔平都很出⾊,⽆论是声场,⼈声,⾳染;hv70是100的简化版,总体的听感⽐较接近100,但是少了那种⾼贵的⾳染;484优点在于⼥声,声⾳亮丽⽽且聚焦很好;282的优点是声场较为开阔,声⾳柔和舒适;⾄于A8我就不多说了。
V99(V88)/888/CM5属于⼀类,应该也算是中⾳⽿塞,但是跟前⼀类相反,⾳染不算重,听⼈声有点⽑刺,但是在乐器上⾯有很好的表现。
V99属于其中的佼佼者,声场开阔声⾳清丽,尤为难得的是其低⾳的细节表现也很好,传说新⼀代的ATH CM7也跟V99⽔平⼀样(甚⾄超越),888得不多说了,CM5个⼈未曾长听,但感觉跟888⽐较相近~~575/743则是另⼀类,少见的暖⾳型⾼档⽿塞,575的优点在于⾼⾳和低⾳都⽐较刺激,但是中⾳有所削弱;相对⽽⾔743的表现⽐较平凡⼀点了,但是743的声场倒是不错~D9/hv80(hv600)/868⼜是⼀类,属于极端⾼⾳的⽿塞,声场不平衡,听⼈声是⽐较痛苦的,⽽且极为难推。
蓝牙耳机的发展史
蓝牙耳机的发展史一、蓝牙的起源:蓝牙(Bluetooth)一词源起於西元十世纪统一丹麦及挪威的北欧维京国王HaraldBluetooth,是由易利信(Ericsson)所研发的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介面,并在1998年联合IBM、Intel、Nokia、Toshiba五家厂商成立BluetoothSIG蓝牙联盟(BluetoothSpecialInterestGroup)()。
而蓝牙技术最主要的三个特性分别为:无方向性、语音和资料的传输、及可以同时连结多个装置。
二、什么是蓝牙耳机和蓝牙技术?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
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
蓝牙技术(Bluetooth)让耳机无线化变为可能,包括手机大厂诺基亚(NOKIA)、摩托罗拉(Motorola)、索尼爱立信(SonyEricsson)、吾爱(Woowi)等,都纷纷推出许多外形五花八门的“蓝牙耳机”,消费者大约花费50元至750余元不等的代价,就可以让自己变身成“未来战士”。
蓝牙是一种低成本大容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规范。
蓝牙笔记本电脑,就是具有蓝牙无线通信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蓝牙这个名字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公元10世纪,北欧诸侯争霸,丹麦国王挺身而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血腥的战争被制止了,各方都坐到了谈判桌前。
通过沟通,诸侯们冰释前嫌,成为朋友。
由于丹麦国王酷爱吃蓝梅,以至于牙齿都被染成了蓝色,人称蓝牙国王,所以,蓝牙也就成了沟通的代名词。
一千年后的今天,当新的无线通信规范出台时,人们又用蓝牙来为它命名。
聆听蓝牙无线音乐1995年,爱立信公司最先提出蓝牙概念。
蓝牙规范采用微波频段工作,传输速率每秒1M字节,最大传输距离10米,通过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100米。
蓝牙技术是全球开放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全世界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无形蓝牙网连成一体。
SONY爱华松下耳塞各型号介绍
SONY爱华松下耳塞各型号介绍SONY,爱华,松下耳塞各型号介绍耳塞伴随随身听的出现发展至今,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从优秀的钕磁铁的应用,到巧妙的谐振导管的应用,甚至极其昂贵的生物纤维振膜都使用在了耳塞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广大随身听爱好者的乐事。
但是,随身听使用者多数为学生,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尚浅,对耳塞的某些认识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误区。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希望澄清这些误区,让本文的读者可以在选购自己的耳塞时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首先,我认为在目前的主流耳塞中(当然不算那些静电耳塞和售价数千元以上的超级耳塞),以索尼产品最为丰富,其次为爱华,松下产品不多,好东西更少,但不是说没有,下文会提到。
另外如夏普、建伍等多为索尼的OEM产品,JVC有好耳塞,如BE系列等,但不对中国销售,讨论自然在索尼、爱华、松下这三种品牌的范围内。
在我想得起来的耳塞中,最差的应属索尼的MDR-E801以及爱华目前多数机型所配耳塞、松下最普通配机耳塞等;最好的如索尼MDR-E888、MDR -E742、MDR-E484及爱华HP-D9,后者现在是难觅芳踪,HP-D1也少见,还有不少爱华以前鼎盛时期在最好的随身听上所配的如J8、J9等。
即使最差的和最好的相比,恐怕其差别也比不上只差一个级别的HI-FI产品之间的差距。
在HI-FI中风格繁多,个性迥异,针对音乐类型而设计的产品屡见不鲜,而对于耳塞产品,我敢下这样一个论断:没有资格讨论对于音乐种类的适用性。
我几乎听遍所有主流耳塞,各种玩法,各种音乐,反复比较,得出结论:主流耳塞中声音好的,播什么音乐都好听,声音差的,播什么都令人掩耳。
不能否认,在种类也不能算少的耳塞中,音色的差异是存在的,总的来说,索尼耳塞较为中性,爱华较注重低频的厚度,松下耳塞较注重高端的清晰。
但是,换个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把公认最好的耳塞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相似,整体平衡,细节丰富,音色都偏中性,稍有冷暖之分,高频细致、开扬,泛音和细节清晰,低频有力度,有量感,中频甜美。
SONY爱华松下耳塞各型号介绍
SONY,爱华,松下耳塞各型号介绍耳塞伴随随身听的出现发展至今,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从优秀的钕磁铁的应用,到巧妙的谐振导管的应用,甚至极其昂贵的生物纤维振膜都使用在了耳塞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广大随身听爱好者的乐事。
但是,随身听使用者多数为学生,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尚浅,对耳塞的某些认识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误区。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希望澄清这些误区,让本文的读者可以在选购自己的耳塞时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首先,我认为在目前的主流耳塞中(当然不算那些静电耳塞和售价数千元以上的超级耳塞),以索尼产品最为丰富,其次为爱华,松下产品不多,好东西更少,但不是说没有,下文会提到。
另外如夏普、建伍等多为索尼的OEM产品,JVC有好耳塞,如BE系列等,但不对中国销售,讨论自然在索尼、爱华、松下这三种品牌的范围内。
在我想得起来的耳塞中,最差的应属索尼的MDR-E801以及爱华目前多数机型所配耳塞、松下最普通配机耳塞等;最好的如索尼MDR-E888、MDR -E742、MDR-E484及爱华HP-D9,后者现在是难觅芳踪,HP-D1也少见,还有不少爱华以前鼎盛时期在最好的随身听上所配的如J8、J9等。
即使最差的和最好的相比,恐怕其差别也比不上只差一个级别的HI-FI产品之间的差距。
在HI-FI中风格繁多,个性迥异,针对音乐类型而设计的产品屡见不鲜,而对于耳塞产品,我敢下这样一个论断:没有资格讨论对于音乐种类的适用性。
我几乎听遍所有主流耳塞,各种玩法,各种音乐,反复比较,得出结论:主流耳塞中声音好的,播什么音乐都好听,声音差的,播什么都令人掩耳。
不能否认,在种类也不能算少的耳塞中,音色的差异是存在的,总的来说,索尼耳塞较为中性,爱华较注重低频的厚度,松下耳塞较注重高端的清晰。
但是,换个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把公认最好的耳塞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相似,整体平衡,细节丰富,音色都偏中性,稍有冷暖之分,高频细致、开扬,泛音和细节清晰,低频有力度,有量感,中频甜美。
爱华耳机演变历程
回忆起《SONY耳塞大阅兵》,《经典の作,不朽の章---★最强の松下★---松下经典耳塞完全盘点》……一些玩塞的心得和总结,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如今打开论坛,几乎都是新面孔,许多老人兴许是兴趣的转移,兴许是工作的压力,兴许是时间的紧迫,又兴许是家庭的原因,已经几乎见不到了,多少让人不禁感叹岁月不饶人啊,我们老了,这个世界是年轻一代的……汗,扯多了,人老了就是罗嗦啊,下面回归正题,以此文献给默默支持AIWA至今的和对老耳塞不疲不眷众多玩家和玩友!究极AIWA耳塞の最强音----仅以此文献给各位钟爱并默默支持AIWA的坛友AIWA(爱华),一个逝去而又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日本品牌,其前身是AIKODenki Sangyo Co.,Ltd爱兴电机产业(195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1959年10月更名为AIWA爱华,1969年2月,由于第三者投保金额资金的增加及融资的问题,索尼买下其50.6%的股份成为AIWA第一大股东。
AIWA的鼎盛时期出现于80年代至90年代,其生产的随身听风行整个世界,制造无数经典及神话。
90年代末,由于种种的原因,业绩每况愈下,终于在2002年2月被索尼正式作为全资子公司收入囊中,成为廉价产品的索尼子品牌代言者,一代枭雄凄然倒下,无不让人惋惜至极……相信至今玩过TYPE,CD和MD的玩家都不会忘记AIWA,但不知多少人会记得,AIWA的耳塞也曾经在耳塞历史上写下浓重辉煌的一笔,AIWA随身听能与SONY一较高下,并在90年代初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场,固然与那一时期AIWA机器的优秀品质分不开,但AIWA耳塞的出色表现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说“耳机是一台随身听的灵魂”一点也不过分,与其磁带作品一样,AIWA的耳塞绝对让当年的SONY为之汗颜……由于AIWA的耳塞型号众多并且不象SONY一样在分线筒标有型号标志,所以收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时间有限,本文在此仅介绍AIWA历史上最高端的四条9和四条8一条7,其他耳塞,将会在本人以后的文章《天籁の音-----爱华耳塞中高端系列》以及《超值の首选-----爱华耳塞低端入门系列》做详细介绍,目前正在做材料的收集阶段,本人将竭尽所能,完成其余的几篇文章,不让各位失望,希望得到各位的多多支持,谢谢……AIWA历史上的耳塞,如果按照型号来统计,估计不下上百款,然而,其中最优秀,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其四条9和四条8(一条7),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AIWA这几款耳塞的神秘面纱!HP-V9:发售价是5200日圆,标称频率响应达到15hz-40kh,线性结晶体无氧铜耳塞线,在当时绝对决无仅有,本款耳塞应该算AIWA最早的顶级耳塞了!如果说MDR-E282是SONY的传说,那么HP-V9绝对是AIWA的传说,与282一样,此款耳塞觉得称的上是梦之耳塞,因为目前存量真的相当稀少。
HIFI NAD的历史
转载:NAD历史概述:1972-2004发布: 2011-1-14 23:36 | 作者: 君子| 来源: 中国音响NAD历史概述:1972-2004作者BEE1972年,一群顶尖的欧洲HI Fl设备销售商在德国慕尼黑的一间酒店客房里召开了一次会议。
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在各自的国内建立起了强有力的市场,销售多个主要的HI Fl品牌,并且都是AR (Acoustic Research)的全国销售商。
马丁•伯里斯(Martin Borish)当时主持AR的国际营销和关于欧洲供货厂家的业务。
他是这次会议的主要人物。
会议日程安排简单明了:1.创造一个全新的HI Fl设备品牌,一套能与AR音响组合搭配完美和谐的产品。
2.在日本寻找最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持新品牌的联合所有和控制形式,包括产品设计和销售。
这次会议创立了NAD(New Acoustic Dimension),并计划建立一条电子产品生产线,其最初的产品是日本福斯特(Foster)公司制造的合并式放大器,NAD model 60。
技术背景与早期影响:1972年的HI Fl世界1972年,世界上仅有的高品质音乐源信号是开盘式磁带录音、FM广播和密纹唱片录音。
所有不完美的媒介都有着极大差异的复制效果,非常依赖于繁复的模拟转换来保持着最微弱的细节。
然而,所有的器材,都能发挥其功能的极至,能够将高保真声音效果还原得令人满意的近乎真实。
优质的磁带录音依然昂贵,而预先录制的开盘式磁带录音从未作为音乐媒体来应用。
专业的磁带录音机已经相当先进。
大多数60年代录制的最好的录音作品都是Ampex 3轨道1/2英寸的磁带录音机,用15或30ips录制的,甚至可以媲美CD的表现,并且还未使用减少噪音的处理。
所有的电子管设备,超载额较高,即使达到2%的失真也能保持音效柔和。
从“噪音平台”到可听失真音之间的动态变化区域,很好地控制在70dB,频响起伏微乎其微。
60年代摇滚音乐和其他流行音乐盛行,这极大地推动了多轨道录音机应运而生。
耳机行业发展史
耳机行业发展史耳机是一种用于听音乐、通话或接收广播等的音频设备。
在耳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技术和设计进步。
20世纪初,耳机的产生是为了解决通讯需求。
当时的耳机主要用于电话接收器和无线电通讯设备。
这些耳机使用了大型的电磁驱动器,通过移动线圈来产生声音。
20世纪20年代,随着电气录音和广播的兴起,耳机开始应用于音乐领域。
不久之后,动圈耳机被发明出来。
动圈耳机使用了一个铁磁性音频驱动器,这种设计能够产生更清晰、更准确的声音。
20世纪50年代,耳机行业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随着新的材料和技术的引入,耳机变得更小巧、更轻便。
同时,耳塞式耳机也开始进入市场。
耳塞式耳机通过将音频直接传输到耳朵的内部,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隔音的音质体验。
20世纪80年代,随着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问世,耳机行业再次迎来了一次革命。
随着Walkman和iPod等产品的推出,人们开始更频繁地使用耳机。
为了提供更好的音质和更舒适的佩戴体验,耳机厂商开始研发新的技术,如电解电容耳机和降噪技术。
21世纪初,随着数字音乐的崛起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耳机逐渐普及。
无线耳机不再需要通过线缆连接到音源设备,大大提高了音乐的便携性。
同时,蓝牙技术的应用也为无线耳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广泛应用,耳机行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许多新的品牌和厂商涌入市场,推出了更多样化和创新的产品,如无线降噪耳机、真无线耳机和智能耳机等。
总的来说,耳机行业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的技术和设计演进。
从最初的通讯工具到个人音乐设备,再到现在的无线和智能耳机,耳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耳机行业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你知道耳机的发明历史吗?
你知道耳机的发明历史吗?
一、第一代耳机的诞生
早在19世纪初,美国科学家诺里斯•惠布尔发明了第一台电话,然而
一开始的电话并没有扬声器,只有接收器。
为了方便使用,人们开始
设计出了用于单耳听筒的耳机,这便是耳机的最早雏形。
随着技术的
不断发展,这种单耳耳机逐渐演变成了有两个耳机的现代耳机。
二、耳机的演变与发展
20世纪初,随着广播和录音技术的发展,耳机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有线耳机到后来的蓝牙无线耳机,耳机在外形、材质和功能上都有了巨大的改进。
今天的耳机不仅可以
用来听歌、接打电话,还具备了降噪、智能识别等多种高级功能。
三、耳机在音乐领域的应用
随着音乐产业的兴起,耳机开始广泛应用于音乐领域。
顶级音乐家在录音室里使用专业耳机来进行音乐制作,而音乐爱好者则可以通过高
保真的耳机享受到最原汁原味的音乐。
耳机对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成为了音乐创作和欣赏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四、耳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除了在音乐领域,耳机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耳机来收听音频书籍、播客节目,甚至参
加远程会议。
耳机不仅带来了便利,还让人们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一
片宁静。
五、未来耳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耳机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智能耳机可能会植入生物识别技术,实现更便捷的身份验证;个性化耳机可能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调整音频效果,提供更舒适的听感。
未来耳机的发展前景无限,我们拭目以待。
耳机发展史
声音永远存在不忘的耳机历史与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音响和耳机的技术也越来越强,声音可以被完美的还原出来,我们可以很幸福的享受着各种美妙的声音和音乐。
爱迪生拜亚创立的公司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没有电,肯定没有耳机。
但那时候有机会欣赏音乐的人也是很幸福的,因为全部是原声,没有电子杂音。
后来有电之后,电器的发明就迅猛展开。
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造福千千万万喜爱音乐与音响艺术的朋友,它开启了音乐的记录时代。
它是一种集播放器,放大器及扩声喇叭为一体的东西。
二战后,随着新科技的应用,逐渐出现了一些分解产品,如音源,播放器,转换器,放大器,喇叭,耳机等。
音乐储存的介质也从早期的胶片盘,发展到磁带盘,CD等。
早期的耳机专供台式播放装备使用。
七八十年代开始,开始出现大量便携播放器,如便携磁带机,便携CD机,统称随身听。
配套的便携耳机生产也变得繁荣。
耳机的发展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的乐趣,在享受美妙音乐的和耳机的发展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的乐趣同时,我们是否想到了耳机产品的先驱们呢?拜亚和伙伴们Eugen Beyer先生1924年在柏林成立了一间电子公司,当时公司主要是为电影院开发和制造扬声器,从此开始了在音频领域的传奇。
在1937年的8月18日,Eugen Beyer把影院扬声器上使用的动圈换能器(dynamic transducer)并应用到类似产品中,他将声音直接传送到人类的听觉器官——耳朵, 发明了一种微型动圈换能器并把它镶嵌到一根可戴在头上的带子内, 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只耳机。
拜亚DT48A世界上第一支耳机在这历史性的一天里,人们见证了Beyerdynamic DT48耳机的诞生,并缔造了一个世界记录,轰动全球!第一只耳机诞生后,Beyer先生邀请了一帮朋友到他的私人“工作室”,并播放了经典剧目“阿依达”的唱片。
朋友们发现留声机没有象通常那样配置扬声器,而是外接了一个放大器及两个不引人注目的半圆形金属耳罩,更令人惊奇的是从这耳罩传出的声音音质非常棒,既无电话杂音,也无低闷的铜鼓声或唧唧的丝弦声。
爱华耳机演变历程
回忆起《SONY耳塞大阅兵》,《经典の作,不朽の章---★最强の松下★---松下经典耳塞完全盘点》……一些玩塞的心得和总结,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如今打开论坛,几乎都是新面孔,许多老人兴许是兴趣的转移,兴许是工作的压力,兴许是时间的紧迫,又兴许是家庭的原因,已经几乎见不到了,多少让人不禁感叹岁月不饶人啊,我们老了,这个世界是年轻一代的……汗,扯多了,人老了就是罗嗦啊,下面回归正题,以此文献给默默支持AIWA至今的和对老耳塞不疲不眷众多玩家和玩友!究极AIWA耳塞の最强音----仅以此文献给各位钟爱并默默支持AIWA的坛友AIWA(爱华),一个逝去而又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日本品牌,其前身是AIKODenki Sangyo Co.,Ltd爱兴电机产业(195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1959年10月更名为AIWA爱华,1969年2月,由于第三者投保金额资金的增加及融资的问题,索尼买下其50.6%的股份成为AIWA第一大股东。
AIWA的鼎盛时期出现于80年代至90年代,其生产的随身听风行整个世界,制造无数经典及神话。
90年代末,由于种种的原因,业绩每况愈下,终于在2002年2月被索尼正式作为全资子公司收入囊中,成为廉价产品的索尼子品牌代言者,一代枭雄凄然倒下,无不让人惋惜至极……相信至今玩过TYPE,CD和MD的玩家都不会忘记AIWA,但不知多少人会记得,AIWA的耳塞也曾经在耳塞历史上写下浓重辉煌的一笔,AIWA随身听能与SONY一较高下,并在90年代初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场,固然与那一时期AIWA机器的优秀品质分不开,但AIWA耳塞的出色表现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说“耳机是一台随身听的灵魂”一点也不过分,与其磁带作品一样,AIWA的耳塞绝对让当年的SONY为之汗颜……由于AIWA的耳塞型号众多并且不象SONY一样在分线筒标有型号标志,所以收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时间有限,本文在此仅介绍AIWA历史上最高端的四条9和四条8一条7,其他耳塞,将会在本人以后的文章《天籁の音-----爱华耳塞中高端系列》以及《超值の首选-----爱华耳塞低端入门系列》做详细介绍,目前正在做材料的收集阶段,本人将竭尽所能,完成其余的几篇文章,不让各位失望,希望得到各位的多多支持,谢谢……AIWA历史上的耳塞,如果按照型号来统计,估计不下上百款,然而,其中最优秀,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其四条9和四条8(一条7),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AIWA这几款耳塞的神秘面纱!HP-V9:发售价是5200日圆,标称频率响应达到15hz-40kh,线性结晶体无氧铜耳塞线,在当时绝对决无仅有,本款耳塞应该算AIWA最早的顶级耳塞了!如果说MDR-E282是SONY的传说,那么HP-V9绝对是AIWA的传说,与282一样,此款耳塞觉得称的上是梦之耳塞,因为目前存量真的相当稀少。
1992—2000年AIWA耳塞全记录
45毫米特长低音导管。96-98年出品。
5、 V141系列,俗称95金小孔,是1995年以来大量配机,并受到普遍好评的一个系列,但个人使用多年的感觉,低
音不如V16,高音又比不上V14,只能算是“矮子里面找高人”了:
的低音,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7HZ-25KHZ,阻抗
16欧姆,音量感109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
(3)HP-V65 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防漏音及防菌耳机设计,永保耳机清洁,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表现强有力
(1) HP-V147 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30毫米U型低笛管耳机,14.8毫米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颈项型
无氧铜软线,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94-95年出品。
(2) HP-V145 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14.8毫米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颈项
耳塞中的领袖地位。需要说明的一点
是,现在论坛上不少人使用的V743是广东东莞生产的,无论从外观、做工还是实际
听感来看,都与日本原装的有不少差距(甚至连外观都有不少区别),AIWA早期MD机曾使用其作为配机耳塞:
元,梦幻低音笛管耳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高级外型,耳机线上附音量
控制,耳机卷线盒。95-98年出品。
(3) HP-V541 提供舒适佩带感的超低音耳部逻辑设计防漏音耳机设计,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机
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高级外型,耳机卷线盒。96-98年出品。
耳机的演变之旅
耳机的演变之旅在音乐的长河中,耳机如同一艘承载着声音之魂的精致船只,从诞生之初的简陋模样,逐渐演变成今日高科技的产物。
它们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历史长卷,让我们一同翻开这篇章,追溯耳机的发展足迹。
回望过去,耳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那时,人们对于听音乐的方式还停留在大型音响设备上。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个人隐私的追求,耳机应运而生。
早期的耳机体积庞大,造型笨重,但它们开启了个人聆听时代的序幕。
进入20世纪,耳机开始逐步走向便携与普及。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耳机的体积缩小,音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特别是立体声耳机的出现,让人们能够体验到更为丰富的音场效果。
这一时期,耳机逐渐成为音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伙伴。
而后,随着随身听的流行,耳机更是成为了年轻人的时尚标志。
它们不仅仅是听音乐的工具,更是一种个性的展现。
彩色耳机、入耳式耳机、降噪耳机……各式各样的设计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进入21世纪,耳机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
无线技术的引入,让耳机摆脱了线缆的束缚,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智能化的浪潮也席卷到了耳机领域,智能触控、语音助手等功能的加入,使得耳机成为了智能设备的延伸。
而在音质方面,高解析音频技术的应用,让耳机的音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今,耳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笨重设备,到如今的智能穿戴,耳机的发展见证了人类对音质追求的不懈努力和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耳机,这个小小的装置,不仅仅是听觉的工具,更是连接我们与世界的桥梁,它的发展历史,正是科技进步和人类文化交融的生动缩影。
耳机的发展历史是科技进步和人类文化交融的生动缩影。
从最初的笨重设备,到如今的智能穿戴,耳机的发展见证了人类对音质追求的不懈努力和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耳机,这个小小的装置,不仅仅是听觉的工具,更是连接我们与世界的桥梁。
让我们继续期待耳机的未来,相信它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乐趣。
在音乐的长河中,耳机如同一艘承载着声音之魂的精致船只,从诞生之初的简陋模样,逐渐演变成今日高科技的产物。
耳机的起源
你好!耳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期。
最早的耳机设计是为了解决电话通信中的问题。
在19世纪末,电话技术开始流行,人们开始使用电话进行远程通信。
然而,早期的电话并没有扬声器,而是使用了类似于头戴式耳机的设备,将声音直接传输到使用者的耳朵中。
随着音频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电子放大器和收音机的出现促使了耳机的进一步发展。
最早的电动耳机是由美国电气工程师纽曼·肖尔提斯(Nathaniel Baldwin)于1910年左右发明的。
他手工制作了第一批耳机,并将其卖给了美国海军。
这些耳机使用了类似于现代耳机的设计,有一个头戴式的结构,并通过电缆连接到音源。
然后,随着广播、音响和录音技术的不断发展,耳机成为了更为普遍的音频设备。
20世纪中期,随着个人音乐播放器的兴起,耳机进一步走向了大众市场。
从那时起,耳机在设计、技术和材料上都经历了多次革新和改进,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熟知的各种类型和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P-V543 提供舒适佩带感的超低音耳部逻辑设计,防漏音及防菌耳机设计,永保耳机清洁,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高级外型,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耳机卷线盒。95-98年出品。
其中,J8和J7为同系列产品。
二、 D系列:D系列是AIWA的顶级耳塞,仅有的两款就充分说
明了D系列在AIWA耳塞产品线中的极品地位,旗舰型号D9更是被誉为AIWA耳塞中的王者。
1、 HP-D9 6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表现深厚的低音响应,4U薄型非晶质振膜,软式耳塞,线性晶体无氧铜软线,强力SA-CO驱动磁铁,24K镀金立体声接头,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5HZ-30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8DB/毫瓦,净重9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
(3) HP-V541 提供舒适佩带感的超低音耳部逻辑设计
防漏音耳机设计,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高级外型,耳机卷线盒。96-98年出品。
2、 V553系列,现在最广为人知的AIWA V系列耳塞,也
式入耳耳机,橡胶硅制气垫耳塞,15毫米磁石驱动单元,提高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98年出品。
3、 V161系列,最近AIWA高档磁带机、MD机的标准配机耳
塞,设计和原理上基本模仿V553,但除了佩带舒适外的优点,还远达不到V553的音质,因此受欢迎程度也大不如V553:
(2) HP-V552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垂直
式入耳耳机,橡胶硅制气垫耳塞,15毫米磁石驱动单元,提高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线上音量控制。98年出品。
(3) HP-V550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垂直
2、 HP-J8 垂直式入耳,U型低音笛管耳机,表现深厚的低 音响 应,颈项型无氧铜软线,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8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5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5年出品。
3、 HP-J7 垂直式入耳,U型低音笛管耳机,表现深厚的低音响应,颈项型无氧铜软线, 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8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5DB/毫瓦,净重6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
是不少随身听“烧友”所极力追寻的目标,外观漂亮,音质不俗,但要命的是基本上买不到真货,中后期的AIWA MD机曾广泛使用其作为配机耳塞:
(1) HP-V553(HP-ED700)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
音发生,垂直式入耳耳机,橡胶硅制气垫耳塞,15毫米磁石驱动单元,提高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频率响应5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8DB/毫瓦, 99-00年出品。均为配机耳塞,有金条黑柄、银条黑柄、银条银柄(全银色)三种,未单独发售,也并未见于任何AIWA产品宣传。2001年起其日版型号改为HP-ED700。
2、 HP-D8 6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表现深厚的低音响应,4U薄型非晶质振膜,软式耳塞,线性晶体无氧铜软线,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24K镀金立体声接头,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8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8DB/毫瓦,净重9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
D9和D8为同系列产品。
(4) HP-V151 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
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防漏音设计,45毫米特长低音导管。96-98年出品。
5、 V141系列,俗称95金小孔,是1995年以来大量配机,
并受到普遍好评的一个系列,但个人使用多年的感觉,低音不如V16,高音又比不上V14,只能算是“矮子里面找高人”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V157系列,AIWA耳塞产品线中最没有特色,也是产量
最少,最不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个系列:
(1) HP-V157 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塞
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防漏音设计,45毫米特长低音导管,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96-98年出品。
(2) HP-V155 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
6、 V70系列,AIWA早期的高档耳塞系列之一,虽然知道的
人较少,但无论从装备、指标等各方面考察,V70都是让人满意的,其造型也是非常特别的,令人过目难忘:
(1) HP-V70 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防漏音及防菌
耳机设计,永保耳机清洁,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表现强有力的低音,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附单声道/立体声切换开关,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7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9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
三、 V系列
1、 V743系列,是V系列中的最高型号,也是装备、指标
最好的一个系列,在D、J系列淡出后,越发突出其在AIWA耳塞中的领袖地位。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现在论坛上不少人使用的V743是广东东莞生产的,无论从外观、做工还是实际听感来看,都与 日本 原装 的有不少差距(甚至连外观都有不少区别),AIWA早期MD机曾使用其作为配机耳塞:
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 13.5毫米大型磁石驱动单元,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卷线盒。99年出品。
(3) HP-V161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提高
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 13.5毫米大型磁石驱动单元,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99-00年出品。2001年起,其日版型号改为HP-ED100。
(3)HP-V65 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防漏音及防菌耳机设计,永保耳机清洁,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表现强有力的低音,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7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9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
(1) HP-V164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提高
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 13.5毫米大型磁石驱动单元,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卷线盒。99-00年出品。
(2) HP-V163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提高
(1) HP-V147 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30毫米U型低
笛管耳机,14.8毫米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颈项型无氧铜软线,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94-95年出品。
(2) HP-V145 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30毫米U型低
音笛管耳机,14.8毫米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颈项型无氧铜软线,耳机卷线盒。94-95年出品。
(2)HP-V68 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防漏音及防菌耳机设计,永保耳机清洁,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表现强有力的低音,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7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9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
(3) HP-V143 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30毫米U型低
音笛管耳机,14.8毫米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附单声道/立体声切换开关。94-95年出品。
(4) HP-V141 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30毫米U型低
音笛管耳机,14.8毫米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颈项型无氧铜软线。94-95年出品。
一、 J系列:本系列是AIWA最高档的垂直入耳式耳塞,款款都
是AIWA耳塞中的精华。
1、 HP-J9 全新设计垂直式入耳,低音笛管式耳机,完美配合耳道加强深厚有力的低音,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 15毫米薄形振膜,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8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5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5年出品。
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防漏音设计,45毫米特长低音导管,耳机卷线盒。96年出品。
(3) HP-V153 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
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防漏音设计,45毫米特长低音导管,附单声道/立体声切换开关。96-98年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