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方法与案例研究_刘毅
环境影响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制定和实施与环境有关的计划、政策、项目或措施之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过程。
然而,由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评价人员知识的不完备,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着不确定性问题。
一、不确定性的定义和分类不确定性是指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由于环境系统自身的复杂性、数据的不完备性、模型的缺陷以及主观判断等因素导致评价结果的不精确性。
根据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数据不确定性:由于数据的获取困难、数据质量不高或数据的随机性等原因,导致环境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
2. 模型不确定性:由于模型的假设、参数选择等因素,导致模型在评价结果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 主观判断不确定性:评价人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做出的主观判断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不确定性的存在。
4. 不可避免不确定性: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在评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
二、不确定性评价方法为了解决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评价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不确定性评价。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通过改变模型的输入参数,观察输出结果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价模型结果对输入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
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参数对结果影响最大,从而了解不确定性的来源。
2. 蒙特卡洛模拟:蒙特卡洛模拟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生成大量的参数组合,再进行模型计算,得到一系列结果。
通过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获得评价结果的概率分布,从而评价不确定性的范围和概率。
3. 不确定性传递分析:不确定性传递分析是基于模型和数据的不确定性,通过不确定性传递关系,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
通过对模型输入参数和模型输出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不确定性的传递和累积效应。
4. 专家判断: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专家判断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刘毅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刘毅发布时间:2021-10-09T12:41:16.711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9期作者:刘毅[导读]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土地资源作为自然界中各类可利用自然资源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新疆天然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土地资源作为自然界中各类可利用自然资源中尤为重要的一种。
与此同时,在地球表面占比大约3/4的海洋与湖泊等存储的水资源也属于维系生命至关重要的元素。
但是,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不但会为自然界的平衡状态造成严重破坏,还会严重干扰生物多样性。
物种灭绝等状况频繁发生。
为了保障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充分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并降低人类活动为自然界带来的影响。
应该对水土流失状况的出现原因进行充分考虑,并针对性建立防治与处理措施。
为守护人类的共同利益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而努力。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策略引言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摇篮,水构成了我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生命的摇篮。
所以,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危害非常大,会严重致使地球上生命数量减少,甚至物种遭到灭绝,从而致使减少了物种的多样性。
更有言论称,和已经灭绝的动物一样,也许人类也将会因为水土流失现象而自掘坟墓,这是另我们非常痛心的。
所以,为了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我们应该提高对水土流失现象的认识,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概念及产生原因一般来说,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因素和水力、风、重力等外力的影响下,对自然界中水土资源的系统破坏和流失。
沙漠化现象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大量植被被砍伐等外部因素,使原地区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最终导致了平原地区的沙漠化现象。
土壤侵蚀和沙漠化是自然环境退化的典型表现。
这两种现象一旦出现,势必会对原地区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由于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比较复杂,各种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结合可能导致水土状态和环境的最终变化。
基于 SWOT 分析的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 SWOT 分析的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马冲亚;徐喆;刘吉平【摘要】This paper gave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developing the ecotourism of Changchun Southlake Wetpark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WOT,and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cotourism of Changchun Southlake Wetpark belonged to the SO type and adopted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The correspon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bout the ecotourism of it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tourism of Wetparks.%以长春南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威胁,得出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属于 SO 型,宜采取发展型战略,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144-147,153)【关键词】湿地公园;长春南湖;生态旅游;SWOT 分析【作者】马冲亚;徐喆;刘吉平【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1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之称[1].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而且在保护物种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是湿地保护和修复理论的重要实践模式.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类型,由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生态景观,其旅游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在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可持续性地开发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已成为湿地生态旅游研究重要方向之一[3].本文以长春南湖湿地公园为例,借鉴SWOT方法对湿地生态旅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合理保护与开发策略,为城市湿地生态、社会、经济的整合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长春南湖公园(43°51′04″N,125°18′23″E)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部,是东北最大的市内公园,为全国的第二大公园.长春南湖公园的形状似哑铃状,东西窄,南北长,总面积2.38 km2,其中陆地面积为1.42 km2,水体面积为0.96 km2;最大湖水深10 m,平均水深达3.3 m;最大库容为3×106 m3,正常库容2×106 m3.南湖结冰日期一般为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冰期150天左右.公园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为4.8 ℃,年平均降雨量为593.5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438.4 mm,无霜期一般可达140~150天.公园内植被类型丰富、生境多样,是鸟类和昆虫等多种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每年夏秋季节这里都会举办灯会、民俗风情展等各类文娱活动.隆冬时节,在一抹如镜的湖面上还会举办极具北方特色的冰雪活动.它不仅仅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即态势分析法),它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一种分析经济活动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4].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s),W代表劣势(weaknesses),O代表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威胁(threats),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运用实地调查和德尔菲法并依照一般的次序罗列各种因素,然后采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对各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此方法被广泛运用到旅游产业中.2.1 优势(S)(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S1).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内唯一的水上风景区.公园水体是一个半封闭式的小型内陆湖泊,湖内有人工放养的鱼、蚌、螺等水生动物,养殖鱼类年均产量在几十吨左右.湖水中富含藻类及浮游生物,水色呈淡黄绿色.南湖公园植被类型丰富,其中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计有335种.所收集到的这些植物分属于67科,201属.公园内除了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以外,还生长有一些其它植物种类,如地衣、藻类、菌类和苔藓等.公园内景观系统中以树为主,树、花、草错落有致,主要有落叶松、常绿松、杨桦、杂木、稀树灌丛、天然和人工草坪、湖岸湿地,并点缀有花坛和花带[5],增强景观的层次感.20世纪50年代,大批枝叶繁茂的长白山红皮云杉被移植到公园内,也大大丰富了园内景观.(2)历史文化内涵深厚(S2).南湖公园始建于1933年,规划开始于日本人制定的《大新京都市计划》.日本人当时设计利用伊通河的几条小支流,在城市地形、地势,降雨量基础上,筑坝形成人工湖,成为城市水源的备用水源地.南湖公园就是利用伊通河支流兴隆沟的水源,沿今天的工农大路修筑长800 m,高10 m的拦河坝,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南湖.该公园与当时的伪满新皇宫(今地质宫)、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成南北一轴线,也有皇家公园的味道,故命名为“黄龙公园”.日本投降后,南湖公园由国民党接收,并于1946年改称“南郊公园”.长春解放后,该公园成为长春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1949年长春市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南湖公园”.南湖公园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生态旅游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景区联动优势明显(S3).长春市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森林城和雕塑城之美誉.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和电影事业发展的摇篮,坐落在市内的5A级景区——伪满皇宫博物院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是长春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重要旅游资源,同时通过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线带动其它旅游资源的发展,凭借景区联动提升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的综合性旅游需求.(4)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S4).长春市位于吉林省的中部,东与吉林市交界,南邻四平市,西接松原市,北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长春市交通便利,是吉林省的交通中枢,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以长春为中心,长大、长哈、长图、长白等铁路为主贯通四方,哈大高铁也已全线运行,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与各市州的连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年吞土量320万人次.南湖公园位于长春市南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不仅有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而且对于长春甚至东北地区各省区联合与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2 劣势(W)(1)湿地生态环境脆弱(W1).20世纪60年代以前,长春南湖水质良好,可以为长春市民提供一定的生活用水.1960年以后,随着长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频繁的人类活动使南湖水质逐渐恶化,特别是近些年,南湖周围大量生活污水的排入生态环境的下降,日益加重了南湖的富营养化问题,使南湖湿地生态系统快速退化.由于地处城市,城市经济和人口的迅猛发展,南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旅游产品开发种类和深度不够(W2).目前,南湖公园的相关旅游产品仍然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种类单一,以南湖公园的历史、科研、教育、生态等为主线的中高端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湿地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的展现出来,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产品只是简单凭借现有的资源环境,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尚未形成一个鲜明的整体形象,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公园内有些景观处于半开发状态,设施陈旧老化,景区整体建设滞后.(3)生态功能区划不完善(W3).南湖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公园的生态功能区划滞后于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与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性都市的要求更是相距甚远.(4)专业人才和资金总体缺乏(W4).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大量既有较高生态理念,又有熟练的业务技能的专业旅游人才,而南湖公园目前的旅游从业人员中,缺乏专门的经济类、管理类、生态保护类等专业人才,而此类人才的缺乏是湿地生态旅游发展面临一个棘手问题.而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是南湖公园的投资主体,目前尚未建立“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有效机制,单一的投资主体致使湿地公园资金来源有限,保护管理经费存在很大的缺口,严重制约了湿地生态旅游的保护与开发.2.3 机会(O)(1)国家政策的支持(O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入人心,从而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推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要紧紧围绕“文化、生态、健康”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2)生态省建设推动生态旅游发展(O2).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吉林省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2001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通过国家论证,吉林省决定利用30年(2001-2030)进行生态省建设.在纲要中把生态旅游做为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通过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这一全新发展模式,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提供保障,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效能.以生态省建设为契机,湿地资源为基础,湿地生态旅游前景广阔.(3)生态旅游备受青睐(O3).随着世界旅游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使置身其中的旅游者发生着观念的改变,以及由观念的改变带来了旅游消费趋势的变化.“自然”和“本色”的追求成为现代旅游的基本特征.既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保留旅游资源全貌的生态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必将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2.4 威胁(T)(1)湿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T1).旅游资源是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但是对湿地资源的开发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6].湿地是公园的重要保护对象,也是旅游开发中的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旅游开发将会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人文景观的建设阻断了湿地生境的连续性,旅游者的激增考验着湿地公园的旅游承载能力,部分利益相关者缺乏生态理念和周密规划,盲目开发等加剧了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成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2)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替代性(T2).长春市内有大大小小的河流200多条,周边地区也有着丰富的重要湿地资源.由于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巨大的推动作用,各地都在积极地开发旅游,相似的湿地旅游资源,相近的客源市场,使湿地生态旅游形成明显的替代关系,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增加资源的吸引力,丰富旅游的内涵,培育忠诚的旅游者是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不可回避问题.(3)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向(T3).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已经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旅游需求,旅游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单一形态的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明显下降,而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景区使旅游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旅游消费方式也由被动到主动,旅游消费者青睐更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向使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南湖湿地公园旅游业发展过于单一,如何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是南湖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2.5 SWOT定量分析通过对长春市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编制内外部因素分析矩阵.根据各因素对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程度,确定每个因素的权重值,并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对每个因素的实际情况进行量级评分,然后进行分项统计,分别得出内、外部因素的合成值.从表1可以看到内部因素中优势的总分值为5.30,劣势的总分值为4.53,两者相互比较,优势总分值大于劣势总分值,表明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内部优势大于内部劣势.表1 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内部因素分析矩阵内部因素权重值量级分值得分得分合计优势(S)S10.3161.865.30S20.2851.40S30.2140.84S40.2061.20劣势(W)W10.2951.454.53W20.2451.20W30.2140.84W40.2641.04从表2可以看到外部因素中机会的总分值为5.05,威胁的总分值为3.45,二者相互比较,机会总分值大于威胁总分值,表明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外部机会大于外部威胁.通过对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的分析,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适宜采取发展型的战略.表2 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外部因素分析矩阵外部因素权重值量级分值得分得分合计机会(O)O10.3261.925.05O20.4152.05O30.2741.08威胁(T)T10.4541.803.45T20.3230.96T30.2330.693 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上述对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SWOT分析表明,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属于SO型,宜采取发展型战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生态旅游的备受青睐,这些内部的优势和外部的机会为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平台,长春南湖湿地公园应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创新开发具有南湖特色的品牌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促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7-8].3.1 科学统筹规划,倡导保护性开发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是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首先应进行合理的生态旅游总体功能分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其次对公园内的景观、水文、园路、岸线、生物、建筑等进行合理设计,既保证湿地生境的连续性,维护湿地公园系统的生态平衡,又能提高湿地公园可观赏性.再次进行长春市的资源调查,建立建全旅游资源数据库系统,依据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定满足市场需求的“大旅游”规划.最后要积极倡导可持续生态开发、低碳消费等生态理念,打造绿色品牌、文化品牌,加强实时动态监测,使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协调有序进行[9].3.2 健全法规体系,树立环保理念法规体系建设是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资源有序开发的保障[10],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南湖公园生态旅游规划开发应严格遵守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和国家环境保护法,同时建立健全城市湿地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实时评价,湿地资源的生态补偿等机制,加快旅游法的审议修订,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政策法规.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环保教育体系的投入,广泛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普及湿地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与技术,树立环保理念,使其充分意识到城市湿地的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城市湿地保护与开发良性发展.3.3 整合资源特色,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依托南湖公园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凭借周边景区的充分联动,开发以南湖公园为主线的生态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修学旅游产品等特色中高端产品,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同时打造南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品牌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差异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使旅游消费者认识、认同,并可以通过消费品牌产品等方式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回报,最终建立起对南湖生态旅游品牌产品的忠诚,进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消费者.3.4 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引导生态旅游消费南湖公园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在不失时机的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以社会营销、文化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制作精良的宣传手册、影像资料、景区网页,积极参加旅游博览会,诚邀有实力的旅游中间商和新闻记者实地考察旅游线路,加大城市湿地生态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宣传力度,举办各种与湿地生态旅游相关的主题研讨会,提高南湖湿地的知名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引导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更多的指向生态旅游产品.3.5 丰富融资渠道,重视生态旅游人才培育旅游设施完善和景区整体建设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湿地公园要努力争取引入资金,在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的专项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银行借贷、非银行借贷、其他企业融资、或者吸收外商资金等金融手段进行解决.要促进南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能否拥有高素质的生态旅游人才.通过专家讲座、脱产进修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加快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育;另外加大人才引入激励机制,建立合理专业人才梯队,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促进湿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11].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B G,McBean E A.Wetlands and environment Gradients[M].London:Bounderies and Buffers.CRC Press,121~131.[2]F.H.Kong,ing GIS and landscape metrics in the hedonic pricemodeling of the amenity value of urban greenspace:A case study in Jinan City,Chin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7,79:240~252.[3]赵磊,吴文智.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2):103~108.[4]李勇,王金伟,佟连军.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08,28(1):47~50.[5]祝廷成.长春南湖公园生态本底的调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7]徐喆.吉林省旅游竞争及发展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127~129.[8]吴郭泉,刘加凤,张晶.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197~201.[9]丁建.关于山东东营生态湿地旅游区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3):129~132.[10]张虹波,刘黎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77~84.[11]杨芳.社区参与东洞家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3,(4):104~107.。
210988559_微观视角下乡村社区生态空间优化方法

司马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 规 划 学 院、 高 密 度 人 居 环 境 生 态 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段俊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刘 艾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陈毅 立,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 教授,通信作者。
上述研究为新时代乡村社区规划 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参考。只是在现阶 段研究中,关于空间规划中生产与生 活关系的探讨较多,而对于乡村社区
规划中的另一个重点——生态问题少 有涉及。纵观各国当代乡村社区发展, 虽然进程各不相同,但最终目标都是 保护生态、尊重自然、延续文化等 [9]。 于我国而言,关注乡村社区中的生态 空间规划,也是实现乡村整体生态文 明改革,促进乡村“三生空间”协调 发展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此 外,目前关于乡村社区规划的研究以 规划理论居多,而对具体规划方法和 策略的讨论较少。对于宏观尺度的地 域级别乡村规划,目前已有基于 GIS 数据分析等的成熟方法;但在以乡村 社区为代表,上至中观尺度、下至微 观尺度的地区及地点级别研究中,对 于生态空间规划方针的制定,需要考 虑居民的感知、空间的具体形态、对 不同生物栖息环境的保护等更精细的 内容,相应的规划方法与措施则要考 虑后期施工和维护的可落地性和便利 性,因此需要进行专题讨论,切不可 照搬宏观规划方法(图 1)。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村镇社区生态系统空间优化与规划关键 技术”(编号:2019YFD1100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综 合养老设施功能体系与空间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编号:5207834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基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 战略”(编号:21ZDA107)。
城市生态规划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城 市 生 态规 划 的科 学性 与 正 确 性 。
1 . 1 . 2 生 态 体 系不 够 完 善 。 使 得 规 划 存 在 不 确 定 性
因为 负责 城 市 建设 的 工 作人 员没 有 充 分 的 认 识 生 态规 划
的重 要 性 . 导 致城 市 生 态 的 指 标 不 具 体 , 生 态体 系所 包含 的 内
而 导 致 生 态规 划在 实施 的过 程 中存 在 许 多不 确 定性 。
2 消 除城 市生态规划 中存在 不确定性 因素 的 办 法
在 实践 中. 不 断 的积 累 经验 , 使 得 城 市 生 态规 划做 的越 来 越 完 2 . 1 灵敏 度 分析 法的 应用 善 由 于影 响 城 市生 态规 划 的 不 确 定 性 因素 有很 多, 因此 为 了 在 实 际 工 作 的 过 程 中 .研 究人 员一 般 都 会 建 一 个 数 学模 解 决 这 一 问题 . 国 内 负责 城 市规 划 的 有 关人 员 不 断 的 进 行 深 型. 并 对这 个模 型进 行 预 测 和 分 析 进 而 消 除 不确 定性 因素 。 但 入研 究 . 并分 析 了 不确 定性 因素 的 来 源及 解 决 对 策 。 是, 我 们 必 须要 清 楚 的认 识 到 , 在 建 立 数 学模 型 的 过 程 中也 会 1 城市生态规划 中存在 的不确 定性 因素 存 在 一 些 不 确 定 性 因素 .所 以 . 需要 对 其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与 研
L D C A R B 0 N 0 R L D 2 0 1 5 / 2
绿 色人腭
城 市 生态规 划 中的不确 定 性分 析
刘 洋 (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 洛阳市 4 7 1 0 0 0 )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

中国环境科学 2007,27(3):428~432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刘毅1*,陈吉宁1,范琳2,梁宏君3,刘毅国3,张勇4(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3.大连市环境保护局,辽宁大连 116001;4.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23)摘要:围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方案的有效性,以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从城市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出发,综合运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手段和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建立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公众调查的研究框架,将社会学调查方法有机地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学体系.以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案例,讨论该研究框架在实践中的应用.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众调查;自上而下分析;利益相关者;大连市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7)03-0428-05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urban plan in China: a methodology and case study on Dalian municipality.LIU Yi1*, CHEN Ji-ning1, FAN Lin2, LIANG Hong-jun3, LIU Yi-guo3, ZHANG Yong4 (1.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3.Dal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China, Dalian 116001, China;4.Dali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Dalian 116023,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7,27(3):428~432Abstract: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implemen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PP) in a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of policy, plan and program (PPP)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P programs. Regarding exclusive features of urban master plan and SEA of the plan, a research framework by combining a top-down approach with a stakeholder analysis method was established. It effectively integrated PP into the identification, proj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overall process and thus the main conclusions proposed by SEA. The methodology was th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SEA 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plan of Dalian municipality, Northeast China. The discussion of the case study illuminated the applic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PP framework for China’s ongoing SEA campaign. Key words: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public participation (PP);social survey;top-down analysis;stakeholder;Dalian municipality随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公众参与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3月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5],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但是,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的公众参与在广度、深度、形式以及有效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包括:公众参与难以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案有机结合,公众调查结果往往不能为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或成为评价结论依据;公众参与大多作为一项程序完成,公众参与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参与对象也缺乏代表性;缺少公众参与的信息反馈机制,公众大多情况下只能单向地表述观点和看法,但是很少被告知其意见或建议是否被采纳;社会公众通常只能依据有限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反馈意见,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在评价规划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时,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6].本研究围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效性问题,以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调收稿日期:2006-08-22基金项目: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 责任作者, 博士, yi.liu@3期刘毅等: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 429查为例,从规划本身的基本特征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入手,结合自上而下分析手段和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建立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基本框架,并将其应用到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1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调查研究框架公众调查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其研究范畴聚焦在不同社会群体的行为、态度、观念、意愿等方面.公众调查往往可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有用信息.例如,当讨论某一规划方案或替代方案的社会接受程度(为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或者当假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某种情景及其可能发生的概率时(为保证情景的可达性),都需要通过开展公众调查来获取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因此,公众调查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方法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数据来源.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是开展公众调查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下面以城市规划为例,分别进行讨论.1.1公众调查内容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通常包括城市性质与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7].总体规划的实施将决定今后规划区域内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扰动的强度变化及其空间差异.相应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是要分析、预测和评价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论证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向的环境合理性和生态适宜性,确定与环境相适宜的城市发展规模,从源头预防结构性和布局性环境污染(图1).图1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调查的重点内容Fig.1 Key contents of social survey in a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urban plan430 中国环境科学27卷开展公众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收集社会公众对规划方案及其潜在环境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初步判断,为预测和评估规划环境影响提供社会学调查资料.公众调查应选择适当切入点,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调查内容,避免公众调查流于形式,调查结果空泛或结论失真;同时应设计合理的表述方式,将调查内容恰当地转化为公众能够理解且可以做出明确答复的调查问题.基于上述讨论,运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可以建立公众调查研究与城市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确定公众调查的重点内容(图1).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规模通常包括人口、产业和用地的总体规模.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一般难以就城市发展规模的合理性做出客观和科学的判断(虽然城市拥挤度等指标可从侧面反映公众对城市人口密集的主观体验).因此,公众调查可以转而识别环境关键问题,重点生态保护类别和保护区域,自然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和节约潜力等方面,为承载力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例如,通过调查社会公众对于湿地、林地、耕地、山地等生态构成要素重要性的体验,可以确定不同生态组分在生态保护中的优先顺序和权重,进而为生态承载力分析提供基础支撑.城市规划中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结构是影响未来资源消耗和环境生态质量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社会公众意愿是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公众调查可收集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功能定位的基本看法,主导产业发展的偏好,重要资源和生态开发利用方式的预期等.调查结果既是产业发展情景设计的参考依据,也是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能结论之一.科学评估城镇体系布局、城乡居住组团分布以及产业用地配置等,规划各类用地安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控制和预防布局性环境风险,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之一.公众调查可就未来城市扩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城乡交界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类型和方式、重点区域和热点地区的产业选择和土地开发、环境敏感地区保护方式等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调查结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用地布局评价.例如,社会公众对于特定环境敏感地区周边发展不同产业的看法可直接作为评价论据;而公众认为该区域可采取的多种可行的保护方式,则可作为设计不同控制情景的依据.公众调查应涉及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调查.例如公众对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认知程度、现有公众参与渠道和途径等,以便于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具体建议.公众调查应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同步开展.在环境影响评价前期收集社会公众对于规划实施和环境保护的预期看法和意见建议,有助于正确识别关键环境问题和确定重点研究区域,以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总体技术路线和评价方法选用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环境影响评价后期要向社会公众反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1.2 公众调查对象正确识别公众调查的对象是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8].该理论主要应用于战略管理研究,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决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侧重于从相关利益主体对决策过程产生影响的角度来定义利益相关者及其在战略管理中的参与方式[9].一般而言,利益相关者研究模型主要包括3个分析层面:识别层面、调查层面和交流层面[10].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模型,构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调查的研究框架(图2).识别层面要解决的是“谁是利益相关者”和“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观察到的收益是什么”,即在公众调查中确定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社会群体.结合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可按核心3期刘毅等: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 431层、战略层和外围层3个层次划分相关利益群体.核心层利益相关者指在规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具有行政职能或者受到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可对规划产生直接影响,如规划编制部门、地方执行部门以及规划实施区域内的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战略层利益相关者能够在特定时间和范围内影响规划制订或实施,例如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虽然不直接制订规划,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部门的配合和协调,规划编制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再如,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的不同阶段,需要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点评,集思广益.外围层利益相关者,则涵盖与规划编制和实施关系较为松散的社会团体和组织,一般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图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调查的利益相关者研究模型Fig.2 A stakeholder model for implementing socialsurvey into a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of urban plans调查层面的重点是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社会化特征,系统地调查和收集公众意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调查,应在结合重点调查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可行的调查方法,设计公众调查方案.例如,设计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调查方案时,旨在从管理者的角度了解区域宏观发展思路和重点发展区域,一般可采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普通市民的调查则应重点从公众普遍关心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大范围公众调查一般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于重点评价区域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采取面对面交流访谈等方式.交流层面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整理公众调查结果,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支持,同时应对环境影响评价是否采纳公众意见以及如何采纳进行交流和反馈.2 案例分析以《大连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案例,简要介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调查方法的运用.2.1 公众参与方案拟定《发展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大连市未来近20年发展的宏观战略性安排,规划内容较为全面,涉及的公众范围较广.运用利益相关者模型,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大连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普通市民.市规划局为主持单位,其他大多数市一级政府职能部门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该部规划的编制过程.课题组对上述部门的业务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和开放式问答,向一般工作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发展规划》以城市为重点规划区域,同时涵盖了整个大连行政市域.因此,公众调查应兼顾调查对象的普遍性与代表性问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5]有关要求,采用统计抽样方法发放公众调查问卷,抽样总样本数为全市人口数量的万分之一(发放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1份).然后依据各行政辖区地理分区、人口* 大连市人民政府.大连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432 中国环境科学27卷数、城市化比例等进行分层抽样,以涵盖市域范围内不同居住地的市民.2.2 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本案例调查问卷样本数量较大、覆盖面广,调查结果受被访者年龄、职业、学历、收入、居住地等众多因素影响.为准确识别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看法和意愿,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由于篇幅所限,以下给出问卷调查的部分统计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民对环境质量总体上较为乐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受访者(以下简称“部门受访者”)中有54.2%表述城市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在普通市民受访者(以下简称“市民受访者”)中该比例为32.2%.就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而言,70.8%部门受访者将近岸海域污染列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54.2%选择城市交通问题.在市民调查中,对城市交通拥挤的关注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与受访者年龄和收入高度相关.受访者年龄越小,对交通问题的关注程度越高.这些信息为课题组识别关键环境问题,确定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提供了判别依据.部门受访者与市民受访者关于城市功能定位和主导产生选择的看法基本一致,支持大连重点发展航运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这表明规划城市定位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社会公众一致认同.相关性分析表明,受访者居住地不同,对调查结果具有一定影响:沙河口区和西岗区居民对规划期内重点发展产业的倾向性较为相近,且支持建设区域航运中心的比例较高;旅顺口区受访者中有38.2%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9.4%支持发展航运中心;金州区受访者中45.8%支持高新产业,14.6%选择轻工业,12.5%支持旅游业,仅有10.4%支持发展航运中心.对大连开发海岸线资源的态度,58.3%的部门受访者表示应重视保护自然地貌,只有16.7%选择发展近海养殖.上述结论直接运用到了产业发展情景设计与分析评估中.根据发展规划,大连市老港将北迁至大窑湾地区.课题组调查了相关部门对老港搬迁置换土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态度.调查结果表明,83.3%的部门受访者选择置换老港土地用作滨海旅游区,只有12.5%选择作为办公行政区.这一结论也直接运用到对规划期内该地区生产力重新布局及其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中.3 结语紧密结合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评价内容,运用自上而下分析方法和利益相关者模型,讨论了公众参与的研究框架和方案设计,建立了公众调查的重点内容框架和研究模型.本研究提出的公众参与方法学已成功运用到大连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研究中,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社会调查数据,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供了实证研究基础和背景资料.参考文献:[1] 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J]. 理论前沿, 2004,13:12-13.[2] 李天威,李新民,王暖春,等.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法探讨 [J]. 环境科学研究, 1999,12(2):36-39.[3] 王玉梅,尚金城.战略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程序和方法研究 [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30(3):107-109.[4] 赵燕华,解洪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程序设计与案例分析 [J]. 环境保护, 2004,11:39-43.[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Z]. 环发[2006]28号, 2006.[6] 凌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讨 [J]. 江苏环境科技, 2004,17(4):32-34.[7] 建设部.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Z]. 建设部令第14号.[8] Wheeler D, Sillanp M. The Stakeholders Corporation: A blueprint for maximizing stakeholder value [M]. London: Pitman Publishing, 1997.[9] Gregory R. Using stakeholder values to make smarterenvironmental decisions [J]. Environment, 2000,24:34-44.[10] Howell R E, Olson M E, Olsen D. Designing a citizeninvolvement program: a guidebook for involving citizens in the resolut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M]. Corvallis Or.: Western Rural Development Center,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1987.作者简介:刘毅(1975-),男,辽宁沈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系统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近20篇.。
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方法与案例研究

中 国环境科 学
2 0 , () 6 - 7 0 72 4:5 6 5 1 7
C ia n i n na S i c hn E v ome tl c n e r e
基于不确定性分析 的城市总体规划环 评方法与案例研 究
刘 毅’ , 宁, 炜琪, 陈吉 何 曾思育, 斌 ( 吴洪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北京 108) 004
关键 词 :规划环 评 ;产业 结构 ;土地 利用 ; 蒙特卡 罗采样 ;HS Y算法 中图分 类号:X3 2 文献 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 10—9 320 )40 6—6 00 62(070 —56 0
I t g a i g u c r a n y a a y i t t a e i n io m e t l s e s e to r a s e l n a m e h d l g n n e r t n e t i t n l s i o s r t g ce v r n n sn n a s s m n fu b n ma t rp a : t o o o y a d a c s t d . I Yi C a es u y L U ‘ HE J— i g HE e- i Z NG S—u WU n -i ( p r n f n i n na S i c n , N i n , n W i q E i , y Ho gb Dea met vr metl ce e d n t oE o n a
c n tu td wh c a ld t a l t t t e s c a tc s p e e ad g v ro sp s i ite fid s a e e o me t o s ce , ih e b e ta l e a i t h i a l sr g r i ai u o sb l i so u t l v l p n r n h n v o s m n i n i r d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规划环评的基本定位规划环评贯穿于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与规划编制、审批、实施这三大管理环节均密切相关。
同时,作为一种宏观尺度的环评,规划环评在环评管理体系中又有着重要地位。
正确把握规划环评在规划管理体系和环评管理体系中的基本定位,是做好规划环评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
本文从以下四个关系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规划环评与规划管理的关系一般而言,规划管理是指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全过程所开展的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管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政府行为。
从经济建设的角度看,规划是政府弥补或矫正市场缺陷或失灵的主要手段;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规划又是政府平衡各种社会阶层利益冲突的杠杆和协调利益关系的工具;从政府职能的角度看,规划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由此可见,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管理过程也是一个政府决策过程。
按照《环评法》的要求,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和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10类专项规划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由以往的规划实施情况可知,这些规划往往具有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
规划环评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有关对策措施,其目的就在于使环境因素在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决策过程中得到充分考虑,促进相关决策的优化。
具体而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同步进行规划环评,切实增强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在规划审批过程中,通过组织规划环评审查,从环境资源承载力角度为审批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促进规划的适时调整、改进和完善。
因此,规划环评作为服务于规划管理决策的手段,是规划管理的行政行为之一,应当作为规划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规划环评与战略环评的关系战略环评(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府政策、计划及规划(PPPs,Policies,Plans & Programs)层次的应用,是对政府政策、计划及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将评价结论应用于决策的过程。
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矸 石练 台利用 率 ) 锅炉 灰渣 练台 利用 率f %) 矿 山生态 饿 复活理 率( %)
6 % O 5 % O
7铀 5 6 % 3 4% 1
、
煤 矿 建设项 目环境 影 响后评 价 的指标 体 系
பைடு நூலகம்
( ) 体 系 的建 立 一 指标 ( ) 二 各指标所执行的标准 煤 矿建设项 目环境 影响后评 价指标 体系 的建 立是在 环境 () 1 粉尘排 放执行 《 煤炭 工业污 染物 排放 标准 } B 0 2 — G 24 6 影响识别的基 础上 , 据《 依 环境质 量标 准》 《 、 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 2 0 改 扩 标 准 ; 0 6新 导则与标 准》 《 划环境评 价技术 导则》 《 炭工业污染 物排 、规 、煤 ( ) 炉烟气 排放执行 《 炉大气 污染物排 放标 准》 2锅 锅 放标准》 等相关标 准的有关 内容进 行统计 , 足煤炭行业 的实 G 12 12 0 时段二类区标准 ; 立 B 37 — 0 1 I I 际情况 , 初步确定一 些适 用频率较 高的指标 , 然后通过 理论分 ( ) 矿生 活污 水排 放执 行《 水综 合排放 标准 ) B 9 8 3煤 污 G 87
影响做 出后评价。实例研究表 明该 评价 方法可行 、 靠。 可 【 键 词 】 煤矿 建设项 目; 关 后评价 ; 未确知测度 ; 信息熵
【 中图分类号 】 24 F2 .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04 26(000 — 120 10—782 1)403—2
从 2 纪8 0世 0年代 以来 ,我 国重视并加 强 了环境保 护工 作, 但从 总体 上看 , 区环境综合 治理进展缓慢 , 矿 煤炭开采加剧 了水资源匮乏 , 煤矸 石堆积 占地增加 , 部分矸石 山 自燃 , 污染大 气严重 , 煤矿地 表塌陷面 积 日益扩 大 , 生态环 境的破坏程 度不
如何评估选址时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如何评估选址时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评估选址时,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性,评估过程应该全面考虑这些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评估选址时常见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提供一些方法来评估和应对这些因素。
一、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在选址决策中,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市场需求、竞争状况、消费者行为等都会对项目的成功产生重大影响。
评估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规模、趋势、竞争对手等信息,评估项目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
2. 合作伙伴评估:与行业内的合作伙伴合作,分享市场情报和经验,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二、政策风险和不确定性政策风险和不确定性是选址决策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政策、法规和审批程序等都会对项目的运营产生影响。
评估政策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 政策研究:深入研究目标地区的政府政策和法规,了解其对项目运营的影响。
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审批程序和要求。
2. 风险评估:对不同政策风险进行评估,量化其对项目的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三、地理和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选址时还需要评估地理和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
地质条件、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环境污染等因素可能对项目的可行性产生负面影响。
评估地理和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地理勘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潜在风险,例如土壤稳定性、地震风险、水源状况等。
2. 环境评估:进行环境评估,了解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
四、供应链风险和不确定性评估选址时,也需要考虑供应链风险和不确定性。
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评估供应链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 供应商评估:评估供应商的可靠性、质量管理体系和供货能力等,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合作。
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研究 张霖 夏昱

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研究张霖夏昱发表时间:2018-05-22T11:41:19.6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作者:张霖夏昱[导读]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及前提条件,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规划可以有效地减少诸多影响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不会彻底预防所有的不确定性因素。
北流市达武城市设计院广西北流 537400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及前提条件,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规划可以有效地减少诸多影响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不会彻底预防所有的不确定性因素。
因此可以说城市规划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在做着艺术地平衡,从其本质来看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根据不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权重找出能够使城市未来发展整体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方法。
现阶段我国在城市规划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城市规划的不确定性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不确定性;规划失效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这也促使城市规划这一科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城市规划并非一个独立的单纯的理论性研究课题,其是一个开放性的、生态的、综合的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等各种元素构建起来的大系统。
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加剧、进城人口剧增、城市资源匮乏、产业结构调整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显现都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已经不再适合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1相关理论概述1.1城市规划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规划就是用科学的手段去规避不确定性问题的出现,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现状采取措施以使未来达到自己期望的结果。
城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由多元素构成的系统,城市系统还波及到各种关系,比如城乡关系、城市与资源的关系、城市与人的关系、城市与环境的关系等等。
城市系统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难以预料性、不可逆性、空间增长性[1]。
中原城市中公共空间的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2020年第22期现代园艺作者简介:刘毅(1990-),男,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施工。
城市公共空间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反映城市环境的发展情况,是一个城市魅力的真实体现。
植物景观属于一种软景观,对塑造氛围、实现美及文化意蕴都具有较大意义,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中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植物景观的优化利用方式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不同的因素,要求合理选择植物品种,结合设计需求制定最佳的方案,要求方案具有良好的艺术性与美观性。
1.1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利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为了实现良好的综合景观设计效果,要求深入挖掘景观空间,有效利用景物空间,最大化发挥植物的价值[1]。
1.1.1掌握空间尺度。
空间是景观设计带给人们的第一感受与体会,为了优化植物景观的设计效果,要求对植物空间进行最大价值的利用,结合设计需求,实现设计中纵向比例与横向比例之间的良好平衡。
结合人们的视觉欣赏需求而设计植物高度,并有效协调植物设计中的空间尺度。
例如,在生活类景观设计中,要求景观的空间大小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要求在景观设计中能够带给人们以美感,在广场等空间较大的景观设计中可以使用乔木等空间占比较大的植物,以此体现出广场设计中的开阔性,而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可选用低矮的植物,以此避免对道路畅行造成视觉障碍。
1.1.2植物空间界面的构成[2]。
顶面、地面和垂直面是植物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为此,要求在不同植物进行围合、覆盖与分割等设计方式之下,可产生实空间与虚空间,以此实现实物空间的有效设计,分别带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
(1)在空间设计中大量运用植物,在虚空间设计中运用的植物较少。
(2)在景观设计中综合运用这2种设计方式,不同的植物布局可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利用高大的乔木带给人们心旷神怡之感。
(3)在建筑墙面设计中,利用植物进行大量绿化,带给人们良好的视觉体验。
环境影响评价与城乡规划的有效整合

建筑与装饰2020年4月中 133城乡规划Construction & Decoration环境影响评价与城乡规划的有效整合林弘 霍山县万东置业有限公司 安徽 六安 237200摘 要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专业的科学技术,它能为个人或组织开发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项目规划与落地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城乡规划中所涉及的土地规划、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逐步显现。
本文就如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城乡规划有效整合提出一些可行性应对办法,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经济。
关键词 规划环境评价;城市规划;整合有这样一些数据:2000年我国的工业粉尘排放量1092万吨;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联合国发布《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
这一个个数据将置身事外的我们敲醒,提醒着我们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在损失惨重后才做弥补规划。
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预防因规划和建设城乡项目对生态环造成的破坏,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环境协调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将环境影响评价与城乡规划做有效整合[1]。
1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从前我们宣扬大力发展经济,每个人都埋头苦干一心一意搞建设,在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后,我们享受到了经济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科技发达、生活便利、城乡发展迅速。
在尝到了经济发展的甜头后,我们发现身边的环境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些城市雾霾严重,一些乡村土地退化。
如今我们明白,发展不是一味求快,更要讲究可持续发展,放眼于未来,不能只贪图眼前。
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经济才是正确的选择。
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个项目规划落地时做好详细的分析,包括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这其实就是“环境影响评价”。
它既是针对规划的技术内容,也是一种制度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确定性与环境管理的着眼点

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确定性与 环境管理的着眼点
龙 岩 市环境科 学研 究所 张全 东
[ 摘要 ] 建 设项 目与各 类规 划相 比,具 有 内容 较具 体 、实施 时 间较短 的特 点 。应 该看 到 ,建设项 目的环境 影响 评价都 是在 可 行性研 究 阶段进 行的 ,其不 确定 内容 的存在 在所难 免 。该 文分析 了建 设项 目方 案 、建 设项 目工 程 内容 以及 环境 状况 中存在 的
经济效果进行论证 ,分析项 目对行业发展 、区域和宏观经济 的影响 ,从而判断建设项 目的经济合理性 。而环境影响评价
除此 之外 ,还 需进一 步考 虑用 于环境 保 护方 面的投 资 ,并 分 析 因此 而减少 的经 济损失 。 同时 ,还 存在 可行性 研究 报告 或 申请报 告编 制质量 达不 到 规范要 求 的情况 ,这 在很大 程度 上增 加 了环境影 响评 价 的 难 度与 不确 定性 。 另 一方 面 , 在 编制项 目的可行 性研究 报告 或 申请 报告 时 ,
于在 编写 范 围和深度 上 与环境 影 响报告 书 的需要 不尽 匹配 ,
此外 ,在 项 目的可行 性研 究 阶段 ,通常 只是 提 出污染治 理 的大致 方法 ,这 些方法 有 的本身 还需 要通 过环 境影 响评价
予以调整 ,至于环保工程设备的选型则只能到设计阶段才可 能有所确定 。环保设施 ( 备 )的不确定,直接导致了污染物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试行 )》¨ J 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须 概述在编辑和分析用于环境评价的信息时所遇到的困难和由
此 导致 的不确定 性 。有 的文 献 【 2 】 在 考 虑规 划 内容复 杂 、实施 时间较 长 、影响 范围广 泛 的基础上 ,认 为不 确定性 是 规划 环 境 影 响评价 区别 于建设 项 目环境 影响评 价 的重要 特征 之一 。
基于未确知方法的项目后学习能力测度与评价研究

基于未确知方法的项目后学习能力测度与评价研究
刘井建
【期刊名称】《情报杂志》
【年(卷),期】2009(028)012
【摘要】根据项目后学习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项目后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成熟度模型的测度标准以及未确知评价模型.通过对5家企业,涉及12支项目团队,76位员工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明确了企业开展项目后学习活动的问题及不足,为进一步提升项目后学习能力提供依据.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刘井建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基于未确知测度方法的城市化水平评价研究 [J], 葛延斌
2.雷达干扰未确知效果的测度评价研究 [J], 王瑜
3.基于未确知综合测度评价的供应商选择 [J], 李跃明
4.基于粗糙集与未确知模型的能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与评价研究 [J], 王韶华;范德成;张伟
5.基于未确知理论的艺术品定价模型构建与测度 [J], 廖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规划中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思路

城市规划中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思路
刘艺
【期刊名称】《科技与创新》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现实无法完全按照预期或计划发展,它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这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思路中,其研究范畴和知识容量是不对等的,且时间是交错的,这就使得规划缺乏理性。
通过分析、探讨新型的非确定性规划思想,对这种思路下的城市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
【总页数】2页(P132-132,142)
【作者】刘艺
【作者单位】大连艺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研究
2.城市规划决策中不确定性的认知及应对方法
3.城市规划中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思路
4.我国城市规划中不确定性问题的应对方法
5.基于应对不确定性的战略环境评价管理模式设计与应用--以金坛城市规划环评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对策

南京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对策冯效毅 刘海滨(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13)摘要:跨江发展是南京市“十一·五“期间发展战略重点之一。
分析江北地区自然、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现状,找出主要的环境问题与面临的环境压力,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努力实现江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跨江发展;江北地区;环境保护;对策Abstract: The Cross-River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ke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period of the Nanjing “11th Five-Year Plan”. Analyzing the natural,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resent situation in north of Yangtze River area, finding out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facing environmental pressure, to propose the reasonab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so that, we can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the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 Words:cross-river development, north of Yangtze River are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跨江发展作为未来五年南京新一轮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激烈城市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缩小南京南北差距和城乡差距,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新南京的必然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
来判断随机样本是否满足既定规则;根据判断准
2 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规划环评方法
则,样本被区别为可接受的样本与不可接受的样 本,2 组样本共同表征模型的本质特征[19].
2.1 方法学总体框架
对于城市规划用地布局的空间不确定性分
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 析,通过一定采样规则下的蒙特卡罗数值模拟,
1 城市总体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征
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中心目标是要科学分
收稿日期:2006-09-28 基金项目: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JC2007007) * 责任作者, 讲师, yi.liu@
4期
刘 毅等: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方法与案例研究
567
析、定量预测和系统评估规划的规模、结构和布 如,若将各个行业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规划用地区
工业部门中各行业比重与城市区域结构性资源消 效情景是开展产业用地空间不确定性分析的基
耗和污染排放密切相关,但城市总体规划往往不对 础;空间不确定性分析是对各个有效情景及其环
其做出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依据现行国家城 境影响在空间上的细化分解和具体配置.
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13]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 2.2 环境影响的空间不确定性分析
综合运用蒙特卡罗随机采样技术和 HSY 算法及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基于结构与空间不确定性分析的规划环评方法和系统评估模型.以大
连城市发展规划对近岸海域的环境影响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运用.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年大连市入海污染物排放特征和环境敏感行
业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局部地区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控制目标值的概率较大.
在规划规模总量相对确定的前提条件下,采 当合法的采样数达到一个足够大的特定值时, 用规划环评中常用的情景分析方法[9-10,14-16],对 样本空间可以表征规划用地布局的所有可能方
其最有可能出现或者最有代表性的结构组合进 案.通过识别和比较 2 组样本的统计特征,可对
行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布局性环境影响给出定量化的系统评估,
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需要综 合考虑规划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及其相互 之间的累积和叠加,辨识方案中环境最不利的影 响因素,提出控制和规避环境风险的对策建议.目 前,国内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规划环评的一般性 原则、框架和程序[1-4],以及环境影响筛选与识 别[5]、指标体系[6-8]、情景分析[9-10]、公众参与[11-12] 等常规性评价方法的开发和应用.从总体来看,我 国规划环评理论储备不足,规范化和可操作的评 价方法和技术体系尚未系统地建立起来.面对规 划方案及其环境影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还缺 乏有效的评价理论基础与适用的评估技术系统, 造成了实践中评价技术方法选用的盲目性和随 意性,进而对规划环评结论的科学性及其决策支
局三大方案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论证城市定位与 域,既不符合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
发展方向的环境合理性和生态适宜性,确定与环境 不利于识别局部地域性的环境风险;如将某些特
相适宜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规模,识别并从源头 定行业(如主导产业)分布于若干重点区域内,则
上规避结构性环境隐患和布局性不确 也可进一步对规划规模、结构和布局方案的优
定性分析,情景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过分突出和 化调整提出整体性建议.以下对该方法的主要
强调局部区域或个别产业的布局优化,却难以有 技术要点进行讨论.
效地识别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空间布局之间的 2.2.1 准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运用地理信息
进行布置安排,但其用地类型过于粗略,不能直接
运用基于大样本随机采样过程的 HSY 算法,
用于识别环境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
建立规划布局性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HSY
因此,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必 算法最初运用于环境复杂模型参数的区域灵敏
须运用有效的技术方法,系统地建立规划结构和 度识别,体现了现代不确定性分析中不承认“最
关键词:规划环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蒙特卡罗采样;HSY 算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7)04-0566-06
Integrating uncertainty analysis into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urban master plan: a methodology and case study. LIU Yi*, CHEN Ji-ning, HE Wei-qi, ZENG Si-yu, WU Hong-bi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7,27(4):566~571 Abstract:An integrated methodology aiming to appropriately depict and evaluate the underlying uncertainties of the designed schem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land use in an urban master plan (UMP)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it caused was established. Combing a Monte Carlo sampling technique and HSY algorithm, the methodology introduced an uncertainty analysis approach into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A GIS-based model was subsequently constructed, which enabled that all tentative stochastic samples regarding various possibiliti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land use pattern and the induced environmental impacts can be examined in a systematical way. The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on assessing inshore environmental impacts by the UMP of Dalian Municipality, Northeast China. The pollution emission and the identified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industries significantly varied spatially.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discharged amount of pollutants exceeds environmental goal may become large in some certain areas. Key words: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industrial structure;land use;Monte Carlo sampling;HSY algorithm
相关性,因而无法对整个评价区域内的产业规 数据库技术对采样以及样本分析过程进行必要
模、结构和布局提出总体性的优化调整方案.例 控制和成果表达.以布局性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
568
中国环境科学
27 卷
价为例,除基础地理信息之外,与规划用地布局相 关的主要信息包括:现状土地利用和规划城市用 地;现状及规划市域和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城乡人 口以及居民组团的空间分布;现状主要工业企业 和工业园区位置或范围、生产规模、资源消耗及 污染排放情况;现状及规划的农业生产区分布及 生产情况;现状及规划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处理 能力、出水标准和排放去向. 2.2.2 空间网格概化 将研究区域概化为一系 列相互关联的网格,以此为基础进行样本采集和 分析.计算网格形状一般可取为正方形.网格边长 直接关系到数据需求量、样本精度和模型计算效 率;在数据需求能够满足的条件下,适合的网格大 小应既有较强的用地布局空间代表性,又能够保 证进行有效的样本统计分析并提出具有可操作 性的规划调整建议.对于城市总体规划,网格边长 可取为城市主干道之间的距离,即 800~1000m;对 于详细规划等其他规划,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 小的边长. 2.2.3 确定采样空间及采样策略 规划期内新 增用地并非完全随机分布,受到规划方案和多种 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从新增用地可能的空间分布 来看,除了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的建设用地以外, 还需要重点考虑城市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 间.例如,可以依据生态保护原则和土地开发适宜 度,综合运用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和土地建设适宜 性分析技术,将整个评价区域划分为四大主导功 能区.除禁止开发区之外的其他区域均可作为新 增用地的采样空间;为区别规划期内不同区域内 的土地开发强度,还可进一步对重点开发区、优 化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设定采样权重.
撑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本研究以城市总体规划环评为研究对象,在
分析识别规划特征及其不确定环境影响的基础 上,综合运用不确定性随机模拟识别方法与地理 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以产业和用地为基本评估 单元,针对结构和空间不确定性分析的规划环评 方法学和系统评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大连市城 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不同土地开发利用类型在确定的采样空间 上分布也并非可以完全随机地进行组合,即土地 利用格局具有其内部逻辑性和相关性.为了合理 准确地模拟和表达用地布局的空间不确定性,需 确定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采样策略.以新增工业 用地为例,应着重考虑:现状及规划的重点工业区 的相对优势;现状工业用地的聚集和拉动作用,以 及其周边缓冲地带的相对优势;现状及规划的道 路交通对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