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内容摘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简单的说,自理能力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对孩子自理能力提高进行探讨。

一、孩子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原因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从小就在长辈的宠爱下长大,在家就是一个小太阳,凡事自我为中心,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什么事都是家长代劳,自己不动手。时间久了孩子就认为应该这样,一些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如:自己不会收拾书包、不会削铅笔、不会系鞋带等等。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严重缺乏自理能力呢?通过分析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孩子个体因素以外,还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环境的偏差外,主要还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1、家庭教育的误区

我国的现阶段家庭现状,使家长往往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知识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技能培训投资是巨大的,而轻视了自理能力的培养。“树大自然直”的教育误区使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不用着急,孩子自理方面的能力现在教不教,学不学是无所谓的,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使孩子事事依赖他人,自然而然形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别人都应当为我服务的自私自利的性格,这对孩子成长是非常有害的。家长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开

始有意识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让他们通过锻炼建立信心,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并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而自豪。这是孩子建立自信心,具有成功感、独立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

2、家长过度的溺爱包办。

现在大多数孩子入学前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隔代亲”现象相当普遍退休后的老人对第三代更加的宠爱,他们认为,孩子小,不忍心让孩子干这干那,如果累坏了怎么办?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照料孩子,因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正因为在这种溺爱包办思想的支配下,当孩子们主动要求自己动手时,家长产生了众多的“害怕”和“不信任”思想:孩子自己动手穿衣怕穿不整齐;孩子自己吃饭怕吃不饱,怕掉得到处都是,怕吃得慢饭凉了会生病;孩子自己走怕累着,怕磕着碰着;孩子自己洗脸怕弄得到处是水,怕洗不干净,孩子自己睡觉怕睡不着,怕蹬被子,怕危险……因此家长把孩子动手的愿望和机会全都剥夺了,使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就不知所措。

3、指导培养的策略不当。

有些家长也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策略初衷是好的,但到头来,仍然没有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训练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没有耐心,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这时正需要的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提高,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二、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实践意义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说过:“依赖本身就是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对孩子的一切事情包办代替,并

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由此可见,目前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还是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孩子自理能力的现状。

自理能力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但是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不理想,现状堪忧。

2、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意义。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体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自理能力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这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

三、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对策

1、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点。

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爱是要讲科学的,不讲科学地爱孩子,把孩子一味地放在糖水里泡大,并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另外,家长之间如果在教育孩子时有不同意见,可在私下互相交流,取得一致,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得面红耳赤。

2、要善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当注意教育孩子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的督促、管理。应当教育孩子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逐步培养孩子学会自学的计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和活动,父母切不可包办代替。由于孩子自我调节、控制行为的能力还很差,所以,单单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独立性还不够,必须把抽象的道理

和具体生动的事实结合起来,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让孩子参加劳动,特别是服务性劳动

应当放手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让其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诸如穿衣、系鞋带、梳头、洗脸、吃饭、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父母尽量不要替孩子代做。父母还应当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帮父母洗菜、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这是培养孩子生活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4、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由于小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所以,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中收拾整洁条理,办事独立自主、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5、家庭与学共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利用家长会和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学校建立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使家长和学校都了解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情况,有意识、有方向的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独立做事的好习惯,并让他们知道有些劳动不需要父母或老师帮助,自己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当这个“胜任”延伸到孩子们的学习上,他们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时,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要充分相信每个孩子们的能力,只要教育得法,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