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测定29页PPT

合集下载

《黄曲霉毒素检测》课件

《黄曲霉毒素检测》课件
ISO 17901
2017: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M1和M2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 定方法。
欧盟标准
EC 450/2009
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限量要求和检 测方法。
EC 152/2013
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M2的限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中国标准
GB 5009.22-2016
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 致癌物质,可导致肝癌、 胃癌、肠癌等癌症的发生 。
急性中毒
摄入大量黄曲霉毒素可引 起急性中毒,出现恶心、 呕吐、腹痛等症状。
慢性影响
长期摄入低量的黄曲霉毒 素也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 危害,如影响肝脏功能、 降低免疫力等。
02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薄层色谱法
总结词
一种经典、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预防疾病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而黄曲霉毒素检测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之一。加强黄曲霉毒素检测,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维护人类健康
人类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黄曲霉毒素检测是维 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食 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进入市 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国际化
推动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国际标准 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 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荧光光度法利用荧光物质与目标化合物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荧光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 和定量分析。该方法可用于黄曲霉毒素的定量分析,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但需要特定的荧光物质和 操作技术。
03
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精)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精)

(2)展开:
a.横向展开:在展开槽内的长边置一玻璃支架,加10mL无水 乙醇,将上述点好的薄层板靠标准点的长边,置于展开槽内展开, 展至板端后,取出挥干。根据情况,需要时,可再重复l~2次。 b.纵向展开:挥干的薄层板以丙酮一三氯甲烷(8:92)展开至 10~12cm为止。丙酮与氯甲烷的比例,根据不同条件自行调节。
仪器
小型粉碎机 样筛
电动振荡器
玻璃浓缩器 玻璃板5cm×20cm、薄层板涂布器 展开槽(25cm×6cm×4cm) 紫外光灯100一125w、波长365nm滤光片、微量注射器(2)
试剂

三氯甲烷、正己烷(沸程30~60℃)或石油 醚(沸程60~90℃)、甲醇、苯、乙腈、无 水乙醚或乙醚经无水硫酸钠脱水、丙酮。 以上试剂在试验前需先进行空白试验, 如不干扰测定即可使用,否则需逐一进 行重蒸。
取20.00mL甲醇水溶液置于另一125mL分液漏斗 中,加20mL三氯甲烷,振摇2min、静置分层, 如出现乳化现象,可滴加甲醇促使分层。放出 三氯甲烷层,经盛有约10g预先用三氯甲烷湿 润的无水硫酸钠的定量慢速滤纸,过滤于 50mL蒸发皿中,再加5mL三氯甲烷于分液漏斗 中,重复振摇提取,三氯甲烷层一并滤于蒸发 皿中,最后用少量三氯甲烷洗过滤器,洗液并 于蒸发皿中。
2、黄曲霉毒素B标准使用液:
I液(1.0ug/mL):取1mL AFTB标准液(10.0ug/mL)于10mL容 量瓶中,用苯一乙腈混合液稀释、定容。
Ⅱ液(0.2ug/mL):取I液1mL,按上法定容5mL。
Ⅲ液(0.04ug/mL):取液Ⅱ1mI。,按上法定容5mI。。
思考:在配制黄曲霉毒素B标准使用液时,为什么需要用贮备 液来稀释而不是直接配制?
本章重点

黄曲霉毒素ppt课件

黄曲霉毒素ppt课件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其程度因地理和季节因素以及农作 物生长、 收割储存的条件而异。潮湿和高温地区更适 合于毒素的产生。
4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霉菌可在各种各样的食物中 生长, 尤其是植物性食物, 其中玉米、 花生、 棉籽 等最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 果仁类也常受其污染。
黄曲霉毒素对作物污染始于田间, 收获后霉菌爆 发和毒素污染通常是由于不良储藏条件和过高含 水量所引起。一般来说, 谷物水分在 14%以上( 花 生水分在 9%以上) 最适合黄曲霉繁殖和生长。
黄曲霉素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和某些有机溶剂;对温度的 敏感性差,280℃高温下才裂解,故在通常的烹调条件下不 易被破坏。碱性条件下,黄曲霉素极易降解;紫外线辐照也 容易使黄曲霉素染概况
目前, 粮油食品的生物性污染问题随着食品质量安全问 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真菌毒素的污染是导致 食品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 全 世界谷物供应 25%受真菌毒素污染而不能食用。 真菌 毒素种类多,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污染农产品毒 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也是强致癌物, 国家标准中对其 有严格限定。
12
2 .黄曲霉毒素的去除
① 挑选霉粒法 ② 碾轧加工法 ③ 植物油加碱去毒法 ④ 加水搓洗法 ⑤ 吸附去毒法 ⑥ 高温高压去毒法 ⑦ 烹调去毒法 ⑧ 碾磨去毒法
13
14
1
㈠黄曲霉毒素及其特点 ㈡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概况 ㈢黄曲霉毒素产毒菌及产毒条件 ㈣黄曲霉毒素毒性及其危害 ㈤黄曲霉毒素预治
2
㈠黄曲霉毒素及其特点 •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生长
过程中产生、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
黄曲霉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二吠喃香豆素衍生物.其 基本结构含有一个双吠喃环和一个氧杂蔡邻酮,在紫外线 下产生荧光。

黄曲霉毒素优秀PPT完整PPT

黄曲霉毒素优秀PPT完整PPT
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1993年被 黄曲霉毒素分子中的双呋喃环结构,是产生毒性的重要结构。
肾脏、脾脏和肾上腺也可检出,肌肉中一般不能检出。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食品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浓度为15微克/千克。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源自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 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 进口的花生粉有关。进一步的调研证 明,这些花生粉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 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 们发现了黄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通常 的烹调条件下不易被破坏。紫外线对低浓度 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
黄曲霉毒素 - 分布
黄曲霉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 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 发现黄曲霉毒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 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一般在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
黄曲霉毒素 –临床特征
▪ 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其毒 性目前一般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1)急性中毒: 它是一种剧毒物质,毒性比KCN大10倍,
比砒霜大68倍,仅次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 菌中毒性最强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 厌食、发热、黄疸和腹水等肝炎症状,即肝毒 性。
黄曲霉毒素 - 检验检疫 A 致癌范围广,能诱发鱼类、禽类,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灵长类等多种动物的实验肿瘤;
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 B 致癌强度大,其致癌能力比六六六大1万倍;
黄曲霉纯培养的显微镜下形态
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 分布
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 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厌食、发热、黄疸和腹水等肝炎症状,即肝毒性。

实验黄曲霉毒素测定课件

实验黄曲霉毒素测定课件

实验黄曲霉毒素测定
5
• 4.植物油:
• 用小烧杯称取4.0g样品,用20.0mL石油醚,将样品移 于125mL分液漏斗中,用20.0mL 甲醇水(55 +45)溶 液分次洗烧杯,溶液一并移人分液漏斗中。(精炼油 4.0g样为4.575mL,可直接用移液器加入分液漏斗再加 溶剂后振摇)振摇2min,静置分层后,放出下层甲醇 水溶液于750mL蒸发皿中。再用5.0mL甲醇水溶液重复 振摇提取一次,提取液一并加入蒸发皿中,以下按自 “65℃水浴通风挥干”起,依法操作。
实验黄曲霉毒素测定
4
• 2. 玉米(脂肪含量3.0~5.0%):
• 样品粉碎后过20目筛,称取20.0g,加入250mL具塞锥形瓶中。准 确加入50.0mL甲醇一水(80+20)溶液和15.0mL石油醚,盖塞后滴 水封严,150rpm振荡30min。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于125mL分液漏 斗中,待分层后,放出下层甲醇水溶液于50mL烧杯内,从中取 10.0mL (相当于4.0g样品)于75mL蒸发皿中,以下按上述“65℃水浴 通风挥干”起,依法操作。
13
实验二十、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标准依据: GB/T5009.22-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实验黄曲霉毒素测定
1
•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 1、学习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粮食及食品中黄曲霉 毒素B1的实验原理,掌握实验的操作要点及测定方法
• 2、了解酶联免疫(ELISA)的工作原理,正确熟练使用酶 标仪。
8
五、数据处理及计算结果
• 1、求出各孔的0.D校正值:0.D校正值=O.D实测值一空白对照孔 0.D值(均值)。
• 2、求出待测样的0.D%值:0.D%=[O.D校正值/阴性对照孔0.D校 正值(均值)] × 100%。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防控PPT课件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防控PPT课件

均匀分布(如蛋白质) 不均匀分布(黄曲霉毒素)
所谓“ppb”
1,000,000,000中的1分子 32年中的1秒 地球至月球总距离中的40cm 22公斤沙子中的1粒 3.5车厢中的1粒玉米
检测误差 Errors in Analysis
100%总误差
88%采样误差
10%制样误差 2%检测误差
集装箱
原理:紫外线照射后,黄曲霉毒素能发 射特征荧光 优点: 1、操作简便、安全 2、检测限小于2ppb 缺点:有假阳性的存在

酶联免疫法

黄曲霉毒素 B1同肝细胞DNA的鸟嘌 呤碱基结合,使得控制细胞 生长的基因代码发生错误,从而使 细胞生长失控,成为癌性肿瘤。
二、黄曲霉毒素的国际限量
Codex
花生(未加工): 黄曲霉毒素总量
牛奶: 黄曲霉毒素M1 0.5ppb
15ppb
EU
黄曲霉毒素B1/总量
花生、坚果、干果: 2/4ppb 花生(进一步挑选等):8/15ppb 坚果、干果(进一步挑选):5/10ppb 谷物及加工产品:2/4ppb 各种调味品:5/10ppb
黄曲霉毒素的毒理作用
黄曲霉毒素是潜在的肝脏毒素。当大剂量摄入 这些毒素时可能是致命的。亚致死剂量会导致慢 性中毒,而低剂量的长期接触则会致癌,特别是 导致肝癌。通常,动物幼仔比成年动物更加容易 遭受黄曲霉毒素的毒害。 黄曲霉毒素引起了人们对健康最强烈的关注, 是因为其广泛分布于一些食物诸如花生、坚果、 牛奶、玉米中,同时也是人类潜在的பைடு நூலகம்癌原。

黄曲霉毒素的化学性质
黄曲霉毒素是结果相近的一群衍生物。化学结 构式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在紫外线下,黄曲 霉毒素B1、B2发兰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 绿色荧光。 黄曲霉毒素的分解温度为237-299度,一般加 热不能破坏其毒性。 在有氧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可去毒。 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 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 般在中性及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在强碱溶液下 易分解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黄曲霉毒素(中药制剂检验课件)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黄曲霉毒素(中药制剂检验课件)
人氯化钠3g,精密加入70%甲醇溶液75ml,高速搅拌2分钟(搅拌速度 大于11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离心速度2500转/分钟),精密量 取上清液15ml,置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 (0.45µm)滤过,量取续滤液20.0ml,通过免疫亲合柱,流速每分钟 3ml,用水20ml洗脱,洗脱液弃去,使空气进入柱子,将水挤出柱子, 再用适量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置2ml量瓶中,并用甲醇稀释至刻 度,摇匀,即得。
《中国药典》2015年版柏子仁等14味易受黄曲霉毒素感 染药材及饮片增加了“黄曲霉毒素”检査项目和限度标准。
必备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黄曲霉毒素
本法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 的黄曲霉毒素(以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和黄曲 霉毒素G2总量计),黄曲霉毒素
必备知识
注意事项 本实验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不得污染环境。 残留有黄曲霉毒素的废液或废渣的玻璃器皿,应置于专用贮存容器
(装有10%次氯酸钠溶液)内,浸泡24小时以上,再用清水将玻璃器皿
冲洗干净。 流动相单独收集,先用次氯酸钠灭毒,再按常规处理 当测定结果超出限度时,采用第二法进行确认。
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标示浓度分别1.0µg/ml、0.3µg/ml、 1.0/µg/ml、0.3µg/ml)0.5ml,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作 为贮备溶液。精密量取贮备溶液1ml,置25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 度,即得。
必备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黄曲霉毒素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粉末约15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置于均质瓶中,加
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技术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黄曲霉毒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防控PPT课件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防控PPT课件
HPLC-UV HPLC-FLD HPLC-FLD/ELISA Bio-method / ELISA HPLC-MS/MS
实验室认可
STCIQ is accredited by 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CNAS) and operated in accordance with ISO/IEC 17025:2005 (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FAPAS 成绩
时间 Date 轮次号FAPAS Series and Round AFB1 z-score Total AF zscore
2001.1 1 2002.1 0 2003.7
Series 4 Round 39 Series 4 Round 47 Series 4 Round 56 2004.9 Series 4 Round 67 2005.8 FAPAS 0479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 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条件:菌株的产毒能 力、适宜的湿度(80%-90%相对湿度和基 质的含水量)、温度(24-30度)、氧气 (1%以上)、培养时间、机械损伤、昆 虫损害等。

黄曲霉毒素的分布
黄曲霉毒素B1、B2、G1、G2大多分布在 农产品中,常见的有花生、玉米、棉籽、 芝麻、杏仁、辣椒等。 黄曲霉毒素M1分布在牛奶及奶制品中。 在哺乳动物的肝脏与尿中发现了黄曲霉 毒素P1和Q1。
均匀分布(如蛋白质) 不均匀分布(黄曲霉毒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