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演示实验课件
说课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 共32张PPT
![说课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f915cd0c22590103029d0d.png)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说课PPT
一 二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三 四 五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六
教学思考
用教 材 地 位 和 作
从河北省近七年的中考试题来看, 河北中考对此部分内容的考察主要 集中在①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 选用、验满)②气体制取的研究 (反应速率、药品选择及装置选择 的探究)。而近七年中气体的发生 装置考查了5次,气体的收集装置考 查了2次,操作顺序考查1次,CO2、 O2检验各考查1次。
气体的密度 、溶解性以 及气体是否 与水反应
制取装置 1.发生装置 2.收集装置
利用气体的 化学性质
检验和验满方法
实验室制取氨气,常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极易溶于水,它的密度比空气小,是制取氮肥的一种基 本原料。试确定制取氨气的装置。
A
╳
B
╳
C
D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重 点
实验室制取CO2 的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和 验证方法。
难 点
由反应原理出发 按要求选择合适 的实验装置
二、学情分析
1 2 3
知识储备
1.O2的实验 室制法。 2.常见仪器 的使用方法。
能力素养
1.掌握了实 验基本技能 2.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
预设困难
(2007)36.在实验室里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 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图15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多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 装置。请你组装一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 的仪器编号 。 (3)简要说明你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 。 (4)用你组装的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已收集满? 。 (5)这套气体发生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如果选用碳酸 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气 体发生装置如何改进?(可另增仪器)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c8f7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5.png)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水蒸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
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原子本身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感谢你的聆听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讲解人:XXX 时间:20XX.XX.XX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 最小 粒子 结论:分子不是所有粒子中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2.对分子定义的理解: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原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分子不是所有粒子中最小的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3)物理性质是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性质,是宏观的,单个或几个分子不能体现的。 (4)分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是由分子保持,但能保 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除分子外还有原子、离子等。
典型例题
4.下列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是:( A )
A.蒸馏水 B.白糖水 C.海水 D.澄清石灰水
5.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C )
A.新装修的房间有异味,因分子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分子和原子,因分子的体积小 C.用乙稀合成聚乙烯材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为分子可以再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3ee04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c.png)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实验活动是物质分离的实验,在实验步骤中已经学习过称量、量取、过滤的操作方法。
但由于练习操作不多且时间间隔较长,所以还应帮助学生回顾并加以演示,使学生在实验时心中有数,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如“蒸发结晶”操作应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加以指导。
实验结束后针对本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3)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四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海水晒盐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出粗盐提纯的步骤。
(2)感受过滤和蒸发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溶解、过滤,观察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蒸发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难点:精盐产率的计算,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之相逢》此视频描述制得井盐的过程与本节课主题匹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通过视频和老师的介绍,小组商讨粗盐提纯的步骤和所需用到的仪器。
(学生汇报结果,课件中展示答案)教师重点解释需要“计算产率”的原因,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1、溶解:演示实验并提示学生天平量筒的精确度;量筒读数方法及玻璃棒的作用;称量剩余固体质量算出溶解粗盐的质量。
2、过滤:回顾过滤的目的、仪器、注意事项并演示实验。
3、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感受溶解和过滤操作步骤。
4、教师演示蒸发结晶,并解释该步骤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总结蒸发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初中化学8个实验及演示实验
![初中化学8个实验及演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77247f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5.png)
初中化学8个实验及演示实验本实验旨在比较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过氧化氢制取、氯酸钾制取和高锰酸钾制取。
其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为2H2O2=MnO2=2H2O+O2,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为2KClO3=MnO2=2KCl+3O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为2KMnO4=K2MnO4+MnO2+O2.在实验步骤方面,首先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最后收集气体。
收集氧气的方法包括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验满方法则是通过观察集气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确定氧气是否已经收集满。
在操作注意事项方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管伸入试管内不宜太长,用排水法收集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则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此外,本实验还包括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但是文章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氯化钠、蒸馏水实验步骤:1.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蒸馏水的体积。
2.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并将其放入烧杯中。
3.使用量筒量取所需蒸馏水,并将其倒入烧杯中。
4.使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5.将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并使用胶头滴管调节溶液浓度,直到达到所需的3%质量分数。
实验拓展:1.氯化钠溶液的稀释方法可以用于其他溶液的配制。
2.在实验中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时,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计算:需要制备质量为g,体积为ml,浓度为6%的氯化钠溶液,以及需要用多少质量为g,体积为ml的水。
量取:使用量筒分别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并将它们倒入烧杯中。
混匀:使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溶液,使其均匀。
装瓶: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标签上应注明内容)。
演示文稿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
![演示文稿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211b51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e.png)
第五页,共62页。
它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利用传感器把从外 部感应到的物理量通过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到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将信号规范整合后 传送到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分析、统计、 拟合等处理。
6
第六页,共62页。
传感器(探头)可根据需要测定的参数( 如温度、 湿度、光强、pH值、溶解氧浓度、电导率、 气压、电流、电压等) 而自行选择
42
第四十二页,共62页。
四、手持技术在初中化 学实验教学和研究性学
习中的应用示例
43
第四十三页,共62页。
(一)手持技术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 应用
【实验仪器与试剂】 数据采集器、pH传感器、磁力搅拌器、磁
力搅拌子、酸式滴定管、100mL烧杯; 0.1mol/L盐酸、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按“ESC”键返回 到开始的主界面。
35
第三十五页,共62页。
从开机状 态的图面 开始,移 动光标到 “采集器 设置”, 然后按 “执行 “键(回 车键),
第三十六页,共62页。
采样启动 样品采集 统计分析 打开文件 系统配置
36
屏幕显示 “传感器通
道——温度” 后,接着显 示右图:
37
“回车”键进入“系统配
置” ,根据需要按“→” 或“←”可选择:“自 动”、“手动”模式。 本实验设置 “工作模式 为“自动” .
图2
系统配置
32
第三十二页,共62页。
采样启动
样品采集 统计分析 打开文件 系统配置
33
第三十三页,共62页。
采样启动 样品采集 统计分析 打开文件 系统配置
34
第三十四页,共62页。
62
第六十二页,共62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演示分组实验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演示分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191e521bd64783e09122b39.png)
序号
科目
年级
学期
实验内容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探究活动
观察活动
制作设计
调查活动
必做
选做
必做
选做
必做
选做
必做
选做
必做
选做
必做
选做
1
化学
九
上
水沸腾
√
2
化学
九
上
研磨胆矾
√
3
化学
九
上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
4
化学
九
上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
5
化学
九
上
闻气体气味
√
6
化学
√
48
化学
九
下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
49
化学
九
下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
50
化学
九
下
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
51
化学
九
下
中和反应
√
52
化学
九
下
PH值的测定
√
53
化学
九
下
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
54
化学
九
下
粗盐提纯、蒸发
√
55
化学
九
下
盐的化学性质
√
56
化学
九
下
化肥的鉴别
√
57
化学
九
下
有机高分子的材料
化学
九
上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5e2ac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e.png)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气体性质的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气体的性质,了解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烧杯、烛台、蜡烛、氢气气球、氧气气球、硫磺粉末、等离子球管、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氢气的性质演示
a. 取一个氢气气球,将气球中的氢气点燃,观察燃烧过程。
b. 将点燃的氢气气球放入等离子球管中,观察氢气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和爆炸声音。
2. 氧气的性质演示
a. 在燃烧的蜡烛上放一个烧杯,将烛台中的氧气气球放入烧杯中。
b. 观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气球的充氧和燃烧明亮。
3. 硫磺燃烧的实验
a. 取一些硫磺粉末放在烛台中,并点燃硫磺粉末。
b. 观察硫磺燃烧时的气味和火焰颜色。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氢气、氧气和硫磺的燃烧性质,了解气体的燃烧和反应过程。
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注意事项:进行实验时需小心操作,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意外。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9e593f9941ea76e58fa0418.png)
初中化学实验试题【试题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用品集气瓶(250ml),橡皮塞(带燃烧匙和玻璃管),烧杯(150ml),玻璃导管(带止水夹),胶皮管,酒精灯,药匙。
红磷2.实验步骤(1)装置如课本P27页图2-3所示,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分,作上记号,与烧杯连接的胶皮管用止水夹夹住。
(2)把少量红磷放入燃烧匙,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
观察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注意白烟的生成。
(3)燃烧停止后,冷却,等白烟全部消失。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根据水流进集气瓶中的液面高度,可以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实验分析(1)本实验的成功关键是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在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红磷燃烧时,橡皮塞要塞紧,止水夹要夹牢。
(2)红磷燃烧后,先不要马上松开止水夹放水,等白烟消失后,五氧化二磷几乎全部溶入水,再松开止水夹。
(3)实验原理:进入到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等于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试题2】氧气的制取与性质1.实验用品(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导气管(带胶皮管),集气瓶(250ml)4个,水槽,燃烧匙(3个),镊子,酒精灯,药匙,火柴,坩埚钳,烧杯,止水夹。
过氧化氢溶液(5%),二氧化锰,木炭,硫磺,细铁丝,澄清的石灰水。
2.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a.连好装置b.检查气密性c.加药品d.检验气体e.收集气体(4瓶)f.清理仪器(2)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到发红,再放到燃烧匙里,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
观察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燃烧匙,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现象。
b.硫在氧气中燃烧: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里燃烧时的现象。
然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9.23《氧气》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9.23《氧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4ce207ee06eff9aef807bf.png)
化合反应
——现象和结论
氧化反应
练习
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D、在-218℃时变成白色固体
2、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的氧气,并不使混入
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可以是( D )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D、红磷
5、 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6、 碳酸钙 高温 二氧化碳 + 氧化钙
学习目标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2.知道氧气能和许多物质 (硫、木炭、铁丝、红磷)反应,
能正确描述反应的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完成课后训练案 1. 2. 3. 4. 5. 8. 9.
课堂我做主,精彩我展示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与氧气反应(实验2—3) 观察硫燃烧的程序: 反应物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
作,反应生成物的色、态、味及伴 随出现的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1、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2、放热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放热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1、火柴的作用: 引燃铁丝 2、将铁丝绕城螺旋状:增面大积铁丝与氧气接触
3、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集 气瓶: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 不能顺利燃烧
4、集气瓶内装有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 层细沙: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观察并思考,以下反应有何共同特点
两种 硫 + 氧气 或 木炭 + 氧气 多种 铁 + 氧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7716e8be23482fb5da4c67.png)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__色火焰, 生成一种____气味的气体,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再 见!
谢谢大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表达式。
(三)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燃 在氧气中燃 文字表达式 烧的现象 烧的现象
剧烈燃烧,
铁
火星四射, 铁+氧气点 燃
丝 红热 放出大量 四氧化三铁
的热,生
成黑色固
体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课堂巩固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的气体,密 度比空气__,__溶于水,因此氧气可以 用____法收集。
活动三:探究硫、木炭、铁丝 在氧气中燃烧
(一)探究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观察演示实验2—3,学生观察并思考: ①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分别可以观
察到什么现象? ②硫燃烧后生成什么? ③试着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一)探究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燃 在氧气中燃 文字表达式 烧的现象 烧的现象
发出微弱的 发出明亮的 淡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 硫+氧气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PPT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9d2de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8.png)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 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 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新知探究
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一说酒精的常见性质:
1.颜色: 2.状态: 3.气味: 4.挥发性:
无色 液体 有气味 易挥发
5.点燃能否燃烧: 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
新知探究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3 实验1-4
新知探究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实验1-3胆源自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4
块状
的石灰石
2. 下列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CD )
B. 碳在常温下的性质稳定
C. 碳点燃时,可以燃烧
D. 碳高温时,可以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E. 4℃时水的密度最大
F. 醋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
G. 铁可以打成铁片,磨成铁粉
课堂练习
3.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较好的纯金属之一。铜的性质如下,
其中属于铜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⑥
;
铜的化学性质有: ⑦、⑧、⑨、⑩
。
①呈紫红色光泽;
②熔点为1 083.4 ℃;
③沸点为2 567 ℃;
④密度8.9 g/cm3;
⑤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⑥导电、导热性较好,但含杂质时则导电性大受影响;
⑦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
⑧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可生成一层绿色物质,俗称铜绿;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件 (共60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件 (共6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98f675650e52ea54189846.png)
③使用无铅汽油; ④改用压缩天然气; 其中能够减少
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4、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D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
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C.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15、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于2010年3 月至4月接连两次爆发,岩浆融化冰盖引发的洪水以及 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 和人体健康均产生长期影响。 (1)火山爆发时,岩浆中含有硫的物质燃烧,导致空 气中带有一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SO2 ,这种 气体若遇到雨水,极易形成硫酸型的酸雨,写出其形成 该酸雨过程 的化学方程式 SO2+H2O====H2SO3 (写出一个即可)。
车用乙醇汽油
乙醇汽油的优点:
①节省石油资源 ②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6、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 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一般为1:10)混合而成 的一种燃料。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由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天然气就是甲烷 B.将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煤焦油等产品 C.煤不可再生,而石油可再生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甲烷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 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 C.甲烷易溶于水 D.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点燃甲烷前不必检验其纯度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PPT课件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757b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0.png)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01
精讲多练
对于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师需要精讲精练,配合适当的例题和
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
02
图表辅助
使用图表、图像等直观方式解释化学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记忆。
03
类比教学
运用类比教学法,将复杂的概念和原理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计算题解析
总结词
计算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 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详细描述
计算题通常涉及物质的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内容,需要学生运用化学式、 方程式等知识进行计算和求解。在解题时,学生需要 熟练掌握相关计算公式和化学式、方程式的书写规范 ,同时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数值的准确性。此外, 学生还需要仔细阅读题干,理清题意,避免出现低级 错误。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 的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记忆方法。
03
初中化学基本技能
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
01
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器材,例如烧杯、试管、漏斗、酒精灯等
,并说明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02
详细介绍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例如物质的称量、溶解、过滤
紧扣教材
课件内容与初中化学教材紧密结合 ,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制作标,方便在 不同平台和设备上使用。
色彩搭配
采用鲜艳的颜色搭配,突出重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字体选择
选用易读、易识的字体,保证课件 清晰度和可读性。
初中化学课件:二氧化碳的制取
![初中化学课件:二氧化碳的制取](https://img.taocdn.com/s3/m/85b4c57901f69e31433294be.png)
问题与讨论
1 通过前面的探究实验及上述讨论,你认为实验室应 该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 答:在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 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CaCO3+2HCl=CaCl2+ H2O CO2↑ +
二 氧 化 碳 实 验 室 制 法
2)装置图
3)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向集气 瓶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4)检验方法
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用品组装 一套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 每位同学设计两道有疑问或你认为 有价值的习题(限本课时内容)。 老师归纳后下节测试。
答:不能。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的反应不能持续进行,
不能收集到足够的二氧化碳.
自学指导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碳的装置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试从反应 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所制取气体的性质 等方面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怎样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实 验 室 制 取 气 体 的 装 置
E
F
三
中考演练
(2010河南22题)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 作为氧气来源。Na202能跟C02反应生成0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 物(用X表示);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为 。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 用了O2的哪些性质?
初中三年级化学(下册)演示实验项目
![初中三年级化学(下册)演示实验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fbcd5517a2161479171128fd.png)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时间 实 验 名 称 类 型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演 示 实 黄铜片、紫铜片、焊锡、锡 烧杯、玻棒、药匙、蔗糖、水 试管、药匙、滴管、碘或高锰酸钾、水、汽油 试管、滴管、高锰酸钾溶液、乙醇 试管、滴管、胶塞、植物油、洗涤剂、水 试管、药匙、滴管、硫酸铜 托盘天平、砝码、烧杯、药匙、量筒、滴管、玻棒、氯化钠、蒸馏水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棒、氯化钠、蒸馏水 试管、试管架、滴管、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盐酸、硫酸 小木条、布、纸、玻璃片、滴管、浓硫酸 烧杯、玻棒、蒸馏水、浓硫酸 锥形瓶、双孔胶塞、分液漏斗、导管、浓硫酸、水 镊子、表面皿、试管、氢氧化钠 蒸发皿、药匙、氧化钙、水 导电装置、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蒸馏水、乙醇 试管、带导管的胶塞、天平、药匙、碳酸钠、盐酸、 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试管、滴管、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药匙、聚乙烯 验 用 品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蔗糖的溶解 比较碘或高锰酸钾分别在水中和汽油中的溶解性 水和乙醇的互溶 水和油的小实验 配制三种不同组成的硫酸铜溶液 配制两种溶液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几种溶液跟指示剂的作用 观察纯净的盐酸和硫酸 浓硫酸的腐蚀性 浓硫酸的溶解及放热现象 观察水滴在浓硫酸里的飞溅现象 观察氢氧化钠的状态、颜色、在空气中潮解及溶液的放 热现象 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物质的导电性 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溶液与澄
初中化学镁的燃烧教案课件
![初中化学镁的燃烧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7ff26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c.png)
初中化学镁的燃烧教案课件
主题:镁的燃烧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镁的燃烧反应过程;
3. 能够正确描述镁燃烧反应的观察现象和方程式。
二、教学内容
1. 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镁的燃烧反应过程;
3. 镁的燃烧反应方程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镁的燃烧反应过程及观察现象;
难点:正确描述镁燃烧反应的方程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块镁条,让学生观察、描述镁的外观及物理性质。
2. 学习镁的化学性质:介绍镁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其易燃性。
3. 演示镁的燃烧:进行现场燃烧实验,观察镁的燃烧现象。
4. 分析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镁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5. 讨论镁的燃烧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探讨镁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并给出方程式。
6.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镁的燃烧反应。
五、课堂练习
1. 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易燃性强弱?
2. 描述镁的燃烧反应过程及方程式。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
2.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镁的燃烧反应过程。
七、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镁的燃烧反应过程?
以上只是一份初中化学镁的燃烧教案课件范本,可以适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