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功》 说 课 稿

合集下载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说课是教师展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功》为例,对如何进行《功》说课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内容1.1 《功》的内容概述《功》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描写了一个英雄人物在历经磨难后取得成功的故事。

故事情节曲折,富有启发性,适合用来进行教学。

1.2 《功》的主题和意义《功》主要表现了奋斗、坚持和成功的主题,通过主人公的努力和奋斗,展示了成功的道路。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意义和成功的方式。

1.3 《功》的文学价值《功》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功》,学生可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情感和思维。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功》,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掌握《功》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功》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功》,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成功的渴望,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功》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功》的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主人公产生共鸣。

3.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分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通过引入《功》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2 主体分析《功》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展开讨论和思考。

4.3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功》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1.3、功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1.3、功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规律。
2.方法目标:使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进行问题探究;
(2)变力做功的计算:通过微元法,将变力分解为无数个恒力,求和得到总功。
3.功与能的关系:介绍能量守恒定律,使学生理解功与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涉及功的计算?
(2)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恒力做功与变力做功在计算方法上有何区别?
4.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反思和评价,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与功相关的现象,如工人搬运货物、学生使用杠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现象中,有哪些是涉及功的?功是如何产生的?”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与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本章节将注重以下方面的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3.同伴评价: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法。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功》,主要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256页至259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培养能量守恒观念。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

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推土机推土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人们和机器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

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巩固功的计算方法。

5. 功与能的关系(10分钟)讲解功与能的关系,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学生从地面抬起一本课本所做的功。

(2)分析生活中一个实例,阐述功与能的关系。

2. 答案:(1)已知课本质量m=200g,重力加速度g=9.8m/s²,抬起高度h=1m,求做的功。

解:W=mgh=0.2kg×9.8m/s²×1m=1.96J(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功教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功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3节,主要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的作用导致物体位置的变化,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称为功。

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3. 功的应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受到力作用时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受到力作用时的能量变化。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功的应用,提高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对功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例子,如推车运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力对物体的作用导致物体位置的变化,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称为功。

3.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对功的影响。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物体受到力作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5.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有关功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解答。

6. 功的应用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受到力作用时的能量变化。

7. 作业布置:布置几个有关功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3 功定义:力对物体的作用导致物体位置的变化,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称为功。

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应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受到力作用时的能量变化。

苏科版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功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功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3. 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2. 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3. 功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学生提着书包上楼梯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提着书包上楼梯时,对书包做了什么?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2. 概念讲解:解释功的概念,给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cosθ。

讲解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θ对功的影响。

3.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例子,如:学生在水平地面上推动物体、学生提着物体上下移动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功的应用:讲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设备中的功、人体运动中的功等。

6. 动手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在不同距离下做的功,验证功的计算公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功的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一个学生用10N的力推一辆自行车,推了5m,求做的功;(2)一个学生用20N的力提着一桶水,提了10m,求做的功。

2.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功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分析其是如何利用功的原理工作的。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活动中,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环绕《功》这篇课文展开说课,通过对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详细介绍,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准备和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1.1 《功》是一篇现代散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不懈努力和勤奋工作,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1.2 课文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奋斗历程,展现了“天道酬勤”的道理,启示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1.3 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思量成功的条件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功》的主题和情节,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

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功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意义。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人公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2 主体教学:教师讲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4.3 巩固提高: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或者写作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预讨论等方面。

5.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对《功》说课稿的详细介绍,希翼能够匡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

第一节《功》说课稿第二节《功》是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功的概念的理解计算和功的原理。

而本节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将本节分为两节。

本节重点是理解功的概念,难点是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大小的计算。

而功的概念不是直接写在什么地方就能看到是谁或对谁做功而是比较抽象的,但可通过实验、实际生活体验、亲自感悟才能理解。

本节课试验主要利用学生自己和身边的物体,如:课本、桌子和教师给的一个测力计和两个钩码(两人一组),利用生生相互协作、相互讨论,并与教师紧密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观察、思考、加上课件的直观、形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初结论,这样既学到了知识,有常识来获取知识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应该是比较生动的同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入手,从大家比较熟悉、又能方便完成或知道的实验、生活实例中去感知,这样即直接、有形象,学生不仅对学习感兴趣,而且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知道学好物理能帮助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方便这就给能真正理解功的含义奠定了基础。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实际生活体会比较及实验探究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受力分析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为引起学生的重视,引用体育课的热身运动,强调既不是跑也不是跳,怎么热身,使学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共同努力克服学习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整节课始终贯穿了一条主线,即通过各种手段:阅读、讨论、试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对功的讲授理解时通过讲解——练习——扩展,层层递进,让学生不断加深理解,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功的认识和理解。

认清做功和不做功的情况,并能正确判断。

总之,本节可尽可能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思考,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与学。

苏科版九上《功》word教案

苏科版九上《功》word教案

第三节:功【目标】(1)通过探究斜面知道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进而认识功的概念。

(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对物体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3)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国际单位及物理意义,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利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课时安排】1课时【要点1】 什么是功〖活动〗探究斜面〖提醒〗实验中应 拉动小车,且应使拉力的方向与斜面 。

〖方案〗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讨论〗分析、比较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总结〗温馨提示:1.使用W =FS 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2.做功的多少只由W =FS 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感知〗(1)1N 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m 的距离,力所做的功为1J 。

(2)从地上捡起一个鸡蛋并缓缓举过头顶,对鸡蛋所做的功大约是1J 。

(3)缓慢地将两个鸡蛋托起1m 的高度,所做的功大约为1J 。

【要点2】 做功了吗〖探究〗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 〖总结〗〖讨论〗课本第15页图11-30〖思考〗小明沿楼梯,将重物从一楼提到二楼,问在此过程中小明有没有对重物做功?【要点3】 功的计算〖例题〗1. 课本第16页:例题2. 一个人用50N 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N 的车前进2m ,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例1〗一起重机将重为1.2×104N的钢材竖直匀速提升3m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5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钢材做的功为J。

〖例2〗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例3〗晓亮同学从地面走上10m高的四楼教室,估计他克服重力做的功为()A. 500WB. 500JC. 5000WD. 5000J〖例4〗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篇1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我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新课教学。

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对功的理解,功的计算。

在学习第七章《力》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力的知识,本节课是对“力”与”功和能“知识的一个衔接和升华。

功和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量”做铺垫,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含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观察、讲授、讨论和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功》这一概念位于初中物理力学单元的重要位置,是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围绕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展开。

通过对这一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后续学习功率、机械能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基本公式,并能应用于简单的物理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直观感受功的概念,理解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课学习的动力和阻力概念,引出功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当我们推物体时,我们对物体做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新知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功的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功的大小与力和位移的关系。

实验中,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移动的距离,并通过计算验证功的公式。

3. 巩固提高设计几个不同情景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功,并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功的大小变化。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总结归纳总结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并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功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功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3节“功”。

本节主要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相关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通过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来描述功。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性质:功是标量,没有方向;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的乘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等因素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和性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思考力和移动距离与做功的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功的定义,讲解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本质。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让学生明白各符号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性质讲解:讲解功的性质,包括功是标量、功的正负表示等,通过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5.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和性质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7.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性质,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提水、爬山等。

答案:提水时,手对水桶的力做功;爬山时,脚对地面的力做功。

2. 一辆自行车以2m/s的速度行驶了100m,骑车者对自行车施加了10N的力,求骑车者做的功。

11.3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3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3 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3节“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

3. 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功。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功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和功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绳子、重物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力的作用和距离的关系。

例如,用滑轮组提起一个重物,让学生观察力和距离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功的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如水平拉力、垂直提升力等。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功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功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移动了一段距离,求这个力做的功。

5. 板书设计:板书功的计算公式,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方法。

6.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做的功。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1. 水平拉力:W = F × s2. 垂直提升力:W = F × g × h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移动了一段距离,求这个力做的功。

《功》说课稿15篇

《功》说课稿15篇

《功》说课稿15篇《功》说课稿1一、教材地位及作用《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的定义,二是功的计算。

功在初中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三大主题之一,本节内容不仅是__内容的基础,而且是为以后学习“能量”做好了铺垫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四、适合的教学对象:上课没有听讲的学生,物理零基础并且对物理没有兴趣的学生,或者可以作为预习课来讲。

本班学生反应较快,但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欠缺,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

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动态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2【讲授】新课一、力学中的功1、做功的含义课件展示:(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孩拉动小狗;(3)锤子把钉子敲击进入木块中。

教师提问:(1)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2)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是否移动了距离?(3)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4)物体所受的力对物体的移动是否有贡献?逐个实例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学生总结: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结合以上三个实例,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物理九年级苏科版113《功》教案

物理九年级苏科版113《功》教案

教案:物理九年级苏科版11.3《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3节《功》。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的单位。

具体内容如下:1. 功的概念:通过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来引入功的概念。

2. 功的计算:根据功的定义,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1J等于1N·m。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的单位,能够正确使用单位进行功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

2.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物体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前移动一段距离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推力对物体做了什么。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功的计算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巩固对功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 单位讲解:讲解功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并能够正确使用焦耳进行功的计算。

6. 实际问题解决:讲解一道有关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的概念:力× 距离功的计算方法:W = F × s功的单位:焦耳(J)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各题:(1)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求该力做的功。

(2)一个物体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移动了10m,推力为5N,求推力做的功。

答案:(1)W = 10N × 5m = 50J(2)W = 5N × 10m = 50J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移动了15m,拉力为10N,求拉力做的功。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功》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功》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第一节《功》。

内容包括: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了解功的性质,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3. 掌握功与能的关系,理解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与能的关系。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功的性质,以及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电子秤等。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学生用力拉弹簧测力计,使小车移动一段距离,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3. 例题讲解: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讲解计算公式:功 = 力× 路程× cosθ。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种常见情况下的功,巩固计算方法。

5. 讲解功的性质,阐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介绍功与能的关系。

6. 拓展延伸:讨论物体做功与内能的改变,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3. 功的性质:能量转化的量度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提着一桶水上楼。

(2)一辆自行车在平地上行驶。

答案:见附录。

2. 拓展题目:讨论物体做功与内能的改变,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对功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功的性质和功与能关系的理解,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功与能的转化现象。

附录:作业答案1. (1)提桶水上楼的功:W = F × h = m × g × h,其中m为桶水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楼层高度。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功 教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功 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1-3《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国际单位,对1J的功大约有多大有一定感性的认识。

(2)、知道物体做功的俩个必要条件,能根据物体做功的俩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理解机械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解题。

(4)、能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根据物理实验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介绍科学家焦耳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刻苦专研的学习品德。

(2)、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知道并理解做功的俩个必要条件,功的单位及物理意义,能利用公式计算功。

三、教学难点正确利用做功的俩个必要条件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四、教学实验器材电子白板、多媒体电脑、自制PPT、斜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五、教学过程(2)足球在草地上滚了一段距离;(3)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4)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例2.在下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三、关于功的计算例题:小明同学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从离井口3m深处提到井口(如图所示)。

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对水桶做了多少功?解:小明对水桶的拉力F=G=mg=10kg×10N/kg=100N桶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3m根据功的公式,小明对水桶做的功:W=FS=100N ×3m=300J课堂练习:一个质量为80g的皮球从高处下落了5米,重力对他做了多少功?四、测量提升物体所做的功1.介绍所要探究的斜面的实验装置,并装配好。

请学生分析:水桶受力、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并计算出功的大小强调功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点。

第十一章第三节《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第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第三节《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第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第三节《功》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第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功的性质:探讨功的正负、单位以及功与能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物理学科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概念的理解,功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2. 重点:功的性质的掌握,功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运动员举重的情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多少功?3. 公式学习: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熟记公式。

4. 性质探讨:讨论功的正负、单位以及功与能量的关系。

5.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功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a. 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求做的功。

b. 一个力为5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10m,求做的功。

c. 一个力为8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6m,求做的功。

2. 答案:a. 10N 5m = 50Jb. 5N 10m = 50Jc. 8N 6m = 48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概念理解较为顺利,但在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功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功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功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功的物理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计算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力和运动的知识,引出功的概念。

例如,可以提问:“当我们推一个物体,为什么物体会移动?”“推力对物体做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探索新知首先,我会介绍功的定义:“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比如使用弹簧秤拉动一个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物体移动的距离和所需的力的大小,从而引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cosθ。

3. 巩固练习通过一系列的计算题和实验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功,并理解在不同角度下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会有所不同。

例如,分析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成不同角度时,功的计算方法。

4. 应用拓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骑自行车上坡时的力和距离,让学生了解功的实际应用。

同时,可以讨论在不同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如何通过增加力或者减少距离来节省功,比如举重运动员如何通过改变举重姿势来减少完成动作所需的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功》说课稿
弥向春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三节《功》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三节《功》。

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

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杠杆和滑轮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那些力做功,那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 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

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功概念的建立和功的计
算。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功概念的建立和功的计算。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和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说学法: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将要学习的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接受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引入新课: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一上课便以课本中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
的机械”这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与观察。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生活实例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

首先我把学生分成六大组来分析讨论引入新课中提出的“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斜面实验,教师给出实验器材,强调实验要求,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并能根据老师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分析讨论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老师在作进一步的讲解和总结。

从而引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这样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功的概念。

老师通过投影图片和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学生则根据生活实际和已有的力学知识能够得出: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学生自然便能得出正确结论,此时教师顺势引出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在研究功的计算时,由于“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在课堂让学生个别体验,(搬课本多少和高度的不同),使学生获得较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就越多。

在引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
变形公式,认识功的单位的规定:1J=1N.m 。

同时我在课堂中设计了两个有关功的练习题,第一题是马用200N的力拉着重为1500N的车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100m,求:拉力对车做的功是多少焦?重力对车做的功是多少焦?第二题是一座起重机用钢丝绳将500Kg的重物从地面匀速提升5m到楼上,接着又将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5m,在整个过程中,钢丝绳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通过这两个练习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的运用,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课堂小结:(1)、知识内容小结:要求学生共同来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的主要内容: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单位,老师加以强调。

(2)、学习方法小结:总结如何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课外要求学生巩固好本节所学内容,完成对应练习,并预习第四节功率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