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认识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一、认识的本质
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理解;易考选择题)
在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考点: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把人的认识看成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认为认识是一种“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过程;先验论则属于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可以先于实践认识而产生,坚持“从感觉、思想到物”的认识过程。
反映论和先验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在认识论领域中的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理解;易考选择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属于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一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次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以实践为基础,最终才提出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往往把认识过程看成一次完成的,否认了认识是一种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因而是一种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考点: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严重缺陷】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认识论,科学地论证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认识过程看成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总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的本质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成为唯一能动的反映论。【考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和应用;易考分析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包括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把认识看做是一个反映过程。另一方面,把反映看成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反映的摹写性不是机械的、消极的、照镜
子式的反映,而是一个包括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等在内的能动的认识过程。【考点:认识的本质】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解;易考分析题)
人的认识过程经过了两次飞跃才能完成一个周期,其中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考点: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是指人们运用感官对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属于“生动的直观”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考点:感性认识】感觉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具体的、生动的认识形式,知觉则是指人们在感觉的基础之上所获得的对事物整体形象具体的、生动的认识,表象则是对感觉和知觉的联想、记忆和再现的过程。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属于“抽象的思维”阶段,主要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考点:理性认识】概念是人们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认识;判断则是人们运用概念对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关系的判定或说明;推理则是指人们从已知的判断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
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不能混淆。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论。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有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识,才能使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人们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又在实践中检验理性认识,因此实践是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考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夸大感性认识、否定理性认识的经验论的错误;另一种是夸大理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的唯理论的错误。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有: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尽可能全面、正确的感性认识材料。第二,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才能获得真正的理性认识。【考点: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解;易考选择题)
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质的飞跃。相对于第一次飞跃而言,第二次飞跃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只有实现第二次飞跃,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才能达到对世界的改造,从而实现认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只有实现第二次飞跃,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对原有的理性认识进行检验、丰富和发展。【考点:第二次飞跃更为重要的原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须具备一系列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把认识与主体的需要和利益结合起来,这是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中介环节,也是决定性的环节。第三,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结合起来,寻求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的具体途径与工作方法。第四,必须宣传和教育群众,使群众掌握理论。【考点: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关系是: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解;易考选择题)
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但同时又包含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在整个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同时发生着影响和作用。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考点: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因素。【考点: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导、解释、认知、预见等作用。【考点: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诱导、和激发作用。【考点: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理解;易考选择题)
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一次反复,而非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体和客体的矛盾。
从认识的主体来说,要受到实践经验、范围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等的限制;从认识手段来说,要受到每一个历史时代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说,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因此,人们认识一个复杂的事物,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考点: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的原因】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考点: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5.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解;易考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