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本质

合集下载

教学的概念本质

教学的概念本质

教学的概念本质教学的概念本质是一种有意识和目的性的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

它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特定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基本和重要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教学策略和技巧,以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一种导引和启示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的本质涉及到多方面的要素。

首先,教学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可以是技能的培养和运用。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的需求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其次,教学需要有一个系统和结构化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有组织和计划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

教学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再次,教学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可以运用讲授、讨论、实践、展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触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学还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多媒体教材、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总之,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

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来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传递说:“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传递(传授、传播)直视(文化、文明)的任务,在教学中始终存在,除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以外•共同活动说:“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大辞典》“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可供教学的材料。

因此,构成教学的基本成分是: 1 教授——教师的活动 2 学习——学生的活动 3 教材”——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对话说,或交往实践说:“特殊交往理论”“交往实践”,“主体间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在对话、情景、协商中学生主动的建议构建过程。

“阐释性课堂教学方式”2、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上述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o学生是活动的主体;o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括提出目标、安排内容与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检查效果并评价……o教师是社会、学校、家长的代表,教师在社会的支持与制约下工作;o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4 ,“作为对人类学习新的类型的积累结果,有效学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的中心已从勤奋操练和练习转向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上”——约翰 .D. 布兰斯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据此,有效学习要求掌握结构性知识,要求掌握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的方法,以及自我监控评价方法等5 ,“有效学习”主张的提出,还源于社会与教师决定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等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距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那么,能否使外在的学习要求与课程计划转化成为学习者自主的计划,能否使教师在教案中设计的学习过程转化成学习者实在的学习行为,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教学本质反思

教学本质反思

教学本质反思教学,作为一种知识传承和社会化过程,其本质和目的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反思的主题。

在教育的漫长历史中,教学理念和方法经历了多次变革,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到现代的探究式学习,每一次变革都是对教学本质的一次深刻反思。

一、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启迪,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的本质也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活动。

二、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这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的目的还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三、教学方法的演变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从传统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的模式。

现代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教学本质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不仅包括学科知识的更新,还包括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

五、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同时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馈。

现代教学评价强调多元化,不仅包括知识掌握的评价,还包括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方式也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方式。

六、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环境的优化包括物理环境的改善,如教室的布局、教学设备的更新等;也包括心理环境的营造,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根本体现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这种本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综合教育的起点。

课堂教学本质三层意思:其一,它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在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相辅相成,既不存在没有“学”的“教”,也不存在没有“教”的“学”。

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教与学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

如果只有教或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那么它们都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其二,它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三,它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

学校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诸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只有从理论上全面认识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因片面强调教学的部分功能而带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偏差。

如何衡量一堂“好课”?研究表明,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主要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课堂教学要素分割策略。

它是依据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把其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项目;另一种是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策略。

教学本质实践说(3篇)

教学本质实践说(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思想品德培养的过程。

教学本质的探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本质的实践角度出发,对教学本质进行深入剖析。

二、教学本质的内涵1. 教学本质的定义教学本质是指教学活动内在的、稳定的、决定教学现象性质和规律的基本要素。

它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2. 教学本质的要素(1)教育目的:教学本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2)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包括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

(3)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途径。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

(4)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判断和反馈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本质的实践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实践(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教学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以教育技术为支撑的教学实践(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

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

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领域,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小学生,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对于高中生,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数学思维和数学文化的培养。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很多实际问题和案例。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同时,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数学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因此,数学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

教学评价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情况,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实践和应用以及多元化评价。

只有把握好这些方面,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然而,对于数学的本质,人们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有的人认为数学是一种逻辑游戏,有的人认为数学是一种工具,还有的人认为数学是一种抽象艺术。

然而,在我看来,数学的本质在于其普遍性、抽象性和应用性的结合。

教学本质的认识实践(3篇)

教学本质的认识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从古至今,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焦点。

然而,关于教学的本质,却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认识。

本文将从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出发,探讨教学实践的路径,以期对教学本质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本质的认识1. 教学是一种交流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流,它发生在师生之间,旨在实现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

教学交流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是一种引导教学是一种引导,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引导的本质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是一种互动教学是一种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互动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 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实践的本质在于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路径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教师应注重教室布置、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为学生提供舒适、便捷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的核心。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的本质

教学的本质

教学的本质(一)教与学统一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教与学统一的实质不是交往,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统一的锐利武器。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既相适合又相矛盾的。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小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水平、有良好思想品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

教师愿以此为目标而执教,学生愿以此为目标而学习,这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一致、相适合的根本点。

同时,教与学作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必然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就是说,教应为学生的学而施,它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而学生的学则有赖教的导引,它不能脱离教师的教。

这也表明两者具有相互适合性。

但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又是有矛盾的。

一方面,教师的教往往不同水准地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心理准备、自主学习的自觉水准、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自控水平以及原有知识基础等方面同教师的合理要求之间也存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

这个矛盾的解决,首先要求确立准确的指导原则,主要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发展对教学的根本需要的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作用的统一。

其次,要分析矛盾产生的背景和主客观原因。

第三,从教与学两方面采取解决矛盾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基于上述指导原则,这个矛盾的解决取决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这正是教与学达到统一的根本尺度。

理应指出,教与学的统一是在教与学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

实际情形是:只要教学活动一展开,教与学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在一个教学周期内(如一学期,或一学年,或一学段),矛盾一步一步地得到解决都仅仅暂时的。

从教与学产生矛盾到矛盾暂时解决,教与学只达到了相对的统一;随着教学活动的继续,矛盾又产生,再解决,教与学便再一次达到相对统一,如此循环往复,教与学的运行便不断得到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之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因而能不断地得到发展。

教学的本质是实践

教学的本质是实践

教学的本质是实践摘要:本文回顾了教育史上对教学本质的各种说法,现代教育家对教学本质问题的各种认识。

总结了我国教育学者对教学本质的主要看法。

在对教学本质研究中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之后,提出了教学本质的新说法——教学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是教和学的统一实践。

关键词:教学教学本质实践一、教育史上对教学本质的各种说法1.柏拉图的“回忆说”。

灵魂属于理念世界,包含着天赋的知识。

但是跌落到了人间,附着到人的身体并被身体的污浊所污染,它忘记了过去被理念所关照的知识,必须通过训练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

因此学习就是回忆。

2.夸美纽斯的顺应说。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当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

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

3.赫尔巴特的统觉说。

赫尔巴特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教学本质的人,为了实现教育心理化,他提出了统觉心理学理论。

4.乌申斯基的双边说。

乌申斯基把教学看成是“教育的主要工具”。

他把教学看作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5.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心物同型说”,对于每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相应的格式塔。

当内心的格式塔与客观事物不相符时,格式塔就出现“缺陷”,这时格式塔就表现出弥补本身缺陷的活动倾向,活动的结果使格式塔本身达到完善化或形成良好的“完形”。

二、现代教育家对教学本质问题的认识1.杜威的经验改组说。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2.桑代克的形成联结说。

桑代克提出形成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即所谓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布鲁纳的探究发现说。

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逐个地教每个事物。

为使教学真正达到目的,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

4.哈尔拉莫夫的多重任务说。

苏联教育专家在《教育学教程》中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综合性的。

明确提出教学应该完成个性发展的任务。

三、教学本质研究中的问题与困惑1.教学的释义(1)教学的中文释义。

教学本质

教学本质

教学本质一、前言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鉴于人的生存实践具有本源性、优先性和第一性的特征和学生学习活动是他们最为主要的生存实践活动这一事实, 现代教学本质可以认为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特殊的学习活动, 是教师促进和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

从发展的观点看, 随着一个人不断地受教育, 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 而越来越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也就越来越变成了学习。

及时把握信息时代学校教学任务的这一变化, 有助于我们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主体(1) 特殊认识说 。

该观点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该观点起源于凯洛夫的观点,解放初期在学习苏联教育学基础上,我国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指导,通过不断的研究、探讨而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2) 实践说 。

该观点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指教师作为实践主体对学生客体进行转变、塑造的过程;另一种是指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或行动过程。

(3) 交往说 。

该观点认为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 ,强调教学交往是双向建构、双向整合,强调交往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交往本质属性是客观性与主观性、交互性的统一。

有人指出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特定情境下,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

但在随后的研究中,由于思考的角度及所持的立场的不同,人们对教学与交往关系又表现出不同意义的认识和定位。

如有 教学交往实践说、特殊社会交往说、知识交往说等。

(4) 规律说 。

通过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考察,该观点指出教学过程的本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体现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的规律;从师生关系看,体现为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统一的规律;从外部的客体的东西如何转化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的角度看,体现为内化与外化统一的规律。

(5) 教育说 。

此观点把教学的属概念确定为教育活动,并在界说教学时突出强调了师生的双主体地位。

教学的本质

教学的本质

教学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进行教育或接受教育这一活动。

在教育中,我们重视因材施教,也应该努力做到:学、思、习、行。

正如马克思所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因此,教育是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的神圣事业!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传授或接纳多少外在的、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内心深处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孩子价值观和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教学的名词解释狭义

教学的名词解释狭义

教学的名词解释狭义教学是指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为学习者传授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狭义上的教学是指在传递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深入理解教学的本质和内涵。

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育者通过教学活动,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主体。

只有通过教学,学生才能获取和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教学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非常快,单纯的知识传递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的特点在于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个性化教学注重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培养他们的个人发展和个性表达。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灵活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教育。

只有通过全面发展的教学,学生才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教学本质是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特征和根本属性,涵盖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方面。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关于教学本质的学说有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行为主义学说、认知主义学说、建构主义学说、人文主义学说和社会文化主义学说。

下面将分别对这五种学说进行阐述,并就其思想与应用提出一些思考。

行为主义学说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刺激-反应模式。

行为主义强调外界刺激对学习的影响,并认为学习是一种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因此,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刺激来促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反应。

在教学中,行为主义者强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反馈来塑造学生的行为,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内在的认知过程。

然而,忽略了学生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需求,容易导致教育教学的单向传递和机械化。

认知主义学说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的建构。

认知主义认为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获取、理解和应用。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认知主义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但过度强调知识的输入和学习者对知识的被动接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共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合作过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活动和协作交流来构建知识。

然而,建构主义也有可能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知识传授,导致学生在知识获取和应用方面存在缺失。

人文主义学说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完整发展和个性的塑造。

人文主义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力和意义追求。

教学应该通过提供文化、艺术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来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个体差异的需求。

然而,人文主义学说也容易忽视知识的传授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应试和职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教学本质的名词解释

教学本质的名词解释

教学本质的名词解释教育是一种永恒的话题,而教学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教学本质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所固有的、不可或缺的特征与要素,它们是支撑着有效教学发生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础。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角度出发,对教学本质进行名词解释。

认知层面上的教学本质,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学生知识、思维和智力发展的要素。

在教学中,教师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教学本质还包括教师的合理知识组织,以及对学生不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教学。

在认知层面上,教学本质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主动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

情感层面上的教学本质,关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情感体验。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沟通能力和情商,通过积极乐观的言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持久。

在情感层面上,教学本质的要素包括教师的情感关怀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以及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行为层面上的教学本质,涉及到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行为规范。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也是行为层面上教学本质的组成部分。

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以及遵守学习纪律和与他人相互尊重等行为规范也是行为层面上教学本质的要素。

除了以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教学本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智能的发展。

差异性教育和个性化教学是教学本质的体现,只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本质是一种内在的、无法割裂的整体,只有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得到协调和统一,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

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学本质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适应。

教学本质的实践说(3篇)

教学本质的实践说(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学本质的实践说。

首先分析了实践说在教育学中的地位,然后阐述了教学实践的本质特征,最后探讨了实践说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教学本质;实践说;教学实践一、引言教学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实践活动,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

关于教学本质的探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理论。

实践说作为其中一种,强调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具有实践的本质特征。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学本质的实践说。

二、实践说在教育学中的地位实践说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

这种观点在教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说是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实践说逐渐成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实践说有助于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通过强调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实践说使人们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

3. 实践说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实践说强调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教学实践的本质特征教学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以下本质特征:1. 主体性。

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导者,负责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是教学实践的实施者,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2. 互动性。

教学实践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讲解、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发表见解、实践操作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

3. 目的性。

教学实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旨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旨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实现自身发展。

4. 生成性。

教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生成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知识的传授与接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等,都是不断生成的。

实践教学的本质规律(3篇)

实践教学的本质规律(3篇)

第1篇一、实践教学的概念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操作、实验、实习、实训等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本质规律1.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的首要规律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实践来验证、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实践与理论相互促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理论教学为学生提供知识体系,实践教学则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促使他们回到课堂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理论水平。

同时,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 学生主体地位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则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这种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整合资源,优化实践环境实践教学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室、实践基地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优化实践环境,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 注重实践效果,关注学生成长实践教学应注重实践效果,关注学生成长。

实践效果体现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同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科学评价。

6. 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应注重创新,将创新精神融入实践过程。

教育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发展迅速、变化多端的时代,人们的需求和目标也在不断地改变。

因此,如何适应这个时代的节奏和发展,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的本质和意义成为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教育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展开探讨,并结合小学教育的实践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育教学的本质教育教学是人类社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建立的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诸多要素。

从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到教育理论体系,教育教学涵盖了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最高水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育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本质更多地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方面。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也是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教学的意义教育教学的意义在于满足人类对于知识、技能和智能等方面的需求,并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教育教学不仅是重要的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掘潜能、塑造人格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的利器。

教育教学的意义也在于促进社会发展。

任何时代的社会,都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教育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为社会培养这样的人才。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教育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也是未来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阶段。

在小学阶段,通过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可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的本质:基于有效教学的分析摘要: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鉴于人的生存实践具有本源性、优先性和第一性的特征和学生学习活动是他们最为主要的生存实践活动这一事实,现代教学本质可以认为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特殊的学习活动,是教师促进和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

从发展的观点看,随着一个人不断地受教育,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也就越来越变成了学习。

及时把握信息时代学校教学任务的这一变化,有助于我们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教学;学习;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教学本质“我的教学有效吗?”这是教学一线老师经常反思的一个问题,它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所带来不同教学效果的自我审视,但在根本上,它涉及到人们对教学本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学生、教师与教学材料(资源)的关系等多方面的认识,尤其是对教学本质的认识。

作为教学观的核心部分,教学本质观是指人们对教学根本属性和根本功能的看法和态度,人们的教学目标观、教学内容观、教学方式观、教学结构观、教学价值观都是围绕教学本质观而建立的。

一、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历史的视角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教学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历史上,人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反复追问过教学本质究竟是什么,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观点。

在现代教学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三次大论争,即“形式教育”学派和“实质教育”学派的论争、“主知主义”学派和“行动主义”学派的论争、“科学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论争,都涉及到如何理解教学活动的本质这一根本问题。

这些论争各执一端,相互对峙,又都有可取之处,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引领着教学理论朝不同方向发展,并导致各种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体系的诞生。

从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三次大论争中可以清晰看到,教学本质观既是教学理论发展的起点和基石,又是教学理论的灵魂和制高点,任何教学体系都无法绕过教学本质问题。

又由于“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对于教学活动的本质,历来也就有不同的理解,例如认识说、发展说、层次类型说、传递说、统一说、实践说、认识—实践说、交往说、价值增值说等。

在这些学说中,特殊认识论和交往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教学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确实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任务、内容和整个活动,都是认识世界或对世界的反映。

它的特点就在于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间接性的和有领导的、有教育性的。

它在教师领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映像即知识,也使学生整个个性获得发展。

”显然,把教学过程确定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在根本上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

作为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它不是去直接认识社会、自然现象,而是通过前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来认识,即所谓“间接经验说”。

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学习者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人类历史积淀下来的主要认识成果,所以他们无法重复人类的全部发现过程,只能从前人的转述中,从教师有目的、有选择的实践案例中,掌握这些前人的发现、发明。

这是儿童、少年认识世界的特殊性,也是儿童、少年认识有效性、高效性的保证条件。

既然是传授、传递或者培养,掌握主动权的必然是培养、传递、传授计划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必然是掌握着系统的社会经验,掌握着传递、传授或培养内容的教师。

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讲述、说明、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

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

在没有教材甚至书籍的古代社会,实际上是“师之所存”即“道之所存”,离开了教师就没有了学习,也没有了教学。

实践中,人们对教学的根本属性和根本功能的看法常滞后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也滞后于社会改革的实践。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首要任务是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和掌握(学生),这已成为我国教学的传统,在国际上也是我们的优势。

应该说,强调儿童认识的特殊性,强调儿童应该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以继承社会经验为主,是符合人类社会教育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当前教育工作实际并适应时代进步需要的。

但是,不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大小和心理发展水平(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而一概地认为这种间接经验还应主要通过教师讲解、讲述来传递,则显然落后于时代科技的发展,也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实际。

为了克服特殊认识论所带来的弊端,人们从信息时代人类学习方式变化的实际状况出发,重新认识教学活动的本质,提出了“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进而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认为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

把教学过程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强调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承认教学是以客体为中介的师生之间交往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智慧、生命、意义的共享。

交往是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师生双方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而存在。

在对话这种交往形式下,教学走出了科学世界的藩篱,谋求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的整合。

通过对话,人与自然、人与“文本”之间相互认同、相互体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其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己的生活过程。

与“特殊认识论”相比,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沟通”、“交流”、“交往”,是以教材为中介的一种特殊交往活动,显然更为重视了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当下意义。

这种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为依据,强调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并且一再强调“要求教师担当文化调解人,而不仅仅是传授者或干事的角色”,主张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实现共同活动,这种活动必然有共同的话题或学习对象——即教材或其他中介,也只能在相互交换信息的基础上使“共同活动”得以持续。

所以,“交流”、“交往”、“沟通”说,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教学的本质特点,也反映了在信息传输手段多样化以后学校教学活动的特点。

但是,仅仅把教学的本质归结为“交往”或“沟通”,也有许多不尽确切的地方。

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本质到底是什么,在这样的理念要求下应该怎样创造好的教学,怎样评价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争议很大的问题。

教学的“交往说”超越了教学的认知信息传递观点,这是不能抹杀的事实。

但是,如果硬要说交往包括了认识,笔者也不敢苟同。

事实上,特殊认识论认为教学是人类认识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学生的个体认识,是教师教学生的认识,并且主要是间接的认识,而教学就是为了解决人类总体文明发展与个体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而在教育系统中开展的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经过筛选和加工的人类文明精华成果,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这一认识当然有它非常深刻的一面,但也不能否认的是,特殊认识说对教学的社会性的重视就显得相对不够(该理论后来有所发展和补充,并在《教学认识论》(修订本)一书中用单独一章进行了讨论),特别是,这一理论更多地还是把教学看成是帮助学生为未来做准备的活动(笔者个人的理解),而对于学生当下鲜活的学习生活缺乏足够的关注。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立场出发,即从人的“生存—实践”本体的立场出发,更有助于我们把握现代教学活动的本质。

二、教学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人学的立场“事实上,人的本质总是与其基本的生命活动状态关联在一起的。

”同样,教学的本质也是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生命活动状态关联在一起的。

由于人的“生存—实践”具体表现在生活的“事件”之中,因此,“事件”不仅具有本体上的意义,而且“事件”自身还蕴涵着事物的本质。

对于学生(少年儿童们)而言,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包括学校外的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则是一种劳动)就是他们在那一阶段最为主要的“生存—实践”活动,因此,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人的“生存—实践”本体,即“教学”就是教学,是一种既存的现象和事实),教学的本质则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特殊(追求有效)的学习活动,即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以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通过教师、学生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的交互作用,促进和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发生、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实现学生和谐发展的活动。

当然,在价值论的层面,有效学习活动的目标虽然是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的发展,并最终趋于或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但这只能是我们教学价值的应然追求,并不一定是教学的实然状态。

在认识论的层面,有效学习活动确实含有“特殊认识”的因素,甚至可以说“认识”是有效学习活动中最为主要也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是由于“默会知识”的广泛存在和其在通常情况下的不可言传性,加之情境学习的普遍性,学生的学习并不只是知识的“获得”,它还是一种对实践的积极“参与”。

在方法论(教学过程的社会性)的层面,有效学习活动确实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的真诚交往,但是交往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既不能把教学活动的一切形式简单地归结为交往,更不能把“教学活动形式”同“教学本质”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是人的“生存—实践”,它具有生存论本体论的价值,表现出一种本源性、优先性和第一性的特点。

在生存论本体论的意义上,上述教学本质的解说包含以下四层意义:首先,教学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在大礼堂作报告、宣读文件材料更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其次,它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及以上的实践活动。

第三,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由国家、社会与成人们依据学习者身心发展需要、社会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出明确计划的、由一定的机构组织实施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第四,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以及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总之,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该利用,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