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新批评-15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英美新批评讲.ppt课件
瑞恰兹
反讽
“反讽”的定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它进行了改造,使它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到了20世纪,反讽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阐发。美国文艺理论家布鲁克斯对它做了比较详细的诠释,并把它定义为:“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
也就是说,“反讽”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和它的表面意义不一致。而诗歌正需要依赖言外之意和旁敲侧击才使语言具有新鲜感。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的文学批评理论,正是分别从世界、作家、读者、作品四个角度展开,在这当中,英美新批评发展了以文本为研究对象的批评方法,在传统文论到现代文论的转变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在英国发端
三十年代
在美国形成
五十年代后期
新批评渐趋衰落
提倡和实践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传统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方法是一种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将文学作品视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或流露,以作者身世及其社会背景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对作品的渊源、作品与作家、作品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的研究。在这种偏向史学的研究中,作品的审美特性被遮蔽,因此文学作品失去了赖以成其为自身的根据。新批评拒绝这种实证主义的社会———历史方法,美国文论约·兰塞姆在其论文集《新批评》 (1941)中,明确提出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与维多利亚文学批评划清界限。
莫泊桑《项链》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特,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职员,们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渴望参加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为出席一场盛大晚会,她用积攒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向好友借了一串珍珠项链。马蒂尔特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风头,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却在兴奋之余将珍珠项链丢了。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节衣缩食度过十年的还债生涯,艰难生活中,马蒂尔特年老色衰,后来,她偶然得知那项链只是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她白白辛方法,主要分为“印象式”细读和“潜入式”细读两大类,主要目的是综合我国古代“知人论世”的传统和英美新批评派的读书方法二者之长,而作出这样的划分。“印象式”细读包含诵读法、体验法、想象法,着重对人的情感、意志、经验等感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潜入式”细读包含推敲法、比较法、还原法、空白法,着重理性因素、工具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二者并不是完全分裂的,对立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变形方式,比如调换字词顺序等,这些方式方法是在充分考虑到文学阅读教学的特性,以及借鉴新批评和我国古代文论对现代文本细读理念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阅读教学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打破文学阅读教学现有的藩篱,保证文学阅读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文本细读”的研究任重道远。
反讽
“反讽”的定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它进行了改造,使它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到了20世纪,反讽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阐发。美国文艺理论家布鲁克斯对它做了比较详细的诠释,并把它定义为:“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
也就是说,“反讽”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和它的表面意义不一致。而诗歌正需要依赖言外之意和旁敲侧击才使语言具有新鲜感。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的文学批评理论,正是分别从世界、作家、读者、作品四个角度展开,在这当中,英美新批评发展了以文本为研究对象的批评方法,在传统文论到现代文论的转变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在英国发端
三十年代
在美国形成
五十年代后期
新批评渐趋衰落
提倡和实践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传统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方法是一种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将文学作品视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或流露,以作者身世及其社会背景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对作品的渊源、作品与作家、作品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的研究。在这种偏向史学的研究中,作品的审美特性被遮蔽,因此文学作品失去了赖以成其为自身的根据。新批评拒绝这种实证主义的社会———历史方法,美国文论约·兰塞姆在其论文集《新批评》 (1941)中,明确提出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与维多利亚文学批评划清界限。
莫泊桑《项链》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特,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职员,们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渴望参加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为出席一场盛大晚会,她用积攒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向好友借了一串珍珠项链。马蒂尔特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风头,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却在兴奋之余将珍珠项链丢了。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节衣缩食度过十年的还债生涯,艰难生活中,马蒂尔特年老色衰,后来,她偶然得知那项链只是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她白白辛方法,主要分为“印象式”细读和“潜入式”细读两大类,主要目的是综合我国古代“知人论世”的传统和英美新批评派的读书方法二者之长,而作出这样的划分。“印象式”细读包含诵读法、体验法、想象法,着重对人的情感、意志、经验等感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潜入式”细读包含推敲法、比较法、还原法、空白法,着重理性因素、工具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二者并不是完全分裂的,对立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变形方式,比如调换字词顺序等,这些方式方法是在充分考虑到文学阅读教学的特性,以及借鉴新批评和我国古代文论对现代文本细读理念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阅读教学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打破文学阅读教学现有的藩篱,保证文学阅读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文本细读”的研究任重道远。
英美新批评
新批评的先驱与奠基者
新批评的先驱人物是英国意象派批评家休姆,其重要论 文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其中为新批评定下了思 想倾向的基调。 新批评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和瑞恰兹 瑞查兹的语义分析学理论可为概括为三个方面。 1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的“冲动平衡论”。 2根据语言的用途,把人类的语言分作两种,即科学的语言 与文学语言。 3语境对于把握一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十分重要。
新批评的主要观点
1)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谬见”理论。(新批评的 极端化)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其一是 意图谬误。其二是感受谬误。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视对作者意图的探究为谬误,其 锋芒所向直指实证主义或浪漫主义文学批评。同时他 们认为以读者情感波动弧度的大小评判作品的优劣, 是一种感受谬误。在作家——作品——读者共同建构 的艺术有机过程中,新批评毫不犹豫地斩断了两端千 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批评是一种地道的 作品本体论
2悖论和反讽 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最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 话的含混意颠倒,这就是反讽。诗歌中的所有语词都 得受到语境的约束,它们的意义都受到语境的影响, 因而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讽。 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如故意把话说轻,但听 者却知其分量。反讽也可以表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 而悖论作为一种修辞格,原指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 实的陈述,在布鲁克斯看来,诗人要表达真理只能使 用悖论语言。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非个人化
1个人生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 2作家和传统的关系问题。 3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一个艺术家如何才能把个 人的情感和经验转化为非个人的、艺术的情感 和经验。即表现非个人的情感和途径是借用 “客观关联物”。
英美新批评 外国文学教案 ppt
5. 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也是新批评诗歌 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
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在此, 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在此,它已不只是修辞 学上的术语,而成为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 学上的术语,而成为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诗歌 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 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字面意思 与隐喻意义这两种因素要同时存在并处于张力的 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 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 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 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只有 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 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使隐喻意义在 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使字面意思在尽 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 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才能使 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新批评理论专注于语义的研究,提出了一 新批评理论专注于语义的研究,
系列新概念、新范畴,为西方文学批评指 系列新概念、新范畴, 明了方向。 明了方向。 新批评也试图把赏析式的批评纳入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轨道,把文学批评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轨道,把文学批评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新批评理论的评价
象牙塔里的智力游戏 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 不必承担任何政治风险 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野 没有重视文学的社会性、经验性和文化性 没有重视文学的社会性、 说出文学“是什么”,但没说出“为什 说出文学“是什么” 但没说出“
语境理论。语境理论是新批评语义分析的 语境理论。
核心理论,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 核心理论,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句或段与它们的上下 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句或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 句或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瑞恰兹进一 步扩展了语境的范围。 步扩展了语境的范围。一是当时写作时的 话语语境, 话语语境,二是指文本中的词语所体现的 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 “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这 里词语蕴含了历史的积淀, 里词语蕴含了历史的积淀,一个词可能暗 含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 含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某种强烈的 情感。语境构成了一个意义交互的语义场。 情感。语境构成了一个意义交互的语义场。
13.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课堂PPT)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1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一)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
评”“文本批评”“客观主义批评”等, 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30年代至60 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二)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和作者转 向作品,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进行细读, 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9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四)评价 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和诗歌创作的非
个性化理论,要求文学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作品内 部过程而非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重视对文本客 观性、语言复杂化和情感结构的研究,摒弃了实 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主观批评,这种批评观成为 新批评的“细读”“本体论”等理论的支3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三)细读
1、细读是指对作品词语进行封闭的、细致的阅 读和分析,它要求批评者排除和作品无关的杂 念,对作品文本进行客观谨慎的阅读与考察。
2、瑞恰慈认为所有的好诗都要求细读,它鼓励 要恰到好处地注意它的字面意义,这要靠读者 的鉴赏力来发现。
3、细读方法是瑞恰慈在剑桥大学进行的文学教 学实验的成果和总结。隐去诗人名字让学生阅 读。
14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四)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
瑞恰慈指出应该运用细读方法对文学语言的 四种意义进行辨析。这四种意义分别是:
1、字面意义,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所谈到的事物, 实际发读者感受和思考的契机;
2、情感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事物的情感态 度。
3、语气,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态度,它往往能反映 初作者对于自己和读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3、浪漫主义文论主张作者决定论,认为了解作者 的身世和性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
英美新批评文论
1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一)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
评”“文本批评”“客观主义批评”等, 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30年代至60 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二)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和作者转 向作品,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进行细读, 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9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四)评价 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和诗歌创作的非
个性化理论,要求文学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作品内 部过程而非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重视对文本客 观性、语言复杂化和情感结构的研究,摒弃了实 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主观批评,这种批评观成为 新批评的“细读”“本体论”等理论的支3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三)细读
1、细读是指对作品词语进行封闭的、细致的阅 读和分析,它要求批评者排除和作品无关的杂 念,对作品文本进行客观谨慎的阅读与考察。
2、瑞恰慈认为所有的好诗都要求细读,它鼓励 要恰到好处地注意它的字面意义,这要靠读者 的鉴赏力来发现。
3、细读方法是瑞恰慈在剑桥大学进行的文学教 学实验的成果和总结。隐去诗人名字让学生阅 读。
14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四)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
瑞恰慈指出应该运用细读方法对文学语言的 四种意义进行辨析。这四种意义分别是:
1、字面意义,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所谈到的事物, 实际发读者感受和思考的契机;
2、情感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事物的情感态 度。
3、语气,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态度,它往往能反映 初作者对于自己和读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3、浪漫主义文论主张作者决定论,认为了解作者 的身世和性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
【文学批评课件】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
新批评派一直试图给自己寻找一个“更正确的名字”: 如 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ontological criticism) ; 布鲁克 斯的“ 反讽批评” (ironical criticism) ; 维姆萨特的“张 力诗学” (tensional poetics) ; 布鲁克斯和沃伦的“结构 批评”
德国学者罗伯特 · 魏曼说: “对于新批评的形成及其广泛传 播,都必须在老式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的危机这个背景上 来进行探讨。 ”
与此同时, 在文学创作领域,现代主义的崛起使批判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显赫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全新的文学创 作实践,必然要给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提出新的要求。
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英国著名 现代派诗人和文艺评论家。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它观 察到的事物》 、《诗选》 、《四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 长诗《荒原》他的最主要的文学批评文章有《传统与个人 才能》 、《批评的功能》 、《诗歌的用诗和批评的用诗》 。
雅各布森说: “文学科学的主题不是文学, 而是文学性, 也 就是那些使某一作品称其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对文学性的 探讨成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
机械论: 什克洛夫斯基
•
把文学批评视为技术工人的检修工作, 把文学文本当作各 种技巧的总和。
有机论: 日尔蒙斯基
•
文学作品不再被当作技术的总和, 而被视为由各种功能要 素构成的统一体, 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根据自身的功能占 有特定的位置。 系统论: 特尼亚诺夫
提出一系列后来被称为“新批评”的观点
• 成熟期( 1930- 1945) 。这一时期认同并支持新批评理论的 文艺理论家或批评家队伍迅速扩大。代表人物除艾略特、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
编辑课件ppt
17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燕卜荪
含混与复义(Ambiguity and pluri-signation)
定义改为:“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 微,只要它使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反应。 (兰色姆读者反映)。
美国批评家威尔赖特层建议用“多义性” (pluri-signation),赵毅衡建议译为复义,意指 意义的复合性。
编辑课件ppt
16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布鲁克斯
释义谬误(Heresy of paraphrase):在1947年出 版的《精制的瓮——诗的结构研究》中指出, 诗就是诗,它不能用散文复述,而传统批评家 正是犯了这种“释义谬误”,导致了诗的错误 解释。布鲁克斯认为诗中释义部分至多只是脚 手架而已,如果以释义作为分析诗的立足点, 不仅误解了诗,而且使诗变得不完全了。威 廉·维姆沙特和蒙罗·比尔兹利分别提出了“意图 谬误”和“感受谬见”两个概念,认为这会影 响诗的阅读,强调文学研究只以作品为中心, 而与作者和读者无关。这是对布鲁克斯“释义 谬误”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英美新批评
梁思睿
编辑课件ppt
1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目录
1.新批评简介 2.代表人物 3.各时期代表人物具体观点 4.新批评与中国文学的一些联系 5.总结
编辑课件ppt
2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新批评(New criticism)
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国。20世纪 30年代在英国雏形,在美国成形。四 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以文学文 本词语及其关系为中心,倡导细读文 本的批评理论流派。
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逊
4、【客观对应物】
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艾略特在《哈 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认为应该寻找客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 诊治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
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情感外在转化后 的某种媒介。
艾略特提出“客观对应物”的概念,是试图克服19世纪 文学中出现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也是浪漫主 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评”“文本批 评”“客观主义批评”等,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 30年代至60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合作者转向作品,认为文学 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 进行细读,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概述
四、【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 英国: 艾略特、瑞恰慈、燕卜荪。 美国: 兰色姆、退特、布鲁克斯。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1、【艾略特】
艾略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之一,出生于 美国,定居于英国。
注重对具体诗人的评价和鉴赏,也注重对文学全面、整 体的思考。
“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 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概括诗 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内涵 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适用范 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特的引申 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内涵指的 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语义细读之英美新批评 PPT
桑塔格《反对阐释》对 新批评的批评
• “文学的魅力和文化价值,从来并不认为 在于意义的复杂性——至少不是那种需要 严格阐释的‘意义’,而在于直觉的接受, 无需煞费苦心地分析,善于接受的读者就 能领会其要旨。” • “如果文学既需要被欣赏又需要被阐释, 如果在阅读和欣赏文学时,阐释已经无形 地存在,那么文学的纯粹性和自足性一开 始就受到损害。” • 指出新批评自相矛盾。 • 中国式的误读就在于忽略了新批评的科学 主义倾向。
• 瑞恰兹先后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任教,讲授“英文”、“西洋小说”、“文学 批评”、“诗歌”、“戏剧”等课程。 • 燕卜荪 1937 ~ 1940 年在西南联大、 1947 ~ 1952 在北大任教,王佐良、李赋宁、杨周翰、赵瑞 蕻等人都曾受教于燕卜荪。
燕卜荪在西南联大的故居
英美新批评为20世纪文学研究 提供了系列的重要概念和范畴
• 新批评创造的一些理论概念,在今天已经成为现代文学 批评的通用术语,如“反讽”、“复义”、“语象”、 “构架”、“肌质”、“张力”、“文本”等等。 • 概念和术语往往是思维轨迹及其理论节点的显示;是对 研究对象的发现、建构,也是对其特性和特征的概括。 • 新批评创造的理论术语能够流传下来,被其他学派认可, 说明新批评的思路和概括对理解和解释文学是有价值的
英美“新批评”发展概况
• 第一时段: 1915年~ 1930年,新批评的发轫期。提出 与语言和语义研究有关的各种文学见解,集中阐述了 新批评的理论基础。 • 第二时段: 1930年~ 1945年,新批评的形成发展期。 在文学研究上形成了新批评特有的“问题意识”和相 对近似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确立了在文学研究上 的主导地位。 • 第三时段: 1945年~ 1957年,是新批评的鼎盛时代;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新批评的影响逐渐衰落。
英美新批评讲解课件
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关注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以分 析作品的形式要素为主。
形式主义批评的特点
注重作品的形式创新和艺术实验,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反对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评论方法。
形式主义批评的应用
适用于分析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 的形式特征和艺术创新。
与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关系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
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形式,新批评则更注重文本的语义和修辞。
新批评观点
文本是意义的载体,其意义是通过语言的特殊使用产生的,而非仅仅是形式或结构的产 物。
与读者反应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读者反应批评
强调读者的主观反应和解读,后现代主义则 质疑文本的确定性和作者的权威性。
随着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文学批评方法难以满足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需求,英美 新批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重视文本独立性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通过文本自身 的语言和结构来解读。
主要观点与理论
文本中心论
英美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独立自足的客 体,其意义和价值不依赖于作者、读者或
英美新批评讲解
目 录
• 英美新批评简介 • 文学作品分析方法 •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技巧 • 英美新批评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的关系 •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性与评价 • 英美新批评的未来发展
01
英美新批评简介
起源与背景
20世纪初期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当时文学批评界的一个重要流派。
受到传统文学批评的挑战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
01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词汇、句子的意义和关系进行分析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
• 文学作品是封闭的独立自足存在 • “本体,即诗歌存在的现实。”
• “对艺术技法的研究无疑属于批评……高明
的批评家不会满足于堆砌一个个零散的技 法,因为这些技法预示着更大的问题。批 评家思考的是为什么诗要通过技法来竭力 和散文相区别,它所表达的同时也是散文 无法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a
10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时窗外啼鸟的声音把我从双重的梦中唤醒了,而我的眼中还闪烁
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
做梦总有个来由吧。是什么时候、什么回忆、什么所想,使
我做了这么一个翠绿的梦?我想不出来了。
a
8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1、文学家的位置
针对浪漫主义对个人的过分突出和现代派
对传统的一味否定,认为诗人必须具备历史感
•
(7)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
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
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
(8)“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
(9)“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
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
吗?
•
(10)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
• 诗歌语言的特征是悖论
• 悖论把“已经黯淡的熟悉世界放在了新
的光线之下”
• 反讽:语境的外部压力加上语言内部自身的
压力,使诗歌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动态的平 衡。
• 悖论”是指“表面荒谬实际真实”的陈述,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相
互对立”;即“悖论似是而非,反讽是口是 心非”。
a
• “对艺术技法的研究无疑属于批评……高明
的批评家不会满足于堆砌一个个零散的技 法,因为这些技法预示着更大的问题。批 评家思考的是为什么诗要通过技法来竭力 和散文相区别,它所表达的同时也是散文 无法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a
10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时窗外啼鸟的声音把我从双重的梦中唤醒了,而我的眼中还闪烁
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
做梦总有个来由吧。是什么时候、什么回忆、什么所想,使
我做了这么一个翠绿的梦?我想不出来了。
a
8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1、文学家的位置
针对浪漫主义对个人的过分突出和现代派
对传统的一味否定,认为诗人必须具备历史感
•
(7)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
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
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
(8)“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
(9)“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
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
吗?
•
(10)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
• 诗歌语言的特征是悖论
• 悖论把“已经黯淡的熟悉世界放在了新
的光线之下”
• 反讽:语境的外部压力加上语言内部自身的
压力,使诗歌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动态的平 衡。
• 悖论”是指“表面荒谬实际真实”的陈述,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相
互对立”;即“悖论似是而非,反讽是口是 心非”。
a
《英美文学批评》PPT课件
e is that all
human behavior
is motivated u
ltimately by w
hat all
we would c sexuality.
•Ernest Jones points out t hat Hamlet as a psychoneur otic may be traced to the
Freud’s Theories
• Like iceberg, the hum an mind is structured so that its great wei ght and density lie b eneath the surface (b elow the level of con sciousness)
Psychoanalysis
• Since the 1920s, a very widesprea d form of psych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 has come to be psychoan alytic criticism, whose premises and procedures were established b y Sigmund Freud (1856-1939).
• The foundation of Freud’s contr ibution to modern psychology is his emphasis on the unconscious aspects of the human psyche.
• Freud’s secon
d major premis
英美文学批评
Theory 2 Psychoanalysis
最新新批评方法(共60张PPT)精品课件
《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 偶题》说:“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俏”。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 (bùjí)叶绍翁的来得具体。
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温庭筠的《杏花》:“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 处隔朱门”,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 “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但是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掺杂排列,或则 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第九页,共六十页。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与新批评 (pī píng)
(pī píng)
的关系
瑞恰兹曾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 教,教“英文”、“西洋小说”、“文学批评” 、“诗歌”、“戏剧”等课。
燕卜逊1937~1940年、1947~1952在北大任 教,王佐良等人是燕卜逊的学生(xué 。 sheng)
广袤与后两句中的“孤
千山鸟飞绝,
舟”“独钓”的孤单构成“ 空间的对比”,“鸟飞”
万径人踪灭, 与“绝”, “人踪”与“灭”
孤舟 蓑笠翁 (ɡū zhōu) 形成冲突。
,
最后一句寒江和雪中的“
独钓寒江雪。
独钓”,表现出一种孤寂 和傲视,同时也有一点唯
美的感觉,从而使全诗构
——柳宗元
架具有一定的张力。
可是不知道这些字眼和句法的“来历”,并不妨碍我们 了解这两句的意义和欣赏描写的生动;我们只认为“护 田”和“排闼”是两个比喻,并不觉得是用典。所以这 是个比较健康的“用事”的例子,读者不必依赖笺注的 外来(wàilái)援助,也能领会,符合中国古代修辞学对于“ 用事”最高的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
则是“指称性”(referential)的。 瑞恰兹把诗定义为“非指称性的伪陈述”(
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温庭筠的《杏花》:“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 处隔朱门”,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 “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但是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掺杂排列,或则 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第九页,共六十页。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与新批评 (pī píng)
(pī píng)
的关系
瑞恰兹曾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 教,教“英文”、“西洋小说”、“文学批评” 、“诗歌”、“戏剧”等课。
燕卜逊1937~1940年、1947~1952在北大任 教,王佐良等人是燕卜逊的学生(xué 。 sheng)
广袤与后两句中的“孤
千山鸟飞绝,
舟”“独钓”的孤单构成“ 空间的对比”,“鸟飞”
万径人踪灭, 与“绝”, “人踪”与“灭”
孤舟 蓑笠翁 (ɡū zhōu) 形成冲突。
,
最后一句寒江和雪中的“
独钓寒江雪。
独钓”,表现出一种孤寂 和傲视,同时也有一点唯
美的感觉,从而使全诗构
——柳宗元
架具有一定的张力。
可是不知道这些字眼和句法的“来历”,并不妨碍我们 了解这两句的意义和欣赏描写的生动;我们只认为“护 田”和“排闼”是两个比喻,并不觉得是用典。所以这 是个比较健康的“用事”的例子,读者不必依赖笺注的 外来(wàilái)援助,也能领会,符合中国古代修辞学对于“ 用事”最高的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
则是“指称性”(referential)的。 瑞恰兹把诗定义为“非指称性的伪陈述”(
《英美新批评》课件
跨学科的批评理论融合:随着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英美新批评与哲学、心理 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理论 资源。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应用与发展
全球化语境为英美新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新批评理论在分析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时,能够提供一种跨 文化和跨语言的批评视角,促进文学的国际交流和理解。
新批评理论在全球化语境下,将更加注重比较文学的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揭示文学的普遍性和 差异性,推动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对文学批评的贡献与影响
英美新批评对文学批评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注重文本细读和作品内在结构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强 调对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推动了文学批评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
比较诗学研究
新批评注重比较诗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诗学思想和理论,揭示诗学的共性和 差异,推动诗学的交流和发展。
05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与挑战
CHAPTER
对形式主义的过度强调
要点一
总结词
过度关注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忽视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 化背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英美新批评派过于强调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将文学作品视 为独立的、自足的艺术品,忽视了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 和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影响。这种倾向导致了对文本的孤立 解读,限制了对作品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特点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具有自身的价值 和意义。同时,它也注重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细致分析,以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艺 术价值。
英美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起源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 主要代表人物有I.A.理查兹、T.S.艾略特等。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应用与发展
全球化语境为英美新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新批评理论在分析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时,能够提供一种跨 文化和跨语言的批评视角,促进文学的国际交流和理解。
新批评理论在全球化语境下,将更加注重比较文学的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揭示文学的普遍性和 差异性,推动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对文学批评的贡献与影响
英美新批评对文学批评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注重文本细读和作品内在结构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强 调对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推动了文学批评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
比较诗学研究
新批评注重比较诗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诗学思想和理论,揭示诗学的共性和 差异,推动诗学的交流和发展。
05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与挑战
CHAPTER
对形式主义的过度强调
要点一
总结词
过度关注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忽视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 化背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英美新批评派过于强调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将文学作品视 为独立的、自足的艺术品,忽视了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 和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影响。这种倾向导致了对文本的孤立 解读,限制了对作品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特点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具有自身的价值 和意义。同时,它也注重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细致分析,以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艺 术价值。
英美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起源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 主要代表人物有I.A.理查兹、T.S.艾略特等。
《20世纪西方文论》 第二章 英美新批评
够使读者的心理经验得到平衡协调。 其次,经验价值有优劣之分。 最后,艺术家身上存在好的有价值的经验,
因而他们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能够协调冲动, 是使冲动达到和谐状态的最佳媒介。
二是分析文学价值的实现过程。 文学价值的实现,就是对读者的心灵施加影
响,使读者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协调,这其 实就是文学交流活动。 三是提出了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功能的理论。 瑞恰兹划分了文学语言四种不同的意义功能, 分别是“字面意义”“情感意义”“语气” 和“目的”。
其次,艾略特除了把整个的文学看作一个有 机整体之外,也把每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的 存在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艾略特对传统的文学“有机整体观”既有继 承也有发展,充满了辩证色彩,他不仅着眼 于整个文学的历史传统,而且也具有开放性 的视野和历史性的眼光,从而推动了传统文 学理论观念的新的发展。
二、“非个性化”诗学 艾略特“非个性化”的诗学主张核心理论内
反复阅读和细致阅读。
第三节 艾略特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美国著名 诗人、评论家、剧作家、 文学理论家,英美新批评 学派的理论先驱和奠基人。
1922年创办文学评论季刊《标准》,1927年 加入英国籍,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语义三角”理论是指分析词语(符号)、 思想(概念)和事物(所指对象)三者之间 的关系,而意义就产生于词语、思想和所指 对象的三者关系之中。
“符号—情境”理论是“语义三角”理论的 发展,它主要分析意义生成过程中,语言符 号和情境的关系。
瑞恰兹认为,词语意义的产生除了语言单纯 的指称功能以外,还存在一个语境问题。
英国文学理论家瑞恰兹在1924年出版的《文 学批评原理》则对新批评学派的方法论观念 产生重大影响,他采用20世纪的心理学的新 观念,把语义分析的方法运用于文学批评, 试图建立一种科学化的文学批评方法,后人 称作“语义学批评”。
因而他们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能够协调冲动, 是使冲动达到和谐状态的最佳媒介。
二是分析文学价值的实现过程。 文学价值的实现,就是对读者的心灵施加影
响,使读者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协调,这其 实就是文学交流活动。 三是提出了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功能的理论。 瑞恰兹划分了文学语言四种不同的意义功能, 分别是“字面意义”“情感意义”“语气” 和“目的”。
其次,艾略特除了把整个的文学看作一个有 机整体之外,也把每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的 存在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艾略特对传统的文学“有机整体观”既有继 承也有发展,充满了辩证色彩,他不仅着眼 于整个文学的历史传统,而且也具有开放性 的视野和历史性的眼光,从而推动了传统文 学理论观念的新的发展。
二、“非个性化”诗学 艾略特“非个性化”的诗学主张核心理论内
反复阅读和细致阅读。
第三节 艾略特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美国著名 诗人、评论家、剧作家、 文学理论家,英美新批评 学派的理论先驱和奠基人。
1922年创办文学评论季刊《标准》,1927年 加入英国籍,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语义三角”理论是指分析词语(符号)、 思想(概念)和事物(所指对象)三者之间 的关系,而意义就产生于词语、思想和所指 对象的三者关系之中。
“符号—情境”理论是“语义三角”理论的 发展,它主要分析意义生成过程中,语言符 号和情境的关系。
瑞恰兹认为,词语意义的产生除了语言单纯 的指称功能以外,还存在一个语境问题。
英国文学理论家瑞恰兹在1924年出版的《文 学批评原理》则对新批评学派的方法论观念 产生重大影响,他采用20世纪的心理学的新 观念,把语义分析的方法运用于文学批评, 试图建立一种科学化的文学批评方法,后人 称作“语义学批评”。
彼岸花英美新批评课件
于处理的世界,而是那复杂难解的本原世界,诗歌通过唤起 我们的感觉和记忆,使人在恬淡的心境中,了解本体世界。 诗歌表达的是本体世界的知识,诗的特异性就在这里。比如 玄学诗就是这种诗。
本体批评,就是通过分析诗本体,去感受思考世界的本体。
三、兰色姆的本体批评理论
那么如何进行本体批评呢?
兰色姆提出了“架构—肌质”理论。他用房子进行了比喻: 诗的构架犹如房子的结构,诗的肌质犹如房子的装修。因此,诗歌的架 构是对现实不可缺少的陈述,肌质则是那些与架构无关的细节部分。 “诗歌中能用散文转述的部分是架构,不能转述的部分是肌质”。 要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肌质,而不是构架,才符合本体批评要求。因为诗 的本质和精华,以及表现世界本体的能力,都在肌质,而不在构架。
3.语义分析学与非个人化理论的联系:
正是因为把文学看成非个性的、具有客观标准的独立的象征有机体,才能 对文学做语义分析,也只有进行语义分析才能探索象征意义的含义。
№3 形成期的新批评理论
人们最早用”新批评派'来指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聚集在美国南部范德比尔 特大学的一帮年轻批评家。为首的是该大学的教师兼诗人兰色姆,以及他的学生 泰特、沃伦和布鲁克斯。 1930年瑞恰慈的学生燕卜逊出版了发挥老师文学语言特征思想的《含混的 七种类型》。
一首好诗就是用技巧建立 起来的连贯细节,要对这 样的诗进行评价,自然要 对诗本身进行细读。
所谓细读,不是拿放大镜去读 而是要充分阅读和深入研究, 从细节着手,特别要注意那些 别人不太注意的细节,细心揣 摩,仔细推敲诗歌的语言和结 构,发现和破解那些用隐喻、含混、 象征、悖论、反讽等修辞手法所形成 的单个或整体意象的深层含义。
№1新批评理论产生的背景
20 世纪初,批判现实主 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 等等批评理论霸占理论论 坛时日已久,理论疲劳已 现,因而需要新鲜的理论 观点产生。此外,文学领 域已经产生了新的文学, 比如现代主义文学,这些 原有的理论已不再适宜来 批评新的文学。
第六讲 英美新批评
约翰·克罗·兰色姆(John Crowe Ransom,1888— 1974),20世纪著名文艺 批评家,诗人,文学理论 “新批评”派领军人物,生 前曾长期担任美国梵德比尔 大学文学教授。
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 艺评论家。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 它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 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长诗《荒原》 他的最主要的文学批评文章有《传统 与个人才能》(1917)、《批评 的功能》1923《诗歌的用诗和批 评的用诗》(1930),
二、瑞恰兹:
瑞恰兹:(1893-1980)英国人。就学、任教于剑桥 大学,1903年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燕朴荪的老师。 1.误读的原因: 瑞恰兹的阅读试验 他认为,他的学生(普通读者也一样)在评论这些隐 去作者名字的诗篇时之所以会发生偏差,是由于一系列 障碍造成的。他把这些障碍归纳为十类: (1)难以辨别出诗的明白含义。 (2)缺乏感受诗意和诗形的能力.只注意语词系列, 忽略了诗的形式和展开 是理智和情感的结合。 (3)不能形成有效的想象或者干脆胡思乱想而干扰了 对诗的阅读。 (4)不相干的记忆插入。
雷纳·韦勒克(René Wellek 1903年8月22日—1995年11月1 日),出生于维也纳,文学批评家, 比较文学家。1946年任教于耶鲁 大学。在耶鲁大学,创办比较文学 系并任系主任。他与沃伦合著《文 学理论》,系统化研究文学理论的 一批著作之一。代表作为八卷本 《现代文学批评史》(1750-1950 年。
陈述、正话反说、语体的模仿。
五:燕朴逊
1.复义七型: 燕卜荪对“复义” 下了一个不很严格的 定义:“能在一个直 接陈述上添加细腻意 义的语言的任何微小 效果。”后来他对该 定义加以修改,成为: “任何语义上的差别, 不论如何细微,只要 它能使同一句话有可 能引起不同的反应。” 他经过细致归纳,把 文学中的复义分为七 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学作品的意义(《意义的意义》) a、语词、思想和所指客体三者关系 b、语言四功能:意思、感情、语气和意向
3、语境理论(《修辞哲学》) 4、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
语义学阅读的主要方法
• 1、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席慕容的
散文《燕子》的后半部分)
• (6)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 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 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 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 身边飞掠而过。
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
(14)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
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
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
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 诗歌语言的特征是悖论 • 悖论把“已经黯淡的熟悉世界放在了新
的光线之下”
• 反讽:语境的外部压力加上语言内部自身的
压力,使诗歌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动态的平 衡。
• 悖论”是指“表面荒谬实际真实”的陈述,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相 互对立”;即“悖论似是而非,反讽是口是 心非”。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了解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掌握语义学和新批
评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 二.课程内容 • 6.1理论背景与发展概况 • 6.2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 •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6.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 6.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 6.7维姆萨特和韦勒克的“新批评”理论
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
• (11)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
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 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
(12)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
(15)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
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
Γ
•
(16)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2.细致分析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
• 三毛的《石头记》:作者从海边捡回一块块石
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
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
(13)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
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
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
车?是大面包 车?还是小轿车?但这些车的坐垫和四壁都是深红色
的。我伸着左掌,掌上立着一只极其纤小的翠鸟。
这只小翠鸟绿得夺目,绿得醉人!它在我掌上清脆地吟唱着极其
动听的调子。那高亢的歌声和它纤小的身躯,毫不相衬。
•
我在梦中自己也知道这是个梦。我对自己说,醒后我一定把
这个神奇的梦,和这个永远铭刻在我心中的小翠鸟写下来……这
•
(7)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
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
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
(8)“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
(9)“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
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
吗?
•
(10)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
时窗外啼鸟的声音把我从双重的梦中唤醒了,而我的眼中还闪烁
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
做梦总有个来由吧。是什么时候、什么回忆、什么所想,使
我做了这么一个翠绿的梦?我想不出来了。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1、文学家的位置
针对浪漫主义对个人的过分突出和现代派 对传统的一味否定,认为诗人必须具备历史感
头,然后相视无语,最后画出了一个个生动 活泼、有美丽灵魂的艺术形象。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
4.全力开掘多侧面的主题内涵(冰心散文《我梦中的小 翠鸟》
•
6月15日夜,在我两次醒来之后,大约是清晨五时半吧,我
又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使我水不忘怀的梦。
•
我梦见:我仿佛是坐在一辆飞驰着的车里,这车不知道是火
6.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 文学作品是封闭的独立自足存在 • “本体,即诗歌存在的现实。”
• “对艺术技法的研究无疑属于批评……高明
的批评家不会满足于堆砌一个个零散的技 法,因为这些技法预示着更大的问题。批 评家思考的是为什么诗要通过技法来竭力 和散文相区别,它所表达的同时也实证主义
• 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浪漫主义 •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 • 以波德莱尔和马拉美代表的象征主义 • 美国文坛:保守派与激进派
6.2 Ivor Armstrong Richards 的语义学 (Semantics)批评
1、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实用批评》) a、语义分析方法——细读法(close reading) b、重视心理学问题 c、内在批评
6.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 文学语言的特征:复义性
6. 7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两个谬误”
• 意图谬误:作者创作时的意图往往稍纵即逝,
文本不是由作者的生活经历构成,而是由语 言组成 。
• “意图谬误是对诗歌和其起源的混淆,对哲
• 2、文学家应消灭个性
“艺术家的过程就是不停地自我牺牲,持续的个性 泯灭。” “艺术家越高明,他个人的情感和创作的大脑之间 分离得就越彻底”。 3、逃避个人感情 “诗人要表达的不是什么‘个性’,而是某种特别 的媒介,只是媒介而不是个性,在这个媒介里种种 个人感觉和亲身经历被用特别的出人意料的方式组
3、语境理论(《修辞哲学》) 4、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
语义学阅读的主要方法
• 1、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席慕容的
散文《燕子》的后半部分)
• (6)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 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 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 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 身边飞掠而过。
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
(14)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
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
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
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 诗歌语言的特征是悖论 • 悖论把“已经黯淡的熟悉世界放在了新
的光线之下”
• 反讽:语境的外部压力加上语言内部自身的
压力,使诗歌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动态的平 衡。
• 悖论”是指“表面荒谬实际真实”的陈述,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相 互对立”;即“悖论似是而非,反讽是口是 心非”。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了解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掌握语义学和新批
评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 二.课程内容 • 6.1理论背景与发展概况 • 6.2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 •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6.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 6.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 6.7维姆萨特和韦勒克的“新批评”理论
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
• (11)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
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 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
(12)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
(15)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
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
Γ
•
(16)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2.细致分析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
• 三毛的《石头记》:作者从海边捡回一块块石
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
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
(13)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
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
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
车?是大面包 车?还是小轿车?但这些车的坐垫和四壁都是深红色
的。我伸着左掌,掌上立着一只极其纤小的翠鸟。
这只小翠鸟绿得夺目,绿得醉人!它在我掌上清脆地吟唱着极其
动听的调子。那高亢的歌声和它纤小的身躯,毫不相衬。
•
我在梦中自己也知道这是个梦。我对自己说,醒后我一定把
这个神奇的梦,和这个永远铭刻在我心中的小翠鸟写下来……这
•
(7)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
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
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
(8)“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
(9)“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
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
吗?
•
(10)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
时窗外啼鸟的声音把我从双重的梦中唤醒了,而我的眼中还闪烁
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
做梦总有个来由吧。是什么时候、什么回忆、什么所想,使
我做了这么一个翠绿的梦?我想不出来了。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1、文学家的位置
针对浪漫主义对个人的过分突出和现代派 对传统的一味否定,认为诗人必须具备历史感
头,然后相视无语,最后画出了一个个生动 活泼、有美丽灵魂的艺术形象。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
4.全力开掘多侧面的主题内涵(冰心散文《我梦中的小 翠鸟》
•
6月15日夜,在我两次醒来之后,大约是清晨五时半吧,我
又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使我水不忘怀的梦。
•
我梦见:我仿佛是坐在一辆飞驰着的车里,这车不知道是火
6.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 文学作品是封闭的独立自足存在 • “本体,即诗歌存在的现实。”
• “对艺术技法的研究无疑属于批评……高明
的批评家不会满足于堆砌一个个零散的技 法,因为这些技法预示着更大的问题。批 评家思考的是为什么诗要通过技法来竭力 和散文相区别,它所表达的同时也实证主义
• 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浪漫主义 •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 • 以波德莱尔和马拉美代表的象征主义 • 美国文坛:保守派与激进派
6.2 Ivor Armstrong Richards 的语义学 (Semantics)批评
1、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实用批评》) a、语义分析方法——细读法(close reading) b、重视心理学问题 c、内在批评
6.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 文学语言的特征:复义性
6. 7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两个谬误”
• 意图谬误:作者创作时的意图往往稍纵即逝,
文本不是由作者的生活经历构成,而是由语 言组成 。
• “意图谬误是对诗歌和其起源的混淆,对哲
• 2、文学家应消灭个性
“艺术家的过程就是不停地自我牺牲,持续的个性 泯灭。” “艺术家越高明,他个人的情感和创作的大脑之间 分离得就越彻底”。 3、逃避个人感情 “诗人要表达的不是什么‘个性’,而是某种特别 的媒介,只是媒介而不是个性,在这个媒介里种种 个人感觉和亲身经历被用特别的出人意料的方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