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赏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a0813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e.png)
教解析JIAO JIE XI洪霞探索探索与与研研究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示例:1.正面描写风雪的句子:彤云密布,纷扬扬卷下大雪。
雪正下得紧。
看那雪,紧了。
(林冲一到草料场,他,紧张严峻的氛围,让读者替林冲捏了一把汗2.侧面描写风雪的句子:裹被卧,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得一冬?待雪晴了,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风雪大,天气冷,林冲才会去买酒;风雪太大,把草料场的草厅压塌,林冲才会夜宿山神庙;风雪大,他才会用石头挡住庙门,陆虞候三人进不到庙里,林冲才能听到陆虞候三人的话。
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总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非常精彩的章节。
作者借助曲折的故事情节、典型自然环境,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成功地塑造了林冲这一武艺高强、善良侠义、安守本分、隐忍偷安的英雄形象,值得读者仔细品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an和{}b n的通项公式;(2)设c n=b n a n,求数列{}c n的最大项.分析:我们通过构造辅助数列和利用重要关系式an={S1(n=1),Sn-S n-1(n≥2),即可求得cn的表达式.而{}c n为非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数列,要解答本题,需判断数列的某项是否最大,要根据{c m≥c m-1,cm≥c m+1,来求解.解:(1)a n=12n-1;b n=4×æèöø23n-1.(过程略)(2)c n=b n a n=()2n-1∙4×æèöø23n-1=4()2n-1×æèöø23n-1,设c m为数列{}c n中的最大项,则{c m≥c m-1,cm≥c m+1,可得ìíîïïïï4()2m-1×æèöø23m-1≥4()2m-3×æèöø23m-2,4()2m-1×æèöø23m-1≥4()2m+1×æèöø23m,即ìíîïï()2m-1∙23≥()2m-3,()2m-1≥()2m+1∙23,解得ìíîïïm≤72,m≥52,即m=3.所以c3为{}c n中的最大项,且c3=20×æèöø232=809.类型3:存在性问题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一般注重考查数列中的基础知识、方法的应用,此类问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对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对于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我们需先假设命题成立并存在某种可能,然后根据题干所给定的条件,结合数列的性质、定义、公式检验假设是否成立.例4.等比数列{}c n满足c n+1+c n=10∙4n-1,c n=2a n.(1)求{}a n的通项公式;(2)数列{}b n满足b n=1an∙a n+1,T n为数列{}b n的前n项和.求lim n→∞T n;(3)是否存在正整数m,n()1<m<n,使得T1,T m,T n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m,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我们需先根据第一、二个问题的结论,求得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以及T1,T m,T n,然后假设T1,T m,T n成等比数列,则可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建立关系式T2m=T1T n,再检验该式是否成立即可.解:(1)(2)略;(3)由(2)可得T n=n2n-1;假设存在正整数m,n()1<m<n,使得T1,T m,T n成等比数列,则æèöøm2m+12=13∙12n+1,可得3n=-2m2+4m+1m2>0,由分子大于0,可得1m<1+由m∈N+,m>1,得m=2,此时n=12,因此当m=2,n=12时,T1,T m,T n成等比数列.数列中的题目还有很多种类型,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熟练掌握数列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以及常见题目的解法,就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列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上接第22页)5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色描写鉴赏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色描写鉴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de1c16b7360b4c2e3f6430.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色描写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中描写“风雪”的语句2.把握风雪描写对小说情节的推动作用教学重、难点1.赏析风雪描写的特点2.把握风雪描写对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学设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必修5小说单元的第一课,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这篇课文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刻画真实自然,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多数学生读完后能够把握林冲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性格特点,借此理解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而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却容易被淡化、忽视。
所以我将本课时的重点定为“赏析风雪描写的特点”,难点定为“把握风雪描写对小说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点拨法:在教学中以“导”为主,灵活运用评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
教学环节一、导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在原著中本回的题目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二、质疑1.对比回目上下句,发现不同上句缺少动词,凸显“风雪”二字。
2.“风雪”与本课的联系“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
标题中出现的“风雪”仅仅是为了交代天气状况吗?三、鉴赏1.描风绘雪勾画课文中描写风雪的语句。
参考: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下得正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把身上雪都抖了,……白布衫……早有五分湿了。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2.赏风鉴雪作者是怎样描写风雪的?鉴赏要点参考:●描写方法:(1)直接描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下得正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侧面烘托: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9b6a830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5.png)
《林教头风雪⼭神庙》中的细节描写2019-10-29好的⽂学作品往往以⽣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浒》在这⽅⾯表现得尤为突出。
《林教头风雪⼭神庙》在刻画⼈物形象⽅⾯,⼗分注意细节的运⽤,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1、⼩说开篇写李⼩⼆看见两个来店⾥的⼈“不尴尬”:⼀⼈“闪将进来”,“随后⼜⼀⼈闪⼊来”;离开时,⼜“低着头”。
两个“闪”字,⼀个“低”字,把⼈物⿁⿁祟祟的举动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为情节的发展布下疑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其中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祟祟的⾔谈举⽌,暗⽰他们是在密谋害⼈的事,⽽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盆内有⽕炭延烧起来”,便“探半⾝⼊去摸时,⽕盆内⽕种都被雪⽔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神庙⾥去安⾝。
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神庙,“⼊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有⼀块⼤⽯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推门,却被⽯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只好站在庙外边看⽕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清⼆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转变。
看来,这是⼀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枪武器不离⾝的细节描写。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神庙安⾝时,都有关于随⾝携带尖⼑、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分,表现他细⼼、谨慎的性格特点,⼜使故事情节天⾐⽆缝。
5、关于⽅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向位置,⽂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座⼭神庙。
林冲买酒、到⼭神庙,都是往东⾛。
一目传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
![一目传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503dff6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5b.png)
一目传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1一目传神,一瞬传情<<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情感意蕴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优秀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目传神,一瞬传情”的艺术境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有许多细节描写的妙笔,品味这些细节,对于加深小说艺术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设置道具法。
如,林冲听李小二说陆虞侯来到沧州,谋害自己时: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
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林冲被差遣去看守草料场,离开天王堂时: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林冲手刃陆谦时:把枪搠在地上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自从林冲得知陆虞侯要谋害自己,便买下了这把复仇的尖刀,并始终带在身上,表现林冲对陆虞侯阴谋的警觉和他谨慎的个性,前文三次提及,最终用这把利刃杀了仇人,同时,“尖刀”的反复出现,也显得前后照应,情节缜密。
2.镜头慢放法。
以慢镜头的方式,将动作分解,慢放,用慢动作将人物思想感情外化或强化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相关人物、事件的原因等。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
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我且去那里宿一夜。
等到天明,却做理会。
”3.对比映衬法。
对比映衬手法,就是将人与人、人物自身的肖像、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对比,以突出人物的心理、个性差异,或揭示人自身的矛盾性格等。
如,林冲打酒回来,两间草厅被烧,来到山神庙时: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比较阅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
![比较阅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d9f5ccc24b73f242326c5f76.png)
• ①风雪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 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 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林冲夜宿 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
• 衬托人物性格(形象):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 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 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 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 (5)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 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 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 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 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 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 ①交代社会环境——“祝福”的旧俗:祝福是“鲁镇年终的 大典”,“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②在人们 的“祝福”的热闹中,祥林嫂在风雪中民“穷死”,对比鲜 明,凸显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③通过“年年如此……今年 自然也如此” 的描写,也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阶 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
• ②风雪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推动情节向前发 展)。正是因为风雪,林冲才想喝酒驱寒,才会在买酒的 途中看到山神庙;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 因此才和陆谦等人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 起反抗。风雪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物描写作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物描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087c6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69.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物描写作文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
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
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
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
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
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
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
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
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
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
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雪景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雪景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3de6f4870b1c59eef9c7b4aa.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雪景描写作者:孙杨与月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15期孙杨与月内容摘要:景物描写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着墨不多的雪意象描写的作用,来揭示雪意象与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小说主题的关系。
关键词:雪意象作用传统意义上对小说的定义是: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其中环境似乎是小说当中最不受关注的一部分,但景物描写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文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说家必须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之中进行塑造,对景物的描写便是这种环境描写的一个组成部分。
诚然,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要有环环相扣的情节,生动逼真的人物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但作为景物描写之一的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也对这三方面的叙写起了巨大的辅助作用。
除此之外,景物意象还可以通过其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传达出某种独特的意义。
这种意义不仅使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有力,还能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自然环境----雪景的描写,就值得我们琢磨一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经典篇章,是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林冲就是在纷飞的大雪的陪伴下上了梁山的。
作者把林冲安排在雪夜上梁山,借雪景意象的冷色调描写暗示当时腐朽的社会背景及那个时代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这点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雪景在小说中的作用又不仅仅如此。
仔细重读,着意品味这篇小说中关于雪景这一意象的描写,竟别有一番妙处。
一.“风雪”正紧,推动情节发展一篇成功的小说必须有紧凑而引人入胜的情节,这就要求作家在构思作品时,不但要将情节安排的错落有致,还要巧妙地将情节与景物描写统一在一起.就是要做到“以景辅情.景现而情不滥”。
[1]以描绘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中国古典小说,对景物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要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01286f1da216147917112820.png)
两种方法悟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要素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之一,其中心任务就是要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进而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印记。
因此,鉴赏小说时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对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有重要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描写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心存幻想到奋起杀仇、投奔梁山,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胆识过人,武艺超群,也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逼”他走上反抗道路,从他的转变中又能看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呢?换句话说,我们该如何把握小说中的环境这一要素呢?笔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以见教于同仁。
一、比较人物动作小说写到陆虞候二人进酒店时用了“闪”字,“忍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蔬菜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传统观点认为,“这两个‘闪’字用得很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反映出来了”(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第54页)。
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固然正确,但不够深刻、准确,如果联系陆虞候出酒店的动作再与描写林冲的动作的词语进行比较,理解就会全面、深刻。
写陆虞候二人出酒店时,“管营、差拨先去了,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
”写林冲时,用了“闲走”与“走”字。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第四段“转背不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
“名著无闲笔。
”笔者认为,这一耐人寻味的动作描写应该有他的深意。
读完全文我们可以得知,陆虞候和富安此时是奉高太尉之命来沧州并要在人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杀害林冲,从而使高衙内达到霸占林冲妻子的罪恶目的。
而林冲则是被刺配沧州服刑的囚犯,抱有刑满释放回家团圆的幻想。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72f7b6d158f5f61fb7366636.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十分注意细节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1、小说开篇写李小二看见两个来店里的人“不尴尬”:一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离开时,又“低着头”。
两个“闪”字,一个“低”字,把人物鬼鬼祟祟的举动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为情节的发展布下疑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其中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景物细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景物细节](https://img.taocdn.com/s3/m/5c828921580216fc700afd1a.png)
契诃夫说:“如果在第 一幕里你在墙上挂了一支 枪,那末在最后一幕里就 得开枪,要不然 就不必把 它挂在那儿。”
5.老军交差一段,介绍草料场内外情景和办理交接手续时,
有风雪中岌岌可危的草屋状况描写,老军酒葫芦的交代。 为日后林冲市井沽酒,归来草屋风中倒塌,只得破庙投
宿埋下伏笔。 6.林冲到破庙“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 被放开……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林冲没有任何的思想和精神准备来应付突发的事变,
容”,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何等悲壮!雪和火的映衬使人物形象
更鲜明。
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渲染气氛。 大雪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渲
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
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烘托人物。
烘托了人物性格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变化。
三、小
结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
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景 物 描 写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说:“《水
他的意思是,尽管《水浒传》是一部宏伟
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
巨著,但里面丝毫不缺少作者独具匠心的
精细之笔。
分析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林冲初到草料场。
直 接 描 写
纷纷扬扬、卷、一天 林冲出门沽酒。
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
面衬托交织起来,紧扣“风”、“雪”二字
做文章,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 雪交加的环境之中,一步一步走近危险,一
步一步走向他人生的转折点。
对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 • 渲染独特氛围 [明确]: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 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 在头顶上。林冲来到草料场,同老军交接后,独自一人守着两间破败的 草厅,而此时屋外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让屋内的林冲寒冷难耐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优美句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优美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f1372b2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5.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优美句子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雪”和“风”的句子有哪些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好句子,1.林冲到草料场后,是怎样从幻想安度刑期到坚决斗争反抗的?文章开头的“闲话”和陆虞候的出现对表现林冲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2.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够烘托人物的感情,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同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直接关系。
一目传神,一瞬传情——《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
![一目传神,一瞬传情——《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714238f3e518964bce847c5b.png)
比较原文与改文,分析改文与原文比较有什么特点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 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 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 叙文中亮点和得分点。
修改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去市井沽酒前: 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 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 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 信步投东…… 2、沽酒回草料场: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 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 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 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体现林冲安分守己、为人谨慎性格,为草料场起火埋下伏笔。
3、入庙后: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 了门。
这快石头作用大了,后面情节展开全靠它。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原稿:“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 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 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人物环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人物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d78f155d58fafab069dc02c1.png)
揣摩人物性格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 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 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 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 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 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 写和间接描写。
林 教 头 风 雪 山 神 庙
沧州遇旧交
密谋害林冲
好言劝教头
草场交接
出门沽酒
刺杀仇敌
从情节看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情 节
街头遇旧
阴谋陷害
到草料场
雪夜复仇
性 格
正义感强 忍让动摇
初步反抗 并不坚决
随遇而安 走向反抗之路 委曲求全
林冲性格发展:忍
狠
1、林冲总是选择忍让的原因是什么?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林冲由忍到狠的性 格转变?
古代小说之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智 施耐庵的《水浒》——最义 吴承恩的《西游记》——最奇 曹雪芹的《红楼梦》——最情
陆 虞 候 火 烧 草 料 场
林 教 头 风 雪 山 神 庙
《水浒》采用连环结构, 众英雄包括林冲的故事有其 相对独立性。《林教头风雪 山神庙》选自小说第十回
与 课 文 相 关 情 节
课堂小结:
• 1、赏析小说人物性格的方法。
• 2、探究人物性格的成因。 • 3、把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以及作品 主题的内在联系。
赏析典型环境
思考:
题目是否可设为
《林教头山神庙手刃仇敌》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 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 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 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 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 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及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1b55cb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4.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及作用
1、林冲初到草垛时,写下风雪刚刚开始,是严冬天气,云层密布,北风渐起。
第二天下大雪。
“一片一片”是指雪花的大小。
“卷”是指新风的冷。
“日”是一个广义的术语。
2、雪中踩碎玉,背着北风走。
雪一直在下。
““紧的”,
3.(林冲)他出篱门,却迎着北风而回。
看雪,夜里雪越来越硬。
这一次,我在写雪的方式中,在“紧”之前加上了频率副词“月”,进一步强调了雪的大小。
二、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1)通过环境描绘产生风雪
(1) 抬头看茅草屋,四面八方倒塌,在北风中摇曳。
②大雪救了林冲的命。
两个长满青草的大厅被雪覆盖了。
③伸手到一半的时候,火盆的火被雪水浸湿了。
④进山门关上,旁边有一块大石头,将军过来靠在山门上。
风雪穿过茅草屋,火种和石头越来越大:摇晃茅草屋→→淹没茅草屋→→浸火→→门上方有一块大石头。
大风大雪的印象很明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环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4857fd59f46527d3240ce0ed.png)
4、“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和“依旧迎着朔风回来”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注意到了这一细节, 他分别有两个夹批:一是“背着风去”,二是“迎 着风回”,这不仅体现了行文的照应,同时也是情 节合情入理的体现。
5.对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 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 致使陆虞候等人站在庙外边肆无忌惮地言语,林冲 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 性格上的转变。
3、同到管营家中请了管营
(1)管营的社会职位高于差拨,职位低的差拨就要 在“牢城”里,职位高的管营则可以在“家”里,可见 当时社会的等级森严。
(2)管营在“上班时间”居然不在“单位”,而是 在家里,不论是否他是否有事,他的“工作态度”可见 一斑,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管营一定是“长期不上班” 的。那当时的官场与社会组织的“腐烂”。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直 林冲初到草料场。纷纷扬扬、卷、一天
接 描
林冲出门沽酒。那雪正下得紧
写 沽酒返回时。到晚越下得紧了。
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的 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动摇得很。
侧 林冲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面
林冲的感觉。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描人 写物
林冲出门。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 林冲回来。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的奔到 林冲到山神庙。先取下毡笠子……早有五分湿了
手刃仇敌。 大雪铺地,火光冲天
风雪的描写有什么的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彤云、朔雪、大风,渲染了一种( 凄冷悲凉)的气氛, 很好地烘托了人物( 沉郁 )的心情和(危机四伏 ) 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 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 )( 坚定勇敢 )的英雄形 象。烘托了人物性格由( 忍辱负重 )到(奋起反抗) 的变化,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之赏读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之赏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f4cfb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9.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之赏读教案教学目标:找出文中有关描写“风雪”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掌握解题规律。
一、慧眼识“题”通过展示《水浒传》里集中描写林冲的回目(即第7回一一第11回),让学生观察其独特之后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寻疑质理1、品析“风雪”之美,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文中所有描写风雪的语句,并按照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两方面进行归类,重在让学生通过品读作者描写“风雪”这一环境,分析其作用。
环境描写语句作用直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 ①突出风猛雪大的环境特 接 下一天大雪来。
(7段)点,渲染了气象森寒的悲壮氛 描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逋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 围;写紧。
(8段)②有利于衬托孤独、悲壮、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9段) 勇敢的林冲形象间 “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8段)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林 接 “那两间草厅已被风雪压倒了〃(9段)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描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 来越严峻。
写的雪抖了〃“早有五分湿了〃〃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8-10段)2、重点点明环境描写在推动情节方面的作用。
身寒沽酒一一途中见庙一一压倒草厅一一投宿庙中一一大石倚门三、释疑得悟 总结环境题型技巧四、实战演练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棒打洪教头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内容:时令' 地点、气第.风俗情节:是否改变人物既定的活动轨迹以2019年全国III卷小说阅读题《到梨花屯去》为例,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2019.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微课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景物描写赏析》
![微课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景物描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492db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d.png)
微课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景物描写赏析》教学背景:本节微课是在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本已经完成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后进行的环境描写分析,所以将景物描写与高考考点景物描写作用题相关联,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答题。
教学目标:1.赏析文中对“风雪”的描写2. 理解景物“风雪”在文中的作用3. 掌握高考小说景物描写作用题的答题技巧教学方法:重点理解“风雪”在文中的作用;难点掌握景物描写作用题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好,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赏析文中对“风雪”的描写2. 理解景物“风雪”在文中的作用3. 掌握高考小说景物描写作用题的答题技巧(观看视频感受风雪)我国古典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大多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在这篇课文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着力描写“风雪”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二、思考分析(一)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中哪几次写到雪,作用是什么?参考:(1)正面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例如: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