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的比较
生药鉴别技术根及根茎类中药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

根及根茎类中药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但很多中药材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部分。
根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根类中药性状鉴别特征:根无节、节间之分,一般无芽。
形状:通常为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圆柱形:甘草、黄芪、牛膝;圆锥形:白芷、桔梗;纺锤形:如地黄、何首乌;形状:多数细长的须根集生于根茎上:细辛、威灵仙、龙胆;单子叶植物的根一般为须根系,有的须根先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如百部、郁金、麦冬。
表面:常有纵皱纹或横纹,有的可见皮孔。
有的根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等)。
横断面: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根类中药断面特点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1.外有栓皮外常无栓皮2.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可见内皮层环纹3.环内木质部占比例大皮部宽广4.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结构(射线)无5.中心无髓有髓二、显微鉴定1.根类中药显微鉴别特征: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为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根。
(1)双子叶植物根:注意以下考点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名“次生皮层”。
少数根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或表皮死亡脱落由微木栓化的外皮层细胞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辛;或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次生韧皮部有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等,并有韧皮射线;次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木射线较明显。
双子叶植物的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初生木质部未分化到中心,中央为薄壁组织区域,形成明显的髓部,如川乌、龙胆等。
双子叶植物根常见的异常构造有:①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②韧皮部微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异心性环状的形成层,由此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③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④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即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第一节根类中药的鉴定根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及饮片。
一、性状鉴定(一)性状特征根类中药:无节、无节间、无芽或芽痕。
根的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特征(难点、考点、失分点)观察根的横断面或横切面特征,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皮部宽广,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有黄棕色油点。
二、显微鉴定(难点、考点、失分点)(一)组织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横切面的组织构造,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由外向内的结构如图所示: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还具有异常构造,常见的有:(1)多环性同心环状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在正常次生构造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常由中柱外方部位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新的形成层,由此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以后随着外方薄壁细胞的继续分裂,又相继形成第二轮、第三轮同心维管束等,如此形成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2)附加维管柱(韧皮部维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与原有形成层环成异心型排列的多个环状形成层,由这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复合的和单个的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3)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
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它是由形成层不规则的活动所形成,在某些时候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产生韧皮部。
(4)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等。
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它是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木栓化形成。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皮孔:木栓层形成时,位于表皮气孔下 的木栓形成层不产生木栓细胞,而产生 大量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称为补充细 胞,或填充细胞。补充细胞逐渐增多, 结果撑破表皮或木栓层组织,枝干的表 面裂成唇状突起,显出圆形、椭圆形及 线形的轮廓,称为皮孔。它代替气孔的 功能,成为气体进出的门户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 具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皮层不明显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环列,放射状 无髓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木栓形成层:皮层内形成的侧生分生组 织的一种。由于平周分裂的作用,在内 外分别形成栓内层和木栓组织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有形成层,韧皮部 位于外侧,木质部位于内侧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根的特征:无节与节间 无叶、无芽
根茎的特征:有节与节间 有芽、长叶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根的特征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根茎的特征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二、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性 状区别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双子叶植物根表面:具栓皮,较粗糙, 多见皮孔样疤痕 双子叶植物根断面:皮部窄,木部宽; 放射纹明显;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表面:无栓皮,较光滑, 无皮孔样疤痕 单子叶植物根断面:皮部宽、木部窄; 无放射纹,具髓部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单子叶植物根表面 无栓皮,具表皮, 较光滑; 无皮孔样疤痕, 有气孔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单子叶植物根断面 皮部宽、木部窄; 无放射纹 具髓部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根类中药一般性状特点总结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三、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 性状区别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双子叶植物根茎表面:具栓皮,较粗糙 双子叶植物根茎断面:皮部窄,木部宽; 具放射纹;髓部明显 单子叶植物根茎表面:无栓皮,较光滑 单子叶植物根茎断面:皮部宽、木部窄; 散有筋脉点,无髓部
双子叶与单子叶根及根茎比较列表

双子叶与单子叶根及根茎比较列表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是两类常见的植物。
这两类植物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比较双子叶和单子叶的根及根茎的不同之处。
一、根的类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根的类型不同。
双子叶植物的根称为支根,支根可以分化成许多细根。
单子叶植物的根称为须根,须根形态更加均匀。
在结构上,须根由主根和侧根组成,而支根因为分支情况不同,结构上也较为分散。
二、根的生长方式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根的生长方式也不同。
双子叶植物的根的生长速度较慢,常常生长不高,但向四周扩散的面积很大;单子叶植物的根的生长速度较快,常常生长很高,但向四周扩散的面积较小。
三、根的长度双子叶植物的根往往比单子叶植物的根更长。
这是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往往非常宽,在地下的茎上可以生长许多根。
而单子叶植物的根茎往往比较窄,因此生长出的根长度就相应较短。
四、根的分布双子叶植物的根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深度和方向,这也给它们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补给。
而单子叶植物的根通常呈水平分布,往往生长在地面上和地下水表以下10-20厘米的深度,这可能会导致其根的摄水和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
五、根的形态双子叶植物的根形态比较复杂,往往有很多支根,支根的长度和深度也有所不同。
而单子叶植物的根形态则比较单一,多数具有主根和侧根,根系分布比较平均。
综合来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根及根茎在生长方式、长度、分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哪种根更优越。
其实,在自然生态中,各种根的生长和功能的优劣对于植物和生态系统都有着各自的价值和功能。
根及根茎类

一、性状鉴别
形状、表面特征、横切(折断)面
1、形状:
根状茎 圆柱形、长圆柱形或圆锥形;
块茎 长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 球茎 球形或扁球形; 鳞茎 类圆形顶端略尖,鳞片扁平皿块,一面凹,一面凸。 蕨类植物根茎 扁平条状、圆锥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形等。
2、表面:
●双子叶植物:节、节间明显或不甚明显。 ●单子叶植物:节、节间明显。 ●蕨类植物:残留叶柄残基,被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
二、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的正常构造:次生构造。
●周皮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皮层 狭窄或栓内层发达成次生皮层
●维管束 无限外韧型。包括:
初韧、次韧、形成层、 次木、初木
●髓 常无髓。
例:甘草、黄芪
2、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不发达类型:
次生构造
●表面 常无周皮。表皮
后生表皮:外皮层细胞
牢记各类型的模式
第八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是以植物的根和地下茎为药用 部位的中药。
第一节 根类中药
根类中药是以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 的中药。 特点:无节、节间之分,无叶和芽痕,少 数有不定芽。
一、性状鉴别
重点:形状、表面特征、横切(折断)面。 1、形状:区分双、单子叶植物的 根。 ●双子叶 直根系,主根明显,圆 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短圆锥形、 纺锤形或不规则状;根的顶端常 带有短缩的根茎(芦头)或茎基; 少数为细长根,集生根茎上 ●单子叶 须根系,或末端膨大成 纺锤形块根
根:皮层、韧皮部;
根茎:皮层、韧皮部、髓、射线
●保护组织:木栓、表皮细胞、根被、鳞片。
●其他:导管、管胞
根及根茎类粉末及鉴别要点2-2
●细胞内含物: 淀粉粒:多、较大
根及根茎类断面汇总

根及根茎类断面1、双子叶植物根(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根茎)横断面的不同双子叶植物根(根茎)单子叶植物根(根茎)表面常为栓皮表面常无栓皮而为表皮形成层环大多明显内皮层环较明显环内木部大于环外皮部环外皮层大于环内中柱有放射状结构无放射状结构中心常无髓(有髓)中央有髓(无髓)2、重点药材的断面①龙胆—皮部黄白色,木部色较浅,点状环列②丹参—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导管束黄白色,放射状排列③鲜地黄—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放射状排列④胡黄连—断面淡棕色至暗棕色(药材)灰黑色或棕黑色(饮片),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⑤巴戟天—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坚硬⑥泽泻—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⑦茜草—皮部窄,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⑧续断—木部黄褐色,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⑨天花粉—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⑩白及—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数圈同心环节川木通—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大血藤—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有多数导管孔鸡血藤—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1、狗脊:蚌壳蕨科--金毛狗脊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近边缘有一条棕黄色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叶柄和根茎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2、细辛----马兜铃科(辽细辛:北细辛和汉城细辛;华细辛)常卷曲成团,根细长,密生节上,气辛香,味辛辣,麻舌3、商路----商路科横切:木部隆起,罗盘纹;纵切:木部呈平行条状突起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4、大黄(西北大黄:掌叶大黄、塘沽特大黄和南大黄:药用大黄)、虎杖、何首乌----蓼科大黄(忌铁器,还有蟾蜍)虎杖(了解)何首乌断面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有星点根:无星点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皮部4-11个云锦纹中央木部较大气清香,嚼之黏牙沙粒感气微,味微苦而甘涩质坚实质坚硬体重,质坚实5、(怀)牛膝、川牛膝-------苋科----均有点状维管束(筋脉点)怀牛膝川牛膝2-4轮同心环质硬脆数轮质韧味微甜而稍苦涩味甜6、石竹科---银柴胡孩儿参银柴胡砂眼、珍珠盘质疏松太子参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脆7、毛茛科: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升麻(8种)威灵仙(三基原)——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赤芍(二基原)——芍药、川赤芍黄连(三基原)——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味连、雅连、云连)升麻(三基原)——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升麻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根茎柱状根茎短柱状根茎柱状根黑褐色根棕褐色、棕黑色根棕黑色木部略呈方形木部圆形木部近圆形气微味淡味咸味辛辣川乌断面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味辛辣、麻舌草乌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钉角)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味辛辣、麻舌附子盐附子:表面盐霜黑顺片:煮至透心白附片:煮至透心均胆巴水溶液加工,盐附子毒性最大,黑顺片和白附片半透明状白芍切面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赤芍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外皮粗糙,易脱落(糟皮)粉性强黄连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雅连:多单枝,微弯曲,形如僵蚕,“过桥”长云连:多单枝,弯曲如钩状,较细小,形如蝎尾升麻粗糙不平,坚硬的细须根、上面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8、防己科----(粉)防己、北豆根防己(防己科粉防己)北豆根(防己科蝙蝠葛)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断面平坦,灰白色细长圆柱形,弯曲弯曲的细根,外皮易脱落富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纤维性,断面不整齐,中心有髓9、罂粟科---元胡(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后晒干)-----块茎---扁球形不规则网状皱纹,略凹陷的茎痕,底部疙瘩状突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10、十字花科-------板蓝根:(菘蓝根、河北、金井玉栏)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11、地榆长叶地榆(棉地榆)质硬质坚韧折断面较平坦,略显粉性皮部有多数黄白色至黄棕色棉状纤维木部有放射状纹理木部放射状纹理不明显12、豆科----苦参、山豆根(习称广豆根---越南槐)、葛根、粉葛、甘草、黄芪1).断面均显纤维性2).气味:苦参、山豆根—------味极苦山豆根、黄芪------—豆腥味葛根、粉葛、甘草——甜3).断面:苦参—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粉葛—横切面可见有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甘草—略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弯曲,裂隙,“菊花心”黄芪—纤维性强,粉性,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央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苦参a.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b.断面纤维性山豆根味极苦,有豆腥气(柴)葛根粗糙,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粉葛横切面:富粉性,横切面可见有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气微,味微甜甘草a.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粉性,裂隙,“菊花心”b.气微,味甜而特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盟的橙口伊盟的杭旗及甘肃品质最优黄芪a.质硬而韧b.断面纤维性强,粉性,裂隙,“菊花心”c.老根中央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13、远志科——远志、卵叶远志的根a.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b.老根的横皱纹更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c.皮部易与木部分离d.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14、五加科-----人参、红参、西洋参、三七人参:园参—栽培者林下山参习称籽海—---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生晒参—-------------园参除去支根,晒干或烘干全须生晒参—---------园参不除去支根,晒干或烘干冻干参、活性参----—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的(可防止皂苷的损失)芦头—----根茎芦碗—-----茎痕艼—------根茎节上的不定根三七:根茎——剪口支根——筋条须根——绒根2).产地:人参——东北三七——云南人参断面淡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根茎(芦头)多拘挛弯曲,具不定根(艼)和凹窝状茎痕(芦碗)香气特异,味微苦、甘红参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西洋参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三七体重,质坚实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15、龙胆科------龙胆(龙胆—东北)、秦艽(秦艽—甘肃)1.药用部位:龙胆—根及根茎秦艽—根2.多基原的:龙胆(四基原)—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前三种“龙胆”,后一种“坚龙胆”秦艽(四基原)—秦艽、粗茎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前三种“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小秦艽龙胆坚龙胆根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淡,呈点状环列表面无横皱纹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秦艽麻花艽小秦艽略呈圆柱形,上粗下细类圆锥形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数个小根纠聚膨大,麻花状表面黄棕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表面棕褐色、粗糙残存茎基有纤维状叶鞘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有多数旋转扭曲的纹理及网状裂隙质硬脆,切断面略呈油性质松脆,断面多枯朽状16、紫草科----紫草新疆紫草——软紫草内蒙紫草——内蒙紫草紫褐色,质疏松暗紫色,质硬而脆皮部常10余层重叠数层相叠断面不整齐整齐17、伞形科------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9种)1.多基原的:柴胡(二基原)—柴胡(北柴胡----硬柴胡)、狭叶柴胡(南柴胡-----软柴胡)2.主要性状特点:白芷杭白芷根头部多为圆形根上部近方形或类方形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疙瘩艼”具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排成近四纵行,根体具4条纵棱形成层环近圆形上部形成层环近方形当归羌活宽叶羌活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归头——钝圆,具环纹,有茎及叶鞘的残基归身——凹凸不平归尾——上粗下细,多扭曲节间缩短,紧密隆起的环状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粗大,不规则结节状类圆锥形,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白芷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气芳香,味辛、微苦当归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浓郁香气、味辛、甘、微苦羌活皮部黄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气香,味微苦而辛前胡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油点,断面可见一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芳香,味微苦、辛川芎(蝴蝶片)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藁本断面纤维状气浓香,味辛、苦、微麻防风皮部有裂隙“菊花心”,散生黄棕色油点根头部有明显的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气特异,味微甘北柴胡断面片状纤维性,有分支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少分支或不分支具败油气北沙参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18、萝藦科-----徐长卿、白前(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白薇(均为双子叶植物的须根系)徐长卿柳叶白前白薇根茎节处周围着生多数细长的根形成层环淡棕色,木部细小断面粉性根茎断面中空,习称“鹅管白前”节处簇生纤细弯曲的根,常盘曲成团根茎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气香(含牡丹酚),味微辛凉气微,微甜19、唇形科----丹参(丹参——四川)、黄芩(黄芩——河北)丹参黄芩断面疏松,有裂隙,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紫褐色, 导管束黄白色,放射状排列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20、玄参科:玄参(玄参—浙江)、地黄(地黄—河南)、胡黄连(胡黄连—西藏、云南)1.加工:玄参——发汗地黄——可鲜用,也可将鲜地黄缓缓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玄参地黄胡黄连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断面黑色,微有光泽,呈纺锤形或条状,皮薄,浅红黄色,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中部有放射状纹理断面棕黑色、乌黑色,有光泽,乌黑色药材断面淡棕色至暗棕色饮片切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特异似糖,味甘,微苦气微,味微甜、微苦。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任务核心: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
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2、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3、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人们把那些具有地区特色、品质优良高产,疗效显著的药材称~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中药的规范化栽培;药材产地;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的生长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有的中药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了质量,有的中药储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损害了药材质量;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6、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双子叶植物: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有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
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有后生表皮,如细辛,后生皮层,如川乌。
双子叶植物异常构造:具多环形同心维管束;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形成异常构造;具内函韧皮部;木间木栓。
单子叶植物根: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8、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双:一般具次生构造,皮层中有根迹维管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异常构造有两种类型: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外表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一般具初生韧皮部,髓部不明显。
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分布。
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茎中常见的异常构造类型。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
2.人参的栽培品称为园参。
3.附子常见的加工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4.黄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
5.皮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6.进行药材鉴定时,药材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7.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唐本草》D.《本草纲目》2.断面具有5~13个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的药材是(B)A.当归B.绵马贯众C.甘草D.黄连3.药材大黄的药用部位是(C)A.根B.根茎C.根及根茎D.块茎4.具有虎皮斑的贝母是(C)A.松贝B.青贝C.炉贝D.平贝5.黄连的根茎折断面在紫外灯下观察应显(D)荧光A.蓝色B.紫色C.黄白色D.金黄色6.在进行中药的鉴定时,药材的取样量应为实验用量的(A)A.3倍B.4倍C.5倍D.6倍7.下列哪一种药材不具有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C)A.牛膝B.商陆C.何首乌D.川牛膝8.麦冬的药用部位是(B)A.块茎B.块根C.根D.根茎9.具有辐射型维管束的药材是(A)A.麦冬B.甘草C.黄连D.人参10.商品大青叶来源于(A)A.十字花科的菘蓝B.爵床科的马蓝C.蓼科的蓼蓝D.马鞭草科的路边青11.关于天麻的性状不正确的(D)A.扁长椭圆形B.有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C.断面角质样D.春麻有“红小辫”12.石菖蒲的中柱维管束类型是(A)A.周木型及外韧型B.周木型及双韧性C.周木型D.外韧性13.下列药材显微鉴定时需要作三切面观察的是(B)A.关木通B.沉香C.鸡血藤D.川木通14.关于白木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A.含树脂和挥发油成分B.来源于瑞香科C.药材呈不规则块片,表面有斑纹D.能沉水15.关于番泻叶组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A.表皮细胞中有气孔B.表皮细胞中不含非腺毛C.主脉维管束外韧型D.有晶鞘纤维16.厚朴的药用部位是(D)A.干皮B.枝皮C.根皮D.干皮、枝皮和根皮17.企边桂通常是剥取(C)年以上的干皮。
根及根茎类药材鉴定(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结构及鉴定).

内皮层(外侧为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纹孔
细密;内皮层细胞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
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相间辐射状排列);髓。
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麦冬,横切面)
1.徒手切片。
2.水合氯醛制片, 3.间苯三酚+浓盐酸染色
木部
髓部
宽,放射纹明显
无
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显微鉴定) 根的次生结构:
• 裸子植物和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在继续生长
的过程中会进行次生分化,产生强烈分裂能
力的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形成了根的次
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显微鉴定)
根的次生结构
A
B
根的次生结构(模式图) A:根的次生加粗(初期)B:根的次生加粗(后期) 1.表皮 2.皮层 3.内皮层 4.维管柱鞘 5.形成层 6.初生韧皮部 7.次生木质部 8.初生木质部 9.周皮 10.次生韧皮部
窄,无放射纹
明显
单子叶植物根(显微鉴定)
• 根的初生结构: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根和蕨类 植物的根,一生没有次生分化,故初生结构 形成后,终身保持。
• 组织构造鉴定 :可对表皮(根被)、皮层(内 皮层)、维管柱(维管柱鞘、韧皮部束与木 质部束相间辐射状排列)、髓由外向内依次 进行观察。
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显微鉴定)
(4)次生维管束:维管束由辐射型转为外韧型,次生木质部和
次生韧皮部构成了次生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显微鉴定)
根的次生结构
2.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及周皮
(1)木栓形成层产生:随着形成层的活动,表皮和皮层破坏, 维管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 (2)木栓形成层分裂:向外 形成木栓层(栓外层);向内
中药鉴定学,第二单元,根及根茎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第二单元根及根茎类中药主管考试要点一、根类中药概述1.性状鉴别①直根系圆柱形:甘草、黄芪、牛膝圆锥形:白芷、桔梗纺锤形:地黄、何首乌②须根系双子叶:细辛、威灵仙、龙胆单子叶:百部、郁金、麦冬③有的根顶端带有茎基或根茎2.显微鉴别——先看组织结构,再看粉末特征首先区分双子叶、单子叶植物你和中药鉴定之间——只差了一个药用植物学一点点分类知识一点点解剖知识药用植物分类的基本术语山楂分类等级: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叶子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山楂/山里红(变种var.)种: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植物组织的基本术语不同植物的同一组织常具有不同的显微特征高等植物的密道——维管束维管束在植物体内常呈束状存在,组成输导系统,同时对植物器官起着支持作用——根茎叶组成韧皮部:筛管、伴胞、筛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质地柔韧木质部: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质地坚硬(细胞壁木质素增加)维管束类型——中药鉴定的重要依据外韧、双韧、周韧、周木(单子叶)、辐射(双子叶分化到中心,单子叶有髓)细胞壁的特化特化:在纤维素形成的框架内,填充其他物质,改变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①木质化:木质素(芳香族化合物),可使细胞壁硬度增加,细胞群的机械力增加②木栓化:木栓质(脂肪性化合物),黄褐色,不透气透水,保护作用,如树干外面的褐色树皮③角质化:角质(无色透明脂肪性化合物),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保护作用④矿质化:硅质,增加坚固性,使茎叶表面变粗变硬,增加植物机械支持力⑤黏液质化:果胶质和纤维素变成黏液和树胶显微鉴别——先看组织结构,再看粉末特征首先区分双叶子、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根的组织构造①次生构造发达②次生组织不发达a 最外层为表皮:龙胆最外层为后生表皮:细辛最外层为后生皮层:川乌、附子、玄参b 内皮层均较明显c 有髓(未经分化的薄壁细胞):川乌、附子、龙胆③异常构造a 同心多环状维管束:牛膝、川牛膝、商陆(罗盘纹)b 韧皮部维管束(附加维管束):何首乌(云锦状花纹)c 内涵韧皮部(木间韧皮部):华山参d 内涵周皮(木间木栓):黄芩、秦艽实例——牛膝饮片性状鉴别表面有扭曲细纵皱纹、排列稀疏的侧根痕和横长皮孔样的突起。
中药鉴定学整理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发重要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即“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2、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3、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4、星点:是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5、云锦花纹:是指何首乌的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异型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6、鸡爪黄连:是指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的黄连,习称“鸡爪黄连”。
7、过桥:是指味连根茎中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8、芦头:是指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或茎基,习称“芦头”。
9、芦碗:是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
10、艼: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艼”11、鲜地黄:是指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鲜用者习称“鲜地黄”。
12、生地黄:将鲜地黄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3、朱砂点:是指药材断面散在的红棕色油点,如茅苍术。
14、起霜(吐脂):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抱月:是指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的松贝。
16、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之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
17、冬麻:是指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的天麻。
18、春麻:是指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的天麻。
19、发汗:是指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茯苓、厚朴。
20、桂通(官桂):是指剥取栽培5~6年生幼肉桂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根和根茎类中药复习思考题

根和根茎类复习思考题
1. 如何从性状和组织构造上区别单子叶植物根与双子叶植物根?
2. 如何从性状和组织构造上区别单子叶植物根茎、双子叶植物根茎和蕨类植物根茎?
3. 根和根茎类中药粉末中可见哪些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特征?
4. 如何鉴别大黄的真伪优劣?
5. 绵马贯众和紫萁贯众有何不同?
6. 如何鉴别何首乌?
7. 牛膝和川牛膝有何不同
8. 川乌、草乌、附子的来源有何不同?
9. 附子的加工方法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
10. 如何鉴别黄连?
11. 白芍和赤芍有何区别?
12. 防己、广防己、木防己三者有何区别?
13. 如何鉴别人参的真伪优劣?
14. 甘草、黄芪的组织和粉末特征如何?
15. 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柴胡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16. 人参和西洋参有何不同?
17. 伞形科根和根茎类药材有何共性?
18. 试述当归、川芎、龙胆的组织构造?
19. 如何鉴别黄芩、党参、白术?
20. 桔梗科、菊科药材分别有哪些共性?
21. 半夏的炮制品及加工方法有哪些?
22. 试述石菖蒲的组织构造?
23. 如何鉴别川贝母和浙贝母?
24. 以麦冬为例说明单子叶植物根的组织构造特点。
25. 莪术、姜黄、郁金有何不同?
26. 如何鉴别天麻的真伪优劣?。
中药学(根及根茎类中药)

一、根类中药
4、根的断面
首先区分是双子叶植物根还是单子叶植物根。
• 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
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
的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外表常有栓皮。 • 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皮 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 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38
二、根茎类中药
39
二、根茎类中药
(四)根茎类中药的显微鉴别要点:
根据维管束类型和排列形式,决定其为蕨类植物
根茎,还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茎。
正常构造或异常构造;
观察分泌组织、厚壁组织和细胞内含物;
40
二、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类药材的性状区别
区别点
外表 内皮层环纹
纹明显,中央多无 多可见;中央有髓 髓部,自中心向外 部或无髓部
部分;内皮层环纹明
显,中央有髓部,无 放射状纹理,而常有
有放射状纹理
举例 黄芪、白芷、人参、龙胆、细辛、威灵 桔梗 仙、茜草
木心
天冬、麦冬、百部、 郁金
19
二、根茎类中药
一、性状鉴别
根茎类是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
茎及鳞茎等。
双子叶植物根茎
常有木栓层 无
单子叶植物根茎
常有表皮或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明显
维管束
髓部 举例
次生维管束发达,环状 皮层及中柱散布有维管束小点
排列 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黄连、苍术、白术 髓部不明显 天麻、石菖蒲、黄精、玉竹
41
少数根类中药的 次生构造不发达, 无周皮而有表皮, 有明显的髓部, 如龙胆;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识别植物四字诀43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识别植物四字诀43](https://img.taocdn.com/s3/m/17d9177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9.png)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识别植物四字诀43篇一: 识别植物四字诀43识别植物四字诀从事植物分类工作者,在长期的野外采集过程中,常常积累了丰富的识别植物的经验,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用”看”、”摸” 、”嗅” 、”尝”的方法,对植物进行综合的判断。
一、看就是细致地观察植物的全貌,掌握其叶、茎、花、果和根的特点。
看的内容是植物的形、色、眼、点、毛、刺、翅、卷须及断面的特征。
”看”是认识植物最重要的手段。
看形植物的叶形是多种多样的。
仅叶的全形,就有针形、条形、披针形、镰形、矩圆形、卵形、心形、肾形、圆形、三角形、菱形、葜形、匙形、扇形、提琴形、钻形、剑形、带形、管形、鳞形等二十多种。
若看叶的顶端、基部、边缘、叶脉及叶序,那就更是丰富多彩了。
正因如此,植物名称中,就有很多是依叶形而命名的。
如半边旗的叶,上边无分裂,下边有梳状分裂,宛如古代的旗子一样;石莲花的基生叶莲座状,象一朵用粉蓝玉石雕琢而成的莲花;梵天花通称”狗脚迹”,其叶子如同狗的脚痕印在叶上;落地生根的叶边缘有芽眼,易落地生根发叶;半枫荷下面的叶半边象荷叶,半边象枫叶。
还有金钱草、掌叶榕、马鞍藤、马褂木、犁头尖、破布叶、佛甲草、金鸡脚、蜈蚣草、马甲子等等,都是根据叶的特征命名的。
许多植物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叶的变异和变态。
如山银花,植株下部叶常羽状分裂,上部叶却椭圆形、全缘。
水毛茛的沉水叶是丝状全裂,气生叶却是深裂。
有些植物幼苗期和成熟期的叶变异也甚大。
如橄榄的幼苗几片分叉的叶宛如七叶一枝花。
小檗幼苗期的叶子全为叶形,但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再长出的叶逐渐转变为刺形。
植物茎的体形也各有特色。
有的扁得象腰带,如扁担藤;有的呈三角形,如香附子、水蜈蚣、咸水草等莎草科植物;有的呈四方形,如薄荷、紫苏、益母草等唇形科植物;而大多数植物的茎是圆柱形。
有些植物,茎上的节明显膨大,如爵床科、蓼科、禾本科以及苋科的牛膝、土牛膝等等。
有些植物的叶落后,在茎上留下明显的叶痕,如麻楝,木棉、大叶合欢、木薯等,尤其是木兰科、榕属植物,它们的枝条有很多托叶遗下的环痕,是识别这些科属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

整理版ppt
24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 科:蓼科(Polygonaceae)植物
➢ 种: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整理版ppt
25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整理版ppt
41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荧光检查:本品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加稀乙 醇扩散后呈淡棕色环,置紫外灯下观察,呈棕 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光 (检查土大黄苷)。
2 微量升华:本品粉末少许,进行微量升华,可见黄色针状 结晶,高温得羽毛状结晶。加碱液,结晶溶解 并显红色(蒽醌)。
【实际操作】
1. 性状鉴别
观察并描述大黄的性状特征。
2. 显微鉴别
取大黄粉末,以水装片,观察粉末显微特征;取大黄粉末,以水合氯 醛加热透化装片,观察粉末显微特征。绘图并标注。
【绘图】
整理版ppt
45
网纹导管
螺纹导管
具缘纹孔导管
草酸钙簇晶
淀粉粒
整理版ppt
46
何首乌(首乌)
•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
整理版ppt
44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
项目一 根基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任务二 大黄的鉴定
【目的与要求】
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方法及特征;微量升华的方法 。
【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
【实验学时】2学时
【仪器与试药】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显微结构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显微结构的异同点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显微结构的异同点。
你可能觉得这个话题有点儿枯燥,但是别担心,我会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咱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植物界的两个大家族,它们的根系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通常比较发达,有多个主根,这些主根向不同方向生长,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
而单子叶植物的根系相对较简单,只有一个主根,从主根发出的根茎数量较多,形成一个简单的线性结构。
好了,现在我们来说说这两个家族的根显微结构的异同点吧。
其实,要说它们的异同点,首先要从它们的细胞结构说起。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细胞都是由一个中央细胞核和许多围绕着核的细胞质组成的。
但是,它们的细胞壁结构有所不同。
双子叶植物的细胞壁比较厚实,主要由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组成;而单子叶植物的细胞壁相对薄一些,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毛细管系统。
毛细管是一种很细小的管道,可以让水、气体和其他物质通过。
在根部,毛细管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毛细管系统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由一系列排列整齐的小管子组成的,这些小管子的内表面非常光滑,可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
而且,它们的毛细管系统中都有很多细小的肌肉细胞,这些肌肉细胞可以收缩和扩张,从而控制毛细管的大小和形状。
不过,尽管它们的毛细管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在毛细管的排列方式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双子叶植物的毛细管通常是成群结队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集的结构;而单子叶植物的毛细管则是分散排列的,形成一个稀疏的结构。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策略的不同所导致的。
我们来说说它们的根尖结构。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部分。
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根尖的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
单子叶植物根茎_2022年学习资料

二、显微鉴别-1.组织特征-1构造层次A.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发达的层次:-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 层)一一-次生皮层-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一一次生韧皮部一一形成-层一一次生木质部一一初生木质部-一 无髓-正常次生构造-次生构造不发达的层次:-表皮(龙胆)-有髓-后生表皮(细辛)一-皮层一内皮层一无限外韧 维管束一(龙胆)-后生皮层(川芎)-威灵仙-异常构造:-a.多环性同心环状维管束(牛膝、商陆)-b.复合型 管束(何首乌)-c.内涵韧皮部(华山参)
第一篇植物菊美-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一节根类中药-一、性状鉴别-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1.性状:-1形状:〔双子叶植物根-一一-一般 根明显,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有的肥-大为块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等。-少数根部细长,集生于根茎上。如威灵仙、胆等。-单子叶植物根一一-一般为须根或根部膨大成块状根。-2顶端:双子叶植物有的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 “芦头”,上有茎-痕,如人参等。-3-表面:∫-双子叶较粗糙,有木栓、皮孔及支根痕。-单子叶较光滑,无木栓 皮孔。-4横断面-双子叶:①外表常有栓皮;②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③中央无髓部 有放射状的射线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单子叶:①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②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柱一般较皮部小;③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的纹理。
二、显微鉴别-1.组织特征-1构造层次-双子叶根茎-次生构造-正常构造-木栓层一-皮层(根迹、叶迹维管束斜 通过)一一-多为无限外韧型,束间被髓射线分隔;少为双韧型-异常构造-a.-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如大黄。-b. 内生韧皮部,茄科,葫芦科。构成双韧型维管束,注意与-内涵韧皮部区别。-单子叶根茎-初生构造-「表皮-内皮层 显(香蒲、石菖蒲)-后生皮层一皮层明显(叶迹维管束)-一1内皮层不明显(较粗大的,半夏)-维管束散在(多为 限外韧型,少为周木型-蕨类根茎-表皮一一下皮层(厚壁组织)一一-基本薄壁组织,其中有中柱-中柱类型:〔原生 柱一一周韧型,其外有中柱鞘,内皮层(海金沙)-网状中柱一一由数个原生中柱(分体中柱排列成断续环状-绵马贯众 -双韧管状中柱一一中列形式,决定其为蕨类植物根茎-还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茎。-B.观察 部分的比例、排列和形状。-C.观察各种分泌组织(如乳管、树脂道、油室)、厚壁-组织(韧皮纤维或木纤维,石细 )、细胞后含物-结晶、菊糖、淀粉的有无和分布部位、形状、大-小、数量。-2.粉末特征与根类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的比较
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的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双子叶植物根茎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茎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散布,髓部不明显。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构造:
最外层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
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名次生皮层。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初生韧皮部细胞大多颓废;
形成层连续成环,或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次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射线较明显;
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其原生木质部束呈星角状,星角的数目随科属种类而不同,有鉴定参考意义,如怀牛膝为二个角,属二原型。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
特殊构造: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或表皮死亡脱落由微木栓化的外皮层细胞行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辛;或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少数根有明显的髓部,如龙胆、川乌等。
异常构造:多环性异型同心环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
皮层异型维管束,如何首乌;
韧皮部与木质部交错排列,如大戟、南沙参;
具内涵韧皮部,如华山参。
2. 单子叶植物
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
最外层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细胞外壁一般无角质层。
少数根的表皮细胞进行切线分裂为多层细胞,形成根被,如百部、麦冬等。
皮层宽厚,占根的大部分,内皮层及其凯氏点通常明显。
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直径较小。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无形成层。
髓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