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6-1-24 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教师版】小学奥数6-1-1 归一问题.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本讲主要学习归一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归一问题的类型,以及解决归一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一些实际问题中.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是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问题是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个单位的数值(单一量)之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解的问题,解答归一问题的方法叫做归一法。
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求总量的,求出一个单位量之后,然后利用乘法求出结果,这种问题叫做正归一问题(也称正归一);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几个单位数量是多少;另一种是求份数的,求出一个单位量后,再用包含除法求出所求的结果,这类问题叫做反归一问题(也称反归一)。
如: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一共包含多少个单位数量?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 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有的问题一次归一不能解决,需要两次归一或与倍比相结合才能解决。
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份数 (正归一)份数=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 (反归一)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 =总工作量÷份数模块一、简单的归一问题 【例 1】 某人步行,3小时行15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考点】简单的归一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解析】 153735÷⨯=(千米)。
答:7小时行35千米。
【答案】35【巩固】 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考点】简单的归一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解析】 先求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再求航行270千米需要几小时,最后求出共需多少小时。
小学奥数教师版-6-1-6 和差问题(二)
6-1-4.和差问题(二)教学目标1.会判断什么样的应用题属于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两个数的差,要分别求这两个数;2.并掌握和差问题的特性,为以后继续学习和倍、差倍问题做准备;3.总结归纳出解决和差问题的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知识精讲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知道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要求这两个数,解决和差问题需要我们画线段图来分析,方法如下:(两数的和-两数的差)÷2=较小的数较小的数+两数的差=较大的数(两数的和+两数的差)÷2=较大的数较大的数-两数的差=较小的数例题精讲【例1】学学和思思共有87颗糖果,学学给了思思5颗后,思思比学学还多3颗,原来学学有颗糖果,思思有颗糖果.【考点】复杂的和差问题【难度】3星【题型】填空【关键词】学而思杯,2年级,第7题【解析】学学给了思思5颗后,思思比学学还多3颗,这说明学学比思思多5237⨯-=颗糖果,利用和差问题,思思有877240()-÷=颗糖果,学学有40747+=颗糖果.<考点>和差问题及移多补少问题【答案】学学47颗,思思40颗【例2】有大、小两个油桶,一共装油24千克,两个油桶都倒出同样多的油后分别还剩9千克和5千克.问:原来大、小两个油桶各装油多少千克?【考点】复杂的和差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解析】两个油桶都倒出同样多的油后分别还剩9千克和5千克,那么也就是说大桶比小桶多4千克的油,知道这两桶油的和,又找到了这两桶油的差,这道题就变成了典型的和差问题的应用题了.方法一:大桶:244214()+÷=(千克)小桶:14410-=(千克)方法二:小桶:244210()-÷=(千克)大桶:10414+=(千克)【答案】大桶14千克,小桶10千克【例3】小华和小敏共有铅笔25枝,如果小华用去4枝,小敏用去3枝,那么小华还比小敏多2枝,小华和小敏原来各有多少枝铅笔?【考点】复杂的和差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解析】如果小华用去4枝,小敏用去3枝,那么小华还比小敏多2枝,这就说明原来小华的铅笔比小敏的铅笔多3枝.找到了这个暗差,这道题就简单了.方法一:小华:253214()+÷=(枝)小敏:14311-=(枝)方法二:小敏:253211()-÷=(枝)小华:11314+=(枝)【答案】小华14块,小敏11块【例4】甲、乙两个笼子里共有小鸡20只,甲笼里新放4只,乙笼里取出1只,这时乙笼还比甲笼多1只,求甲、乙两笼原来各有鸡多少只?【考点】复杂的和差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解析】这样想:已知甲、乙两个笼子里小鸡的和是20只,根据甲笼里放入4只,乙笼里取出1只,还剩1只可知,甲、乙两个笼里小鸡只数相差:4+1+1=6(只)解:1.乙笼比甲笼多多少只?4+1+1=6(只)2.甲笼原来有小鸡多少只?(20-6)÷2=14÷2=7(只)3.乙笼里原来有小鸡多少只?20-7=13(只)或(20+6)÷2=13(只)答:甲笼里原有小鸡7只;乙笼里原有小鸡13只。
(完整版)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平均数问题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解析】(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小试牛刀】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解析】甲113 丁77【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
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
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解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
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
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
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
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
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小试牛刀】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解析】9人【例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
平均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教案:平均数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平均数。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平均数对一组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数据特点,教师总结并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
2. 教师总结并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尝试运用平均数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交流答案。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特点,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补充和说明: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它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
小学奥数6 1 1 归一问题 教师版
小学奥数6 1 1 归一问题教师版小学奥数6-1-1归一问题教师版统一问题教学目标这堂课主要关注规范化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规范化问题的类型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规范化问题的基本关系,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一些实际问题中知识点拨统一问题归一问题是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问题是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个单位的数值(单一量)之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解的问题,解答归一问题的方法叫做归一法。
归一化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找到一个单位量后,求出总量,然后用乘法求出结果。
这种问题称为正归一化问题(也称为正归一化);例如,一辆汽车在3小时内行驶150公里。
它在7小时内行驶多少公里?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元数量,再求出几个单元的数量;另一个是计算股票数量。
计算单位数量后,使用包含除法计算结果。
这类问题称为逆规范化问题(也称为逆规范化问题)。
例如,道路维修团队在6小时内修建了180公里的道路。
根据这个数据,修建240公里的道路需要多少小时?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单位数量,然后确定包含多少个单位?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解决规范化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量的值,然后根据问题中“像这样计算”和“使用相同的速度”等句子的意思,掌握问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计算公式并解决问题。
有些问题不能一次解决,但需要两次解决,或结合双倍比例解决。
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总工作量?单位工作量(单个数量)?拷贝数(标准化)拷贝数?总工作量?每个(单个数量)的工作量(反向标准化)每个(单个数量)的工作量?总工作量?份数例题精讲单元一。
简单规范化问题【例1】某人步行,3小时行15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考点】简单的归一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15? 3.7.35公里[分析]。
回答:7小时35公里。
【答案】35【合并】一艘船在四小时内航行108公里,并以这种速度继续航行270公里,需要多少小时?【测试地点】简单一题【难度】1星【问题类型】回答【分析】首先找出每小时航行多少公里,然后找出270公里需要多少小时,最后找出需要多少小时。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33讲 平均数问题(二)(含答案分析)
解析:
例题4有4个数,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21,其中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第二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根据“4个数的平均数是15”可以得出4个数的总数就是21×4=84;又根据“前2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可以得出它们的总数为15×2+26×3=108,其中第二个数被重复算了一次,所以总数就多出了108-84=24,这多出的24就是第二个数。
三、课后作业
1、明明、红红两人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加上英英的体重后,他们的平均体重就上升了1千克。英英重多少千克?
2、一个同学读一本书,共10天读完,平均每天读8页。前5天他平均每天读6页,后5天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3、有3个数的平均数是3,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0,那么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5。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5:甲地到乙地相距30千米,爸爸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10千米。求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
练习五
1、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上坡,行了120千米,然后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求这辆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例3: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练习三
1、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4。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2、期中考试中小明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4分,由于老师批改的错误,其中有一门功课的成绩被改为87分,这时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2分。这个被改动的成绩原来是多少?
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先;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分别求出来和回需要的时间,再根据速度=总路程÷时间即可解答.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含答案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1、五年级一班的同学进行数学测试,根据前五次检测的平均成绩就是80,她想使成绩再提高一些,那她第六次考多少分才能使这六次的平均成绩达到82分?2、两组数据,第一组16个数据的与就是98,第二组的平均数就是11、两组数的平均数就是8,那么第二组有几个数据?3、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就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男生有多少人?4、一位同学在期中测试中,除了数学外,其她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就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
已知她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平均数就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就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就是48,中间的一个数就是多少?6、五一班有60人参加数学竞赛,全班平均分为92分,男生平均分为94分,女生平均分为91分,求五一班男生与女生分别就是多少人?7、东东参加数学测试,她第一次得了60分,第二次得了70分,第三次得了65分,第四次的成绩比这四次的平均分还多15分,那么东东第四次测验得了多少分?8、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就是22岁,其中甲乙的平均年龄就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就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就是多少岁?9、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10、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就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
这一次就是她第几次测验?11、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6千米/小时,求往返平均速度。
12、以2为首的连续52个自然数的平均数就是多少?13、有四个数,从第二个起,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已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就是24、5,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就是多少?14、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去打,甲每分钟打30个字,乙每分钟打20个字。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讲平均数问题(一)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讲平均数问题(一)小学三年级奥数第一讲平均数问题这里是小学三年级奥数第一讲,我们将要学习关于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的总和除以个数所得到的数值,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个计算方法。
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的总体特征,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小明在连续五天的练习中分别得到了91分、88分、95分、89分和93分,请计算他这五天的平均分数。
解答:要计算平均分数,我们首先需要将这五个分数相加,然后再除以5。
即:91 + 88 + 95 + 89 + 93 = 456456 / 5 = 91.2所以小明这五天的平均分数是91.2分。
例子二:班级里有10个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为120厘米、130厘米、125厘米、135厘米、128厘米、130厘米、127厘米、133厘米、122厘米和125厘米,请计算这10个学生的平均身高。
解答:将这10个身高值相加,然后再除以10,即:120 + 130 + 125 + 135 + 128 + 130 + 127 + 133 + 122 + 125 = 1245 1245 / 10 = 124.5所以这10个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24.5厘米。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计算平均数的步骤是将数值相加,然后再除以个数。
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些更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例子三:小华参加了一场七天的马拉松训练营,每天的里程数分别为10公里、12公里、15公里、11公里、13公里、14公里和16公里,请计算小华这七天的平均每日里程数。
解答:我们可以将这七天的里程数相加,然后再除以7,即:10 + 12 + 15 + 11 + 13 + 14 + 16 = 9191 / 7 ≈ 13所以小华这七天的平均每日里程数是约为13公里。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计算平均数的过程是一样的,无论是计算分数、身高还是每日里程数。
只需要将数值相加,再除以个数即可。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小学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导语】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项指标。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1、今年前5个⽉,⼩明每⽉平均存钱4.2元,从6⽉起他每⽉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起⼩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答案与解析: 前5个⽉共存:4.2*5=21(元) 第6个⽉共存:21+6=27平均5元要求总存款:5*6=30(元) 第7个⽉共存:21+6*2=33平均5元要求总存款:5*7=35(元) 第8个⽉共存:21+6*3=39平均5元要求总存款:5*8=40(元) 第9个⽉共存:21+6*4=45平均5元要求总存款:5*9=45(元) 所求:第10个⽉起⼩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数学、英语、⽣物五科的平均分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语⽂、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且英语⽐语⽂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分析解题关键是根据语⽂、英语两科平均分是84分求出两科的总分,⼜知道两科的分数差是10分,⽤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出语⽂、英语各得多少分后,就可以求出其他各科成绩。
解:①英语:(84×2+10)÷2=89(分) ②语⽂:89-10=79(分) ③政治:86×2-89=83(分) ④数学:91.5×2-83=100(分) ⑤⽣物:89×5-(89+79+83+100)=94(分) 答:蔡琛这次考试英语、语⽂、政治、数学、⽣物的成绩分别是89分、79分、83分、100分、94分。
2.⼩学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1.⼀位登⼭运动员以每⼩时6千⽶的速度从⼭脚登上⼭顶,⼜以每⼩时4千⽶的速度⽴即从⼭顶按原路返回⼭脚。
小学4年级暑假奥数:平均数问题-讲义-教师
第5讲平均数问题【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常见题型;2、学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问题。
【知识梳理】1、概念:表示几个数的平均值的数;2、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3、常用方法:移多补少。
【典例精析】【例1】有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675千克,其中第一块地5亩,亩产粮食705千克.如果第二块地亩产粮食650千克,第二块地有多少亩?(705-675)×5÷(675-650)=30×5÷25=6(亩)【趁热打铁-1】去年前5个月,张敏家每月平均储蓄420元,从6月份起,每月储蓄600元,那么从__9___月起,他家平均储蓄不少于500元。
(500-420)×5÷(600-500)=80×5÷100=4(月)5+4=9(月)【例2】甲、乙、丙三个工厂计划购买数量相等的钢材后,后来丙厂需要钢材的数量减少了,若干数量的钢材给甲乙两厂,结果甲厂比丙厂多300吨,丙厂比乙厂少240吨.最后丙厂从甲乙两厂收363600元,每吨钢材的价格是____元。
(300+240)÷3=180(吨)363600÷180=2020(元)【趁热打铁-2】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一起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新年礼物,礼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4件礼物,最后结算时,乙付给了丁14元钱,并且乙没有付给甲钱.那么丙应该再付给丁70元钱.(3+7+14)÷4=6(件)14÷(7-6)=14(元)[6-(7-6)]×14=70(元)【例3】若干个数的平均数是17,加入一个新数2021后,这组数的平均数变成21,原来共有多少个数?(2021-21)÷(21-17)=2000÷4=500(个)【趁热打铁-3】数学测试满分100分,第二个小组的平均分为86分,明明考了98分,若明明加入第二小组,第二小组平均分将变为88分,第二小组原有__5__人。
【教师版】小学奥数6-1-23 鸡兔同笼问题(三).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1. 熟悉鸡兔同笼的“砍足法”和“假设法”.2. 利用鸡兔同笼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把多个对象进行恰当组合以转化成两个对象.一、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二、解鸡兔同笼的基本步骤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除此之外,“鸡兔同笼”问题的经典思路“假设法”.假设法顺口溜:鸡兔同笼很奥妙,用假设法能做到,假设里面全是鸡,算出共有几只脚,和脚总数做比较,做差除二兔找到.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如果假设全是兔,那么则有:鸡数=(每只兔子脚数×鸡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鸡兔总数-鸡数如果假设全是鸡,那么就有: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鸡数=鸡兔总数-兔数当头数一样时,脚的关系:兔子是鸡的2倍当脚数一样时,头的关系:鸡是兔子的2倍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假设法的运用,渗透假设法的重要性,在以后的专题中,如工程,行程,方程等专题中也都会接触到假设法模块一、多个量的“鸡兔同笼”——鸡兔同笼问题【例 1】 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考点】鸡兔同笼问题 【难度】4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假设思想方法例题精讲 知识精讲教学目标6-1-9.鸡兔同笼问题(三)【解析】 这是在鸡兔同笼基础上发展变化的问题.观察数字特点,蜻蜓、蝉都是6条腿,只有蜘蛛8条腿.因此,可先从腿数入手,求出蜘蛛的只数.我们假设三种动物都是6条腿,则总腿数为618108⨯=(条),所差11810810-=(条),必然是由于少算了蜘蛛的腿数而造成的.所以,应有(118108)(86)5-÷-=(只)蜘蛛.这样剩下的18513-=(只)便是蜻蜓和蝉的只数.再从翅膀数入手,假设13只都是蝉,则总翅膀数11313⨯=(对),比实际数少 20137-=(对),这是由于蜻蜓有两对翅膀,而我们只按一对翅膀计算所差,这样蜻蜓只数可求7(21)7÷-=(只).【答案】7只【巩固】 希望小学的生物标本室里有蜻蜓,蝉,蜘蛛共11只,它们共有74条腿,10对翅膀,由图7知该标本室里有 只蜘蛛。
小学五年级奥数讲义(教师版)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第1讲数字迷(一)第16讲巧算24第2讲数字谜(二)第17讲位置原则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第18讲最大最小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第19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第5讲数的整除性(一)第20讲多边形的面积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第7讲奇偶性(一)第22讲用割补法求面积第8讲奇偶性(二)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第9讲奇偶性(三)第24讲行程问题(一)第10讲质数与合数第25讲行程问题(二)第11讲分解质因数第26讲行程问题(三)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第27讲逻辑问题(一)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第28讲逻辑问题(二)第14讲余数问题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15讲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数字谜(一)数字谜的容在三年级和四年级都讲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
例如用猜想、拼凑、排除、枚举等方法解题。
数字谜涉及的知识多,思考性强,所以很能锻炼我们的思维。
这两讲除了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外,还要讲述数字谜的代数解法及小数的除法竖式问题。
例1 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分析与解:因为运算结果是整数,在四则运算中只有除法运算可能出现分数,所以应首先确定“÷”的位置。
当“÷”在第一个○时,因为除数是13,要想得到整数,只有第二个括号是13的倍数,此时只有下面一种填法,不合题意。
(5÷13-7)×(17+9)。
当“÷”在第二或第四个○时,运算结果不可能是整数。
当“÷”在第三个○时,可得下面的填法:(5+13×7)÷(17-9)=12。
例2 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中的□中,使等式成立:□□□×□□=□□×□□=5568。
[奥数平均数问题]平均数问题
[奥数平均数问题]平均数问题第一篇平均数问题: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平均数问题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平均数问题(一)专题简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问题:有几个杯子,里面的水有多有少,为了使杯中水一样多,就将水多的杯子里的水倒进水少的杯子里,反复几次,直到几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移多补少”,通常称之为平均数问题。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然后再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
例题1 用4个同样的杯了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
这4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4个杯子里水的总厘米数,再用总厘米数除以杯子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8+5+4+3)÷3=5厘米练习一1,小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社会分别得了90分、96分、92分、98分,这四门的平均分是多少?2,某校1——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312人,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3,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多少千克?例题2 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华做了7朵,小方做了9朵,小林和小宁合做了12朵。
平均每个小朋友做了多少朵?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做花的总朵数,再用花的总朵数除以人数就可求出平均每人做花的朵数。
(7+9+12)÷4=7朵练习二1,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本,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70本,第四层放了46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2,某工厂第一、二车间共有工人180人,第三车间有103人,第四车间有81人。
平均每个车间多少人?3,商店有蓝色气球和红色气球共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
平均每种气球多少只?例题3 植树小组植一批树,3天完成。
前2天共植113棵,第3天植了55棵。
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思路导航:要求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的棵数,必须知道植树的总棵数和植树的天数,植树的总棵数用前2天植的113棵加上第3天植的55棵:113+55=168棵,植树的天数为3天。
小学奥数 6-1-24 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1. 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点说明: 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可以和行程问题里面的平均速度要区分并联系)模块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例 1】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解析】 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即为:457846+++÷=()(厘米).【答案】6【巩固】 小叶子这学期前5次作业的得分分别是95,87,92,100,96.求小叶子这5次作业的平均成绩?【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解析】 因为本题的“平均成绩=总成绩÷次数”所以先求总成绩,再求平均成绩.即:958792100965++++÷()4705=÷94=(分). 【答案】94【巩固】 中关村三小有15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为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解析】 从他们每人跳绳的个数可以看出,每人跳绳的个数很接近,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90做为基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加数,如93=90+3,3作为加数;小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减数,如 87=90-3,3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用和数的项数乘以基准例题精讲知识精讲教学目标平均数问题数,加上累计差,再除以和数的个数就可以算出结果。
①跳绳总个数。
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90×15+(3+4+2+4+1+2+3)-(5+4+2+2+1+4+1)=1350+19-19=1350(个)②每人平均每分钟跳多少个?1350÷15=90(个)【答案】90【例 2】 如图5是小华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的统计图。
【教师版】小学奥数6-1-18 年龄问题(一).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1. 掌握用线段图法来分析题中的年龄关系.2. 利用已经学习的和差、和倍、差倍的方法求解年龄问题.知识点说明:一、年龄问题变化关系的三个基本规律:1. 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2. 每个人的年龄随着时间的增加都增加相等的量;3. 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不变二、年龄问题的解题要点是:1.入手:分析题意从表示年龄间倍数关系的条件入手理解数量关系.2.关键:抓住“年龄差”不变.3.解法:应用“差倍”、“和倍”或“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式.4.陷阱:求过去、现在、将来。
年龄问题变化关系的三个基本规律:1.两人年龄的差是不变的量;2.两个人的年龄增加量是不变的;3.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年龄问题的解题正确率保证:验算!年龄差不变【例 1】 小卉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再过6年,小卉读初中时,妈妈比小卉大多少岁?【考点】年龄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解析】 这道题有两种解答方法:方法一:解答这道题,一般同学会想到,小卉今年6岁,再过6年6612+=(岁);妈妈今年36岁,再过6年是(366+)岁,也就是42岁,那时,妈妈比小卉大421230-=(岁). 方法二:聪明的同学会想,虽然小卉和妈妈的岁数都在不断变大,但她们两人相差的岁数永远不变.今年妈妈比小卉大(366-)岁,不管过多少年,妈妈比小卉都大这么多岁.通过比较第二种方法更简便.列式:36630-=(岁),再过6年,小卉读初中时,妈妈比小卉大30岁.【答案】30岁例题精讲知识精讲教学目标6-1-8.年龄问题(一)【例2】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考点】年龄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解析】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6岁.它是一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6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6岁,求二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题.爸爸的年龄:726239()(岁)+÷=妈妈的年龄:39633-=(岁)【答案】爸爸39岁,妈妈33岁【例3】姐姐今年13岁,弟弟今年9岁,当姐弟俩岁数和是40岁时,两人各应该多少岁?【考点】年龄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解析】用线段图显示数量关系,可以看出这道题实际上就是前面总结过的和差问题.姐弟俩的年龄差总是1394-=(岁),不管经过多少年,姐弟年龄的差仍是4岁,由图可见,如果从40岁中减去姐弟年龄的差,再除以2就得到所求的弟弟的年龄,也就可以求出姐姐的年龄了.弟弟的年龄:(404)218+=(岁).-÷=(岁),姐姐的年龄:18422【答案】弟弟年龄18岁,姐姐22岁【例4】欢欢对乐乐说:“我比你大8岁,2年后,我的年龄是你的年龄的3倍。
(教师版)小学奥数6-1-12 差倍问题(三).专项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1. 掌握差倍问题的基本解法以及相关的年龄等应用题.2. 熟练应用通过图示来表示数量关系.差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数的差,以及大小两数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数的问题. 差倍问题的特点与和倍问题类似。
解答差倍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两个数量的差及相对应的倍数差,一般情况下,在题目中不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调整和计算才能得到。
解题思路:首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然后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差倍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几倍=几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解决差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年龄问题的和差问题主要利用的年龄差不变。
模块一、年龄与差倍问题【例 1】 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考点】差倍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6岁.它是一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6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6岁,求二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题.爸爸的年龄:726239()+÷=(岁)妈妈的年龄:39633-=(岁)【答案】爸爸39,妈妈33岁【巩固】 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六年后,爸爸比妈妈大4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考点】差倍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六年后,爸比妈大4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4岁.它是一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4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4岁,求二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题.爸爸年龄:(724)238+÷=(岁),妈妈的年龄:38434-=(岁)所以,爸爸的年龄是38岁,妈妈的年龄是34岁.【答案】爸爸38岁,妈妈34岁例题精讲知识精讲教学目标6-1-6.差倍问题(三)【例2】爸爸今年38岁,佳佳今年2岁,问: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佳佳的5倍?【考点】差倍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解析】父女年龄差是:38236-=(岁),这个数量是不会变化的,这一点很关键.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女儿年龄的5倍时,父亲仍比女儿大36岁,这36岁是父亲比女儿多的514-=倍所对应的年龄.-=(年),即7年后,父亲的年龄是佳佳的5倍-÷-=(岁),927(382)(51)9【答案】7年后【例3】姐姐今年13岁,弟弟今年9岁,几年后姐弟俩岁数和是40岁?姐姐到时多少岁了?【考点】差倍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解析】由题意,姐弟俩今年的年龄和是13922+=(岁),用几年后姐弟俩的岁数和40岁减去今年姐弟俩的年龄和22岁,就得到姐弟俩经过的年数和,即为402218-=(年),最后再除以2,就求出姐弟俩每人经过的年数.经过的年数都是:1829÷=(年).可以求出姐姐的年龄是13922+=用线段图显示数量关系.姐弟俩的年龄差总是1394-=(岁),不管经过多少年,姐弟年龄的差仍是4岁,由图可见,如果从40岁中减去姐弟年龄的差,再除以2就得到所求的弟弟的年龄,也就可以求出姐姐的年龄了.弟弟的年龄:(404)218-÷=(岁),姐姐的年龄:+=(岁).18422【答案】9年后姐弟两个的岁数和是40岁,姐姐到时22岁。
四年级奥数第15讲-平均数问题(教)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知识梳理一、基本公式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二、平均数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几个杯子中的水有多有少,为了使每个杯子中的水一样多,就将水多的杯子里的水倒进水少的杯子里,反复几次,直到几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移多补少”,通常称之为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然后根据基本总量关系式来解答。
也可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即找一个基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公式求平均数。
典例分析考点一:用基本关系式求平均数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
这4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解析】利用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4个杯子里水的总高度,然后除以杯子的个数,即可求出平均数。
(8+5+4+3)÷4=5(厘米)答:这4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5厘米。
解:(800+150)÷19=50(秒)答: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50秒。
例2、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中的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86分,其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92分。
这一组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分?【解析】利用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总数量=98+86+92×5=644(分),总份数=1+5+1=7(人),平均数=644÷7=92(分),故这一组学生的平均分是92分。
例3、明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的平均分数是91分,英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
明明英语考了多少分?【解析】利用基本式:三门课总分数=91×3=273,四门课总分数=(91+2)×4=372。
【四升五】小学数学奥数第4讲:平均数问题-教案
平均分为:(8000-240)÷(52+48)=77.6(分),乙班的平均分要高5分,所以乙班的平均分是77.6+5=82.6(分)。
板书:80×(52+48)=8000(分)5×48=240(分)(8000-240)÷(52+48)=77.6(分)……甲班77.6+5=82.6(分)……乙班答:甲班的平均分是77.6分,乙班的平均分是82.6分。
(三)例题五(选讲):一次数学竞赛中,某校获奖同学的平均成绩为80分。
其中8名获一等奖的同学的平均分为95分,2名获三等奖的同学的平均分为70分;其余同学获二等奖,平均分为75分。
求该校竞赛获奖同学的人数。
师:在数学竞赛中,某校获奖同学的平均分成绩是多少分?生:80分。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中8名获得一等奖的同学的平均分为95分,2名获得三等奖的同学的平均分为70分,其余的同学获二等奖,平均分是75分。
如果要求参加竞赛的人数,我们只要知道谁的人数?生:获二等奖的人数。
师:是的,直接好求吗?生:不好求。
师:那怎么办呢?我们利用方程来解答,是最方便的了。
说到列方程,我们首先要设什么为未知数?生:这里设获二等奖的人数为x人。
师:因为只有它不知道,那找到一个怎么样的等量关系呢?生:参加竞赛同学的竞赛总分是不变的。
师:根据获奖同学的平均成绩为80分,这样总分可以表示为80×(2+8+x),总分还可以怎样表示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8×95+2×70+75x。
师:完全正确,既然有两种表示方法,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等号来连接呢?生:是的。
师:80×(2+8+x)=8×95+2×70+75x,对于这个方程,大家会解吗?会不会被难倒呢?生:我会解。
师:请这位非常积极的同学到黑板上来做一做。
(学生解方程,老师可以观察一下。
看看有没有不会的。
)师:请一个同学说一下,你解方程得多少?生:20。
(教师版)小学奥数6-1-4 还原问题(二).专项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本讲主要学习还原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倒推法的解题思路以及方法,并会运用倒推法解决问题. 1. 掌握用倒推法解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2. 了解用倒推法解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3. 培养学生“倒推”的思想.一、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二、解还原问题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方法:倒推法。
口诀:加减互逆,乘除互逆,要求原数,逆推新数.关键:从最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即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列式时还要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模块一、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例 1】 刚打完篮球,冬冬觉得非常渴,就拿起一大瓶矿泉水狂喝.他第一口就喝了整瓶水的一半,第二口又喝了剩下的13,第三口则喝了剩下的14,第四口再喝剩下的例题精讲知识点拨教学目标6-1-2.还原问题(二)15,第五口喝了剩下的16.此时瓶子里还剩0.5升矿泉水,那么最开始瓶子里有几升矿泉水?【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4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解析】 最开始瓶子里有矿泉水:111110.511111323456⎡⎤⎛⎫⎛⎫⎛⎫⎛⎫⎛⎫÷-⨯-⨯-⨯-⨯-=⎢⎥ ⎪ ⎪ ⎪ ⎪ ⎪⎝⎭⎝⎭⎝⎭⎝⎭⎝⎭⎣⎦(升).【答案】3升【例 2】 李白提壶去买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壶中原有( )斗酒。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4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走美杯,六年级【解析】 设李白壶中原有x 斗酒,则三次经过店和花之后变为0 2[2(21)1]10x ⨯⨯---=870x -= 78x = 即壶中原有78斗酒. 【答案】78斗【例 3】 有60名学生,男生、女生各30名,他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如果让原本牵着手的男生和女生放开手,可以分成18个小组.那么,如果原本牵着手的男生和男生放开手时,分成了_ _个小组.【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4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迎春杯,四年级,初赛,3题【解析】 方法一:男生和女生放手分成18个组,说明有男生被计算18次,男生与男生放开手后分成的组数和男生数相同,但是因为是围成了一圈,所以刚刚计算人数会被算成了两次,所以按照逆推的原则,原来有男生30人,被计算302=60⨯(次),所以()60182=21-÷(次)分成了21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点说明: 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可以和行程问题里面的平均速度要区分并联系)
模块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例 1】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
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
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即为:457846+++÷=()(厘米).
【答案】6
【巩固】 小叶子这学期前5次作业的得分分别是95,87,92,100,96.求小叶子这5次作业的平均成
绩?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因为本题的“平均成绩=总成绩÷次数”所以先求总成绩,再求平均成绩.即:
958792100965++++÷()4705=÷94=(分)
. 【答案】94
【巩固】 中关村三小有15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为93、94、85、92、86、88、
94、91、88、89、92、86、93、90、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从他们每人跳绳的个数可以看出,每人跳绳的个数很接近,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90做为基
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加数,如93=90+3,3作为加数;小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减数,如 87=90-3,3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用和数的项数乘以基准
数,加上累计差,再除以和数的个数就可以算出结果。
①跳绳总个数。
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
=90×15+(3+4+2+4+1+2+3)-(5+4+2+2+1+4+1)
例题精讲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平均数问题
=1350+19-19
=1350(个)
②每人平均每分钟跳多少个?
1350÷15=90(个)
【答案】90
【例 2】 如图5是小华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的统计图。
小华五次测验的平均分是 分。
图5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 (90+95+85+90+100)÷5=92分
【答案】92
【例 3】 某学生算六个数的平均数,最后一步应除以6,但是他将“÷”错写成“×”,于是得错误分析l800,
那么,正确分析是__________。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
【解析】 由题意,6个数的和为:1800÷6=300,所以平均数应为:300÷6=50
【答案】50
【例 4】 已知8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后这8个数的平均数变为7,那么这个被改
动的数原来是___________。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初赛,5题
【解析】 原来8个数的和是8×8=64,后来变成了7×8=56,小了8,所以原数是8+8=16
【答案】16
【例 5】 小强的哥哥骑自行车旅游,第一天行32千米,第二天行41千米,第三天行44千米,第四天行
的路程比前三天的平均路程还多9千米,第四天行多少千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哥哥前三天行的路程平均数是:324144339++÷=()(千米),而第四天比这平均数还多9千米,
所以第四天行了42951+=(千米).
【答案】51
【巩固】 一个粮仓,第一天运进大米83吨,第二天运进大米74吨,第三天运进大米71吨,第四天运进
大米64吨,第五天运进的大米比四天中平均每天运的还多32吨,第五天运进大米多少吨?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前四天运的大米的平均数是:(83747164)473+++÷=(吨),第五天运进的大米是:7332105
+=(吨).
【答案】105
【例 6】 小晴本周读完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她读了13页,接下来的三天平均每天读了17页,最后三天
读了41页.她平均每天读故事书多少页?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小晴平均每天读故事书多少页,就要知道这本书的总页数和读完这本书的总天数.故事书的总页数为:1317341105
++=(天).根据总数量÷总天数=平均数,+⨯+=(页),总天数为1337
可得:131734113315
()()(页),所以,小晴每天读故事书15页.
+⨯+÷++=
【答案】15
【例7】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由五个数的平均数是9,可知这五个数的总和是:9545
⨯=,其中一个数改为1后,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则现有五个数的总和是:8540
-=,可见这个被改
⨯=,被改的这个数减少了45405
动的数原来是:156
+=.
【答案】6
【例8】果品店把3千克水果糖,9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水果糖每千克7元,奶糖每千克11元,那么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格,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价钱和与总价钱相对应的总质量.什锦糖的总价是:37911120
+=(千克),什锦糖的单价是:⨯+⨯=(元),什锦糖的总质量是:3912
÷=(元).
1201210
【答案】10
【巩固】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①什锦糖的总价:4.40×2+4.20×3+7.20×5=57.4(元)
②什锦糖的总千克数:2+3+5=10(千克)
③什锦糖的单价:57.4÷10=5.74(元)
【答案】5.74
【例9】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先求这辆摩托车行驶的总路程:602703330
⨯+⨯=(千米),再求行驶的总时间:235
÷=(千米).+=(小时),最后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列式如下:330566
【答案】66
【巩固】小新算了一下今年自己的零花钱,他前三个月平均每个月的零花钱是88元,四、五月份两个月的零花钱平均是83元,那么小新前五个月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元?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前五个月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元,则必须知道五个月总共的零花钱是多少元.即有:(883832)5430586
⨯+⨯÷=÷=(元).
【答案】86
【例10】小华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和音乐三科成绩平均分是96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四科平均分下降了2分,小华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方法一:已知三科成绩平均分是96分,可以求出三科成绩总分数,英语成绩公布后,四科平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