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两条路径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方法”与“路径”辨析-精品文档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方法”与“路径”辨析-精品文档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方法”与“路径”辨析首先来明确“方法”和“路径”两个概念的不同: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在学习中是指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路径,这个词的本义为路子、途径,后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选择的方式或渠道。

在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中,“解读文本的方法”侧重于手段和行为方式的采用,即重技巧性;而“解读文本的路径”侧重于渠道和方式,即重方向性。

当然,这只是它们的异处细别,共同之处是“方法和路径”都是为了寻求有效准确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而采用的方式行为。

简言之,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方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通道――路径,然而两者都是为了达到同一目的而去选择许多方式方法,这是两个有交集但不完全融合的两个概念。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语文教育的进行中也会不断产生、发现新的路径。

例如:从语文教学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路径就有两条:一是借鉴前人文本解读的方法,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或推陈出新,或补充完善,创造出新的解读方法。

再如,从教学文本的本位出发,解读文本的路径可以循着文本本身,也可以从作者这条线,或者从读者本身这条线出发,甚至是多条线路的结合。

然而不论是侧重“方向性”的“解读路径”,还是侧重“技巧性”的“解读方法”,它们都是为了获取解读成果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解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照搬教参的已有解读――参考前人已有经验――这是他所选择的解读路径;具体到课堂中去,教师选择站在某一视角――如作者的视角――去引导学生解读这一篇课文,这是他选择的路径。

而当我们确定走某一条路径去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会采用例如之人论世法这样诸多的解读技巧去达到阅读目的。

显然,前者更注重宏观的方向性把握,后者更注重微观的技巧性解决;但它们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而选择的解决方式――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辨析好“方法”与“路径”的差异有什么作用呢?第一,可以给语文教师对教学效果反思提供一种根据,教师通过自己在教学上的解读行为反思自己:这堂课我是不是一味停留在给学生提供各种解读路径的单调教学中?还是一味在用各种方法教学生解读,却忘记了给他们先提供一个思路方向?或者我有没有根据文章需求来分配宏观的方向性的指导和微观的细致的分析,两者的平衡是否放好?这种反思可以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起到帮助作用。

例谈文本解读的三条途径

例谈文本解读的三条途径

例谈文本解读的三条途径作者:朱芬李彬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4年第04期如果说,语文课堂“教什么”是决定教学效益的根本因素,那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就是确定“教什么”的先决条件。

一、追本溯源,论世为先创作的规律告诉我们,文本往往呈现出“是什么”和“怎么样”,而常常把“为什么”隐藏在文本背后。

“是什么”解决的是追问的对象,“怎么样”解决的是“对象”形态、形状、形象等,“为什么”解决的是意义性、价值性、关联性的问题。

要想准确解读文本,必须从阅读浅层的“是什么”“怎么样”走向追问深层的“为什么”: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

文本解读中,若不如此就无法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

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以来,基本被定位为“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赫尔岑在《给儿子的信》中说:“一个人通过阅读体验了时代。

”欧·亨利生活与创作的年代,正值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并走上帝国主义阶段的“镀金时代”,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美国是“贫富间鸿沟最深的国家之一,在那里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龌龊的沉溺于奢侈生活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是千百万永远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

与欧·亨利同时代的马克·吐温说过:“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贫穷总是不方便的。

但只有在美国,贫穷是耻辱。

”在这样背景下的美国文学,已经从早期的浪漫主义逐渐转型为严峻的现实主义。

欧·亨利长期生活在底层,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使他对这些矛盾感同身受。

但是大众文化取向逐渐走向低级趣味与哗众取宠的社会现实也让作家认识到,出版商与杂志老板需要的是投向大众文化的猎奇故事、幽默笑话甚至是庸俗的社会绯闻,是结局要让人惊奇、给人愉快的文化快餐。

为了艺术生存,也为了艺术追求,这就迫使作家在小说创作的手法上多用些功夫,以违心求得转向,用技巧造就适应。

如何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如何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如何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作者:张潇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年第05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优于学生的学习者,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始终对教学的针对性,教学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实际情况却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上海闸北中学校长曾经说过:“中学语文的最大问题,是大部分语文教师没有读懂课文,所以我们学校的教改要从文本解读开始。

”无独有偶的是,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的第一位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也曾在《南方周末》上发表文章表示:“目前中学语文课本上,我还有相当多的文章没读懂。

”文本,在接受美学中是指与读者发生接受关系前文学作品本身的自在状态,是属于作者的东西,仅具有意义势能,与这种自在状态的“文本”发生与接受者的阅读、欣赏关系后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被读者经阅读、欣赏而灌注了自己的经验体会后的文学作品,是完全不同的。

“解读”,本身是一个文艺批评词,通常指一种专业性的分析或阅读。

文本解读能力,它强调的是“一种原创性的解读,要求教师在接触文本之前,不接受任何成见,摒弃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直接拥抱作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对话作者作品和编辑,生成真实的阅读体验,能够整体的把握文本,较为全面而深刻地鉴赏评价文本。

”[1]一、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现状(一)“有恃无恐”部分语文教师因为教过多年的书,对于绝大多数课文非常熟悉,所以固有的知识经验已经存在于脑海里,这些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已经疏于对文本进行解读。

同时,对文本的某种认识一旦形成,就很难突破思维定势,产生新的认识。

更有甚者,部分教师还会敝帚自珍,排斥新观点。

所以,他们在拿到一篇课文时,总是会先入为主,对于文本的解读常常定格于已有的理解。

如讲到《项链》时就想到小资产阶级妇女的虚荣,讲到《荷塘月色》时就想到白色恐怖下知识分子的忧闷。

这样的结论,不一定有错,但是在这种结论的引导下去阅读文本,阅读过程就失去了意义。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一、引言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

而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的深层解读是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意图、提高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经验和知识基础,往往面对文本解读时存在种种困难。

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文本解读的基本过程文本解读是一个逐层抽丝剥茧、逐层深入的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解读:1.基础词义层解读:理解文本中的基础词义,把握作者表达的字面意思。

3.修辞层解读:从语义层推断修辞手法和修辞目的,揭示作者的修辞效果。

4.情感层解读:分析文本中的情感表达,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意愿。

5.背景层解读:研究文本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其所涉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有效途径1.注重基础词义层解读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基础词义是开展后续解读的前提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汇、古文词汇和多义词汇的词义,确保学生在阅读并理解文本时能够准确地把握字面意思。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辅助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比词义来推测词汇的含义和意味。

教师可以将同义词和目标词一并呈现,让学生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找出正确的词义。

2.培养语义层解读的能力语义层解读是理解作者言外之意、探索文本的深层含义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义层解读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文本,挖掘文本的隐含含义。

(2)理解上下文关系: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应学会从上下文中寻找线索,揣摩词句的隐含意义。

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上下文关系来推断词汇的含义和句子的隐含意义。

(3)尝试推断作者意图:学生应通过文字分析、思维演绎等方法,尝试推断作者的意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结构、写作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提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能力的探索

提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能力的探索

现成的教学资源的依赖性 。 这种依赖性所“ 侵蚀 ” 的
是 教师教 学的根本 能力 。 特 别是年轻 教师 , 如果在
思考 时间 , 也没有 足够 的思维空 间 。 这 也是语 文教 师备课 中见多不怪的顽症 。

( 四) 教 师 的 阅 读视 野 相 对狭 窄
后, 反 而出现 了教 师钻研 教学 的“ 空 洞” 。 集体 备课 的真正 意义绝不是共享教案 , 而是让教 师在集体交 流、 讨论 、 研究 的氛 围中提高教师 的备课能力 。
高文本解读能 力入手 。

合作就显得困难。 ( 三) 过 多设计挖掘和链接环 节 , 学生思考难 以
充 分

语 文教 师 备 课 中的 常 见 问 题
( 一) 过 于依赖教 学参考 书和教学资源
应该说 , “ 重教轻学 ” 是 目前教学 中的一个致命 问题 。 教 师往往重 视教学过程 的设计 与铺 陈 , 而 忽
四种就 是高级 的互动模式 , 学生力图探究知识 的发
计 的质量 。 所以, 克 服教师对 教学参 考和教 学资源 的依赖性是 当务之急 。
( 二) 过 于突出教师的解读 , 忽略 学生的文本体 验 在备课 中 , 不少教 师缺少 “ 站在 学生角 度来思
生和发展过 程 , 着重 于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和综 合 应 用能力 的培养 , 也 可称此为研 究型学 习模式 。 不 管是何种模式 , 都得 用教材教 。 因此 , 钻研教材就是
达到思想 开阔和理解深刻 的程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也就得不 到
更深 的阅读 体验 , 文本对学 生思维砥砺 的价值体 现
更是微乎其微 。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1. 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思想: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文化背景等对于深刻理解
文本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来获
取这些信息。

2. 分析文本的结构:分析文本的结构可以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维过程。

可以
通过整体阅读、划分段落、列出关键词等方式来分析文本的结构。

3. 词语解读:深刻理解文本的词语是理解整个文本的基础。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背
景知识以及上下文的提示来理解生僻词、比喻词等。

4. 分析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表现
形式。

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
图。

5. 推理与判断: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推理和判断,揭示文本背后的深层
意义。

可以根据作者的意图、背景以及上下文的线索进行推理和判断。

6. 文本对比与联想:将文本与其他文本进行对比,可以揭示文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意义。

可以联想到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等,有助于对文本进行更
深入的理解。

7. 阅读与解读的互动:阅读是一个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读者可以通过提问、思考、
感受等方式与文本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发现更多的细节
和意义。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需要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多层次、多角度的
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文本的深层意义,达到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效率的提升策略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效率的提升策略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效率的提升策略文本解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

有效提升文本解读效率,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以下是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效率提升的策略。

一、提前预习提前预习是有效提升文本解读效率的首要步骤。

在阅读文本之前,可以先浏览标题、段落小结、图表等内容,了解文本的基本信息和主要内容。

可以查找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与文本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等,为文本解读做好准备。

二、划定重点在读文本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划定重点。

可以根据标题、段落小结等信息,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文本的主题和重要内容。

注意标记和概括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以便后续理解和复习时能够快速找到关键信息。

三、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高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其中一些常用的策略包括:1.提问式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问自己,激发思考。

可以提问文本的主题是什么,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

2.归纳总结: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归纳文本的内容,将重要的信息整理出来,以便后续记忆和复习。

3.理解上下文关系: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通过前后文的对比和联系,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和逻辑。

4.适当标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标记笔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批注,将重要的信息标记出来,以便后续查找和回顾。

四、注重综合运用和实践文本解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还涉及到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和实践。

可以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将文本中的知识点和理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还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将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提高文本解读效率不仅仅需要大量阅读练习,还需要多样化的练习形式。

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解读,如小说、诗歌、论文等,培养对不同文本的阅读能力。

还可以进行阅读理解题的练习,例如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巩固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一、提高教师素养
中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素养,不断掌握最新的语文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理解文本的精华,可以借助一些较好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二、提高教师对文本的理解
在理解文本时,教师可以充分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把握主要、次要信息,如果文本涉及哲理、文学话语则要能分析领会其它次级信息,理解文本中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以及文本的情节、现象、问题、结构等等。

三、提高教师对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讲解文本时,可以同时运用比较法和反身法来综合分析文本,分析文本的学术价值,把握文本的内在联系,挖掘文本的丰富意蕴。

四、提高教师对文本深度解读能力
除了分析一般文本内容之外,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可以运用推理分析法来解读文本,挖掘事物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本的主旨,从而
提高语文素养,拓展文本解读能力。

初二语文总结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与突破

初二语文总结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与突破

初二语文总结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与突破语文课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涵养性的课程。

而在初二这个阶段,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提高和突破初二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要提高文本解读能力,首先要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对于语文课本中的文本,学生应该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并从多角度去理解。

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本,捕捉文本中的关键词,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意图。

其次,要善于品味文本中的优美语言,欣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最后,要善于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其深层含义。

通过这样的理解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的要点和主旨,从而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二、培养提问的意识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培养提问的意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析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的同时,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和疑问。

例如,可以思考文本中的人物性格、情节转折、感情变化等问题,帮助自己深入理解文本。

通过提问,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取得突破。

三、积累生词和短语文本解读过程中,生词和短语的积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初二学生可以利用课本、词典和其他学习资料积累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巩固和复习。

记忆生词时,学生可以运用联想法、拆分法等记忆技巧,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熟练掌握了生词和短语后,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将更加得心应手,提高自己的解读速度和准确性。

四、注重多种解读角度初二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要注重多种解读角度。

同一篇文本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意思。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独特的解读观点。

通过这样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辩证思维,提高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

五、按照要求进行写作训练文本解读与写作训练是相辅相成的。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语文教师论文选题参考1、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江西省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报告2、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结构3、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4、新课程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5、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三大教学能力略论6、论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7、中学语文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8、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9、试论中学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10、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与中学语法教学——兼论中学语文教师本体知识更新问题11、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12、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与写作13、中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研究14、中学语文教师生存方式与发展研究15、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写作课16、漫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史哲修养17、中学语文教师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18、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19、成熟期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探究20、新课改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角色及转换研究二、中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1、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2、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研究3、浅论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4、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举要5、教学反思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6、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探微7、新课程与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8、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探索9、从中学语文教师到对外汉语教师的转型培养研究10、课程改革情境中的教师成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经验叙事11、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杂谈12、对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思考13、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能力结构刍议14、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师的任务和策略15、从戏剧教学的现状中浅析中学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以《雷雨》(节选)的教学目标为例16、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实习生的原则及重要环节17、试论研究型中学语文教师的特质与培养18、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19、论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20、国内外中学语文教师能力素质模型研究综述三、热门中学语文教师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提高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两条路径2、中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意识3、中学语文教师对专业知识重要性评价的研究4、寻找真实的回归——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培训5、浅议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6、中学语文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状况的调查与反思7、高师中文教育的师范性定位及其教学改革--"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题之一8、也对中学作文教学作一点儿文化观察——新课改背景下“首届‘中语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课堂作文教学大赛”述评9、试论我国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10、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11、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12、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13、少一些偏激的指责,多一些切实的引导──兼论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及途径14、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论15、中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6、浅议中学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若干问题——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心得17、浅论中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18、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呼唤能力本位: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摭谈19、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问题20、中学语文教师职业技能量表的编制四、关于中学语文教师毕业论文题目1、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2、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类型3、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4、中学语文教师课堂即时评价行为研究5、从新课标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6、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7、论中学语文教师的个体性缺失8、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调查与思考9、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结构10、中学语文教师的价值危机与价值重建11、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自主意识:缺失与唤醒12、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口语现状与对策研究13、论中学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14、用好语文自动升级的程序——跟中学语文老师谈谈心15、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16、对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质的呼唤17、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18、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19、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20、关于本科层次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的调查研究五、比较好写的中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1、试论中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六级水平”模式2、中学语文教师应关注当代文学——樊星教授访谈录3、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研究4、谈当代中学语文教师的几种教育观5、中学语文教师不公平的课堂教学行为个案研究6、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及策略7、中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8、阅读视野: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点——以《湖心亭看雪》的备课为例9、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初探10、浅谈中学语文教师艺术风格美的形成策略11、关于陕西省中学语文教师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12、基于人本思想谈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13、也说“阅读与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14、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调查15、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分制管理初探16、中学语文教师美文美育能力建构17、中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艺术略论18、试论中学语文教师19、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20、新课改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探析。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语文教学达到怎样一种状态。

要使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自己得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自己得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自己得受感动。

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如何能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进步,这成了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想要得到提高,首先要博览群书,教师要通过阅读将自己所教的那点知识置于一个宏大的知识背景中。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难以读懂文意和把握内涵,这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时可以按照以下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一、摄取信息,粗知大意,形成轮廓;二、排疑解难,整合信息,把握文意;三、品析鉴赏,批判质疑,深入理解;四、拓展延伸,实际体验,领悟深化。

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快速提高自己的解读能力。

一、把书读深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语文只能是字词句训练,认为把握住了语言文字也就把握住了语文的本原。

因而语文课堂较少强调思维含量和思想深度。

仅仅把文本定位在“言语层面”,将文本视为储藏着“语文知识”的仓库。

这样的文本解读是教师和学生屈从于语文知识,而无视于那些文本作者的思想,无视于作者的精神世界。

如学习古诗词要追求一定的深度,不能光停留在对诗词意义的理解上。

古诗寥寥数语,去解读它,也实在是太简单了。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作为学科之一,语文的深层解读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关键之一。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有效的文本深层解读。

一、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时代背景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时代背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解读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作者生平、经历、价值观念等信息,对作者的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意义等。

通过了解《红楼梦》的清代背景和曹雪芹的家族境遇,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和心境。

二、分析文本结构和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结构和技巧,揭示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学生可以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对话表达等,以及诗歌中的意象运用、节奏韵律等,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和表达意义。

三、挖掘文本内涵和象征意义文本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是深层解读的核心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细致入微地品味文本词句、揣摩隐含的意义以及探索象征符号等,深化对作品内在意义的理解。

在阅读《孔乙己》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主人公孔乙己的形象、台词和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中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思考。

四、对比不同版本和解读对比不同版本和解读是拓展学生视野、培养批判思维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阅读不同版本的经典文本,了解不同编辑、整理者的观点和解读,从而客观全面地认识文本的多样性和多维性。

学生还可以阅读各类文学评论和批评,拓展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五、参与讨论和写作参与讨论和写作是巩固和运用文本深层解读能力的重要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互相交流和思维碰撞,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个人见解的表达和推理,进一步提高深层解读能力。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包括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时代背景、分析文本结构和技巧、挖掘文本内涵和象征意义、对比不同版本和解读,以及参与讨论和写作等。

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文本,培养综合分析思考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技巧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技巧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有效的文本解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文本解读技巧。

1. 提问法提问法是一种常用的文本解读技巧。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细节以及修辞手法等。

同时,提问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分析结构法分析结构法是一种通过解析文本结构来理解文本含义的技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找出文本内部的逻辑关系和结构特点。

通过分析结构,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线索,进而理解作者的意图。

3.比喻与象征解读法比喻与象征解读法是一种通过解读比喻、象征手法来理解文本的技巧。

比喻与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喻和象征的解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隐含意义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比喻和象征,引导学生探究其背后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4. 对话交流法对话交流法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来解读文本的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或者全班进行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对话与交流,学生能够彼此启发,互相补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对话交流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5. 多媒体搭配法多媒体搭配法是一种通过多媒体形式来解读文本的技巧。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本。

多媒体形式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对文本的认知和理解。

总结:通过以上几种文本解读技巧,可以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技巧,灵活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文本解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怎样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

怎样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

怎样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语文课堂质量的好坏。

因此,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必须的。

一、博学,丰富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自于执教者深厚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真正深刻地解读文本,没有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老师读书要广博,不仅仅限制与教学业务类的书,经史子集,天文地理,要旁观涉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了知识功底,成为一个博学鸿儒,丰富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解读文本自然游刃有余。

二、解读文本,需要会运用多重身份1.普通读者身份作为读者,要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沉浸到文本中,细细读,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细细品味。

真正做到不仅了解文本在讲什么,是怎么一步一步讲清楚的,它的思路、文脉是怎样的,语言的魅力、风格、表现力在哪里,还知道文本为什么写,作家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2.教师身份作为教师来读,就是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

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是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来思考的。

因此,语文教师的阅读仅仅满足于普通读者的读懂内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教师来读教材,主要是从教材中确定出教学凭借——要引导学生对哪些典型的语言现象去感知、研讨,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3.学生身份课堂的教学价值应体现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上。

语文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实际上需要教什么”“最好用什么去教”这两个问题。

教师还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应该教给学生哪些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中出现的这些困难?作为教师,应怎样对学生的读书过程给予必要的、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三、解读文本,必须运用多种艺术思维方式文本的解读,不应只有一种方式。

不同的解读方式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

在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很多种解读文本的方式来解读文本。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两条路径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两条路径

法” 和真 善美三维“ 错位 ” 理 论 对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中 的文 本 解 读 就
很 有 帮助 。例 如 上 文 说 到对 “ 二 月春 风 似 剪 刀 ” 的理解: 一方 面 , “ 二月春风 ” 让人觉 得寒气逼人 : 另一方 面, 运 用“ 比较法 ” , 可以 拿“ 砍 刀” “ 菜刀 ” 和“ 剪刀 ” 比较 , 既然诗 句前面还 有一句“ 不 知 细叶谁裁 出” , 那 么 与“ 裁” 相 对 的最 恰 当的 当然 是“ 剪刀” 了 。再 如 对“ 草色遥看近却无 ” 的理 解 可 以用 想像 还 原 法 。这 句 诗 出 自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孙 绍 振 教 授 曾 指 出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作 品解
读“ 在方法上 , 习惯于从表 面到表面 的滑行 , 在 作 品 与 现 实 的 统

中团团转 , 缺 乏 提 示 矛 盾 进 入 分析 层 次 的 自觉 , 这 在根 本 上 背
韩愈 《 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员外 ( 其 一) 》 , 这里诗人 欣赏的是早春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 文本解读能力的两条路径
◎ 龙岩 市第 二 中学 章 庭洋
本一 词, 源 于拉丁文 的 t e x e r e , 本意是波 动、 联结 、 交织 、 编
反交通规 则 ” , 为什 么 这 样 的 文 章 还 能 打 动 读 者 , 使《 背 影》 成 为 感 动 一 代 又 一 代 读 者 的名 篇 ?还 有 到 底 谁 才 是 杀 害 祥 林 嫂 的 真
在对草的关注 中, 有一种特 别宝贵的心理变化: 先是发现 了草色
而动心, 因 为动 心 而走 近 , 走 近 却 发 现 绿 草 的颜 色 不 见 了 。这 本 该 是 一 种 失望 , 但 是相反的感觉 产生 了, 那是 一种欣喜 : 春 天 来 了, 草色绿 了 ! 这 是 多 么 精致 微 妙 的 心 理 感 觉 啊 ! 再 如学 生反 映 《 背影》 中父 亲 的 形 象“ 很不潇洒 ” , 又“ 违反交通规则 ” , 可是 《 背 影》 却能影 响一代又 一代 的读者 , 并成为 名篇 , 这 是为什 么呢 ?

提高中学生文学教育中的文本解读能力

提高中学生文学教育中的文本解读能力

提高中学生文学教育中的文本解读能力一、引言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和情感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课堂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和学生自主阅读的减少,中学生的文学解读能力逐渐下降的现象逐渐凸显。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论述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文学教育中的文本解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提高中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文本,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一篇短篇小说时,可以要求学生从不同角色的视角去解读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情节发展,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和想象力。

三、提供丰富的文本材料提高中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还需要提供丰富的文本材料。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取不同体裁和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样的文本。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情感的把握。

通过多样的文本材料,学生能够获得更广泛的文化体验,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注重文本的鉴赏与评析提高中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需要注重对文本的鉴赏与评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人物形象、主题等要素,并从中挖掘作家的独特创意和艺术手法。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注重对文本的鉴赏与评析,学生能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解读能力。

五、加强文学批评教育提高中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还需要加强文学批评教育。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和学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通过加强文学批评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高中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还需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阅读。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两条路径
字数:3829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1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文本一词,源于拉丁文的texere,本意是波动、联结、交织、编织,并因此衍生了构建、构成、建造或制造等意义。

文本定义颇多,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人等被用话语记录下来,都可被视为文本。

什么是解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通过分析来理解”。

由此,文本解读可解释为“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话语)”。

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文本解读,不是单方面的对象性阐释,而是文本与读者的反应交流过程;不是复制文本,而是对文本的建构,它造成文本的开放性,将文本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而还原为鲜活的生命;是通过读者的体验、理解和建构显现文本意义,在文本意义和情感的领悟中,人与世界融为一体。

”文本解读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个性等。

文本理解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文本解读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就是指中学师生认真阅读教材,进行细致、周密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教材从内容到意义的准确、透辟的理解和把握。

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曾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作品解读“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提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老是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而应该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而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在他的著作《名作细读》的《自序》中,孙教授对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都提出了批评,指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必须重视细读。

比如,为什么杜牧在《山行》中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它好在哪里?贺知章在《咏柳》中写到“二月春风似剪刀”,能不能写成“似菜刀”呢?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说到“草色遥看近却无”,会不会自相矛盾呢?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写到“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有何妙处,与诗人的心境有关吗?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何能成为千古传唱不绝的名句?还有有学生认为《背影》中父亲的形象不仅“很不潇洒”,而且还“违反交通规则”,为什么这样的文章还能打动读者,使《背影》成为感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名篇?还有到底谁才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这些问题都是中学生在阅读中学语文教材文本时产生的,如果中学教师不具备文本解读的能力,必然要耽
误学生的学习,而该教师必然是一位不称职的教师。

要解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而要提高中学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除了思想上高度重视以外,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地向专家学习。

可以通过聆听专家讲座,也可以通过阅读专家著作,提高理论修养,掌握各种鉴赏方法。

比如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中提到的“比较法”、“还原法”和真善美三维“错位”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就很有帮助。

例如上文说到对“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理解:一方面,“二月春风”让人觉得寒气逼人;另一方面,运用“比较法”,可以拿“砍刀”“菜刀”和“剪刀”比较,既然诗句前面还有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那么与“裁”相对的最恰当的当然是“剪刀”了。

再如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理解可以用想像还原法。

这句诗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这里诗人欣赏的是早春的草,它处在要绿不绿之间,远看是绿的,近看却还是枯黄的。

在对草的关注中,有一种特别宝贵的心理变化:先是发现了草色而动心,因为动心而走近,走近却发现绿草的颜色不见了。

这本该是一种失望,但是相反的感觉产生了,那是一种欣喜:春天来了,草色绿了!这是多么精致微妙的心理感觉啊!再如学生反映《背影》中父亲的形象“很不潇洒”,又“违反交通规则”,可是《背影》却能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并成为名篇,这是为什么呢?这正可以用上孙教授真善美三维“错位”理论来解答。

它涉及到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

实用价值是一种理性,主要讲的是理性的善恶,遵守交通规则是善,不遵守交通规则是恶。

而审美价值,则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情感丰富独特的叫做美,情感贫乏的叫做丑。

二者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完全正确统一的,也不是分裂的,而是“错位”的,既有统一的部分,又有错位的部分。

二者属于不同的价值系统。

审美价值往往是超越实用功利的。

在《背影》里父亲为儿子买橘子,从实用价值来说,完全是多余的。

儿子自己去买,快而安全,且不会违反交通规则;父亲去买,比儿子费劲多了,就橘子的实用价值来说,并没有提高。

但是,父亲执著地要自己去,越是不顾交通规则,不考虑自己的安全,就越是显示出对儿子的浓厚情感。

越是没有实用价值,越是有情感的价值。

反差越大,越是动人。

至于“不够潇洒”的问题,也一样。

父亲越是感觉不到自己的费劲,自己的笨拙,越是忘却了自己不雅观的姿态,就越是流露出心里只有儿子没有自己的情感。

这就是文学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它给读者以审美享受。

又如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做法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肯发表意见的不论正确与否都给予肯定。

对此,赖瑞云教
授在他的《混沌阅读》中明确指出,解读的无限多元现象正是混沌理论证明的发散现象,但是,多元是有界的,即多元解读不是乱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怎么读还是哈姆雷特,不应把他读成李尔王。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也不应把林黛玉读成薛宝钗。

不论是有意的脱离文本任意读,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阅读越界,都是不以作品本身为依据,或者没有真正进入作品的吸引中心。

聚集与发散,形成了作品元读“多元有界”的无限景观。

专家们的理论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具有指导作用,他们提出的文本解读的方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启发性,解读的例子具有示范性,很值得中学语文教师去学习、领会和运用。

其次,必须养成独自解读文本和处理“教学文本”的习惯。

正如陈日亮老师在《如是我读》中说的那样:“我所做的解读,也多是从文本的仿佛天衣无缝的完整统一的表面,去发现和揭示内在的矛盾,从而进入分析层次。

”不少教师之所以习惯于在文本表面“滑行”,正是由于缺少“教学文本意识”,备课多半搬用一般文本解读的现成结论,将教参、教师用书或专家学者的作品分析照单全收,很少考虑到教材、教师与教学对象之间多重的复杂关系。

从面向一般读者的文章作品进入语文教材,从文本变成课本,直接面对学生读者,文本还是那个文本,而解读却多了两个向度:学生的和教师的。

解读的价值取向,不但是要正确读出文本的原有信息,同时还要能够读出如何正确阅读信息的“信息”,有学者称之为“言语智慧”。

若能够注意及此,教师面对一般的文本解读就会有所弃取,就会根据“学情”更实际、更精细地考虑教学目标,确定更有效的教学内容。

“教学文本解读”必须以正确的“一般文本解读”为基础,它更需要因时因地因对象的主观因素的加入,使得经过“教学筛滤”的文本解读,有着从“教”与“学”切入的深度和广度,更具体生动地体现文本、学生、教师三方互动而创生的解读语境。

这样,每一篇课文和每一节课真正应该“做什么”,就能有效地落到实处。

举孟郊的《游子吟》来说,如果作为一般文本,能了解诗歌表达诗人对母爱的赞颂就可以了。

而作为教学文本,则不仅要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诗人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如诗中借助“线”和“衣”两个意象将母子之情联系起来,“线”传达母爱,“衣”感受母爱;又通过“密密”和“恐”写出慈母尽力将衣服缝得结实耐穿,表达出慈母对即将远行不知何时归来的游子的担心和无限关爱;结尾句中又通过反问和“比兴”的艺术手法表达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歌颂母爱的伟大和难以报答。

只有不断通过这样的解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解读文本,进而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养成独自解读文本和处理“教学文本”的习惯,才能不断提升自身文本解读的能力,
处理好一般文本和“教学文本”的关系,为学生进行正确的文本解读训练做到很好的示范,真正培养好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总之,文本解读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作为“人的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重视学生的独特认识、体验和评价;要实现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文本解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走进文本、贴近文本、回归文本。

采取有效的解读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和理解文本,发现文本的意义。

虽然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但是多元也是有界的,学生如何把握文本的真正意义而不是无目的随意阐释,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

[2]赖瑞云:《混沌阅读》,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

[3]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曹明海:《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

(责任编辑:赖一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