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传承

八卦掌传承
八卦掌传承

八卦掌历史

(现场展板用)

八卦掌是中华武术的一种,是三大内家拳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瑰宝。

八卦掌,集各门派武术之精华,溶中华武术及气功于一体,合道家养生与修炼一于身,聚技击与长寿之秘法,融健康与祛病于一炉的不可多得的至尚功夫。

八卦掌异于其它武术,不拦不架,松柔懈化,借力打力,后发制人,进动前步,退动后步,以不动应动,以走转赢人。

八卦掌的特点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悬顶塌腰,擦膝合胯,脚似趟泥,身若坐轿,松而不懈,刚柔相济。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武术奇人。他将八卦掌发展到中华武林巅峰的武术最高境界。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图1)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生于中国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10月13日),卒于光绪八年(1882年)。承祖辈武荫,自幼喜武,且酷爱异常,终日习练,从无倦意。他目似龙睛,臂长过膝,虎背熊腰,膂力过人。他年少既武术超群,好打不平,少小有名。稍长,云游四方,访名师高友,广学各门武术,后遇道家,得内功,久炼知其妙。精勤探研,综各派之武术精华,合道家修炼之内功,整理了一套较完整的与其它拳种相异的武术功法——八卦掌。

具考证,董海川自幼武术既有超人之处,常露侠义之气,在当地很有名气。年延志长,云游四方,广投名师,遍访高友,侠名义气,武林尽闻,众名师甘将自门武艺相授,其学而不忘,深入钻研,故精通多种拳术。后行经九华山,遇道士山上盘旋对练,其法颖目,拜学八载,得道人内功真传。董祖集平生所学各派武术之精华与道家内功修炼结合,潜心钻研,衍生出一套别异的武术功法,功夫极高,震惊武林各派。

其后,因特殊原故,进宫为太监,后改事肃王府,潜身修炼,白日稍闲暇,既练静功,夜间则练武不辍。由于其夜隐独练,由于其无私无欲,由于其聪慧超人,参道之奥理,悟武术精髓,综武融道,深研精练,久之功夫达出神入化境界。隐匿良久无人知晓其武术功夫,后显露则一名惊人。

具记载,董海川武功显露后,常会众人于塞外,皆当代武林群雄,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董先祖四面迎拒,身手敏捷,行如旋风,自己毫发无损,众人却被纷纷击倒,众多观者,无不称其神勇,惮其丰采。

董海川暮年,在弟子家休息,弟子见师父睡觉,便轻轻进得屋来拿起被子盖在师父身上,没想被子竟然落在床板上,床上已不见人,弟子一惊,急转身环视,只见董海川竟然站在身后五步开外的门旁边,说道“既然盖被子,为何不说一声”。如此可见其功夫,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八卦掌问世之前,太极拳师杨露禅北京设擂,为不伤对手,杨大师在擂台四周撑起安全网。一次董公给肃王爷送水,见观众人山人海,围得擂台水泄不通,无法穿越,董海川拧身旋起,一手托茶盘一手拎茶壶,踏肩而行,于网上走过,杨露禅见其轻功了得,便知传闻之神功异人必定是此人。董海川亦上擂台对擂,二人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太极拳杨师祖对董公说“我来京设擂不为争雄,实欲推广太极拳,董公绝世武功更应推广,吾等何不将

内家拳共同推广于世那”,董公大乐,即罢战,二人挚手兄弟相称。此后董公才开壇设帐,才公开教授功法,其弟子逾千人。最有名的弟子有,尹福、程廷华、马维骐、史纪栋、刘德宽、樊志湧、梁振蒲、刘凤春等70余人。

八卦掌经董祖口传身教,经过第二代第三代慧者智者笔录整理,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完整的、高超的、博奥的、深入浅出的一代武术奇艺——八卦掌。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董海川晚年(同治13年即1874年)离职,专事授徒,众弟子争相供养,其清心寡欲,修心炼性,武功不减,及至弥留之际,从者启其手足而不能,诚如铁汉,临终端坐三日,坐化仙升,逝于光绪八年(1882年)冬,享年83岁。

有碑为证,碑文:名之于人大矣哉,有汲汲求名不传者;有操必传之术,而韬光养晦,转以自匿,久之宏中肆外,而名以日显若吾。

吾师董公殆其人欤,公讳海川,文安人,生有神力,幼以武勇名乡里。弱冠后技益精,访友于江皖,迷失道入乱山中,终日不得出,讥困无聊,度无生理。忽有人于山巅招之以手,乃攀藤附葛而上,至则其人谓之曰:师候汝久矣,因导之行,见庙宇奇幻,类非人世。蜿蜒而入。历数处,一道者装,童颜鹤发,遥之曰:汝来何迟乎。遂日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炼神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平日所未闻未睹者。居久之,又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视,则云烟缥缈,已失其处噫!此公至诚所感,所遇者其殆仙欤。公神力得自天授,而技艺又获得仙传,此后遂无有能败之者。后缘事入肃邸效力,蒙赏七品首领职。以故,公在都之时多。公性情退让,不欲见异于世,然既负绝艺,游其门者,常数十百人名,由是历久弥彰。公往矣,至今都人士犹啧啧称道弗衰,福等久忝门下,未忍没其芳徵,因特略志梗概,铭诸贞石云。

大清光绪三十年岁在门逢执徐,仲春上浣

八卦掌第二代:梁振莆

(图2)(图2、3)

梁振莆,字昭庭,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二十日,逝世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八月十三日,八卦掌第二代名家。梁振莆先生,自幼好武,聪慧勤奋,耿直厚道,练功刻苦,武道精深,幼拜董祖,尽得真传。

梁振莆先生,祖籍河北省冀县北郝家冢村人,幼习弹腿和镖掌。13岁进京,在万兴估衣庄学徒,故世称“估衣梁”。16岁因病拜董海川先师学练八卦掌,年余病愈,由此学练八卦掌每日不辍,艺业精进,是董海川先师得意弟子之一。能踏莲过水,曾掌击奔驴。晚年任河北国术馆顾问,英名播于大江南北。

梁师祖受益于八卦掌,更刻苦练功,深得董祖喜爱,时正当董祖晚年,亦是八卦掌大成之后,且精力旺盛全心授徒之时,梁师祖又是年青妙龄,聪慧过人,学而不忘,且时时追随董祖左右,致梁师祖成为第二代中学得八卦掌最多最正最根本的八卦掌传人。梁师祖不仅天生聪慧,又尊师重义,对老师兄尊敬有加,众师兄都与其相处甚密,皆愿将所学所得传授辅导,至梁师祖尽得八卦掌。梁师祖从年青既得真传,加之天生聪颖,博采众长,一直练功不辍,以致成为二代八卦掌中佼佼者。

梁师祖平生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冀县有四霸天,恃武仗力,称霸全县,无人敢惹。梁师祖回冀县探亲,四霸天闻其名颇有妒嫉而欲折之,乃纠集地痞寻衅,梁师祖抖起八卦掌神威,走穿挑打,击东打西,指上打下,使四霸天惨败而服,遂以师侍之。

光绪二十五年,梁师祖打死恶棍赵六之事,更使后代赞不绝口。金镖赵六是北京西城一带恶棍,马家堡火车站一代人皆惧之,无耐搬运工人们拥请梁师祖主持公道和业务,而金镖赵六早已觊觎此业,见梁师祖得其甚易,乃纠合百余地痞、无赖皆持刀棍撵梁师祖,梁师祖怒斥其不法行为,众地痞无赖蜂拥而上,欲毙梁师祖于淫威之下。无奈,梁师祖被迫出手,持九节钢鞭环而击之。先击毙金镖赵六后又击毙20余人,伤者10余人,余者皆逃窜。梁师祖自行投案,后隐居原籍专事授徒。梁师祖一人一鞭,对百余恶棍,竟如入无人之地,毙持械凶徒如剖小鲜,可见梁师祖武功之一斑。

晚年居原籍专事授徒,一代名师,为八卦掌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八卦掌第三代:郭古民

(图3)

郭古民,原名德仓,生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卒于1968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祖籍河北省冀县郭家庄。弱冠离家,在北京估衣行中学徒,拜识了八卦掌第二代名家梁振蒲,从而投入门下学艺。终生奉献给八卦掌。

旧社会学徒规拒极严,只有年节及休假日才能外出。他每逢休息,便去梁公处盘桓终日,把所学弄懂练熟。回来后对所学一招一式,日日研习演练,弄通道理,练熟动作,再改学它式。一生潜心钻研,极功苦练,不仅练成一身绝技,在八卦掌及各家拳术理论上,造诣也非常深厚,后代无可及者。

他生活俭朴,谦虚礼行,文武全才,博得众师伯喜爱,八卦掌第二代名家大枪刘、铁镯子尹福、眼镜程等皆倾囊相授。他与众师伯门下高徒皆和睦相处,与曾省三、程有龙(程庭华之子)等人更是相交甚厚,常一同切磋探研,博得众长。他不存门户之见,与其它拳种常善意交流,尤其是太极、形意、通臂、炮捶等门派与先生相善者颇多,至郭师祖对各门派武术尽皆精通。

郭古民先生,曾任军阀韩复渠武术教官,在济南设帐,后归北京授徒,跟先生学艺者,不下千人,收徒200余人。晚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他生平有骨气、贫困志不移,威武不能屈。日军侵略后,横行北京的日本浪人,曾一度威逼、利诱,要先生传授八卦掌,遭到先生的坚决拒绝。可见先生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气节。

郭古民先生在理论上为历代佼佼者之一,由于郭师祖勤学苦练,深入揣摩,悟性超群,以及二代和三代名家栽培和帮助,因而将各支八卦掌之精华,融于一炉并有所发展。终于集八卦掌之大成,形成了较全面的、系统的、完善的八卦掌理论体系。故对八卦掌的理论、阐细发微地笔录于书(手稿有郭氏锦囊、八卦拳术集成、及散稿等),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八卦掌的理论和练法,使后学者有章可守,有据可查。

郭古民先生艺精招绝,内功深厚,他善使“挑掌”,又名“张手雷”,击人能致丈外,离地一尺以上贴在墙上,停顿片刻方才落地,叫“挂画”。门下弟子几乎都尝过挂画的滋味。被击者觉得被一股风吹了一下,便飞出丈外,胸部无任何疼痛和不适感,但撞在墙上的后背很痛。

郭古民先生教臧学范“说手”时,叨着雪茄,烟灰近寸长,臧师身材魁梧,郭师祖一掌发出,竟将这般的块头,打得飞身离地,落在五步开外的床上,身体翻滚,双脚在墙上蹬出两只大脚印,郭师祖叨烟的烟灰却没掉。

郭古民先生内功深厚,空胸时能凹进去许多,盛小半盆水不会溢到外面,并且手能伸长一市尺以上;小腹能鼓起直径约15厘米的半个园球,并且使其在腹部任意滚动;四肢的肌

肉能随意叫某一部位跳动。内气充盈,练到了肉与骨合,皮与肉脱。郭师祖的艺业已达化境。

郭古民先生德高望重,宽厚忍让,不存门户偏见,不仗艺欺人。说招比手时,点到为止,从不伤人,使人心悦诚服。凡来较艺者,先生视来者功夫大小而定出手轻重,不使来者惨败。对失败者从不藐视其人和门派,皆好言安慰:“你的拳种好,但你的功夫没有下到,回去跟师父好好练,定会练出功夫来……。”故而失败者,无不佩服其艺高招绝,德高望重。

郭古民先生一生醉心武学,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八卦掌,终身末娶,为八卦掌的继承、发展和传播,贡献出毕生精力。建国初期,受到国家体委重视,李天骥先生曾多次造访。贺龙元帅也来与先生会晤。

八卦掌第三代:李子鸣

(图4)

李子鸣原名镛,又名直,字子鸣。生于1902年农历八月初四,卒于1993年农历正月初一,享年91岁。原籍河北省冀县李桃村。李子鸣自幼好文嗜武,善习燕青拳,十八岁因病拜八卦掌第二代名家梁振蒲为师学八卦掌。他文武全才,不仅武艺高超,且能书善画,一生游历武林画苑,辗转辽冀京津,后定居北京。

李子鸣聪慧志远,崇侠正义,1944年在北京接触地下共产党,持大节、尚侠义,斥个人安危于度外,虑国家存亡,替志士救危,在地下公委会工作。

李子鸣好学勤奋,刻苦练功,在北京搞地下工作时,仍练功不辍。为弘扬八卦掌,他创研究会,设辅导站、办会刊、撰专著、讲学东瀛,传书欧美,造福当今,留益后学,得到同仁拥戴。他掌握八卦掌及器械套路多而精,理论上造诣很深,著有《董海川八卦掌》、《梁氏八卦掌》、《八卦掌怎样使人健康》等书。

李子鸣为人和善慈祥,为困者解难,德行广播,名闻海内外。晚年醉心武学,博采众长,完善梁氏八卦掌技艺。为弘扬八卦掌精华,他广为收徒授业,弟子遍布海内外,曾亲到长春,授教辅导。李子鸣重道思源,推崇武德,组织后人为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祖迁坟修墓。文化大革命中董先祖坟墓遭厄被破坏,他虑及先祖创业,福泽后人,于1980年牵头倡议国内外后裔集资,敬迁董先祖坟墓于北京西郊万安公墓,重建碑铭。得到同仁及八卦掌后裔的支持和拥戴,于1981年完成敬迁。同时迁入万安公墓的还有其师兄郭古民先生。1986年又把梁公振蒲的坟墓,由原籍迁入北京万安公墓,以供八卦掌后学瞻仰。李子鸣生前任中国武术协会顾问,北京武术协会副主席,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理事顾问,全日本中国拳法联盟名誉主席,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北大、清华等高校武协顾问。国家嘉其功绩,授予一代宗师“德高望重”匾。

李子鸣宅心仁厚,弘扬八卦掌功绩卓著,弟子臧学范及门下为其敬献有“尚武崇德”匾,李子鸣逝世后,常有后学拜望,1997年4月5日由其亲属及门徒们,将其骨灰迁至万安公墓董先师墓园。入土安葬那天,参加仪式的亲朋好友,各界领导、京都国内以及日本等地门徒及后裔400多人。李子鸣生前常群贤聚首,名手踵至,逝后得海内外崇仰。武林中享誉盛名者希矣。

八卦掌第四代臧学范

(图5)

臧学范,名福永,字纳川。河北省献县王家尧京村人。1932年农历2月2日生2011年12月21日逝。八卦掌第四代梁支嫡传长春掌门,吉林省武术协会委员,省武协八卦掌分会会长、长春市武协副主席、八卦掌研究会会长,中国武术七段。在职任高级工程师。

臧学范先生自幼好武,髫龄上学间跟老师魏钦文习文学武,1966年遭文革之厄,避难于北京,蒙三代巨匠郭古民先师赏识之收列门墙,形影不离近两载,刻苦异常,昼学夜记,

三年勤学,甚得郭师祖厚爱,致倾囊相授,郭师祖誉其为“不可多得之武术大材”。著名三代大师李子鸣先生亦喜爱有加,视其为衣钵传人,倾平生学识相授,臧学范先生对李老更是以师以你侍之,终后在李老家人主持下拜李老为师。郭古民去逝后,又得郭老高徒王其昌代师袒襟传艺。致臧师尽得八卦掌真传,为当今八卦掌理论、掌术、器械、套路最多者,被誉为东北“快手”和“儒侠”。亦承八卦掌玄奥易理,为凤毛麟角之一。

臧学范先生继承发展了八卦掌,他精技明理,博学钻研。在八十年代,据郭师老之意会,参太极拳之推手,以打轮之技法,八卦掌之理法,创编出八卦掌定步与活步推手,得李子鸣先师认可,“八卦掌推手”的妙用功法得以问世和推广。

臧学范先生德才兼备,知恩报德,八十年代应李子鸣提倡,全力支持为八卦掌始祖董海川迁墓立碑,作为外埠发起人之一,为董祖在北京万安公墓重新建立墓园。后又与李子鸣等共同倡议,为二代师祖梁振蒲,三代大师郭古民,迁墓立碑于董先师墓园,后为三代大师李子鸣安此墓园,亦尽进全力。他曾为李子鸣先师整理出版《董海川八卦掌》一书,为郭古民先师整编出版《八卦掌术集成》一书。臧学范先生全身投入八卦掌,全心推广八卦掌,他在《武魂》《拳击与格斗》《精武》等杂志刊登了几十篇论文、八卦掌套路、八卦掌器械、八卦掌奇门兵器和技法及功理。他的在八卦掌武术的修为和业绩得到武林各界的认可,曾受邀《中华武术大辞典》编写工作,2010年被《精武》杂志社评为“精武百杰”。其功德收载于《中国武术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国当代气功师辞典》《关东高功夫师》《吉林省拳械录》书中。

臧学范先生弘扬八卦掌,足迹越大江南北,弟子遍布海内外,逾400余众,精心雕琢,诲人不倦,倾力授教,时刻不懈。他将八卦掌的探研、整理、推广、作为毕生的追求,他建八卦掌协会,创《八卦掌简报》,办《八卦掌网站》,搞《八卦掌比赛》,至终不息。

一代宗师,崇德博武,千古永垂。

臧学范相关图片(图6-)

八卦掌第二代(部分)传人图片(图7-)

八卦掌第三代(部分)传人图片(图8-)

八卦掌第四代(部分)传人图片(图9-)

八卦掌传承相关图片(图10-)

自己整理八卦掌学习文件

初学八卦掌应从站桩开始 前人常讲入门三年桩,桩功是八卦掌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武术基础,身体各部位僵硬,很难放松进入练功状态。练拳容易改拳难,如果一上来就练习走圈转掌,不但不容易掌握八卦掌的动作要领,而且还容易出现偏差,一旦形成孤僻动作就更难进行纠正。八卦主要以行桩(走转)习练为主,初学者应先以站定式桩练起,取二十四小式中任意一式均可。为循序渐进,可以先站无极桩,体会身体各部位的要领,无极桩式简单上功较快。等到身体各部位有了一定的反应后再慢慢过渡到狮子扑球式、麟形踏掌等式,大概个把月后再习站难度较大的鸡形怀把琵琶式、掰步一字桩、扑腿游身等桩式。 扣步:半扣步、扣步、过扣步。半扣步是两脚位置呈90度,扣脚的脚尖对准前脚的脚心(位置),成丁字形,两膝相顶,两脚距离根据膝部的膝度而定,一般是在回身时使用。扣步是两脚位置呈90-130度之间, 麻林城老师扣步:八卦掌的扣步,前脚为扣,步不能过大,不能过小,两膝并拢,进行掩档,胯背后提臀部就是尾闾为前送,头顶要上悬,颈部要挺就是下颌要收,气沉丹田。

摆步:上步外摆叫摆步。摆步同时,膝要外摆,胯要内斜,形成中正,身体重心(稍微向后不能完全向后)稍向后前闪后起,胯要拧胯膝要摆,胯要内提,要充分利用八卦掌的螺旋之力,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尾闾要顺,颈要直,摆步一般比扣步的距离要宽。 虚步:这个步膝盖不能过前脚尖,虚探叫虚步(八卦掌的虚步),虚步的重心要落在后脚,不能前脚尖点地,应该前脚掌着地,哪个腿在前那个胯要后提,哪个脚叫虚步,仆步(仆步穿掌):在八卦掌的应用中很广泛,也是八卦掌重要的基本步法、基本步型的基本功,它用于穿掌。仆步的基本要领,这个脚尽量往前,但是不能塌不能后仰,左脚后跟和臀部不能蹲实、不能压实,然后目视前方,头不能后仰和前塌,收颌这是八卦掌的仆步。 后插步:这也是八卦掌的重要基本步法,后插步就是向后插步,注意,后插不能过大,过大不容易变化,后插它不同于摆步,插的步应该稍微弯曲一点,后插步容易变化,重心下移,身体尽量这样旋转,向右旋转,用于后继的一种变化,重心在前,右腿占重心七分后面占三分,后面虚,前面实,重心顺其变化,回扣重心,变换身形,这是八卦掌的透步叫后插步。

八卦掌有哪些基本步法教学训练

八卦掌有哪些基本步法教学训练 步法练好了,才能按照八卦掌的要求,注重九要,即:一要塌、二要扣、三要提、四要顶、五要裹、六要松、七要垂、八要缩、九 要起钻,落翻分明。 八卦歌诀云:未从动梢艺动根,,手快不如半步跟,出入进退只半步,制手避招而安神。从歌诀中可以得知步法在练习中和技击中 的重要性。人的发力是由根部而起,其力稳而狠,有的人认为练习 八卦掌步法大、功架低出功夫。这在平时练还可以,但形成习惯则 难改;同时八卦掌灵活,步大、架低,八卦掌的阴阳、虚实,就难以 体现,正如武林前辈讲,步大在换式中就会自然产生二起劲,会迟 缓不灵。八卦掌迈步歌诀功夫本从弯步来,两手变化随步开,高跳 低挡横掩进,推托带领不离怀”,其含义是:八卦掌的功夫都是从 走圈中练出来的,“走为百练之祖”,走步是练法和用法的具体体现,做到“手随步开”,手步配合熟练,招式才能心形相合,心想“式”成,这样与敌交手才能做到高挑低搂,纵横掩避、推、托、带、领,随机应变,随心所欲。歌诀中对步法还有很多如:“囤步 子要两相齐,前虚后实差相宜,若要站齐前后倾,亦且腰短少灵机。连步必三费功夫,使手要简自然无。搭手转身是空手,机会恰巧是 江湖。”上述歌诀进了步法在与敌交手中的要求,可见步法在练习中、交手中何等的重要。综观八卦前辈长寿者居多,都是因为长期 练习而形成,人老先至腿,八卦掌练步即练腿。 总之,八卦掌的步法练习极其重要,很多八卦前辈特别注重练步。步法好,身法自然灵活,基本功扎实了,八卦掌也就提高了。步法 练法稍加指点即转为用法,也就是练武者常讲的八卦暗腿,下盘有劲,不浮,可以讲练好步法,里扣、外摆、踏、踩、拧、跺、踢、蹬、踹、铲、钩、挂、扫、绊,以及上三路,中三路,推、托、拉、带、领、靠、挤、搡,随之应变,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八卦掌的核心-单换掌

八卦掌的核心-单换掌 八卦奥密在转掌(单换掌),一式通,百式通,千变万化在心中。不必将八掌练全,只将单换掌习熟,则变换之理油然而生。只在单换掌或转掌上下功夫足矣,开始时一定要把要求吃透,每一个字都要琢磨,有一处做不到就白练了,且气易上浮,应平心静气,放慢速度一招一式的练。八卦是慢功,走三五年的单换掌,而且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要求都要做到,自然会有内劲产生,身体会有整劲的感觉,再练其它套路会很容易。单换掌形简意深,实战性强,八卦功夫尽在其中。基本功在单换掌中,其它七掌多是变化而已,只要步法、单换掌对,八卦掌就已经掌握了一半以上,以后多练增加功力,否则掌握的掌法再多,可能也只是空有其形,所以要多练走转和单换掌。八卦全部变法都以单、双换掌为本。各派不同的单换掌本质东西对了,外形很随意,所以单换掌的用法就很多。单双顺为基本掌法,式子简单,但身法难练,练好单双顺就得到八卦真谛。 单换掌从动作外形看,两掌掌心一向里一向外,两脚一摆一扣,从外表看它是一个面对圆心、左臂屈肘外旋向右则掩肘,于头右侧上方,右掌于左肘外侧下方,两手指向上,两脚对弧线的推掌动作;要求周身上下完整不懈,头顶气沉、沉肩坠肘、两臂圆撑、空胸拔背、肩肘松垂、收臀裹胯、两膝相抱、脚趾扣地,无一处不在顶劲,无一处不在用力。一掌前伸,一掌护后下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裹胯合膝、虎口圆撑、五指微扣,双手感觉是在抓抱篮球一般,劲力达到五指,既是外顶内按。通过“舌抵齿扣、提肛溜臀,气沉丹田”的心法,结合里直外扣、平起平落的趟泥步,加上合膝、拧腰、裹胯的方法练习。只要架正、气通、意合就可以加强掌力和产生螺旋力,积累在走转换式之中逐渐打通全身筋脉,平衡阴阳,也具备了击技的基础。换势的时候是穿掌,腰转掌穿,易做成类云手的开掌而不是穿。 初习单换掌,掌对前方;继续努力,掌对圆心;继续苦练,掌过圆心,胸对圆心,此时虽有了一定功夫,但身架仍没有拧旋到位,没有越过这一层面,功夫不能产生根本性突破。在此基础上,至胸腰过圆心、头扭向里圈肩的肩窝处,下额放在肩井穴,后掌的掌指在前掌的肘尖下,后掌的肘尖下对肚脐,前掌下对后脚跟,也就是前掌的掌根与后脚的脚根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样才是身架拧旋到位。如此身架,走转自如,似行云流水,运掌转换,突变洒脱,说明四肢、腰胯及周身骨节已解开贯通,力自然达四梢,周身劲力必饱满无疑。遵照下顺上逆中圆的身架而练至浑身拧成一股绳,从而所获得的整劲,也叫浑元劲、螺旋劲。 走八卦单换掌可用劈拳的架子,一手前扑一手后兜,将这个架子维持住,两手不要再动。在圈子上的内脚直走,外脚内拐,这样就走成了圆圈。劈拳一手前扑一手后兜时,隐含着向左右的撑起之力,既然走了圈,就要将这隐含的劲撑圆了。走八卦练的是浑身的完整,手势不动,要以身动手。内脚直走,身子前进,架子就有了向前扑的劲,外脚内拐,身子侧转,手臂就有了向外撸的劲。一扑一撸地走圈,劲力就鼓荡上了。练单换掌看似两手不动,其实劲力在不断地翻腾,一比武就有了招。走圈就是蹬身子,鸡翘脚般随时能独立,但不能露了形,要看似脚不离地的走。 有人练八卦转一会,就头晕目眩,这是光蹬身子了。八卦圈不是脚脖子转出来的,而是头领出来。头首先要虚顶,只有虚顶了才能转动灵活,头微一侧转,整个身子就得调过来。这个圈子是一侧一侧走出来的,所以偏门攻防的意识就养成了。学会了调身子,重量就跟上了。这么走走,就是“全身重量上拳头”的好法子。而且劈拳两臂发挥向左右之力,架子就抱圆了,所谓“两弘圆则气到丹田”,可以养生出内劲,有身轻力厚之妙。弘是两臂内侧的肌肉,两臂通着呼吸,两弘伸展,胸就含住了,气息就能向下深入。脑门有顶意,拳头的分量就加大,后脑有仰意,撤身就快。可见单换掌“以头领身”的训练多么巧妙,脖颈僵硬地走八卦,就走不着东西了,单换掌是先有头功再有腿功。 前掌虚实牛舌样,转掌时一手在前,松肩、坠肘、舒指、坐腕,五指上竖回裹,虎口撑圆,

定势八掌

定势八掌 一、定势八掌简介 定势八掌,是以八个固定的掌势依次(或相互交叉)按照八卦步法的标准。沿着八卦图形不停地往复围圆走转。根据不同的年龄分上、中、下三盘,年龄大的、腰腿功夫较差的可走上盘,年轻的、基本功好的可走下盘,次之走中盘。定势八掌是八卦掌的基础掌法和入门功夫,以练功为主,是习练者每日必操之功。 初练者可以不用转腰,仅面向前沿圈线走转,待日久功深后逐渐以腰为轴面向圆心走转。 为了使初学者能够看清动作,每一掌都在同一个位置起势,并以左势动作(逆时针沿圈线走转)为例,走转圈数不限,待日久熟练后可做左右换势走转。 掌型、掌法按照第三部分中程式掌开、合、领、顶、裹的要领去做。 步型、步法按照第三部分中趟泥步(行步)的要领去做。 身型、身法按照第三部分中拧、裹、钻、翻的要领去做。 二、动作名称 第一掌下踏掌第二掌平托掌 第三掌双撞掌第四掌合抱掌 第五掌阴阳掌第六掌横开掌 第七掌指天打地双插掌第八掌推转掌(推磨掌) 三、动作说明 第一掌下踏掌 方法:两臂圆撑按于腹前丹田位置,相距一拳,踏腕顶 指,两肘窝与两手指尖均和对(图4-1-1)。 要领:行走时,两掌似按一球在水中行走,用意不用力, 呼吸自然。 作用:此掌以练气为主,使气归于下腹,做到胸空腹实, 即合八卦中的坎中满卦。是调身、调心、调息的主要掌法。 意识:内观下腹动态。 禁忌:翘额、撅臀、憋气、僵直。 第二掌平托掌 方法:两掌从颔下分别沿眉梢方向向两侧搓出,当 目平视时,以余光能看到两掌为准,两臂微屈,含胸沉 肩,两肘里合,两掌外开。掌心向上(图4-1 -2)。 要领:背部要圆,两掌掌心要空,掌要平,好像托 着盛满水的两只碗,行走时不能将水洒落。 技击作用:此掌能练两臂的六合力,即上托力、下 压力、里合力、外开力、内抽力(带或领)、斜搓力,起 到斜拢胸肩、掌穿面眼的作用。 养生作用:腹实胸空离中虚,心火下炎温肾气。 意识:接自然界之阳气,使之下行。 禁忌:抬肩、臂高举、肘过屈。

针灸入门练习秘诀

针灸入门练习秘诀 随着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和运用针灸的人越来越多,但在教学环节和临床实践中,练针却被作为次要内容而忽视。笔者有感于此, 在收集、学习前人有关练针方法的基础上,撰写此文,为学针者提供便利,并与同道共勉。关于练针,历代医家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并提出一些精辟的见解,笔者试作归纳为四,即:练心意、练指力、练手法、练运气。 一、练心意练针中的心意是指习者对针感的体验和毫针的控制。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人体的感觉和运动,当心意高度集中在指端、针尖时,指感最敏锐,指力最强,手指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最好,病人也最易得气。因此,练针首先要练心意。《内经》极为重视用针时医者的心意,称其为"治神",并将其作为针刺治病的要则,针灸医生的首务。 主张"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并指出用针时如果忽视"治神",就可能出现"精神不专,志意不理",造成"神气不相随,入针气不至"的不良后果。这实际上就强调了练心意的重要性并向习针者提出了练心意的要求。

1.练心意的方法很多,如蔺云桂先生在《针法灸法图解》一书中提出了准确度练针法和指感练习法。前者是由同一点进针刺向棉垫中不同位置 的黄豆、绿豆的练习;后者是刺置于棉垫中不同层次的、直径4cm以内的牛皮纸片、毛边纸片,并探明其所在的层次、大小及形状,如圆形、正方形、多边形等。二者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练心意关键是在练针时思想集中,凝神于指端、针尖,细心体察针下感觉,同时提高手脑协调、 控制毫针的能力和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即"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灵枢终始》)。只有平时在练心意方面多下功夫,临床用针时,才可精神安详,心无外慕,将自身的精、气、神灌注于针下,并能辨气之变,以意行气,令补泻无误,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练指力指力,不仅指手指力的强度,更重要的是操作者控制毫针的能力,将有限的指力控制和集中在针尖上,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能。从广义上说,指力包括了掌力、腕力、臂力,甚至全身气力和意念的协调。这种力量是一种”巧力",应当"强而不猛,迅而不躁,轻而不漂, 和而不滞"(魏凌云《针灸科学与技术》)。毫针,针体细而软,如果没有相当的指力,很难顺利进针,随意运针,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或使补泻手法失败。同时许多研究也表明:指力的大小与得气、针刺感的强弱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着针刺疗效。有适当的指力,才能

[八卦门散手八式技法剖析(中)] 八卦掌散手技法应用

[八卦门散手八式技法剖析(中)] 八卦掌散手技法应用 (接上期) 三、白猿搬枝谱诀:进步摧心力要猛,拧臂旋腕脱化精;扣步转身急搬枝,手搬臀顶腰胯力。 1 在实战中,敌我双方均采取右老僧托钵式相互对峙。我采取主动进攻法先发制人,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左脚紧跟一步,脚下步势不变;同时,右手掌随身而进,仰掌迎面一点,手腕迅速内旋下沉,掌心朝前,掌指向上,以右摧心掌法,直奔对方的心窝膻中穴,力达右掌;左手掌心朝下,紧护左胸部。目视对方面部(图17)。 对方见我来势凶猛,急忙坐身含胸避让我锋锐;同时,急用右手钻穿刁捋我右腕,右转体速用左手掳抓我右肘部,欲用擒拿法拿我右臂,以施顺手牵羊技法。目视我面部(图18)。 注意要点:我进步时应用八卦门中跟步法,始终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固,右掌穿点随步身而人,一点即旋腕,速度要快,劲力要猛,力达掌根。拳谱:掌用小天星,按实始用力。整个动作须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灵活巧妙,一气呵成方妙。 技法说明:摧心掌技法独特,临敌实战中,脚踏中门夺地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破坏对方的重心,攻防兼顾,往往能取捷效。如对方以右顺步拳击我上中盘时,我左掌向左下一搂按其来手,右手顺势以右反背掌击打对方太阳穴;对方必以左手格截,两臂一交,立即顺势旋腕翻塌对方心窝膻中穴;亦可身随步进,右掌一点对方眉头双睛,以惊扰其心神,无论对方接招与否,先声夺人,出声惊叫,以扰其心神;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势,右掌翻腕旋对方心窝,势若马上开弓,迅若奔雷,亦常取捷效。

2 紧接上动,我见对方欲施擒拿之术,速将右肩松沉,右臂内旋往对方裆部拧插;使对方擒拿法不得力,迫使其双手随我而动,以解中节肘部之围,日视对方(图19)。 上动不停,我左脚迅速向前迈进扣步,右臂此时疾以逆时针旋转划圆,如描太极;同时,左掌紧扣对方右肘部,紧护中门,以防对方右肘中节之技。(图20) 注意要点:我左脚进步须进身,且左掌扣抓其右肘时应要似紧非紧,含有推托之意,以防其捶肘受制,右臂划圆要顺其自然,借势借力,不可妄用拙力。 技法说明:此即八卦门破擒拿法之传统技法,临敌实战中效果特佳。若把握准时机,在敌双臂手擒拿法未成实劲之际,右臂逆时针划圆,左手护中,当敌右臂划之我右侧方时,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势,右臂一抖,其拿法自解,且可用右肩臂反击对方左肋部。 临敌实战中,可视当时情景,或进步或撤步转身均可解脱。 3 紧接上动,我用左掌推托对方右肘部,继续右转体,右脚乘势向后偷插以抢把位,此时对方由于左臂不得力,自会放开我右臂,但我右掌将其右臂向其左侧方推托,使其形成背势,难以发动进攻,此时我立即借右转体拧腰转胯之势,迅速坐身将对方右臂扛于我左肩部(图21、图22)。 上动不停,我速用左手俯掌用力向下搬其腕部,腰胯用力,臀部紧贴身上翘,对方必由后向前由我身后摔出(图23)。 注意要点:偷步抢位一定要把握时机,使对方难以觉察,抢位时身往下钻,使其右臂自然放于我左肩头;扛摔时,一定要腰胯用力,臂往下搬,臀往上翘开,上下相随一气呵成,方可一举成功。

常走八卦圈 健康自然来

从大的框架来说:走圈(即铁恩方先生单独提出来的八卦走转健身法,目前主要由蓝晟先生在做系统传承)是八卦掌的基本功。按二代先师程廷华所传掌法,单换掌称为"母掌",是八卦掌法的基础掌式;双换掌是掌法的灵活运用;顺势掌是掌法的进一步演变。此三掌合称为"单双顺",是八卦掌掌式的基本功。其中,单换掌又是三掌中最基础的掌法。程系掌法还有"八大形",也都是从基本掌式演化而来;另外,其它的掌式套路也很多。但是,最基本的就是上面说的这些,其它都可以从简。 过去,老辈人会的掌式套路并不多,但功夫纯正,长于变化。现在,有的人专门去学掌式套路,五花八门,却不去重视基本功的练习。拳式套路会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功夫练得好不好。八卦掌的功夫就是转圈--八卦走转--"转"出来的,八卦走转就是八卦掌的特征。曾有人说,各门武功最终道理都一样,没必要分出各自的特点。实际上,这样说未免失之偏颇。虽然功夫练到最后殊途同归,但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你练的某一门武功还是要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所以,每一门武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练功方法,你要练哪一门武功,就要认真地练习这门武功所特有的功夫。对于八卦掌来说,练的是"直步横行、拧旋走转",那么八卦走转当然就是必练的基本功了,而且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为什么说八卦掌一定要多练走圈(八卦走转)呢?这是因为:它涵盖了八卦掌所有的特点。 八卦掌创立之初,祖师爷董海川已是一位精通各门武功精髓的人物。他根据自身特点和异人的传授,选择了"转圈"(八卦走转)作为自己武功传授的方便之门,因此才有了八卦掌这门武术拳种。试想,如果没有"转圈"(八卦走转),八卦掌的拳式招法再多,与其它武功又有什么区别呢?从前辈论述中得知,八卦掌是"或粘或走、或开或合、或即或离、或丢或顶、忽隐忽现。""忽实忽虚,忽刚忽柔,无有定形,变化不测"。要练出这样的功夫,就必须练出相应的步法、身法和劲力。除了与其他拳种相同的地方之外,八卦掌腰的活动余地要加大,身法的辗转起伏和步法的变化也要大,须将全身骨节都松开,松肩、松腰、松胯,把身体上下分开,以"顶头悬"领起全身,斜身、拧腰、轻步。为了达到如此目的,最好的方法当然只有走圈了。可以说,与其他拳种相同或不相同的种种八卦掌功夫,都是通过走圈练出来的。 所以,初学者应把走圈放在第一位,掌式放在第二位,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个走圈,一个单换掌,功夫都是一层层递进的,艺无止境。越练越知道自己永远没有骄傲的余地。 从养生方面来说,走圈也是八卦掌最重要的训练内容:要想身体好,必须气血通,气要先行。而只有"心"静下来,气才能得到补充。走圈首先就是要练"凝神静气",以此松开全身筋脉、骨骼、肌肉,从而畅通气血。走圈就是"行桩",它的特点在于"动静结合"始终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另外,它的绕圆走转、松肩沉气,与日常走路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补气"为主;一个是体力消耗为主。实践中有这样的例子:有的人身体不好,平时散步时间稍长一点儿都觉累,但是他(她)练走圈两个小时,却没有太多累的感觉。这就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八卦掌的神奇功效。在走圈的基础上再练掌式,就是相辅相成,能使功夫提高得更快。

形意拳站桩秘法

形意拳站桩秘法 [转] 一个孙门内家拳实修者的练功心得(上)...大森林木 真诚希望各位会员有空就多练劈拳,咱们的国术真功全在里面,拳中真意言语无法尽传,您能多练多看,得了我的拳意,就得了真传。祖师尝云:“通者,拳与性合。每出一手,既合其拳之性,亦合自身之性,如此方可称通。”国术乃生生不已之道也,练好劈拳,即能生五行,养五脏。国术,在龙形。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余云:“拳也者,不可片时辍也,可辍非拳也。”国术真入道者,人练拳如鱼得水,人辍拳似鱼离水。 一个孙门内家拳实修者的练功心得2郭西金 是拳中规矩吗?拳是天地能养人,拳是美酒能醉人,拳是知音能解人,拳是仙佛能渡人。真诚希望各位会员有空就多练劈拳,咱们的国术真功全在里面,拳中真意言语无法尽传,您能多练多看,得了我的拳意,就得了真传。国术习练之初基,在专而不在博也,形意之五行拳,劈拳一通,诸拳皆通;祖师尝云:“通者,拳与性合。每出一手,既合其拳之性,亦合自身之性,如此方可称通。”国术乃生生不已之道也,练好劈拳,即能生五行,养五脏。

内家功夫真传形意拳三体式业随身 内家功夫真传形意拳三体式内家功夫真传形意拳三体式在近代中国武术史上,形意、八卦、太极是流传最广泛的三大内家拳术,并且也的确涌现了很多名家名师,他们对内家拳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文:大道至简的形意桩功――三体式:形意拳非常重视三体式桩功的训练,有"万法源自三体式"之说。因此初步练拳入要站三体式,站三体式内三合,不挺胸,不可鼓腹,不尚拙力,这拳中三。为什么要从站三体式入手? 论形意拳的三体式-----郭云深ymgsxyh 论形意拳的三体式-----郭云深。形意拳,是中国传统功夫中的佼佼者,以其显著的功效而闻名于世,其属于中国功夫中的传统的内家拳体系,有很好的健身养生和技击的效果,下面就郭云深的文章"形意拳三体式"让大家了解下形意拳的特点:形意拳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即练精化气;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功,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 壽關順老師對《身邊的武林》作者老師的答問天地虚怀

八卦掌文史概论

八卦掌文史概论 八卦掌文史概论创始人董海川家史 董世家族世代居住在山西省洪洞县,董俊曾任龙虎卫上将军左副元帅之职,明朝初年迁居河北藁城,其后代子孙连续五代均为武将,到第六代董良辅奉旨迁居雄县开口村,第十一代董冀北及以上五代均任保定后卫镇抚使。第十五代董宪周幼读诗书,并请众多名师学武,“必尽其术而已”,“艺既成,威名震河朔”。董海川较董宪周年纪稍小。董海川之祖父董博轩携家迁居朱家务村后,至今已有八九代人。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董守业共得三子,长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董海川与董宪周长时期形影不离,经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之间,串学访友于名武场,这对于董海川过早步入武林,同时对董海川以后创编八卦掌奠定了基础。据文安文史资料和雄县县志记载得知,董海川家族中,许多人均为武将,“将帅门第,武功渊源,机因实非虚言”。 出走更名南游 董海川的父亲以务农为主,家中生活不富裕,而董海川不喜做农务,嗜武成性,每天均在外或练武或游学,夜晚常越墙而归,因而引起继母和父亲的烦感。1810年(嘉庆十五年),文安县遇大灾,颗粒不收,使继母和父亲对董海川的不满进一步加剧,以后几年中双方关系日益紧张。由于董海川从小步入武林,一身正气,爱管人间不平之事,因而坏人惧之,好人爱之。董海川的许多义

举曾博得一位的姑娘爱慕,但在封建时代,必然会引起非议。董海川决心以武艺考取功名,便离家出走,并发誓不挣很多钱,不取得功名绝不回家。 董海川从此离家出走,他先到雄县开口村,后来到北京以求取功名。谁知到北京后方知北方仍为武林高手云集之地,董海川与人比手均败北,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无面目回家见父老乡亲,他决以走遍名山大川,广学各家武艺。为了不给家乡招惹麻烦,他决定隐去父母所定之名“明魁”二字,起字号为“海川”,因而海川二字一直流传至今,而许多人不知董海川的正名叫董明魁。“海川”二字,即容纳百川之义。董海川从此开始云游四方,到一处,学一处,访一处,他常与人比手,验证所学。所走之地包括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名山大川,拜访各地高人隐士及武林高手。 经过近30年的求索,董海川五十岁左右时,他已将许多种拳术及佛家、道家的练功方法集于一身,其功夫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并具有了许多特意功能。在那段时间,董海川创编出一种新的武术拳路,最初定名为转掌。当然,过去对董海川的师承问题有过不少种说法,其中不乏有离奇的神秘色彩,但都经不住考证。 董海川进京首传八卦掌 董海川约于1855年来到北京,入宫当差。因多年习武,时露英气,引起宫内猜疑,后改在肃王府当差。董海川常在夜晚无人时练功,后被王府总管全凯亭发现。全凯亭略懂武功,有意经常接触董海川,几次靠近董海川身体都靠不着,方在董海川武功深

说说练八卦掌的好处

说说练八卦掌的好处 练八卦掌最适合男女白领 八卦掌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拳术,练功时可快可慢、可刚可柔,可轻可重,其健身和防身的作用又是相辅相成,可以任取所需,其内涵包溶了中国古代的哲理和文化,兼具典雅与英武于一体,既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所以历来被公认是一种文武兼备、雅俗共赏的高级武术。在北京万安公墓董海川祖师的墓碑上,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八卦掌历代门人的名字。其中,穷富贫贱各个阶层的人士都有,也不乏名人。例如,有李景林、傅作义等军政界人士;又如,二代程廷华是开眼镜铺的、三代刘斌当过清朝的官、三代姬凤祥是秀才出身、四代王文魁是鞋店的学徒;人数最多的还是平民阶层。还听说,当年周恩来也曾经是八卦掌三代韩慕侠的徒弟。另外,八卦掌和太极拳也曾经是解放初期党中央向老干部们提倡的体育健身项目。 如此说来,八卦掌曾经是一种在贵族和平民中都广为流行的健体强身之法,也可以说是一种不论贫富、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体育文化现象”。既然是一种文化,又兼具健身与防身的功能,当然对于白领阶层是再适宜不过的了。我们当今的许多白领都是最劳累、最辛苦的一族,却常常是文有余而武不足,平日缺乏相应的休息放松和体育锻炼,因而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人甚至英年早逝。所以,白领们能选择一种适宜的体育健身项目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过去,总有人说外国人生活节奏太快,没有富裕时间,不会接受中国人的八卦掌和太极拳。但是,近一、二十年以来,老外们学习中国传统武术(包括八卦掌、太极拳)的热情却是有增无减。可见,生活节奏越紧张,越需要一种身心修养与强身健体二者相兼的运动形式用作于生活的调节剂,不然人就要累倒了。而这种二者相兼和有效的运动形式就是中国的八卦掌等传统武术。如今,外国人比起我们许多国人的生活快节奏来说,也许已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是,却没见我们自己的孩子们象许多老外那样对中国的民族瑰宝---传统武术感兴趣。反之,很多人去练韩国人、日本人的武术。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也不能丢掉。可见,现代中国的许多年轻人,对祖宗文化遗产中的应该永远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的部分内容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 古代人讲究“文武双全”:李白的剑法好,而岳飞文章俊秀;文人会武,武将学文。这样培养出来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否则,文武偏科,就是缺少一面。这种“偏科”的人放在小事情上还显不出什么,放在大事情上就会立见形孤。当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我们国人对这方面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还是很不够。参军当兵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我个人认为:练习八卦掌等传统武术(前提是认真练习)也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学习“武”的东西,并不是去学粗野,而是去学“武”中的文化,去学“知礼、知耻、知勇”,去学果敢、坚韧、挺拔,从而增强毅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渐悟人生真谛,增加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动力,增长工作、事业上的开拓、进取精神。 对于年轻白领来说,通过练习八卦掌,不但可以使劳累一天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调整,减轻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补充精力,增长智慧,还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人的业余生活多种多样,打牌、下棋、球类运动、游泳、跑步,各有所好,而武迷们人人都把练武术当作业余时间里最大的乐趣。她的乐趣在于“文武兼备”、在于“探究”的无穷、在于身心放松后的舒畅和愉悦。有的运动形式较为消耗体力,人疲劳时不宜练,而八卦掌的优点是:运动量可大可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你想“力拔山兮”,

浅谈八卦掌的基本功法

浅谈八卦掌的基本功法 转掌为高级动桩,内含最上乘内功气功,为道门无上奥秘。小成三年,以苦练转掌为主,体悟三十六歌诀。大成七年以精研四十八法诀为主。初级以练身法为主,中级以研究用法为主,高级以炼神意内功为主。高级阶段还是要不停地走转,但意念要求完全不同。初、中阶段以练外为主,在三十六歌诀、四十八法诀的指导下实践、体悟怎样走圈、如何应用。以内外三合练有形(素质、速度、技巧、手法、身法)为主,是守规矩的阶段。高级阶段是练无形为主,内外兼修,以意念变化为主,是脱规矩的阶段。径用八掌,运我刀剑。炼内劲的基本方法是内功静桩与动桩。透过静桩的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拧腰坐胯、曲腿趟泥、放松调息、松柔沉着的锻炼产生内劲,再透过动桩与转掌,将内劲用到拳法上。以静坐修道炼气为主,再由转掌将内气转化成活劲,炼八卦非内力深湛不可。吐纳之功,又必与转走相配合,练招式时注意气的运用,气功自然形成,这是自然和灵动的气功。走转和行拳时时注意力贯指尖,久之指力自然坚强。发力多用指尖不用掌根,求力透不求发人于丈外。寸劲打人极易造成内伤,按在肋骨处,外表不显,可打伤内脏。松肩坠肘、虚领顶劲、节节贯通、周身协调、前手打人、后手使劲、意要深长。找一大小适中的小树,先用手指按在树上,后用掌根突然击之,做到周身一致,掌与树接触瞬间全身一紧,意欲把树击倒。后重心返回,恢复平时松灵状态,掌根离树,只用手指肚按在树上,开始先用顺步式,右掌击左掌后撑。然后再用拗步式练习。把两米多长的木板埋在地里一米,板上部钉上狗皮,反复练习塌掌、掖掌等。如选大树或墙壁没弹性,练不出寸劲,还会把手腕弄伤。 八卦不过是炼一旋转的铁球。是经年累月左旋右转走出来的,走到一定程度,整个人体如同一个旋转自如的金刚球体,别人一碰就落空,就要受到跌翻或打击,人乃一球形,击必求其中心,我亦球形,遇击则圆转以走。 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换莫停留,进入盘蛇吸食走,刚柔互济着意求。 八卦放出去的是抽弹劲,用法如大蟒钢鞭。走圈是内劲的基础,只有走几年圈练出内劲,招式才用得上,走转功夫是发力训练的重要部分,走圈可练出八卦掌的全部劲力。能靠步打人,要让身体练出绷簧劲,有了这个劲,胳膊只要碰到你,你就得出去,两臂如有电,不论是打别人,还是别人打他或格挡他的攻击都

八卦掌宗师王壮飞在温州

八卦掌宗师王壮飞在温州 八卦掌宗师王壮飞在温州摘要:王壮飞宗师百年人生其中一段时间给温州人民留下宝贵财产,同时也给温州武术界留下近半个多世纪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回忆宗师在温州的经历,以记述八卦掌在温州的发展。一、八十年代初温州的历史背景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历史上以尚武著名,在南宋,就有武进士305人,其中武状元14人。南拳在温州经过历史上三大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迁界、戚继光抗倭、太平天国)和数百年的发展,各大拳系已经通达谙练、心手相应。尤其文革时期,温州亦是一座武斗名城,武术在人民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文革之前,宗师之子王翰之大师到温州游,并走访拳家,得当地著名武师激赏,将所有学生交托王翰之大师转学八卦掌,这是温州八卦掌的开始来源。后来王翰之大师夫妇决定出国发展,同时也为了王壮飞宗师在文革之后外出散散心,介绍且陪同父亲到温州来。1980年在得到温州市体委盛情的邀请下,由上海市徐汇区武术协会牵头,组织安排由王壮飞宗师带队去温州进行武术文化交流,受到温州当时各界欢迎,且受邀在温州授拳。 二、王壮飞在温州教学八卦掌的回忆宗师及夫人等一行到温州后,受邀在温州广场路八一灯光球场举行表演武术表演,主持现场的体委负责人详细介绍,大家用热烈掌声欢迎

王壮飞宗师上场表演,他身穿大红绸缎练功服,演练八卦拳的神技和风采,轻灵而圆浑、变换自然、柔中寓刚、风姿倜傥、形象生动,特点明显,既注意其整体统一,又示露出八卦各自掌式之迥异,达到了炉火纯青地步。未待表演结束现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后来又演练格斗时,数人轮番前冲,用各种招法进击,都被王壮飞一一轻松、安详地接过,随即神妙地化掉来劲,稍一放劲,未见痕迹,对手便先后跌仆于寻丈之外。此乃心到、意到、力到所致,那轻微的抖腕甩臂,实是多年精深功力的瞬息爆发,故神力难敌。而他在走中打,打中变,攻守无隙,变化莫测,更使人难以招架,把八卦拳的精妙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时现场意向报名学习八卦掌无数,为了维持人流秩序,体委负责人决定在宗师下榻的华侨饭店设立报名点根据学员情况来报名学习八卦掌,当时人们每月工资才三十元,学费初级每月五元,中级班每月八元,高级班每月四十元,三个月为一期,一共在温州教学了三年。第一年教学内容:走掌、八大捶基本功、蛇形掌、虎形掌。第二年教学内容:八卦掌套路乌龙拳、猴形掌、马形掌、罗汉拳、铁砂掌等。第三年教学安排在乐清虹桥、木神桥、柳市等四个地方。为了纪念这次百年诞辰活动,我们通过走访还原了部分对宗师的记忆,宗师喜欢吃牛肉、甘蔗,与大家平时开心生活融洽,睡觉和打盹时鼾声如雷,让大家记忆犹新的时,有次练功闲暇休息后还趴在床上,兴致大发,运

八卦掌内功八式

八卦掌内功八式 第一式:青龙探爪 自然站立后,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指弯曲成爪,爪心朝上置于腰间两侧。身形下蹲成马步。右爪心朝上向前伸出,右臂伸直后右爪心翻向下,往回用力慢慢拉,同时左爪心朝上自腰处向前伸出,伸出的速度与拉回的速度一致。左臂伸直时,右爪也同时收到腰侧,此为右探爪式。左式与右式一样,唯方向相反。身体下蹲时要提肛、收胯,把力通过意念贯到双爪上。(图 1 、图 2 ) 第二式:倒拉九牛 接第一式,身体右转成右前弓步,左爪爪心朝上自腰际向前方伸探,待左臂伸直时,左爪翻成爪心朝下往回慢慢拉到左腰侧。在左爪往回拉的同时,身体左转成左前弓步。然后,右爪爪心朝上自腰处向左前方探伸出。待右臂伸直时,右爪翻成爪心朝下,慢慢向右拉回,同时身体右转成右前弓步。右爪收回到腰侧,再探伸出左爪。往前探伸与拉回的速度一样。左、右爪要带动身、腰、腿同时转,并且要脚趾抓地,力贯双爪。 第三式:摘星捞月 接第二式,两脚还原成与肩同宽,双爪从腰的两侧慢慢向上推举,过头上方时两爪心相对,并伸直双臂,抬头看双爪。双爪慢慢往下拉回到腰的两侧,然后弯腰向下垂到接近地面时,再慢慢起身提拉起双爪置于腰侧。双爪要尽力往上推举,向下时要慢,眼要随双爪上下而行。弯腰下垂时腿要站直,不能弯曲,提拉时要用暗劲。(图 5 、图 6 )

第四式:回身伏虎 接第三式,身体下坐,向右(左)后转身,同时双爪在腰际翻成爪心朝下,自胸前向身后划弧探伸出,并随身体右(左)后转。待身体完全转向后方时,右(左)前爪尽力向右(左)后脚处探伸,眼看前爪。然后慢慢起身,左(右)转体还原成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双爪也随之收回到腰的两侧,两爪变成掌,自然下垂在腰侧。向后、向前转体时要慢,双足要碾地而行,各部位要协调一致。 第五式:双手托天 接第四式(此时双爪已变成掌),两掌心朝上十指相对,自腰处经胸前慢慢向上托掌,过头顶后翻腕,拇指朝前,双手反翻成掌心朝上,双臂尽力伸直上托,用暗劲儿贯入双掌。略抬头视双掌。脚趾抓地生根,身体保持正直,不可前倾后仰。双掌心朝下,慢慢自胸前下按至腰侧。(图9 ) 第六式:大鹏展翅 接第五式,身形下蹲成马步,同时双掌掌心朝内自胸前分别向左右划弧平展开双臂,两臂展直与肩同高。两掌翻腕成直立掌,双掌用暗劲分别向左右方向推掌。身体下蹲推掌时要含胸、拔背、提肛、收腹,意念将力贯入双臂及两掌并直达手指。然后身体起立,两脚与肩同宽。双肘弯曲,双掌自头两侧掌心朝下经胸前慢慢下按至腰侧。(图10 )

八卦掌基本功

八卦掌基本功-蹚泥步[原文地址] 八卦掌武功介绍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个方位,即北、南、东、西、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卦掌以掌法为主,其基本内容是八掌,合于八卦之数;在行拳时,要求以摆扣步走圆形,将八个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术那样,或来去一条线,或走四角,所以称为“八卦掌”。其实,八卦掌与八卦并无什么内在联系。 目前流行的八卦掌,又名“游身八卦掌”或“龙形八卦掌”,为董海川(1796年-1882年)在北京所传。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享誉武林。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走圈)为主的拳术。也就是,以自己的一个臂长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然后沿着这个圆走圈。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也有一个例外,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条直线上打拳。

传统八卦掌经许多名师的不断研究,以八卦为理论基础,一圈八步八个掌势,以单换掌为基本掌势,套路非常灵活,并不固定,习练者的不同,套路也不相同,但是现在许多演练的八卦掌已不完全按照这个传统了。 八卦掌注重身法的灵活性,要求练者在不断走圈中,改变敌我之间的距离及方向,避正击斜,伺机进攻;出手讲究随机应变,发挥掌比拳和勾灵活多变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盖、劈、撞、搬、截、拿等。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一走、二视、三坐、四翻。这些特点为发展身手的捷径、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内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溶为一体。拧裹钻翻,避正打斜,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圆形,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其步法以提、踩、摆、扣为主,左右旋转,绵绵不断。八卦掌以走为上,要求意如飘旗,气似云行,滚钻争裹,动静圆撑,刚柔相济,奇正相生。好手行拳,真个是行如游龙,见首不见尾;疾若飘风,见影不见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常常能使对手感到头晕眼花。以此应敌,则避实击虚,手打肩撞,皆可以意为之。

莱州中华武校顾问、尹式八卦掌传人刘永椿先生演练的八卦掌视频

莱州中华武校顾问、尹式八卦掌传人刘永椿先生演练的八卦 掌视频 相传八卦掌是由董海川创立,也有董海川是八卦掌门重要传人的说法。董海川生于清嘉庆五年庚申十月初十,卒于1800年。河北文安县人,十五六岁时家中遭遇变故,离家出走,流落江南各地,以乞讨为生,后来跟随风云观的道人修道,在修道的过程中,系统全面地参研易理,悟出了一门全新的拳术即八卦掌。董海川下山后,途经河南,因路见不平,出手误伤了云南王彭朋的后人而遭官府通缉。为了避难,董海川来到了北京,后来经过尹福父亲的朋友举荐,董海川得以进入了陶王府(也有一说法认为是肃王府),而后进入皇宫。从此,董海川名声大震,授徒日多。最著名的弟子是尹福和程廷华。董老先师去世后,尹福,程廷华二人对八卦掌加以发扬光大,承先启后。八卦掌遂在清末慈禧当政年间盛于民间。尹式八卦掌便是由董海川的得意门生尹福承师传创立。尹福字德安,河北冀县人,生于1840年卒于1909年。尹福少年时跟随父亲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开了一家麻花店,当时董海川避难到了北京常到尹福家的店中去,一来二去,董海川便与尹福的父亲熟悉起来,随后尹福拜董海川为师。尹福与程廷华都是八卦掌第二代重要的代表人物,尹福曾跟随师父董海川进入皇宫教拳,所以有帝

师之称。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慈禧太后一路逃往西安,尹福曾一路护卫。尹福所传的拳法被后人称为东城派,其特点是圆直相合,直圆换用,劲力以干冷劲为主,步走含、稳、续。尹福一生收徒颇多,其中著名的有马贵、彭九春、门宝珍、宫宝田、何云斩、李永庆、尹玉章等人。在尹式八卦掌传承表上来说,除了宫宝田与烟台有着莫大的关系外,门宝珍也为八卦掌在烟台的传承有着巨大的贡献。放下大内传奇高手宫宝田不表(将单独成篇),且来说说门宝珍的故事。门宝珍字聘三,北京大兴县人,门宝珍自幼热爱武术,弓马娴熟,后拜尹福为师,因其身高足有1.92米,被人称为“门大个”,曾任河北省国术馆顾问(馆址在北京西四牌楼附近),门宝珍一生授徒颇多,有影响力的有于环、杜汉生、王景山等人。门宝珍众多弟子中,王景山(1907年~1990年)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莱州西由镇新合村人,是八卦掌的第四代传人。王景山少年时随父亲进京谋生,拜门宝珍为师。王景山跟随门宝珍学艺18年,深得真传。后来又得到了当时法律界名人赵普涛的提携,得以拜见尹式八卦掌的第二代传人彭九春,并受益良多。王景山曾担任河北省国术馆民众科教务主任,就任过十九路军的武术教官,在南方任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回到北京。王景山一生致力于尹式八卦掌的传授,足迹遍及山东、北京、上海、南京、徐州、哈尔滨、牡丹江等地。莱州中华武校传统武术研究室担任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