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传承
八卦掌师承传承与练法
八卦掌师承传承与练法八卦掌,是由道教中练功强身拳法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拳种。
自清末董海川统一了八卦掌门派后,遂使八卦掌扬名于天下,董海川也就成了八卦掌门派的一代宗帅。
董海川,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生于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天生神力,幼年习武,弱冠大成。
其性格豪爽,好游历,凡名山大川多留有其足迹。
关于他的身世经历曾有过很多不同的传说,有的甚至把他神化了。
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冬逝世,享年85岁。
弟子尹德安、梁振圃等将其茔葬于北京东直门外榛椒树东北的红桥大道旁,并立碑略叙其事迹。
董海川所传高足,最著名的有尹德安、程廷华、马维祺、梁振圃、史季东、李存义、宋长荣、刘凤春、张兆东,刘德宽等,他们在师承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流派风格,继承和发展了八卦掌。
八卦掌中的“八卦”二字对此拳并无特殊含义,只是我国武术家们一向喜欢用古掌名词,如太极(太乙)、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等命名不同风格流派的武术。
至于“掌”字,是因为此门武艺中多用掌而极少用拳的缘故。
八卦掌包括老八掌,八大掌,八形掌,龙形掌,八卦连环掌,穿九官(九官八卦掌)、游身八卦掌、三十六腿、七十二腿法等,总称八卦掌。
八卦掌门内还有不同的派别,其实只是称谓不同而己,道理是一致的。
事实上,不止八卦掌如此,其他拳术也是如此。
这主要因为以前教授武术没有统一教材、挂图之类,都是凭老师各自的意思传授技艺,加上掌生们各自心得不同,于是造成动作姿势越传差异越大。
还有一些名师,因材施教。
来自“武宗”公众号·所以,即使同一武艺,同出一师,其练法及其着重点亦会因人而异。
再者,八卦掌原为一种容易变化的拳术,师从董海川者,又都是带艺投师,也自会产生不同。
董海川之后的几个主要八卦掌流派是:程廷华派,简称程派。
其子程海亭和弟子孙禄堂继承了该派。
此门八卦掌的基本掌分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摩身掌、三穿掌、回身掌。
宋世荣、宋长荣的盘根掌,就是由此派八卦掌变化而成的。
尹氏八卦掌
尹氏八卦掌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传播尹氏八卦掌创始人尹福,字德安,号寿鹏。
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六月二十八日,享年六十九岁。
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
其幼年因乡里屡遭灾害而流落到京,居朝阳门外吉市口外头条。
初习剪刀行,后以卖油条、麻花度日。
早年曾习少林拳技,以罗汉拳、弹腿见长。
二十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带艺投师于董海川先生门下,当时董公五十余岁,业已因“年老气骸,始得寓外宿”。
此后尹福每日沿街叫卖之余,不分昼夜寒暑习练,深得董公习爱,加以天资聪慧,武技日增,因多年不离师之左右,故受教颇多。
虽在其前有肃王府全凯亭、阮谷珍等人从学于董,然自董海川离身肃邸后,大都终断所学,故而后世传有尹福为掌门弟子之说。
武林间因其性格温和,面目清秀,称其“瘦尹”。
艺成后曾一度以护院为业,先后在京城东厂胡同怀塔布宅、箭杆胡同英家、朝外中街仓花户王九家等地,并曾出任崇外税务司巡检之职。
后经满人佛尼音布(汉名叶潜,清末著名书法家)举荐,供职于宫中,传言曾先后教总管太监及光绪帝于内庭,故而在董之门徒中声望甚高。
清光绪八年(1882)冬,一代宗师董海川去世,尹福等众门人携弟子将其厚葬于京城东直门外红桥牛房村南,并分别于光绪九年、三十年两度立碑石于师之墓旁,以表忱往。
此二碑所刻铭文为迄今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后世对其生平的考证以及八卦掌的师承源流,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
此后八卦众门人承师艺业,分别对其师所授基础掌式加以充实完善,且各自融合个人所学。
尹福一度在今朝阳门外立场授徒,对八卦掌体系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所传世的早期拳架,又经后代传人的扩充创新,终自成体系,形成今日有独特风格的尹氏八卦掌。
先生一生有子女四人,其中长子世庭早逝,女儿尹金玉嫁给门徒何金奎,三子成璋、四子玉璋皆承家学。
成璋技艺虽精而名声未显。
尹玉璋(1890-1950),字佩瑶。
体瘦而身材适中,动作敏捷,以闪展变化为其特长。
八卦掌在徐州地区的传承
掌第 二代 传人 中 自
然 出 现 了 流 派 纷 呈, 风格 各 异 的现 象 。但 在 众 多
起 、 、 、 , 掌 走 圈 , 式 随 落 摆 扣 转 招 走 随 变 , 如旋 风 , 似 闪 电 , 疾 迅 前 探 后 坐 , 伸 下缩 , 上 出掌不 见 掌 , 见 人 不 见 形 ,有 一 定 变 化规 律 ,
尹福 、 廷 华 、 计 栋 、 程 史 马维 祺 、 梁振 蒲 、 刘凤 春 、 占魁 、 德 宽 张 刘
徐 州 国术 馆 ,广 收 门徒 ,传 授 八 卦 、 意 、 极 。 八 卦掌 传 人 徐 形 太 将
州 。 剑 泉先 生 还 是将 武 当太 极 张
家 之 长 ,精 通各 门派 拳械 ,并编 著 了很 多武 术 专集 。 尤 精 张式 他
形 意 拳 。 18 9 2年 初 , 老 师来 徐 庞
了, 感慨 万 分 地说 : 真 没 想 到晚 “
年 收 了柳 建这 位 好 徒弟 。”中 国 著 名形 意 拳 家潘 小 杰先 生 ,对柳 建 的武 德 修 为给 予 了 “ 中华武 德
第 一 人 ” 高度 评 价 。 的
掌 。尹 玉 章在 其 父 和师 兄弟 的熏 陶下 , 酷爱 武 功 , 3岁被 带 进宫 , 1 在 万 寿 山练 内家 拳 多 年 。“ 出 青 于蓝 而 胜 于蓝 ” 被 清 宫 廷 内外 。 武 林 同人 尊 称 为 “ 四爷 ” 曾任 尹 ,
人打算把庞老送入养老院当经徐州市体育总会和武协批准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的沙她打电话征求柳建的意见时柳于2003年3月21日成立了徐州国政先生十分赞赏庞氏的武功建坐立不安急忙赶到青岛与养市武协八卦形意拳委员会会长曾四次带其子赴青岛向庞鸿志女商量把庞老接到徐州安度余张树华副会长宋金龙马兴元求艺
《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
《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八卦掌是由清末著名武术家董海川传世的一门道家功夫。
由于种种不明的原因,董海川生前并没有明确说明八卦掌是由他自己创立还是师承于何人,但从其墓碑记载看,八卦掌源于或师承于道家是毫无疑义的。
董海川墓前最早的墓碑为大弟子尹福率众于清光绪九年所立,碑文有“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
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的记载。
第二通墓碑为尹福等在光绪三十年所立,对于董海川求学于道士进行了更详细的叙述,当然也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碑文中记载:“……访友于江皖间,迷失道入乱山中……因导之行见,庙宇奇幻,类非人世。
蜿蜒而入,历数处,一道者装,童颜鹤发,迓之曰:‘汝来何迟乎。
’遂日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炼神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乎平日所未闻未睹者。
居久之,又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视,则烟云飘渺,已失其处噫。
”从黄冠、道者装等描述看,八卦掌是一门由道家传承的功夫是毫无疑义的。
董海川艺成后,在京城广收门徒,尤其当其年老从肃王府离职后,专职传播此艺,并且对于前来求艺者因材施教,各授一艺。
他的很多优秀弟子后来各成一派并享誉武林,如尹福创立尹派、程廷华创立程派、梁振蒲创立梁派、史计栋创立史派等。
八卦掌第三、四代弟子也是人才辈出,如宫宝田、孙禄堂、郭古民、李子鸣等。
短短百年间,八卦掌门已蜚声海内外,与太极、形意并列为我国三大内家拳。
荣华丰先生为尹派宫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是1999年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八卦掌、八卦剑双金奖得主。
他的新作《宫宝田八卦掌》于2012年岁末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该书从书稿初成到最终出版几经周折,历时十余年之久,其最终面世对于武术界和对道家武术有兴趣的人士都是一件幸事。
首先,本书把道家功夫柔的特点反映得淋漓尽致。
《道德经》多处强调柔的作用,如专气致柔,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守柔日强等。
《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Word文档]
《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Word文档]《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关键字:宝田,八卦掌,八卦,道家,功夫,传承,难得《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八卦掌是由清末著名武术家董海川(1797-1882)传世的一门道家功夫。
由于种种不明的原因,董海川生前并没有明确说明八卦掌是由他自己创立还是师承于何人,但从其墓碑记载看,八卦掌源于或师承于道家是毫无疑义的。
董海川墓前最早的墓碑为大弟子尹福率众于清光绪九年(1883)所立,碑文有“(董海川)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
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的记载。
第二通墓碑为尹福等在光绪三十年(1904)所立,对于董海川求学于道士进行了更详细的叙述,当然也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碑文中记载:“……访友于江皖间,迷失道入乱山中……因导之行见,庙宇奇幻,类非人世。
蜿蜒而入,历数处,一道者装,童颜鹤发,迓之曰:‘汝来何迟乎。
’遂日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炼神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乎平日所未闻未睹者。
居久之,又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视,则烟云飘渺,已失其处噫。
”从黄冠、道者装等描述看,八卦掌是一门由道家传承的功夫是毫无疑义的。
董海川艺成后,在京城广收门徒,尤其当其年老从肃王府离职后,专职传播此艺,并且对于前来求艺者因材施教,各授一艺。
他的很多优秀弟子后来各成一派并享誉武林,如尹福创立尹派、程廷华创立程派、梁振蒲创立梁派、史计栋创立史派等。
八卦掌第三、四代弟子也是人才辈出,如宫宝田(尹派宫式八卦掌创始人)、孙禄堂(孙氏太极拳创始人)、郭古民、李子鸣等。
短短百年间,八卦掌门已蜚声海内外,与太极、形意并列为我国三大内家拳。
荣华丰先生为尹派宫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宫宝田一刘炳锡一荣华丰),是1999年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八卦掌、八卦剑双金奖得主。
尹氏八卦掌之尹-门-解-贺一系的传承
尹氏八卦掌之尹-门-解-贺一系的传承董海川(1797年—1882年),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自幼习武,勇武冠乡里,后遍游大江南北,技益精,擅搏击,将武功与吐纳导引、道家内功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及已之经验,独创以掌为主要技击手段,行掌走势拧裹钻翻,势式相承,连绵不断,以沿圈走转为主要运动形式。
其劲力刚柔相济、内外兼修,以八卦为其名,以易理释其拳理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拳种——游身八卦连环掌。
董海川择徒标准很严,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流派。
同治十三年(1874年),董海川因老辞职,游居弟子家,专事授徒。
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迁葬京西万安公墓,有碑铭数幢环墓前后,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
该书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董海川宗师创立游身八卦连环掌后,名满天下,其门内龙象成群。
上首弟子尹福,武艺精湛,功力纯厚,能用拇、食二指扼碎人手腕,被誉为“铁镯子”,曾被光绪帝聘为武术教师。
尹福字德安,号寿鹏。
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6月28日,享年69岁。
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
早年曾习罗汉拳、弹腿,擅长纵跃术,尤精状元笔。
20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时值董海川宗师技惊武坛,遂从其习练八卦掌,董将尹原习拳技按八卦掌动手特点进行改革,并收入八卦掌技术体系,尹亦随之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尹先生从师学艺20年,为董门弟子中学艺最久者。
尹先生根据师传加以自己的感悟,结合本身条件,创立了尹氏八卦掌。
艺成后,设教于北京朝阳门外。
尹门弟子多才俊,其中门宝珍是承师衣钵者。
门宝珍(1870-1957),北京大兴县人,自幼嗜习武技、练马步、箭功、刀石凳,青年时力胜百钧,擅擒扑术。
1892年,从尹福习八卦掌,苦练二十余载,技艺大成。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推荐文章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热度:孙式太极拳遵循的8大原则热度:练孙式太极拳的原则热度:杨式太极拳42式视频热度:太极拳的种类热度:八卦掌历史悠久,广为流传,自董海川先师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在八卦掌的传承中,出现了流派纷呈、不拘一格的现象。
但在众多流派中,流传较广、传人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五大流派,即如释重尹派、程派、梁派、史派、张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
欢迎阅读!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一、尹派八卦掌代表人物尹宝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1840年,卒于1909年6月28日,享年69岁。
河北省漳淮村人,自幼好武,精于弹腿,后带艺投师拜董海川习八卦掌。
在董先师悉心指导下,将其所学弹腿、罗汉拳融于八卦掌中,苦练数年,自成风格,名震京师,其门下成右弟子很多,如:居庆元、门宝珍、马贵、李永庆、宫宝田、女婿何金奎及子尹成璋、尹玉璋等,大总管太监崔洳贵是他的弟子,光绪皇帝也跟着他练掌,故北京人尊称他为帝师。
因其所传之掌法与南城的程廷华先生有所不同,故称之"东城派"。
尹派八卦掌的特点是,在掌形上呈牛舌掌(或称蛇头掌),手臂伸得较直,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指向前,掌心含空,掌背形成瓦垅;在劲力上,以干冷刚直见长,讲冷、弹、硬、脆、快。
善爆发、顿挫和弹抖,人称"硬掌法"。
在进手时讲破进直穿,即冲进、挤进、靠进、滑进的总称;在速度上强调"打闪穿针",瞬间爆发。
掌法以穿、搬、截、拦、削、撞、砸为主;在步法上,走寒鸡步,强调小步、快步、续步,在走转时有如寒鸡行走之态,步步贯穿,含、稳、续三劲。
含即欲进步先抽胯、提膝、蓄劲,要体现出听察蚁鸣之神态。
稳即在快速行走进要轻灵稳健,落步有方,不盲目轻率,要体现出万籁俱寂的环境。
续即前脚落地时后脚要蹬拔,使前脚落地的瞬间,在后足蹬拔之力和丹田鼓荡之气的催动下,继续再向前尽力延伸铺进,如鸡之踏雪,要体现出神气灌达足尖而不弱之气势。
八卦掌的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18年5月第3卷 第5期八卦掌的传承与发展冯仁娇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巴中 636000摘 要: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以掌法和步法的变换转换为中心,董海川之后以尹福为代表的第二代传承人将八卦掌发展为包含有尹、程、樊、梁等派的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拳种,与太极拳、形意拳统称内家拳,而如今却鲜为人知。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八卦掌的传承与发展,探究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困境及其适应性调整。
在竞技比赛中的八卦掌套路与注重技击作用的传统组合动作相去甚远,但其突出的观赏价值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如今武术的健身、教育、文化等理性价值日益凸显,八卦掌的健身原理需要普适性解读。
关键词:八卦掌 传承 发展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5—0051—03八卦掌的理论来源于八卦图,这种用于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的道家思想文化符号深刻的影响着八卦掌的技术体系,并丰富了八卦掌的理论架构。
八卦掌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圈为主要特征,一走、二视、三坐、四翻的运动特点,为发展身体的轻捷、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1]与太极拳、形意拳统称内家拳。
近年来,徐皓峰介绍形意拳的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让人们对清末明初的武林浮想联翩;在科技文明发展的今天,影视作品中太极拳频繁亮相,零八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太极拳成为必不可少的项目,邓小平也曾题词“太极拳好”,太极拳运动得到良好的普及,然而与其并称的八卦掌却鲜为人知。
1 八卦掌的理论来源——八卦图八卦是古代人们总结出来的朴实辨证法,它由八个基本图形,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和阴阳鱼组成,这八个符号分布在四正四隅的八个方向,阴阳鱼居于中央。
“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者为阳,静者为阴”,阳变阴合而生出五行,这些符号包含了道家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深邃的文化内涵。
所说八卦包天地日月风云之妙,藏鬼神阴阳变换之机,是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辩人物,而五行相生,阴阳和合辨证而来。
萧氏八卦掌【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
萧氏八卦掌【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萧氏八卦掌【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我在精武杂志20XX年第2期中,发表了一篇《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一)》的文章,第3期应该续写《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但由于许多读者来信、来函询问“萧氏原传八卦掌”里为何还有拳法?拳法的特点是什么?为此,在给《精武》写第3期稿时,临时改写了一篇《原传萧氏八卦掌揭秘》的文章,在这里还请其他的读者谅解!下面,我继续从两个方面介绍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仅供读者参考。
一、八卦拳的技术内容:了解八卦拳种在清代的原传风貌,首先必须对萧海波所传的八卦掌作一个全面的分析。
萧海波所传的八卦掌共有八个大式,每大式含有七个小式,总称六十四式,合于八八六十四“卦”之数,拳式动作的含义,按大式各成类属,小式从属大式的类别。
依上所示,结合我们的实际观察,全部技术最终是以第八大式“大鹏展翅”的连续演进的运动形式,将进退迂回,纵横往来,左右反侧的打法动作,通过大幅度的斜行、孤行、环转交叉路线,统一在圈转盘旋的走法上表现出来。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用现在提倡的“系统思想”(目前国内外通称“三论”为“系统思想”,也即是公认的马克思的“系统思想”),一层一层地分析技术表现的外在的、内在的,以及层次之间的各方面联系和关系,考察这家拳法的所有表现是否都能统一在一个基本的核心的问题上面。
首先,从全部技术表现的集中点上看,是第八大式的大幅度斜行、弧行、环转交叉的连续动作路线,将所有功法统一在圈转盘旋的走法之中。
这是技术上的总的特点,结合我们的调查,这一特点的外在联系,可以反映当时虹螺山八卦拳种对敌战争的冲锋陷阵的情景――对比太极拳的“四平八稳”,就不是这般情景。
一套拳法要求具有冲锋陷阵般的威力,对比平直、平衡特点的拳法,在常说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问题上,就要加强功法及其难度。
因此,全部技术总特点的内在要求,就成为加强功法的前提,上列八个大式的功法含义,反映着这样一个内容。
八卦掌的传承与来历
八卦掌的传承与来历
一、八卦掌的传承与来历二、八卦掌的特点三、八卦掌走圈可预防低血压偏头痛
八卦掌的传承与来历1、八卦掌的传承与来历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于北京传授“八卦连环掌”,简称“八卦掌”. 董海川生于清朝嘉庆三年,卒于光绪八年。
自幼好武,云游四方。
投名师,访高友,学习了多种拳术,取其精华,整理了八卦掌。
董老先师因为乡里打抱不平,涉嫌命案潜逃至京都肃王府为太监听差。
匿迹消声。
府中人皆不知董公为技击家。
当时有肃王府护院总管,自荐演武献技于演武庭前。
肃王大悦。
肃王唤董公献茶,由于观众拥挤难以进入。
情急之下,一手托盘一手提壶纵身跃过人墙,送茶至肃王面前为客献茶。
肃王大惊,问道:“你也精通武艺?”答曰:“略知一二”。
肃王下令叫董老先师当场表演。
只见他左翻右转,步法敏捷,掌法神出鬼没而多变。
观众见状,目瞪口呆,鸦雀无声。
正在此时,先师提气腾空,跃起数尺之高,旋转而下,落地无声。
王爷大惊,问道:“此术何名”当时董老先师寻思,此掌乃自己所创,并未定名,情急之下乃定名为“八卦掌”。
从此八卦掌开始见露头角。
2、八卦连环掌介绍
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
八卦连环掌由于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简称“八卦掌”。
有些八卦连环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是中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个体现。
3、八卦连环掌的起源发展。
河北唐山玉田县尹式八卦掌传承采访......
河北唐山玉田县尹式八卦掌传承采访......
【传承简介】河北唐山玉田县刘树栋老爷子所习为尹派八卦掌,其师于环,乃八卦掌三代传人门宝珍之高足;门宝珍,乃八卦掌二代传人、尹派八卦掌开创者尹福先师之得意弟子。
刘老爷子自少年时受教于于环先师,七十余年来勤练精研,拳理贯通,功力精纯,深得尹派八卦掌之精髓。
几十年来在玉田县迎战各路来访高手,未尝一败。
而今虽岁在耄耋,依然身手矫健,不让壮年。
多年来刘老爷子在玉田县得英才而教之,拳艺后继有人,门下弟子,得其真传众多,使尹派八卦掌这一拳术奇珍在玉田县开花散叶,薪火相承,其中刘民、郁富山、张永民等,为其中佼佼者。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推荐文章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热度:孙式太极拳遵循的8大原则热度:练孙式太极拳的原则热度:杨式太极拳42式视频热度:太极拳的种类热度:八卦掌历史悠久,广为流传,自董海川先师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在八卦掌的传承中,出现了流派纷呈、不拘一格的现象。
但在众多流派中,流传较广、传人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五大流派,即如释重尹派、程派、梁派、史派、张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
欢迎阅读!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一、尹派八卦掌代表人物尹宝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1840年,卒于1909年6月28日,享年69岁。
河北省漳淮村人,自幼好武,精于弹腿,后带艺投师拜董海川习八卦掌。
在董先师悉心指导下,将其所学弹腿、罗汉拳融于八卦掌中,苦练数年,自成风格,名震京师,其门下成右弟子很多,如:居庆元、门宝珍、马贵、李永庆、宫宝田、女婿何金奎及子尹成璋、尹玉璋等,大总管太监崔洳贵是他的弟子,光绪皇帝也跟着他练掌,故北京人尊称他为帝师。
因其所传之掌法与南城的程廷华先生有所不同,故称之"东城派"。
尹派八卦掌的特点是,在掌形上呈牛舌掌(或称蛇头掌),手臂伸得较直,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指向前,掌心含空,掌背形成瓦垅;在劲力上,以干冷刚直见长,讲冷、弹、硬、脆、快。
善爆发、顿挫和弹抖,人称"硬掌法"。
在进手时讲破进直穿,即冲进、挤进、靠进、滑进的总称;在速度上强调"打闪穿针",瞬间爆发。
掌法以穿、搬、截、拦、削、撞、砸为主;在步法上,走寒鸡步,强调小步、快步、续步,在走转时有如寒鸡行走之态,步步贯穿,含、稳、续三劲。
含即欲进步先抽胯、提膝、蓄劲,要体现出听察蚁鸣之神态。
稳即在快速行走进要轻灵稳健,落步有方,不盲目轻率,要体现出万籁俱寂的环境。
续即前脚落地时后脚要蹬拔,使前脚落地的瞬间,在后足蹬拔之力和丹田鼓荡之气的催动下,继续再向前尽力延伸铺进,如鸡之踏雪,要体现出神气灌达足尖而不弱之气势。
细说八卦掌五大流派及传承
细说八卦掌五大流派及传承八卦掌自董海川先师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八卦掌由于历代名人辈出,且风格各异,引起世人瞩目。
尹福、程延华、史计栋、马维祺、梁振普、刘凤春、张占魁、刘德宽、宋长荣、宋永祥、樊志勇等八卦掌第二代传人,是八卦门中公认的、成就较大的、建树较高的佼佼者。
这些人虽然都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但由于多是带艺投师,且董先师传艺之法多是因材施教,因人授法,善于启发弟子从实际出发,以《易》理悟拳理,定强调动作的一致性,而是以走为母,以变为法。
所以在八卦掌第二代传人中自然出现了流派纷呈、不拘一格的现象。
但在众多流派中,流传较广、传人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五大流派,即如释重尹派、程派、梁派、史派、张派。
一、尹派八卦掌代表人物尹宝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1840年,卒于1909年6月28日,享年69岁。
河北省漳淮村人,自幼好武,精于弹腿,后带艺投师拜董海川习八卦掌。
在董先师悉心指导下,将其所学弹腿、罗汉拳融于八卦掌中,苦练数年,自成风格,名震京师,其门下成右弟子很多,如:居庆元、门宝珍、马贵、李永庆、宫宝田、女婿何金奎及子尹成璋、尹玉璋等,大总管太监崔洳贵是他的弟子,光绪皇帝也跟着他练掌,故北京人尊称他为帝师。
因其所传之掌法与南城的程廷华先生有所不同,故称之\'东城派\'。
尹派八卦掌的特点是,在掌形上呈牛舌掌(或称蛇头掌),手臂伸得较直,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指向前,掌心含空,掌背形成瓦垅;在劲力上,以干冷刚直见长,讲冷、弹、硬、脆、快。
善爆发、顿挫和弹抖,人称\'硬掌法\'。
在进手时讲破进直穿,即冲进、挤进、靠进、滑进的总称;在速度上强调\'打闪穿针\',瞬间爆发。
掌法以穿、搬、截、拦、削、撞、砸为主;在步法上,走寒鸡步,强调小步、快步、续步,在走转时有如寒鸡行走之态,步步贯穿,含、稳、续三劲。
含即欲进步先抽胯、提膝、蓄劲,要体现出听察蚁鸣之神态。
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体系
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体系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体系一.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传播尹氏八卦掌创始人尹福,字德安,号寿鹏。
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六月二十八日,享年六十九岁。
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
其幼年因乡里屡遭灾害而流落到京,居朝阳门外吉市口外头条。
初习剪刀行,后以卖油条、麻花度日。
早年曾习少林拳技,以罗汉拳、弹腿见长。
二十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带艺投师于董海川先生门下,当时董公五十余岁,业已因“年老乞骸,始得寓外宿”。
此后尹福每日沿街叫卖之余,不分昼夜寒暑习练,深得董公习爱,加以天资聪慧,武技日增,因多年不离师之左右,故受教颇多。
虽在其前有肃王府全凯亭、阮谷珍等人从学于董,然自董海川离身肃邸后,大都终断所学,故而后世传有尹福为掌门弟子之说。
武林间因其性格温和,面目清秀,称其“瘦尹”。
艺成后曾一度以护院为业,先后在京城东厂胡同怀塔布宅、箭杆胡同英家、朝外中街仓花户王九家等地,并曾出任崇外税务司巡检之职。
后经满人佛尼音布(汉名叶潜,清末著名书法家)举荐,供职于宫中,传言曾先后教总管太监及光绪帝于内庭,故而在董之门徒中声望甚高。
清光绪八年(1882)冬,一代宗师董海川去世,尹福等众门人携弟子将其厚葬于京城东直门外红桥牛房村南,并分别于光绪九年、三十年两度立碑石于师之墓旁,以表忱往。
此二碑所刻铭文为迄今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后世对其生平的考证以及八卦掌的师承源流,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
此后八卦众门人承师艺业,分别对其师所授基础掌式加以充实完善,且各自融合个人所学。
尹福一度在今朝阳门外立场授徒,对八卦掌体系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所传世的早期拳架,又经后代传人的扩充创新,终自成体系,形成今日有独特风格的尹氏八卦掌。
先生一生有子女四人,其中长子世庭早逝,女儿尹金玉嫁给门徒何金奎,三子成璋、四子玉璋皆承家学。
成璋技艺虽精而名声未显。
尹玉璋(1890-1950),字佩瑶。
程派高式八卦掌创始人:“一块大洋教一招”轰动津门
程派高式八卦掌创始人:“一块大洋教一招”轰动津门在中国武术的各个流派中,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八卦掌形成时间较晚。
八卦掌由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创于清末,之后迅速成为我国流传甚广的拳种,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
历史上,八卦掌分为若干流派,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派高式八卦掌便是其中之一,其代表性传承人刘树行是掌握这一流派掌法最为完整和全面之人。
程派高式八卦掌代表性传承人刘树行1935年至1946年间,高义盛在天津“英国球场”(和平区新华路体育场)设场传艺,天津武术界称之为“山东八卦”,弟子学员甚众。
其最出名之处在于他当年以一块大洋教一招式的昂贵价格轰动津门程派高式八卦掌的创始人名叫高义盛,字得元,原籍山东无棣县大山乡大庄子,后定居当时的天津武清县。
高义盛自幼习武,继承家传少林洪拳。
1894年,高义盛拜在八卦掌第二代宗师程廷华门下,为八卦掌第三代“寿”字辈传人,并承袭形意拳大师李存义亲传的形意拳。
高义盛一生习武博采众长,并以授拳为业。
从1909年开始,在返回山东原籍授拳实践中,高义盛在八卦掌“先天掌”的基础之上,创编了“后天八卦”六十四掌,成为程派高式八卦掌最具特色之处。
就这样,逐步发展出“先天掌和后天掌分而练之”这样自成一式的练法,高义盛也成为程派高式八卦掌第一代宗师。
当年,高义盛在原籍大山乡授拳期间,住在大山乡刘家黄龙湾村其胞姐家中,将程派高式八卦掌传授给胞姐的孙子刘凤彩。
刘凤彩便是刘树行的叔祖父。
1935年至1946年间,高义盛在天津“英国球场”(和平区新华路体育场)设场传艺,天津武术界称之为“山东八卦”,弟子学员甚众。
其最出名之处在于他当年以一块大洋教一招式的昂贵价格轰动津门。
这件事是否确有其事?刘树行曾经询问跟随高义盛习武的老人,据老人回忆:“当年确实有一块大洋教一个招式的说法,但是如果有弟子交十五块大洋学一个月也是被允许的。
”刘凤彩作为八卦掌的一个流派,程派高式八卦掌也是以易理说拳理,借武技以修身,把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八卦、古代哲理、武技精华和养身要术融于一体刘树行接触程派高式八卦掌时已经是十四岁的少年了。
宋派八卦掌的介绍
宋派八卦掌的介绍今流传在丹东的宋派八卦掌,全称“八卦转环掌”,是由宋派八卦掌第二代传人赵彦荣民国初年传人。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宋派八卦掌的介绍。
宋派八卦掌1920年代中期,赵彦荣在丹东“满州饭店”后面开设“彦荣武馆”,主要教授少林长拳和八卦掌及器械。
当时师爷徒弟非常之多,主要是练习长拳,真正学到八卦掌的人甚少。
据恩师郎会业讲:在师爷赵彦荣那儿学到八卦掌的人就三个,一个尉绣芳、一个赵风亭和他。
恩师原来学习长拳、螳螂拳,,也跟赵风亭学了一些八卦掌,但不完全,后来赵风亭开设了“春阳楼”饭馆后,就把恩师郎会业介绍给了赵彦荣,全面系统地把宋派八卦掌继承下来。
1950年10月,师爷赵彦荣回原藉德州,赵风亭也回了山东栖霞老家。
传授宋派八卦掌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恩师的身上。
2004年冬月25日是恩师辞世5周年纪念日,现把宋派八卦掌的拳谱公布于众,以表示对师父的纪念。
一、宋派八卦掌的特点1、瓦垅掌。
拇指外展,四指并拢,虎口圆撑,掌心含空,掌背似瓦垅。
瓦垅掌分立掌和顺掌。
立掌,掌心向前,掌根顶出。
顺掌,掌心朝侧面与手臂相平。
2、练功时走圈,以练功人的身高为圈的直径,每圈走八步,宋派八卦掌为“坎”卦,因此,起式收式都在正北面,即背北面南,对称换式。
3、宋派八卦掌讲“空三型兼备”,即:“猴形”、“鸡嗉”、“虎坐”。
4、宋派八卦掌的掌法以“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撩、抹、勾、打、封、闭、闪、展”为基本,其掌分:“定式掌”、“变式掌”。
定式掌:抽掌、掖掌、挑掌、抹掌、别掌、插掌、抱掌、穿掌、甩掌、托掌、探掌、劈掌、塌掌、按掌、撩掌、撞掌。
变式掌:通背掌、转环掌、双掖掌、双插掌、双塌掌、连环掌、闭门掌、顶心掌、双合掌、反背掌、撩阴掌、单封掌、双推掌、抹眉掌、掩塌掌、靠身掌。
5、宋派八卦掌的捶法:栽捶、插捶、横捶、崩捶、贯耳捶、盘肘捶、指裆捶、偷捶、卧肚捶、反背捶、钻捶、扒心捶、圈捶、斜捶、顶心捶、击地捶。
6、宋派八卦掌的腿法:弓腿、屈腿、扣腿、插腿、弹腿、别腿、跷腿、里合腿、外摆腿、带腿、滑裆腿、挤腿、垫腿、撩腿、截腿。
高氏八卦掌是中华传统武术大家族中的瑰(1)
高氏八卦掌是中华传统武术大家族中的瑰宝高氏八卦掌是中华传统武术大家族中的瑰宝,是一门博大精深高品位优秀的拳种,与形意拳、太极拳同名属中国之国粹。
高氏八卦掌又名为《八卦揉身连环掌》高义盛所创,至今传承百余年。
因其演练方法具有独道之处,即先天掌和后天掌分而练之,不同于目前国内外流传的诸家八卦掌;又因为它是在高义盛先生毕生所学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定名为“高氏八卦掌”。
2017年5月,高氏八卦掌入选天津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之所以说其博,首先是因为既有五行之生克,又有太极之阴阳,更有八卦之变化,且在实战技击中,在继承传统精华之上又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博采众家所长于一身。
之所以说其大,是因为其内容体系非常庞大。
除了有拳术,器械外,还有上乘的静功修炼。
而每一项里面又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以拳术为例,分为“先天八卦掌、后天八卦掌”先天八大掌以转掌为头,换掌为母生出八路翻身八大掌,主要练习身法、手法、脚法、劲力。
后天八卦掌是按八卦图一卦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又取八卦阴阳变化,六十四掌每掌拆六手,共为三百八十四手,此三百八十四手为对练,增强技击的招式变化。
还有五行拳,十二像形拳,八卦形拳-狮摇、蛇缠、虎坐、龙形、燕翻、鹰啄、熊蹲、猴像。
跟据形与意结合八卦掌劲力而练,更突出了高氏八卦掌的特点,足见其内容体系之丰富而庞大。
之所以说它精,是因为;他是在对传统八卦掌乃至形意、洪拳多家技艺传统优秀成果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他把形意、洪拳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八卦掌、形意、洪拳合三为一,它是传统八卦掌的劲力、形意拳的形与意、洪拳的肘法、腿法,之精髓科学融合的结晶体。
成为武术史上距今天最近的一座无人跨越的高峰。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国际武术联合会传统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段位制主任康戈武先生在《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一书中高度评价肯定了“高氏八卦掌”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体系。
宋派八卦掌的介绍
宋派八卦掌的介绍宋派八卦掌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流派,源于宋代,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宋派八卦掌以其特殊的掌法和步法而闻名于世,它以八卦之名命名,是因为其拳法技艺有如八卦之象。
宋派八卦掌起源于宋朝时期的江苏、山东一带,是由宋朝朝廷赞助并进行系统总结而形成的。
宋派八卦掌的创始人是田耳元,他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将军,曾在军事上有过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对武术有着深厚的造诣。
田耳元将自己对武艺的心得和经验总结成一套完整的掌法,这就是宋派八卦掌的创始。
宋派八卦掌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独特的八卦步法。
八卦步法是宋派八卦掌的核心,它的特点是走位灵活、迅猛,并且曲线变化多端。
八卦步法灵活多变,可以躲避敌人的攻击,同时也可以迅速接近敌人发起反击。
因此,宋派八卦掌在实战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宋派八卦掌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掌法。
宋派八卦掌的掌法有迎、拦、劈、托、按、靠、挂、撇等八个基本掌法,因此被称为八卦掌。
这些掌法各具特色,可以适应不同的实战需求。
宋派八卦掌的掌法强调以意驭形,通过运用内力和身体的协调配合,达到以小搏大的效果。
宋派八卦掌注重身体的贯通和内外一致。
宋派八卦掌要求练习者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内力能够贯通全身。
只有身体各部位的气血运行畅通,内力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同时,内外一致也是宋派八卦掌的要求之一。
内力的疏导需要以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够达到八卦掌的技法要求。
宋派八卦掌在传承上讲究世袭门派制度。
宋派八卦掌的传承主要通过门派制度进行,这种制度能够保证技法的传承和发展。
宋派八卦掌的传承者通过世袭门派制度,将宋派八卦掌的技法一代代传承下去,确保其技法的纯正性和完整性。
这也是宋派八卦掌能够在百年间传承下来的原因之一。
宋派八卦掌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流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宋派八卦掌不仅仅是一种武技,更是一门身心修行的方式。
通过练习宋派八卦掌,人们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意志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卦掌历史(现场展板用)八卦掌是中华武术的一种,是三大内家拳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瑰宝。
八卦掌,集各门派武术之精华,溶中华武术及气功于一体,合道家养生与修炼一于身,聚技击与长寿之秘法,融健康与祛病于一炉的不可多得的至尚功夫。
八卦掌异于其它武术,不拦不架,松柔懈化,借力打力,后发制人,进动前步,退动后步,以不动应动,以走转赢人。
八卦掌的特点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悬顶塌腰,擦膝合胯,脚似趟泥,身若坐轿,松而不懈,刚柔相济。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武术奇人。
他将八卦掌发展到中华武林巅峰的武术最高境界。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图1)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生于中国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10月13日),卒于光绪八年(1882年)。
承祖辈武荫,自幼喜武,且酷爱异常,终日习练,从无倦意。
他目似龙睛,臂长过膝,虎背熊腰,膂力过人。
他年少既武术超群,好打不平,少小有名。
稍长,云游四方,访名师高友,广学各门武术,后遇道家,得内功,久炼知其妙。
精勤探研,综各派之武术精华,合道家修炼之内功,整理了一套较完整的与其它拳种相异的武术功法——八卦掌。
具考证,董海川自幼武术既有超人之处,常露侠义之气,在当地很有名气。
年延志长,云游四方,广投名师,遍访高友,侠名义气,武林尽闻,众名师甘将自门武艺相授,其学而不忘,深入钻研,故精通多种拳术。
后行经九华山,遇道士山上盘旋对练,其法颖目,拜学八载,得道人内功真传。
董祖集平生所学各派武术之精华与道家内功修炼结合,潜心钻研,衍生出一套别异的武术功法,功夫极高,震惊武林各派。
其后,因特殊原故,进宫为太监,后改事肃王府,潜身修炼,白日稍闲暇,既练静功,夜间则练武不辍。
由于其夜隐独练,由于其无私无欲,由于其聪慧超人,参道之奥理,悟武术精髓,综武融道,深研精练,久之功夫达出神入化境界。
隐匿良久无人知晓其武术功夫,后显露则一名惊人。
具记载,董海川武功显露后,常会众人于塞外,皆当代武林群雄,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董先祖四面迎拒,身手敏捷,行如旋风,自己毫发无损,众人却被纷纷击倒,众多观者,无不称其神勇,惮其丰采。
董海川暮年,在弟子家休息,弟子见师父睡觉,便轻轻进得屋来拿起被子盖在师父身上,没想被子竟然落在床板上,床上已不见人,弟子一惊,急转身环视,只见董海川竟然站在身后五步开外的门旁边,说道“既然盖被子,为何不说一声”。
如此可见其功夫,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八卦掌问世之前,太极拳师杨露禅北京设擂,为不伤对手,杨大师在擂台四周撑起安全网。
一次董公给肃王爷送水,见观众人山人海,围得擂台水泄不通,无法穿越,董海川拧身旋起,一手托茶盘一手拎茶壶,踏肩而行,于网上走过,杨露禅见其轻功了得,便知传闻之神功异人必定是此人。
董海川亦上擂台对擂,二人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
太极拳杨师祖对董公说“我来京设擂不为争雄,实欲推广太极拳,董公绝世武功更应推广,吾等何不将内家拳共同推广于世那”,董公大乐,即罢战,二人挚手兄弟相称。
此后董公才开壇设帐,才公开教授功法,其弟子逾千人。
最有名的弟子有,尹福、程廷华、马维骐、史纪栋、刘德宽、樊志湧、梁振蒲、刘凤春等70余人。
八卦掌经董祖口传身教,经过第二代第三代慧者智者笔录整理,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完整的、高超的、博奥的、深入浅出的一代武术奇艺——八卦掌。
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董海川晚年(同治13年即1874年)离职,专事授徒,众弟子争相供养,其清心寡欲,修心炼性,武功不减,及至弥留之际,从者启其手足而不能,诚如铁汉,临终端坐三日,坐化仙升,逝于光绪八年(1882年)冬,享年83岁。
有碑为证,碑文:名之于人大矣哉,有汲汲求名不传者;有操必传之术,而韬光养晦,转以自匿,久之宏中肆外,而名以日显若吾。
吾师董公殆其人欤,公讳海川,文安人,生有神力,幼以武勇名乡里。
弱冠后技益精,访友于江皖,迷失道入乱山中,终日不得出,讥困无聊,度无生理。
忽有人于山巅招之以手,乃攀藤附葛而上,至则其人谓之曰:师候汝久矣,因导之行,见庙宇奇幻,类非人世。
蜿蜒而入。
历数处,一道者装,童颜鹤发,遥之曰:汝来何迟乎。
遂日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炼神导气之功。
凡其所传,皆平日所未闻未睹者。
居久之,又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视,则云烟缥缈,已失其处噫!此公至诚所感,所遇者其殆仙欤。
公神力得自天授,而技艺又获得仙传,此后遂无有能败之者。
后缘事入肃邸效力,蒙赏七品首领职。
以故,公在都之时多。
公性情退让,不欲见异于世,然既负绝艺,游其门者,常数十百人名,由是历久弥彰。
公往矣,至今都人士犹啧啧称道弗衰,福等久忝门下,未忍没其芳徵,因特略志梗概,铭诸贞石云。
大清光绪三十年岁在门逢执徐,仲春上浣八卦掌第二代:梁振莆(图2)(图2、3)梁振莆,字昭庭,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二十日,逝世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八月十三日,八卦掌第二代名家。
梁振莆先生,自幼好武,聪慧勤奋,耿直厚道,练功刻苦,武道精深,幼拜董祖,尽得真传。
梁振莆先生,祖籍河北省冀县北郝家冢村人,幼习弹腿和镖掌。
13岁进京,在万兴估衣庄学徒,故世称“估衣梁”。
16岁因病拜董海川先师学练八卦掌,年余病愈,由此学练八卦掌每日不辍,艺业精进,是董海川先师得意弟子之一。
能踏莲过水,曾掌击奔驴。
晚年任河北国术馆顾问,英名播于大江南北。
梁师祖受益于八卦掌,更刻苦练功,深得董祖喜爱,时正当董祖晚年,亦是八卦掌大成之后,且精力旺盛全心授徒之时,梁师祖又是年青妙龄,聪慧过人,学而不忘,且时时追随董祖左右,致梁师祖成为第二代中学得八卦掌最多最正最根本的八卦掌传人。
梁师祖不仅天生聪慧,又尊师重义,对老师兄尊敬有加,众师兄都与其相处甚密,皆愿将所学所得传授辅导,至梁师祖尽得八卦掌。
梁师祖从年青既得真传,加之天生聪颖,博采众长,一直练功不辍,以致成为二代八卦掌中佼佼者。
梁师祖平生行侠仗义,嫉恶如仇。
冀县有四霸天,恃武仗力,称霸全县,无人敢惹。
梁师祖回冀县探亲,四霸天闻其名颇有妒嫉而欲折之,乃纠集地痞寻衅,梁师祖抖起八卦掌神威,走穿挑打,击东打西,指上打下,使四霸天惨败而服,遂以师侍之。
光绪二十五年,梁师祖打死恶棍赵六之事,更使后代赞不绝口。
金镖赵六是北京西城一带恶棍,马家堡火车站一代人皆惧之,无耐搬运工人们拥请梁师祖主持公道和业务,而金镖赵六早已觊觎此业,见梁师祖得其甚易,乃纠合百余地痞、无赖皆持刀棍撵梁师祖,梁师祖怒斥其不法行为,众地痞无赖蜂拥而上,欲毙梁师祖于淫威之下。
无奈,梁师祖被迫出手,持九节钢鞭环而击之。
先击毙金镖赵六后又击毙20余人,伤者10余人,余者皆逃窜。
梁师祖自行投案,后隐居原籍专事授徒。
梁师祖一人一鞭,对百余恶棍,竟如入无人之地,毙持械凶徒如剖小鲜,可见梁师祖武功之一斑。
晚年居原籍专事授徒,一代名师,为八卦掌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八卦掌第三代:郭古民(图3)郭古民,原名德仓,生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卒于1968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祖籍河北省冀县郭家庄。
弱冠离家,在北京估衣行中学徒,拜识了八卦掌第二代名家梁振蒲,从而投入门下学艺。
终生奉献给八卦掌。
旧社会学徒规拒极严,只有年节及休假日才能外出。
他每逢休息,便去梁公处盘桓终日,把所学弄懂练熟。
回来后对所学一招一式,日日研习演练,弄通道理,练熟动作,再改学它式。
一生潜心钻研,极功苦练,不仅练成一身绝技,在八卦掌及各家拳术理论上,造诣也非常深厚,后代无可及者。
他生活俭朴,谦虚礼行,文武全才,博得众师伯喜爱,八卦掌第二代名家大枪刘、铁镯子尹福、眼镜程等皆倾囊相授。
他与众师伯门下高徒皆和睦相处,与曾省三、程有龙(程庭华之子)等人更是相交甚厚,常一同切磋探研,博得众长。
他不存门户之见,与其它拳种常善意交流,尤其是太极、形意、通臂、炮捶等门派与先生相善者颇多,至郭师祖对各门派武术尽皆精通。
郭古民先生,曾任军阀韩复渠武术教官,在济南设帐,后归北京授徒,跟先生学艺者,不下千人,收徒200余人。
晚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
他生平有骨气、贫困志不移,威武不能屈。
日军侵略后,横行北京的日本浪人,曾一度威逼、利诱,要先生传授八卦掌,遭到先生的坚决拒绝。
可见先生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气节。
郭古民先生在理论上为历代佼佼者之一,由于郭师祖勤学苦练,深入揣摩,悟性超群,以及二代和三代名家栽培和帮助,因而将各支八卦掌之精华,融于一炉并有所发展。
终于集八卦掌之大成,形成了较全面的、系统的、完善的八卦掌理论体系。
故对八卦掌的理论、阐细发微地笔录于书(手稿有郭氏锦囊、八卦拳术集成、及散稿等),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八卦掌的理论和练法,使后学者有章可守,有据可查。
郭古民先生艺精招绝,内功深厚,他善使“挑掌”,又名“张手雷”,击人能致丈外,离地一尺以上贴在墙上,停顿片刻方才落地,叫“挂画”。
门下弟子几乎都尝过挂画的滋味。
被击者觉得被一股风吹了一下,便飞出丈外,胸部无任何疼痛和不适感,但撞在墙上的后背很痛。
郭古民先生教臧学范“说手”时,叨着雪茄,烟灰近寸长,臧师身材魁梧,郭师祖一掌发出,竟将这般的块头,打得飞身离地,落在五步开外的床上,身体翻滚,双脚在墙上蹬出两只大脚印,郭师祖叨烟的烟灰却没掉。
郭古民先生内功深厚,空胸时能凹进去许多,盛小半盆水不会溢到外面,并且手能伸长一市尺以上;小腹能鼓起直径约15厘米的半个园球,并且使其在腹部任意滚动;四肢的肌肉能随意叫某一部位跳动。
内气充盈,练到了肉与骨合,皮与肉脱。
郭师祖的艺业已达化境。
郭古民先生德高望重,宽厚忍让,不存门户偏见,不仗艺欺人。
说招比手时,点到为止,从不伤人,使人心悦诚服。
凡来较艺者,先生视来者功夫大小而定出手轻重,不使来者惨败。
对失败者从不藐视其人和门派,皆好言安慰:“你的拳种好,但你的功夫没有下到,回去跟师父好好练,定会练出功夫来……。
”故而失败者,无不佩服其艺高招绝,德高望重。
郭古民先生一生醉心武学,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八卦掌,终身末娶,为八卦掌的继承、发展和传播,贡献出毕生精力。
建国初期,受到国家体委重视,李天骥先生曾多次造访。
贺龙元帅也来与先生会晤。
八卦掌第三代:李子鸣(图4)李子鸣原名镛,又名直,字子鸣。
生于1902年农历八月初四,卒于1993年农历正月初一,享年91岁。
原籍河北省冀县李桃村。
李子鸣自幼好文嗜武,善习燕青拳,十八岁因病拜八卦掌第二代名家梁振蒲为师学八卦掌。
他文武全才,不仅武艺高超,且能书善画,一生游历武林画苑,辗转辽冀京津,后定居北京。
李子鸣聪慧志远,崇侠正义,1944年在北京接触地下共产党,持大节、尚侠义,斥个人安危于度外,虑国家存亡,替志士救危,在地下公委会工作。
李子鸣好学勤奋,刻苦练功,在北京搞地下工作时,仍练功不辍。
为弘扬八卦掌,他创研究会,设辅导站、办会刊、撰专著、讲学东瀛,传书欧美,造福当今,留益后学,得到同仁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