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最新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修订)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修订)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PPT课件

早期干预
与无喘息症状的儿童相比,哮喘患儿到 成年期发展为慢阻肺的风险升高
成年COPD患者儿童时期的预测因子 OR(95% CI) 严重哮喘 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轻度喘息性支气管炎 37.1(4.6-301) 9.1(1.1-76.4) 3.5(0.4-35.2) 2.1(0.1-35.8) • 相比7岁时无喘息症状的 患儿: • 严重哮喘患儿发展为 慢阻肺的风险增加近 32倍 哮喘患儿发展为慢阻 肺的风险增加近10倍
2016版更新亮点
2016版更新亮点——ICS地位提升
2016版指南1,突出了ICS在儿童 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中的优选地 位
2008版指南,儿童哮喘的长期治 疗方案中,第二级启动治疗方案 为低剂量ICS和LTRA中任选一种。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男性 曾经吸烟者
目前吸烟者 童年花粉病
2.4(0.9-6.3) 1.0(0.5-2.3)
1.1(0.5-2.4) 1.0(0.3-3.8)
一项纵向、前瞻性研究,研究目的:评估儿童哮喘与成年慢阻肺之间的关联。纳入484名6-7岁哮喘儿童,每7年进行 一次临床评估,直至50岁。共346名儿童完成研究,其中197人同时完成呼吸问卷和肺功能检测。50岁时,将其分为不 同亚组:非哮喘、哮喘缓解、当前哮喘和慢阻肺。结果显示:哮喘儿童在成年期发展为慢阻肺的风险显著升高。
建议停药并作进一步诊 断评估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防治指南版

精选文档小孩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写委员会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 )是小孩期间最常有的慢性气道疾病。
20余年来我国小孩哮喘的生病率呈显然上涨趋向。
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小孩哮喘的积累生病率为 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
哮喘严重影响小孩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深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当前我国小孩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小孩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错落不齐有关[5]。
众多研究证明,小孩哮喘的初期干涉和规范化管理有益于控制疾病,改良预后。
2008年订正的《小孩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 [6]充分表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升我国小孩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以来小孩哮喘的研究又获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最近几年来外国发布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鸣[12,13,14,15,16],吸取新的循证医学凭证,同时联合国内防治小孩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订正,使其更拥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小孩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供给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随和道高反响性为特色的异质性疾病,以频频发生的喘气、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生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详细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拥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色,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小孩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纪段哮喘小孩因为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色不一样,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详细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别。
一、小孩哮喘的临床特色1.喘气、咳嗽、气促、胸闷为小孩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版)之欧阳歌谷创编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欧阳歌谷(2021.02.0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
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一)(2008年修订)_图文.

rl继续教育l l CME叁~"。
扩臣虿・鬈编辑◎鬻静中华朦学髂怠导报2009年1月12掇繁24卷第l期CH}NA MEDICAL NEWS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一 (2008年修订革军箧写磷冗辑摹芬荟谭蔽每殖…≮甭药嚼蔡惹矿蕴疆萎贾荟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 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常在夜问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D z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 (SaIbutam01]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增加≥ 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 (连续监测1~2周≥20%。
0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0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为了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2006年版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介绍和总结,供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参考。
一、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
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呼吸道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支气管收缩和黏液过多分泌。
患儿常常会出现过敏源接触后加重的症状。
2. 肺功能检测通过肺功能检测,可以评估儿童的呼气流速和肺功能水平。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峰流速测定、肺活量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等。
3. 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试验包括气喘试验和非特异性刺激试验,通过检测支气管狭窄程度和气道反应性,来确定儿童是否存在支气管哮喘。
二、防治策略1. 早期干预对于具有支气管哮喘家族史的婴幼儿,应早期监测哮喘的发生。
在早期发现和干预,有助于减少症状的发生和进展。
2. 激发因素控制鉴定和控制支气管哮喘的激发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激发因素包括过敏原、病毒感染、气候变化等。
家长和医生应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控制措施,如避免过敏原接触、增强体育锻炼和遵循规律作息。
3. 药物治疗根据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可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轻度哮喘可使用短效β2-激动剂进行缓解;中度和重度哮喘则需要长效β2-激动剂和吸入性皮质类固醇的维持治疗。
4. 健康教育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其家长,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应提供相关知识,让患儿及其家长了解哮喘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结论200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为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以便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为人工智能助手自动完成,仅供参考)。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
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
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
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前两种类型的儿童喘息只能通过回顾性分析才能做出鉴别; 儿童喘息的早期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不宜对患儿进行初始治疗时即进行如此分类。
识别出高危持续性哮喘患儿的重要性
80%以上的哮喘起始于3岁前 持续性哮喘的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龄前期 早期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哮喘预测指数:识别持续性哮喘高危患儿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内容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分期与分级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儿童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可逆性气流受限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炎性细胞、气道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
• 症状反复发作 •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 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PEF占正常预计值或本人 SABA治疗后:
最佳值的百分数(%)
>80
SABA治疗前: >50~80; SABA治疗后:
>60~80
SABA治疗前:≤50; SABA治疗后:≤60
无法完成检查
血氧饱和度(吸空气) 0.90~0.94
0.90~0.94
0.90
<0.90
注:(1)判断急性发作严重度时,只要存在某项严重程度的指标,即可归入该严重度等级;(2)幼龄儿童较年长儿和成 人更易发生高碳酸血症(低通气)
➢肺功能变化特征 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
哮喘症状
慢性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
气道重塑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哮喘的诊断标准(1):具备典型症状者
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或体征:
1. 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 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 作或加剧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防治指南

• 选择合适的时机调整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避免在气候 变化、呼吸道感染、旅行等情况下进行。
停药后复发的处理
如果出现哮喘症状复发,应根据症状发作的强度 和频度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 间歇性病毒诱发性哮喘学龄期儿童在上呼吸道感 染早期口服顺尔宁可能有助于减轻症状。
急性发作期治疗
初级评估:
病史、体检与辅助检查(听诊、辅助呼吸肌活动或三凹征、心率、 血氧饱和度、PEF或FEV1、重症患儿测动脉血气以及其他必要的检 查)
初级治疗:
吸氧以达到SaO2>0.94 雾化(pMDI+储物罐)吸入速效β2激动剂1小时内3次
控制水平分级
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包括 • 现症哮喘症状控制水平的评估
⁻ 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
• 未来危险因素评估
⁻ 未来发生急性发作、不可逆肺功能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 应的评估
⁻ 肺通气功能监测是哮喘未来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启 动控制药物治疗前(首次诊断时)、治疗后3-6个月(获 得个人最佳值)以及后续定期风险评估时均应进行肺通气 功能检查。
诊断和病情评估相关检查
• 肺通气功能检测:是诊断哮喘的主要手段,也是 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主要依据。
➢ 对疑诊哮喘儿童,如出现肺通气功能降低,可考虑进行制 度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
➢ 如果肺通气功能未见异常,则可考虑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 评估其气流反应性,或建议患儿使用峰流量仪每日两次测 定峰流量,连续监测2周。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因此,对儿童哮喘的诊断和防治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检测和分析。
在儿童哮喘的诊断中,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以及哮喘的临床表型的不同。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多样性的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具有反复发作性、时间节律性、季节性和可逆性等特征。
此外,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家族史也可以增加哮喘的诊断可能性。
因此,对哮喘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特征,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在儿童哮喘的诊断中,还需要注意喘息的特点。
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
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两种表型分类方法,即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发作性喘息和多诱因性喘息。
发作性喘息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而多诱因性喘息则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
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
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
因此,若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总之,在儿童哮喘的诊断和防治中,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以及哮喘的临床表型和喘息的特点,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根据病程演变趋势,儿童哮喘可分为早期一过性喘息、早期持续性喘息和迟发性喘息。
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儿和父母吸烟者,年龄增长后喘息逐渐消失。
早期持续性喘息在3岁前起病,常伴随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持续至学龄期或成年。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最新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生堡』L叠鍪盛2塑!生!Q题筮堑鲞筮!Q翅鱼些!幽堕:堡必憋2鲤§:逊:她,№:!Q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凡耪杂志》缡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745·.标准。
方案.指南。
翦富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痰病,近十余年来我鹭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足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熏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农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赡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赡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媛学证据,并结合我泻儿科晒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凡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跨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纲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遵结构细臆(气道平滑瓤细憋稻上皮细魏等)翻缨胞组分参与酶气遭後性炎症性痰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数易感个体气邋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索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隈,跌蠢弓l起爱复发俸懿嚷意、咳嗽、气健、蕤霾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彳孑缓解。
【诊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液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秘爨调醚会程度等的不嚣,哮嚷的诊断程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l。
反复发作嘴息、咳嗽、气键、胸趣,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纯学毪绷激、呼吸道感染戳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威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W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楣为主酶哮噻音,评气裙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倔和胸闷。
5。
憔床表瑗不典麓者(翔无骥显曦怠或黪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嶷存在可逆饿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毅入速效13:受髂激确麴[鲣汐丁胺薄《Satbutam01)】后15rain第一秒用力呼气董(FEV,)增加≥12%或⑦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艨,FEV;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德通信作袭:洪建国,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稀(Email:honsjia嘲o@hotmail。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
症(1状)证体实征存在提可示逆哮性喘气者流,受限强:调尽可能进行肺功能检查:
•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压力定量气雾
•我国剂城2市00儿~童40哮0 喘μg的)后漏1诊5 m率in高第达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 •诊获断• 取过抗 疗可度炎 4变~治呼8疗周气后,气肺FE流通V气1受增功限加能的≥改1客善2观%:;诊给断予依吸入据糖,皮避质免激诊素和断(不或足)抗和白三烯药物治
哮喘的诊断
呼吸道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证实存在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排除可引起相关症状的其他疾病
NOTE: 典型表现者
1.症状:反复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
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如大笑和哭闹)等有关, 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2.体征: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
(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13%。
临床表现不典型,符合第4、5条者,可诊断为哮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54(3):167-181
以下特点高度提示哮喘诊断:
<6岁儿 童哮喘的 诊断评估
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 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
•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日间变异率 ≥13%均有助于确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
阵发性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调节失衡有关。
正确的诊断和防治是保
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指南。
一、诊断标准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儿童的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
儿童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夜间症状加重,呼吸音减弱等。
肺功能检查主要是通过肺活量、峰流速、肺活量百分
比等指标来评估儿童的肺功能。
根据国际儿童哮喘管理指南,儿童支气管
哮喘的诊断主要满足以下标准:
1.存在频繁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有可逆性的气道梗阻;
3.排除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有相关的家族史。
二、防止发作的措施
1.避免诱发因素:家长应引导儿童注意避免与诱发因素接触,如烟雾、霉菌、花粉等。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室内湿度过高和灰尘的积聚。
2.规律作息: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调整
睡眠时间,增加户外活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和
增强免疫力。
3.药物治疗: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可以使用吸入型β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
激素、抗过敏药物等,以控制症状和阻止发作的发生。
4.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家长应及时记录儿童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以便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
同时,建立
个人健康档案有助于掌握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定期随访: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关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儿童和家长对疾病的
认识和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
三、紧急处理
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间,家长和儿童应保持镇静,迅速采取以下
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儿头部稍微抬高的姿势,帮助其呼吸道畅通。
可以采用背部轻拍、积蓄式呼气等方法,帮助其排出堵塞的痰液。
2.使用急救药物: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家长应迅速使用吸入型
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等药物,以迅速扩张气道,缓解呼吸困难。
3.紧急就医:如果儿童的症状无法缓解,或者症状加重,家长应迅速
将其送往医院就诊,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抢救。
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家庭应定期清洁室内,保持通风良好,
避免烟雾、空气污染和过敏原的接触。
2.科学喂养:婴幼儿期应尽早母乳喂养,并注意避免过早引入过敏原食物。
儿童期应保持均衡的饮食,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
3.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加体力和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避免感染:尽量避免和病人接触,注意勤洗手,注意居室的卫生。
总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家长应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积极预防和控制相关的诱发因素,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