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新)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与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与。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二、名词解释1、国别文学2、民族文学3、总体文学4、世界文学5、比较视域6、对话平台7、汉学8、主题学9、意象10、接受11、海外华文文学12、译介学三、问答题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7、什么是比较文学?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1■比较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了解)【选择】1)人民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3)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比较文学”的定义【选择】【简答】法国学派一一影响研究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文学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比较文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经过路线”:起点(作家、着作、思想)—放送者到达点(另一国的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一一接受者沟通二者的媒介(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传递者美国学派一一平行研究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中的所谓比较”并不是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一种观念,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一种研究工作中的基本立场,是指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
3.“四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填空】4■三个文学关系【填空】【简答】事实联系一一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一一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比性,因而具有研究价值交叉关系一一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的关系5■比较文学的开放性【选择】【简答】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比较文学整理资料
比较文学整理资料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亨利·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回话、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第一、“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这四个方面是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总体的全面概括,而不是指具体的研究实践。
第二、这四个“跨”具有广泛的含义,既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也是指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一个必备的特性,同时也可以指比较文学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甚至是评论者的心态。
第三、在四个“跨”当中,除“跨学科”之外其余三“跨”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各有所指。
第四、这里的“跨文化”指的是跨越文化体系。
第五、我们跨出文学的门槛,面向如此广大的学术世界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这个“跨越”的限度。
最后,一个学科的定义只能是对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和本质特点的规定,不可能把一切问题都容纳进来,表述的一清二楚。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民族文学的定义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3、世界文学的定义世界文学是马克思和歌德对文学未来的一种远瞻,指的是人类文学奖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各民族国家地区间的割裂将消除,各民族文学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统一成一个综合体。
(世界文学有时指人类有史以来所产生的世界各民族文学的总和,有时指世界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具有世界意义和不朽价值的伟大作品,有时指根据一定标准选择和收集成的世界各国文学作品集。
比较文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篇绪论第一节“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1、文学研究的三种途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性,文学的内在,文学作品的构成及特征等,基本上是将文学现象作为同一时代的一种思想体系来进行研究的。
文学批评(微观):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做出分析评价。
文学史(宏观):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心态的制约。
2、比较文学中的“比较”雷马克的定义:是超出已过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地域),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回话、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宗教等(学科领域)。
“比较”的真谛:跨越和打通既定的界限。
比较文学的本质:它是一种跨界限(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学科的界限)的文学研究。
3、比较文学的特点:1、开放性,2、比较性,3、汇通性。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定义1、季羡林的定义: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比较(狭义)。
把文学痛其他学科拿来比较(广义),包括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钱钟书:作为一门学科,则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
乐黛云: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曹顺庆: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雷同性、异质性和互利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础方法。
教材定义:比较文学史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2、基本要素:(四跨)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
第三节走向世界文学1、(1)民族文学:指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2)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认为划分的文学单位,它可由多个民族文学构成,也可是单一民族文学。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 期末必背干货
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
它将各种具有跨越意义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依据,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变异研究为基本方法,倡导建立一种全球性平等多元、相互包容的文学交流与比较的对话平台和机制,从而最终推动各民族文学及世界文学走向一条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名词解释可以自己整合)2法国学者(卡雷)提出的“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这个口号。
3为什么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定义会走上自我设限的偏狭道路?第一个原因是当时学术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强烈质疑和挑战。
第二个原因,是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
第三个原因,是法国中心主义,或者说是法国文化沙文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第三个原因重点)4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
5《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
在该文中雷马克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美国学派的基本定义:“比较文学研究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研究文学跟其它知识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它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判断跨学科雷马克)6实际的比较文学研究中美国学者也同样总是流露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7比较文学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学科理论阶段,即:一、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二、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三、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8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布吕奈尔、基亚、卡雷。
9梵第根《比较文学论》(1931)一书在欧美比较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10把比较文学分为实证性影响研究、类同性平行研究(含跨学科研究)、异质性变异研究三大研究领域。
11比较文学可比性: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知识
一、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它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影响研究: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和确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和分析影响的转化吸收的程度、效果、规律,从而获取文学交流中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国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阐发研究:是一种跨文化的、借用文学理论模式的比较文学策略和方法,它是在充分理解、谨慎选择和适当调整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具有跨文化、适应性的理论和方法来比较解释别国文学,由此使研究成为一种介质、一种对话、一种融合,并为进一步的跨文学对话提供可交流与可理解的话语。
主题学:是一个特别的领域,它并不等同于通常所说的主题研究,它是以比较文学的角度,对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向等方面的研究。
形象学:比较文学形象学指的是他者的形象。
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
世界文学:歌德最先使用的一个术语,他的本意是希望有一天各国文学将“合而为一,......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第二含义是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家作品;还有不少批评家把“世界文学”看作各国文学的总和,不管这些文学是否具有世界地位和不朽性。
民族文学: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独特民族传统和特色的文学。
二、简答(一)阐发研究包含哪三方面内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的阐发。
即用一种恰当的外来理论模式解释本民族文学中的某些作品或文学现象,或者反过来...,以期在理解某些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方面获得一个新的角度和视野。
2.理论对理论的相互阐发。
即把不同民族文学的观念、理论、方法相互发现,相互印证,相互阐释,已达到完善某种文学观念、理论和方法的目的。
《比较文学导论》书本内容整理【知识点全】
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
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区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血缘观念来成立起学科身份的。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体系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也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相指称。在研究一个国家的多民族文学时,或研究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之文学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使用民族文学。
2比较文学的诞生
3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一、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历史;
二、比较文学的危机及其转向
三、跨世界的比较文学及其走向
第三节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1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出现有赖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与外来文化相接触,二是必须具备通识眼光,即能具有一种从国际角度来从事文学研究的立场。
2)比较文学研究是跨越两种国家文学以上而完成的。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治地域观念,跨国家并不等于跨民族、跨语言与跨文化,这个定义在学理上是不准确的。
3)与法国学派最大的差异在于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扩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中区,认为比较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这样大大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
伽列
明确指出比较文学隶属于文学史,把比较文学从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中界分出来,以说明比较文学在学科意识及学科界限上归属文学研究。并且,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间的精神关系,这种国际间的精神关系必须是能够被文献与考据所证明了的材料事实联系。(国际精神关系特指不同语境下作家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与跨国界的文学交流关系)
当代的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变得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比较文学知识
1、为什么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呢?答:两者不能等同。
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的展开的文学研究都属比较文学。
(1)比较归属的层次不同,前者指比较意识,属本体;后者仅指一种研究方法。
(2)两者涉及的对象不同,前者的研究对象必须跨国家,语言,民族,学科等界限,后者不一定跨这些界限;(3)两者使用方法不同,前者除此比较方法外,还用了实证法,批评法,阐发法。
后者仅用了比较法。
2、比较法国学者卡雷、基亚与美国学者雷马克、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定义?答:(1)法国学派以基亚和卡雷为代表,明确了比较文学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与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法;美国学派以雷马克和韦勒克为代表,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认为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规定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和范围既有事实联系的跨国界的文学关系的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的文学研究,还包括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但没对研究方法做明确规定。
3、布吕奈尔的比较文学定义对法国学者与美国学者的超越。
1982年,法国学者布吕奈尔、毕修瓦和卢梭三人合著出版的《何为比较文学》一书中将法国与美国学派的观点相融合形成新的理论,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只“属于同一传统的几种语言或几种文化”的文学。
4、简析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文化背景。
(1)思想观念方面,全球意识的出现,受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研究方法方面,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促使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比较方法的广泛运用;(3)文学发展方面,19世纪各民族文学交流频繁,促使传统国别研究方式被突破,比较文明应运而生。
5、比较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基本主张。
答:法国学派: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提出“总体文学”一说美国学派: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提倡跨学科研究;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反对“欧洲中心论”;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6、格义法佛教进入中土初期时的一种交流“方式”、“方法”,是其传习过程中,借助“外典”(儒家经书)来阐释“内典”(佛经)中的种种概念的“教学方法”。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整理比较文学绪论1、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文明、跨学科);四大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3、三大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比较文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用具体材料支持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比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将比较文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生“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比较文学评论》,比较文学“精确化”工作,比较文学不是并列的平行比较,而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
基亚:《比较文学》,坚持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而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方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行跨学科和平行研究,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正视“文学性”问题。
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一个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全面而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建立发展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扩展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知识点梳理
比较文学
一、学科性质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界限、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其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现在,比较文学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有活力、最有成就、最受人青睐的学科之一、世界各国的大学在社科院系,均已开设该门课程。
学科教学目标:能按照中外文学发展史线索掌握各个时期、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概况、重要作家作品等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对异质的中外文化间的文学历史、文学运动和文学现象的梳理与评析的基本方法。
既能明晰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又能理解比较文学同民族文学、外国文学、世界文学与总体文学等概念间的学科特性,以及彼此间存在着的相辅相成联系。
充分把握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史(尤其是中外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史前史与早期史间的根本差异)。
全面理解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种类和任务。
根据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及跨学科研究的各自研究范畴和研究目的,能够借助中外文学文化领域中的史实,进行初步的且有一定价值的比较研究。
二、学科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
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三、研究内容:(见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重点知识整理
可比性:之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比较文学中的“文类学”,一方面是之在平行研究层面对文类的各种问题(包括“缺类”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另一方面指在影响研究层面对某些文类的跨国界流传,变异以及文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事实进行研究。
社会总体想象物: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他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媒介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对文学交流过程中起传递作用并实现文学交流的人和事物,它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以及因果关系的研究。
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
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从跨文化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进行的比较研究,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国际角度,以自觉地比较意识,超脱本民族的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层次上探求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
情境研究:在比较文学中,情境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情景研究即对这些典型格局进行研究,特别似乎着力探讨这些情境怎样从一个国家民族传到另一个国家民族,从一个作家笔下传到另一个作家笔下,目的都是要揭示出这些情境中的具体变异及其过程,寻觅到这些情境的鲜明的时代色彩、民族特征和个人风格。
缺类研究:指一种文类在这个国家或民族文学中有,而在别的国家或民族文学中没有,或者一种文类在两个国家或民族都存在,在差异较大的现象,通过对两个缺类现象的探讨、分析来挖掘缺类现象背后的文化差异,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审视,深入研究该文学的本质、源流以及各自的特点。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期末必背干货
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争辩。
它将各种具有跨越意义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依据,以影响争辩、平行争辩、变异争辩为根本方法,提倡建立一种全球性公平多元、相互包涵的文学沟通与比较的对话平台和机制,从而最终推动各民族文学及世界文学走向一条和谐共生的进展之路。
〔名词解释可以自己整合〕2法国学者〔卡雷〕提出的“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这个口号。
3为什么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定义会走上自我设限的偏狭道路?第一个缘由是当时学术界比照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猛烈质疑和挑战。
其次个缘由,是法国学者比照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寻找。
第三个缘由,是法国中心主义,或者说是法国文化沙文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第三个缘由重点〕4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
5《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
在该文中雷马克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美国学派的根本定义:“比较文学争辩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争辩文学跟其它学问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它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展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推断跨学科雷马克〕6实际的比较文学争辩中美国学者也同样总是流露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7比较文学经受了三个重要的学科理论阶段,即:一、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二、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三、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8 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布吕奈尔、基亚、卡雷。
9梵第根《比较文学论》〔1931〕一书在欧美比较文学理论进展史上具有不行无视的重要地位。
10把比较文学分为实证性影响争辩、类同性平行争辩〔含跨学科争辩〕、异质性变异争辩三大争辩领域。
11比较文学可比性: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争辩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争辩的最根本立足点和动身点。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比较文学知识
1、为什么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呢?答:两者不能等同。
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的展开的文学研究都属比较文学。
(1)比较归属的层次不同,前者指比较意识,属本体;后者仅指一种研究方法。
(2)两者涉及的对象不同,前者的研究对象必须跨国家,语言,民族,学科等界限,后者不一定跨这些界限;(3)两者使用方法不同,前者除此比较方法外,还用了实证法,批评法,阐发法。
后者仅用了比较法。
2、比较法国学者卡雷、基亚与美国学者雷马克、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定义?答:(1)法国学派以基亚和卡雷为代表,明确了比较文学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与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法;美国学派以雷马克和韦勒克为代表,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认为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规定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和范围既有事实联系的跨国界的文学关系的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的文学研究,还包括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但没对研究方法做明确规定。
3、布吕奈尔的比较文学定义对法国学者与美国学者的超越。
1982年,法国学者布吕奈尔、毕修瓦和卢梭三人合著出版的《何为比较文学》一书中将法国与美国学派的观点相融合形成新的理论,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只“属于同一传统的几种语言或几种文化”的文学。
4、简析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文化背景。
(1)思想观念方面,全球意识的出现,受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研究方法方面,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促使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比较方法的广泛运用;(3)文学发展方面,19世纪各民族文学交流频繁,促使传统国别研究方式被突破,比较文明应运而生。
5、比较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基本主张。
答:法国学派: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提出“总体文学”一说美国学派: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提倡跨学科研究;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反对“欧洲中心论”;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6、格义法佛教进入中土初期时的一种交流“方式”、“方法”,是其传习过程中,借助“外典”(儒家经书)来阐释“内典”(佛经)中的种种概念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比较文学分为影响研究: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平行研究:比较诗学类型学、主题学、文类学跨文明研究:异质比较研究异质对话研究、文化探源研究、总体研究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的必须要求:跨越性要求、文学性要求、可比性要求定义: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比较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比较前提(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变异性同源性定义: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语言的文学的文学关系研究,寻求一种有事实联系的同源关系,这种影响的同源关系可以通过直接、具体的材料得以证实。
以同源性为基础的学科: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类同性定义:没有文学影响关系的不同国家文学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或在审美关照下,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以类同性为基础的学科;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异质性与互补性定义:不同文明之间在文化机制、知识体系、学术规则和话语方式等层面表现出的从根本质态上彼此相异的特性。
变异性定义:中国比较文学学者针对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学科理论的不足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点以变异性为基础的学科: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第二章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影响研究定义:法国学派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也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影响研究以不同国家间以事实联系为依据的文学影响与接受关系为研究对象,注重材料考据和实证分析是其最基本特点。
影响研究是把影响的‘经过路线’看做是一个由“起点”(传送者)出发,经过“媒介”(传递者)到“终点”(接受者)的过程,由影响‘经过路线’的三要素,又产生了誉舆学、媒介学、渊源学。
1、流传学定义:也叫誉舆学、声誉学,流传学研究一国文学流传到国界之外而产生影响的事实,是从起点开始而对于终点的追寻,以及它所产生的声誉、变动,最早由法国学者提出并进行实践。
特征:实证性、根源性、历史性(事实材料考证、以放松者为本位、描述流传的历史形态)主要内容:作家思想与人格精神在国外的流传及其产生的影响;文学作品在国外的流传、影响与声誉;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在国外的流传;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在国外的流传流传的五种形式:单向流传形态(从个体到个体)、多向流传形态(从个体到群体)、多波次流传形态(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聚合流传形态(从群体到个体)、交叉流传形态(从群体到群体)2、渊源学定义: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法国学派提倡的影响研究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某些起点不明确的文学现象的域外来源问题。
特征:实证性、溯源性、文本性主要内容:按渊源方式分:笔述渊源、口传渊源、印象渊源按渊源关系分:直线渊源、曲线渊源、集体渊源四种对象:作品与作品之间渊源关系研究;作家与作家之间渊源关系研究;国家与国家文学渊源关系研究;文学思潮的跨国旅行三种类型:西方国家之间文学渊源学关系研究;东方国家之间文学渊源关系研究;东西方国家之间文学渊源关系研究3、媒介学定义: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文学关系的中介过程的研究。
建立在文学交流媒介史实大量存在的基础上。
特征:可见性、实证性、流动性(关系:三大特征都是相对的,并且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早期的媒介学研究特别强调实证性,在实证性的基础上才有了流动性)三个发展阶段:文字媒介阶段、环境媒介研究、电子媒介研究四种类型的媒介:译本、评论、改编、对话三种方式:个体方式、团体方式、环境方式第三章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创造性叛逆与翻译1、创造性叛逆出自贝罗尔·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与西方译学界关于翻译的“重写”“改写”理论类型:1)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具体表现:个性化翻译(特征是归化、异化);误译与漏译(属于无意识型创造性叛逆);节译与编译(有意识型叛逆)转译与改编(特殊型创造型叛逆,共同特点都是使原作经受了“两度变形”)2)接受者即读者的创造性叛逆文学经典的形成: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能够不断地翻译成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字,能够不断的被世界各国的译者、读者、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两次翻译:意译与文译三次误读:译者对原文的误读,即阐释性误读;译者对原文的误读,即创造性误读;读者对译文的误读,即延伸性误读第四章形象学、接受学、变异学一、形象学1、渊源与发展传统形象学:重在再现者(被注视者)当代形象学重在注视者,创始人是法国巴柔,第二个代表是莫哈《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与方法论》2、定义:是把“异国形象”置于与‘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关联之中,研究一个民族对“他者”的各种诠释(描述、想象、幻想、神话、传说等)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原因。
异国异族形象(作者笔下)社会集体想象物: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阐释3、特点:主体欲望投射性;“他者”与“自我”的互动性;总体研究的跨学科性;变异性4、研究范围及内容:注视者被注视者(他者)注视者与被注视者的关系:狂热、憎恶和亲善5、研究方法:1)文本外部研究(属于文学社会学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的特性)包括: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研究2)文本内部研究包括:词汇(构成他者形象的最小的原始单位,有普通词汇和特殊词汇:套话);等级关系;故事情节套话:词汇的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该词原指印刷业中的“铅版”其意义引申后,主要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指称和描写异国异族形象的约定成俗的个性化词汇eg黑鬼、老毛子6、性质:形象所蕴含的是不同民族间“想象的相互诠释”(最根本的特性)形象兼具“自我”和“他者”的双重蕴含形象的认知功能处于“再现”和“想象”之间形象兼具‘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价值功能形象具有语言的一切特征,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诗学特性7、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黄祸恐惧与萨克斯·罗默笔下的傅楚满形象》葛柱录黄:指亚洲人的肤色特征;祸:透露西方对亚洲人深层心理内容(套话的一种)周宁《中国异托邦:二十世纪西方文化的他者》二、变异性1、理念核心:异质性与可比性2、含义: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现象在影响交流中呈现出的变异状态,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在相互阐发中出现的变异状态,从而探究比较文学变异的规律中国首先提出变异学的:2005年,曹顺庆《比较文学学》提出比较文学变异学3、研究内容1)跨国变异研究定义:是两国或两国以上文学的比较,会涉及一国文化流传到他国所产生的影响2)跨语际变异研究关注在翻译过程的变异和语言层面产生的变异特点:语言的“不可译”性与变异的必然性;汉语和西方语言的异质性3)跨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过滤内涵: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三方面的含义:是接受者的文化构成性;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作用机制:现实语境、传统文化的过滤作用;语言差异的过滤作用;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对外来文学接受的“文化”过滤作用4)文学的他国化研究文学的他国化:一国文学在传播到他国后,经过文化过滤、译介、接受之后的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变异,主要体现在传播国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在根本上被他国所化,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
判断标准是话语规则是否改变。
话语规则:在特定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心理下所形成的思辨、阐述和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规则。
(中国写意,西方写实)第五章文学的类型研究一、主题与主题学1、主题定义:指在文学研究的领域里,从形象思维到形成文本的过程中,将某些情节、某类人物和某种思想概括升华成种种抽象的认知理念,是文学创作内部的重要元素。
主题就是对事件的归纳、概括和抽象,在文学创作中,主题是作家以特定的思想立场、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对题材、情节和人物加以倾向性的介入后产生的一种高度判断(动态性)主题学定义: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并进一步阐发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推究这些异同表现在不同时代或地区形成的过程、规律、特点、成因等。
(客观性)2、主题与主题学关系联系:在实际研究中二者重合区别3、主题学研究分类1)母题研究定义:文化传统中具有文化因子,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它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eg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母题与主题的关系区别: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单的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母题是具体的、具有客观性、基本叙事句;主题是抽象的、具有主观性、复杂句式主题是在母题的归纳之上进行的价值判断,因此,母题是一种常项,主题是变量联系:一旦母题有了一定的倾向性,有了褒贬意义,就上升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