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的风向标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3能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用自制的风向仪观测天气。
二、教学重、难点: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能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用自制的风向仪观测天气。
三、教学准备: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谁知道今天刮的是哪风通常我们说的风也可以叫它风向,那谁再来说一下今天的风向是怎样2气象员利用什么来仪器来测定风向的(风向仪)4到底风向仪是怎样来测定风向的呢为什么它能测定风向我们这节课来研究一下风向仪。
(二)认识风向仪(师出示风向仪模型)仔细观察它的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说出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箭头、箭尾、风向杆、支架、旋转按钮这五部分组成。
了解它们各部分的作用。
小结:我们知道了风向仪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后,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个风向仪(想)(三)做个风向仪1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构思风向仪的样子。
可以用卡纸剪出箭头、箭尾;软木杆做支架和风向杆;钉子做旋转按钮。
2根据小组确定的构思动手操作。
注意千万别伤着手呀!3展示本组的“劳动”成果。
从中评出最好的风向仪。
(根据设计的样式、测风向的灵活性)(四)作业:一架小小的风向仪做成了,想用它测一下风向吗用自己组的风向仪测出明天和后天早上、中午、晚上的风向并作好记录。
第二课时一、回顾风向仪各部分的组成。
二、交流测得的结果。
三、拓展我们来观测这个季节常刮什么风。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目的要求:一、通过学习各类实验操作,培育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探讨自然事物间的彼此联系,培育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通过学习各类实验操作,培育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咱们身旁处处有科学,咱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踊跃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利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收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利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五、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方式办法一、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进程,不断改良教学方式,提高实验质量。
二、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尽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目的要求:一、通过学习各类实验操作,培育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探讨自然事物间的彼此联系,培育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通过学习各类实验操作,培育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咱们身旁处处有科学,咱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踊跃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利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收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利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2024年秋季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篇)
2024年秋季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名称:2024年秋季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表达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改变1. 季节更替与植物生长2. 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活3. 气温、天气与季节的关系4. 地球自转与太阳的光照角度5. 降雨与水的变化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互转化2.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重量、透明度等3. 物质的分类:硬物、软物、纸、布等4. 物质的测量:长度、质量、容量3. 声音与光线1. 声音的来源、传播与消失2. 声音的音量和音调3. 光线的来源、传播与消失4. 光线的颜色和明暗4. 动物的特征与栖息地1. 动物的外部特征:身体形状、身体覆盖物、四肢形状等2. 动物的能力和适应性3. 动物的栖息地:陆地、水中、天空4. 动物的食物来源教学方法:1. 实践探究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自然界的改变a.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
b. 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c.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季节更替的规律。
2. 第二课时:物质的分类与性质a. 导入:通过示例和实物,引导学生讨论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b.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物质性质的观察和分类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c.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总结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关系。
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一章:认识水1.1水的特性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水的特性,包括透明、味道淡等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水的特性,培养学生对水的兴趣。
1.2水的形态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3水的循环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1.4水的用途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水的用途,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二章:认识物体2.1物体的分类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物体的分类,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分类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2物体的性质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物体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现不同物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2.3物体的运动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形式,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4物体的变化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物体的变化,包括物体的形状、状态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第三章:认识植物3.1植物的特点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特点,包括有叶、有茎、有根等。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3.2植物的生长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长大、开花结果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长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植物的利用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利用价值,包括食用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等。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在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
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较弱,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教学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动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土壤与岩石》《固体和液体》《测量工具》五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土壤和岩石的种类及用途,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区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2.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寻找答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科学态度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愿意参与科学活动。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创新。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及用途。
固体和液体的区别和性质。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探究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理解土壤的成分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比较固体和液体的不同性质。
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数据。
五、教学措施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
2. 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青岛版】2019版小学科学三上《10 认识太阳》教案 (2)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认识太阳一、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
3.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情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二、教学准备:1.文字.图片资料。
2.关于太阳的温度.直径.体积.质量与地球之比等典型资料。
三、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谈话:万物生长靠太阳,那太阳对地球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自由回答。
2.猜想假设:(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将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实现资源共享。
3.制定方案: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太阳的外观.银河系;二是太阳的结构;三是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四是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及地球的比较4.实施探究:(1)太阳的外观、银河系。
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大火球,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的气球体。
他的大部分气体是氢气,产生巨大的能量。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他的年龄大约有50亿岁了。
估计它的寿命还有50亿年。
(2)太阳的结构:从结构上看,太阳可以分为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
它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摄氏度。
(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明亮的太阳光球表面,经常出现一些小黑点,这就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其实并不黑,只不过由于它的温度比周围的温度低,看起来显得黑些。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量的斑块,叫做“耀斑”。
日珥是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
(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与地球的比较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5.展示交流:(1)我们对太阳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哪些知识让你印象最深呢?(2)学生自由汇报。
6.拓展创新:(1)刚才我们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2)学生自由汇报。
青岛小学科学三上《13 制作计时工具》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制作计时工具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与技能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2.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1.创新的思维如何控制物体的流量,创新的设计计时工具的造型。
2.制作过程中以创新为出发点.评价点兼顾作品的实用.美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
三、教学准备:剪刀、胶带、瓶子、沙子、蜡烛、玻璃杯、吸管、橡皮泥、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1.提出问题谈话:你们打算做什么计时工具?怎样制作?2.设计制作方案各个小组讨论交流.理清思路后汇报。
汇报时各小组互相补充,优化方案。
(1)制作沙漏,分别在两个饮料瓶瓶盖的中心各钻一个能让细沙均匀流过的小孔,把甲瓶装满细沙并拧紧两个瓶盖,把甲瓶放在乙瓶上,两个小孔相对,细沙流进乙瓶中,每隔一分钟在乙瓶细沙位置处划一次记号,并用数字标出,直到流完沙子为止。
把甲乙两瓶位置互换,用同样的方法,在甲瓶外画好时间记号。
用胶带将甲乙两瓶的瓶口处连接起来,这样就做好了一个沙漏计时器。
(2)制作蜡烛钟。
对照钟表,测出每10分钟燃烧多少,根据实验把其他的蜡烛分别标出记号。
这样一个蜡烛钟就做好了。
(3)制作水钟……(4)思考讨论:如何控制沙或水流出的时间?3. 开展制作活动(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小组做好内部分工等。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
(3)做一个游戏,或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
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质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1.常见的固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石头、铁、金子、和面粉。
2.常见的液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水、牛奶、果汁和油。
3.常见的气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
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学会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感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常见的固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石头、铁、金子和面粉等物质,让学生观察、感知。
2.引导学生用手摸摸这些物质,感受它们的硬度和粗糙度。
3.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物质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4.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5.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二课:常见的液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水、牛奶、果汁和油等液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
2.让学生说出这些液体的特点,如颜色、味道和流动性等。
3.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液体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4.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三课:常见的气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
2.让学生说出这些气体的特点,如无色、无味和轻重等。
3.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气体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4.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四课: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分1.让学生再次回顾前三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区分这三种物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温的变化1名师公开课教学实录 青岛版五年制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实录水温的变化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杯热水师:同学们看,这是一杯水,你能猜出它温度是多少吗?学生猜测、师:要想知道它的实际温度,该怎么办?生:用温度计测量。
师:哪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测量一下呢?老师注意纠正学生在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师:把这杯热水放在这里,一段时间后会变凉,那它的温度下降的快慢是怎样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水温的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自己的想象,大胆猜测一下。
生:热水一开始降温很慢,越往后越快。
生:我觉得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均匀的。
生:我认为热水的温度一开始降得会很快,越往后越慢。
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生:动手试试或我们可以做实验。
三、小组合作,实验验证。
师:我们就动手做实验吧,到底该怎样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小组同学可以借助老师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下面就根据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小组分工合作,持续观察,一杯热水降温的过程,时间为18分钟,每两分钟做一次记录。
(学生小组合作做实验)师:做实验前,教师提出几点要求(用课件出示)1.每组4人,一人看时间,两人测量,一人记录,分工明确。
2.把结果记在书中设计的表格里,0分钟记录是指刚开始的温度。
3.要拿着温度计的上部,读数时不要把温度计拿出水面,并且视线要与液柱的顶端相平。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整理数据的方法,绘制统计图。
师:横轴表示测量的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用课件展示,并说明,分别在横坐标上和纵坐标上找到时间和温度点,在交点处点上一个小圆点,依次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一个统计图就好了。
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热水在变凉时,是先快后满的。
四、小结:同学们,你们很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了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满,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青岛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
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储备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共包括“动物与环境”“植物的一生”“土壤与岩石”“物体的形态”“地球上的水”“测量工具”六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长过程。
知道土壤的成分和岩石的种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物体的形态和状态变化,掌握测量物体长度、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循环,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
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科学态度目标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科学活动。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懂得在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了解土壤和岩石的组成和性质。
理解物体的形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
认识地球上水的循环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设计科学实验,探究动物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区分不同种类的岩石,并理解其形成过程。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保护。
五、教学措施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
(完整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完整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完整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教学目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进度第一课: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研究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课:天气和季节- 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 通过观察和实践,研究天气现象和气象工具的使用。
第三课:动物世界- 研究不同动物的特征和性。
- 了解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第四课:植物的生长- 研究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 观察和实践种植植物并记录生长情况。
第五课:食物链和能量流动- 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 研究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和转化。
第六课:生物多样性- 探索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 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第七课:物体的属性- 研究物体的重量、大小、形状等属性。
-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第八课:水的特性和运动- 研究水的特性和状态变化。
-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运动规律和应用。
第九课:力和运动- 研究力的概念和作用。
- 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十课:简单机械- 了解杠杆、轮轴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 进行简单机械的搭建和实验。
教学评估方式1.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期末进行科学实验和项目展示,综合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以上为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三年级上册9.《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太阳和影子》是青岛版科学五年制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课的学习活动在前一节课《影子》的学习基础上以“早晨,旗杆的影子在西边;傍晚,旗杆的影子在东边”为创设情境,提出“为什么呢?”指向导入本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提示学生需要准备“手表、长卷尺、手电筒、橡皮泥等”准备研究材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思考与本课相关的问题,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和“模拟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两个环节开展进行,最后以“一个月中,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固定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有什么变化。
”进行拓展延伸。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中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阳光下观察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的场景,一组学生观察铅笔影子的方向与长度,另一组学生观察固定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
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实际观测数据,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此外,本环节教学中教科书还呈现了一幅室内分析数据的场景图,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的变化规律。
在“模拟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的环节中,教科书呈现了一幅模拟铅笔在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最后,以“一个月中,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固定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有什么变化。
”为拓展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探究阳光下同一固定物体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培养学生中长期观测的意识。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科学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
通过前期对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影子已有一定的科学认知基础。
本次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考问题逻辑性和全面性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由表面的感性认知积极上升到理性分析思考,更好地将生活中关于太阳和影子的联系加以认知,指导学生学会进行模拟实验,进一步提升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生活与科学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更加有效,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效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五年制)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五年制)一、学情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XX人,XX个班。
这些学生是新课改的第一批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三、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25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9 影子 青岛版(五年制)
影子教学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到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影子”,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先回想生活中观察的能子,2.学生汇报。
二,探究活动(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图)。
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这样的场景都可能涉及哪些知识原理,3.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
4.学生接着回想生活中见到的影子,汇报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二)画影子。
1.师生谈话:同学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2.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3.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4.活动体验完成,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教学的特点: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影子是灰黑色的:(三)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制造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时造出影子?可以用到什么物品什么方法?(2)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进行实验。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名同学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实验,一名学生手握手电筒操作,两名学生在观察,一名学生在画图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观察情况。
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教师提出向题与要求:如果没有橡皮,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如果没有手电筒,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实验,做到边观察记录。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活动。
(3)全班展示学生画的实验图以及影子形成的条件记录。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我们来造一张纸
十一
三年级
沉浮实验
十三
三年级
观察水和食用油
十五
三年级
空气存在吗
比较空气和水
空气占据空间吗
三、实验人员意见:教研组长审批意见:期末教研组长复查意见:
二、本期学生实验时间安排
周次
实验班级
内容
指导教师
备注
一
三年级
树的变化纪录:拓印树皮
三
三年级
比较叶片的大小
观察植物的叶
六
三年级
观察蜗牛的身体
观察蜗牛的运动
观察蜗牛吃食物
七
三年级
观察蚯蚓的身体
观察蚯蚓的反应
观察蚂蚁的身体
八
三年级
观察金鱼
观察金鱼的呼吸
九
三年级
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一、目的:
1、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5、.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年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原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围绕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中的物质组成-大自然中的水-空气-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和其特性2.物质的变化-熟悉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探索物质变化的原理3.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的传播4.光线的传播-探究光的产生-探究光的传播5.火的利用-认识火的危害-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火6.植物的生长-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7.动物的生存-认识动物的生存环境-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8.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关系-探究地球与其他星球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情景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3.互动讨论法以小组讨论、合作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大课堂讲授法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和记笔记的能力。
5.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课件来帮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1.生活中的物质组成2.物质的变化3.声音的传播4.光线的传播五、教学难点1.物质的变化2.光线的传播六、教学过程1.生活中的物质组成1)大自然中的水-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物质组成和特性。
2)空气-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3)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和其特性-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特性,并进行小组讨论。
2.物质的变化1)熟悉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通过实验和情景教学,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2)探索物质变化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并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一: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 植物的茎 青岛版(五年制).
教学目标:1. 认识茎的作用。
2. 学生亲历茎运输水分的作用的科学探究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3.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质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通过研讨改进实验的能力),体会交流、合作的意义。
教学重点:亲历对茎的运输水分的作用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实验的设计、改进。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教师出示枝繁叶茂的一棵大树的投影或音像资料。
师: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你知道根吸收的水分都到哪里去了?生:到植物的茎、叶里去了。
生:也到植物的花、果实里去了。
生:到植物的身体各部分去了。
师: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植物全身各处的?(二)探究活动[本环节主要采用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敢于发言、愿意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相互合作的意识。
]活动一: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生:把植物各部分连接起来的是茎,所以我认为水分是沿着茎“爬”到植物全身的。
生:我认为茎能运输水分。
生:我认为茎的内部可能有管子能让水流过去。
生:我认为茎的内部有像自来水管一样的管子运输水分。
生:我认为那个管子一定很细,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种管子。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丰富大胆的想象如果得到科学的验证,同学们将会像科学家一样获取到科学的结论。
活动二:学生动手横切、纵切植物的茎。
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横切、纵切植物的茎,用放大镜观察,提醒学生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把学生的猜想引向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培养学生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
]汇报交流1.你发现了什么?2.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植物的茎靠什么运输水分?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画出来好吗?学生画出茎内的导管(画完后,小组选出最佳作品悬挂在黑板上,集体评价)作品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位置不对,画在茎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特制定本学期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教学计划。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本学期在实践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全面完成要求中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学科在培养小学生全面素质上的优势,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提高。
反映儿童科学教育的精神,突出启蒙教育的特点,将立足点放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体现时代特色,融会科学教育的新思想。
加强学生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力求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大自然。
四、具体措施:
1.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通力配合。
教师应按期保证质量完成演示实验,实验教师应按期保证质量完成分组实验。
课外实验由实验教师分组,教师配合和指导。
2.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
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师生安全。
3.每一个分组实验必须建立实验项目档案,应将实验过程中典型学生填写的实验报告单和辅助教学参考资料等集中装袋并不断完善。
五、具体实验安排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