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
2、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能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
二、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学生唱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创作是源于她的身世和心理.2、任务: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活动1:小组讨论,每组介绍一首词的词意、词曲、艺术价值。
4、整体讲解:教师就词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5、活动2:通过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两首词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临场评论的方式,增加两首词的欣赏程度。
6、总结: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对两首词的喜爱及感悟,并从中探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
三、教学重点: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2、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四、教学方法:1、活动性、情感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
2、合作、探究和启发式教学法。
3、听课及现场评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PPT、录音机、黑板、水彩笔等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唱词《如梦令》2、任务明确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了解一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并进行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充分理解。
4、齐堂讲解教师就文章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认识。
5、背诵和演唱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同时让学生从词曲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风华绝代李清照词教案教学设计
风华绝代李清照词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李清照简介1.1 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活背景,了解她所处的宋朝时期。
1.2 生平经历讲述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包括她的家庭、学习经历以及创作生涯。
1.3 文学地位介绍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被誉为“词圣”和“花间派”的代表人物。
第二章:李清照词的特点2.1 语言风格2.2 情感表达探讨李清照词中的情感表达,她的词作中充满了对爱情、生活以及家国的深情厚意。
2.3 艺术手法讲解李清照词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等,以及她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情感。
第三章:经典词作解析3.1 《如梦令》解析《如梦令》一词的创作背景、词意和艺术特色。
3.2 《声声慢》解析《声声慢》一词的创作背景、词意和艺术特色。
3.3 《武陵春》解析《武陵春》一词的创作背景、词意和艺术特色。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创作要求让学生模仿李清照的词风,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词。
4.2 创作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李清照词的特点,如语言风格、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等。
4.3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交流、点评。
第五章:拓展阅读与思考5.1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以及其他花间派词人的作品,以加深对李清照词风格的理解。
5.2 思考题目提出一些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李清照词的特点和意义,如她的词作对后世的影响等。
第六章:李清照词的音乐特色6.1 词与音乐的关系讲解词与音乐的关系,介绍宋朝时期的词牌和词谱。
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作在音乐上的特点,如何通过音律、节奏来表达情感。
第七章:李清照词作的文化价值7.1 词与文化的关联分析李清照词作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哲学、伦理等方面。
探讨李清照词作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她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比较研究8.1 李清照与苏轼词的比较分析李清照与苏轼在词风、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更深入地理解李清照词的特点和魅力。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案1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
南渡第二年,急病而亡。
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
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
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
无奈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
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
国运维艰,愁压心头。
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永遇乐(落日熔金)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学习,体会词中作者家国无依的“悲”情。
2了解并掌握此词的表现手法。
3通过学生赏析“悲”情意味的语句来提高鉴赏能力和增强情感体验。
4通过学生对于作者“悲”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并掌握文中反衬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引导学生赏析相关语句,升华学生对于此词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及前段时间的热播古装剧《知否,知否,应知绿肥红瘦》引入对李清照的相关词作《如梦令》二首,《一剪梅》和《声声慢》的回顾,并对比其前后写作情感的变化,以此激发学生对李清照的兴趣。
二走进李易安:通过约四分钟的视频播放,形象的展现李清照的生平,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其词作情感前后期变化的原因。
三初读感知:播放示范性朗诵音频,纠正相关字词的读音,并让学生模仿其节奏和音调朗诵全文,初步感知词中的感情基调。
四品鉴体验:1明确全文感情基调“悲”.但全文并无一悲字,那么文章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了?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上片分析:通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表达”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鉴赏词的上片,并逐一对“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进行提问,以让学生深切的感知作者的心境,之后总结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反衬”。
(1)写了什么 ? (2)表达了什么 ? (3)怎么表达 ?落日晚霞孤苦无依绿柳笛声兴趣索然以乐(景)衬哀(情)良辰美景忧心忡忡“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小结上片的情景交融,并以此时元宵节中作者的情感为线索,激发学生对作者在昔日元宵节时情感的求索,从而引出对下片的学习。
3下片分析:(承接上片小结,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作者在昔日元宵佳节的兴致如何?哪个字最能体现?为什么?心情愉悦,兴致盎然。
“争”,生动的写出了当时女子精心打扮,莺歌燕舞,互相比美的热闹景象。
(2)作者通过回忆对今昔元宵节进行了对比,这种手法在文中哪里还有体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昔日乐与今日悲;故国之思,盛衰之慨,身世之悲!他人乐与我伤悲;小结下片,着重强调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李清照词《声声慢》教案:了解词作背景和创作理念
李清照词《声声慢》教案:了解词作背景和创作理念。
一、《声声慢的背景李清照的创作,生活环境的背景和时代背景,都与她的作品息息相关。
《声声慢》的创作背景也不例外。
李清照创作《声声慢》时,正处于金陵(今南京市)的一个破败古庙之中,这座庙会更曾经是热闹非凡的风景,如今却已经凋零了。
庙前的荒草蔓生,几乎遮盖了庙内。
然而,这正是李清照切身体会到悲凉萧索的气氛,在这种环境下她的情感被激发,于是创作了《声声慢》这首优秀的词作。
除了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也很重要。
宋朝的政治实际上已经相对稳定,社会风气尤其是文化艺术方面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女词人李清照凭借才思才华,创作出了大量的词作,其中《声声慢》就是她创作生涯中最受欢迎、最为著名的一首之一,也反映出了她的时代特征。
二、《声声慢》的创作理念1.音乐美学理念《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艺术词。
作品表现了音乐美学所追求的一种东方音韵的姿态,具有独特的音乐美学魅力。
通过抒情的语言表现,以笛韵来表现音乐中的柔美和细腻,拿捏得非常恰当。
李清照的音乐美学理念,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同时也具有现代含义,是指优美、和谐、柔顺、细节的美。
2.爱情理念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并表示出要保护自己的爱情。
作品用音乐美学的手法,通过音乐来表达爱情的情感和柔美,让人感到爱情柔情蜜意,而非执着和残忍。
作品中爱情的主题是真挚的,有感染力和魅力。
这是李清照思想观念的反映,也是她的文学艺术气质所在。
3.时代思维方法《声声慢》是李清照个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表达了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在这首词作中使用了时代思维方法,即运用自身的情感、艺术追求和审美体验,把握时代气息,形成了一种富有代表性的李清照词作特点。
三、对《声声慢》的思考《声声慢》是一首永恒的词作,无论在哪个时间段都能感受到它那充满情感的艺术性。
它不仅表达了李清照的个人情感,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中华文化的思想传统。
如梦令昨夜李清照教案一等奖3篇
1、如梦令昨夜李清照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梦令昨夜李清照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教学流程:一、导入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记忆课下文学常识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二、理解意涵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人物:主仆两人场景:春雨后的屋中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不忍见花被吹落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对侍女粗心的不悦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
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三、朗读与总结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四篇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那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创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鹧鸪天·桂花》中所表现出的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之情;感悟作者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盛衰之概和身世之悲。
教学重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鹧鸪天·桂花【导入语】播放李清照的词作歌曲《一剪梅》视频,询问学生,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谁(李清照),现在我们来学习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鹧鸪天·桂花》。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也工文章。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与丈夫都喜好读书。
他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
他们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
于是买书、藏书、校书,几乎成了书痴。
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
钦宗靖康元年,即李清照42岁时,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
第二年即李清照43岁时,金兵攻陷山东,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
从山东流亡到建康,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加上沿途风霜劳顿,使赵明诚病倒了。
《词七首》课堂教案
《词七首》课堂教案。
一、课程目标
《词七首》课堂教案是面向中学初中语文课堂的一份教学设计,其主要教学目标包括:学生能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识别和欣赏古诗的特点、理解和感知李清照的文化追求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
此课堂教案内容包含李清照的《词七首》全文解析、历史文化对于诗歌的影响、学习如何识别和欣赏古诗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分析李清照的诗歌语言特点等。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通过《词七首》的全文解析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古诗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探究古诗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世界观。
四、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如利用多媒体和画面展示技术进行课前预热,开展课堂讨论、朗诵、合唱等互动性较强
的教学活动。
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通过课后作业或课上小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教学环节。
通过课堂测试、小作业、听课笔记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同时,开展学生互评或者教师评价等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掌握自评能力和提升语文表现能力。
《词七首》课堂教案是一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针对性、吸引人、能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教学平台,展现诗歌之美,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理解、欣赏及创作诗歌。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精选5篇)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精选5篇)渔家傲李清照教案(精选5篇) 作为⼀位兢兢业业的⼈民教师,常常要写⼀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恰当的教学⽅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渔家傲李清照教案(精选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1 教学简析: 本课是学⽣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这⾸词是李清照唯⼀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这⼀⾸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国破家亡,使她⽣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的打击,从此,她只⾝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暮”的困境。
但她是⼀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活束缚的⼈,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个世界。
她幻想出⼀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风到仙⼭去。
这样豪迈的⽓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词显⽰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教学设想: “韵律、内容、情感、语⾔”是诗词这⼀⽂学样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本课教学抓住这四个要素的学习来进⾏。
以初读把握韵律切⼊,进⽽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三读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四读赏析词中优美的语⾔。
要让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李清照词作的基本特点。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调动学⽣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通过诵读体会字⾥⾏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法: 通过诵读,引导学⽣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的联想和想象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概。
教学重点: 让学⽣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的⽣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有意境。
高一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声声慢教案
《虞美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置身诗境,体悟意境美。
(2)因声求气,感受诗情美。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精神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等等,这些诗歌都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
因为这首词在完成后不久,就给作者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
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二、介绍作者: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961——975)中,前半生政事不修,纵情享乐,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
国亡降宋后逢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
作了阶下囚后,朝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终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那晚,被宋太宗赐酒毒死,留下了一首绝命词作——《虞美人》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尤工于词。
创作风格: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谴词准确、洗练,生动如画,形象鲜明,风貌天然。
为唐、五代其他词人所不及。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备注: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四、朗读感知鉴赏一首诗歌,要求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心静,唯有心静才能心净,才能真正走入词的意境,鉴赏本首词我们按照音读、意读、美读三步来完成。
1、音读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李清照词《如梦令》《渔家傲》教学设计
此花不与群花比——《如梦令》《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的李清照词作品共两首,分别为课内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课外诵读部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于早年少女时期,为婉约派小令,格调清丽,浅显易懂,故以学生自读为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风格豪放,难点在于词人南渡之后,历史环境的巨大变革决定了作者心理、创作的巨大变化。
两首词风格迥异,难度差异也大,若是单篇独立地学,则缺少对词人的整体把握,容易造成对词人形象的扁平化理解。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课内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将重点赏读。
同时以这两首词作为原点,生发性地拓展阅读,还原诗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读出一个立体的、卓然独立的词人形象。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和停顿节奏,初步读出诗人内心蕴含的情感。
2.体会词的写作意境;感悟词人的情怀。
3.通过纵向挖掘,组诗读人,在比较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体会诗人复杂情感变化。
三、学习重、难点体会两首词的写作意境;感悟词人情怀。
四、教学过程:(一)互动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叫《此花不与群花比》,“此花”是宋代女词人,她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古典诗词的半壁江山,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是谁?(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后,金兵入据中原,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三)印象婉约1.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浅谈读李清照这首词的感受。
学生自由畅谈。
(温馨提示:从内容、人物、语言风格等角度)老师总结:李清照的诗词格调高雅清丽,语言通俗清新,人称“易安体”,被后世称为一代“婉约词宗”。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李清照诗两首》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
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课例研究综
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
述
“愁”则是在历经国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
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
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
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的反复诵读、赏析理解,学生
背诵本词已没有多大障碍,这样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
①,教学目标③则贯穿在整节课的诵读赏析中,教学重
难点的依次突破,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后,本课的教学
任务就完成了,我会安排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
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
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
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
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
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
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
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 析,感受两首词中愁绪的不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
接着我会总结到: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 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状,体会到了诗 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 和景指诗词意象浅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 深层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 层内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晓》表面似乎只描写了诗人 春日酣眠醒后发现落红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 层则暗含着惜春、惜时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李清照词《如梦令》《渔家傲》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李清照词相关的情感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和解析的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宋词的基本概念。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表现形式而著称。它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李清照的《如梦令》和《渔家傲》。这两个案例分别展示了李清照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词牌形式,表达她的忧愁与豪放。
2.教学难点
(1)词牌特点的掌握: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词牌的特点和结构尚属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举例:解释《如梦令》的词牌结构,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其他词牌,掌握其特点。
(2)诗词意境的感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较为抽象,学生难以把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
举例:分析《渔家傲》中“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帮助学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4.培养语言素养:通过诗词朗读、解析和创作,加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朗读与理解:准确把握《如梦令》和《渔家傲》的词牌特点,掌握诗句的平仄、韵脚,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举例:《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要求学生理解“雨疏风骤”描绘的景象,感受词人借此抒发的情感。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课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掌握意象的一般内涵。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疏通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诵读,在品读中体会和品味词的意境。
〔3〕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把握词的主旨。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词人的情感。
〔2〕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词中意象的深刻内涵。
〔2〕熟读成诵,在阅读中品味古典诗词的美感和词作中抒发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音乐好听吗?感觉怎样?有谁愿意说一说这首曲子吗?明确:这首曲子叫《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乐,瞎子阿炳用他如泣如诉的二胡声演绎了人世间的悲凉。
静静地听,人们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文字表达愁苦的经典。
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她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李清照从小就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会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
赵明诚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清照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幸福美满。
公元1125年,金入侵宋朝。
两年后,北宋灭亡。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她一家被迫南迁避难。
两年后,其夫赵明诚在赴官上任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丧失殆尽等〕。
她的作品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写闺中生活的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
三、整体感知提问:《声声慢》和《醉花阴》,哪一篇的情感更能打动你?哪一篇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声声慢》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子都可以看出来。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必备6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必备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有感情的诵读词作。
方法和过程目标寻找诗眼,解读意象,把握情景关系,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人论世,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结合此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分析词人如何以意象传愁教学难点体会词人“一般愁字别样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
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
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读她的名篇《声声慢》。
二、初读、初味词情1、指名学生朗读2、同学点评3、教师点评,指导诵读4、学生有情感的诵读三、研读、品味词语(方法一):寻找“诗眼”思考:词中弥漫的.是什么情感?(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明确:“愁”——“词眼”(方法二):解读意象思考: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提示:可以通过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问题:我选赏的是“”(词句)中的“”(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意象内涵),如在《》(作品名称)中的“”(含有选赏意象的诗句)。
该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是。
请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
五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设计意图:用已知接通未知。
通过明确的学习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展示阶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意象探究a、淡酒b、秋风c、过雁d、黄花e、梧桐细雨(方法三):情景关系借景抒情直接抒情(方法四)知人论世出示幻灯片:李清照大事记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李清照词二首 永遇乐》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课时安排:1课时【教前反思】因为初中和高一学生是接触过李清照的词,所以对李清照这个词人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熟悉并不代表了解,加上我这个班的学生语文基础特别差,学习热情不高,如果让他们自己直接进行诗词鉴赏,他们可以直接不思考,不动笔,更别提赏析了。
所以,鉴赏诗词之前,我布置他们自己先搜索有关的资料,对李清照个人和创作风格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交代学生搜索李清照生平和诗歌风格资料,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查阅《永遇乐》和《鹏鸿天•桂花》创作背景,词中生字词,朗读课文。
二、导入1.由歌曲《月满西楼》(李清照词《一剪梅》)导入。
2.复习初中学过的《如梦令》和高一学过的《声声慢》,回顾不同时段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风格。
3.大意:这首词引入课文《永遇乐》。
三、小组讨论完成任务1、写作背景介绍。
2、概括词中大意。
3、思考下面三个问题,把握作者情感:①词的上阕,共有三个问句,这些问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美景当前,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①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谢绝朋友的邀请?②既然作者不愿外出,为何又要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态?④词人是怎么样来抒发她的情感的呢?(采用什么艺术手法)三、讨论得出1、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间。
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
2、作者的情感: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3、艺术手法:这首词出色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今与昔对比,他人与“我”的对比,乐与悲对比。
)四、小结鉴赏方法:1、写作背景。
2、理解诗词内容。
3、找关键字词。
4、艺术手法。
5、把握作者情感。
五、作业:运用总结的五个赏析的方法,尝试赏析《鹘鸿天•桂花》。
1、写作背景:此词作于建中靖国(IIO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
李清照古诗词《声声慢》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李清照古诗词《声声慢》教案2. 课程类型:语文阅读与欣赏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年级:高中5. 教学目标:a. 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b. 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和韵律美c. 解读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d. 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李清照词作的特点b. 《声声慢》的韵律和意象分析c. 词中的情感内涵2. 教学难点:a. 古代词牌的知识背景b. 词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c. 时代背景对词作的影响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3. 参考资料:李清照生平介绍、古诗词鉴赏指导书籍4. 教学工具:PPT课件、词牌知识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引导学生对《声声慢》的进行思考,探讨“声声慢”的意义。
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自读《声声慢》,理解词的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三、意象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主要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
2. 学生讨论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四、韵律分析(20分钟)1. 教师讲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韵律美。
2.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体会韵律节奏。
五、情感探讨(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词中的情感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清照词作的特点。
2.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声声慢》的译文阅读。
2. 写一篇短文,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深入分析李清照的《声声慢》,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一才女”之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D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较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声声慢》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声声慢》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引言《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蕴含了浓郁的诗意和文化内涵,是中学生学习诗词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针对中学生特点,设计一节《声声慢》的诗词教学,涵盖兴趣启发、背诵咏诵、文化融汇等环节。
首先,应考虑学生们对诗词文化的熟悉程度以及兴趣点,包括诗词理解能力、文化知识储备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一、诗词导入在引入本诗前,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章回小说的片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些古诗词,让学生欣赏音律、诗意和文化蕴含,逐渐导入本诗。
二、背诵、咏诵、解读(1)背诵第一步是背诵,让学生将诗词逐句背熟,并注重讲解诗词中的生词、古词和常用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词的内涵,同时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
(2)咏诵第二步是咏诵,让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将整首诗词进行齐读,并注意节奏和音律。
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情感和情感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3)解读第三步是解读,将《声声慢》分段,在每一段进行注释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讲解。
三、文化融汇教学的最后一步是将诗词与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作品和文化背景,以及《声声慢》所表现的社会风貌和人生哲学。
这一步有助于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更深入了解和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结论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文化积累为目标。
通过多媒体手段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诗词文化,达到知之、感之、用之的效果,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和思想引领,也加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通过对《声声慢》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感受其情感和哲学内涵。
同时,它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和表达能力,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高中语文粤教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作品的特色。
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运用的艺术手法。
2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学习氛围较浓,课前有先去了解李清照的相关生平与创作该诗的历史背景,所以这节课主要联系诗人相关的历
史背景深入讲解这首诗,并学习寓情于景等相关表达技巧。
3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运用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讲授】教学内容
导入
1、词人简介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主题的社
会意义也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浓愁、哀愁--悲苦凄凉
2、写作背景
临安(浙江杭州),当时南宋已较安定,元宵节日,临安呈现一派热闹繁荣景象,作者在饱经忧患之余,抚今思昔,作此词以
抒发故国之思,流离之感。
读来似乎淡泊,却包含无限感慨。
此词所表现的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引起过不少爱国者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的教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导:联系作者生平遭遇
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附板书:
愁《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拓展理解,深入体会
引导:其实,愁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字眼,老师从李清照词中选取了几句给大家,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咀嚼品味,进一步体会李清照词中浓郁的愁绪
资料链接:怎一个“愁”字了得!
1、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3、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4、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活动:学生诵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
再读诗词,赏析艺术特色
引导:李的一生,尤其是后半生,几乎过着与愁苦相伴的日子,她是个多愁善感之人,更是个写愁高手,现在就让我们再回到这两首词中,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愁的,两首词在写法上是否也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讨论这个问题
提示:可以从词的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活动1、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上面的问题
活动2、师生互动交流,欣赏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活动3、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李清照,简单概括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特点
教师小结: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的特点,李前期词真实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词风清丽明快,语言婉转含蓄
后期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词风凄凉低沉,语言深沉凝重。
附板书:
语言意境表现手法
《醉花阴》含蓄凝重清新宁静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段表达内心情感
〈〈声声慢〉〉率真自然凄惨悲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倾听歌曲,拓展练习
资料链接:学生欣赏〈〈一剪梅〉〉歌曲,完成练习
问题:(1)〈〈一剪梅〉〉是作者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请说明理由
(2)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断表达内心的情感,是李的主要艺术手法,试结合这首词中的具体词句分析这一特色
学生总结
教师布置作业
搜集李的作品加以赏析
教学反思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前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所以,我设计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这两首词。
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鉴赏的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和情感世界,因此,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认真审读,整体感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咀嚼玩味,品味语言、立足主旨,赏析技巧。
本课侧重于教给学生欣赏诗词的方法,学习诗词重在诵读,在读中赶,在读中悟,在读中品,所以整堂课的教学是按着“读—悟—品”这条主线展开的。
听读、自由诵读、个别诵读等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充分朗读,从而为后面的感悟、品味作铺垫。
此外,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理解词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情感,教会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欣赏诗词。
在整个教学预案中几乎找不到问题的答案,那么答案在哪里?答案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答案产生在学生的读—悟—品的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并不是为学生提供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
所以,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悟与见解,我只是给予评价和引导,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能力!个人觉得欠缺的是在拓展练习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那么老师我应该也要做个总结,不能因时间紧而草草收尾,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