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利弊辩论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谢谢主席,谢谢评委,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开宗明义,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它包括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绩点学分制,加权学分制以及附加学分制等,这些都属于学分制的范畴。
基于实行学分制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关于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发展,我方将进行如下论证:第一,实行学分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禁锢,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打破专业的壁垒,从而实现学生学术过程中的自由。
学生通过自由选课可以接触到许多课程,从而增长见识,激发兴趣,完善自我。
通过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拥有更宽阔的视野,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分制又从学分下限方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质和量,因此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培养发展自我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是高等教育,区别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的增多。
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个人的学习计划,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为学生创新性的发展提供条件。
自主安排学习计划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所需。
第三,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各个学校之间进行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发展提供一个更好更广的平台。
1994年湖北省武汉大学等五所院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宗旨实施五校互相选课、辅修双学位的联合办学。
这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学分互认的体系,使得高校学生能够相互交换,促进学生自由流动,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校嗅到不同的学术气息,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4辨总结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4辨总结:学分制实行大于利哈佛大学取消学分制实行学分制的弊端布朗大学学分制篇一: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1. 实行学分制实际上是因市场需求冲击而导致的教学进度畸形,是学校向市场的妥协,不是学问的初衷。
为了提前毕业了,急于完成学业,必然导致各科学习掌握程度下降,显然是不利的。
学分对评价学生的成绩方面的意义是有限的,因为学分只能说明学生修完了该课程及达到了最低标准,却不能表现出学生的成绩优劣、知识掌握程度。
2. 当今中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是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两者合二为一以学分来作为衡量的尺度,早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属性。
3. 个人发展来看,2013应届毕业本科生平均工资2652元,农民工平均工资2609元,据社科院数据显示,面临即将毕业的近800万大学生中仅有10%的人才符合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人才要求,这无疑证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
4. 弹性的学分选择,理论上来说可以满足许多学生想要提早毕业或者延长攻读时间的需求,但是目前在我们中国想要真正做到恐怕是难上加难。
我国一般高校中仍是必修课程占大部分,真正能够得到选修的课程只有5%到10%,且是否可以提前毕业还要看各校的具体规定。
在大多院校,即使学生提前修满学分,也只能于每年7月份领取毕业证。
而在某些院校尚未实施免修制度。
虽然挂着学分制的牌子,实质却是变相的学年制,不仅难以收获学分制的优点带来的益处,反而还会因此生出许多问题。
5. 对教师来说,实行学分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教师们竞争提高学术能力,但是也会为了吸引学生选自己的课而出现哗众取宠的,抛弃基础知识等等饮鸩止渴的长期弊端,商业化的教师竞争无疑是一大弊端。
6. 对学生来说,实行学分制的确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但这同样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弱,“选课自由性”使学生选课呈现出盲目性的特点,形成“凑学分”心理,导致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博而不精,且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应付心理和对知识的低探索性。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学分制 辩论赛四辩稿
学分制的起源(介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918年施行,适应国情而不能一概而论,走外国的老路子,如同改革开放,可行性的实践才是最重要,既然国家看到了这种希望,那么在多方面努力下,这是有蓬勃生命力的。
学分制的主要优点:1.学分制的类型丰富、施行方式灵活、适应性强。
2.学分制尊重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分制符合时代潮流(教育改革)结尾升华成果:不论是211、985还是技校等都有成果南京艺术学院本科生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专科生就业率为89.89%,研究生的就业率达到100%,演唱、管弦打击乐器、工业造型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更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西安理工大学:赢得学生好评。
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学分制的过分注重个人知识需要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文化的传递、育人的根本目的:,而不是所谓的利大于弊。
学分制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与兴趣,加强文化传递,它全面发展个人综合素质,完全符合教育初衷及育人的目的。
二、学分制知识要求拿到足够的学分就行,如同超市挑选物品般随便:学分制的优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兴趣,但是并非不注重其基础发展,学习的课程可以挑选,但是学习的选修课程还是系统而注重基础性的。
三、学分制的建立和取消:哈佛大学1869年选课制,1909年施行学分制,1918年改善1940改革会,1951“普通教育”取消学分,历届校长如柯南特、德里克*博客等注重基础,所以这都是学分制的改善,所以还是利大于弊。
四、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忽略基础知识,选容易的学分课程:学分制的必修课是打造基础,选修也是系统的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任选课又是进一步发展能力。
加权学分制的施行,例如我校,可以把简单课程学分减少、难度课程难度加大,学生博采众长,反而基础全面,少而精,则基础扎实,专业化强。
五、学分制的推广和利大于弊没有关系。
六、老师水平层次不齐、学校硬件不配套、管理的缺陷:学分制倡导部分选课,这促进了老师的水平发展,竞争意识的加强,况且国家目前看到了其可行性,所以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例如作为全国十大贫困地区之首的怀化,在去年投入一千万亿的信息化建设资金。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定义: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进度的计量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其特点是:a以学分作为衡量单位,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合计算作总成绩。
B核心是选课制度,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并且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
判断标准:是否让学生和以前相比能够更加便利的提升自身知识水平。
在此标准上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学分制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其他素养都得到较大提升。
对于专业素养,学分制以专业为导向设置了对专业知识延伸拓展的选修课,使学生在学习必要的专业课程之余可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对于其他方面,以前学年制是仅凭期末的试卷成绩考核学生,若试卷达到60分即算合格,而学分制将你的平时表现和试卷成绩共同计入成绩,也就是说平时课堂讨论,课下研究,课堂表现,作业论文等全都计入成绩,大学是踏入社会社会的过度,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加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使我们更好的步入社会。
其次,学分制的流通功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利用教育资源。
以前学年制时,学生的上课时间,任课教师都是固定的,老师的上课时间和教课班级也是固定,就跟高中一样,所以你可能没有办法去听你认为更好的更权威的老师的课程,老师也不会为了你一个人专门再讲一遍;而学分制有自由的选课制度,不但可以自由选择选修课,而且可以选择任课老师和上课时间,利用此特点,各高校可以建立所谓的“联合办学”,最大程度的利用教育资源。
例如,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宗旨,实行互相选课,辅修学位的联合办学,实现跨校、跨学科的学分选课制度,比如上海交大自身的特色专业是理学类,华东政法大学的特色专业是法学类,这样上海交大选修辅修法学类的学生就可以利用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学资源进行更好的学习,华东政法选修辅修理学类的同学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好处,各大学像这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教育资源使用率得到更大提升。
学分制的利与弊
浅析学分制的利与弊摘要学分制的利与弊一直是近几年社会热讨的话题。
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学分制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有力保障。
但学分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弊端。
拟将从学分制的定义、优势、弊端以及对现实的意义方面来分析学分制,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体会把握学分制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利与弊现实意义引言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与挑战。
学分制便是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这一中心内容的一项重大的改革。
国外高校, 尤其是西方国家高校在学分制上起步早, 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学分制体系。
而我国除一些重点高校在学分制方面起步较早外, 很多高校还正在进行学分制改革,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模式及其实施进行深入地研究, 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学分制简介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
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
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学分制利大于弊
学分制利大于弊尊敬的主席,评委和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对方辩友刚才向我们详细的解说了学分制的弊端,我方也并不否认其中的某些观点,但是对方辩友的观点实在是过于片面。
对方辩友认为中国目前的国情不适合学分制,学分制在中国有许多弊端,但是我们今天的辩题中只是提到了学分制,并没有“中国”或者“目前”这种字眼。
我们要了解学分制,不能只在中国的范围来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学分制起源的地方来看,学分制带来的巨大利益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这些欧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学分制也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分制在中国的实行也只是出于初级阶段,中国也应对中国国情对学分制做了相应的改变,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避免不了弊端的出现,但是这些弊端也并不能遮掩学分制带来的巨大利益。
况且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这三个面向在中国也是通过学分制实现的。
对方辩友还认为学分制给了学生太多的自由空间,使得学生不能自觉的去学习,这个担心就是中国教育的弊端所在。
你凭什么认为我们学什么都要靠教育来强迫?你凭什么认为没有强制的教育我们就不学了?因为怕学生没有自觉性而去用灌输式的教育,这样的思想就是阻碍中国教育进步的根本问题所在,不仅不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反而去阻止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学分制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何为大学?法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大学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场所,它是自主自律的学。
学分制在这个环境中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方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分制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学习上他们也有各自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就像他们选择当文科生或者是理科生一样,大学学分制对课程的选择会让他们能在自己的兴趣之下学的更好,也避免了学习单一课程时因为兴趣不同造成的差距过大。
这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
第二,学分制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学分制以选课为特点,学生们听不听这堂课的重要因素就是老师讲授的如何,这就能很好的督促老师更重视课堂的内容和质量,也能让老师去主动更新课堂内容,讲一些更新更好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这就会像市场经济中的产品一样优胜劣汰。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详解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浅谈学分制的利于弊
,
,
一 个 方 面 解 决 不 好 就难 以 保 证 各 项 教 学 工 作 的有 序 运行 因此学 校 在 实 施 或 试 行 学 分 制
时 必须 根 据 自身 特 点 和 现 有 条 件 积极 稳 妥 地 进 行 试 点 不 断 总 结 经 验 不 能搞 一 刀 切
和 齐 步走
,
。
纵观 从 选 课 制 到 学 分 制 的 发 展 的 整 个 历 史
“ “ ” ,
进 程 学 分 制 的 理 论 渊 源 可 以 归 纳为 以 下 几个 方 面 一 是 强 调 教 育 的 核 心 就 是 对人 进行
完 全 的人 的 教育
“
,
” ,
即 人 才 全 面 培 养 的理 论
、
。
二是 提 倡 使 人 的 个性 充 分 发展
。
我校 实行 学分 制 的 特 色体现 在
拓宽
。
专业
口
径 增加 选 修课 比 重
,
实行 学年 制 与 学分制 的 灵 活 结 合
,
实行 绩 点 制
随 着 社 会 主 义 市场经 济体制 的 逐步 建 立 实 行 学 分 制 正 成 为 近 年 来 我 国 高等 学 校 教
学 管 理 上 的一 项重 大改革 越来 越 多 的学校 正 在积 极 地 推行 学 分 制 教学 管理 体 制 或 学 年 制 与 学分 制 相 结 合 的 管 理 模 式 我 校 也 于
和 动力 在 世界 范 围 内 的 许多大 学 中都 得 到推广 的 深 人 发展 许 多 高 校 都 在 推行 学 分 制
, , , 。
,
在我 国 近 年来随 着 高 等学校 教育 改革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一辩稿
学分制利大于弊首先,我们要明白学分制的渊源。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起源于十八世纪末德国的选课制,而为了统一地计量不同选修课的教育进度,1872年学分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在哈佛大学开始实施,而到20世纪初学分制已在美国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学分制作为一种以学分为绩点,来衡量学生成绩的教育制度,由于推行时间较短,在我国当前的国家教育模式的限制下,学分制并没有达到学生可以完全自决选择学习进度的完全学分制,而是根据客观的理念和情况伴生出了一些不同模式的学分制度,比如当下主要存在的学年学分制、导师学分制与加权学分制,但尽管如此它们却有着相同的共性:有必修课的强制约束,并在各个领域的学科间规定了最基本的学分要求,最重要的是赋予学生自决选修科目的权力,保证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尽可能地实现课业的开放与自由。
我方认为学分制利大于弊,理由有如下三点:第一学分制是教学诉求的体现新华大学副校长说过,培养人才就是要“给通才开辟通道,给天才开辟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当今社会还是各个高校,对教学的要求都是希望通过教育给更多学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潜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学分制刚好能够与这样的目的相契合。
传统的学年制教学以学年为基准统一划一地为每位学生安排课程,这样批量化的教学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单一,特别是文理学院的分科更会造成学生科技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分离,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降低。
但是学分制对各个领域学科间的学分要求既满足了学生对多元知识的需求,又能够给予学生具体选择的权力,体现了大学教育的兼收并蓄,开放多元。
第二学分制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通过学分制可以使教学可以变得灵活多变。
在学分制中学生通过选科,以及对科目的比较与评价,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老师的教育在竞争中不断调整,止于至善,确保教学的质量与成果。
当今中国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当今中国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1)开宗明义,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质与量的综合教育管理制度。
既然它是一种教育制度,那么它就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教育原则,满足它针对的教育目的。
所以我们判断实行一种教育制度的利弊就必须看其是否符合这两点。
因此,今天我方的标准是:实行学分制是否切合现如今中国教育的原则和目的。
接下来,我方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从学分制的实施者——学校来说,不利于实现中国教育的根本目标。
实行学分制的前提条件是学校有能力开出大量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但是就中国教育的现状来说,学分制会让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例如,函授站本来就分散在各地,加之选课过度分散,会给任课教师的数量和函授站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尽管我国目前的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大学实行学分制,但是,我国大多数大学并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能力,因为我国大多数大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办学方向的局限性就意味着中国不适合学分制的实行。
第二,从学分制的受众——学生来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行学分制,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但是却缺少必要的制约,它使一些学生以取够学分为目的,专挑容易拿的学分课程。
因为学分制是一种以学习量的为计算单位的教学制度,因此会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
拥有全方面选课的自由,不一定会有全方面的发展。
久而久之,会造成大多数学生盲目选课,忽略了合理的学习计划,易造成知识智能结构的割裂,使学生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专业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同时也会专业热的越热,冷的越冷,使得冷门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少,脱离了中国的教学目的。
第三,学分制并不符合我国教育的实情。
学分制是我国从西方引进的,西方在实行学分制之前是实行选科制,而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实行学年制。
单这一变化就不符合我国的教育思想。
教学理念不同却生搬硬套,最终也会滑向形式主义的深渊。
事实上,学分制并非高等教育的唯一出路,也并非是中国教育的最佳选择。
是否应该废除学生评分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学生评分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学生评分辩论。
首先,学生评分辩论存在着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
评分标准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评委的主观意见会对学生的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样的评分机制容易导致评委的偏见和不公正的评判。
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公正是所有美德之母。
”如果评分机制不公正,那么整个辩论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学生评分辩论会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压力。
在这样的评分机制下,学生往往会为了得到高分而不断地迎合评委的口味,而忽略了真正的辩论技巧和逻辑思维。
这样的评分机制容易让学生过分焦虑,影响他们的健康和成长。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压力是一种破坏力,它会破坏人的身心健康。
”。
最后,学生评分辩论会导致学生只关注表面的得失,而忽视了辩论活动本身的意义。
辩论是一种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和清晰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评分机制过于强调得失,那么学生就会忽视了这种意义,只关注于得分的高低。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
综上所述,学生评分辩论应该被废除,因为它存在着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压力,以及导致学生忽视了辩论活动本身的意义。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学生评分辩论。
首先,学生评分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动力。
在评分的压力下,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准备和表现,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辩论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正如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所说,“竞争是提高人们素质的最好方法。
”评分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其次,学生评分辩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评分机制,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辩论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正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了解自己是智慧的开始。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听众,我作为正方第一辩,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首先,学分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而学分制则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学分制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学分制不仅仅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还会对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项目实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最后,学分制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师也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这样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谢谢!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听众,我作为正方第二辩,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首先,学分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分制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个性特长、创新能力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分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最后,学分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谢谢!正方辩词三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听众,我作为正方第三辩,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首先,学分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分,这样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其次,学分制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分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获得更公正的评价。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辩论稿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好。
学分制是指一种通过选课累计学分获得绩点的教育模式,就今日辩题高校教育施行学分制利弊而言,我方认为,实行学分制是不可否认的弊大于利。
我方将从两个方面就学分制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为标准展开论述。
从学分制对学生来说,刚开始的选课给予了学生自由学习的自主安排的机会,但长期下去更多的还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一,不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同一班同一专业的学生被分散打乱,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长此以往会淡化班级的概念,继而学分制下培养出来的人对团体归属感的团结能力也下降。
第二,不利于保障学生学习质量,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
学分制给予了学生很大的选课自由,但是又缺少了必要的制约,学分高的多人选,学分低的少人选,久而久之,会造成大多数学生盲目选课,忽略了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得学分低的课程取消,因而导致冷门课程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少,令知识不受重视,对知识分高低,造成对知识的污名化现象。
且并非大多数学生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去完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任务。
而学生完成规定学分后会减少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降低学习的质量。
因为学分只能说明学生修完了该课程及达到了最低标准,却不能表现出学生的成绩优劣、知识掌握程度,所以不利于保障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
从学分制对学校来说,虽然学分制可以跨学科选修不同的课程,学校因材施教分配师资,但这也要建立在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完善的基础上。
而实行学分制,第一,会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学生自由选课课程信息和学习情况录入登记等的工作量增大,如果学校的教学管理设备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会导致教学管理的混乱和师生学习生活的诸多不便。
第二,学分制并未被广泛实行体现学分制本身的缺陷。
学分制的创始地哈佛大学已经于1986年取消了学分制,而且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许多高校实行的也不全是学分制。
学分制作为一种尚不成熟的制度,不利于实现现阶段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分制的利与弊
浅析学分制的利与弊摘要学分制的利与弊一直是近几年社会热讨的话题。
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学分制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有力保障。
但学分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弊端。
拟将从学分制的定义、优势、弊端以及对现实的意义方面来分析学分制,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体会把握学分制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利与弊现实意义引言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与挑战。
学分制便是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这一中心内容的一项重大的改革。
国外高校, 尤其是西方国家高校在学分制上起步早, 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学分制体系。
而我国除一些重点高校在学分制方面起步较早外, 很多高校还正在进行学分制改革,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模式及其实施进行深入地研究, 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学分制简介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
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
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方: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学分制并非大势所趋,学分制的创始地哈佛大学于1986年取消了学分制,而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为数不少的高校实行的也不是学分制。
学分制,是在选课的基础上产生于西方的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虽然学分制现在被大多数人标榜为我国教育的阳光大道,然而从标准判断来看,实行学分制是弊大于利。
第一,实行学分制不利于达到教育根本目标。
教育最重要的三个职能是文化传递、发展科学和培育人才,而学分制过分注重个人在知识上的需要,学生进入学校就如同进入一间超市,挑选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只要拿到足够的限额就行了。
看似自由,却忽视了文化的传递和育人的根本。
并且学分制将无价的知识量化,用分数衡量是对知识价值的贬低。
更不用说各个学校、老师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判断标准根本不统一。
第二,实行学分制不适合学生的个体发展。
拥有全方面选择的自由,不一定会有全方面的发展。
学分制易养成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博而不精,忽视基础知识。
而且,不少学生选课只为拿学分,只选一些容易拿学分的课程。
第三,实行学分制不适合我国的现状。
现在我国推行的是大众化教育,实行学分制却是为每个个体的专门打造。
它需要一定的办学条件、充足及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方便灵活的教务管理系统及发达的校园网络,还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全体学生的高度自觉性。
学分制有其优点,但实行学分制不适合学生的个体发展,不符合教育目的,不适合我国国情。
二、1)正方:……对方辩友既然不承认学分制,那你能举出一种比学分制更完善的制度吗?本人:正是因为目前没有更好的利大于弊的制度,我们才不得不忍痛去推行这种弊大于利的制度啊。
难道我们现在处在学分制的现实中就不去揭示它的弊端了吗?(提高语调)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啊!数分钟后……正方:你们提不出来更好的制度,为什么不承认学分制利大于弊呢?本人:我想这个问题我刚才已经明明确确地回答过了,对方辩友是还想听我朗诵一遍顾城的《一代人》吗?2)正方:……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教育制度的弊端就反对学分制啊,正是学分制的先进让我们看到现在教育制度、社会制度的弊端,我们要改变这些落后的制度而不是先进的学分制啊!本人(夸张的语调):天啊,对方辩友!你就为了一个学分制连社会制度都要改变了?!难道这就是学分制的利大于弊啊?3)本人:我想问对方辩友一个简单的问题,请问,第一次出现学分制是在哪一年?对方面面相觑,冷场片刻,然后一人站起来:我可以告诉对方辩友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讲了一遍学分制在国外的起源)本人(满脸微笑,语速放慢一倍,声调及其温柔地):我想对方辩友“可能”是没听清楚我提的问题,那我就再问一遍好了,中国,第一次,出现学分制是在哪一年?对方(愠怒):不知道。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今天的辩论啊。
本人(依然微笑):对方辩友连学分制最初何时在中国出现都不知道,难怪至今还对它保有如此盲目的乐观啊!对方绿得极其彻底。
正方:我国已有80%以上的高校实行学分制,并取得显著成效。
尽管我国目前已有80%的大学实行学分制,但是,大多数学校并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能力,如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强有力的考勤制度……学分制利弊问题1、什么是学分制2、学分制是因什么而实施运用的?3、学分制的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发展,对其有何影响?这些影响的好坏……4、判断实行学分制的目的是否达到?达到什么程度,哪些需要改进等等……辩论1869年在哈佛大学也出现过选课制,即允许学生选学计划外的课程,打破了统一的计划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然而哈佛大学实行选课制20年后,开始实行学分制,规定学生只要达到一定数量的学分就可毕业,获得学位。
继哈佛之后,美国大多数高校纷纷进行改革,推行选课制和学分制。
刚开始,由于实行完全自由选课的学分制,产生了不少弊端。
许多学生不是考虑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而是根据是否容易得到学分、上课时间是否方便来选课,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选课支离破碎,没有中心不少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现代化管理水平还不太高,对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用计算机选课,以及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困难较大。
因此,在实施学分制时要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目前首先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能开设大量课程,为学生选课创造条件。
先在学年制基础上开设选修课,然后实行学年学分制,条件成熟时再实行完全学分制。
但学分制并非唯一的教学管理制度,条件不成熟时,不必勉强搞学分制,有些特殊专业的学校,也不必勉强搞学分制,应维持学年制,只要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即可。
大学实行学分制在当前形势下是弊大于利。
当然不得不承认学分制确实有它的优势所在,但是,这仍远远不能掩盖学分制的弊端。
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学分制还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学分制是我国由西方引进的,西方在实行学分制前是实行选科制,而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实行学年制,单这一变化就使得我国大多数人在思想方面难以适从;其次,国家提倡教学要因材施教,而推行学分制也正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爱好、特长去选择喜欢的科目就读,但是,也正因此而导致大多学生盲目选科,专业热的越热,冷的越冷,重量不重质,使得冷门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少;同时,尽管我国目前已有80%的大学实行学分制,但是,大多数学校并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能力,如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强有力的考勤制度……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国推行学分制的难度。
实行学分制之利弊,建议放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上,指出其实际上是“因市场需求冲击而导致的教学进度畸形”。
不要把它归结到“个人发展的利弊”,这样缩小外延,对你们有利。
还是老样子,说“实行学分制”,一定要站在“学校教育成果”来讲。
要知道,只为学生市场需求来考虑的话,学校早就“一年即可毕业”了,对市场的适应,绝不是“学问”的初衷。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课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他敢这么说他就挂了!那是不是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是不是说“学生根据自己爱好上学,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是不是说“人根据自己爱好做事,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简直就是荒谬,一些学生选学易得学分的课程,导致对知识的割裂,破坏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活动分散,班级整体性削弱,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从获取学分来讲,“及格”与“优秀”效益相同,导致部分学生满足于“六十分万岁七十分浪费”;有的教师惟恐自己的课遭冷落,放宽要求,放松管理,甚至送人情分。
这些问题和负面效应有的是学分制本身固有的,有的则是实施过程带来的。
美国早年推出学分制时,曾出现“学生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学生重量不重质”的问题。
教育界为此想了不少对策,如确定必修专业、区分先行课与后读课、实行课程组等等。
旧中国大学推行学分制也发生过类似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提出疑问,如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行政会议副主任刘伯明,曾十分推崇学分制,但若干年后却主张废除学分制,他认为“在选修课学分制之下者,惟选其性之所近者以习之。
但人性避难趋易,益以所选范围漫无限制,即任性之弊随在可见”[4]。
他建议“大学课程,前二年可使学普通科目。
第二年终,各生须认定一门专治之。
……经审定合格者,则使之自由研究,不使受学分之制裁;其上课与否,悉听其便。
迨二年终了,苟欲得学位,则仿德国大学制,予以极严格之考试;或用其他方法审核其学业之成绩。
如两年内确有心得,则径授之以学位”[4]。
广州石牌地区高校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处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规格与因材施教、计划性与灵活性、搞活教学与严格管理等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可见,兴利除弊,防止和克服学分制的负面效应,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首先,推行学分制以后,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是选课资源、教师资源和学校各种软硬件条件能否共享共用和够用问题。
特别是师资问题将成为实施学分制最为棘手和最头疼的头等问题。
如果没有足够的师资作后盾,推行学分制将成为一句空话,即使勉强实行,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选课需求,教育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
其次,随着学分制的实施,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班和专业、年级将被打破甚至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学生流动“专业班”、“课程班”的大量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管理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最大的可能性是由导师制代替现行的班主任制。
第三,选课制推行以后,学生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将大大增加,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多余的时间和空间的“优势”,强化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水准,已成为摆在学校和学生工作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第四,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学生的修业年限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来意义上的固定修业年限制将会被打破,学历文凭、学位证的发放将不再是现行的一年一次,而是一年几次,学生的学籍管理难度将大大增加。
第五,学分制的推行,缴费问题将会成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以学分为标准缴纳学费将会取代现行的学年制缴纳学费。
第六,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大学生自主择业,有利于推动就业体制和就业方式的改革,但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集中教育管理却带来了极大地困难。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成现在的大众化教育,国家的经济体制已从过去的计划经济发展为现在的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已取得突飞猛进地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就业观念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加之现在独身子女、单亲家庭的子女、经济贫困家庭的子女不断增多,大学生的个人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给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
四辩陈词: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在今天烽烟四起的辩场上,我们很感谢对方辩友为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数据,美妙的畅想,让我们这些在中国教育转型期饱受煎熬的学子,对未来生出了诸多幻想。
想到那一天我们将沐浴在理想的“学分制”的阳光下,享受着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那真是,相当激动!有梦总是好的,年轻没有失败。
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更应关注的,却是现实,却是今天!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对方辩友的论点显得漏洞百出,下面我为大家罗列一些。
第一是李代桃僵,对方辩友用理想中的学分制来代替实行学分制的现实情况,用理想化的学分制的利来构建他们的立论基础,这显然是错误的。
对方犯的第二个错误是扬汤止沸,认为只要学分制本身存在有利的一面,就可以解决实行学分制需要强大物质基础和现实教育资源紧缺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显然站不住脚。
对方犯的第三个错误是避实就虚,对方始终告诉我们学分制存在其相对学年制而言有利的一面,但是没有说明实行学分制的利就大于其带来的弊。
对方犯的第四个错误就是指鹿为马,把学分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实行现状等同于学分制本身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