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提高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语言学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从一个发展的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4.历时语言学语言学的分支,又叫历史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

5.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6.“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7.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8.理论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理论语言学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

☆9.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4、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青年脱盲。

5、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6、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7.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

二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二战以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界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处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衽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徇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樗之一。

现在世界上有近1/3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3)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名词解释06233

名词解释06233

一、名词解释1、智者:所谓“智者”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随着“智者”词义的延伸,具有治国能力的人同样被当做智者。

到前 5 世纪后期,该词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2、职官学校:约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十二年。

3、寺庙学校:又称僧侣学校。

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4、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法”,问答法。

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成“知识”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

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产婆术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

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追出提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5、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6、古儒学校:公元前8 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古印度出现了办在婆罗门僧侣家中的学校,即“古儒学校”,教师即被称为“古儒”。

儿童入学须经古儒的考验。

古儒声称不收学费,但实际上接受家长丰厚的馈赠,其田地由学生代耕。

学生入学后住到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 年,《吠陀》经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规定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这六科是学习《吠陀》经所必需的基本训练。

因此,虽然学校课程以神学为主,但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在客观上有利于印度学术的发展。

由于学科的学术性质导致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改进,但体罚仍是常用的手段。

古儒在教学中常让年长儿童充当助手,由助手协助教师教学。

这种方法后被英国教师贝尔所袭用,成为19 世纪在英国盛极一时的“导生制”。

7、昆体良37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

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

《护理教育学》名词解释

《护理教育学》名词解释

《护理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_门科学。

3. 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应用学科。

4. 教育目的: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5. 全面发展:指智力和体力、个性和社会性、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统一的发展。

6. 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与培养要求。

7. 教学目标:指教学中师牛预测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与学双方都应努力去实现的。

8. 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等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9. 显性课程:指学校有计划地实施的课程。

10. 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在的教学,不列入课程计划,却可对学生的知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1. 课程目标:指课程实施应达到的学牛发展的预期结果。

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12.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是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安排,是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规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的主要依据。

13. 学年制:是学年学时制的简称.是按学年或学期安排固定的课程进度组织教学,学生读满规定的学年、规定的科目和学时数,且考试合格达到既定标准,方可毕业并获得证书的一种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精品文档.1.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4.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5.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的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7.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8.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9.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10.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12.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3.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一般分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14.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15.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学分计算规则

学分计算规则

学分计算规则一、学分定义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量和质的单位,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毕业的重要依据。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二、学分计算原则1.学分赋值:学分的多少取决于课程的重要性和难度。

一般来说,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的学分值高于选修课程;课程难度越高,学分值也越高。

2.学时与学分关系:学时是计算学分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每门课程的学分数等于该课程的学时数。

例如,如果一门课程每周上五天,每天上四节课,那么这门课程的学时数为80学时,相应的学分也为80学分。

3.成绩与学分关系:学生的成绩也是计算学分的依据。

通常,学生的成绩越高,获得的学分也越多。

具体的成绩与学分换算方法,会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查阅所在学校或专业的学分计算规定。

4.课程重要性:学校通常会根据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性赋予不同的学分值。

一些核心课程或必修课程可能比其他课程有更高的学分值。

三、学分计算方法1.单一课程学分计算:单一课程的学分等于该课程的学时数。

例如,一门课程有40个学时,那么这门课程的学分数为40分。

2.学期学分计算:一个学期的总学分等于该学期选课学分之和。

例如,一个学期选了三门课程,每门课程分别为10分、20分和30分,那么该学期的总学分为60分。

3.学年学分计算:一个学年的总学分等于该学年选课学分之和。

例如,一学年选了六门课程,每门课程分别为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和60分,那么该学年的总学分为210分。

4.毕业学分计算: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等于总学分之和减去免修的学分数。

例如,大学四年总共修了300个学分的课程,但是有20个学分的课程免修了,那么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为280分。

四、注意事项1.不同学校和专业可能有不同的学分计算方法和标准,建议具体查阅所在学校或专业的学分计算规定。

2.学分的多少并不是衡量一门课程质量的唯一标准,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习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具有强制性、民主性、基础性、免费性、世俗性、阶级性等特点。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结果的预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选择、激励和评价的价值,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需要具体化为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又需要具体化为每门科目的课程目标,每门科目的课程目标则进一步具体化为每学期、每个单元甚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4、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美国教育哲学家布鲁巴克指出:教育的内在价值就是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对于另外某些事物有用处,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好的价值。

外在价值就是我们因为这些对于某种事物有用处而判断它们是好的那种价值,它们的价值依赖于它们去达到另一种价值时所产生的后果。

杜威认为,教育的价值就是教育对现实社会和人的生活所带来的益处。

不过他一般是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上去说明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

也就是说,某一教育内容或要素当它成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时,它就具有内在价值的属性。

而当它成为实现别的目的的手段、方法或途径时,它就具有外在属性的属性。

5、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教育学练习册之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练习册之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民主化:答:其包含两方面内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师生员工参与教育管理过程。

2、高等教育终身化:答: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制度安排和组织过程中贯彻终身教育原则,促进学习者开展终身学习的过程。

3、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答:是一种横向结构,指在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别的高等院校的构成状态。

4、教师专业化:答:指教师群体不断提高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使教师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

5、教师专业发展:答:指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6、师生关系:答: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7、学习:答:学习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而获得知识、改变行为以完善人格的过程。

8、结构主义课程论:答:该理论认为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传授最基本和普遍的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训练迁移,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9、案例教学法:答: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

10、教学反思:答: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察自身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借以提高教学效能,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11、学分制:答:用学分来反映课程的地位、要求和计算学习量的一种教学制度,它规定了学生达到毕业、取得学位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12、行动研究:答: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

它近乎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重视研究的科学性,重视对教育实践的改进,是一种自我反思行为。

13、教育研究:答: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大学学分是什么意思

大学学分是什么意思

大学学分是什么意思大学学分是指大学用于衡量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算单位。

每完成一门课的学习任务,达到学习要求就会获得相应学分,最后累加起来成为衡量大学生在校期间优秀程度的重要标准,与毕业、进修、评优有很大关系,部分学校还以学分为收费标准。

大学学分制一、学分制概述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核心,以地位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二、学分制的分类1、学年学分制既有学年限制的特征,又有完全学分制的特征。

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具有学分制的某些长处,比如,在对课程的选修方面,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度等。

2、完全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

3、绩点学分制绩点学分制是在学分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成绩的质量,以及学年和毕业总成绩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其计算公式为:学分绩点=学分×绩点。

4、加权学分制加权学分制也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对某些重点课程的学习质量,以区分学生专业水平高低的教学管理制度。

实行加权学分,将教学计划中的学分,根据课程类别,修业成绩差异等分别确定不同的权重系数,计划学分乘以权重系数,得出加权学分,以区分学生学习成绩优劣,并做为选拔尖子生、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5、附加学分制附加学分制是在要求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修满课外附加学分才能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一般说来,课外附加学分可根据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思想品德与社会工作、文体活动与公益活动的情况来评定。

高等教育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名词解释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后,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获得的教育阶段。

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学院或其他类型的高等学府,接受更专业和深入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

在高等教育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高等教育名词的解释:1. 大学:大学是一种提供多学科学习和研究的高等学府。

大学通常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等学位课程。

2. 学院:学院是指提供特定领域学科教育的高等学府,例如商学院、工程学院等。

学院通常是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3. 学位:学位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学术荣誉,表示学生已经完成一定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常见的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4. 学士学位:学士学位是高等教育的第一个学位级别,通常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和专业要求。

学士学位通常需要3到4年的时间完成。

5. 硕士学位:硕士学位是高等教育的第二个学位级别,通常需要在学士学位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科知识和研究。

硕士学位通常需要1到2年的时间完成。

6. 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级别,需要进行原创性的研究并完成一篇博士论文。

博士学位通常需要3到6年的时间完成。

7. 本科生:本科生是指正在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他们通常需要完成一定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8. 研究生:研究生是指已经获得学士学位并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

9. 学分:学分是指高等教育中的学习单位,代表学生在课程中完成的学习工作量。

通常,学生需要达到一定的学分要求才能毕业。

10. 课程:课程是指高等教育中的教学活动,包括授课、讨论、实验等。

课程通常由教师设计和组织,以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

高等教育名词还有很多,每个名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重要性。

通过理解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的体系和运作方式,并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2)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2)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效率:是指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经过一定方式的配置,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的大小。

通常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二是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

人文教育:是通过对熏陶与启悟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教育公平:要求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及其新带来的理想的结果)。

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

专才教育:往往称专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专业人才的教育。

主要给予学生某种职业能力训练。

科学教育: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高等教育本质:主体在高深知识的生成与创造中实现自我的生成、发展与完善。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

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

高深知识:高等教育所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教育目的和已经认识的教学过程的规律,为指导教学工作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导老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

高等学校课程:广义指在教师指导下高等学校学生在高等学校内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活动系统。

英才教育: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以心智和人格的养成为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的教育。

专业课名词解释

专业课名词解释

专业课名词解释大学专业课名词解释大学专业课是指在大学阶段进行的专业学习课程,它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专业课中,学生将深入学习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领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大学专业课名词解释:1. 专业:专业是指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学科或学术方向。

大学的专业设置多种多样,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

2. 学科:学科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和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学科通常包括多个相关的学科门类、专业和课程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获得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课程:课程是指学校针对某一学科或专业设置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和学习内容。

课程可以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实习课等多种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4. 理论课:理论课是指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相关学科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到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5. 实验课:实验课是指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课程。

在实验课中,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实习课:实习课是指将学生安排到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践活动的课程。

通过实习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和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相关行业的实际运作和需求,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7.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每个专业都必须修学的关键课程,它们是该专业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涵盖该专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知识。

8.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修学的课程。

选修课程通常在专业方向或相关领域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拓宽学科知识面,增强综合能力。

9. 考试: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

大学专业课通常会设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课程学分是什么意思

课程学分是什么意思

学分(xuéfēn),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

部分学校也有按学分收费的制度。

通过学分可以评判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学生获得的学分越多,说明学生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

在某些大学中,学分也变成了评价学生优秀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大学里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

只有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只有学分积累到专业要求后才能毕业。

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课程与学分,还可以提前毕业。

学分制是一种更加灵活的弹性学制,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了更多的灵活性,包括在一段时间内申请休学、创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毕业以及辅修、攻读其他专业和学位。

部分大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最低要求学分数,每学期必须如此,如果达不到,会得到成绩警告。

每学期最低学分一般计算方法为:
每学期最低学分=总学分/2×(标准学制+2)
同时,每学期修读学分一般不得超过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高学分,经批准如有超选,超选部分按有关规定加收超选费。

每学期最高学分一般计算方法为:
每学期最高学分=总学分/2×(标准学制-1)。

学分名词解释

学分名词解释

学分名词解释
学分是指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为鼓励学生或学生组织的一种奖励措施或激励机制,通常用于衡量学生学习成果或贡献的程度。

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中,学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学分可能指学生完成特定课程或项目所需要获得的分数或分值,而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学分可能指学生完成特定任务或活动所需要获得的分数或分值。

学分作为一种奖励措施或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护理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学: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整体护理: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地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基本需要: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压力: 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压力原:又称应激原,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适应:是指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保护性调整。

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护理质量:反映的是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

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

学分制管理: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经认可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活动,并要修满最低学分,才能再次注册、聘任及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的名词解释
学分,是指学术界中用来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衡量和评估的一种单位。

根据不同的教育系统和学术机构,学分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普遍被用于衡量学生的学业进展以及评估学习成果的有效性。

一、学分的概念和起源
学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大学教育体系。

学分系统的出现旨在提供一种客观且标准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术成绩进行量化和管理。

通过分配学分,学院和大学可以更好地追踪学生的课程选择和学业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随着教育的全球化和学术合作的不断增强,学分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二、学分的计算方式
在学分制度下,每门课程都被赋予特定的学分值。

学分值一般以数字表示,如1、2、3等。

学生完成并通过一门课程,便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分的计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学时计算和绩点计算。

学时计算是指按照教学所需的工作量和学习时间来计算学分。

通常,一学分大致相当于15至30个学时。

而绩点计算则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成绩表现,将不同等级的成绩对应不同的绩点,再根据课程的学分和绩点计算出总学分。

三、学分的作用和意义
学分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具有多重作用和意义。

首先,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业进展的一种指标。

通过学分,学院可以了解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判断其是否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以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其次,学分是学生进行学科选择和衔接的一种参考依据。

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可
以作为申请进入不同学术阶段、转换到其他学习机构或者选修其他专业的重要依据。

学分的统计和累积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路径,促使他们在课程选择和学习方向上更加明确和自主。

此外,学分还可以作为职业发展的一种证明和评估。

在一些职业领域,学分可
以用于评估个人的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从而帮助雇主和招聘机构选择合适的候选人。

学分成绩的高低也可能对个人的求职竞争力产生影响。

四、学分制度的优缺点
学分制度的出现对教育管理和学生自主发展方面带来了许多优势。

首先,学分
系统使学习过程更加透明和清晰,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业情况和成果。

其次,学分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学分制度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跨学科学习。

然而,学分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争议。

有人认为,过于强调学分的数量和积
累可能导致学生过于追求分数,忽视了真正的学习目标和内在动力。

此外,学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加剧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功利心态,忽视了对个体学生的差异化评估和关心。

综上所述,学分作为一种评估学生学术成绩和学业进展的单位,在现代教育体
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合理选课、规划学业,也为职业发展和评估提供了一种客观标准。

然而,学分制度的应用和实施需要平衡不同利益的考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内在动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个人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