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初二生物知识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背诵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ee2823e89b89680203d825c5.png)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动物多种多样的形式: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依靠表膜的纤毛摆动进行旋转式运动、环节动物的刚毛可以辅助运动、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节肢动物的昆虫的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鱼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辅助在水中运动、鸟有发达的胸肌可以振翅高飞、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但是,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将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动物的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但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如蚁群、蜂群、狒狒等。
动物通过气味、声音、动作等来进行信息交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题七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的归类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2.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0be61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6.png)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物种和环境,它们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1. 行走:大多数陆生动物都能够通过四肢的运动来行走。
例如,狗、猫、狮子等四肢动物都是通过行走来移动的。
2. 跳跃:一些动物,如青蛙和袋鼠,通过后肢的弹力来进行跳跃。
它们的后肢肌肉发达,能够产生强大的力量,从而实现迅速的跳跃。
3. 飞行:鸟类和昆虫是唯一能够自由飞行的动物。
它们通过翅膀的振动产生升力,从而在空中飞行。
4. 游泳:水生动物,如鱼类、海豚和海龟,通过身体的形状和鳍、鳃等特殊器官来在水中游泳。
5. 爬行:爬行动物,如蛇和蜥蜴,通过腹部的鳞片和肌肉的运动来爬行。
二、动物的行为表现动物的行为表现是它们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它们的行为可以反映出它们的生存需求、社交关系和繁殖行为等。
1. 捕食行为:捕食行为是动物为了获取食物而展示的行为。
例如,猎豹会利用其敏捷的身体和快速的奔跑能力来追捕猎物。
2. 社交行为:动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交行为,包括求偶、争斗、合作等。
例如,狮子会通过咆哮来维护自己的领地和社会地位。
3. 繁殖行为: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展示的行为。
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繁殖行为方式,例如,鸟类会筑巢、孵蛋,哺乳动物会进行交配和哺育幼崽等。
4. 迁徙行为:一些动物会根据季节和资源的变化而进行迁徙。
例如,候鸟会根据气候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栖息地,进行长途迁徙。
5. 学习行为:一些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经验和观察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例如,猴子可以通过模仿其他猴子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
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表现多种多样,它们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通过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生存策略,为保护和研究动物提供参考和指导。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533c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7.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生物中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一些知识点:
1. 动物的运动方式:
- 游泳:水生动物如鱼、鲸等利用泳鳍或鳍状肢体在水中移动。
- 水平爬行:蛇、蜥蜴等动物通过腹面与地面接触来进行水平爬行。
- 垂直爬行:蜘蛛等动物利用特殊的器官或附着结构垂直爬行。
- 跳跃:草h企鹅、青蛙等动物通过强力腿部肌肉的收缩来进行跳跃。
- 飞行:鸟类、昆虫等动物通过翅膀的扇动来实现飞行。
2. 动物的导航和迁徙:
- 借助地标:动物常常利用地标如山脉、河流等作为引导,实现导航。
- 嗅觉和视觉:动物利用嗅觉和视觉的感知来识别和记忆环境和路线。
- 地磁感应:一些动物如候鸟、海龟等能够感应地球的磁场来确定方向。
- 内部钟表:动物可能拥有内部钟表来感知时间,辅助导航和迁徙。
3. 动物的行为:
- 群居行为:某些动物如蚂蚁、蜜蜂组成群体,每个个体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协作以获得更好的生存效益。
- 进化行为:一些动物通过物种的进化发展出特定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如迷彩、攻击和防御等。
- 社交行为:动物通过展示行为如打招呼、领地争夺、婚配等来交流和维护社交关系。
- 孵卵和育儿行为:某些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表现出孵卵和照顾幼崽的行为。
这些知识点是关于八年级生物学中动物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你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并进行拓展。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d365e1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5.png)
水生动物运动方式及特点
游泳
鱼类通过身体左右摆动和鳍的协 调运动在水中游动,具有高效性
和灵活性。
漂浮
如海龟、鳄鱼等动物通过身体的浮 力和四肢的划动在水中漂浮和移动, 能够节省能量并适应水中环境。
喷射推进
如章鱼、乌贼等动物通过喷射水流 实现快速移动和捕食,具有高度的 机动性和隐蔽性。
空中动物运动方式及特点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动物保护宣传教育
加强动物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途径,普及 动物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动物保护 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提高公众意识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引导 公众关注动物生存状况,积极参与动 物保护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动 物的良好氛围。
THANKS FOR WATCHING
和稳定。
动物运动功能及意义
觅食和避敌
动物通过运动寻找食物和逃避 天敌,提高生存机会。
繁殖和迁徙
动物通过运动进行繁殖和迁徙 ,扩大生存空间和种群数量。
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
动物通过运动维持身体姿势和 平衡,保持正常生理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
动物通过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
02 动物行为概述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目录
• 动物运动概述 • 动物行为概述 • 动物运动方式及特点 • 动物行为类型及实例分析 • 动物运动与行为关系探讨 • 人类活动对动物运动和行为影响及保护措
施
01 动物运动概述
动物运动定义与分类
动物运动定义
动物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产生的 动作,以实现空间位置的改变或 维持身体姿势。
振翅飞行
悬停和倒飞
如鸟类、蝙蝠等动物通过翅膀的振动 产生升力和推力实现飞行,具有高度 的灵活性和速度。
【初中要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初中要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dc00f026fff705cd170a1a.png)
张小只初中知识库
张小只爱学习新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生物学》初二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的内容,一起来看一下这篇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来做一下参考吧,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生物有帮助!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
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2、动物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更多详细内容请大家点击新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知识点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027cf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f.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骨运动系统,不活动的连接(颅骨之间)骨连接,半活动的连接(脊椎骨之间)肌肉,活动的连接,又叫关节(四肢骨之间)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
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
【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
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梳理:动物的运动、行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梳理:动物的运动、行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8bda6ac281e53a5902ff57.png)
肌肉动作 屈肘 伸肘
提重物 自然下垂 引体向上过程中 完成引体向上动作时
肱二头肌 收缩 舒张
23__收__缩____ 舒张 收缩 收缩
肱三头肌 舒张 收缩 收缩
24__舒__张___ 收缩 舒张
(3)人体任何一种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 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 系统等各系统的协调配合。
(2)应用
服 长颈鹿的血液循环 使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
荧光灯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由电能转变为光能的荧光灯
雷达
蝙蝠的回声定位 用以及时探测飞机的方位和距离
悉尼歌剧院 乌龟的背甲
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
潜水艇
鱼的鳔
用于海战,隐蔽性好
安全帽
啄木鸟的头部
在强烈撞击中保护头部
常考命题点突破
6.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通讯: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 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2)通讯的方式:声音、形体姿态、动作、气味等都可以传递信息。例如: 蚂蚁靠气味、蜜蜂靠动作、黑猩猩靠声音等。 (3)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觅食、御敌和繁衍 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2讲 动物的运动、行为和动物在 生物圈中的作用
考点梳理
考点 1 动物的运动 1.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爬行、行走、跳跃、 游泳等。 (1)陆生动物的运动形式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爬行,例如,蜥蜴的 爬行、熊的行走。 (2)水生动物的运动形式主要是游泳,例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 的滑动。
节面上覆盖着⑥关__节__软__骨__ 节面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1b8217e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8.png)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初中生物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它们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
下面,我将从动物的运动方式、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的行为、交流和社会行为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内容。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要,动物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运动。
例如,陆地上的动物通常使用四肢行走,如狗、猫、猴子等;鸟类则通过翅膀的振动来飞行;鱼类通过尾巴的摆动来游泳;昆虫利用翅膀的跳跃、飞行或爬行等方式来移动。
不同的运动方式使得动物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二、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的行为动物为了生存,需要寻找食物并逃避敌害。
它们通过各种行为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猎食行为是许多动物的重要行为之一。
猛兽如狮子、豹子等通过追捕猎物来获取食物;鸟类利用喙捕食昆虫;昆虫通过触角和感觉器官来探测食物等。
此外,许多动物还通过躲藏、伪装、模仿等行为来逃避敌害,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三、交流和社会行为动物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以便在繁衍后代、合作捕食和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相互配合。
例如,许多动物通过嗅觉、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
狗通过尾巴的摇摆、嗅探等行为来与主人进行交流;猴子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方式来传递信息。
此外,一些动物还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如蜜蜂、蚁群等。
它们通过分工合作、相互协作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秩序。
四、动物的节律行为动物的节律行为是指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出现的行为。
例如,鸟类的迁徙是一种典型的节律行为。
每年春秋季节,许多鸟类会根据季节的变化,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以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
此外,一些动物还有夜行性、昼行性的习性,它们在白天或夜晚活动、休息的时间分别不同。
这些节律行为帮助动物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初中生物课上,我们还学习了许多其他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如动物的生物钟、动物的孵化和育幼行为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方式,还能更好地保护和关爱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
中考生物第五讲知识框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知识点
![中考生物第五讲知识框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a0089ff61fb7360b4c65d4.png)
专题五: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二、动物的行为:1、从动物行为的发生上分(或获得的方式上分)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如:蜘蛛结网、蜜蜂筑巢、动物捕食等。
(2)后天学习行为:是依赖于生活经验或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但它必须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
如:牛耕地,小狗表演杂技、猴子打蓝球等。
2、从动物行为的功能上分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等。
重点掌握:动物的社群行为(社会行为)。
3、探究“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形成: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涡虫在“光照”下舒展身体,“电击”时收缩身体,这是生来就有的,是属于先天性行为。
但在多次“光照——电击”的配合下,最后只要给“光照”,涡虫就收缩身体,这是因为多次“光照——电击”结合,使涡虫学习得到的行为,所以,这种“光照”能使涡虫收缩身体的行为是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4、动物的社群行为:(或社会行为)社群行为的主要特征是:群居,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和信息交流,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分化。
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有的动物还出现等级分化,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
在营社群生活的动物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
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和猩猩等。
三、人体运动的形成:(一)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所组成,(或由骨骼和骨骼肌所组成)。
其生理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等作用。
人体运动的形成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并在神经系统的协调和相关肌肉协作控制下完成的,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是由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来的。
(即: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
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afac464693daef5ef73dbf.png)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
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第二节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f41e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6.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 游泳:例如鱼类、鲸、海豚等水生动物都是通过尾鳍或肢鳍的摆动来推动身体前行。
2. 飞行:例如鸟类和蝙蝠等可以通过振动翅膀来飞行。
3. 爬行:例如蛇、蜥蜴等通过腹部和背部的肌肉运动来爬行。
4. 跳跃:例如青蛙、袋鼠等会通过弹跳的方式来移动身体。
5. 跑步或奔跑:例如兔子、马等动物会用四肢快速地交替蹬地来行动。
二、动物的行为方式:
1. 觅食行为:包括捕食行为和食草行为。
捕食动物会通过追捕、伏击等手段来捕食猎物;而食草动物会选择吃草或植物来获取能量和养分。
2. 繁殖行为:动物通过交配、产卵、哺乳等方式来繁殖后代。
3. 求偶行为:动物通过展示行为、发出声音等方式来吸引异性并进行配对。
4. 社交行为:许多动物会组成社会群体,进行合作、互助、争斗等行为。
5. 防御行为:动物会采取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领地或群体,例如躲藏、发出警告信号、逃离等。
6. 迁徙行为:许多动物会根据季节和环境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以寻找适宜的栖
息地和资源。
以上是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
问题,请继续提问。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621f1c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c.png)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本章综合解说本章内容概览本章在前面学习动物主要类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以便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
动物一般都能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在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各种动作,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根据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获得途径等可将动物行为分成不同的类型。
有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还表现出社会行为。
这些都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难点:(1)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2)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3)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本章学法点津1.观察动物关节和骨骼标本、模型或挂图等,同时结合自身肢体运动的体验,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作用及相互关系。
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认识运动与动物觅食、避敌等一系列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关系,理解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应运用比较法首先判断这种行为是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通过分析教材资料,联系生活实例,学会区分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3.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时,应注意群体是否形成一定的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或形成等级,然后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705aa4f111f18582d05a59.png)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清单】知识点一:运动系统的组成1. 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统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表现:各种各样的运动(3)基础:一定的身体结构2.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3.4. 看下图关节各部分名称及作用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两者合称为关节面②关节囊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③关节腔内有滑液,可以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⑤关节软骨可以减少摩擦,缓冲运动时的振动脱臼就是指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脱落出来的现像。
知识点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1. 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家兔的骨 前肢骨是由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组成的后肢骨是由股骨、腓骨、胫骨、跗骨、庶骨、趾骨组成的 2. 骨骼肌的组成组成 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 两端较细的部分叫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1)骨骼肌的特性:受刺激而收缩,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2)与骨相连的肌肉一般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完成屈肘动作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完成伸肘动作。
3.4. 运动对动物的意义: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考点突破】考点一:运动系统的组成【例1】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关节腔内有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那么病变部位是()A .关节面B .关节软骨C .关节囊D .关节腔【答案】选C【例2】关于人体运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B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多组肌肉密切配合完成C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D .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就能完成人体运动【解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所以此题答案为D 。
【答案】选D运动的完成 主要靠运动来完成 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配合,供应能量考点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例3】下面关于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A.使动物提高了生存能力 B.使动物能主动、快速地获取食物C.使动物能主动地逃避敌害 D.有利于动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解析】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三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三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ca12af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0.png)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三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的运动考点1: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表现形式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蠕动、游泳、飞行、行走、奔跑、跳跃等。
除运动外,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散发出气味、改变体色,甚至静立不动也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拓展】动物的运动本质上都依靠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动物,不过也有例外,如有些低等的动物(如水母)没有肌肉,但也能运动。
考点2:运动系统的组成1.观察动物的运动系统(1)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观察哺乳动物(如家兔)的骨骼标本,特别是它的前肢和后肢,注意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并试着在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找一找相应的骨。
四肢骨【区分】骨与骨骼的区别骨是单独的一块,而骨骼是多块骨通过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整体结构。
例如,脊柱是骨骼,而脊椎骨是骨。
(2)观察哺乳动物的关节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如家兔、羊)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
注意关节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①结构:观察剖开的动物关节,可以发现关节外包裹着坚韧的关节囊。
构成关节的两块骨相邻的面称为关节面,一端突出,称为关节头,另一端向内凹陷,称为关节窝;关节头和关节窝相接触的部位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
关节囊内的空腔称为关节腔。
因此,关节由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组成。
②关节的作用: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的作用。
(3)观察肌肉取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用解剖剪除去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
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观察骨的运动。
然后,除去肌肉,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①骨骼肌的组成部分有?【答案】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
②骨骼肌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 【答案】肌腱绕过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
2.运动系统的组成 (1)关节的结构与功能①关节头关节窝③ ④关节窝关节软骨⑤②关节囊①关节的结构: 包括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6592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2.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中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的运动方式:
- 游泳:鱼类、鲸类等水生动物通过鳍、鳃等器官在水中游泳。
- 飞行:鸟类、昆虫等通过翅膀在空中飞行。
- 跳跃:蛙类、袋鼠等通过有力后腿的跳跃方式移动。
- 爬行:蛇类、蜥蜴等通过爬行的方式在地面或树上移动。
- 步行: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等通过四肢的步行方式移动。
2. 动物的行为:
- 捕食行为:包括寻找猎物、追逐、抓捕等行为。
- 逃避行为:当动物感到威胁时,会采取逃避的行动,如奔跑、飞走等。
- 社会行为:一些动物会形成群体,进行社会行为,包括结队行动、据领地、分工合作等。
- 筑巢行为:鸟类、爬行动物等会筑巢来安放自己的卵和繁殖后代。
- 迁徙行为:一些动物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如候鸟等。
3. 动物的感觉和反射:
- 视觉:许多动物具有发达的视觉,可以感知周围环境。
- 听觉:动物通过耳朵感知声音和声波。
- 嗅觉:一些动物具有灵敏的嗅觉,可以通过嗅觉感知周围的气味。
- 味觉:动物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感知食物的滋味。
- 触觉:许多动物的皮肤和触角具有触觉感受器。
- 反射: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伸手会缩回去等。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必背知识】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 )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必背知识】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 )](https://img.taocdn.com/s3/m/88527b0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2.png)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梳理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一)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组成。
骨与骨之间通过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成为。
(2)人体的骨骼由块骨组成。
在人体内,骨连接主要有三种形式:头部颅骨的各骨之间多以骨缝相连,属于的骨连接;脊椎骨之间以椎间盘相连,属于的骨连接;其它骨之间多以关节相连,属于的骨连接。
2、关节的组成关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关节在运动中主要起作用。
关节结构图:(1)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关节头、关节窝使关节具有,其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它的存在可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运动。
(2):由构成,围绕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
在关节囊的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使两骨的连接更加。
的内壁能分泌。
(3)由关节面和关节囊围成,内有(是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
·关节的特点:(关节囊、关节囊上的韧带)、(关节软骨、滑液)。
·从内滑脱出来的现象叫。
·关节炎是指发生病变。
3、骨骼肌:一块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和两端较细的组成。
肌腱必须绕过连在。
4、运动的产生:(1)过程:运动的产生是在系统的支配下,收缩,牵动围绕活动,运动的产生除运动系统外,还需要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系统、统、系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2)协作: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肌肉、骨和关节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其中骨起的作用,关节起的作用,骨骼肌提供如屈肘时收缩,舒张;伸肘时收缩,舒张。
(3)与其他系统的联系:除运动系统外,运动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的调节,还需要能量,有赖于等的配合。
(3)意义: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二、动物的行为1、动物行为的分类(1)按分为:行为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985d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4.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必背知识点一、动物的运动1. 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 (包括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则是运动的支点,而骨骼肌则是动力来源。
2. 骨骼肌的结构与特性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
肌腱位于两端,较细且呈乳白色,连接着骨骼;肌腹位于中间,较粗,是肌肉的主要部分。
骨骼肌的特性是受到刺激时会收缩,停止刺激则舒张。
3. 运动的产生过程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会收缩并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作,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4. 关节的结构与脱臼关节由关节面 (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二、动物的行为1. 行为类型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包括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这些行为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等。
学习行为则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
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有利于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
3. 社会行为某些动物营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
它们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4. 信息传递动物之间通过声音、动作、接触和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
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运动与行为的意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有利于其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取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运动和行为的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的归纳。
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59e4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0.png)
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一、动物运动的特点
1、动物的运动是一个有机体朝着明确方向反复活动的过程,是动物和物体间的空间移动。
2、动物的运动具有多种形式,可以分为爬行、奔跑、跳跃、游泳、飞行等。
3、动物的运动和其活动强度有关,动物在拼命行动时,其速度和力量更强。
4、针对不同的运动目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能力,如动物在捕食时会发挥出最大的运动能力,而在其他时候则会受到抑制和改变。
二、动物行为的特征
1、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调节自身的体内环境和外部环境,而表现出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动物行为包括遗传行为、学习行为、惯性行为等,其中,遗传行为指动物遵循先天决定的本能行为,不会因外部条件发生改变;学习行为指动物从经验中获得的技能把动物能够适应环境的行为;惯性行为指动物根据经验积累的行为模式,因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行为。
3、动物可以根据其行为来判断其情绪变化,如产生威胁行为的动物可能会发出警觉信号,显示出其害怕或恐惧的情绪;而产生挑衅行为的动物,可能会表现出争强好胜的精神或它对外界的抵抗。
4、动物行为不仅受到内部生理性状改变的影响,也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动物运动和行为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动物运动和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81ec892a90c69ec3d5bb7585.png)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动物运动和行为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动物运动和行为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和关节构成骨骼。
3、人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约占提供的20%。
骨连接包括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和活动的连接(即关节)4、关节组成: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
5、关节囊及其外面的韧带有增强关节牢固性的作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软骨具有增加关节灵活性的作用。
(关节软骨可起到缓冲作用,并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6、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7、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提供动力作用。
8、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着生在至少两块骨上。
9、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
10、骨的运动靠骨骼肌的牵拉,骨本身不能运动。
11、动物运动的意义(了解)12、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1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多,越能适应复杂环境。
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16、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学习行为能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7、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不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条件一样,学习速度也会有差异。
18、“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19、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知识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由中厚的肌腹和两端的细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组成。
一组肌肉的两端
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骼上,骨骼肌在神经刺激后具有收缩的特点。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
合完成各种活动。
【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
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
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
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体育系统的功能:体育、支持和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和控制作用,骨
骼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力量作用。
骨骼肌收缩,影响其附着的骨骼,
并在关节周围移动,因此身体产生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
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关节面包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
的结构特征是:关节囊和关节囊内外的韧带。
关节活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表面覆盖一
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内表面也能分泌滑液,它可以减少运动中两块骨头之间关
节面的摩擦,缓冲运动中的振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
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
二、动物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天生具有并由其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至关重要,比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筑巢等等。
还有卷心菜虫。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群居动物。
小组的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小组的生活。
(注:并
非所有生活在营地群体中的动物都有社会行为,例如蝗虫群体。
)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交流:群体中的一只动物向其他个体发送特定信息,而接收该信息的个体产生特定
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与合作需要随时交换信息。
沟通方式包括动作、声音、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
据此,可以
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索蚂蚁之间的交流:一群动物中的个体向其他个体发送一些信息,而接收信息的
个体会产生一些行为反应。
这种现象叫做交流。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假设:蚂蚁通过嗅觉传递信息。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一些远离蚁巢的食物应该同时含有肉类和植物性食物。
因为蚂蚁的种
类很多,而且它们的食性也不同。
有些是肉食性的,有些是草食性的,有些是杂食性的。
饲养蚂蚁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它们的食性。
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9~29℃,在10℃以下冬眠。
洞内空气湿度要求为90%~95%,砂土含水量要求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
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