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案用品欣赏

合集下载

走进御书房: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宫廷文房用具特展资料

走进御书房: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宫廷文房用具特展资料

走进御书房: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宫廷文房用具特展展览简介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书写用具。

文房四宝的发明和使用,使东方古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得到传承、发展和延续。

在经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其材质、形制和技术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各自发展体系。

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制作技术的提高,笔、墨、纸、砚的制作更加丰富多样。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明、清时期宫廷文房用具8万余件,其中有的出自内廷造办处,有的交由杭州织造、苏州织造、江宁织造按内廷发样承办,也有地方官员按年例进贡之物,如湖州的笔、徽州的墨、宣州的纸、歙州的砚、端州的砚等。

此次展出清宫旧藏文房用具,时代自清代康熙朝延续至光绪朝,跨越200余年。

其材质精良、工艺精湛,颇具宫廷特色,体现了皇家御用文具的奢华。

这些展品不仅凝聚了设计者和承造者的智慧,也呈现出清代文房用具的整体制作水平。

心讬毫素文房魁首——笔清代宫廷用笔,一般是由内务府造办处或三织造按内廷样式制作,每年苏州、杭州均有数百支湖笔进贡内廷,如大画笔、小画笔、着色笔、提笔(斗笔)、抓笔等。

其笔管一般为竹管,也有玉石、玳瑁、象牙、漆、木质等,并注重装饰,有雕云龙、龙凤、蝠寿、花卉纹等者,有笔管题“天子万年”、“万国来朝”、“经天纬地”、“云汉为章”等者,内涵寓意丰富。

笔毫以兔毫为主,或也有兼毫、点翠毫等,其形式有葫芦、笋尖、兰花蕊等式,以“尖、齐、圆、健”为美。

内廷日常用笔所需数量可观,一年四季按季节选用不同材质的毛笔。

此外,还有些属于特殊的专用笔,如每年御笔书福必用“万年枝”或“万年青”、“赐福苍生”笔等。

清烟合胶其光可鉴——墨清代宫廷用墨,一部分出自内廷御书处“墨作”,墨品均署名“御用”或“御墨”。

其中也有以内廷斋、堂、轩、室名字命名的墨品,如端凝鉴赏、佩文斋藏墨、渊鉴斋摹古宝墨、淳化轩摹古宝墨等,成为内廷御墨的重要形式。

宫廷用墨除本色黑墨外,还有各色彩墨或在黑色墨品上描金彩绘,颇具装饰艺术。

故宫藏文房用品清代(一)

故宫藏文房用品清代(一)

故宫藏文房用品清代(一)文房用品清代1. 龙门氏天府御香墨龙门氏天府御香墨,长11.8cm,宽4cm,厚1.4cm。

墨牛舌形,两条雕龙蟠绕墨体。

墨额饰朵云,云纹下阴文隶书“天府”、“御香”;墨之一面左下方阴文楷书“龙门氏”。

饰纹、题识皆施金、蓝、朱彩,华贵富丽。

经考证,龙门氏系清代第一任徽州知府。

传世墨中署有顺治年款或可间接确定为顺治时墨者寥寥无几,此墨因而愈显珍贵。

天府御香墨为明代旧有墨式,明《方氏墨谱》收录。

此墨造型浑厚,龙纹形态及雕刻中浑圆的刀法无不展现明墨的风韵,说明清代开国之初制墨尚处于沿袭前代的状态。

2. 端石瓜田砚端石瓜田砚,清初,长18.3cm,宽13.5cm。

砚紫色端石制。

巧做天然石子为缠枝瓜瓞形。

砚面受墨处颇细腻,雕作一瓜,瓜蒂上方深处为墨池。

自然石纹作叶蔓萦绕砚背。

砚面右方刻有隶书题铭“瓜田半亩”四字,砚背刻有篆书题铭“緜绵瓜瓞”四字,署款“鹿原”二字。

又“石室”下署“诵先人之清芬”一长方印。

此砚石属明端石老坑,石质较好。

清初人制,题款。

3. 端石猫蝶砚端石猫蝶砚,砚长22.5cm,宽19cm。

砚端石制,随形。

砚面浮雕一猫扑蝴蝶图案,以端石的黄绿色自然石眼作猫眼及蝴蝶翅膀上的花斑。

猫蝶之下有砚堂。

砚左侧阴识篆书“寿友”二字。

砚背铭阴文“金眼焕彩,粉翅飘香,锡尔纯缎,受福无疆”,下署“丁酉润二月庚寅,并钤韦斋、吴祖谦”,篆书“韦”、“斋”两印。

又,“乌至邢耄,共耋引长,龄千秋业”,并署“高竹总铭顾密,林春屋”,篆书“士奇”小印。

下有“汞邨居士”、“清吟堂珍赏”印。

石质坚密,色紫带黑,石内隐青花,蕉叶白等名贵纹理。

此砚因材施艺,题材、立意、构图、造型都精心推敲,刻划得当,使砚古雅、朴实、形态自然。

古代喜用猫蝶合绘表现在工艺及绘画作品中,以“猫蝶”与“耄耋”同音,意在祝人长寿。

4. 汪节庵古泉墨汪节庵古泉墨,十锭为一组,盛以本色木盒,盒面阴识填蓝楷书“仿古泉式”,下注“汪节庵监制”,字体略小。

古代书案用品--水盂

古代书案用品--水盂

古代书案用品--水盂
古代书案用品--水盂
admin 中国家具 04-28 960 暂无评论
水盂起源于汉魏,发展至明清两代。

宋人赵希鹄在《沿天清录集》中注:“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之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

”可知水盂为盛磨墨用水的盛水器,以玉、瓷、紫砂等常见。

一般配有铜或玉质的小水匙。

目前所见实物以魏晋时为最早。

晋代、南北朝时水盂多为青瓷,或鼓腹似罐,或为动物:如青瓷兔形水盂、蛙形水盂等,做工无不精巧雅致。

明、清两代水盂传世品较多。

品种丰富,有玉、石、瓷、料、紫砂等。

除瓷制品外,其他多为观赏器而非实用品。

瓷制水盂的实用性较强,其形多为圆形。

盂口富有陈设性和工艺性,这也是明、清代两代水盂与以前水盂的本质区别。

一般来讲,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利用釉色及纹饰增强观赏性,常见有青花、粉彩、单色釉等品种。

古代水盂在当年读书人文房用具中为必备,虽盛水不过数滴,却有积水成渊的雅趣。

明初旧玉雕花卉福桃水盂
清文竹贴花水丞
清末民初鸣远款紫砂刻“连生乐事”水盂
清乾隆蓝釉青花喜上梅梢马蹄水盂
清嘉庆款珊瑚红描金蝙蝠抱桃水盂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莲蝠纹水盂
元龙泉贴塑双鼠刻花水盂标签:书案古代水盂用品。

清宫旧藏明清家具经典图例桌案部分

清宫旧藏明清家具经典图例桌案部分

清宫旧藏明清家具经典图例(桌案部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甚为丰富,总数量多达上万件,其中明代家具有三百余件。

清代家具中床榻、椅凳、桌案、箱柜、屏联、台座等一应俱全,还有东洋家具和西洋家具近五百件。

其质地有紫檀、黄花梨、花梨、铁梨、乌木、鸡翅木、酸枝木、榉木、楠木、桦木、榆木、瘿木、黄杨和漆等。

这些家具除部分由清宫造办处制作外,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广作、京作、苏作、晋作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可以全面地反映明清家具的风格特点,对研究明清家具的艺术成就和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1、黄花梨卷草纹方桌,明,高86cm,边长94cm桌面下带束腰,直牙条上浮雕卷草纹,以回纹间隔。

四腿间安罗锅枨,上端与牙条相抵,两侧紧贴上拱处雕出回卷的云头。

牙条与桌腿内侧起混面单边线。

方腿直足,内翻马蹄。

此桌造型庄重大方,纹饰简练,色调自然,具有明代家具的特点。

2、黄花梨方桌,明,高70cm,边长82cm桌面边料甚宽,冰盘沿下起阳线。

桌腿间连接牙条,两端留牙头,下装高拱罗锅枨与牙条相抵。

桌面四角下方另装小牙头,形成一腿三牙,共同支撑桌面和固定四腿。

四腿圆柱形,侧角收分明显。

此桌此桌具有典型的明代家具特点,造型简洁明快,稳重大方,无雕刻装饰。

3、铁梨螭纹翘头案,明,高90cm,长363cm,宽68cm案面两端翘头,面下直牙条,腿、牙头、案面间用夹头榫结合。

牙条两端雕相对的回纹,牙头作卷云形。

直腿外撇,两侧腿间安插挡板,透雕螭纹。

大型翘头案一般摆设在正厅正中或宫殿内两侧山墙下,为陈放大型陈设品而用,与平头案相比更具装饰性。

此案造型古朴,纹饰流畅,端庄稳重。

4、黄花梨束腰方桌,高83cm,边长100cm桌面攒框镶心,冰盘沿,直束腰,素牙条,四腿内安霸王枨。

方直腿带侧脚收分,足端削出内翻马蹄。

桌腿与牙条拐角处以软弯过渡,线条流畅,于硬朗中见柔和。

此桌造型简洁,朴素瘦劲,无刻意装饰,具有典型的明式家具特点。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的收藏与欣赏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的收藏与欣赏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的收藏与欣赏中国古代文房四宝,指的是墨、纸、笔、砚这四种文房用具,是古代文人书法绘画不可或缺的工具。

这些文房四宝不仅在书法绘画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内涵。

首先,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国书法绘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墨主要由烟墨和固墨两种类型,其中烟墨适用于行草书和水墨画,固墨适用于楷书和篆书等书法作品。

在制作墨的过程中,需要选取优质的松烟、油烟等原料,并进行多次熬煮磨擦,才能得到质地均匀、色泽鲜艳的墨汁。

收藏和欣赏古代的名家墨迹,不仅可以感受到其精湛的技艺,更能够体验古人墨法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其次,纸是文房四宝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

中国古代纸张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如宣纸、绢纸、米纸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质地和用途。

古人在纸上作画、书法,往往能通达境界,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收藏古代名家所用的纸张作品,不仅可以欣赏到其优美的笔墨纹理,还能够感受到纸张在书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笔作为书法绘画的工具,也是文房四宝中至关重要的一项。

古代的笔种类繁多,有羊毫、狼毫、兔毫、马毫等,每一种笔都有着不同的书写效果和表现力。

著名的文房四宝中的“潘派”和“赵派”笔法,都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

收藏古代名家所用的笔,可以从中领略到不同笔法的魅力,更能够体会到古人在书法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艺术境界。

最后,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古代的书法绘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砚台被认为是书法家的灵魂之所在,在书写之前,需要用墨和水在砚台上研磨,才能得到适合的墨汁。

古代的砚台种类繁多,如青石砚、白石砚、陶瓷砚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收藏古代名家所用的砚台,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书法家的书写习惯,还可以品鉴砚台制作工艺的精湛之处。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的收藏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技巧,更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秦汉家具

秦汉家具

秦汉人仍席地而坐,是低型家具发展的高峰时期(图1)。

图1汉代家具 1食案(南昌汉墓) 2铜食案(云南昭南通汉墓) 3铜食案(广州沙河汉墓) 4陶食案(河南灵宝汉墓) 5铜食案(云南昭通汉墓) 6铜祭案(云南李家寨) 7木案(甘肃武威汉墓) 8棚足书案(沂南汉墓) 9陶食案(南京) 10陶几(灵宝张湾汉墓) 11直凭几时 12陶曲凭几 13 盝顶式箱子 14躺柜子 15绿释陶柜 17榻(河南郸城汉墓) 18衣架 19彩缓木屏(长汉汉墓) 20小榻(山东安邱汉墓)一家具类型坐具秦汉时期的坐具除席、筵外,已创造出榻和独坐式小榻。

河南郸县汉墓出土有“汉故博士常山大(太)博王君坐榻”铭石榻。

山东安邱汉画像石上也绘有榻的形象,榻背附曲尺屏风(图2、3)。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出现了一种可供垂足面坐的胡床,即现在所称之“马扎”;据《后汉书•五行志》:“(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京师贵戚,皆竞为之”,可知现在东汉晚期颇为流行。

“胡坐”即垂足而坐,应是当时北方民族的坐式,已启日后流行高型家具的先声。

图2重庆汉画像砖讲经图之坐席与榻卧具最早出现的席此时仍在应用,北方芦编,南方为竹。

可以认为,北方常用的炕出现于汉代,但记载不详。

《说文》曰:“炕,乾也,从火,亢声”,“谓以火乾之也。

”知炕有烘烤,乾燥之意。

《玉篇》也说:“炕,炙也。

”迟至唐代,才有“冬月皆作长炕,下燃煴火以取暖”(《旧唐书•高丽传》的具体记载。

“坑”通“炕”。

《蓟丘杂抄》所记更详::“燕地苦寒,寝者不以床,以炕室东西南北。

炕必近前荣,贫家一廛衾枕之处,即街巷,妇女安坐炕上,市贩者至,汤饼肴蔌,传食于窗牖中”。

承具江苏连云港汉墓出土彩绘八龙吐水书案,长950毫米、宽150毫米、高320毫米,有下栅腿,各作四龙吐水状,翻滚的水浪间雕有昂首的蟾蜍。

栅腿下为柎足。

案身以藤黄、群青彩绘纹样。

汉代大食案如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墓出土彩绘大案,与前述河南长台关战国墓出土者相类,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中有使用大食案的生活场面。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古典家具稚型 - 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

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

该架鼓做工精美,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彩绘猪形盒·战国·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

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

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之一。

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

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

通体饰有髹漆彩绘。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

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黑漆俎·战国·(图)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整体上有黑漆。

俎面一边有垂沿,二足似几腿,腿下有木坨承担,造型独特,简单实用,素面无饰。

错金银青铜龙凤案·战国·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

此案设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木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俎·商·这种四足俎延至周朝,上部的俎面为倒置梯形,上宽下窄,四壁斜收。

俎面为槽形,为后世出现的带拦水线之食案先驱。

《三礼图》中的周俎·周·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具。

中国古代家具史(课堂PPT)

中国古代家具史(课堂PPT)
在商、周两代的铜器里 的“俎”(音祖),具有家 具的基本形象,说明在奴隶 社会已有相当精美的家具出 现了,“俎”是一种专门用 来屠宰牲畜的案子,并把宰 杀完的祭品放在上面;
再如“禁”,是夏商周 时期放酒器的台子,造型浑 厚,纹饰多为恐怖的饕餮 (tāo tiè)纹。
6
7
此外,商代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髹漆技术,并被运用到床、 案类家具的装饰上。从出土的一些漆器残片上,可以看到丰富 的纹饰,在红地黑花之外,还镶嵌象牙、松石等,其技术达到 了很高水平。
(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是中国家具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2
一、雏形阶段——史前、夏商、西周 特点:神秘威严(商周)
传说时期:神农氏设计了最早的床 有虞氏发明了最早的桌子——椀俎 古代家具主要以竹,木为材料,由于竹木 易于毁坏和腐烂,所以现在出土的古代家 具很少。
3
夏商周时期:人类脱离洞穴生活后,经历了一 个相当长的部落纷争、城邦混战的徘徊时期之后, 中国进入了商周时期,进入青铜文明时期,从现有 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不凡 的审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祭祀活动占 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于 上天的佑护。
宋代时期: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完全普及于民间, 是我国起居方式由席地跪坐转变到垂足而坐的确 立时期,一般百姓家庭使用高型家具,也是高形 家具的形成阶段。 装饰特点:融构造与构件于一整体之中。 家具特点:典雅柔美
宋代家具的结构与造型得到很大改进。仿古
建筑的梁柱式框架结构代替了隋唐流行的箱式壶
门结构,装饰线脚大量出现,加上牙条凳装饰附
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始见 由低矮型向高型演进的端倪。
秦汉时期人们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盘膝坐,垂足坐始 见萌生尚未普及。常用家具有几、案、箱、柜、床、榻、屏风、 笥(放衣服的小家具)、奁(放梳妆用品的器具)、胡床等。

写古代小说必备素材古代家具

写古代小说必备素材古代家具

写古代小说必备素材古代家具【香炉】青花缠枝香炉,错金螭兽香炉,绿釉狻猊香炉,紫铜鎏金大鼎,鎏金百合大鼎,镂空雕银熏香球,镏金鹤擎博山炉,(更多详情请加V Win:als992)青鹤瓷九转顶炉,鎏金异兽纹铜炉,金兽熏炉,缠枝牡丹翠叶熏炉,金珐琅九桃小薰炉,【宫扇】六菱纱扇,扇水墨团扇,牡丹薄纱菱扇,泥金真丝绡麋竹扇,织金美人象牙柄宫扇,半透明刺木香菊轻罗菱扇}红木雕花食盒、彩锦如意六角小盒子、织锦多格梳妆盒、金嵌蓝宝石葫芦式盒、绿地粉彩开光菊石青玉盒子、乌木鎏金宝象缠枝床、紫檀荷花纹床、檀香木雕花滴水大床、雕龙凤呈祥紫檀大床、芙蓉白玉杯、炉钧青金蓝八楞弦纹瓶、大荷叶式粉彩牡丹纹瓷瓶、菊瓣翡翠茶盅、成窑五彩小盖盅、和田白玉茶盏、紫檀座掐丝珐琅兽耳炉、累丝镶红石熏炉、黄花梨透雕鸾纹玫瑰椅、青鸾牡丹团刻紫檀椅、红木嵌螺繥大理石扶手椅、楠木嵌螺钿云腿细牙桌、四扇楠木樱草色刻丝琉璃屏风、三扇松柏梅兰纹屏风、玉兰鹦鹉镏金立屏、螺钿铜镜仙鹤腾云灵芝蟠花烛台、半透明刺木香菊轻罗菱扇案的种类有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

几的种类有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

宝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闷户橱。

形体与桌案相仿,面下安抽屉,两屉称连二橱,三屉称连三橱,交椅又名“太师椅”.还有这些。

博古架,踏,安,凳,椅,墩,席等,包括屏风中国古代卧具分为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汉代“床”这个名称使用范围更广,不仅卧具,连坐具也称床。

如梳洗床、火炉床、居床、册床等。

西汉后期又出现了“榻”的名称,专指坐具。

如今人们习惯上以“床榻”并称。

汉代少数民族的“胡床”,是一种高足坐具;隋朝“胡床”变称“交床”,唐朝又变称“绳床”,宋代又变称“交椅”或“太师椅”。

宋代真正的卧具称“四面床”,大多四面无围子。

辽、金、元时期,床发展成三、四面有围栏的床榻。

到了明代:1、出现了“架子床”,因为床上有顶架;2、出现了“拔步床”,外形像独立的小屋子,又称“八步床”;3、出现了“罗汉床”,是原来汉榻的演变。

卷轴装书籍案例

卷轴装书籍案例

卷轴装书籍案例介绍卷轴装书籍是一种特殊的装订方式,许多博物馆和藏书家都使用卷轴来装订古籍和珍贵的书籍。

这种装订方式将书籍展示为卷轴形式,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

本文将探讨卷轴装书籍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保护与展示等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卷轴装书籍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古代中国人将文字记录在竹简上,并使用丝线将竹简串联起来,形成卷轴书籍。

这种卷轴书籍的形式在秦汉时期达到巅峰,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书写和阅读方式。

制作过程卷轴装书籍的制作过程复杂而精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材料准备制作卷轴需要选择合适的纸张和丝线材料。

纸张通常选用优质的宣纸或绢纸,以确保书籍的质量和耐久性。

丝线则需要选用坚韧、耐用的丝线,以便书籍能够经久耐用。

字画书写在卷轴上书写字画是制作卷轴装书籍的关键步骤。

字画可以由书法家或画家亲自书写和绘制,也可以复制历史上的名作。

书写和绘画要精确、细致,以保证书籍的品质和美感。

卷轴装订卷轴装订是将书籍书写和绘画部分与纸张连接在一起的过程。

首先,将书写和绘画部分裁剪成合适的大小,然后粘贴在纸张上。

最后,通过卷轴两端的木轴或金属轴来固定书籍。

装订时要注意书籍的平整度和紧实度,以确保卷轴解开时书籍能够展示出完整的内容。

保护与展示卷轴装书籍的保护与展示是博物馆和藏书家非常重视的问题。

由于卷轴装书籍通常具有古老和珍贵的价值,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其长期保存和展示。

环境控制卷轴装书籍对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要求比较高。

需要将其放置在恒温恒湿的展示柜或储藏室中,以防止纸张的腐化和损坏。

光照控制过强的光照会使纸张变黄和褪色,因此需要控制卷轴装书籍的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

可以使用特殊的光照设备来确保光照均匀且不损害书籍。

定期维护卷轴装书籍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检查是否有虫蛀、湿度问题或其他损坏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修复。

展示方式卷轴装书籍可以以多种方式展示,例如利用卷轴展示架,将书籍展示为卷轴形式;或者将其展示在展示柜中,供观众近距离观赏。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

三、床榻类
• 榻 • 罗汉床 • 架子床
• 只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的卧具为榻。 • 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为罗汉 床 • 有柱有床顶的床
四、柜架类
• 架格(它的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
空间分隔成若干层 )
• 亮格柜(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备陈置与收
藏两种功能)
• 圆角柜(在柜帽转角处多削方棱成圆角) • 方角柜(方角柜四角见方,上下同大,腿足垂直
• 补服
•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
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了。各级的官员按照文武品级的不
同,装饰在官服上的图案纹样也各不相同。透过这些形
形色色的花纹图案,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级制度的缩 影。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 或“补褂”。它是从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明清时期 的官员所用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制作方法
素纱蝉衣绢地云纹绣袜带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缦地刺绣龙纹边饰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长寿明光锦东汉锦上织有吉语长寿明光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织品长乐明光锦东汉锦上夹织吉语长乐明光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织鱼蛙纹锦东汉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织品万世如意锦实袷袍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龟背海棠花织品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菱纹阳字锦袜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束综提花织机丝织品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现存辽宁博物馆南宋刺绣瑶台跨鹤图现存辽宁博物馆丝织品宋缂丝秋山诗意南宋缂丝翠羽秋荷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的缂丝作品蛱蝶山茶花和莲塘乳鸭图是现存宋代缂丝中的杰出精品
炕桌 炕几 炕案
香 几
酒桌 半桌
这两种形制较小的 长方形桌案,常用于酒 宴之上。洒桌上边缘多 起阳线一条,名叫拦水 线,半桌半桌约相当于 半张八仙桌的大小,又 叫接桌,一张八仙桌不 够用的时候,就加一个 半桌。

中国古家具图文全集(收藏版)

中国古家具图文全集(收藏版)

中国古家具图文全集(收藏版)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字历史,但是家具史已经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可以说,家具的历史比文字的历史更加悠久和厚重。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杂项类。

椅凳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的,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成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尽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來,直呼为椅子。

方凳圆凳条凳交椅太师椅官帽椅玫瑰椅宝座桌案桌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教高,是中国礼仪文化之邦传承的产物,也是礼仪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的古代,对桌案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

比如,供桌供案主要应用于纪念仙逝长辈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应用于接待重要宾客,例如“请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边位子;园桌主要应用于家人共餐,一家团圆之意。

圆桌方桌八仙桌月牙桌琴桌供桌供案床榻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時代,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

“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是有分工的。

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

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贵妃榻柜架柜子的使用大约始于夏商时期,古时的“柜”,並非我们今天所见之柜,倒很像我们现在在所见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则是专指室內存放东西的地方。

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柜子,应该是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

我们这里说它是箱子,是按现代人的说法,如果按战国时的称呼,则应称爲“柜”。

圆角柜闷户橱顶箱柜亮格柜其它除了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的家具之外,还有很多种类目,如:书箱、印匣、提盒、屏风、盆架、镜台等,在此全部归纳为“其他类”。

印匣书箱官皮箱衣架面盆架提盒镜台都承盘地屏挂屏品藏文化藏品欣赏。

文房用具(陶瓷水注)

文房用具(陶瓷水注)

文房用具——陶瓷水注砚滴为滴水入砚的文房用具,也称水滴、水注。

《饮流斋说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

”具体出现的年代已不可考,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

”文中所说“古人”语焉不详,但滴晚于盂则是不争之实。

从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砚滴的出现不晚于汉代,最早为铜制,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

其样式不定,历代均有创新。

汉代砚滴多为龟蛇熊羊之形,古朴浑厚。

熊形玉砚滴,为一张口卷舌,背有双翅,右前肢托一灵芝,呈蹲坐式的飞熊。

其雕工粗犷,为东汉时器物。

飞熊的传说,古代极多。

《武王伐纣平话》:西伯侯夜梦飞熊一只,来至殿下,周公解梦谓必得贤人,后果得贤人姜尚,当时姜尚正在渭水之滨垂钓。

后因以飞熊指群主得贤臣的征兆。

魏晋时除流行汉时熊形滴外,蛙龟等青瓷砚滴也较为流行。

如青瓷熊砚滴,仔熊右手捧食欲入口,左肢轻扶左膝,神情专注。

顶部有孔为注水口。

与上器相比,更加栩栩如生。

南北朝时期水滴以动物造型更为普遍,如蛙形、兔形等,并有其他造型的砚滴。

如青瓷棒槌形砚滴,其形状颇像一条茄子,一端圆鼓上有鸡心状注水口,另一端为细管状流。

造型小巧别致。

器身刻划卷枝纹,线条流畅自然。

从纹饰上看,为南北朝时的典型器物。

唐代砚滴形制小巧,造型别致,除有瓷制品外,还有铜制品,如龟形砚滴,造型为一龟口衔小碗,龟背有柱形钮,龟甲雕刻精湛细腻,为唐代砚滴中的精品。

宋元之时,瓷砚滴再度兴盛,尤以龙泉窑烧造的砚滴最为新颖别致,有舟形、坐俑形、童子牧牛形、鱼形等。

鱼形砚滴,为一只跳跃的鱼形,口为滴,背部有一注水孔。

造型别致,鱼身有刻纹。

通体施以灰青色釉,为元代瓷砚滴中的精细之作。

明代瓷业高度发达,砚滴自是争奇斗妍,历代均有砚滴传世,尤以宣德时器物别有风韵。

青花鸳鸯形砚滴,为象生鸳鸯形,背上有圆孔,上插有一滴管,平底,通体以蓝地留白技法装饰。

器型精巧,胎白质细。

左上留白地内青花楷书“宣德年制”。

故宫十大藏品

故宫十大藏品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汴京故都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犹如一首韵律和谐的乐曲,真实地演绎着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

现在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平复帖》平复帖【《平复帖》描述】《平复帖》其实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文章内容说到病体“恐难平复”等内容,所以后人称之为《平复帖》。

《平复帖》共9行84字,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

3,《梅鹊图》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

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

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

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4,《青玉云龙纹炉》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

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

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5,《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

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

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

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

唯其铜胆和象耳为后配。

查看文章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2009-11-14 06:57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汴京故都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卷轴装书籍设计赏析

卷轴装书籍设计赏析

卷轴装书籍设计赏析卷轴装书籍是一种古老的装订方式,起源于中国古代。

它的特点是将书籍装订成卷轴的形式,可以展开阅读,也可以卷起收藏。

这种装订方式不仅在中国古代流行,也在其他国家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现代,卷轴装书籍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装订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本文将对卷轴装书籍的设计进行赏析,探讨其独特的魅力。

首先,卷轴装书籍的设计风格独特,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传统的卷轴装书籍通常采用绢纸或宣纸作为书页,再用绸带或丝线将书页连成一整个卷轴。

在书页上,常常还会有精美的插图或书法作品,使整个卷轴显得格外精致。

这种设计风格充满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书房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卷轴装书籍的设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卷轴装书籍上,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绘画作品或优美的书法字体。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还能够为书籍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

同时,卷轴装书籍的设计也注重整体的美感和布局的协调,使得整个书籍看起来非常具有观赏性。

因此,卷轴装书籍不仅可以作为阅读工具,还可以作为艺术品来欣赏。

另外,卷轴装书籍的设计也非常注重实用性和便携性。

由于卷轴装书籍可以卷起来收藏,因此非常适合携带和保存。

而且,卷轴装书籍的设计也非常注重便于阅读,可以根据需要展开或卷起,非常方便。

这种设计使得卷轴装书籍成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阅读工具,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在现代,卷轴装书籍的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而是融合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风格。

例如,一些卷轴装书籍采用了新型的材料和工艺,使得书籍更加耐用和美观。

同时,一些卷轴装书籍也结合了电子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化阅读和交互式阅读,使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便捷。

总的来说,卷轴装书籍的设计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在现代,卷轴装书籍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时尚感和品味的阅读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

明式家具典型样式全解赏析

明式家具典型样式全解赏析

明式家具典型样式全解赏析▲晚明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马蹄足八仙桌明代家具与明式家具明代家具,是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

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

而明式家具则是艺术概念,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

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良,风格简约的优质家具。

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已达到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水平。

▲晚明黄花梨夹头榫平头案明式家具的历史发展明式家具一般是指我国明代至清代早期(约当公元15—17世纪)所生产的,以花梨木、紫檀木、红木、铁力木、杞梓木等为主要用材的优质硬木家具。

由于制作年代主要在明代,故称叫“明式”。

它是在宋代、元代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工艺、造型、材料、结构上都有重大突破。

明式家具一直被誉为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

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晚明黄花梨攒接卍字纹围子罗汉床明式家具的品类按使用功能大致分为六大类:坐卧类:有凳、墩、椅等承具类:有几、桌、案等卧具类:有床、榻等庋具类:有盒、匣、奁、箱、柜、橱等架具类:有面盆架、镜架、衣架等屏具类:有砚屏、炕屏等▲黄花梨月洞式门罩架子床明式家具的魅力明式家具,特征鲜明,魅力无穷,体现在以下几点:1、文人参与设计,极具意匠美。

明式家具的设计者大多是文化气息甚浓的文人雅士,由他们设计出家具图样后,再交由出色的木工制作而成。

在家具设计之时,设计者往往会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设计之中,使家具的造型优美、稳重、简朴,各组件的比例讲求实用与审美的一致,装饰讲究少而精,淡而雅。

▲晚明黄花梨圆后背交椅2、选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讲求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东西,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强调家具形体线条优美、明快、清新。

通体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整体线条一气呵成,在细微处有适宜的曲折变化。

古代练书法用的案子

古代练书法用的案子

古代练书法用的案子
案列一:
写书法的桌子叫书案。

在古代,案一般是用以书写绘画用,而桌多用于用餐、饮茶等。

书案的腿是缩进桌面的。

书案的用途释义:
公文案卷。

出自《后汉书·刘玄传》:“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抵破书案。

”(韩夫人尤其爱好喝酒,每当侍奉刘玄喝酒,见中常侍向天子奏事,总是发怒说:“皇上正和我喝酒,你偏利用这时奏事呀!”于是起身,击破书案。


案列二:
写毛笔字的桌子一般都比较大,叫书案,小一点的还是叫书桌的,在古代,案子一般是用以书写绘画用的,而桌子多用于用餐、饮茶等。

书案的腿是缩进桌面的,高度以桌面达到小腹为宜,或者是两臂自然下垂,桌面的高度与手腕差不多的高度就行了。

古代书案文房用品

古代书案文房用品

古代书案文房用品碧玉雕云龙纹笔筒明末黄杨木雕苍松形笔筒清初清康熙青花《圣主得贤臣颂》题诗笔筒清中期花梨百宝嵌笔筒黑漆牙雕梅花笔筒,清中期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清中期,高12.7cm,筒径8.5cm。

清宫旧藏。

水牛角雕童子牧牛图笔筒清十七世纪清乾隆粉彩人物故事图笔筒御制白玉镂雕竹林七贤图方笔筒清乾隆清光绪豆青釉加彩梅竹纹笔筒北宋汝窑青蛙卧荷笔洗宋代哥窑笔洗清乾隆斗彩缠枝蕃莲纹洗清乾隆仿汝釉桃式洗(款)清代青白玉松鼠葡萄笔洗明仿官釉叶形笔舔清乾隆白玉瓜果笔舔清乾隆象牙莲藕笔舔清嘉庆松石绿釉笔舔清黄杨木雕笔舔清牙雕葫芦形笔舔明晚期沉香木圆雕灵猿笔格明晚期铜鎏金卧羊笔格清白玉镂雕松柏人物笔架清琥珀雕山子形笔架清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纹笔架清象牙雕人物山形笔架清乾隆紫檀仿灵壁石山子笔架民国宜兴紫砂竹蝉笔架元龙泉贴塑双鼠刻花水盂明初旧玉雕花卉福桃水盂清文竹贴花水盂清乾隆蓝釉青花喜上梅梢马蹄水盂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莲蝠纹水盂清嘉庆款珊瑚红描金蝙蝠抱桃水盂清末民初鸣远款紫砂刻“连生乐事”水盂明黄玉墨床明铜刻山水墨床清碧玉镶白玉墨床清紫檀墨床清中期鸂鶒木雕曲竹式墨床清嘉庆青花粉彩开光人物纹墨床(一对)民国象牙雕人物墨床元青花花卉印盒(二件)明中期剔红山水人物印盒清乾隆白玉嵌宝石印盒清嘉庆雕瓷竹段式印盒清瓷胎掐丝珐琅印盒明末清初镶嵌宝石鎏金铜瑞兽镇纸清黄杨木刻庭院仕女纹镇纸(一对)清掐丝珐琅镇纸清铜鎏金螭龙纹镇纸(一对)清田黄石雕异兽书镇纸清乾隆乌金釉瓷塑捆竹镇纸清乾隆象牙刻“赏心惟物”镇纸清道光白芙蓉浅浮雕鱼龙变化纹镇纸。

绛墨:中国书画上的墨香

绛墨:中国书画上的墨香

绛墨:中国书画上的墨香 制作绛墨是新绛县的传统产业,过去常当作贡品,百余年来受到群众追捧。

绛墨,又称新绛墨锭,其制作技艺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积文斋笔墨庄是一家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传统作坊,走进积文斋笔墨庄,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味道似花香非花香、似美食非美食,屋子里的光线有些暗,陈设也很老旧,王壮升父子俩就在这间简陋的屋子里效仿着千年古墨的千杵万杵。

墨锭之美 经年累月细细研磨墨的发明大约晚于笔,远在四千多年前的陶器,除在彩陶上加墨色外,还有东方特有的全黑陶器被使用。

此前,中国考古学家发掘出的公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就有墨迹,在湖北省云梦县也曾发掘出来战国时代的墨块,而当时的墨还没有模样。

殷商卜辞,在甲骨上先书后刻的符号用墨;周秦文书,用笔写在竹简、木牍、缣帛上的也是墨。

不过,中古时期所用的墨,与东汉以后所用的不同,有些为天然矿石的石墨,有的也可能是用木炭烧成的炭黑墨。

直到秦汉时期,人工墨品才开始出现,取材自松烟,最初用手捏合而成,后用模压制的墨坚实耐用,也就成了现在所用的墨锭。

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制墨家是三国时代的韦延,他把珍珠、麝香等贵重药物掺入墨中,造出了“一点如漆”的松烟墨,被后人尊为墨的发明者。

魏、晋、南北朝时,墨的质量开始不断提高,北魏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其中写下了我国最早一篇讲制墨工艺的《合墨法》。

随后到了清朝时期,墨又用来收藏和鉴赏,成为了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墨锭,是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后,压制而成的书画类用品,历来备受文人、书法、绘画家们的喜爱,并加以收藏。

自宋以后,墨锭逐渐成为文人书案上的陈设、欣赏品。

墨质精良,且形式与装饰美观,促使墨形成了一种工艺美术门类,成为人们珍藏的艺术品。

墨锭,是文房四宝之一,因其产地不同,又分为 :瑞墨、徽墨、绛墨等。

墨锭是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后,压成墨锭作为书画类用品的。

其精致的样式、文字、图绘、刻工、塑铸及外表装饰等,无一不体现出具有东方气质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盂
明初旧玉雕花卉福桃水盂
水盂起源于汉魏,发展至明清两代。

宋人赵希鹄在《沿天清录集》中注:“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之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

”可知水盂为盛磨墨用水的盛水器,以玉、瓷、紫砂等常见。

一般配有铜或玉质的小水匙。

目前所见实物以魏晋时为最早。

晋代、南北朝时水盂多为青瓷,或鼓腹似罐,或为动物:如青瓷兔形水盂、蛙形水盂等,做工无不精巧雅致。

明、清两代水盂传世品较多。

品种丰富,有玉、石、瓷、料、紫砂等。

除瓷制品外,其他多为观赏器而非实用品。

瓷制水盂的实用性较强,其形多为圆形。

盂口富有陈设性和工艺性,这也是明、清代两代水盂与以前水盂的本质区别。

一般来讲,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利用釉色及纹饰增强观赏性,常见有青花、粉彩、单色釉等品种。

古代水盂在当年读书人文房用具中为必备,虽盛水不过数滴,却有积水成渊的雅趣。

清文竹贴花水丞
清末民初鸣远款紫砂刻“连生乐事”水盂
清乾隆蓝釉青花喜上梅梢马蹄水盂
清嘉庆款珊瑚红描金蝙蝠抱桃水盂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莲蝠纹水盂
元龙泉贴塑双鼠刻花水盂
墨床
亦称墨架、墨台。

研磨墨时稍事停歇,因墨锭磨墨处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为供临时搁墨锭用的用具。

多为玉、瓷所制,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

造型一般为几案式或床式,或曲折,或简练。

目前所见最早的为明代器物,明代由于制墨业的繁荣,墨床也随之流行,它的外形常与墨形相吻合,又因明代尚朴素浑厚之风,因此明代的墨床大都线条劲挺,棱角分明,表面纹饰极浅,呈平面化,有的干脆制成光面通体不加任何雕饰。

清代是文房雅玩的鼎盛时期,墨床的制作材质,也从古铜、玉器,发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玛瑙、翡翠、景泰蓝。

它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既实用又可赏玩的艺术品。

清碧玉镶白玉墨床
明黄玉墨床
清紫檀墨床
明铜刻山水墨床
(一对) 青花粉彩开光人物纹墨床(
清嘉庆青花粉彩开光人物纹墨床
清中期鸂鶒木雕曲竹式墨床
民国象牙雕人物墨床
印泥盒
印泥盒亦称印奁、印色池。

文人用其蓄藏印泥,因宋以前用印一般为泥封、色蜡、蜜色、水色等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印泥。

宋以后油印的使用为了防止油料的挥发遂以妇女存放水粉胭脂的瓷质粉盒保存印泥,明代屠隆在《文房器具笺》中将印泥盒列为专项。

印泥盒形式不一,以扁圆矮小者为常见,内盛印泥处十分平浅。

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等多种,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可用可赏,以瓷质者为最佳。

前人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之说。

清乾隆白玉嵌宝石印盒
二件)

(二件
青花花卉印盒(
元青花花卉印盒
明中期剔红山水人物印盒
清瓷胎掐丝珐琅印盒
清嘉庆雕瓷竹段式印盒
镇纸
所谓镇纸又叫纸镇、文镇或镇尺、书镇等,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现今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对小型青铜器、玉器等的珍赏,常放置在案头把玩,因其有一定的份量,往往随手拿过来压纸、压书,久而久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

在文房用具中,镇纸的传世品较少。

镇纸材质选用很宽泛,有铜、玉、石、瓷、木、竹等多种材质。

镇纸常做成禽兽鳞介诸形,明代镇纸多为尺状,明朱之蕃诗:“文木裁成体直方,高斋时半校书郎。

”铜因其体重为镇纸较为普遍,就目前所见明代镇纸来看,其形多为尺状,上有兽钮,与文献记载相符,清代镇纸材质较明代增加了瓷、象牙、珐琅等,仍以尺形为主。

清代铜镇纸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装饰味道十分浓郁的镇纸开始出现,可谓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器。

清掐丝珐琅镇纸
明末清初镶嵌宝石鎏金铜瑞兽镇纸
清田黄石雕异兽书镇纸
清乾隆乌金釉瓷塑捆竹镇纸
清道光白芙蓉浅浮雕鱼龙变化纹镇纸

清铜鎏金螭龙纹镇纸
一对)
铜鎏金螭龙纹镇纸(
(一对
清黄杨木刻庭院仕女纹镇纸(一对)
清乾隆象牙刻“赏心惟物”镇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