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康复护理教学大纲

康复护理教学大纲

《康复护理》教学大纲(供护理专业用36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的,是针对护士介绍如何对功能障碍者(残疾者、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进行护理和康复功能训练,预防继发残疾,减轻残疾影响,以达到使他们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全面康复的目标。

其内容包括康复、康复医学及康复护理的概念、康复护理评定、康复护理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及护理等。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康亚医学及康复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和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实践操作、音像教学等方式。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数为36学时,理论学时28学时,实践8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康复护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对常见疾病进行康复护理,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1.知识目标了解康复及康复医学的发展概况,了解康复护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掌握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

3.思想目标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心、爱护和尊重残疾人,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康复护理》五、实践内容实训一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评定实训二增强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实训三体位转移、轮椅转移训练实训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实训五脑血管病早期的体位护理实训六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六、大纲说明(一)课时安排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使用,总学时36个,其中理论讲授28个学时,实践8个学时(包括实验室实践、病案、临床见习、观看录像等)。

(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康复医学有关理论基础

康复医学有关理论基础

康复医学有关理论基础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功能恢复是康复医学核心中最重要的问题。

功能恢复是指机体造成功能障碍后,功能的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发地或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减轻的现象。

多个世纪以来都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不能再恢复。

近十多年来,大量的证据使人们认识到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组和可塑能力,以致使损伤后的恢复成为可能。

脑可塑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可在结构和功能上修改自身,以适应损伤后的客观现实。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象有了更新和更深的认识,发现了一些能影响中枢神经损伤后恢复的重要因素,这些成为近代中枢神经疾病或损伤后康复的依据。

中枢神经损伤后的时期可分为4个阶段:①急性期,24小时以内;②早期恢复阶段,又称自发恢复阶段,数天至数月;③后期恢复阶段,3个月至2年;④晚期阶段,2年以后。

后两个阶段又称自发恢复停止以后阶段。

【自发恢复阶段机制】自发恢复是指发病后不论治疗与否均可自发地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发病后数日至3个月内出现,一般不超过半年,这种恢复机制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神经解剖方面1.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CT证实,病灶周围水肿可持续5~6天之久,当然主要是头几天或几周较为严重。

2.血管的自发再沟通急性发病后,损伤区及其周围的血管常受局部一些化学因素的影响发生反射性痉挛,甚至完全闭锁,几小时或几日后重新沟通。

3.侧支循环的形成颅内正常情况下有些侧支是不通血的,如脑底动脉环就有此现象,但在发病后这些不开通的侧支开放,往往使一些患者的血液循环有所恢复。

二、神经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与形态联系的消失,是中枢神经损伤后脑代谢功能有广泛的抑制所导致的急性损伤后的一种功能性休克状态,但神经本身未受损,随着急性阶段的消退,使功能得以恢复。

【自发恢复停止以后功能恢复机制】自发恢复停止以后的功能恢复是指中枢神经损伤的后期及晚期(约3个月至2年)。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①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长度改变 ②等速收缩:角速度不变(自然情况不存在)
8
一、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3、按用力方式分类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
①助力主动运动 ②主动运动 ③抗阻力主动运动
9
康复护理学
二、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 改善情绪,调节精神和心理 ➢ 提高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 ➢ 维持运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 促进代偿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 预防术后血栓性静脉炎 ➢ 促进机体损伤的恢复
康复护理学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 第三节 康复护理学相关理论
3
康复护理学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4
●运动学概念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肌肉运动学 ●骨关节运动学 ●小结
5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一、运动学概念
◆运动学概念
运动学 是运用物理学方法来研究人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时, 各组织和器官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伴随运动而发 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心理等改变。它是运动疗法的理论基础 之一。
康复护理学
第二章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1
康复护理学
目的与要求
【掌握】1、运动学的定义、运动的分类及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2、神经系统的组成 3、奥瑞姆自护理论基本内容与康复护理实践关系
【熟悉】 1、关节构造及运动 2、熟悉纽曼系统模式
【了解】 1、肌肉的组成、分类及特性 2、了解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四)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
3、与血管再生有关的细胞因子 ① 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 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4、影响神经细胞凋亡相关的因素 5、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以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神经康复的基本知识

神经康复的基本知识
肌张力增高或降低 缺乏自主运动 不能抗重力作用 不能完成选择性运动 不能进行功能性活动 不能完成精细运动 不能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
偏瘫的恢复过程
联合反应( Associated reaction ) 患者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
起患肢肌肉收缩称为联合反应,是患侧 的病理性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 去自主控制,实际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 控制下的手臂或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 现。在瘫痪的早期出现。
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于 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 三、残障(handicap)
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 会角色(按照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并使其处于不利的地位。
残疾的分类
疾病和损伤 残损 残疾 残障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残疾的分类
失神经支配后的超敏感性: 失神经支配 部分靶细胞对神经递质可增强突触后的 反应,对持续存在的传入神经的传入变 得敏感
区域性功能重组: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 密切的关系
脑卒中的评定
急性期: 昏迷和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1.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 GCS用以确定病人有无昏迷及昏迷 严重程度
1997年,WHO残疾分类(ICIDH-2): 残损(impairment)、活动能力(activity) 社会参与(participation)
健康状况
残损
活动能力 社会参与
五类残疾标准
视力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 智力残疾 肢体残疾 精神病残疾
肢体残疾者整体功能分级
级 别 程度
计分
一级肢体残疾 二级肢体残疾 三级肢体残疾 四级肢体残疾
另一种替代形式,脑正常工作时,有几条并 行的神经流程,当一条流程受影响时,剩余的 要进行调整和恢复丧失的功能。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神经康复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针对重要的神经解剖、生理及标准的治疗方法要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 《神经康复学》(第2版),倪朝民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康复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2版),史长青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Peter Duus 编著,袭法祖审阅。

《动作学习与控制》,张英波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实用PNF治疗》(第二版,修订本),刘钦刚主译,云南科技出版社。

《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第二版),Patricia M.Davies编著,刘钦刚主译。

运动康复专业《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神经康复学》倪朝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月(二)参考书目1.《临床神经解剖学》芮德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0月2.《神经康亚优化运动技能》王华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年8月(三)在线资源慕课(四)学术期刊三、课程简介《神经康复学》是运动康复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患是临床上导致残疾的主要基本,主要由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涉及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同样也是康复的主要对象。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导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本课程为从事运动康复工作提供基础课。

课程目标1: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2]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同时尊重服务对象,在团队成员中充分发挥运动康复师的核心地位与优势,使服务对象产生更好的依从性【毕业要求5社会实践能力5.2]课程目标3: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毕业要求6社会实践能力6.3]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章神经康复学概述【教学目标】掌握神经康®学的定义;神经康复目标;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神经康复中影像学检查,了解常用的影像学检查;CT、MRI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TCD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矮;脑血管痉挛;脑动脉血流微栓子的监测: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神经康复学试卷(B)

神经康复学试卷(B)

诚信考试,考试作弊者将不授予学士学位!(详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文件)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考试日期:年月日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1、震颤麻痹:2、癫痫持续状态:3、痴呆:4、创伤后遗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神经康复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和。

2、脑性瘫痪主要临床表现为及,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心理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3、在PQRST法训练中,其中P指的是。

4、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的病变可累及脊髓任何节段,但以最为常见,其次为、。

5、在老年期痴呆分类中,其中最常见是、。

6、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是由茎乳孔以上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7、多发性硬化是以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累及、、脑干、小脑与视神经。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45分)1、脑缺血性病变最佳影像学手段是()A.MRIB.CTC.DSAD.X线2、脑瘫患儿肌张力增高时的临床表现是()A.W字姿势B.尖足C.鸭步D.倒U字姿势3、目前治疗痴呆的常用药物中,最常用且被证明最有效的是()A.神经保护药B.抗精神症状药C.血管扩张药D.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4、多发性硬化患者康复治疗介入时机的选择是()A.缓解期B.出现功能障碍后C.初次发病的早期,病情有所缓解时D.缓解期5、在运动控制中主要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结构是()A.脑干B.脊髓C.大脑皮质D.基底节6、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的特点是()A.特发性震颤B.姿势性震颤C.静止性震颤D.意向性震颤7、临床上最常见导致周围性眩晕的疾病是()A.梅尼埃病B.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C.迷路炎D.前庭神经元炎8、参与吞咽运动的脑神经不包括()A.三叉神经B.面神经C.舌咽神经D.视神经9、癫痫发作的特点是()A.刻板性B.短暂性C.重复性D.以上都是10、下列关于癫痫患者康复训练时应注意事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播放轻音乐B.运动量的安排要适宜C.在癫痫发作控制平稳后进行D.康复训练场所要求宽敞、光线幽暗11、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体格检查中发现眼球活动受限表现在()A.内展方向B.内收方向C.外下方向D.外展方向12、下列有关肉毒素注射治疗局限性痉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注射后要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B.注射之前要与患者或其亲属签订知情同意书C.注射的剂量主要取决于痉挛的程度和注射肌肉的体积D.必须要在肌电图、电刺激或超声引导下才能注射13、关于脊髓损伤感觉平面关键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C5-肩锁关节顶部B.C6-中指C.T5-剑突水平D.L3-股内髁14、在维持机体平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大脑皮质B.本体感觉系统C.视觉系统题D.前庭系统15、下列不属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是()A.性功能障碍B.排便障碍C.循环系统障碍D.病理征阴性16、患者晨起时发现右侧口角歪斜、嘴巴干涩,吞咽食物不能辨别甜、咸、酸味道,余无发现异常。

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和康复进展

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和康复进展
在评估与治疗时,需考虑外力及肢体间相互作用力的 影响。例如:中风病人的垂足可能会使走路时过伸。
动作训练应以功能性动作为目的。如:在步行训练时 ,则应在分析步态后,依其问题逐一解决,而非自反 射或其他低级动作训练开始。
CNS损伤后修复的分子机制
实验研究事实:
把外周神经节段移植进脊髓,观察到损伤的 脊髓神经纤维能够长距离地延伸
传统的物理治疗技术源于此理论
相关临床应用技术
Brunnstrom疗法 Bobath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 Rood疗法
(三)系统控制理论
1932年由Nicoli Bernstein 提出,动作控制是 由生物内外不同系统,根据动作目标所达成的。 即除神经系统外,身体的其他系统以及体外之环 境都对动作控制有影响
桥接 胚胎神经元及干细胞移植 促进神经轴突的修复
以上研究均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距离
(四)神经康复技术
神经康复目的(根据WHO-ICF标准): 身体-活动-参与的全面康复
预防残疾的发生和改善运动、言语交流、认知
以及其它受损的功能(身体水平上) 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活动水平上) 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参与水
对比 系统
指令 系统
感觉运 动系统
环境 系统
作业目标
骨骼肌 系统
调节 系统
特点
动作控制是以动作功能为目标的 强调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对动作控制的影响 强调动作控制需考虑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强调肢体动作本身也是遵循力学定律,故会相互
影响
临床应用
除神经系统外,在评估时也需确认其他系统对动作可 能造成的问题。例如:中风病人肩膀抬不高,除因神 经问题外,疼痛及关节僵硬也可能是其原因。

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2020/5/29
细胞移植
❖ 胚胎干细胞移植和嗅鞘细胞移植等的相关研 究不断地开展,嗅鞘细胞移植主要用于脊髓 损伤的患者,干细胞移植用于大脑损伤的患 者。
2020/5/29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 神经生长因子主要在突触水平、轴突水平和 细胞水平,乃至神经系统附属结构水平上调 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免疫因子作用而产 生的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具有双向 调节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对话。
2020/5/29
神经轴突发芽
❖ 当神经元的轴突损伤后,受损轴突的残端向 靶组织或神经元延伸,或损伤区邻近的正常 神经元轴突侧支芽,向靶组织或其他神经元 延伸,形成新的突触。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可 塑性的重要形态学基础,一般在2-6个月完成, 出现较理想的功能恢复需数月或一年以上时 间。
2020/5/29
2020/5/29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 (3)大脑皮层 辅助运动区和前运动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是
双侧性的,它们不仅参与运动的准备、始动、而且 编码复杂运动。前运动皮层主要接受后顶叶皮层的 传入投射,发出纤维除与脑干网状结构相联系外, 也参与控制躯体中轴肌肉和肢体近端肌肉的活动。 后顶叶皮层主要接受感觉信息,与机体运动时身体 空间位置、头部空间位置有关,参与运动的准备。 大脑皮层还通过直接控制安置反射、单腿平衡反应、 视觉翻正反射和皮层抓握,实现对功能活动所需要 的快速、精确的运动调节。
2020/5/29
2、模式运动
❖ 当由反射引起的运动常常以某种固有的运动 模式出现,去掉刺激或传入冲动,此时仍有 模式化的运动反应。这种运动称为中枢性模 式运动。
2020/5/29
3、随意运动
❖ 随意运动是在意识、思想支配下的随意、高 度协调、精细技巧、需要快速反应的运动控 制,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反射运动、模式 运动是其基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 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反射运动、模式运动过 程,最后到随意运动。是大脑皮层控制下的 各种运动形式的整合。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康复训练主要是促进随意运动控制,协调反 射运动,引导模式运动。

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 神经功能恢复的

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  神经功能恢复的

对疾病恢复不利 失健必须复健,即依赖早期康复。
制动的利弊
制动(immobilization) 临床和康复医疗最常用措施: 卧床休息 局部固定(石膏、夹板) 神经麻痹
三种制动方式可以单独或同时使用。
制动的意义
降低组织和器官能量消耗,保护受损 或功能障碍的组织和器官功能,避免 功能失代偿。 减轻损伤局部的疼痛和肿胀,保证损 伤组织的自然修复过程。 减少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进一 步损伤或新损伤的危险。
逆向思维
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 临床制动措施是否有弊端? 这些弊端对康复治疗的影响? 是否会导致继发性功能障碍/并发症?
长期卧床或制动的不良生理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 皮肤 肌肉系统
泌尿系统
长期制动
骨骼系统
消化系统
心血管系统
代谢与内分泌
血流淤滞 血粘度↑ 血管壁损害
冠状动脉?
心率加快
血浆容量? 心率? 血粘度?
外环境
功能恢复训练
为提高过去相对无效的或新形成的通路和突触的 效率 要求原先不承担某种功能的结构去承担新的、不 熟悉的任务 外周刺激的感觉反馈,在促进功能恢复和帮助个 体适应环境和生存中,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目标 运动康复的力学理论基础
掌握杠杆的分类及每类杠杆的特点,并能在人体上 举例说明。 掌握关节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掌握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的 概念。 掌握影响肌力的3个因素。 熟悉作用于人体的力的种类。 熟悉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了解应力对骨结构的影响。
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两关节面积差 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关节韧带的强弱和多少 关节周围的肌肉
骨与关节的运动

brunnstrom技术的主要原理(一)

brunnstrom技术的主要原理(一)

brunnstrom技术的主要原理(一)Brunnstrom技术的主要Brunnstrom技术是什么?•Brunnstrom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康复治疗的方法,以帮助恢复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的运动功能。

该技术以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的名字命名,她首次提出并应用了这种方法。

Brunnstrom技术的原理•Brunnstrom技术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再适应性原理,该原理认为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大脑和身体之间的通信中断。

通过运用Brunnstrom技术,患者可以重新建立这种通信并逐步恢复受损的运动功能。

Brunnstrom技术的步骤1.初始阶段(Stage 1):在初始阶段,患者可能完全失去运动能力,肌肉僵硬且无法主动运动。

治疗师会通过短暂的被动运动来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元,以唤醒肌肉。

2.痉挛反射阶段(Stage 2):在这一阶段,患者出现痉挛反射,即在被动移动肢体时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

治疗师会利用这些反射来促进肌肉活动和运动控制的恢复。

3.共同反射阶段(Stage 3):在这一阶段,患者开始能够自主参与运动。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进行控制性的运动,例如握拳或弯曲手肘,并继续通过被动运动来帮助患者逐渐减少肌肉痉挛。

4.自发运动阶段(Stage 4):在这一阶段,患者能够自发地进行运动,尽管运动可能不完全协调或可控。

治疗师会帮助患者通过训练来提高肌肉控制和运动的精确性。

5.一定运动控制阶段(Stage 5):在这一阶段,患者的肌肉控制和运动精确度显著提高。

治疗师会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练习,以进一步训练和加强患者的运动功能。

6.正常运动阶段(Stage 6):在这一阶段,患者的运动功能已经完全恢复,肌肉和神经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治疗师可能会进行一些功能性测试来确保完全康复。

Brunnstrom技术的优势•恶性肿瘤的化疗失败打击对付恶性肿瘤的化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患者的血液癌细胞在细胞治疗之前存在时尤其如此。

神经康复学概述PPT课件

神经康复学概述PPT课件
17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g 细胞移植
18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h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 神经生长因子
结合
细胞上的受体
调 控
神经元
神 • 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具有双向调节 作用。
19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i j k
其他 损伤区周围组织水肿的 消退,侧 枝循环的建立 20 返回主目录 药物 脑保护剂
反射运动 随意运动 节律性运动
3
运动:
中枢系统起主导作用
控制机构由低级到高级:脊髓
脑干 大脑皮层 小脑 基底节
返回主目录
22
二、理论基础
主要的四种运动控制理论
1 反射理论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患者可通过
反射刺激运动的产生。 局限性: ①它不是行为动作的主要成分。 ②它没能解释感觉刺激缺失时的运动。 ③它不能解释快速运动。 ④它不能解释单一刺激引起的多个反应。 意义:为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二、理论基础
• 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实现:
学习和记忆过程是通过神经回路中突触的变 化而实现的。 Hebb最早提出突触修饰学说,即:两个相互连 接的神经元同步活动导致它们联系的加强。 • 基本神经机制: 突触效率的增强或减弱、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16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f
定义:
成年神经发生
成年神经发生指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 其前脑室下层(SVI)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I) 的神经发生增加,内源性的神经祖/干细胞向损 伤区迁移,并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使功能得以部 分恢复。 成年神经发生是神经干细胞内源性修复的一 种。
23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2 分级理论

第二章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40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收集资料时一般可从下面14个方面进行。 –运动神经状况:行动是否方便、有无受到限制对日常和剧 烈活动的承受能力,关节有无畸形,肌肉有无萎缩,走路的 方式是否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
41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收集资料时一般可从下面14个方面进行。 ➢ 营养状况:病人肥胖还是消瘦,有无体重增加或减轻,饮食 习惯,有无偏食,喜欢吃什么,胃肠道有无手术史,检查或 服药对食欲有无影响。 ➢ 排泄状况:平时的排便习惯与规律,目前有无改变,引起改 变的可能原因,哪些方法有助于正常排泄,最近有无其他特 殊问题如大小便失禁、便秘、腹泻等。
❖ 难点:肌肉运动学、骨关节运动学 奥瑞姆自护理论 纽曼系统模式
5
一、运动学基础
▪ 定义:运动学 (kinematics) 是运用物理学方法来 研究人体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时,各组织和器 官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伴随运 动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心理等改变。 它是运动疗法的理论基础。人体运动学是康复 护理学专业的重要理论依据。
▪ 评估
• 收集资料时一般可从下面14个方面进行。 –感觉状况:①视觉:有无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复视和幻视 等。②听觉:有无听力障碍、失聪,能否听清楚一般说话的 声音,是单耳还是双耳有问题,有无耳鸣、幻听等。③嗅觉: 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嗅觉。④触觉:对各种疼痛、刺激以及触 摸的感觉等。⑤味觉:味觉是否齐全,最简单、最基本的味 觉是否存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6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评估内容:从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 及精神的诸多方面的资料。了解病人病史、生活习惯、 家庭情况、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患病(致残)过程、 治疗经过、康复经历、现在功能残存情况、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及有否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Bobath技术的理论基础及治疗原则

Bobath技术的理论基础及治疗原则

Bobath技术的理论基础及治疗原则⼀、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1.促进、抑制的理论:即抑制异常的模式,促进正常反应,包括张⼒正常化,正常的姿势反应。

2.运动训练开始时肢体应取的位置的理论。

3.通过外因传⼊,特别是感觉传⼊,可以改变⼤脑⽪质中兴奋和抑制的分布的理论:这主要是依据本世纪20年代Magnus的⼀些研究提出的,归纳起来有下列两个⽅⾯。

(1)在脑瘫、偏瘫等中枢神经疾患的患者⾝上,传⼊冲动往往绕过正常通路⽽优先传到(即短路)少数已发⽣异常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的突触链中去,因此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总呈现异常的模式。

Bobath认为通过她设计的反射性抑制模式(RIP),可以关闭通向异常运动神经元的通路,打通通向较正常运动的神经元的通路。

(2)在运动的任何时刻,中枢神经都忠实地是⾝体肌⾁状态的镜⼦,⾝体肌⾁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兴奋和抑制过程在中枢神经内的分布,⽽以后这种兴奋和抑制⼜再传出到周围。

Bobath认为,Magnus的理论向我们提供了⼀种可以从周围通过传⼊影响中枢的⽅法,通过改变脑瘫患⼉的异常姿势,使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在中枢内的分布变得较为正常,以后其向周围的传出也变得正常,这也是Bobath提倡⽤RIP修正患⼉的异常姿势的理论基础。

⼆、治疗原则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Bobath认为运动的感觉可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获得。

反复学习运动的⽅式及运动可促进患者获得正常运动的感觉。

治疗师须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设计训练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诱发有⽬的性的反应,⽽且要充分考虑到是否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同运动重复的机会。

只有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才可促进和巩固动作的学习。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每⼀种技能活动均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应、平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抓握与放松等模式为基础⽽发⽣的。

依据⼈体正常发育过程,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同时通过关键点的控制诱导患者逐步学会正常的运动模式,诱发出⾼级神经系统反应使患者克服异常动作和姿势,逐步体验和实现正常的运动感觉和活动。

Brunnstrom的基本理论

Brunnstrom的基本理论

姿势反射
• 定义:中枢性瘫痪时四肢的伸肌和屈肌随 体位的变化而引起的四肢肌张力变低或变 高。为脑干、脊髓所控制的原始的姿势反 射。
紧张性颈反射
•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非对称性紧பைடு நூலகம்性颈反射
• 颈转向或倾斜向一侧使引起的变化,表现 为:出现面向侧的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 肢体的屈肌优势,形成拉弓箭样姿势。
?brunnstrom疗法中利用这一现象进行诱发随意收缩与随意运动souques现象?患侧上肢肩屈曲超过90度或上举过头后患侧手指易于伸开?brunnstrom疗法中利用这一现象进行诱发随意收缩与随意运动协同运动?由人们的主动意志所引起的肢体运动但只能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的肢体运动称之为协同运动其组成是部分为随意运动部分为不随意运动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对脊髓水平的原始反射控制能力减弱从而出现异常的动作范型一般出现在瘫痪恢复的中期
部分分离运动
• 患手可以够到后腰的椎旁5cm • 在肩关节保持0度,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 中立位的状态下,前臂可以完成旋前、旋 后的运动。 • 在伸肘位下,肩前屈可达90度以上
上肢分级
• 第五期:肌肉痉挛明显减弱,协同运动基 本消失,分离运动充分
充分的分离运动
• 在伸肘位、前臂旋前位下,肩关节外展达 90度 • 在伸肘位下肩可前屈180度 • 在伸肘位肩前屈90度位下,前臂可做旋前 旋后。
• Brunnstrom----日本的上田敏评定法 • Brunnstrom----北欧学者在此基础上研发的 • Fugl—Meyer评定法
Brunnstrom的基本治疗理论
• 主张利用联合反应、紧张性颈反射、非对 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腰反射、皮肤 和本体刺激等来引出协同运动模式,再训 练患者控制、修正和利用协同运动模式, 逐步的力图摆脱协同运动模式,形成分离 运动,再促进向充分分离、自主的随意运 动方向恢复。

神经康复学概述范文

神经康复学概述范文

神经康复学概述范文
神经康复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和理论基础的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神经康复学主要关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的受损后的恢复和重新适应。

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神经康复学研究包括病因学、神经康复理论、脑功能恢复机制、神经康复训练方法、能力评估和康复效果评价等,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

脑损伤康复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脑损伤康复领域,神经康复学关注脑损伤后的恢复和修复机制,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发康复方法,如语言训练、记忆和认知功能训练、神经康复训练等。

在脊髓损伤康复研究中,神经康复学主要关注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机制、康复训练方法和康复辅助器具的开发。

此外,神经电生理与运动控制康复研究是通过神经电生理技术和神经控制技术来改善运动控制功能,包括应用脑电图、肌电图和运动学等技术来评估和训练运动功能。

神经康复机器人是应用机器人技术开发的一种康复辅助设备,可用于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辅助运动训练。

神经康复机器人结合了机器人技术和神经康复理论,能够对患者进行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神经康复学是一门涉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和理论基础的学科。

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脑卒中康复、脑损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神经电生理与运动控制康复、神经康复机器人
等方面。

通过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受损患者的功能状况,促进其康复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技术 教材 Bobath技术理论基础

康复治疗技术 教材 Bobath技术理论基础

Bobath技术理论基础Bobath技术以现代神经科学和康复科学为理论基础,它是通过对每一位中枢神经疾病患者的病例进行学习、评价、治疗及演示来验证假设的过程。

Bobath方法对中枢神经损伤的各年龄段的患者均适用,是对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姿势紧张、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运动学习理论作为实践性的概念,对运动的感觉的再学习过程。

治疗目标是通过促进姿势控制和改善选择运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出功能。

2021年英国Bobath讲师协会(BBTA)对Bobath理论基础做了如下解释:"Bobath理论是以运动控制为核心的系统性疗法为基础,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

Bobath技术密切关注神经生理学、骨骼肌与运动学等领域里的最新研究,发展具有专业性和独特性的评价治疗法”。

这种整体性治疗技术在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后,今天已经以新的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理论模型为指导,Bobath技术的理论框架将随着运动科学知识的更新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国际Bobath治疗指导协会(IBITA)指出“Bobath理论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引起的功能、运动和姿势控制障碍的患者进行逐案评价与治疗的一种问题解决方法。

治疗目标为通过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互动,以促进技术改善姿势控制与选择运动,最大限度引导出功能。

”2021年IBITA的第三代领导人格丽特·梅斯对Bobath理论的核心总结为以下五点:疗法主要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脑瘫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发展至今。

2虽然应修正异常且不规则的协调运动模式,控制不必要的动作与运动,但是决不能因此而牺牲患者参与个人日常生活的权利。

3通过促进技术来获得日常活动中所需的正常且最适宜的肌肉活动,只有正常的选择性运动,才能减少因异常的不规律状态所导致的影响;为了控制痉挛产生的过度肌紧张状态,患者应配合治疗师积极地参与治疗。

4治疗不仅需要考虑运动方面的问题,也要考虑到患者的感觉、知觉,以及适应环境的动作;治疗涉及多个知识领域,需要多角度、多方位的治疗手段。

康复复习思考题(一临)

康复复习思考题(一临)

第一章基本概念第一节定义单选题1、康复指的是:A、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恢复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适应等方面潜能的过程。

B、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使患者的身体的、心理的疾病得到治愈。

C、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使有身体、或心理疾病的病、伤、残者得到疗养。

D、以上均对。

E、以上均不对2、下列那个不是康复医学的对象:A、所有损伤所致的伤残者B、所有疾病所致的病残者C、所有先天性残疾者D、所有老年人E、所有心理方面有障碍者3、下列那个不是康复治疗中康复护士应起的作用:A、护理者B、教育者C、生活替代者D、宣传者E、康复顾问4.康复医学的三大原则是()A.治病救人、增进健康、恢复功能B.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C.预防为主、中西结合、综合治疗D.躯体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E.生命在于运动、预防重于治疗、改善生存质量5.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各种康复疗法是按先后顺序排列,不是并列安排B.康复医学从主要注意功能障碍处理的研究,也逐渐注意病理变化的消除C.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发展也影响康复医学的发展D.康复开始得越早,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E.早康复治疗则费时少,经济、精力耗费少答案:1、A;2、D;3、C ;4、B;5、A多选题1、全面康复包括:A、医学康复B、教育康复C、职业康复D、社会康复E、康复工程2、关于康复,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康复针对着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功能水平为主线B、康复以整体的人(the whole man)为对象,以提高生活质量(the quality of life)和最终回归社会(social integration)为目标C、康复应尽早进行、尽最大可能恢复和重建功能、动员尽可能多的力量参与D、康复不仅是使残疾者提高功能以适应环境和社会,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整体来参与以促进康复的进行E、康复是一个动态过程3、关于康复医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学科B、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C、康复医学与保健、预防、临床医学等组成全面医学D、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E、康复医学与医学康复是一个概念4、关于康复护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康复护理是用护理学方法照料残疾者B、康复护理除治疗护理手段外,尚采用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训练方法帮助残疾者在病房中进行自理生活的训练C、康复护理与一般的护理工作没有区别D、康复护理突出的特点是:要干方百计地使残疾人从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护理,转变为自己照料自己的自我护理E、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通力合作,从护理角度帮助残疾人5. 康复医学的原则是:治病救人 B. 全面康复 C. 重返社会 D. 提高功能 E. 以上都不对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 4、ABDE;5、BCD第二节康复的对象、目的、内容和基本技术单选题1、下列那个不是康复的目的:A、维持和发展患者残存部分的功能B、协助医生治愈病人C、协助患者功能障碍的康复D、帮助家人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E、帮助患者尽快重返家庭和社会2、康复对象主要是:A、残疾人和有各种功能障碍以致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人B、仅仅是一般医疗机构中的病人C、老年人D、肿瘤患者E、慢性疾病患者答案:1、B 2、A多选题1、下列那些是康复的目的:A、维持和发展患者残存部分的功能B、协助医生治愈病人C、协助患者功能障碍的康复D、帮助家人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E、帮助患者尽快重返家庭和社会2、康复的具体内容包括:A、废用综合征的防治B、功能障碍的评定和在病房条件下的再训练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和在病房条件下的再训练D、教育患者和家人:自理技术、自我用药、家庭训练、家庭环境的改造。

神经康复学试卷(B)

神经康复学试卷(B)

神经康复学考试试卷( B 卷)一、名词解释(每题 2.5 分,共10 分)1、震颤麻痹:2、癫痫持续状态:3、痴呆:4、创伤后遗忘: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 分)1、神经康复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和。

2、脑性瘫痪主要临床表现为及,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心理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3、在PQRST法训练中,其中P 指的是。

4、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的病变可累及脊髓任何节段,但以最为常见,其次为、。

5、在老年期痴呆分类中,其中最常见是、。

6、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是由茎乳孔以上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7、多发性硬化是以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累及、、脑干、小脑与视神经三、单选题(每题 1 分,共45 分)1、脑缺血性病变最佳影像学手段是()A. MRIB. CTC. DSAD. X线2、脑瘫患儿肌张力增高时的临床表现是()A. W字姿势B. 尖足C. 鸭步D. 倒U 字姿势3、目前治疗痴呆的常用药物中,最常用且被证明最有效的是()A. 神经保护药B. 抗精神症状药C. 血管扩张药D. 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4、多发性硬化患者康复治疗介入时机的选择是()A. 缓解期B. 出现功能障碍后C. 初次发病的早期,病情有所缓解时D. 缓解期5、在运动控制中主要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结构是()A. 脑干B. 脊髓C. 大脑皮质D. 基底节6、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的特点是()A. 特发性震颤B. 姿势性震颤C. 静止性震颤D. 意向性震颤7、临床上最常见导致周围性眩晕的疾病是()A. 梅尼埃病B.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C. 迷路炎D. 前庭神经元炎8、参与吞咽运动的脑神经不包括()A. 三叉神经B. 面神经C. 舌咽神经D. 视神经9、癫痫发作的特点是()A. 刻板性B. 短暂性C. 重复性D. 以上都是10、下列关于癫痫患者康复训练时应注意事项的描不正确的是()述A. 可播放轻音乐B. 运动量的安排要适宜C. 在癫痫发作控制平稳后进行D. 康复训练场所要求宽敞、光线幽暗11、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体格检查中发现眼球活动受限表现在()A. 内展方向B. 内收方向C. 外下方向D. 外展方向12、下列有关肉毒素注射治疗局限性痉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注射后要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B. 注射之前要与患者或其亲属签订知情同意书C. 注射的剂量主要取决于痉挛的程度和注射肌肉的体积D. 必须要在肌电图、电刺激或超声引导下才能注射13、关于脊髓损伤感觉平面关键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C5- 肩锁关节顶部B.C6- 中指C.T5- 剑突水平D.L3- 股内髁14、在维持机体平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大脑皮质B. 本体感觉系统C. 视觉系统题D. 前庭系统15、下列不属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是()A. 性功能障碍B. 排便障碍C. 循环系统障碍D. 病理征阴性16、患者晨起时发现右侧口角歪斜、嘴巴干涩,吞咽食物不能辨别甜、咸、酸味道,余无发现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12-18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3)大脑皮层
锥体系统支配肢体的精细运动和协调拮 抗肌间的平衡,控制肌肉运动;非锥体系统 主要调节脊髓反射、控制躯体肌紧张、协调 肌群运动,对运动的控制是双侧性的。
2013-12-18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4)小脑
小脑是运动中枢调制结构,它通过脑干 运动系统和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起启动、监 视、调节、矫正的作用。如:通过脑干前庭 通路参与控制运动平衡,调整姿势。通过红 核脊髓束及网状结构参与对牵张反射的调节, 影响肌张力,纠正运动偏差,使运动精确、 完善。小脑还参与运动的学习。
2013-12-18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
突触的可塑性主要指突触连接在形态和
功能上的修复,即突触连接的更新和改变; 突触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突触传递效应的增
强或减弱。
2013-12-18
功 能 重 组 神经突触发芽
潜伏因子和免疫因子 细胞移植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究不断地开展,嗅鞘细胞移植主要用于脊髓 损伤的患者,干细胞移植用于大脑损伤的患 者。
2013-12-18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主要在突触水平、轴突水平和
细胞水平,乃至神经系统附属结构水平上调 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免疫因子作用而产 生的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具有双向 调节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对话。
机体从内外环境中获得有效的感觉信息流,
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后及时准确地作出运动应 答。正常情况下,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作 用,完成相应的动作。反射运动是基础。各 种反射运动综合产生完整的动作,最终构成 个体的行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患者可 通过各种反射刺激运动的产生,从而完成相 应的功能。
2013-12-18
2013-12-18
学习和记忆
学习是指人或动物获得关于外界知识的神经
过程,是对经验作出反应而改变行为的能力。 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知识储存并读出的神经过 程,是把学习所得的信息加以保存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是通过神经回路中突触的 变化而实现的。
2013-12-18
细胞移植
胚胎干细胞移植和嗅鞘细胞移植等的相关研
2013-12-18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3、运动程序理论 运动程序理论又称为中枢性模式化运动理论。 中枢神经内部存在着中枢模式发生器(一种特殊的 神经环路,与运动程序相一致),来产生复杂的运 动,感觉冲动只是起调节作用。 局限性:运动程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动作行为的因 素。 临床意义:偏瘫病人发生屈肌痉挛,影响运动能力。
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大脑高级中枢对低级 中枢失去控制,低级中枢原始反射失去控制 所致。 主要方法:(1)关键点的控制;(2)姿势 性反射抑制;(3)平衡反应训练和本体感受 器的刺激;(4)正常运动模式;(5)ADL 训练。
2013-12-18
2、Brunnstrom运动疗法
基本观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运动功能
2013-12-18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2、分级理论 中枢神经对运动的控制是在三个水平进行的:脊 髓、脑干、大脑皮层。小脑和基底节在大脑皮层和 脑干对运动的控制中起调制作用,不直接参与运动 的产生。 (1)脊髓 脊髓是最低层次的运动中枢,主要功能是通过神经 回路传导最基本的、定型性的、反射性运动活动。 该活动也是运动调节的基础。正常情况下,脊髓也 接受高位中枢的传入支配,是高位中枢控制运动活 动的作用部分。
2013-12-18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5)基底节 基底节的运动调节作用是通过皮层—基底节回路达到的。 它接受几乎所有大脑皮层的纤维投射,然后再通过丘脑返回 到大脑皮层。其表现为:在需要使关节位置稳定时保持其肌 肉紧张度,而在编程运动时抑制其紧张度。它也是运动技巧 学习神经回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分级理论的临床意义:①可用来解释偏瘫患者不正常的 运动控制现象;②可选择各种反射检查作为临床判断神经缺 损的指标,也可预测功能能力;③重建运动控制能力的许多 治疗方法,都是集中在增强或减弱反射,通过改变反射来改 善患者功能。局限性:不能解释某些正常成年人的反射占优 势的行为。如脚踩钉子动作。
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董 赟 主任医师
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1
可塑性理论 环境理论 运动控制理论 康复治疗
2
3
4
2013-12-18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是指中枢神经的修复能力,
其表现在短期功能的改变和长期结构的改变。短期 功能的改变是突触效率和效力的变化,长期结构的 改变是神经连接的数量和组织的改变。因此突触的 可塑性成为神经功能和结构恢复的核心。
2、模式运动
当由反射引起的运动常常以某种固有的运动
模式出现,去掉刺激或传入冲动,此时仍有 模式化的运动反应。这种运动称为中枢性模 式运动。
2013-12-18
3、随意运动
随意运动是在意识、思想支配下的随意、高
度协调、精细技巧、需要快速反应的运动控 制,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反射运动、模式 运动是其基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 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反射运动、模式运动过 程,最后到随意运动。是大脑皮层控制下的 各种运动形式的整合。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康复训练主要是促进随意运动控制,协调反 射运动,引导模式运动。
2013-12-18
康复治疗的相关方法
Bobath神经发 育疗法 抗痉挛理论
Brunnstrom运 动疗法
Rood感觉刺激 疗法
康复 治疗
强制性运动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
神经肌肉本体感 觉促进技术
2013-12-18
运动再学习方法
传统疗法
1、Bobath神经发育疗法
基本观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常见的运
2013-12-18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4、系统理论 该理论把人体当作一个系统,整个系统是由多 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内有内力—惯性和运动依赖 的力;外力—重力。在运动过程中,这些力相互作 用,改变人体的动能和潜能。整合运动是各个子系 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的命令可产生不同的运动。 不同的命令可产生相同的运动。 局限性:没有考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临床意义:在治疗和评价病人时,不仅要考虑单个 系统,而且要考虑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如骨骼系 统、神经系统等。
2013-12-18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3)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参与控制机体运动的区域最重要的有 初级运动皮层、前运动皮层和运动辅助区。 初级运动皮层发出一部分传出纤维与脊髓前角 的神经细胞直接联系,控制肢体远端肌肉的精细运 动,而大部分纤维投射到脑干网状结构和丘脑,调 节运动反馈和躯体肌紧张。主要表现为交叉的特性 (头面上部、咽喉、咀嚼肌是双侧性的)。对运动 的控制表现为具体的区域定位。初级运动皮层神经 元的活动与运动时肌力大小、运动方向、运动时限 和运动的精细程度控制有关。
的恢复经过六个不同的阶段,恢复过程可能 停留在任一阶段,但不会跨越任一阶段。 主要方法:(1)通过姿势反射和联合反应诱 发共同运动;(2)训练患者对共同运动的主 动控制;(3)促进分离运动、进行功能活动 训练;(4)正常运动模式和ADL训练。
2013-12-18
药物 、轴突上离子通道的改变
许多药物可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修复。如清
除脑自由基的脑功能保护剂可提高恢复期的 康复效果。 重新形成适当的钠离子通道,从而引起了突 触效率的改变。
2013-12-18


损伤区周围组织水肿的消退,侧支循环的建
立等也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为中枢神经系 统的再生提供合适的环境。
潜伏通路的启用
潜伏通路是指在动物或人发育过程中已经形
成并存在的,但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对某一功 能不起主要作用或没有发挥作用,处于备用 状态,而一旦主要通道无效时才承担主要功 能的神经通路。
2013-12-18
失神经过敏

神经损伤后,失去神经支配的组织或细胞对相应递 质敏感性增加的现象。机制:(1)增加了局部化 学受体的数量,使受体出现在以前没有这种结构的 区域上;(2)使递质破坏或灭活的机制消失;(3) 膜通透性改变;(4)神经生长相关蛋白参与。主 要作用表现:①使失神经后的组织保持一定的兴奋 性;②使局部对将来的神经再支配易于发生反应; ③引起组织的自发性活动,减少失神经组织的变形 和萎缩。
2013-12-18
三、运动控制理论
运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问题:
(1)人体在空间的稳定性,即姿势和平衡控制; (2)人体在空间的移动,即运动。因此,运动 控制实际上是研究运动和姿势的控制。运动 是一系列的复杂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 动作、感知觉、认知和运动处理。
2013-12-18
1、反射运动
2013-12-18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1、反射理论 反射的基本结构:感受器、传导通路、效应器。 正常情况下,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简单的各种反射 综合产生完整的动作,最终构成个体的行为。动作的基础是 反射链。一个刺激产生一个反应,这个反应作为下一个反应 的刺激,下个反应是再下一个反应的刺激。 临床意义:(1)检测一些反射,预测患者的功能;(2)、 根据患者有无可控的反射,解释患者的运动行为;(3)、 通过运动再训练获得功能,可集中增加或减少各种反射的作 用。 局限性:(1)反射需要外部刺激完成,它不是构成行为动 作的主要成分;(2)没能解释感觉刺激缺失时的运动;(3) 不能解释快速运动;(4)、不能解释单一刺激引起的多个 反应。

2013-12-18
神经轴突发芽
当神经元的轴突损伤后,受损轴突的残端向
靶组织或神经元延伸,或损伤区邻近的正常 神经元轴突侧支芽,向靶组织或其他神经元 延伸,形成新的突触。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可 塑性的重要形态学基础,一般在2-6个月完成, 出现较理想的功能恢复需数月或一年以上时 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