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级第23课-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诗词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1、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译文与配乐朗诵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译文与配乐朗诵【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中国文学史上的着名诗人之一。
他的曾祖陶侃(kǎn)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境破落。
他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处在动乱社会,很难有所作为。
他喜爱山水,不慕荣利,为了养家,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
41岁时任彭泽令,仅80余天,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离职,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直到去世。
着有《陶渊明集》。
陶诗约存120首,文10余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他热爱田园生活,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构思奇特,语言清新,质朴自然,个性鲜明,具有独特风格,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解题】《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并记》的组成部分,写作年代大约是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这时陶渊明已经57岁了。
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又由于他长期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记和诗内容一致,但重点和表现手法不同。
文章全用客观的记叙方法,虚构了一些人物和情节,而诗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这个美好淳朴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由于本文的创作,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的地方,或与外界隔绝,脱离现实斗争的幻想境界。
在人类发展史上,“桃花源”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理想国度的蓝图之一。
【注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这里指东晋(公元317──420年)。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公元376──396年)。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捕鱼为业:以打鱼为职业。
为:动词,作为。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顺着,沿着。
溪:(一条)小河。
行:行进,这里指划船前进。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陶渊明的田园诗ppt课件
《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 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 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 出迷人的诗情书意。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 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归园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3
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开创 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在艺术上取得 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在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 上,别开生面,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 美的享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 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 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 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 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都直 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由此可见陶诗的
3
•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 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陶渊明 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于常见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 其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而是平淡之中见 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在平淡的外表下,陶渊明的诗蕴含着炽热的 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韵味隽永。《劝农》诗,把中国农 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生活进行感观上的美化,从而呈现 出一幅祥和的农作图。耕种,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 想获得实现的愉快《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负盛名,抒发了诗人 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作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 还写到了农业劳动,他的躬耕,是对儒家耽道、庄老玄言的一种反驳, 是对人生价值的积极实践,使他超越了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隐士或诗 人,显示出深邃淳厚的民本思想。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 和个人生活方式,陶渊明写田园生活,写自我。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看破世俗,洒脱恬淡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看破世俗,洒脱恬淡陶渊明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看破世俗,洒脱恬淡!第一首:《饮酒二十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光明媚,秋高气爽,心情舒畅,有感而发,登高赋诗,此乃自古文人的一大雅趣。
此写归隐田园的悠闲情趣。
采菊东篱之下,已然充满了浓厚的悠闲生活情趣;而以“悠然”一词写无意间抬头见山之景,则让不期而至的悠闲感跃然纸上,让人顿然生出无限的艳羡之情。
第二首:《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子,可却是草盛豆苗稀,日出而作,月出而归,尽管劳作很辛苦,但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心情很是愉快。
第三首:《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人生就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参加劳动,惨淡经营,才得以生存。
这几句诗,语言简练平易,道理平凡而朴素,超越“获稻”的具体事情,而直写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总结。
第四首:《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论田园诗人鼻祖——陶渊明
论田园诗人鼻祖——陶渊明的“真”、“善”、“美”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他因贫而出仕,目睹了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
《归园田居》(其一)写于陶渊明从彭泽令挂印辞归的第二年,真实地描绘了淳朴的田园真景,反映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诗人纯真高远的人格美。
正是这种高洁的人格和求“真”的美学追求,使得陶渊明田园诗的社会意义,较之当时的某些游仙诗和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有着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陶渊明;真;善;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杰出诗人,鲁迅先生曾称之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头等人物”。
他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先河,发现了诗歌中“真”的艺术境界。
他的田园诗,如一股清新明快的春风,吹散了弥漫于六朝的玄言云雾,给整个诗坛带来了新的气息。
本文从《归田园居》(其一)入手,从美学角度讨论陶渊明的真、善、美。
一、真陶诗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真”字。
诗人的一生,是执着求“真”的一生,诗人的作品字字句句无不闪现着人生的体验和情感的露珠。
所以元好问说他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论诗绝句》)。
其中“真淳”二字可谓道出了陶诗的艺术魅力和精神风貌。
何谓“真淳”呢?“真”即真实,与“虚伪”相对。
然而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的陶渊明对“真”有更为现实、更为深刻的理解。
“真者,所以受于天地,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庄子·渔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
在陶渊明看来,“真”就是自然,就是不拘于俗,就是自由自在,自然而然。
体现在诗作中就是描真景、抒真情。
《归园田居》(其一) 写于陶渊明从彭泽令挂印辞归的第二年,描写了真实自然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田园淳朴真景的描摹。
当陶渊明终于摆脱官场羁绊投身于田园时,他是满怀着欣喜观察身边景物的,呈现在他眼前的田园风光洋溢着自由的气息和活力。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诗词名句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诗词名句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中国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道教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极具特色,善写田园诗及抒怀之作,尤其在塑造乡村生活情景方面表现出色,不少作品达到了巨大的修辞艺术值,并在民间获得广泛的传播和唱誦。
他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灿烂的诗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陶渊明生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家境富裕,成长于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小学时就已经读了老子的《道经》,受到了他的影响。
陶渊明少年时曾在陶侃家吸取音乐和文化知识,并曾参加州县的文学会,开始向文化知识和文学发展的道路迈进。
他十多岁时父母双亡,后来依靠一位教师生活,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成长和思想。
后来,他到江州担任了官职,成为忘忧草堂的主人,后离开官场,归隐山林,一心追求诗文创作和修行之道。
在陶渊明的官场生涯中,他发挥了不俗的才华和能力,被人们称为“才王”,不过他最擅长的是创作诗歌。
他的诗歌表现了他对田园、山水、人情之美的热爱,其中,“桃花源记”则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优美,表达了他对乡土民风的热爱与崇敬,千百年来广受人们欣赏与传颂。
陶渊明的作品中,有很多著名的诗歌和名句。
以下列举其中的几首和几句:1. 《桃花源记》:“至于兽类,几无人迹。
天寒士民皆得罪于水寇。
船人唯恐泊极而止,凡四五度。
”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描写。
这段文字非常传神,生动地设色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乡村景象。
2. 《归去来兮辞》:“俄顷之间,三杯下肚,吾以故乡之土为漆。
何以别其味也?以吾庐为工夫,以太行为矢。
其妙何可言哉!”这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一段,表达了他对家乡身世的眷恋之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故土的情感。
3. 《归去来兮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句诗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眷恋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桃花源记》:“人无衣食,知如之何?”这句话虽然简短,但集中了陶渊明的思想核心,饱含着他对世俗的厌恶和对庸俗生活的不满。
陶渊明古诗作品赏析
陶渊明古诗作品赏析《移居二首》作者: 陶渊明年代: 魏晋诗人。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译文]春秋之季多朗日,登高赏景咏新诗。
经过门前相呼唤,有酒大家共饮之。
农忙时节各归去,每有闲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门,欢言笑语无厌时。
此情此趣岂不美?切勿将它轻抛弃。
衣食须得自料理,躬耕不会白费力。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或七年(411)。
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
义熙四年(408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
两年之后,即义熙六年(410)九月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
《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作品鉴赏《移居二首》反映出陶渊明安于农耕生活和贫困景况,也表现出他和周围的人的淳朴、深厚的情谊,显现出他光明峻洁的人格。
第一首诗写迁居南村的原因和迁居后的乐趣。
诗中热情赞美了南村“素心”人,表现了志同道合的高雅而纯洁的志趣。
诗人与这些纯朴的“素心”人朝夕相处,无拘无束,叙谈往事,品评文章,感情融治而欢乐无限。
这首诗每四句是一个层次。
前四句:“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追溯往事,以“昔”字领起,将移居和求友联系起来,因事见意,重在“乐”字。
古人迷信,移居选宅先卜算,问凶吉,宅地吉利才移居,凶险则不移居。
但也有如古谚所云:“非宅是卜,惟邻是卜。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1《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般作六首)。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
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1、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留传下来的作品仅有诗一百余首,散文十多篇,但是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
却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时,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期正盛行形式主义,
许多人写作都刻意追求华丽词藻,陶渊明却开创了田园诗这种崭新的题材。
陶渊明的诗沿袭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古朴作风,并且充满了新的生机,
他的作品语言朴素、清新而流利,陶渊明的诗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再次在官府谋职,当了彭泽县令。由于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
县令仅当了八十多天就辞官不干了。从此,陶渊明永远告别官场,过起了耕田为生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非常清苦,在他44岁的时候,家中不幸遭遇大火,生活更加贫困,“夏日抱长饥,
寒夜无被眠”这样的诗句,反映了他物质生活的贫乏。但是,陶渊明在精神上却恬然自得,
这段时期,正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大量的田园诗。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
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活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美化,
变成了痛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的晚年贫困凄凉,他有时甚至靠乞讨借粮食度日,但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他又一次拒绝朝廷的征召,躲避政治和官场。陶渊明在晚年写出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记并诗》,
文中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社会。《桃花源记》讲述的是一个渔人误入桃源,发现在这里生活着一群人,
他们的祖辈因为躲避战乱而隐居桃源,世代再也没有离开过桃源。这群人不知外界世事,天性真淳,
勤恳劳动,过着无悠无虑的和平生活。《桃花源记》是一种美好想像,代表了在那个动乱年代里,晋时期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宗室斗争不断,朝政腐败,秉性真淳的陶渊明在二十九岁
第一次作官后不久,难以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就归隐回家了。此后,陶渊明迫于生活压力,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词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词陶渊明,字元亮,汉族,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他的清新脱俗的作品和人格魅力而闻名于世。
陶渊明唐代朱熹评价:“其节律器词,或便于小儿;而其诗则天下之士所重重也。
”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出生于东海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是东晋著名学者陶潜的孙子。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家庭富裕的家庭。
从小就喜欢文学创作,并且对自己要求很高,不断努力。
他的家境优越,几乎与贵族无异。
然而,他不满于腐败的官场和封建的社会风俗,而是选择隐居于山林之中,追求人格自由和精神独立,成为唐宋以来最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的创作陶渊明以诗散文为主,文风清新脱俗,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情调和人格独立的精神。
其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言长城诗》、《九歌》、《楚辞》等。
其中《归园田居》描述了他的追求自由,返璞归真的思想,大力鼓吹“归去来兮”的主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五言长城诗》则描绘了陶渊明在长城上巡边所见所闻的万千景象,反映出了他对边防安危的关切和对人民的爱护。
陶渊明的诗歌格律严谨,字字珠玑,富于想象力,富于音律,真正体现了诗歌的美。
《九歌》则抒发了他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和无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杰作之一。
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让人感觉到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自然的美好。
陶渊明的诗词流传至今,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一直影响着世人。
他的诗词作品,尤其是他创造性地融合诗、散文和曲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为后世孕育了巨大的文化影响,也让我们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与其清新脱俗的人格魅力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艺术性和较高的历史价值。
他的作品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生活的美好,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加领会和学习。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情感深沉、意境优美、语言准确、富有哲理等特点而著称于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其代表作品。
1. 陶渊明生平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江西临川人。
生于三国时期晋朝的西晋末年,逝世于南朝宋元嘉六年(约公元427年)。
其先祖是晋明帝司马绍的玄孙司马义方。
父亲陶濬曾经担任过太尉、中书监等要职,但在德政遭受黄巾起义的压力下,隐居田园。
陶渊明自幼聪颖,博学多才,喜爱游历名山大川,体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熏陶。
他在政治上曾经历过隆盛和衰败两个阶段。
早年任丹阳尉、射声校尉等职,后来因心灵压抑、不满于朝廷的腐败和统治的黑暗而出官归隐。
这一时期,他放弃了世俗的政治权力,全身心地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人生哲学的研究。
陶渊明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播,而且悠久影响至今。
他的文学成就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被后人视为神仙雅士,儒采俱佳,诗词歌赋堪称圣品。
2.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陶渊明的作品以山水田园、闲适自在、人生哲理为主题,反映出他深沉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感。
(1)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中最为优秀的部分。
他以饱含情感、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广阔、清新、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质朴、快乐、自由的农民生产生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例如:《桃花源记》:“及至极峰,云气濛濛,晦冥不见。
微风过,吹我衣衫,落叶舞,迎我人。
怪石嶙嶙,苍松挺拔。
有水临之,长柏千株,白沙为路,此路非拾人之足所至。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哲理诗陶渊明在其文学作品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思想,这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看似以美景和人物为中心的诗句,实则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描写,来表现他对“人生为何而来?唯有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然之中才是真正幸福”的思考。
我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
我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那么我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
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梁朝学者钟嵘,在《诗品》中高度评价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歌的宗师。
此后历代著名诗人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无不敬仰效模他。
陶渊明不仅千百年来在国内为后人所雅爱,在国际上也有巨大影响,朝鲜、日本、苏联、英、美、法、德等许多国家把对陶学的研究当作人类文化和世界文学加以研究和发展,因而陶渊明的诗歌、散文和学术思想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一)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
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二)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
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
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
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苏轼说陶诗“似癯实腴”,正好说明了这个特点。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陶渊明,钟嵘推其为“隐逸诗人之宗”,苏东坡赞美陶诗“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把他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使其拥有了近乎神性的光辉。
可这种标榜本身,也正是将陶渊明有意无意符号化之始。
重重误读之下,那个饱经忧患却日益饱满的鲜活肉身不见了,只剩下一具缩略风干了的文化木乃伊,躺在博物馆里,接受众口一词的赞誉。
渊明是一部丰厚的大书,我们不能把他读薄了。
这其中,对陶渊明的误读主要有二。
是“隐”?是“归”?古今论道陶渊明,似乎都离不开“隐逸”二字。
不知怎么,越读他,却越觉得“隐逸”二字不够确当。
比如《饮酒》,我们不要带着快意直奔“采菊”而去。
而要细细品读他的那些不那么出名的句子,看看其中有没有被忽略了的细节和信息?《饮酒》伊始,渊明便夸示自己归园田居的静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人境”,也即人多聚居的地方。
渊明辞官之后,并没有把自己藏起来,他与官员僧侣亲朋旧知都有坦然往来。
“而无车马喧”,很多人误读,以为他与门外世界疏远淡泊。
其实不是。
他喜欢热闹,喜欢富有人情味的世俗生活。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渊明的饭局很多,不是别人请他,就是他请别人。
《五柳先生传》里也有他与友人们的交游场景。
是什么人出门,才有“车马喧”的富贵排场呢,一定是令他愤然辞官的督邮那一类耀武扬威的家伙。
没有了这种人的扰攘,日子真是清净自在。
少壮时,渊明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豪迈之思,对官场亦有着知识分子的天然想象。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1、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田园诗的代表人物陶渊明,生于东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被誉为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山水田园景色,更融入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诗歌艺术。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耕作、牧歌等丰富多样的田园景象。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尘嚣的厌倦。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笔下的田园世界中。
比如《归园田居》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对采菊和望山的描绘,表达了陶渊明回归田园的愿望和向往。
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通过反映农民的困苦和社会不公,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悲剧。
例如《桃花源记》中,他通过描绘一个宁静、安乐、自给自足的人间世界,反衬了现实社会的堕落和腐败,寄寓了他对人间理想的向往。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匠心,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他主张追求自然、远离尘嚣,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他的诗作中常以自我消遣和自我的抒发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个体内心的抒发。
例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旋律,表达了对安稳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陶渊明作为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代表人物,通过他的诗歌创作,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充分的启示与借鉴。
他的田园诗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他对诗歌的追求和对美的探索,超越了时代的狭隘和局限,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总之,陶渊明作为东晋文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到的思想内涵,为后世传承了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审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
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故事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小时候,就承袭了父业,在家耕种,但是他非常好学,他每天除了种好菜园之外,就是专心读书,所以写出的诗词歌赋很有名气。
不多久,当地的一个姓王的知县走马上任,他也是一个诗词爱好者,他知道陶渊明虽然年纪轻轻的,但是很有名望,不知是真还是假,于是就想试试他的学识如何。
一天,陶渊明正在自己的菜园里淋菜,王知县走了进来,陶渊明出于礼貌,连忙起来招呼,王知县眯起双眼,打量着陶渊明,说:“你就是名叫陶潜的吗?”陶渊明忙说:“小人正是!”王知县坐下,右手摸着嘴边的八字胡,欣赏了一下陶渊明桌上所写的字,忽然对陶渊明说:“我听人说你能写诗作对,我来见识一下,现在我出个对子,请你对对,好吗?”陶渊明笑着说:“请大人出上联吧!”王知县环视四周,看到菜园里种有一畦向日葵,这些葵花刚刚开放,于是灵机一动,有了,他随口道出上联;雏葵俯枝,小脸盘可识地理?陶渊明一听,知道这官员话中含有不信任的蔑视,表面说的是雏葵,实际上是暗中问自己,你这么年轻,能熟识田园里耕作之事吗?于是他略为思考,看见庭前的荷塘里,茁出鲜红的荷苞,于是就想出了巧妙的下联;新苞出土,大朱笔熟点天文!陶渊明的下联也是话中有话,他的意思表面是说荷苞,实际是说自己,意思是我虽然被埋在污泥里,但是一旦出土,就能点天文地理。
王知县看了,暗中惊叹陶渊明的才思敏捷,但是还是不甘视弱,又出上联, 联曰:小孩子出言吞天口。
这一联除了说陶渊明刚才的口气太大之外,用字上还有非常巧妙之处,因为“吞”是由“天口”两字组成,这样是非常难对的。
陶渊明想了想,随即对出下联;联曰:老大人苦究志士心。
这下联,陶渊明除了表明自己不是口气大,而是靠苦学而成才。
他用字巧妙,因“志”字是由“士心”两字组成。
正巧工整对上比的“吞天口”的吞字是由“天”字和“口”字组成,知县才知道陶渊明果然很有学问,又立志苦学,不禁肃然起敬。
便站起来和他紧紧握着他的手,连连赞叹道:“小兄弟!果然聪明过人,又有志气,佩服!佩服!”陶渊明见他态度改变,也是谦逊诚恳地说:“还请大人日后多多指点!”说罢又拿过自己的习作,请知县指教。
田园诗人陶渊明原
其诗歌最有价值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后期诗 歌,心境静寂,情感和思想沉淀为一首首优美 恬淡的诗歌:自然与人生完全相容,和谐统一。 如“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其 九),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 其四)。表现出逍遥自适的风格。例如《归园 田居.其一》写田园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 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 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之所以弃官归隐,到底是出于天性还是出于操 守,史传中未能有明确的说明,前人亦多所揣测。
就主观因素而言,陶渊明爱好自然、个性独立,加上 个性刚直,使他不屑且不容于官场。乱世中,抱负又 难以施展,理想不获实现,对仕途灰心,或许藉此表 示对政治黑暗的反抗;而当时因政治斗争激烈,杀戮 频繁,文人动辄得咎,祸亦及身,为了逃避祸患,明 哲保身,也可能成为陶渊明隐逸因素之一。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陶渊明的 诗就是陶渊明其人的家。诗人从仕途到田园, 再从田园到桃源,在这条’回家‘的路上,以 田园、菊花、酒和桃花源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 一个探索者对“人生及自我价值”的追寻之思。 随后而来的中国古代士人也在仕途上失意了以 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纷纷走来这条路上, 借菊花与酒安慰自己、保护自己的心灵,白居 易如此,苏轼、陆游、辛弃疾等等莫不如此。
自然观,与当时流行的放浪形骸的寄生哲学明显不同 。
魏晋时期的“自然”说以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自然”取代了 汉代人格神话的“天”,玄学家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不受神或 人的意志干涉,天地万物这种存在的法则即为“自然”,也即 是“道”。晋代文人普遍尊奉这种玄学的“自然”说,而产生 了玄言诗,把诗歌当作探求玄理的工具。而且基于这种以”道” 作为宇宙本源的自然观,他们在诗文中的自然景物,常常不是 审美的对象,而是识悟玄理的门径。自然景物在他们眼中,可 观而不可亲,可玩而不可入。而在宇宙冥默中观察世界,看到 的是自然界万物都无可挽回的走向衰颓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 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虽然将我的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热闹 地方,但是却感受不到世俗来往的喧扰。 要问“我”为什么能够达到如此境界,完全是 因为“我”心志高远,这心自然就能够远离喧 嚣的闹市,来到清净之地,所以会觉得所处地 方僻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我”最喜爱的菊花,优 哉游哉地抬望眼,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桃花源记(译文) 作者:陶渊明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 答了他们。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 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 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 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 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 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 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了,(一路上)处处都做了 标记。到了郡城,便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 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 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桃花源记(译文) 作者:陶渊明
在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一路划啊划,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这中间 也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 十分诧异,于是他又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这时在那里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洞里隐隐约 约好像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只能容纳一人通 过。后面他又向前走了几十步,这路变得越来越宽敞,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 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 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升腾, 多美啊,飞鸟结伴而归。南山仰止啊!这里有 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却不知该如何表达。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但豆子, 发现地里野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很稀疏。 清晨早起扛着锄头到田里清除杂草, 到晚上夜幕降临才趁着月光回家。 回家的道路非常狭窄而且草木丛生, 夜间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