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ppt)

合集下载

《兵车行》课件ppt

《兵车行》课件ppt
兵 车 行
杜 甫
目标导航 1.感悟诗人情感起伏的历程并体会作 者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
2.理解诗人在诗中控诉战争的情感和 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真正理解战争与 和平的内涵。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兵车行》从表达方式 上讲是一首叙事诗,那 么叙了一件什么事?
《 兵车行》
朗 诵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 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 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 别的惨痛后果。 本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连年发动“开边”战争, 而使人民 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 这是全诗的基调。
杜甫诗句回顾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闻一多先生这样评价杜甫:“杜甫 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 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持 久的一道光彩。 郭沫若也曾题联: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 圣哲.杜甫的诗是一个时代的记录, 是一曲曲沉郁顿挫的歌。
把边庭战士的重大伤亡和统治 者的拓边野心作对比,指出了战争 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武皇开边”是苦难根源,要重读,应读出愤怒的指责和讽刺 意识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中间停顿可稍长,“意未已”真是苦不堪言,要表现出叹婉 无奈
旷日持久的战争给 人们的心理造成了 怎样的影响?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愤慨, 要缓缓读出
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 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凄凄细雨中,不时 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 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 这样描绘古战场的悲惨的景象,其意仍 在讽今——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发人 深思。

《兵车行》课件ppt

《兵车行》课件ppt

请合理想象,用恰当的文字描述这幅画面
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 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 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 夫的爷娘妻子儿女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 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 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 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 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 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 抱负未能实现,却落得个“都市卖药,寄 食友朋”。这一时期代表诗作《兵车行》、 《丽人行》,对“安史之乱”前的开边政 策进行讽刺,反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
•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答: (1)尾联用对比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 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反衬的 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 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 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 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兵车行
杜甫
朗读
情感整体把握
•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 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 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 带来莫大的灾难。诗人的情绪是 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结构整体把握:
把握文意,并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凄惨的诀别 2、征夫的控诉
3、战争的灾难
诗 眼已”
所写内容: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生死离别 之情,实际上是写人民的怨愤,也表达 了反对开边政策的情绪。 作用:这两句诗是第一段的关键所在。前 四句都是为它做铺垫的。为全诗奠定了 悲凉的基调,有提挈全诗和设置悬念的 作用,因为二、三段的内容极其深刻地 说明了这震天哭声的由来。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

人物塑造手法探讨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士兵战前和战后的生活 状态,突出战争对士兵的巨大影
响。
细节描写
通过对士兵的外貌、动作和心理活 动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 体和生动。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如“车辚辚,马萧 萧”等描绘战争场面的词语,既营 造了战争的氛围,也象征着士兵们 内心的纷乱与不安。
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
文本解读
详细解读《兵车行》 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拓展延伸
介绍与《兵车行》 相关的其他文学作 品和文化现象。
课程导入
简要介绍《兵车行》 的背景和作者。
主题思想
深入探讨《兵车行》 的主题思想和现实 意义。
课程总结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 内容和学生的学习 成果。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概述及主题思想
全文概述
《兵车行》是唐朝杜甫创作的长篇叙 事诗,通过描写唐朝战争给人民带来 的巨大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 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揭示
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如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生活困
顿等。
战争对人民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了 极大的摧残,如恐惧、焦虑、绝
望等情绪在人民心中蔓延。
战争还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混乱, 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
展。
当代社会现实意义思考
《兵车行》所揭示的战争残酷性和对人 民的苦难,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思考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挖掘《兵车行》中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表达方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加贴近时代和人民。

杜甫《兵车行》ppt课件

杜甫《兵车行》ppt课件

鬼哭图
诗歌从开头的“惨别图”到结尾的 “鬼哭图”,我们听到了一个相同的声音: 哭声!开头的人哭,响彻云霄,结尾的鬼 哭,哀怨凄厉。那么造成这人哭、鬼哭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迅速在诗歌 第二段找出三个字和一句话来进行概括。
造成人哭、鬼哭的根本原因:“点行 频”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深情朗诵
领略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和抒发的感情
“怨愤”之情是怎样贯穿全诗的 呢?请大家齐读第一段,看看诗 人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 画面.

诗人一开篇首先为我们描述了 一幅催人泪下的“惨别图”。在这 一个场面描写中,你认为哪些字需 要重读呢?也就是哪些字表现力最 强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体会。
诗人开篇就给我们生动地描述 了一幅惨别图,把感情寓于记叙之 中。那么,这种场面描写在诗歌的 结尾也有,请大家找找是哪几句。
此外,李白让仙人跟他一道看到人民的 苦难,也表现了他的飘逸风格;杜甫的伤时忧 国,表现了他的沉郁风格。
一首《兵车行》伴随着隆隆战车、 嘶嘶战马碾过了十几个世纪,永远凝固 在历史的画廊上。然而,历史虽已成为 过去,悲剧却仍在重演,即使在现代社 会流血事件仍时有发生。无论是穿越几 千年中国历史的惊天血雨,还是笼罩在 现代社会的战争阴云,都无法遮挡和平 的阳光,和平和发展仍是世界的主流。 就让伤痛成为过去,让战争成为记忆, 让诗人笔下的“人哭”“鬼哭”永远成 为历史吧!
文题背景
2.创作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
越来1.越文频繁题。阐连年释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
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 了不幸。
据《《资兵治车通行鉴》》卷是二杜百甫一十诗六的载名:篇“天,宝为十历载四月, 剑兵代南八所万节,度推…使崇…鲜。军于大仲它败通揭讨,露南士了卒诏死蛮唐,者玄六大宗万败人于以,泸来仲南的通。仅时穷以仲兵身通免将。 杨黩国武忠掩、其连败年状,征仍战叙给其人战功民。造…成…制的大巨募大两灾京及难河,南 北九具兵,有莫以肯击深应南刻募诏的。。杨人思国闻想忠云内遣南容御多史瘴。分疠道,捕未人战,,连士枷卒送死诣者军什所八

《兵车行》课件ppt

《兵车行》课件ppt
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 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
这两个句子,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下句 是哀叹之辞,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
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 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结尾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 用?
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 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凄凄细雨中,不时 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 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
• 韩愈称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 甫自己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辗转流离,最后抵达成都,在 亲友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栖居。后来 出川东下,贫病交加,病逝于湘江的破船上,终年 59岁。
3亲转2杜 抱 食、、1祖士历,44《友甫 负、陷、9““ 生困父未贼朋“ 未蜀岁读三安 活守杜第漂与”致能书史 充吏相后长审。为泊。君实游之 实”岱》居安言这官乱 ,:这尧现历西宗时时,一于《”佳《一舜,时期夫南期是 时(作新成时登上 却期(如(三 期安较安时期, 落7(都高何禄多5吏7朝 代期6代4再 得7,山。—》杜》61宰 表表—使 个2(—、《齐—相 作甫《诗—风 “7史潼鲁75—。《9思草关作春75俗 都青)57杜望9明吏5《淳市4堂夜—未)6甫岳4)》兵”卖)5了。喜—2》—。《车的药4。—仕石岁诗雨7行政,4途壕7考8作》》0治寄岁几吏进)、经》:辗 《《 策春《万进丽望“三间行茅人》别讽行,屋”刺》大为造荡:,,《化 胸庇秋国反对新钟 生破天风对“婚神 层山统安别下所秀 云河》治史寒破, ,《在阶之阴 决垂士歌,级乱阳 眦老城俱》穷”别割 入春兵前欢“》昏归草安黩的《颜晓鸟木武开无得。。。深家。边广别。政厦》 千
语句赏析

《兵车行》精品课件

《兵车行》精品课件

这几句写的是眼前时事。因为“未休关西
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 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 所造成。“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 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 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这里 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 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 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 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 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
艺术特色
1、寓情于叙事之中。
诗的前六句记事,后面记言,有人物,有场面,有对话。是 一首典型的叙事诗。但诗中诗人那种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对开边政策的激切愤恨,对国家前途的深沉忧虑,汇成一股巨 大的感情力量,伴和着叙事之笔,时时感染着读者的心灵。
2、叙事次序上前后呼应。 3、语言通俗,准确而深刻。 4、诗人还采用了顶真、夸张等修辞手法。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 士,这是诗人亲眼所见, 最后两句是本段的高潮点, 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腰。爷娘妻子儿女 奔跑来相送,尘埃 飞扬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 衣服顿脚哭,哭声
直上天空冲云霄。
第一段
1、诗中,“耶娘妻子”与征 夫分离的场面是怎样的?请 举例说明
整体感知:
把握文意,并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1、送别场面 2、征夫控诉 3、悲惨生活
天怒人怨
“行人但云点行频”、“武皇开边意未 已”
诗的第二段写: 统治者穷兵黩武(点行频):
士兵超期服役,战死沙场;农村 田园荒芜,生产凋蔽。这一段呼应 了开头“牵衣……干云宵”一句,点 明战争使人们生离死别“边庭流血 成海水”,更道明了这一切的根源 在于“武皇开边意未已”。

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兵车行》教学课件(共38张PPT)

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兵车行》教学课件(共38张PPT)

思想感情:
《兵车行》是杜诗名篇,是杜甫转 向现实主义的标志性篇目。诗人以 满腔悲悯之情,含蓄而深刻地揭露 了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 的苦难,寄寓着对苦难的强烈同情, 充满非战色彩。
理一理层次 第一层:车辚辚……哭声直上干云霄。 第二层:“道旁过者问行人”直至结 尾,叙述行人的答话。诗人让行人自 己申述一生悲惨的经历。
兵车行
杜甫Leabharlann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 又因担任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称他为 杜工部。杜甫的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被称为诗史,他本人则被尊称为诗圣。 • 韩愈称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 甫自己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辗转流离,最后抵达成都,在 亲友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栖居。后来 出川东下,贫病交加,病逝于湘江的破船上,终年 59岁。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总结:这首诗开篇就描写了征人出征, 家人送别凄惨场面,渲染了一种凄 惨的氛围,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
请你结合诗歌内容 谈谈战争给人们带 来了哪些苦难?
思考切入点:
1、征人自身的戍边征战生活。 2、征人离家后的家庭生活。 3、思想观念。
总结:战争带来了什么?
①士兵:戍死边疆或战死疆场 ②家庭:支离破碎 ③农村:民生凋敝/租税不休 ④思想:重女轻男
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诗句最能直 接表现战争的残酷?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课件ppt

《兵车行》课件ppt

歌行,古代诗歌的 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 诗,题名为“歌”和 “行”的颇多。其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 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 的意思,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看到了哪些画面?
悲惨送别图 血流成海图 田亩荒芜图 健妇犁耕图 县官索租图 青海白骨图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及诗歌特点
• 杜甫到长安后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要路津” , 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抱负, 但他的希望落空了。“每一个伟大的灵魂都是 痛苦的”。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的诗人 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 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 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 • 杜甫一生“忧”,其现实主义诗风凸显一个 “悲”字,具爱国性和人民性,有责任感、忧 患感和苍凉感。
闻一多先生这样评价杜甫: “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 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 最瑰丽、最承久的一道光彩。
诗人郭沫若题联: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 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 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 ——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 代表作《春望》、《羌村》、“三吏”、“三别”等,创 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在漂泊的十一年间,写诗一千多首,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770 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兵车行》 ppt

《兵车行》 ppt
杜甫,字子美,自 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 陵、杜工部。唐代现实 主义诗人,其为人秉承 了圣人之道,讲求 “仁”,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说话,因此又被称 为“诗圣”。其诗作反 映现实,立足社会,被 称为“诗史”,有《杜 工部诗集》。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课文总结
这首诗通过以亲人送别出征战士的场 面描写引入行人问答,由个人痛苦经历扩 展到全社会,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 勾画出安史之乱前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 的真实状况,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层层深 入地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表达了人民强烈 的反战愿望。 基本结构:以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 写开头,以行人答问为主体。 贯穿全文的主要感情是:怨愤
场 面 描 写
士兵 辚辚、萧萧:听觉 士兵之多 出征 弓箭、在腰:视觉
家属 送别 走相送 牵衣 顿足 拦道 哭 时间之长 痛苦之大 渲染了 凄惨的 气氛
开头的场面描写中,你认为哪一句诗、或者 哪一个词语用的好呢?好在哪里?
车辚辚,马萧萧 ——听觉形象,令人有人马夹
杂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 行人弓箭各在腰——视觉形象,表明一切准备 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 耶娘妻子走相送——不仅写出送别人扶老携幼的 情景,同时从爷、娘、妻、子不同身份的送行人中,也 表明征夫中长幼年龄的参差不齐。 走---跑的意思,将亲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写得细 致入微。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 呼号,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
第二层: (1)战士超期服役 (2)战争祸及农事 (3)行人申诉委屈
“行人但云点行频”:有何作用?
“点行频”,是下文叙事的总 纲。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 “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 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 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