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五脏六腑(讲义健松)
《藏象学说》课程重点 藏象第一节《藏象概论》--人体脏腑的秘密
《藏象学说》第一节课程重点课程的主要内容总结:《藏象学说》第一节:藏象概论—人体五脏六腑的秘密什么是藏象?藏:1.内脏2.内藏:藏于躯壳之内的内脏3.藏:精、气、神象:1.形态:人体内在的形态结构2.形象:有诸内必形诸外3物象:内脏与自然界相互关联事物之间的联系。
内容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五体:皮肉筋骨脉形成古代解剖学的认识长期的生活观察反复的医疗实践的积累与总结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重点记忆第二点,藏腑的内容。
另:中医的脏腑不同于西医的具体的脏器《藏象》第一节课后思考题一、藏象学说以(?)为基础。
脏腑。
二、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三、“形而上者”为(?)。
神。
四、脏腑中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
心。
五、以病理反证生理,(?),是脏象认识生命体质的重要特点。
重功能而轻形质。
六、藏象学说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
中心。
七、藏象学说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2.长期的生活观察。
3.反复的医疗实践的积累与总结。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八、藏象学说的特点有哪些?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
九、“以象测藏”是什么意思?通过观察外在的征象来研究内在脏腑的活动规律,认识其本质。
诚如《灵枢经?本脏》所言:“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
十、藏象学说以什么为中心?心,肺,脾,肝,肾五脏为中心。
十一、中医的脏腑就是西医的器官吗?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中医学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辨的思维方法,决定了藏象学说具有重宏观,轻微观研究,重脏腑功能,轻形态结构的特点,对脏腑的认识,详于对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组织之间联系的观察研究,略于对具体形态结构的细微剖析。
藏象学说中一个脏的功能可能包含着西医解剖结构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而现代医学的一个脏器也可能分散在多个中医脏腑中,藏象的本质是一个以系统功能为主体的多元化实体结构。
中医学 藏象-五脏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 个生理病理系统。
脏腑的解剖形象
象之涵义有三
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 象
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 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 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明白什么是藏象 了吗?
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脏
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血脉
心气
全身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赤 心 主 血 而为血(浊气归心)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运 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指心气鼓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 脉管的舒缩,推动血液运行。
心 脉主
(2) 血液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
心、血、脉三者密切相连,血液在脉中 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藏 象 学 说 的 形 成 基 础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司外揣内、取象比类、整体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藏象学说
归纳
概括、抽象、推理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察 外 知 内
取 象 类 比
整 体 观 察
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藏 象 学 说 的 形 成
心藏 神
中医将现代医学中 脑的功能归属于 心,而分属于五 脏。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 调节是以心脑为主 的,多脏腑相互协 调的共同作用。
(2)机理:心生血、行血
血者, 神气也
血生神、养神、藏神
血 主宰和调控人体的精神活动。 养 脏
心藏 神
神御脏
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古代解剖知识
影响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藏象正常人体观之五脏六腑
脾气健运——消化、吸收、传输正常,气血充足,营养全身——脏腑机能正常
病理方面
脾失健运——消化、吸收、传输异常,气血不足,全身失养——腹胀少食等症状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2、主运化水湿
(1)含义 (2)生理作用
①吸收布散水液:把人体所需水液转输至全身——发挥濡润涵养的作 用
②促进水液代谢:把人体多余的水液转输至肺,宣发成汗;转输至肾, 气化成尿 ③脾土喜燥恶湿:水湿停留——影响脾阳——脾阳不运——水湿停留
脾不统血
【脾与志、液、体、窍的关系】
一、脾志为思
思虑过度、所愿不遂——脾气抑结郁滞——
二、脾液为涎
涎的含义和作用:略 脾虚——口涎自出
不思饮食,脘腹饱胀 思维能力下降,健忘
三、脾合肌肉,主四肢
1、含义 脾有营养、维持全身肌肉丰满壮实,四肢活动轻劲有力的功能 2、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脾气健运——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壮实,四肢发达,轻劲有力 病理方面 脾失健运——营养不良——肌肉消瘦,四肢软弱无力,甚则萎废不用
悲伤过度————耗散肺气————精神不振,乏力气短,声音低微 肺虚————易产生悲忧情绪————悲观忧伤,意志消沉
二、肺液为涕
生理方面 病理方面 肺气和利——涕分泌正常——润泽清洁鼻窍不外流 风寒犯肺——流清涕 风热犯肺——流黄涕
燥邪犯肺——鼻干无涕
【肺与志、液、体、窍的关系】 三、肺合皮,其华在毛(肺外合皮毛)
代心受邪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血脉
1、含义
①心气的推动
心气:来源于水谷精微,通过心脏功能转化
2、机理
②心脏的搏动 ③血液的充盈 ④脉道的通利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心主血脉 正常 心气充沛 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 血运正常 ——— 面色红润,脉搏和缓 有力有率有律,舌红润
第二章藏象-五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藏 象
概 论 五 脏 六 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 一 节
概
论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 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 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 说。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肺朝百脉的生理作用:助心行血
“血非气不运”
肺朝百脉
功能正常 肺气虚弱
呼吸均匀,心跳正常 胸闷、心悸 唇舌青紫等
4.肺主治节
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 血、津液及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活动 的作用。
肺主治节
肺司呼吸 调节气机 助心行血 调节水液的代谢
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 度概括。
即畏热喜清(肃),畏寒喜温(润)
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病变,多易侵袭 或累及于肺而为病,故称之为“娇脏”。
3.肺主宣降
肺主宣发和肃降的合称。
所谓“宣发”,是指肺气的向上升宣和 向外布散的作用。 呼出体内浊气
肺气宣发
向上升宣
向外布散
输布精微和津液 宣发卫气
肺主肃降:是指肺气的向内向下肃降的作用。
(二)肺的生理特性
肺为华盖
肺为娇脏 肺气宣降
1.肺为华盖
华盖,原指古代封建
帝王出巡时所用的车 盖。
位臵最高,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 “华盖” 肺居高位,能行水 —— “水之上源” 肺主一身之表,护卫肌表 “肺者,脏之长也” 肺主一身之气
2.肺为娇脏
①肺居高位,为华盖而覆盖诸脏, 邪气来袭, 肺首当冲。 ②肺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 气通天,邪气入肺,可无阻碍。 ③肺叶娇嫩,不耐寒热。
8课程重点《藏象学说》第一节:藏象概论—人体五脏六腑的秘密(2)
8课程重点《藏象学说》第一节:藏象概论—人体五脏六腑的
秘密(2)
二、藏象学说以什么构成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藏象学说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等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形体官窍所构
成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三、什么是藏?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四、什么是象?
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五、什么是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奇者异也,恒者常也。
奇恒之腑,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
类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之。
六、五体?
皮、肉、筋、骨、脉五种组织结构。
七、五官七窍?
(耳、目、口、舌、鼻)合称五官;
(眼二、耳二、鼻孔二、口)合称七窍。
八、五脏包括哪五个脏?
心,肺,脾,肝,肾,
九、六腑包括哪六个腑?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十、奇恒之腑有哪些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十一、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
共同的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十二、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
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藏象学说(五脏)ppt课件
(2)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 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 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 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生理: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 运动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病理:心阳不足:青质淡白胖嫩; 心阴不足:舌质红、瘦薄; 心血不足:舌体瘦薄,舌色少华; 心火上炎:舌质红赤,甚则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异常:舌卷、舌强、失语。
Function 2: Housing spirit (2)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心藏神 首先,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心在脏腑组织中居于首位,起主导作用。人体五 脏六腑、形体官窍只有在心的主宰和调节下,才能共 同完成整体的生命活动,如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失去 主宰和调节作用,则可出现“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活动。“心者,君主之官,神 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 危”(《素问·灵兰秘典论》)。
other functions?
1.3、System connections of heart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 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 泽变化显露出来。 生理: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 病理:若心之气血不足,则可见面色晃白、晦 滞;血瘀则面色青紫。脉虚、细、结代、涩、数。
心主血脉的生理与病理 生理: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 腑机能正常。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面色红润,舌 色淡红,滋润而有光泽,脉道通利,脉和缓有力。 病理: 心火旺盛:面赤舌红,舌尖深红起刺,脉数。 心气不足: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 心脉瘀血:面色与舌色均较暗,可出现青紫,舌 上有紫色瘀斑,脉象涩而不流利,有时出现结代脉。
中医基础理论_5-藏象-五脏
精品课件
一、心
位置:位于左侧胸腔,两肺之间,外有心包。 形态:形如倒垂之莲蕊。 外应:虚里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别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 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宗气生成不足 - 少气短息,语 声低怯,脉弱
卫气失于宣发 - 自汗、畏风、易 感
气机宣肃失司 - 胸闷,咳喘无力,
动则益甚。故称:“诸气膹郁,皆属 于肺”
气机不畅,则精津品课件液不布-吐痰清稀
3、通调水道
通调水道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 和调节全身的水液输布和排泄。 头面诸窍
肺主 布散脾转输的水液 肌表皮毛
精品课件
4、朝百脉,主治节
(1) 肺朝百脉
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 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 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气助心行血: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 机,
促进肃血降液运行。 宣发
全身血液 宣发
清浊之气交换
肃降 肺
精品课件
肺生成的宗气
精品课件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
和 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而
言,五脏贮藏精气,精气易于耗散,故
“脏病多虚”;六腑传导消化饮食物,饮
食物一旦在人体久留,即成为有形实邪,
故“腑病多实”。 在临床治疗中“脏
病宜补”、“脏实泻其腑”,如清心泻小
肠;“腑病宜泻”、“腑虚补其脏”,如
温肾固脬。
藏象-五脏
功 能 表 现
物 质 基 础
血养脏
主神明:主宰调控人 体的精神活动
神御脏
调节 脏腑 的生 理功 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②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
心具有接受外来刺激,并作出正确反应的
能力
《灵枢·本神》指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 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 之智。”充分说明了心为心理活动的中枢,对 各种心理活动起着整体调节作用。
(3)机理:
津液入脉化血
汗血同源 汗为 心 津液出于皮肤为汗 心之 主神明—调节卫气,司汗孔开合 液 主血脉
5、在志为喜
(1)含义: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的情志
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2)机理:
①心为君主之官,喜为良性刺激归心 ②喜悦的心情,可使气血和调,营卫通利,
全身舒适,益于健康
面唇舌晦暗(灰黑)
唇舌青紫
2、主藏神
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心理活动 的功能。
(1)含义:心主藏神,又称心主神明,是指心具
(2)神的含义: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 狭义之神 泛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 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位臵:位于左胸腔,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为阳中之太阳,通于 夏气。 别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 “五脏六腑之大主”。
特性:喜清静内守,恶热 属性:阴阳属性为阳中之太阳,五行属性为
脏象学说-五脏六腑
脉道通利
病理表现
心血亏虚
面白无华 脉道空虚舌淡白 脉细弱无力
心气不足
血脉受阻
面色灰暗、唇舌青紫有瘀点、 脉律不齐结、代 促、涩, 心前区憋闷刺痛。
面 色 淡 白 无 华
面 唇 青 紫
面唇舌晦暗(灰黑)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2.心主神明
肝 失 疏 泄
脾 升 胃 降 失 常
肝气犯胃 胃失和降
脘腹胀满 呃逆嗳气
胆 汁 分 泌 排 失 常
饮 食 物 消 化 吸 收 失 常
肝气犯脾
眩晕飱泄
脾不升清
胁胀痛、口苦、厌食油腻、 黄疸食欲不振。
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的输布
肝 主 疏 泄 气 机 调 畅
气行则血行,推动血液运行
气行则津行,促进津液输布
调 畅 精 神 情 志
心 情 舒 畅 精 神 愉 快
病理方面
肝 失 疏 泄
气 机 失 调
气 血 失 和
情志抑郁多 疑善虑 闷闷不乐善 叹息 情绪激动
肝气郁结
郁闷不乐 多疑善虑 善太息
肝气亢奋
性情急躁易怒
促进饮食物的消化
脾胃升降协调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促 进 饮 食 物 消 化
疏泄胆汁,促进分泌 排泄胆汁
生理功能
3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 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
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血液循环
肺主呼吸
生成宗气贯心脉,助心行血
气体交换化浊血为清血,助心化血
病理表现:
气 机 失 调 心 悸 、 胸 闷 、 唇 青 、 舌 紫 。
藏象学说之五脏六腑
藏象学说之五脏六腑《黄帝内经》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子时:23:00——1:00 胆经: 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肝经 :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健松)
例如,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心位于胸中并与脉 管相连。又观察到,血液是在经脉内不停流动着 ,并且与心脏搏动有着内在联系。如果心跳停止 ,则血液也就不再流动,神志亦就很快丧失,从 而形成了“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的理论。 再如感冒,由于皮肤汗孔开合失常而见无汗 ,并见鼻塞,咽喉疼痛,咳嗽等症,并可影响及 呼吸之通畅,从而发现皮毛、鼻、喉、肺之间有 着密切的关系。经过长期的观察与验证,因而形 成了“肺主呼吸”、“肺合皮毛”、“肺开窍于 鼻”、“喉为肺之门户”等理论概念。
如进食某些动 物的肝脏或从 治肝入手,可 治疗某些眼疾 ,从而得知肝 与目之间存在 着内在联系, 形成了“肝主 目”的理论概 念
2015/9/17 中医基础理论
脏腑的名称
脏
古作臟,又作藏。其义有二: 一、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
二、是指五脏主贮藏精气。 古作府,有府库之意。腑多 为中空器官,类府,又多与 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关。
2015/9/17
中医基础理论
(2)主治节: 是指肺辅助心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水 的运行、输布。 A.治理调节气——主气 ①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 ②调理一身之气 升降出入运行 B.治理调节血——肺朝百脉 C.治理调节水——行水
2015/9/17 中医基础理论
2015/9/17
中医基础理论
(二)生理特性 1 肺为华盖 覆盖各脏腑,位置最高 2 肺为娇脏 生理:肺体娇嫩,与外界直接相通 病理:肺与外界相通 ,外邪易袭肺; 它脏病变,常累及于肺。
2015/9/17
中医基础理论
2 主行水 1 )涵义:是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 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 2 )机理: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 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
中医基础学-藏象-(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主要生理机能)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第三章 藏象
一、心
2.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第三章 藏象 二、肺
1. 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
不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 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1)运化食物 (2)运化水液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食物
脾主运化
胃
精微
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 B. 脾的自转输
全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多余的水液
肺、肾
体外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2)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
第三章 藏象 四、肝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第三章 藏象 四、肝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血、津液运行正常
大量津液的生理机能。
第三章 藏象
六腑→大肠
1.生理功能: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排除体外的机能 2)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津液,
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
第三章 藏象
藏象学说——五脏六腑
肺
肺为“华盖”:脏腑中,肺的位置最高,遮覆其它脏 腑。
张介宾《类经图翼》“肺叶白莹,谓之华盖,虚如蜂窠”。 《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 明 · 绮石《理虚元鉴》:肺为五脏之天 。
肺
• 生理功能
– 主氣、司呼吸 – 主宣發、肅降 – 水之上源
• 藏象表現
– 在志為憂 – 在液為涕 – 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 在津液 肃降
升清
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 主宰整个水液代谢。
肾
降浊
膀胱
尿
3、肾主纳气
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肾主纳气的功能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 体表现。
肾主纳气 功能失调
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短。 (肾不纳气)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 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气
血脉
全身
2、藏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神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 --- 血脉,脉与心的联系见心主血脉; 华 --- 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
古代医家之所以要特别提出“命门”,是为 了强调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肾阴和 肾阳是调节人体全身阴阳的枢纽。
肾阴虚
烦躁不安,潮热盗汗,失眠多梦, 遗精早泄,咽干颧红,小便短少, 大便干结。
肾阳虚
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 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五更泄泻, 或浮肿尿少。
中医基础理论5藏象五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脏腑的分类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的解剖形象 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 通应的物象。
本节主要内容: 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五脏与形、窍、志、液的联系。
一、心
位置:位于左侧胸腔,两肺之间,外有心包。 形态:形如倒垂之莲蕊。 外应:虚里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别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 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 (如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 宣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 与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 等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第二节 五脏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 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 又称为六脏。
影响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藏象学说 的形成
藏象的概念和结构源于古代 的解剖观察
内脏的部分直观功能源于其
形态学的认识 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
而赋予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
修正和完善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
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 脏腑通过经络联系和功能配合,构成整体。
藏象学说
心血虚----失于濡养:心悸,面色淡白无华,脉 细,舌淡
心阴虚----阴虚则热:心烦,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火旺----胸中烦热,舌尖生疮,脉数
2.主藏神
概念:
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 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 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 的功能。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指脾具有消化饮食,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
输至全身的功能。
1、主运化
运 化 谷 食 运 化 水 液
帮助胃肠将食物化为精微和糟粕 促进胃肠吸收水谷精微 转输胃肠吸收的水谷精微
水谷精微化生精气血, 以濡养脏腑组织,促进 生长发育。 故称“脾 为后天之本”、“气血 生化之源”。
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 大肠吸收的水液 肾气的蒸化回吸收的水液
脾气转输
上输 至肺
1、主运化
生 理
脾气健运
病 理
脾失健运
精神充沛、肢体 气血生化有源 强壮、面容红润 水液代谢正常 精神萎靡、头晕 气血生 眼花、形体消瘦 化乏源 面色萎黄、体倦 运化水 乏力、气短声低 谷失常 机体消化 食少、腹 功能不良 胀、便溏 运化水 液失常 水湿停留 湿、痰、饮
4.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活动与喜有关。 《灵枢▪ 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 营卫通利。” 过喜则伤心,导致心气涣散,或心阳 暴脱;或导致心神失守,发为癫狂。
①生理表现 心功能正常—情志安和,欢喜适度,身心健康
②病理表现 喜乐过度—心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损伤心神, 重者可见精神错乱,甚或心气暴脱而亡等
•心主神志功能正常:表情自然,神志 清晰,思维敏捷,语言流利,睡眠亦佳 。
中医学藏象学说之五脏完整版
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气血津液、水谷精微)
狭义: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和脏腑代谢化生的精微物质
促进生殖繁育: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的充盛,故称肾主生殖。
促进生长发育:肾精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为性命之根。
女子月经量少、闭经、无排卵、男子、精少、不能排精
太过
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耳赤
肝阳上亢、烦躁易怒
犯脾克胃、作痛作胀、气逆上呕、两肋痛胀、口苦、纳食不化
女子经期紊乱、月经多、经期长、男子性欲亢奋、阳强、梦遗
五脏之肝—生理功能
PART 04 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 贮藏血液:血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又可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 调节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肺主治节,是肺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功能
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
调节水液代谢
PART 06
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
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肺为清虚之体,不耐寒热,六淫外邪侵犯人体,易于犯肺而致病。
肝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02
PEPORT ON WORK
PART 01
五脏之肝—简介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在五行属木,罢极之本,为阴中之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主疏泄、主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肝与四时之春相应。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藏象学说(五脏)
2.3、System connections of lung
(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为一身之体表,依赖于肺所宣发的卫气和 津液的温养和润泽,是机体抵抗外邪第一屏障。
生理:肺主气,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 生理功能,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皮肤致密,毫毛 光泽,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亦较强; 病理:肺气虚,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生理 功能减弱,则卫表不固,抵抗外邪侵袭能力低下, 可出现多汗和易感冒,或皮毛憔悴枯槁等现象。
其次,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信息,进行精神、 意识和思维活动。 生理: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 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可因精神、意识、思 维异常而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精神萎 靡不振,甚则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关系: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若心主血脉的 功能异常,则亦必然会导致神志的改变。 心主神志,主宰整个生命活动,心主血脉的 功能也受心神的主宰。所以心的这两种功能生理 上是相互联系,病理上是互相影响。
Function 2: Housing spirit (2)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心藏神 首先,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心在脏腑组织中居于首位,起主导作用。人体五 脏六腑、形体官窍只有在心的主宰和调节下,才能共 同完成整体的生命活动,如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失去 主宰和调节作用,则可出现“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活动。“心者,君主之官,神 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 危”(《素问·灵兰秘典论》)。
Function 4: Smoothing water passage
(4) 通调水道
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 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宣发: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 微部分向上、向外输布,外达全身皮毛,代谢后以 汗的形式由汗孔排泄; 肃降: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 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以 濡润之,并将废水和剩余的水液下达于肾,生成尿 液,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