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企+校中厂”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2年第10期摘要: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提出充分运用校、政、行、企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双平台下四方协同育人,实施“岗课赛证研”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创新与改革策略,以构建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双平台;四方协同;相互融通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10-0045-06一、研究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1]。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与创新性的发展,将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基于发展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及大国工匠为先导,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的发展。

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将达到30%,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将达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

最终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能够基本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2]。

技师学院作为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为国家培育了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在支撑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

2012年起,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多次承办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新形势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五大问题,分析学院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成效,为切实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经验。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校企合作缺乏内在动力,产教融合广度深度不足长期以来,因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仅停留在签约挂名、开展讲座、接收学生实习等单一和浅层次合作上。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肇 母 静
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 下转第 1 5 8页 )
我校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经验 总结 及研究探索
◆ 张洁萍 易贵平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附属高级技术学校 )
【 摘要】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 是 当前职业院校 办学特 色的深入体现 , 在 多年校企合作探 索及 实践 的基 础上 , 详 细总结 了本校校企合作 、 工 学 结 合 的 发展 以及 经验 , 并 对 校 企 合 作 的 长 效 开展 提 出 了一 定 的 观 点 。 【 关键词】校企合作 X - . 学结合 办学模 式
作模式。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 始终坚持 以就业 为导向 , 以服务 为宗 旨, 伍培训 ; 技能大赛选手赛前专项技能强化等 。 以学生为主体 , 以能力为本位的办 学思想 , 坚持走校企 合作 的道路 , 认 真实 三、 校 企 合 作 探 索 为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 , 学校领 导率机电维修专 业骨干教师多 次深 入 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 及时根据企 业发展对人才 的需求 , 采取多样 化、 灵活 化的合作培养模式 。 深化企业服 务 , 在 合作过 程 中实现校企 双赢。根 据 国 企业生产一线 , 与企业技术人 员、 技术 工人 、 各 层次管理 人 员进 行调研 、 交 家中等职 业教育改革发展 示范学校建设 内涵 要求 , 我校坚持 “ 因材施教 , 工 流 与沟通 , 了解企业对机电技能人才培训的实 际需求 , 并从培养形式 、 培养 学结合 , 育人为先 , 学生为本 , 服务 社会 , 质 量第一 ” 的办学理 念 , 开展 校企 目标 、 培养方法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与探 索, 面 向企业全方位开放办学。 合作 , 进一步推动示范校建设 , 同 时 为 学 校 重 点 专 业 建 设 与 企 业 间 的 合 作 1 . 不断扩大合作规模 , 拓展 合作企业数量与合作项 目 搭 建了综合发展的平台。 通过走访 、 座谈 、 电话、 网络等 方式对 天津 多家企业 进行调 研 , 发 放 调 二、 校 企 合 作经 验 总 结 研 问卷 , 及时 了解天津各类企业对 我校数 控加 工专业 、 电气 自动化设备 安 1 . 重视校企合作 , 不断完善校企 合作 的各项规章制度 装与维修专业 、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 不 断扩大合作规模 , 同时 多年来 , 学校坚持为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 、 高 技能人才 , 积极 探索校 拓展合作企业数量 , 积极与企业协商 , 不断增加合作项 目, 加深合作层次。 企 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不断深化教育教 学改革 , 制定有 关校企 2 . 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 不断更新培养方 案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 服务于学校 , 在与企业深度 合作的基础 上 , 根 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 努力做到 有章可 循, 同时, 通过 与企业 的合作 , 优化 专业设置 , 调整培养方案 , 稳定 就业渠道 , 提高 师资水 平 , 扩大办学 规模 , 提 据企业需求 , 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 式, 并对 以下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 升 办学实力, 实现了校企双赢 , 取 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1 ) 自主型合作模式 。学校 与学校 自主创办 的企业进 行合作 , 企业 将 2 . 以校企合作委 员会和 专家 委 员会 为核 心 , 积 极 拓展校 企合 作 平 台 产 品生产融 入教 学过程 , 企 业车 间也是 教室 、 师傅也是 教 师、 员工也是 学 建 设 生、 产 品也 是 作 业 。 学 生 在 企 业 顶 岗 实 习 , 直 接 参 与 生产 活 动 , 既 培 养 了 技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 , 加 强学校 与企 业的深 度合作 , 根据 每个专 能 , 又 提 高 了职 业 素 养 。 ( 2 ) 共 建 型合 作模 式 。 学 校 利 用 企 业 的 设 备 和 技 术 投 入 , 共 同 建 设 校 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发展趋势 , 学校聘请 行业 专家 、 高 校资深 专家 和合作 企 业管理 技术人员及校 内专业骨干组成校企合作 委员会和 专家委员会 , 校 内实验实训室 , 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训练的同时, 也 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 企 合 作 委 员 会 旨 在 为 加 强 学校 和 企 业 的 联 系 和 深 度 合 作 , 专 家 委 员 会 则 注 ( 3 ) 校 外型合作模式 。学 校与校外 企业合作 开展科技研 发、 员工培 训 重 培养 目标、 教学计 划的完善 和学校技 能人 才 的培 养。 目前已有 3 O多名 和 学生 实训实 习, 从而建立起学校与企 业合作 的桥梁 。 生产一线的明星技师、 中华技能大将获得者 以及企 业的重要领 导者分别担 3 . 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参与学校教育教 学和 改革 任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 员, 加强了学校 的校企合作平 根据专业特点 , 学 校聘请 了中华技 能大 奖获 得者 、 技术 能手 、 技术 明 台建设。 星、 劳动模范等 3 2名行业 、 企业 生产 一线 的专家 与我校 教 师共 同组建 了 3 . 充分 发挥 校中厂的优 势 , 实现产训『 结 合 “ 大 师工作室”, 与学校各 专业教 师共 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 人 才培养计划 , 我校校 设企 业。 占地面积 7 0 0 0 0平 方米 , 建筑 面积 2 0 0 0 0平方 米 , 现 岗 提供市场人才需 求信息 , 聘请专家参与教材编 写, 共 同实施课程教学 , 并通 职 工近 百人 , 其 中高级技 师、 技 师和高级工 占职工总数 的 8 0 % 以上。工厂 过各种形式的讲座对教师 、 学 生进行培 训 , 开 阔师生 眼界 , 提 高教学质 量 , 设 备配套齐全 , 拥有金切设备 2 0 0余 台 , 年产值 2 0 0 0余 万 元 。通 过 对 校 设 并协助 学校确立校外实 习基地。 企 业进行综合改造、 资源整合 , 建立了机加工 , 数 控和电工 电子技 术三个大 四、 结 语 型 实 训基 地 。 l t L g t , , 学校还注重发 挥专业 师资优 势 , 与 企 业 合 作 研 发 教 学 今后 , 学校将充分利用天津 市校企 对接优 质平 台, 使学校 与更 多的天 设备 , 开发教 学课题 , 使 专业建设与产 业发展 紧密结合 。 津市企业开展交 流合作 ; 利用 技 师流动站 与各 大企 业的技 师工 作站 的联 4 . 建 设 校 外 实 训基 地 , 引进 企 业 师资 , 积 极 推 进 各 种 办 学 模 式 系, 结合企业技术革新 、 技术改造、 生产工艺难题等 实际情况与企业技 师工 ( 1 ) 加强校外实 习基地建设 , 不断引进企业高级师资 作站合作 , 开展深度合作。 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 式改革 不断 深入 , 学 校充分 利用 校企合 作资源 , 总之, 我校今后将继续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 不 断推动其向 系统 化、 规范 有效 提升学校资源整合能力 , 通过考察 , 洽谈 , 不 断扩展校外 实习基地。通 化、 制度化发展 , 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 服务能力 , 使学校 成为特 过课 堂教 学与企 业实际、 校 园文化 与企业 文化 、 专业教 育与职 业培 训『 的有 色 鲜 明 的 国家 示 范 性 中职 院 校 。 机结 合, 共同制定实训基地 建设 方案 , 共 同开发 专业核心 课程 建设 与人才 培养 工作 。目前 , 已于 5 O多家企业签订学生顶 岗实 习协议。 参 考 文献 : ( 2) 灵活推进多元化办学模式 , 按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计 划 [ 1 ] 刘顺清 , 周定林. 校企合 作、 工学结合 的研 究与实践一 一基 于我 院 “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多家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 共同建立 以 电气 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 J ] . 大学教育 , 2 0 1 3 , ( 1 6 ) . 企业 名称 冠名的培训l 班 。对于冠名班 的教学与管理 , 校企双方 共同制订 了 [ 2 ] 陈解放. 基于 中国国情 的工学结合 人才 的培 养模 式实施路径选择 人 才培养 方案和教 学计 划, 充分利 用双 方的有效 资源 , 共同参 与人 才培养 [ J ] . 中国高教研 究, 2 0 0 7, ( 0 7 ) . 过程 , 实现 预 定 的人 才培 养 目标 , 非 常 受企 业 欢 迎 。 [ 3 ] 丘文 , 李 中胜. 工 学 结合 的 案例分 析和 若干 思考 [ J ] . 职教 论坛 , 5 . 以服务企业 为宗旨, 面 向企业开放办学 , 积极 为企业职工开展培训 2 0 0 6 , ( 0 9) . 我 校 为各 类 大 型合 作 企 业 培 训 技 术 骨 干 , 提 供 技 术 服 上层次的一线技术骨干 。在 合作 内容上 , 涵括 了以下几个 领域 : 一 线

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之“校中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之“校中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8 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与保障,可有效地解决学校实训条件较差、设备老旧、数量不足等困难。

目前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汽修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方法,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实践证明,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模式,既有利于推动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利于现代汽修企业发展,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企业需求。

1 中职汽修专业“校中厂”模式的内涵“校中厂”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之一,是中职学校以场地、设备、人员等资源为基础,吸引行业企业入驻学校,并与企业共同规划建立的既能满足企业生产与服务需求,又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发展,实行学校监督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组织。

“校中厂”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有效平台。

因此,“校中厂”对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这是“校中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对于学校来说,“校中厂”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因此,“校中厂”具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本质;对于企业来讲,“校中厂”是其业务经营的场所,这使得“校中厂”要完成既定的生产环节。

“校中厂”模式既要考虑其服务教学的根本目的,又要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兼具盈利。

我校汽修实训中心拥有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设备实训室、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汽车维护实训室、汽车装饰与美容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专兼职双师型汽修实训指导教师15名,主要承担汽车保养、美容、钣金、诊断与维修等实训任务。

为了节省学校教学成本,同时让学生在校体验企业生产环境及管理制度,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通过对马鞍山市各大汽车4S店、多家汽修厂和汽车美容店的走访与调研,充分了解了他们的经营模式、业务项目和经营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与马鞍山市凯撒大帝汽车美容中心进行校企合作,双方共建汽修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凯撒大帝汽车美容中心马鞍山工业学校分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探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推进,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员,如何在产教融合的视域下,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成为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界紧密合作、相互渗透、互利共赢。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整合校企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实际产业的需求相匹配。

在这一视域下,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与各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职业需求的教育培养,为企业提供更加合格的技术人才。

一方面,产教融合能够为职业院校提供更多的实践资源和实习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项目中参与实际操作,增加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产教融合也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

毕业生在校期间已经深度融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运作模式和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绿色通道。

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职业院校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在产教融合的视域下,职业院校应当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设计和实施,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接触到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师资队伍。

产教融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产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与产业接轨,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职业院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核心就是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创新课程设计,拓展学生实践机会,促进学生与企业员工互动,建立起校企双向的沟通和合作渠道,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职业环境中。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校中厂,厂中校”是一种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的办学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与企业紧密相关的专业教育,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这种办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实践经验,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如今,会计专业的“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已经在一些学校中开始得到探索和实践。

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派出教师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研究,从而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和素材。

企业也派出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企业实践体验。

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纳入到课程设置中。

学校还加强实践教学,引入更多实践案例和项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真实的职业经验,并锻炼实践能力。

学校还积极开展学生实习和企业合作项目。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体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就项目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和科研合作,提供更多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研究课题。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开辟就业渠道。

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以向企业推荐优秀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支持,将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够确保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有效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模式的实施,既能够提供学生更好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也能够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深入体现,在多年校企合作探索及实践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本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以及经验,并对校企合作的长效开展提出了一定的观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逐步提高。

校企合作,是当前学校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模式下,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企业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校企双赢。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内涵要求,我校坚持“因材施教,工学结合,育人为先,学生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示范校建设,同时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综合发展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经验总结1.重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多年来,学校坚持为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稳定就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实现了校企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核心,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聘请行业专家、高校资深专家和合作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及校内专业骨干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旨在为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深度合作,专家委员会则注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有30多名生产一线的明星技师、中华技能大将获得者以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者分别担任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加强了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_校中厂_厂中校_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_谌俊

_校中厂_厂中校_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_谌俊

价值工程1改革“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思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双元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双元育人含有育人主体与育人环境的两个特征,从育人主体来看,“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由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育人的任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1-2]。

从育人环境来看,“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拥有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3]。

“教育部16号”文明确指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由学校提供管理、场地和部分师资,企业提供项目、技术和企业骨干技术人员,构建的“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建立具有明确任务的工作室,它给与了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自由,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效果明显。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工作室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和智力资源,又为企业提供了生产基地,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

第三,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第四,教师在这种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压力下,其实操技能将会大幅度提升,有助于往“双师素质”转变。

通过产学工作室的建立,全面检验了专业教学效果,提升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为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实现校、企、师、生四方共赢。

通过创办“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积累了职业经验,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了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2“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2.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探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也逐渐从狭义的技能培养转向了多元化、综合化的培养。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探索,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探讨这一问题。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教育创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应该将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重要任务,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实施广泛、深入的合作,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和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开设一些专业和科技创新课程,鼓励教师参与产业技术研发,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还应该通过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

学生是职业院校培养的重要目标,他们的发展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职业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大赛、创业大赛等比赛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需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可以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

通过介绍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文章引出了“校中厂”和“厂中校”两种不同的实践探索,并分析了两者结合的实践效果。

结合案例分析,文章总结了对办学模式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在会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探讨。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探索,实践,理念,案例分析,启示,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项热点研究。

背景介绍部分旨在对该办学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会计人才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利用校内资源和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已成为一种趋势。

国家教育政策的倡导和支持也为“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府和学校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社会对高校学生实际能力的需求也在推动这一办学模式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1.2 研究意义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这种办学模式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通过校中厂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厂中校实践,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办学模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融入社会职场,并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优势。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校企合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正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进行的一种积极探索与实践,本文将重点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与意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实现产业需求与教育培养的有机结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在于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提升竞争力。

3. 拓展学生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提升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渠道,实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4. 促进学校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合作共赢,提升教育和产业发展水平。

1.建立校企合作联盟。

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联盟,通过联盟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2. 推进项目合作。

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等形式,推进项目合作,实现学校教学、科研资源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3. 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产教结合的需求,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和实践校中厂建设的道路,旨在提供更加实践性和职业化的教育环境,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目的、模式和效果。

一、校中厂建设的目的校中厂建设的目的在于加强教育与产业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育,而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中厂建设提供了一个与实际产业接轨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的需求。

二、校中厂建设的模式校中厂建设的模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1. 教学实训基地合作学校与实际产业进行合作,共同建设教学实训基地。

学生可以在这些基地中进行实践学习,熟悉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借助基地的设备和资源,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学生打开就业之门。

2. 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确定实习内容和工作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实习生的选拔和培养,在实践中发现和储备优秀的人才。

3. 校企合作项目推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共同推进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工作,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

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研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三、校中厂建设的效果校中厂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果。

首先,校中厂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技工院校“企中校”企校共育技能人才初探

技工院校“企中校”企校共育技能人才初探

技工院校“企中校”企校共育技能人才初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技工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

然而,现实中技工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技工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对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因此,近年来“企中校”企校共育模式被提出并逐渐得到推广,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强技工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衔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一、企中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企中校模式是指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合作,共同参与学生培养和实践教学,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该模式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企业派职业技能人员到学校担任职业技能教师,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

2. 学校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4.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企中校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1. 面向企业需求:企中校模式是一种以企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主要目的。

2. 提高学生技能素质:企中校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企中校模式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从而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企中校模式的实施效果分析企中校模式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企中校模式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将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与企业合作,优化职业技能教学内容,改进职业技能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一、引言会计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会计专业,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

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才。

二、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是一种将校园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根据行业需求,以企业为依托,将教学和实践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1. 实践课程设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会计专业主要是通过理论课程来学习,实践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

而在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中,可以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的也可以在企业中实践,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实际的会计工作,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3. 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通过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实践,学校和企业可以更好地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这样一来,学校和企业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五、总结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

我们应该加强对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在会计专业中的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优秀会计人才。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会计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会计专业是我国高校的主要专业之一,也是市场需求较大的专业。

为了更好的培养具
有实践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采用“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谓“校中厂,厂中校”,就是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就是将学校
与会计事务所或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学习企业的运作流程,增进与企业的联
系与沟通,提高实践能力。

而企业也可以将实际操作过程和经验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
的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并将优秀的学生留在企业进行实习和工作。

该办学模式的实践中,学校需要积极主动的与企业建立联系与合作。

企业对学生的培
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更多的实践技能能够更好的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更好
的提高专业能力,进而顺利的进入实际工作。

在实践环节,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期间,面临的是真正的会计操作,学会了将书本上
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学会如何应对实践中的情况。

同时,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将有机会
引领真实的会计工作,更进一步地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和培养人才。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企业可
以挑选出合适的学生去实习和工作,从而缩短新员工的培养时间,适应企业的工作。

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和用人风险。

总之,“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提高会计专
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应对实际的工作挑战,并为企业在招聘、培养人才上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

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为例

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为例

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①—————以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为例李晓艳,庄晓纯(广东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普宁515300)[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利用企业的技能人才和生产环境,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利用高校的教师人才和科研力量,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瓶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校企共投共建实训基地和教学科研团队,协同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2-0048-02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飞跃发展,高等教育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高职教育同样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

因各种原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国内的不断探索表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不失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李克强总理批示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教育部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加快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食品检测专业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国家和人民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背景下而开设的一个新型专业。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机构对食品检测技术十分重视,纷纷加大了设备投入和技术培训。

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提高食品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显得十分必要。

一、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方向与路径校企合作的动力必须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合作的基础是优势互补,合作的目的必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共培平台的实践

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共培平台的实践

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共培平台的实践摘要: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也是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的主要手段。

校企能否实现高端协作、深度融合是影响高职教育的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文章针对目前校企合作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学校个体特点,提出适合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全新校企合作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共培平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其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

2011年11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定位高端,体现职业教育的引领性、教育目标的前瞻性,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具体可以理解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人才培养模式思路新、人才培养过程手段全。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平台是指以企业和高职院校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前提,通过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实现共同目标的合作组织[1~3]。

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矛盾、增强高职办学活力的最佳途径,是培养有责任感、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平台,近年来该模式改革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主要阵地,众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4]。

1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必要性虽然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整体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的探索与实践
任感
术攻关等横 向课题 , 培养具有一技之长 、
又能解决企业 实际问题的 “ 双师型 ”教
3 经营理念 问题 . 企业和学校 在经营理念上往往存 在

师 。并规定 只有这些教师才能参与 “ 校 中厂 ”的教学 与管理工作 ,对一些无法
胜任企业实 际工作 需要的教师 ,则不允 许参与 “ 中厂”教学工作。 校
新 的需求 。
三、 “ 校中厂”的完善途径
1 完善 相关法规政 策,政府规范校 . 企 合作 政府应 联系实际 ,针对 “ 中厂” 校
方面高职 院校要进行 充分市场调
研 ,合理设置 专业。另一方 面学校 应积
极主动 “ 出去 ” ,向企业界 寻求 合作 走 伙伴 ,通过在企业 或产业 园区设立 企业 教师工作站 的形 式 ,将全体专业教 师有
合作共 建的化学制药 中试车间为例 ,该
“ 校中厂”将企业 的氨基 酸类原料药生
产 线 引 入 学 校 ,在 管 理 过 程 中 ,既 要 遵
厂”顺利运作需解决 的一大难题 。因此 , 以企业需求 为出发点 ,建立校企合作长
守学校 的校纪校规又要按 照企业 的规章
基金项 目:常州大学城教育类立项课题 [ 课题编号 :K Y 0 o ] J 2 1一 t。 1
虽然政府对校企合作在宏观 上支持 和鼓励 ,但 是缺乏 明确 的政 策法 规和有 力 的财政 支持 ,特别是对企业鼓 励和支
的双重 熏陶 ;四是能通过顶 岗实践 ,经 济条件得 以改善 , 就业竞争力得 以提升 。
() 2 企业在 “ 中厂”中实现 了 “ 校 三 重效益 ”。一是人才效益 , 业通 过 “ 企 校 中厂”的运行模式 ,可 以发现和培养一

高职院校“校中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中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中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校中厂”的引入起到了校内实训基地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黑龙江职业学院于2011年将学院培训中心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中厂”,开始探索校中厂运行管理模式,在酒店运行的真实环境中开展了实景实境的“学做一体”教学,创新了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高管作为专业带头人,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增强了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关键词】校中厂;成立背景;意义;社会效果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校中厂”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引入学校实训基地,与学校设备、师资进行整合,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结合生产按学校要求开展教学,建立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中厂实训基地,由于在校内建立,对其相对应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及提供具有专业技能性劳动的勤工助学岗位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是校内实训基地所无法替代的。

一、黑龙江职业学院“校中厂”的成立背景黑龙江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既包括技能性实训,如:摆台、铺床及需要花费大量耗材的操作性实训(调酒),也包括对客服务技巧、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训练等方面的综合性实训,无论是哪一种实训,学生大都是在脱离真实环境的仿真实训室中进行。

这些课程均通过前厅、客房、餐饮等相关专业技能课程来实现。

一方面,由于是根据知识点设置实训项目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实训时缺少真实的对客服务情景,无法体会到真实的工作职场氛围,很难在实训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对客技巧、突发事件处理及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名企+校中厂”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通过几年来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重点专业建设,学院成功引进沃尔沃西南区能力发展基地和嘉通工程机械维修公司进驻校园,形成“专业+名企+校中厂”的专业建设模式,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采用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定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共组“双师”教学团队等措施,找出现行培养模式下技能型学生素质结构存在的不足,确定了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高端技能人才素质结构,对校企共同培养工程机械高端技能人才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素质结构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首次提出的高职新概念。

2011年5、6月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两次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端型专门人才”已成为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最新定位。

高端技能人才是相对的,它是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在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领域范围内相对应的掌握核心技能的劳动者,其本质内涵是劳动技能的高熟练程度,丰富的经验,对隐性知识与隐性技术的精准掌握,以及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高端技能人才应具备实操性,即掌握高端操作技能的“高级蓝领”;技术性,即高技术、高技能、强工艺;引领性,即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者、技术骨干;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渐增大;成长性,即队伍建设、系统培养;层次性,即人
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明确、区别中职等特征。

课题组以这些特征结合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领域的特点,结合现有教改成果,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1)广泛调研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对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高端技能人才素质需求,校企共同制订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2)在沃尔沃西南区能力发展基地和“校中厂”进行工程机械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运行实践,总结经验,找出现行培养模式下学生素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高端技能人才素质结构。

(3)按照“专业+名企+校中厂”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在校中厂开展工程机械知名品牌的柴油发动机、液压总成、机电液控制系统等真实产品维修教学,形成“专业+名企+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校企双方对学生共同管理、共同指导、共同考核,探索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高端技能人才素质结构培养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校企共育工程机械高端技能人才的核心与关键环节
纵观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发现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实践教学,使高职学生达到高端操作技能标准,而实践教学关键是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效果则源于“专业+名企+校中厂”建设。

因此,“专业+名企+校中厂”是培养高端
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环节,是校企一体化的最有效体现形式。

以此为出发点,为完善本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本课题拟解决以下“专业+名企+校中厂”运行的关键环节:
(1)探索并形成高端技能人才素质结构培养的模式和长效机制,建立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保障机制。

(2)探索并形成校企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考核机制,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提升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能力。

(3)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并形成适合高端人才培养的校企文化沟通机制。

(4)修订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会说、会做、会写”的“三会”基本能力;提高高端技能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机械专业高端技能人才素质结构调研与分析
课题组对四川区域内20多家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两部分,深入调研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高端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了解我院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状况。

调研中发现往届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技能型人才素质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适应生产岗位的创造性能力较差;
二是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与本科和中职学生相比优势不突显。

综合考虑高端技能人才具备的实操性、技术性、引领性、成长性、层次性特征,结合行业(企业)对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高端技能人才素质的需求,确定了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具备的素质结构,如图1所示:
三、“专业+名企+校中厂”专业建设模式下对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通过引进沃尔沃西南区能力发展基地和嘉通工程机械维修公司进驻校园,校企共建校内学习训练区、实训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工程机械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平台;通过校企共组“双师”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

通过实施订单培养,实现与生产“零距离”接触,“专业+名企+校中厂”的办学模式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2013届学生与四川易初明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都福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四川顶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都惠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四川广川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成立“卡特班”、“沃尔沃班”、“小松班”、“现代班”等,订单班比例达到了70%以上。

通过采用“专业+名企+校中厂”专业建设模式,实施“订单培养,做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使学生掌握过硬的动
手能力,了解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规则,而且使他们达到“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要求,初步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素质。

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名企+校中厂”专业建设模式优势,使我系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起薪平均水平较高,得到了用人单位很高的评价。

四、校企合作培养工程机械高端技能人才创新与特色
通过“专业+名企+校中厂”模式下对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形成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点:(1)建立高端技能人才素质结构培养的长效机制。

学院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和员工培训,为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建立校企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考核机制。

与名企和校中厂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实行互兼互聘的合作方式,聘请企业人员做学院的兼职教师,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津贴挂钩;同时派工程机械专业骨干老师到企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协助企业进行教学过程管理。

(3)建立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保障机制。

引企驻校,在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产业、企业、专业优势,一边完成企业产品维修生产任务,一边完成学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任务,努力实现企业效益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增强、教师社会实践能
力提升的“三赢”局面。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了专业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2012年6月-9月期间,学院自动化工程系充分发挥示范性高职学院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为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连续举办了武警交通总队工程机械操作技能培训班、装备管理干部班、工程机械维修工培训班、培训官兵总人数达150人,创造培训产值近100万元。

培训项目满足了武警交通部队转型时期“应急保障常态化,常态保障应急化”的特殊需求,培养了更多懂装备、爱装备、管理好装备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高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教学效果得到部队首长和学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5)建立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

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彼此间沟通和理解,并在合作中吸收企业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点,促进系部“校企一体文化”的发展,为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校企合作培养工程机械高端技能人才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近几年“专业+名企+校中厂”合作进行工程机械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能结合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合作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合作的关系在不断明晰,合作的成效也在不断显现,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正呈现逐步提高的发展态势。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受环境、利益驱动、资源及政策的制约,校企合作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仍
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因为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双赢,学校主要功能是育人,而企业的主要功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二者价值取向不同,难以量化衡量,利益机制难以驱动,合作较困难。

2.当前的“专业+名企+校中厂”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不规范,没有充分发挥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和“校中厂”在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毕业学生的专业优势不突显。

3.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的仅仅是导向作用,并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政策,特别是知名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本文章获得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基金项目资助“aprojectsupportedbyscientificreserchfundofsichuanvocati ona1andtechenica1educationcenter”),项目名称: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高端技能人才素质结构研究项目编号为
“gzy12c58”
[参考文献]
[1]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
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2011.05
[2]鲁昕.加强职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新华网,
2012.05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1.10
[4]金桃.厂中校校中厂做中学学中做.中国交通报,2010.05
[5]郑晓梅.技术的本质与技术型人才素质结构高职论坛,2010.10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