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事训练伤的讨论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军队对于军事训练的需求越来越高,训练也越来越加强,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然而,军事训练中的各种伤害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如何有效地防止和治疗训练伤,成为军队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训练前的防护措施军人要参加各种体能训练、战术训练和技术训练,为了有效的防止训练中的意外伤害,军人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头盔、护膝、护肘、护臀、护胸等,以保护关键部位,同时要保持良好的足部健康状态,穿合适的鞋袜,避免滑倒和扭伤,这些都是训练前必须进行的防护措施。
二、训练时的注意事项军事训练过程中,指挥员和教练员必须时刻关注官兵的身体状况,对于可能引起的危险和风险,必须进行提前的预警和预防措施,如减少重复运动、减轻运动量、增加适当的休息时间。
在训练期间,要加强督导,坚决杜绝违章乱纪现象,规范训练行为,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1、进行合适的拉伸减压运动在训练后一定要进行合适的拉伸减压运动,帮助肌肉松弛,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防止肌肉拉伤、肌肉疲劳和其他各种训练伤害的发生。
2、进行适当的康复和理疗当官兵出现训练伤害时,应该立即进行适当的康复和理疗,以加速痊愈。
康复和理疗方法包括适当的休息、调整饮食、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按摩理疗、热敷等,具体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训练伤害类型和程度来选取。
3、确定严格的复训标准在康复期间,必须根据训练伤害程度的不同,确定严格的复训标准,以避免复发或恶化。
复训标准包括伤势的完全痊愈、身体状态的恢复到正常水平、人员的心理状态稳定等。
四、保持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状态只有保持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状态,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疗训练伤害。
军人要注意饮食、睡眠、心理调节等方面,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障身体健康。
五、培养正确的训练观念培养正确的训练观念,是预防和治疗训练伤的重要措施。
军人要克服盲目追求成绩、超负荷训练的心理倾向,保持科学、合理、有序的训练方法,坚持渐进式训练,防止身体过度疲劳,以避免各种训练伤害的发生。
军事训练受伤剖析

1、预防和减少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伤教育的根本目的。
2、部队军事训练伤致伤因素极为复杂,既有人体本身的内因,也有训练场环境和气候的外因,因而制定预防措施,进行科学的训练和组织实施,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和教育,保证健全的心理健康等显得尤为重要。
一、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训练伤的概念:军队(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简称训练伤。
(一)、训练伤分类按损伤部位分:(1)骨与关节损伤。
(2)软组织损伤。
(3)下腰部损伤: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腰椎问盘脱出症等。
(4)其它:肌腱炎、腱鞘炎、肌纤维织炎、滑囊及滑膜炎等损伤性炎症。
按损伤病程分:(1)急性损伤:短时间内遭受暴力所致的损伤。
(2)慢性损伤:多由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来。
按损伤程度分:(1)轻度损伤:有较轻功能障碍,需暂时减少患部活动。
(2)中度损伤:有明显功能障碍,需停止患部练习。
(3)重度损伤:完全不能参训需住院治疗(二)、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1)心理素质因素:心理问题一直是困扰战士并导致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新兵集训期。
由于新兵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活环境变化大,思乡情绪较重,缺乏训练基础,部分人员容易产生畏惧、紧张、焦虑、厌烦等不良情绪,在训练时精力难于集中,动作僵硬变形,身体协调性和准确性都会降低,导致训练中受伤。
(2)身体素质和解剖结构因素: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技术操作的保证。
入伍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士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低,身体耐力相对较强。
一些骨关节的结构因素也是造成训练伤的原因,如先天髋过度外旋、足过度旋前等。
身高与身体质量的比值越大,损伤的机会越多。
一般认为,身材矮小的人易发生训练伤;肥胖也被公认为是训练损伤的危险因素,其显著增加下肢在运动中的负荷,增加损伤机会。
此外,吸烟、食物摄入限制都是危险因素。
基层部队训练伤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基层部队训练伤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孙子兵法》中讲到:“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当前部队实战化训练中一些高难度、大强度或快节奏的险难课目占据较大比重,在官兵军事体技能得到有效锤炼的同时,训练伤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制约军事训练深入开展的“拦路虎”。
充分认清训练伤对军事训练和部队建设的影响和危害,认真分析训练伤发生的原因,研究梳理解决对策,做好训练伤预防工作,对于激发广大官兵练兵热情,不断提高军事训练质量和部队整体战斗力,有效履行职能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部队训练伤产生的原因引发训练伤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防范意识淡化。
大部分单位对于人、车、枪弹、密和目标的安全管理比较关注,但对新时期训练任务加重和训练对象的身体及心理素质的新特点认识不够充分。
有的认为,部队这么多人,天天搞训练,出现几个训练伤属正常现象;有的认为,出现训练伤是训练严格的表现,是对训练负责任的表现;还有的认为训练伤客观存在,防不胜防,只能听之任之,被动承受。
尤其是近年来,未发生严重事故,有些干部防范训练事故的弦开始放松,有的对不断增多的一般性训练伤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这是导致训练伤问题频发的思想根源。
二是组训能力较弱。
个别干部骨干不会组织训练,课目安排不合理,没有按照难易穿插、室内外搭配、体能技能结合、技术战术互补安排训练;不能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随意增加难度、强度,盲目赶进度,引发了部分训练伤;有的对战士伤病情况不掌握、训练强度难度估计不足,身体活动不充分或带伤参训;有的训练前未充分准备活动,身体突然受到剧烈运动的扭拉而损伤,训练结束未做放松活动,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功能失常,留下隐患。
三是强度难度加大。
随着实战化训练力度加大,一些过去没有开展过的重难点课目展开了,一些原来取消的危险课目恢复了,一些不贴近实战化要求的防范措施取消了,面对高难、高强度训练,个别官兵仅凭一股热情,片面强调硬科目成绩,甚至搞超负荷训练或加班加点,忽视受训者的身体承受能力,从而导致训练损伤难以适应,造成训练伤多发。
我军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我军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研究综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军事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已成为军队人员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军事训练也会给军队人员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近年来,我军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研究逐步深入。
一、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概述军事训练是军队人员必须要接受的一项训练,它旨在通过体力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使其能够适应极端战斗环境。
军事训练伤则是指军队人员在训练过程中因运动受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损伤。
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军事训练中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导致伤害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少伤害的发生。
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对人群的研究和对疾病的研究。
人群研究主要探讨军队人员发生伤害的特点、趋势、规律和与伤害有关的因素等;疾病研究则是探讨不同类型的训练伤与军队人员不同的个人和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
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旨在为军队制定有效的健康促进策略和,为军队人员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二、军事训练伤的分类军事训练伤可分为急性伤和慢性伤两类。
急性伤是指在训练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如骨折、扭伤、拉伤和脱臼等。
慢性伤则是由于长期的重复性运动造成的伤害,如肌肉劳损、韧带和肌腱的微损伤、疲劳骨折等。
三、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病率和占比高:军事训练伤是军队人员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之一,每年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发生的训练伤占比例约10%~15%,且以减少不良影响的需求为导向,发病率和占比必然较高。
2.伤情重:不同类型的训练伤在严重性上也有所不同。
例如,骨折、脱臼等严重损伤容易导致大面积出血、休克和残疾,而肌腱或韧带损伤则较容易导致慢性疼痛和运动能力下降等后果。
3.发病原因复杂:导致训练伤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训练不规范、训练周期过高、营养不良、肌肉或韧带柔韧性不良等。
关于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探讨

关于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探讨新兵基础训练阶段军训伤发生率较高,如何有效地降低新兵训练伤发生率,探索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确保入伍新兵军事训练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兵军事训练伤常见原因及分析1.1 新兵自身因素入伍新兵大多为独生子女,年龄普遍偏小,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机体耐受性较差,对各种科目训练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但在部队的训练条件与强度相同,其身体素质与军训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新兵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部队训练生活适应较慢,对军事训练存在畏惧心理,训练中缺乏自信和自我保护意识,动作要领不能准确掌握。
入伍新兵身体素质不强和心理因素是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1.2 部队行政管理(组训者)因素1.2.1 内容安排不合理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是导致训练伤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新兵训练内容安排中缺乏基本的体能和体格训练,使训练缺乏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必要的过渡。
随着训练科目的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的加大,超过新兵机体生理阈值均可导致训练伤。
1.2.2 准备活动不充分施训方法简单、草率,在器械、障碍、越野等训练之前未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忽视了训练前的热身和放松训练或考核前的准备活动以及其后的肌肉放松活动,训练前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也是造成训练损伤的常见原因。
加之动作要领掌握不准确,在训练时就容易导致军训伤的发生。
1.2.3 訓练强度过大这是现在新兵训练中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因为训练时间短,两个月时间要达到以前三个月的训练效果,只有加大训练强度,高强度的训练使新兵难以适应,得不到充分休息而过度疲劳,训练伤的增加就在所难免。
短期内训练强度、训练周期及频率增加过快是引起军训伤的主要原因。
1.2.4 军训伤防护教育少在军训伤发生原因中,缺乏训练伤预防知识所占比例较高。
新兵入伍第1年,更缺乏训练伤预防知识,是军训伤的高发人群。
因此,应加强对新兵的军训伤防护教育,重点是提高新兵自我保健、自我防护意识,使之认真掌握训练课目动作要领,遵守安全防护规则,可以有效降低军训伤发生率。
新兵训练伤的原因及预防

新兵训练伤的原因及预防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新兵训练伤的原因及预防(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新兵;训练伤;原因;预防新兵训练是实现普通百姓向军人转变的第一步,是年度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
新入伍战士由于训练科目多、强度大,训练经验缺乏,机体适应性、耐受性较差;同时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较差等诸多原因,容易导致参训时受伤。
一旦发生训练伤,不但损害新兵身体健康,而且影响训练成绩。
因此,做好新兵训练伤预防工作,对保障新兵身体健康,提高军事训练质量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仅就新兵训练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浅谈几点,以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新兵训练伤的发生原因1.1训练因素一是刚入伍新兵训练科目多、强度大,长时间、高强度训练,致使在运动中承重的部位长时间超负荷而损伤,如疲劳骨折。
二是组训不合理训练科目太集中和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均为训练伤的致伤因子,某一科目反复训练时间过长,如正步训练中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三是施训方法简单,致使动作要领掌握不准确,易发生某些特殊部位的损伤,如在进行体能训练、战术基础训练时发生四肢部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位的挫伤,腕部、踝部及腰部扭伤;进行战术训练跃进、卧倒时发生摔伤。
四是训练场地准备不充分,过于坚硬的场地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也是造成新战士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草地等过于柔软的场地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扭伤。
五是训练中缺乏保护意识,由于相关防护教育不深入,新兵的训练伤防护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训练中的防护措施不完善,导致训练伤增多。
1.2自身因素新兵具有年龄小、机体适应性及耐受性较差等特点,特别是部分独生子女战士,其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低,对高难度训练科目存在紧张、恐惧和自卑心理,易导致动作走样变形;个别战士逞强好胜,防护意识差,不按动作要领施训;刚到一个集体人际关系不融洽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入伍前有不良生活惯的,如吸烟,这些都是容易导致训练伤发生的原因。
军事训练伤预防报告

军事训练伤预防报告军事训练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但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这些伤害不仅会影响军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训练效果和部队战斗力。
因此,预防军事训练伤至关重要。
一、军事训练伤的常见类型及原因(一)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是军事训练中较为常见的一类伤害,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等。
其主要原因通常是训练前热身不充分,身体肌肉和韧带没有达到足够的灵活性和伸展性;训练强度过大或训练动作不规范,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能力。
(二)骨与关节损伤骨折、关节脱位、滑膜炎等骨与关节损伤也时有发生。
高强度的负重训练、剧烈的跑跳动作以及意外摔倒等是导致此类损伤的常见因素。
此外,长期的重复性训练可能导致关节磨损和慢性损伤。
(三)疲劳性损伤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容易引发疲劳性损伤,如应力性骨折、足底筋膜炎等。
身体在疲劳状态下,肌肉和骨骼的承受能力下降,无法有效缓冲和分散训练带来的压力。
(四)其他类型除了上述常见类型,还有一些特殊环境下的训练可能导致的伤害,如高温环境下的中暑、寒冷环境下的冻伤等。
二、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一)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根据军人的身体素质、训练目标和训练条件,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负荷,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
(二)充分做好训练前准备训练前的热身活动必不可少,通过慢跑、拉伸等方式,提高身体温度,增加关节灵活性,使身体各部位为即将进行的训练做好准备。
同时,检查训练场地和器材,确保安全无隐患。
(三)规范训练动作由专业的教练或经验丰富的军人指导训练动作,确保每个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正确的动作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力量消耗和受伤风险。
(四)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军人的基础体能水平,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等。
良好的体能是承受训练负荷和预防受伤的基础。
(五)合理安排休息与恢复保证军人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
同时,提供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促进身体的修复和机能提升。
军校学员军事训练伤易发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

军校学员军事训练伤易发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摘要:军校的军事训练不可缺少,学员在进行军事训练的过程中,受伤是难免的事。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训练时受伤现象的发生,教官应当对诱发军事训练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预防。
因此本文特此展开探究,首先简单地阐述了军校学员军事训练伤的种类,然后分析了诱发军校学员军事训练伤的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军校;军事训练;受伤因素;预防措施引言何为军事训练伤?所谓军事训练伤指的是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受到的伤,这种伤一般严重性不是特别高,主要是一些外部伤,但是发生的频率却比较高。
作为军校学员日常必须进行的项目内容,军事训练对学员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旦训练过程中出现受伤的情况,将会对正产的训练造成很大的影响。
要想保证军事训练的正常进行,就必须控制好军事训练伤的出现,因而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1.军校学员军事训练伤的种类从当前军校学员军事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军事训练伤的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下腰部损伤以及炎症[1]。
骨关节损伤如骨折、关节扭伤等,软组织损伤如挫伤、撕裂等,下腰部损伤如腰扭伤等,炎症如肌腱炎、肌纤维组织炎。
2.诱发军事训练伤的主要原因2.1身心素质因素身心素质方面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对训练伤缺乏认识,另一个是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对于绝大部分的军校学员来讲,对训练上的认识总是停留在腿伤、肩伤、腰伤等层面,对于具体性的受伤类型并不是非常清楚,这就直接导致在训练的过程中的不够重视。
另一方面,学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认为保护是教官或者军校的事,受伤出现后有军校负责,同时在训练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成绩,导致过于追求成绩的情况出现,忽视了训练伤的预防工作。
2.2训练组织因素训练组织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准备活动不足、训练强度太大、训练安排不合理以及疲劳训练。
军事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197当代体育军事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吴松松虽然我国的军事体能训练体系已经得到了完善,但实际体能训练中依然避免不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影响学员们的身体素质,严重者还会打击学员积极性和意志力。
对此,本文对军事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1 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其原因1.1肌肉拉伤、擦伤及原因主要发生在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及长跑等训练中,肌肉拉伤后会出现局部剧痛,肌肉还会因为紧张形成索条状硬块,其原因包括训练场地地面过硬、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较大、自身体质较差、准备活动不充分、跑步等姿势不正确等。
擦伤包括表皮剥脱、翻卷等擦伤类型,其原因包括钝器摩擦、障碍物擦伤。
1.2关节韧带扭伤及原因实质上就是人体四肢的不同关节、躯体部软组织出现损伤,但未出现脱臼和骨折等情况,主要发生在手腕、脚腕及膝关节等部位,其原因包括地面过硬和不平整、下肢承的受应力增加等。
1.3挫伤及原因通常情况下,挫伤是钝性物体造成的软组织损伤。
军事体能训练中,摔跤和击打是非常常见的训练项目,在多元化的体育运动中,学员们或多或少都要参加一些强度较大的身体对抗训练项目,这一过程中因为不可避免会出现碰撞、踢打抑或是身体部位与训练器材发生摩擦等等都容易发生挫伤。
当挫伤发生后,一般都会出现皮下淤血、皮肤发绀等症状,偶尔会出现骨折以及脑震荡。
学生在参加剧烈运动时,极易发生挫伤。
特别是在参加周期性培训项目时,受训人员的地方组织结构很容易出现过度挤压、摩擦、长期拉长等现象,继而出现微损伤,长时间后造成挫伤。
1.4脱臼或骨折及原因在训练过程中,脱臼是一种很常见的关节脱位,主要由直接或间接的严重外力引起。
在许多军事体能训练中,训练强度都很高。
如果严重的外力对身体局部关节造成严重压力,就很容易造成关节面偏离正常位置的现象。
骨折是指骨结构在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下,出现完全或者部分骨折。
一般军事体能训练强度都很大,一定程度上会对关节局部造成严重的冲击。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

摘要:军事训练伤可导致正常训练和个人素质得到较大影响,致使医疗资源被大大浪费,为此,通过有效的措施对训练伤进行预防是当前探讨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训练伤的发生频率,旨在引起全社会各界对训练伤高发率的认识,同时对导致训练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影响因素;预防军事训练伤是一种给部队官兵正常训练以及个人素质提高带来严重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军事训练教练的主要问题。
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原因非常多,其中管理、教育以及监督不到位,或者组训不科学等,都可能致使训练上的发生率因此攀升。
近几年来,随着军事训练的人性化发展,部队对军事训练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如何有效预防成为了关注的共同话题。
可想而知,要实现对军事训练伤的有效预防,那么首先我们应对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进行探讨,才能够提出具有更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现结合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将军事训练伤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训练伤的发生频率军事训练伤中发生率最高的群体,主要集中在新兵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根据我国报道显示,新兵基础训练中训练伤的发生率为7.9%-37.7%,而国外的发生率更高,达到了4.8%-85.0%,其中过劳性损伤最高,占总训练伤的70.0%-80.0%,这不仅致使医药资源严重耗损,同时也造成较为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另对训练伤引起的丧失训练时间统计发现,平均每个士兵训练伤都需要停止2个月的训练,并且超过73.0%的损伤可导致患者无法在4d时间内恢复正常的活动。
有报道通过对新兵的统一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发现,陆军的发生率最高,达到了32.8%,其次为海军,达到了28.2%,第三为空军,为25.0%[1]。
由于不同的人群训练或者各分队的训练成员和强度有所差异,故即便是统一部队所属的各分队的训练伤发生率也有明显差异。
2 训练伤的发生影响因素2.1 训练科目及训练环境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加大、训练科目的不断增多,训练科目过于集中,或者在进行安排时,超出了机体生理阀值,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训练伤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当部队在进行强化训练之后,往往是训练伤增加的高峰时期。
军事训练伤问题及措施分析

军事训练伤问题及措施分析摘要:军事训练是生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军事训练伤则是影响军事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是一直困扰部队训练的难题,其解决与否直接影响部队训练任务的安排与实施,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近年来军事训练形式多样、内容复杂、任务繁重,军事训练伤频频发生。
因此,针对军事训练伤的研究是保障训练水平,提升作战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问题;措施;分析1发生特点1.1项目与损伤类型根据相关资料总结,军事训练伤多由器械训练引起,其次还包括400m障碍、擒敌技术、长跑等,以上几种训练类型比例约为4∶3∶2∶1。
此外,由于不同兵种的训练项目不同,训练伤的损伤类型也存在较大差异。
陆军训练伤中,新兵损伤类型以骨关节损伤最常见,高达16.5%;海军则多为滑膜炎、肌腱等炎症反应,此外还包括膝关节滑膜炎与骨关节损伤。
与陆军相比,海军的炎症发生率大幅升高,骨关节损伤发生率降低。
有临床研究对464例军事训练过程中受伤住院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36.4%,其次为椎间盘突出的17.5%及半月板损伤的14.0%。
损伤部位分布以脊柱及下肢关节居多,分别达23.5%及32.8%。
骨折的发生体现出目前的部队兵员普遍存在骨质弱化趋势,其中应力性骨折士兵与非应力性骨折士兵相比,骨质密度明显偏低,提示骨质情况为引起应力性骨折内在因素之一。
这一结果与我国国情有关,应试教育对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视不够,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不足,致使参军入伍的新兵普遍存在骨皮质薄、体质较弱的情况,面对超强度军事训练发生骨折的风险也因而增大。
1.2分布情况有调查研究显示,军事训练伤发生时间以冬季居多,且基础训练期第2周与第7周为高峰期。
在人群分布方面,以入伍1年的新兵发生率最高,达16.1%,其中急性与过劳性损伤分别占22.3%及77.7%。
新兵训练伤发生率在训练伤总发生率中所占比例已高达75%,显著高于老兵。
在兵种方面,陆军明显高于空军与海军,其中陆军中以步兵发生率最高,远高于炮兵等兵种。
基层部队训练伤现状与思考

疲劳性训练伤。
训练是基层部队的常规工作,且训练时间长、任务多部分刚刚人伍的新兵因 不能很快很好适应部队的训练任务,就会导致身体时常处于超负荷状态。
在此状态下,肌肉的靭带 和身体的骨骼在高负荷的训练过程中,处于高度疲劳状态,加之长时的超负荷训练,造成身体容易 发生较大的损伤。
卫生学训练伤。
基层部队训练强度大、时间久、任务重,体能消耗较大,目前的营养供给制 度,虽然能够保证官兵平时所必需的各种营养,但是由于不同任务的官兵进行的训练项目有所不 同,营养供给补充却没有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导致部分官兵由于缺乏科学 性营养指导与科学性食物能量供给,致使身体健康存在潜在危险因素,进而影响训练质量。
失误性训练伤。
部队训练时部分官兵没有完全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训练,容易造成身体失误性损 伤。
分析原因:其一是基层部队缺乏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其二是部分官兵对新配置的安全防护设 施缺乏足够了解,而无法正确使用安全防护措施保护自己,造成失误性训练伤。
意外训练伤。
基层部队训练任务和环境复杂多样,一些任务需要在夜间进行或在多种地质条件 下进行。
在这些难以辨认物体方位、复杂地势环境下,参训官兵易发生关节扭伤等;训练中一些 军事设备的操作也会造成意外伤害,其中,挤压伤和切割伤是基层部队训练伤中较为严重的种类。
科学防治训练伤积极普及训练伤防治知识。
加强官兵思想和技能教育,提高其对训练伤问题的科学认识,使基 层官兵在训练前对自己的训练任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清楚训练的目的和对应的防护性措施。
做好军事训练前期准备工作。
训练前有关部门需针对训练的时间、地点及自然、季节变化及当 日天气情况进行分析,保证训练大纲符合基层部队的客观实际。
此外根据基层官兵的身体素质,以 及对恶劣自然气候的抵抗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工作,对军事训练的课目进行调整,保证官 兵能以最佳的功能状态进行体能运动,注意个体差异情况,避免过度劳累。
及时发现并处置治疗训练伤。
是否应该废除军事训练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军事训练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军事训练。
首先,军事训练是一种对人体和心理健康有害的活动。
军事训练通常包括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和体能训练,这对身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和疲劳。
此外,军事训练还需要士兵忍受长时间的压力和紧张状态,这对心理健康也是一种负担。
长期的军事训练容易导致士兵身心俱疲,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军事训练对社会和家庭关系也有不利影响。
军事训练需要士兵长时间离家,这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疏远,对家庭造成负担。
而且,士兵在军事训练期间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容易导致社会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因此,废除军事训练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最后,军事训练也容易导致军队内部纪律松懈和士气低落。
长期的高强度训练容易让士兵感到疲惫和厌倦,这会影响他们对军队的忠诚和士气。
而且,军事训练中的严格纪律和高压环境也容易引发军队内部的纪律问题和冲突。
因此,废除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和士气,有利于军队的稳定和战斗力。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军事训练。
首先,军事训练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
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我们不寻求战争,但我们必须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以确保和平。
”废除军事训练将削弱国家的国防能力,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士兵的纪律和团队合作能力。
军事训练中的严格纪律和高强度训练可以培养士兵的服从性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在战场上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正如古希腊军事家西孟尼德斯所说,“胜利来自于纪律和团队合作。
”废除军事训练将削弱士兵的纪律和团队合作能力,影响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最后,军事训练可以培养士兵的意志品质和忍耐力。
军事训练中的高强度训练和压力环境可以锻炼士兵的意志品质和忍耐力,提高他们在战场上的抗压能力。
正如美国将军麦克阿瑟所说,“只有在压力之下,才能锻炼出真正的勇士。
是否应该废除军事训练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军事训练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军事训练。
首先,军事训练是一种对人类和平发展的威胁。
军事训练的存在会增加战争的可能性,导致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正如著名的和平主义者甘地曾经说过,“眼还眼,全世界都会变成瞎子。
”如果我们废除军事训练,就能减少战争的可能性,让世界更加和平。
其次,军事训练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每年都有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军事训练和军备竞赛,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改善社会福利、教育和医疗等方面。
正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同时在枪口和黄油上花钱。
”如果我们废除军事训练,就能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军事训练会造成人的伤害。
在军事训练中,士兵们经常面临生命危险,甚至可能受到心理创伤。
废除军事训练可以保护士兵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废除军事训练是符合人类和平发展的需要,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伤害,提高社会福利。
因此,我们应该废除军事训练。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军事训练。
首先,军事训练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国家就无法保护自己的领土和人民安全。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我们必须为和平而准备战争。
”军事训练可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军事训练可以培养士兵的纪律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军事训练,士兵们可以学习到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品质,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综上所述,军事训练对于国家安全、士兵素质和国际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废除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伤防护方法的思考

特别关注军事训练伤防护方法的思考陈飞 (江苏省连云港市94587部队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军事训练由于其自身具备的特点,在训练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训练伤,对参与训练人员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都有着较大威胁。
因此,针对当前军事训练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训练伤,需要提高对受伤后各种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明确防护要点,进而保证能够在军事训练有效避免受伤情况出现,从而更加有效的开展军事训练。
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军事训练伤,并且分析对应的防护方法,以期为参与训练人员提供参考。
1应力性骨折骨骼是人体中非常坚硬的组织,在非严重暴力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骨折,但是如果反复对同一个位置给予超负荷应力、剪力、张力等作用,或者是骨骼已经出现疲劳情况,造成已经损伤的肌肉反复出现不协调收缩,就会造成骨骼出现损伤断裂,医学上被称为疲劳骨折或者是应力性骨折。
出现应力性骨折后,人体一般不会有明显外伤表现,在早期不容易被发现,而当训练者某个部位开始出现原因不明的固定疼痛,并且疼痛之前已经经历过了强度较大的训练,出现应力性骨折的几率相对比较大,并且疼痛会随着训练强度的不断加大而增加。
针对该训练伤的防护要点,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施武装越野、负重跑等训练内容时,需要实施循环训练法,避免单一动作的重复、超负荷进行,并且要求训练者掌握对应的训练要领。
(2)在出现早期症状后,需要及时调整训练时间、内容以及强度。
(3)一旦确认出现应力性骨折,需要立即停止参与训练,休息时间控制在7~10天左右,并且采用物理治疗的方法进行辅助。
2肩关节脱位肩关节是一种球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大,但是稳定性相对比较差,容易出现脱位。
在军事训练中出现前脱位的情况比较多,脱位后一般会表现为肩部外伤后造成的局部疼痛、肿胀以及畸形等,同时会出现活动障碍。
针对肩关节脱位的防护要点,主要分为:(1)保证训练的科学合理性,准确掌握和规范动作要领,尽量避免动作出现失误;(2)在训练之前要充分做好对应热身运动;(3)通过适当的训练加强肩关节灵活度以及柔韧度,提升肩关节的抗损伤能力以及稳定性;(4)一旦出现肩关节脱位,需由专业医生实施手法复位后充分进行休息,避免二次损伤。
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护的做法与思考

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护的做法与思考目的:对军事训练伤防护经验进行总结,做为部队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护工作的参考。
方法:分析了近年来因军事训练受伤的类型和原因,提出了增强防护意识、注意工作协调、注重细节、加强卫生保障等军事训练伤防护措施。
结论:实践军事训练中得当的伤防护工作措施,可以降低部队在进行军事训练时伤病的发生率。
标签:军事训练伤防护做法部队在和平时期进行军事训练是为了增强战斗力,在军事训练中受伤非常常见,甚至于造成伤残。
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护工作,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是参训官兵和后勤人员的关注热点。
我部探索了一些提高训练伤防护水平的措施,不断强化了健康教育,制定了科学的训练计划,重点做好重点人员和科目的防护,并在训练现场进行了严格的卫生监督,通过一系列的伤防护措施的开展,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不断提升。
一、军事训练伤的类型和发生原因军事训练伤指的是接受训练人员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运动系统损伤,一般训练时产生的腹痛、肠胃炎、冻伤、脏器损伤等症状,不属于军事训练伤。
军事训练伤的主要类型有: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炎症。
其中骨关节损失包括骨折、扭伤、脱节等,软组织损伤指的是除骨骼以外的组织性损伤,炎症指的是皮肤、肌肉、肌键等无菌性炎症。
产生军事训练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未进行卫生防护和安全培训,军事训练前以及训练过程中都未全面讲解训练伤的预防,再加上防护措施不过关,卫生人员未进行现场防护指导,训练官兵缺少动运医学的常识;二是训练前准备不足,有的训练项目开始之前没有做示范动作,也未讲解注意事项;三是训练官兵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有待提高,在参训官兵中新兵的年龄较小,身体素质不强,骨骼发育也不成熟,同时部分训练官兵的心理素质较差,对难度较大的训练项目产生了恐惧,动作不规范,未按动作要领训练;四是训练的组织不科学,在制定训练计划时随意增加训练难度,或者一直实行单调型的训练,有时进行突击性训练,为了完成计划发生轻伤后不进行现场卫生处理,有的官兵发生训练伤后不遵医嘱,基层卫生人员的伤病处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我军训练伤防护现状与思考

我军训练伤防护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军队训练伤防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训练伤害的预防措施不够完善。
训练伤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训练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没有采取有效的训练管理措施,没有采取有效的训练计划等。
其次,训练伤害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不够完善。
训练伤害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不够完善,如没有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没有采取有效的康复措施等。
此外,训练伤害的预防教育也不够完善。
训练伤害的预防教育不够完善,如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教育,没有采取有效的训练管理教育,没有采取有效的训练计划教育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军队训练伤防护水平,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训练伤害的预防措施。
应加强安全措施,加强训练管理措施,加强训练计划措施等,以有效预防训练伤害的发生。
其次,加强训练伤害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应加强诊断措施,加强治疗措施,加强康复措施等,以有效治疗训练伤害。
此外,加强训练伤害的预防教育。
应加强安全教育,加强训练管理教育,加强训练计划教育等,以有效预防训练伤害的发生。
总之,我国军队训练伤防护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训练伤害的预防措施、诊断和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教育,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训练伤害,提高我国军队训练伤防护水平。
最新-新兵训练伤原因及策略 精品

新兵训练伤原因及策略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根本途径。
新兵刚到部队,由于身体和心理素质不够成熟,随着训练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如不注意防护,往往容易发生训练伤,所以,扎实做好训练伤的伤治工作是新训卫生工作的重点。
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固然有偶然因素,但与教育、管理、医学监督等预防措施不到位和训练不科学等因素密切相关。
1发生原因11身体及心理素质较差部分新兵年龄较小,骨骼发育尚不完全成熟,协调性不够,肌肉韧带力量薄弱,受到高速牵拉使易发生损伤;部分新兵心理和生理年龄都还不成熟;有的新兵入伍前很少或者没有进行过体育锻炼,短期内还不能适应部队的高强度、紧张的军事训练;有的新兵思想过度紧张,甚至对训练怀有恐惧心理,对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课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动作难以做到位,使军事训练伤的危险性增加。
12组训不科学平时训练计划性不强,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随意增加训练强度、难度或长时间进行单调性训练;遇到上级检查或考核时,临时突击集训,随意超时、超强度、超负荷训练,使部分士兵训练时的动作协调性与准确性降低,从而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13带伤带病训练由于基层新兵连队队部人员少,新兵骨干为了出成绩,提高政绩,营造军事训练的热闹气氛,经常让轻伤小病人员以及刚出院或半休、身体虚弱人员参加训练。
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安排,常常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14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动作不规范按照规定在每次军事训练前应先进行热身运动。
但少数指挥员忽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训练时部分指挥员要求不严,未做到训练项目的示范动作,未讲解训练注意事项和要求,致使参训士兵动作不规范。
另外,训练场地不够规范,有的训练器械固定不牢等,这些都常常是军事训练伤的直接诱因。
15宣传教育不到位军事训练前,卫勤防护和安全教育未落实;军事训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新兵缺乏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知识等,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伤预防知识的教育等,也是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军事训练伤的讨论摘要:军事训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高强度性和危险性,而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对训练伤认识不够,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我们在进行军事训练时,应该积极预防运动损伤,进行科学锻炼。
预防的原则是综合性的,这在军事训练中非常重要。
关键字:军事训练伤;防护意识;训练科学性。
身在军校,军事训练是我们学员义不容辞的必修课。
军事训练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同于地方大学体育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即我们进行的军事训练活动与我们提高打赢本领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相对应,比如短距离冲刺跑对应于应对突发情况所需要的爆发力,长距离负重跑对应于长途奔袭所需要的耐力,仰卧起坐对应于与敌战斗所需要的核心力量等等。
其次它具有高强度性,即同一般的体育活动相比它具有更高的要求和强度,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最后它具有危险性,即军事训练可能对受训者自身造成伤害,带来安全上的隐患和威胁。
在这里我就想论述一下关于军事训练伤的问题。
一.军事训练伤的概念和分类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对军事训练伤认识不够,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训练,严重的还会导致终身疾患。
军事训练伤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软组织损伤,骨损伤和器官损伤。
软组织损伤主要包括擦伤、挫伤、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
软组织损伤在我们军校学员中十分常见,而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的软组织伤都集中在肩部,腰部和膝盖三个部位。
骨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
骨损伤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意外受伤,极少是由于受训者先天性的骨质的缺陷。
器官损伤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等的损伤。
器官损伤同样多发生于意外事故,同前两种损伤相比,它可能给受训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具有高危险性。
二.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一)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都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
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
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如武装越野跑易致踝关节扭伤和膝盖损伤,格斗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长期大量仰卧起坐训练易导致腰肌损伤。
(二)训练环境和训练器材与装备场地是体能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对是否发生训练伤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
场地凹凸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沙坑没掘松或有小石子都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器械的锻炼功能是依据运动解剖学和力学原理设计的,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盲目模仿他人练习,易引起损伤。
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粗糙或有裂痕,器械稳固性牢固性不强,放置位置不当都可能造成训练伤。
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没有足够的保护存在,运动时的服装、鞋袜不符合运动要求等等训练装备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构成隐患。
(三)训练部位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
训练伤损伤部位见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 如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
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
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四)心理和身体状况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人在精神紧张时,思想就会混乱,行动会变得迟缓,肌肉也会“僵硬”。
此时进行训练,运动损伤也就在所难免了。
因为此时的精神并不能集中到训练上来,精神分散必定导致失误的出现,意外的发生。
疲乏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疲乏时,人的精神处在松散的状态,四肢软弱无力,血液中乳酸含量高,供氧能力下降,此时若再继续运动,体力不能跟上,技术动作变形,冒冷汗,神经反映速度减慢,易发生运动损伤,严重者会休克。
(五)技术动作错误技术动作错误是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正确的技术动作是合理的,是符合人体活动姿势的要求的。
如果技术动作错误,容易使身体受到损伤。
在军事体能训练过程中,有些学员只要求自己完成动作或只要求自己有好的成绩,而不重视动作姿势是否正确。
在练习过程中没有充分地稳定肌肉力量群来完成动作,以致发生主动或被动肌群损伤。
也有学员因为长期错误的技术训练动作造成了身体某部位不应有的沉重负荷,使该部位组织变性,失去了组织应有的弹性和韧性,降低了组织的负荷能力,这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如在跳远时,由于动作不正确,两脚掌不是同时落地,使地面的反作用力不是均匀地承担在两个跟腱上,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单侧跟腱劳损变性,当受到外在较大的爆发力时,跟腱就会受到损伤。
(六)动作粗暴,违犯规则在体育比赛和体能训练过程中,都有相应的规则。
这些规则是为了保证运动员或学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避免损伤的基本保障。
但并非每个学员都能正确理解和遵守规则。
因此,在比赛或训练中,对规则不完全理解,导致在运动中受到伤害,会既伤到自己又害到别人。
如在篮球比赛中,为了有好的表现,不惜做出推人、撞人、拉人等粗暴动作,致使别人受到创伤,同时自己也受到擦伤、扭伤等伤害。
(七)准备活动不足或带伤训练每项运动开始之前都要进行热身运动,也就是做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身体慢慢进入运动状态,为正式的教学训练内容做好准备。
但有些学员的准备活动不够充足,致使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舒展,韧带没有充分拉伸。
当进入正式教学训练内容时,由于负荷量增大,而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的承担负荷都还没有进入运动状态,就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如上篮球课时,准备活动不充分,韧带没有充分拉开,各大关节没有充分活动开,这时如果激烈拼抢,就会导致韧带拉伤、关节扭伤,出现扭腰、扭脚踝等。
再有就是带伤运动,有些队干部或学员认为一些小伤可以坚持训练,结果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一旦受伤,伤就存在,不管它是大是小。
伤的出现就是向身体提出警告,如果忽视它继续运动,受伤的地方就在强迫之下勉强运动,就会导致更严重的损伤,此时再加以重视,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如篮球课上,碰撞、扭伤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学员在运动中不小心扭伤了脚,却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继续运动,损伤的韧带被迫超负荷运转,结果发生韧带撕裂、断裂,追悔莫及。
带伤病坚持训练是件好事,但教员上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训练科目及运动量上,对带伤学员予以考虑。
(八)意外损伤意外是不可预见的,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
意外的损伤会让人有始料未及的感觉,但仔细看来,却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如不良的天气影响,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高温可导致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足不仅影响视力,而且使兴奋性降低、反应迟钝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意外损伤。
三.军事训练伤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在进行军事训练时,应该积极预防运动损伤,进行科学锻炼。
预防的原则是综合性的,这在军事训练中非常重要。
以下是预防军事训练伤的一些措施。
(一)训练管理加强科学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是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而且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合理安排,科学施训,认真学习部队条令条例以及相关的政策文件,按照训练大纲,合理安排训练科目,不搞急于求成,突击达标。
训练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先小后大的渐进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避免单一动作过度训练。
训练前应做热身活动10~15分钟,训练后应做放松活动。
训练中抓好训练指导,切实按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做到体力、技巧运动相结合,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训练伤。
(二)定期检修器材设备,科学选择训练环境建立每次训练前先严格检查场地和器械,后进行训练的制度,确保训练安全。
在训练中一般以选择平整的泥土砂石地为宜,并注意清除场地中的金属等障碍物,训练前检查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保持训练场地和器材的完好率达到100%。
(三)强化心理训练对全体参训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心理素质做出一个综合的评定,做好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讲清心理因素对训练的影响及保持心理稳定的方法,克服训练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加强心理适应性训练,提高训练的适应能力。
(四)注意运用正确的技术动作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它特定的基本要求。
熟练地掌握基本技术不仅可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增进体质,而且对预防运动损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错误的技术动作和不规范的技术要求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如在铅球训练,只是一心把球投出去,而不去想技术要领,在投掷中就很容易使肩、肘关节受损,如果想到了技术要领,全身协调用力把球掷出,不仅不会受伤,还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五)做好热身放松活动在正式训练前,都应有适当的热身。
热身的内容要与训练内容接轨。
热身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克服肌体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训练打下好的基础。
热身时,我们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在适当的热身后就可以在正式的内容中施展拳脚。
按摩可以通过刺激人体体表部位或穴位来提高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
因此,在运动后用按摩的方法放松,能使疲劳很快消除。
(六)注意饮食与睡眠合理的膳食有利于增强官兵的体质和训练后体力的迅速恢复。
训练前的一餐应以易消化的高糖低脂食物为主,训练后可适当进食高脂、高蛋白类食物。
出汗多时要适当补充水和盐分。
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往往会增加训练伤的发生率。
据报道,许多军事训练伤与此有关。
充足的睡眠,充沛的精力是减少训练伤必不可少的方面。
军事训练伤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的训练,还会影响大家的训练热情,如果出现大面积的训练伤的情况,则会对我军战斗力构成威胁。
因此,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多给自己提个醒,进行科学有效的军事训练,提升自身军事素质,踏实走好军旅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