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鲁科版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板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编排在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通过对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探究和整合VIIA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得出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确立依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位、构、性”之间的关系是元素周期表指导生产实践的依据,所以确立其为教学重点;由于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化所以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教学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同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

2、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

3、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递变”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能力。

2、通过“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递变”阅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2、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贡献,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分析【学生分析】:高效课堂的落实,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具备,思维比较活跃,以此为契机主要采用小组交流研讨,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我的说课内容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多年来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基于以上认识,现从以下三部分谈谈我对《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学生学习了碱金属和卤素两族元素后,对元素周期律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对元素周期律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学习。

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承上而启下,学好元素周期表就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内容是高考化学命题的主干知识点。

2、教材简析和整合重组本节教材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二部分是元素的性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部分讲述有关同位素的常识,第四部分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教材采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第一课时计划以第一、二部分为学习内容,这是对元素周期律的形象化和表象化。

同时,对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规律:同族元素原子序递增规律、金属元素分布等规律等要进行一定的拓展和深化。

二、学情分析多年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和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学生学习了碱金属、卤素和元素周期律后,对同族或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已有初步了解,可以此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起“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仅仅是表面的了解,其成表规则,元素的位、构、性关系和其它内在规律都是初次接触,较为陌生。

学生往往都能理解理论性的结论,却难于得到很好的运用,最易犯的毛病是关注共性有余,重视个性不足,机械地套用结论。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3课时: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本节的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已经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课标及学生实际,本节课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②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

③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②通过对已有元素周期律的认识,进一步归纳和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③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②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3篇

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这一课题中的第一课时。

我说课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设计前的一些思考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新课标中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学习要求不高,但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却是不可或缺的。

本节课的设计应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概念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析、讨论建立元素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描述物质组成的'方式,初步形成元素观。

第二,教学背景分析。

首先是教学内分析:初中阶段关于元素的教学主要分为3个课题展开,元素第一课时建立元素概念,第二课时认识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在水的组成这一课题中利用元素种类守恒确定化合或分解反应中物质的元素组成,最后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深入研究与应用元素守恒。

本课时以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为基础,结合微粒观,初步形成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思想方法,既能促使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整合,又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技能。

障碍点。

发展点。

第三、确定本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教学重难点是知道元素含义,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唯冠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第四、依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三个环节,两条主线,活动线,知识线。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上课的三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情境一、根据不同比例调配三原色组成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情景二、6种基本笔画组成超过了8万个汉字,提出问题: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接下来通过老师对古代、近代组成物质基本成分发展过程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物质组成认识的不断发展的曲折性以及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自主探究:(06广东高考)同主族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A、6B、12C、26D、30还有哪些可能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自我测试:1.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B.H3O+C.NaHD.H2O22.短周期元素X和Y可以形成XY4型化合物,若X的原子序数为m,Y的原子序数为n,则m和n的相互关系为()A.m–13=nB.n+5=mC.m+8=nD.n–11=m3.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n=m+1B.n=m+11C.n=m+25D.n=m+104、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元素种数28818183232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A.18B.32C.50D.64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A族D.ⅥA族6、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A.C、N、SiB.N、P、OC.N、O、SD.C、Si、S7、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2)形成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4)通过交流讨论,养成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子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元素子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分析图表、巧得规律。

(3)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有关门捷列夫的录像,提出问题。

门捷列夫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2)元素周期表。

[过渡]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过渡]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张元素周期表。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教师]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

教师招聘高中化学面试说课稿《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教师招聘高中化学面试说课稿《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教师招聘高中化学面试说课稿《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推举>>>[老师聘请考试题库] [训练公共基础学问资料] [学科专业学问备考] [面试技巧]说教材《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其次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章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改变逻辑。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逻辑,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问基础。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逻辑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同学对以后学问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同学了解简洁的排布逻辑。

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同学学习的自主性,鼓舞同学自主总结出逻辑。

说学情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同学,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同学思维灵敏、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

"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所以老师必需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帮忙同学控制本节课的内容。

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让同学初步控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改变;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逻辑;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改变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办法目标: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同学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帮忙同学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原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逻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同学学习自然科学的爱好以及探求学问、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14 6C 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到目前位置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学生回答】112种,投影元素周期表。

【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第一节_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说课稿

第一节_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说课稿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2)形成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4)通过交流讨论,养成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

⾼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课时)教学⽬标:⼀、知识⽬标:1.使学⽣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原⼦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了解原⼦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周期表。

4.对学⽣进⾏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能⼒⽬标:1.学习前⼈在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的创造性思维⽅法。

2.培养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能⼒。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提问] 上节课学习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过渡] 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

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它,⽽不能违反它。

但是,我们能否找到⼀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是⼈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

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较成熟,得到⼤家公认的表的形式。

根据不同的⽤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

请⼤家展⽰⾃已编排的元素周期表。

展⽰《元素周期表》挂图,指出这只是其中的⼀种,国外不⼀定⽤这种。

[讨论]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①按原⼦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个横⾏。

③将最外层电⼦相同(外围电⼦排布相似)的元素按电⼦层的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

具在相同的电⼦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个横⾏称为⼀个周期。

[板书]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讲述] 根据元素周期律,每隔⼀定数⽬的原⼦,元素性质随原⼦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象排⽇历⼀样,将100多种元素按原⼦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成⼀个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1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IA、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

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一、元素周期表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图1—1门捷列夫1、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2、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做周期;3、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纵行,叫做族。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图1—2元素中期表1.周期周期(7个横行,7 个周期)短周期(3 个)第1周期(共2 种元素)第2周期(共8 种元素)第3周期(共8 种元素)第4周期(共18 种元素)2.族※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方法: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短三长一未完。

纵列称作族(18纵行16族):7主、7副Ⅷ和“0”;Ⅷ族最贪婪(8、9、10列占);ⅡA、ⅢA夹10列(7副加Ⅷ称过渡);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族,共计112,ⅡB后未现。

3、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从ⅡA至ⅢA族之间的10个纵列(7个副族加Ⅷ族)统称过渡元素。

4、周期表中有些族的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IA族: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随堂练习]1.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AD )2.指出原子序数为5、19、26、3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周期和族表示)及符号5:第2周期、第ⅢA族(B)19:第4周期、第IA族(K )26:第4周期、第Ⅷ族(Fe ) 35:第4周期、第ⅦA (Br )3.原子序数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可能在第----(AD)A.ⅢA族B.ⅠA族C.ⅠB族D.ⅢB族4.下列各组原子序数的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D )A.12和17B.13和16C.11和17D.6和85.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元素组例外元素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S、N、Na、Mg N (3)P、Sb、Sn、As Sn (4)Rb、B、Te、Fe Fe (1)归属类型:(1)主族元素(2)过渡元素(3)同周期元素(4)同族元素(5)金属元素(6)非金属元素6.若某Ⅱ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 B ) A.ⅢB族B.ⅢA族C.ⅠB族D.ⅠA族族(18个纵行,_16_个族)副族(7个;用I B、ⅡB-------ⅦB 表示)第Ⅷ族(3 个,纵列)__0_族(1 个,纵列)主族(7个;用IA、ⅡA、ⅢA 、ⅣA------ⅦA表示)2。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说课稿《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II)》的第一章,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2、本节教材简析《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主要采取引导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自主发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以及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引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自主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自主建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三、说教学程序1、引入新课:复习引入,复习原子结构,由已知推出未知。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给出数据让学生自主总结出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质量小、速度快、运动空间小)①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31kg②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给定元素的分类活动和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分析,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观察,揭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己动手排布简单的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排布依据的历史演变分析和对周期表全排满的预测,树立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难点:元素结构与位置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化学史引领布置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结合22张卡片信息,给元素按一定顺序和规律进行分类阅读卡片信息开始按照自己心中的分类标准进行排布模拟元素周期表排布的过程,主动追求真理,在活动中重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主持小组汇报:不同小组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汇报小组排布结果提出问题:以原子量的递增为顺序排布和以核电荷数的递增为顺序排布哪个方案更好?介绍门捷列夫制定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依据和门捷列夫在排布时的创新点(当出现位置与性质矛盾时,以性质来考虑位置,并为一些元素留下空白)提问:为什么某些元素的性质有很大差别,而有些元素的性质却又十分相近呢?小组汇报倾听科学家编排的依据和方法思考性质背后的本质培养总结和表达能力;了解周期表排布依据的发展;学习科学家的勇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由性质思考本质;发现规律揭示本质投影: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提出问题:①同一行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建立周期概念②同一列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建立族概念③同一行、同一列是否都存在某种量的递增呢?观察分析讨论思考问题了解重复性的含义,为建立周期概念打基础初步建立周期、族的概念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建立周期族概念展示完整的周期表挂图:进一步学习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和族(主族、副族、0族、VIII族)的概念、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表示方法。

说课元素周期表

说课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说课(第一课时)再次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元素周期表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承上而启下,学好元素周期表就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内容是高考化学命题的主干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起到导学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增强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通过对已有的同周期、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的再认识,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通过制作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在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元素的性质、在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从初中熟悉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原子的表示方法。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己动手排布简单的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 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排布依据的历史演变分析和对周期表全排满的预测,树立发展的眼光 看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难点:元素结构与位置的关系来自《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给左元素的分类活动和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分析,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观察,揭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观察分析 讨论
思考问题
模拟元素周 期表排布的 过程,主动追 求真理,在活 动中重视对 科学本质的 理解
培养总结和 表达能力; 了解周期表 排布依据的 发展:
学习科学家 的勇于创新 精神;
引导学生由 性质思考本 质:
了解重复性 的含义,为建 立周期概念 打基础
初步建立周 期、族的概念
X、'
aw
«(O)
j丿
M(F)
蟲》
«(Ne)
人、'、
WNi)
®$;
WM«)
乂、\\
<B(A1)

2打)
WSO

«(n
IKS)
•Ken
Wat)
投影: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岀问题:①同一行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建立周期概念
2同一列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建立族槪念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三课时,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使用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在前面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掌握了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而且,在曾经对化学元素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元素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所以,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理解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得出并熟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能分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归纳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力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充分的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考虑,设立学习任务和设计学习活动。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元素周期表》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元素的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规律,来编写元素周期表,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在以前对化学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构建过程;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结构探索与发现过程。

二、学情分析1.知能储备对元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对前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等相关知识已非常熟悉;接触并多次应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量(一般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查询;已具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2.学习方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乐于展示自我,容易交流。

3.认知方式缺乏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难点设置如下:教学重点:(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二.说教法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从化学史引入新课,设计一些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设计这些问题主要是创设问题的意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分析图表、巧得规律。

课本在本节内容中设计了许多图表,列举了一些数据,这些资源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如P5的科学探究完全可让学生通过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和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填表,从而找出信息中隐藏的规律,得出碱金属元素中相似性和差异性,再者P7碱金属的主要性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推知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同时也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3)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①.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增强动手能力.②.加强实验的改进与对比。

如课本介绍钠与氧气时用的是坩埚,可以用石棉网吗?这两种方法都做些一下,比较其中的优劣。

如课本介绍钠与水反应时,用的是烧杯,可用水槽,再用投影,以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效果会更佳。

③.科学探究,诱思创新。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不要给学生规定框框,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又从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

如将氧气、水与金属钠和钾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

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提出假设→讨论→思考→给出事实→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

三.说学法本节课我在探究ⅠA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时,让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去研究问题。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会观察,善于动脑、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指导他们学会运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同时增强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有关门捷列夫的录像,提出问题。

门捷列夫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2)元素周期表。

[过渡]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过渡]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张元素周期表。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教师]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

[提问]共多少族?(16)[提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学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提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教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学生看元素周期表][教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1 H—He 2 12 Li—Ne 8 23 Na—Ar 8 3长周期4 K—Kr 18 45 Rb—Xe 18 56 Cs—Rn 32 6不完全周期7 Fr—112号26 7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

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教师]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族序数。

[教师]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学生]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教师]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学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总结]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学生] 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教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教师]观察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并与钠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生]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ⅠA族,与钠元素处于同一主族,并且,它应该比金属钠更容易失去电子,如果与水反应,应该更剧烈。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产生好奇和疑惑,议论纷纷且探究热情高涨。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步骤]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培养皿口上,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所发生的现象。

待冷却后,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入2~3滴酚酞,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学生]有关系。

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且还原性增加[教师]由上表可见,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

总结1.我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讨论周期中第一主族(碱金属)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大家应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存在必然的联系。

我们可以说结构决定性质,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从结构能不能推导了元素的性质?我们将在下节卤族元素学习中验证一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

我相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受益无穷,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和学生实验能力水平的高低,可能不同类型的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但只要坚持,我想差距会缩小的。

各位评委、专家: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