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一资料长编
刘坤一简介
刘坤一简介刘坤一简介刘坤一(1830-1902),湘军宿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
廪生出身,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
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
1862年,升广西布政使。
1864年升江西巡抚。
1874年,调署两江总督。
1875年9月,授两广总督,次年兼南洋通商大臣。
1891年受命\"帮办海军事务\",并任两江总督。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8月7日,刘坤一兼署江宁将军。
26日,他在《续办江海防务折》中报告了镇江、江宁一带昼夜戒备的筹防情形,为防日军\"窜入南洋,以图分忧\",特\"将一应战守事宜妥为布置\"。
10月之后,日军在辽东、辽南攻陷许多城池,清廷为挽救危局,28日谕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关内外防剿各军均归节制\"。
并派湖南巡抚吴大瀓、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
刘坤一接受命令,表示\"惟有殚竭血诚,于一切防剿机宜,仰秉睿?,悉心筹划……亟图补救,迅扫狂氛\"。
但是他却以\"队不齐,械不备\"未迅速行动。
1895年,刘坤一开始加强军队调度,派吴大瀓统率湘楚各军20多营万余人陆续出关,委新疆藩司魏光焘为前敌营务处。
1月初,盖平(今盖县)失陷,清廷\"谕刘坤一进驻山海关\",16日才遵旨出驻山海关。
同时\"抽调各营,分派帮办,并陈事宜八条\"。
当时清军在海城、营口、牛庄、田庄台一带集结7、8万人,而日军在海城、盖平不过2万人。
2月底以前清军曾四攻海城,均遭败北,并于3月间先后失去鞍山、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
清军的节节败退,使刘坤一重整军队,以图反攻的设想化为乌有。
不到10天,清军6、7万人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宋庆、吴大?溃而西走,从双台子退至石山站。
1895年4月,刘坤一得知和议将成,坚决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和中国台湾。
他说:\"既经赔款,又须割地,且割完富未扰之地,无此办法。
刘坤一
咸丰五年(1855),刘坤一率一支团练随清军 攻兊湖南境内的茶陵、郴州、桂阳、宜章,因 功录为教谕。 咸丰六年(1856) ,刘坤一,光复袁州。因 功擢升直隶州知州,赐花翎。 咸丰丂年(1857),攻兊临江(江西樟树市)。 咸丰八年(1858),收复了抚州,幵又拿下了 廸昌(江西永修)。擢升道员。
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前锋宊庆、吴大澂 屡败,新招募的军队不能作战,日本议和要挟 更甚,朝廷让刘坤一与直隶总督王文韶就和与 战作出决策。刘坤一虽然主战,但态度幵不坚 决,但他反对与日议和。不久,中日和议成, 达成《马关条约》。他上书请求缓换和约,但 未被接受。此后,他的外交思想由防俄制俄转 为联俄制日。 晚年的刘坤一又回到两江总督仸上。此时体弱 多病,曾多次请求引退,却一直没有得到批 复。
严缉私贩,筹款收购余盐; 承认既成事实,将鸦片贸易合法化; 整頓吏治,令官员回归实缺,不得轻易调动; 禁止赌博,以防止为盗现象; 令水陆缉捕各营,各分管一地段,遇到盗匪,即予捕 捉。
① ② ③
④
⑤
三、抵御外侮
光绪二年(1876),刘坤一调仸两江总督。 光绪六年(1880),俄罗斯因交还伊犁,寻衅 要挟。朝廷让众大臣筹画防务。刘坤一上疏指 出不能让日俄勾结图谋大清,而英德与俄国有 矛盾,当加以利用。 光绪九年(1883),法越冲突,刘坤一上疏, 请求选派方面大员领劲旅驻守谅山,幵招用越 南境内的太原、宣光之黑旗军。云南方面,则 应据险设奇,与广西互为犄角。他的这些廸议, 多为朝廷所采用。
——图为新宁崀上刘氏宗祠
张之洞说他“居官廉静 宽厚,不求赫赫功名, 而身际艰危,维持大局, 毅然担当,从不推诿, 其忠定明决,能断大事, 有古名臣风”。
中国历史故事-晚清刘坤一思想的转变 如何评价刘坤一其人?
中国历史故事-晚清刘坤一思想的转变如何评价刘坤一其人?刘坤一,生于公元1830年,去世于公元1902年,又叫刘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清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洋务运动领袖。
刘坤一自幼接受封建儒家传统教育,但是去并没有一直因循守旧。
在社会动荡,国家危难,思想蓬发,为拯救危难的国家,各方登场之时,这位儒家传统士大夫的思想,也经由了一系列的转变。
从从信奉儒家经典的封建士大夫发展成为晚清著名的洋务外交活动家,同时也是晚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
他的思想转变,一共经历了三个时期:一、保守时期;二、思想转变期;三、洋务思想成熟期。
以、保守时期我们都知道刘坤一进入仕途,亦或者说他的升官途径,是参加湘军,进而参与了无数次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运动,以功当职。
湘西地区,民风彪悍,信息闭塞,所以无法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
而在他思想的成长时期,接受的又是传统的儒家教育,所以思想守旧也是正常的事情。
在任职期间,刘坤一主要的工作都在军务和地方政务上。
军事上镇压天平军,地方政务上兴利除弊,忙碌的工作也让他没有时间接触到新思想和新事物。
最重要的是,他是通过镇压叛乱而升官的,所以从最开始他就是以“忠君”、“安民”为他的政治活动出发点和中心的。
所以天然的,对于现有环境和制度具有守护责任。
所以在这个时期,刘坤一对于洋务活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都是鄙夷不相信的。
他认为“造炮,我尚得用;制船将与洋人争锋海上,以我所短,敌彼所长,学孺子之射以射孺子,恐终为所毙”。
也就是说,学习西方之技来对抗西方,以短敌长,没有作用,反而徒惹笑话,所以他反对洋务运动,反对兴修铁路、架设电线和采用西法采矿。
二、思想转变期刘坤一后期任两广总督,后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两广、两江地区,是华洋交汇之地,境内不但开辟有通商口岸,而且设有洋人公壤区和租界地。
在这两个地区任职期间,刘坤一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洋务及西方的技术和思想。
加之这个时期,又恰好是洋务运动勃兴时期,洋务新政在全国各地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刘坤一——晚清军事家,政治家
刘坤一——晚清军事家,政治家
刘坤一介绍
中文名:刘坤一
别名:刘岘庄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新宁
出生日期:1830年1月21日
逝世日期:1902年10月6日
职业: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
主要成就: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
代表作品:《刘坤一集》
谥号:忠诚
追赠:追封一等男爵,赠太傅
刘坤一的出仕过程和当时很多其他汉族督抚曾国藩、李鸿章等类似,都是身作儒生不满太平天国之乱而参与地方乡勇,进而因战功而被擢升为地方大员的典型例子。
在1855年,刘坤一在太平天国动乱期间参加乡勇团练,加入江忠源系湘军征讨太平军,其后因带领湘军立下战功,而由廪生逐级升为教谕、知县、知州、知府、广东按察使及广西布政使,并于1865年起晋升为江西巡抚,任内作风保守,认为社会之富强源于典章制度的优良,抄袭西方技术不如“自力更生”,对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理念不予认同,这种思想可反映在他的讲话之中:“为政之道,要在正本清源。
欲挽末流,徒废心力。
国朝良法美意,均有成规,因其旧而新之,循其名而实之,正不必求之高远,侈言更张。
大乱既平,人心将静,有志上理者,其在斯时乎!”。
中国历史故事-两江总督刘坤一简介 刘坤一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两江总督刘坤一简介刘坤一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刘坤一别名:刘岘庄谥号:忠诚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清朝出生地:湖南新宁出生时间:1830年1月21日去世时间:1902年10月6日职业: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追赠:一等男爵、太傅主要成就: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代表作品:《刘坤一集》刘坤一,是清朝晚期重臣,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一国封疆大臣,权利极高,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也洋务派后期之时主要的领导者。
清道光十年,刘坤一在新宁县城出生,字岘庄,廪生出身。
清朝末年,内外交困,朝政混乱,社会动荡。
对外有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环伺,清廷应付不能,对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军等作乱,镇压困难。
内部动荡,外国侵略,依靠清朝早期的八旗军已经不能应付,为了能够成功镇压内乱,保证清朝统治,清廷统治者下发命令,允许地方开办团练,帮助绿营军镇压叛乱。
曾国藩在湖南开办的团练,也就是闻名后世的湘军是最早的那一批。
湘军对于清朝后期的统治,作出非常重大的贡献。
可以说,清朝后期重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湘军走出去的。
大家都极为熟识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办人李鸿章,当初也是从曾国藩的湘军这儿出去的。
他训练淮军,以致于后期得到那么大的成就,全赖于曾国藩当初的成全。
如果不是曾国藩分了一部分的湘军,促使了淮军的迅速成行,李鸿章绝没有可能获得后期的成就。
本文的主角,刘坤一也是从湘军走出去,最后成为一国封疆大臣,掌管洋务运动后期事务。
咸丰五年,刘坤一在乡开办团练,随后加入湘军。
后来太平天国军队攻入湖南长沙,湘军从清廷命前往围剿,刘坤一也是当时将领之一。
湖南既安,刘坤一便跟随刘长佑的军队赶赴江西,援助清军,参加袁州、临江、吉安诸役。
咸丰九年,天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二十万大军,再次由江西入湖南,准备攻下长沙。
刘坤一奉命率军援助永州、宝庆守军,击退敌军之后,一直追人广西境内。
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履立战功,刘坤一的品级迅速得到提升。
同治元年任广西布政使,同治二年六月升江西寻夫。
刘坤一与江南银币(最新)
刘坤一与江南银币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俞文国邵蔚柏刘坤一,其人历史有表;江南币,其物收藏可书,共同演绎着一段近代史话。
刘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字岘庄,湖南新宁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宿将。
他是极富个性的人物,他由一个抵制任何近代化措施的顽固派,逐渐变为开始热衷洋务的洋务派,成为是晚清后期洋务运动的开拓者、实务者,从反对维新变法的反对者,又成为维新变法成果的维护者,最终成为倡导近代化运动的新政领袖。
刘坤一早年设想,后依户部通令获准置办的“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所铸造的各式江南银币,一直是收藏集币爱好者所追求的对象,一是因为它我国货币史上唯一有省份之名而无实际省份的银币;二是因为它是我国最早使用干支纪年系列银币。
清初虽设“江南省”,但至雍正元年(1723年),江南省被撤消,辖地复归江苏、安徽两省。
当至“江南省造”所铸的银币在市场上流通之时,江南省早已不复存在,主要因为避苏州铜币造币厂“江苏省造”之混淆,而使用“江南省造”以区别。
在我国所有铸造银币中,只有“江南省造”和吉林省造银币用干支纪年,而以江南币使用最早。
刘坤一从同治四年(1865年)起,跻身于江西巡抚之位,其后又担任了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任封疆大吏几达四十年之久。
在1890年他复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1891年又受命帮办海军军务,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授予钦差大臣职衔,节制关内外各军对日作战。
刘坤一是近代历史上现代化政策的思想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江南制造局自行练钢,提议在湖南开采煤矿及自行兴办铁路, 1895年与张之洞联名上奏倡议包括军队、经济及教育现代化的改革。
在抗击外来侵略的军事实践中,历史上最早提出并分析对日作战是持久战的思想。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刘坤一审时度势,与张之洞等联合倡导“东南互保”。
1901年7 月又与他与张之洞联名上奏《江楚变法三折》,开启了晚清改革的先声,成为晚清新政的设计者。
刘坤一与中国近代化述论
刘坤一与中国近代化述论作者:薛学共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更新时间:2007年12月19日刘坤一(1830—1902),字砚庄,湖南新宁人。
从同治四年(1865年)起,跻身于江西巡抚之位,其后又担任了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任封疆大吏几达四十年之久。
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推行新政,近半个世纪间所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无不与他有着重大关系。
晚清社会多变的特点也深刻反映在他身上,使他由一个抵制任何近代化措施的顽固派,逐渐变为开始热衷洋务的洋务派,再又转变成了积极倡导近代化运动的新政领袖。
然而历史学界对他的研究却很不够,据此,笔者不揣浅陋,以撰斯文,对刘坤一与中国近代化之关系作一述论。
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破门而入,使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到了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局,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见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仓皇北狩,经以屈辱议约,不少头脑敏锐、顺应趋势者已开始放弃“天朝上国”的虚骄作风,在朝廷亲王、部院大臣及地方督抚中,不乏有对“师夷长技”的认同者,并提出了“徐谋图强”、“自强振兴”的方略。
随着第一批军事企业和同文馆的设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蹒踞起程。
一般说来,在镇压太平天国之后的湘淮军将领都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刘坤一却并非如此。
他在洋务运动的前大半个时期里,他除了对洋枪洋炮有所认识之外,基本上是站在顽固派的立场上,抵制近代化的种种措施,在近代化运动中扮演了一个拖后腿的角色。
同治五年(1866年),刘坤一刚任赣抚不久,在他的《议复局外旁观论及借法自强疏》中,就针对“借法自强”的议论具陈,铸钱、造船、军火、练兵尚可“斟酌仿行”,而铁路、电报则“断不可行”,至于派使节分驻各国更是以“柱石重臣,弃之绝域”,使外国“挟以为质”。
对赫德、威妥玛的建议,他认为这是一种威逼恫吓,彼愈要求,就应愈坚拒,以免堕其奸计。
[1]很明显,这完全是一种逆反心理状态,古圣先贤确立的“夷夏之大防”观念,在他心目中仍是一时难以逾越。
晚清巡抚刘坤 泄密受处分后反而官运亨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巡抚刘坤泄密受处分后反而官运亨通导语:时任江西巡抚刘坤一泄密事件同治九年(1870)“庚申,刘坤一以漏泄密谕,褫职留任”。
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作为封疆大吏,竟然泄露了皇帝的时任江西巡抚刘坤一泄密事件同治九年(1870)“庚申,刘坤一以漏泄密谕,褫职留任”。
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作为封疆大吏,竟然泄露了皇帝的秘密谕旨,问题很严重,处理结果是“褫职留任”,此事被白纸黑字地记录在《清史稿》中。
《大清穆宗实录》也记录了这起事件:同治九年,“吏部奏,江西巡抚刘坤一漏泄密寄,遵旨严议。
刘坤一应比照例案,于降一级留任例上从严加等。
议以革职留任。
从之”。
上述两文献所载刘坤一泄密事件,都是“同治九年”。
然而,另一部清朝史料《清史列传》卷五十九中记载的是同治四年(1865)五月,刘坤一“擢江西巡抚。
旋因泄露寄谕,部议革职留任”。
对刘坤一的处分,同样是“革职留任”,但时间相差了五年。
此三史料均非杂史,或许有两种可能:其一,刘坤一在1865年和1870年各违纪泄密一次,都受到了公开处分;其二,以上三史料所记均为同一事件。
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坤一在担任江西一把手期间,确实因泄密事件被处分过。
有意思的是,刘坤一在泄密受到处分后,仕途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官运亨通。
1875年,刘坤一署任两江总督,翌年晋为两广总督。
1880年起,任两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与张之洞一起成为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并在晚清诸多历史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香港和上海报纸泄露军事机密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日本政府派兵三千进攻台湾。
三月二十三生活常识分享。
刘坤一与戊戌己亥政局
"
# $
. $ . . 谭特立+ 刘坤一策划% 东南互保& 始末/ 湖北档案/ 第* 彭淑庆' 孟英莲+ 晚清东南督抚的地方自 " ( ( "年第"期$ & - 页( %* 0 0 0 ' / $ . / $ 治思想探究 以李鸿章 张之洞和刘坤一为中心 上海大学学报 " ( + +年第$期 第+ " ) + * )页 # % 杨明. 刘坤一与晚清政治/ 一文注意到了刘坤一在戊戌政变后的一些言行$ 但对很多史实或语焉不详或根本没有涉及# 见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 -年第#期 第# $ ,页 % . 张謇研究中心' 南通市图书馆编+ 张謇全集/ 第 $卷 $ 日记$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第, ,年版$ + ,页 # % $ 夷夏之防当严& 一句$ 时人多记为% 中外之口难防& 从当时背景来看$ 后者更为合理$ 因为刘坤一想要表达的是列强的干涉$ % 夷夏之防& 似觉不通#
!
% $ 也正因如此$ 在陈宝箴革职七天后$ 刘坤一毅然上奏$ 呼吁清廷曲赦余党$ 不复追求& 显示出其对清 $ # $ 即奏请 廷株连扩大的不满 也道出了很多维新党人的心声 而同一天 刘坤一还上了另外一道奏折$ # $ # $ + % $ 起用许应骙 两奏同上 是刘坤一的政治策略 对此 他曾致函友人说 敝处前此电奏 不好措辞$ 止 & 两折同上$ 希冀动听( 同日奏请留许筠菴尚书$ 亦事理然也# 但却有轻重之别$ 前者是 合浑含劝谏$ 主奏$ 后者是陪衬$ 这是政治权术中的平衡策略# 刘坤一对清廷株连扩大的不满$ 在帝师翁同龢被革后看得更加清晰#十月二十一日$ 翁同龢被革 1 职$ 永不叙用#不久后$ 郑孝胥在南京见到刘坤一$ 谈及翁同龢被革一事$ 刘坤一% 叹曰+ 昔宋濂之孙 明祖欲治之$ 马后谏曰+ 田舍家尚知尊敬师傅$ 况帝王乎4 宋先生尝为诸子师$ 宜免 与于胡惟庸之乱$ & 较之那些公开的言论$ 其裔#明祖从之#今国家于两朝师傅恩薄如此$ 天下有不寒心者乎42 刘' 郑 % 天下有不寒心者乎& 的反问$ 说明天下士子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的私下议论更能反映其真实的想法$ 与此同时$ 刘坤一对于清廷停废新政之举也提出谏阻#政变发生后$ 清廷虽有继续新政的承诺$ 但却没有兑现$ 而是大肆停废新政#八月十一日$ 清廷发布上谕$ 停废了几项新政$ 如复冗官$ 裁撤. 时 $ 禁止士民上书等#八月二十四日颁发上谕$ 恢复八股$ 停止经济特科$ 裁撤农工商总局( 八月 务官报/ 二十四日再发谕旨$ 禁止各处报馆$ 严拿报馆主笔#八月二十六日复颁上谕$ 严禁结会$ 拿获入会人 等$ 分别治罪 #在清廷停废新政的混乱中$ 礼部甚至有% 各省书院$ 请照旧办理$ 停罢学堂等语& 的奏 # 以此为契机$ 片#对此$ 慈禧懿旨强调了% 书院之与学堂$ 名异实同$ 本不必定须更改& 刘坤一上% 奏 学堂不必停$ 兼收并蓄$ 以广造就而育真才& 折$ 不仅强调了学堂的重要性$ 指出学堂自 为书院不必改$ % $ 同治以来已经开设$ 历时已久$ 业有成规成效& 不可尽废( 而且进一步恳请清廷$ 饬令孙家鼐% 赶办京 $ 以为之倡& 并% 饬令各省分设中学堂' 小学堂$ 多译中西政事有用之书$ 以资诵习( 延请中外 师大学堂$ #刘坤一该奏的内容本不新奇$ 品学兼优之士$ 以为师儒$ 以期渐开风气& 只是其几十年来身体力行的 $ ' 我们不免为刘坤一倡办京 洋务事业而已 但如果考虑到政变后清廷一意趋旧 无人敢言新法的背景$ # $ $ 师大学堂的勇气所感动 不仅如此 刘坤一在该奏之后还附有一片 对清廷严禁报馆会名问题提出自 % 前奉谕旨$ 严禁报馆会名#臣愚以为朝廷之意$ 特指士大夫言$ 诚不宜动辄设报' 设 己的主张#他说+ 会$ 以逞臆说而植党援#至于农学会' 农学报$ 商学会' 商学报$ 实所以联络群情$ 考求物产$ 于农务' 商 务不无裨益$ 似不在禁止之例#可否仰恳特旨$ 准其设报设会$ 或即由臣出示晓谕$ 以免农商有所疑
刘坤一与晚清政治
作者: 杨明
出版物刊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9-64页
主题词: 刘坤一;戊戌变法;西太后;张之洞;维新变法;总督;新政;慈禧;维新派;邪说
摘要: <正> 刘坤一(1831—1902),湖南新宁人。
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
作为晚清庞大政治势力湘系集团后期资望最高之人,他长期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人称其“声望一切均堪与傅相(指李鸿章)匹敌”,是清末重要的地方高级官员。
他步曾国藩、李鸿章等后尘,积极投身于洋务运动,是洋务派后期的主要成员,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向前发展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那么,他对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刘坤一伦理思想初探
作者: 戴开柱;邓昌雄
出版物刊名: 历史教学问题
页码: 35-37页
主题词: 刘坤一;伦理思想;道德伦理;纲常名教;道德实现;文化激荡;传统思维模式;晚清社会;
传统儒学;忠君思想
摘要: <正> 刘坤一(1831—1902年),湖南新宁县人。
早年军旅生涯,威望素著,后来成为晚清重要的高级地方官员,活跃于政坛。
尤其晚年“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
他的一生以政为重,以“谋国独见其大”,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洋务等方面多有创见。
是晚清爱国忧民的杰出政治家之一。
本文试就其伦理思想作一些钩沉,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一、“君臣之义至重”的封建正统观 晚清社会中西文化激荡,触动了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但封建主义的积淀和儒家传统。
两江总督刘坤一
两江总督刘坤一▲刘坤一刘坤一(1830-1902),字岘庄,湖南新宁人氏,廪生出身,湘军宿将,晚清重臣。
早年随族侄刘长佑率乡勇与太平军战,因战功累升广西布政使。
同治四年,擢赣抚,后迁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要职。
尤其是他第三次出任两江总督,时间竟长达12年之久(中途因甲午战争奉诏北上主持军务达15个月,两江事务暂由张之洞署理),清末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力主对日作战、反对废黜光绪帝、策划并参与“东南互保”、“江楚三折”建言变革等,无不与之密切相关。
生逢乱世,军功造就封疆大吏刘坤一本为一介秀才,因洪杨起事而投笔从戎。
清咸丰五年(1855),受族侄刘长佑之邀,刘坤一率乡团助其与太平军作战。
越明年,二刘所率之楚勇并入湘军,驰援江西,转战湖南、广西等地,他遂以战功卓著而颇受清廷赏识,故屡为升迁,终成一品封疆大吏。
大抵“时势造英雄”,本不算有名的湖南新宁县,在咸丰年间仿佛成了湘军的“摇篮”,一时间,竟涌现出刘长佑、刘坤一、刘光才和江忠源四位“中兴名将”。
由于刘长佑曾任直隶总督,刘坤一曾任两江总督,二刘府邸相为毗邻;江忠源曾任安徽巡抚,刘光才曾任浙江提督,江刘两宅隔水相望,于是,“隔墙两制台,对岸两提台”便成为新宁人的美谈。
对日主战,反对签署《马关条约》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中日甲午之战爆发,清军惨败。
翌年,日本国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的媾和条件,并指定由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和谈”。
是时,刘坤一正受命驻扎山海关一带,节制关内外陆军,以图挽回败局。
光绪廿一年(1895)三月二十二日,在《马关条约》即将签字的前夕,刘坤一获悉除巨额赔款外,还将割让辽东和台湾,便决然电奏,反对媾和。
他说:“既经赔款,又须割地,且割完富未扰之地,无此办法。
辽、台并失,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
如畏倭攻京城,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则关、津、畿辅均宿重兵,讵不可以一战?”当光绪将问题交与他和直隶总督王文韶“各抒所见,据实直陈”时,刘坤一态度很坚决。
刘坤一:忠定明决的清朝名臣
刘坤一:忠定明决的清朝名臣
潇湘
【期刊名称】《经济视野》
【年(卷),期】2015(0)9
【摘要】刘坤一,1830年出生,字砚座,湖南新宁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宿将。
刘坤一为家中长子,16岁应府试,入县学,1g岁考取廪生。
早年参加湘军,累擢直隶州知州。
受命“帮办海军事务”,并任两江总督,成为急速冒升的汉族封疆大吏之一,曾国藩、左宗棠等去世后,刘坤一和张之洞成为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并在其后的甲午战争、百日维新、清末新政等晚清历史事件上均担当重要角色,可谓晚清朝臣中出类拔草的人物。
【总页数】2页(P78-79)
【关键词】刘坤一;清朝;两江总督;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百日维新;历史事件;清末新政【作者】潇湘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2
【相关文献】
1.清朝名臣丁宝桢领导艺术初探 [J], 刘灿江;丁胜
2.清朝前期名臣张伯行简论 [J], 王兴亚
3.忠肃·忠毅·忠烈──从谥号谈明代的三个名臣 [J], 李志清;苏宝银;
4.鸡足山下一名医——云南省宾川县明忠诊所李明忠医生纪实 [J], 无
5.持之以恒清朝名臣曾纪泽的家风故事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坤一重修绳金塔碑记解读
刘坤一重修绳金塔碑记解读
蕗苫
【期刊名称】《南方文物》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 刘坤一其人rn刘坤一(1831~1902),字蚬庄,湖南新宁人.晚清湘军重要领袖之一,晚年与李鸿章、张之洞比翼齐肩的清廷重臣.少为廪生.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以秀才的身份参加湘军,得到年长于已的族侄刘长佑的援引和提拔,屡立军功.后凭其攻无不克、守无不固的勇敢和才能,成为湘军一中坚分子,事业扶摇直上,终成晚清朝臣中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太保.光绪二十八年,卒于两江总督任上,追封一等男爵,赠太傅,特谥"忠诚",祀贤良祠.张之洞为其上疏陈情:"坤一居官廉静宽厚,不求赫赫之名.而身际艰危,维持大局,毅然担当,从不推诿,其忠定明决,能断大事,有古名臣风."世以所言为允①.
【总页数】4页(P88-91)
【作者】蕗苫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7
【相关文献】
1.从潍县《重修城隍庙碑记》看民俗文化 [J], 肖延安;衣可红
2.成都武侯祠宋可发《重修忠武侯庙碑记》的史料价值和书法特色研究 [J], 安剑
华
3.老牛湾堡《重修关圣庙碑记》考释——明长城史地札记之五 [J], 翟禹
4.千山龙泉寺清康熙、雍正《重修龙泉寺碑记》考 [J], 梁骥
5.中国穆斯林用阿拉伯文撰写的较早的碑记——译介西安大学习巷重修清真寺阿文碑记 [J], 白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坤一资料长编刘坤一,字岘庄,湖南新宁人。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7)刘坤一出身于乡村地主知识分子家庭。
其先世从江西吉安府迁入湖南宝庆府的新宁县后,世代相续,到刘坤一时,在新宁金城县五房合族而居,已是当地一个颇有地位的书香门第和大族,所谓“家世儒业,代有闻人”①。
其父刘孔濬,字罕如,号云樵,新宁县学生,“乡举入都,与曾文正为友”②,以孝闻与乡里。
道光十年(庚寅,1830)公出生咸丰五年(乙卯,1855)公26岁太平军攻湖南,坤一以廪生领团练。
从官军克复茶陵、郴桂、宜章等城。
叙功,以教谕遇缺即选。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3)咸丰六年(丙辰,1856)公27岁从道员刘长佑军援江西。
时临袁抚建各郡,皆为敌据。
楚军既克萍乡。
敌连营芦溪宣风镇来拒。
四月,刘长佑令坤一进战,皆破之。
五月,逼袁州而军。
城敌出战,为坤一所败。
湖南巡抚骆秉章奏保以知县归部即选,并赏加同知衔。
时袁州敌势尚盛,相持不下。
坤一密招降侍卫李能通。
能通在敌中负重名。
于是降者相继,守将何益发,夜开西门以纳之。
坤一督楚勇先入据,遂复袁州,奉旨以直隶州知州即选,并赏戴花翎。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3)咸丰七年(丁巳,1857)公28岁从克临江府城,奉旨以知府选用赏加道衔。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3)咸丰八年(戊午,1858)公29岁刘长佑以病归,骆秉章饬坤一暂领其众,偕道员萧啓江渡赣而东,规抚州,克崇仁,败援敌于龙骨渡啓江,在上顿渡,为敌所困。
坤一率众往援,大破之。
敌弃城遁,复抚州。
建昌府亦同时克复。
江西肃清,奉旨以道员归部即选。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3)咸丰九年(己未,1859)公30岁石达开犯湖南,坤一回援,解永州、新宁之围,加盐连使衔。
贼窜广西,从刘长佑追蹑。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7)二月,复柳州,赏加按察使衔。
刘长佑擢抚广西,乃饬坤一统帅全师剿办柳州余敌,兼扼达开入湘之路。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4)咸丰十年(庚申,1860)公31岁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公32岁三月,柳州悉平,赏加布政使衔,进归潯州。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4)七月,拔其城,以察使记名。
石达开回窜川楚,坤一扼之于融县,掩击败之,贼溃走入黔,授广东按察史。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7)九月,授广东按察使。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4)同治元年(壬戌,1862)公33岁闰八月,迁广西布政使。
刘长佑赴西广总督任,命坤一接统其军,赴浔州进剿。
贵县匪首黄鼎风,在诸匪中最狡悍,屡议剿匪,不能下。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7)同治二年(癸亥,1863)公34岁坤一破之于登龙桥,遂驻守之。
鼎风老巢曰平天寨,倚山险树重栅,守以巨炮,覃墟相距十余里,为犄角。
坤一阳议抚,撤军回贵县,潜师夜袭覃墟,遂围平天寨,复横州,鼎内势蹙。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7)同治三年(甲子,1864)公35岁四月,擒鼎风及其党诛之。
浔州平,赐号硕勇巴图鲁。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7)同治四年(乙丑,1865)公36岁①刘绎:《诰赠光禄大夫刘君墓碑铭》,见张荣连主编:《新宁县志·艺文志》卷23,光绪十九年金城书院刊印本正月,搜剿平思恩、南宁各属土匪。
三月,复永淳县城。
五月,擢江西巡抚。
旋因泄漏寄谕。
部议革职留任。
是时,太平军汪海洋,败遁粤之连平州。
复谋趋闽边,上攻江西。
坤一饬按察使席实田。
越境会剿,并令提督黄少春赴长宁扼其窜路。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4)八月十八日,刘坤一在南昌任江西巡抚。
(《清代人物传稿》第二卷下编,辽宁人民出版社,P116)同治五年(丙寅,1866)公37岁聚歼于广东嘉应州,加头品顶戴。
军事既定,坤一治尚安静,因整顿丁漕,不便于绅户。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8)同治六年(丁卯,1867)公38岁湖北捻匪由崭水窜广济黄梅间,蔓延数百里。
恣意焚掠,距九江瑞昌仅隔一江。
难民纷纷东渡。
坤一亟调水师出江堵击,敌退。
因奏拨库帑赈难民且资遣回籍。
未几,湖南浏阳教匪旁扰万战。
坤一饬兵围剿,平之。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4)同治七年(戊辰,1868)公39岁东乡县爆发了农民抗粮起义。
四月二日,抗粮农民再次进城,拥入县署,殴伤知县,痛击平日为虎作伥的差役。
他们不但拒绝纳粮,并对想交纳钱粮的富户进行恫吓说:“谁违反规定即行捉人烧物”。
刘坤一惊呼连年农民抗拒粮捐,“捆捉书吏,挟制官长为常事”,对封建统治威胁极为严重。
最后,派副将何明亮、道员何应祺率兵才予以平息。
(《清代人物传稿》第二卷下编,辽宁人民出版社,P118)同治八年(己巳,1869)公40岁同治九年(庚午,1870)公41岁八月,天津教案起,坤一遵旨密筹沿江防务。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4)同治十年(辛未,1871)公42岁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公43岁正月,奉新县匪徒谋逆,闌入靖安县城,讨平之。
(《清史列传》卷五十九,中华书局,P4646)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公44岁四月,清廷谕:“著刘坤一严饬所属州县等,不准丝毫浮收。
如查有私立捐款,公费名目,额外加征者,即著严行参办”(“上谕”,同治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见《刘坤一遗集》(一),P295)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公45岁正月,江西绅士督察院左都御史胡家玉积欠漕粮,又屡贻坤一书,干预地方事,坤一不以闻,为给事中边宝泉所劾,部议降三级调用,加恩改为革职留任,并降三品顶戴。
寻奉恩旨开复。
十二月,命署两江总督,兼署通商大臣。
(《清史列传》卷五十九,中华书局,P4646)光绪元年(乙亥,1875)公46岁八月,擢两广总督。
广东号为富穰,库储实空,出入不能相抵。
议者请加盐厘及洋薬税,坤一以加盐厘则官引愈滞,但严缉私贩,以畅销路;又援成案,筹款收买余盐,发商交运,官民交便。
薬厘抽收,各地轻重不同,该归一律,无加税之名,岁增巨万。
吏治重在久任,令实缺各归本任,不轻更调。
禁赌以绝盗援,水陆缉捕各营,分定地段以专责成,盗发辄获。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8)光绪二年(丙子,1876)公47岁六月,刘坤一提出“防海之要,战守兼资,守则墩台,战则船炮,二者不能偏废。
”(刘坤一:《税源原拨勇粮改充海防经费折》,光绪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刘坤一遗集》(一),P394)八月,兼管粤海关盐督。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5)光绪三年(丁丑,1877)公48岁五月,刘坤一奏办招商局,而以所得利息开办西学馆,似为一举两得。
(刘坤一:《复黎召民》,光绪三年五月初七日,《刘坤一遗集》(四),P1825)七月,清廷允刘坤一奏,于湖南新宁县建楚勇专祠,地方官春秋致祭。
(《湖南近代百年史事日志》,湖南人民出版社,P73)光绪四年(戊寅,1878)公49岁二月二十日夜,群众二百多人在欧就起的领导下,一举攻占佛冈厅城,引起极大震动。
刘坤一派总兵郑绍忠、副将邓安邦督带兵勇兵勇分途围剿。
(《清代人物传稿》第二卷下编,辽宁人民出版社,P119)十二月七日,两广总督刘坤一接越南王乞援文书,清派兵剿李扬才。
(《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中华书局,P648)十二月十七日,刘坤一提出“粤东洋面,延袤数千里,筹办防务,非轮船似不为功”。
(刘坤一:《裁撤水勇全配水师兵丁折》,光绪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刘坤一遗集》(一),P483)光绪五年(己卯,1879)公50岁正月,兼署广东巡抚。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5)十一月,请开缺养亲,予假两月。
调补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清史列传》卷五十九,中华书局,P4646)光绪六年(庚辰,1880)公51岁正月,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奏饬筹议海防,坤一请由粤省自造蚊子轮船,用守各口,可以操纵自如,从之。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5)三月,俄罗斯以交换伊利借端要挟。
诏筹防务,坤一上疏,略谓:东三省无久轻战阵之宿将劲旅,急宜绸缪。
西北既戒严,东南不可复生波折。
日本、琉球之事宜早结束,勿使与俄人合以谋我。
英、德诸国与俄猜忌日深,应如何结为声援,以伺俄人之后。
凡此皆赖庙谟广运,神而明之。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8)四月,入觐,赐紫禁城内骑马。
(《清史列传》卷五十九,中华书局,P4647)光绪七年(辛巳,1881)公52岁正月,刘坤一上《议复筹造铁路利弊片》,他说:臣以铁路火车之有裨益、别项虽未深知,至于征调、转输两端,可期神速,实为智愚所共晓。
中国幅员辽阔,自东徂西,几万余厘,均与俄界毗连;加以英在缅甸,法在越南,时虞窥伺,沿海数省,则为各国兵船往来,倘有风鹤之惊,殊虞鞭长不及。
如得办成铁路,庶可随时应援。
臣前过天津时,曾与李鸿章论及。
兹刘铭传所请,适与臣意相符。
其先办清江一路,无非从易入难,自近及远,行之以渐,期底于成。
(刘坤一:《议复筹造铁路利弊片》,光绪七年正月初八日,《刘坤一遗集》(二),P599-P600)七月八日,两江总督刘坤一被劾(谓其嗜好素深,于公事不能整顿),命彭玉麟確查。
(《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中华书局,P684)八月二十二,以彭玉麟署两江总督,刘坤一入京。
(《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中华书局,P685)十月二十六,彭玉麟恳辞,以左宗棠为两江总督兼充办理通商事物大臣,刘坤一开缺。
(《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中华书局,P687)十二月六日,总署奏,接曾纪泽电,法人谋占越南北境,并欲通商云南,不能置之度外。
诏命李鸿章、左宗棠、刘长佑、刘坤一、张树聲商办,并令曾纪泽继坚持前议,与法国外部相机辩谕。
(《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中华书局,P688)十二月二十九日,两江总督刘坤一覆议越南事宜,请派劲旅出驻谅山等处,暗为越南声援。
(《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中华书局,P688)光绪八年(壬午,1882)公53岁光绪九年(癸未,1883)公54岁法越搆衅,边事戒严。
坤一疏:请由广东、广西遴派明干大员统劲旅出关,驻扎谅山等处,以助剿土匪为名,实与越南共筹防御,并令越南招太原、宜光黑旗贼众,免为法人诱用。
云南据险设奇,以资犄角。
法人知我有备,其谋自沮。
云南方拟加重越南货税,决不可行。
重税能施之越人,不能施之法人。
越人倘因此转嗾法人入滇通商,得以依托假冒,如沿海奸商故智,不可不虑。
越南如果与法别立新约,中国纵不能禁,亦应使其慎重;或即指示机宜,免致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