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灯教案 邢淑红老师做

合集下载

《冰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冰灯的制作过程和我国冰灯文化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冰灯的兴趣。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和合作的能力。

(3)采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冰灯的制作技巧和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录音,正确地朗读课文。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冰灯”、“晶莹剔透”、“冻结”等。

3.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冰灯的制作过程、冰灯文化的起源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冰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冰灯的印象。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习生词:讲解新词短语,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4. 理解课文:通过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抄写生词,加强记忆。

2. 拓展作业:调查我国其他地区的冰灯文化,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课文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冰灯》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图片和视频:收集冰灯的制作过程和相关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冰灯》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冰灯》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本课《冰灯》的内容,学生可能对冰灯的制作过程、冰灯节的习俗感到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冰灯的直观认识。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冰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冰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冰灯》的主要情节,了解冰灯的制作过程和冰灯节的习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冰灯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冰灯的美丽。
b.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冰灯节的习俗,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7.作业设计,注重实践与拓展:
a.设计富有创意的作业,如编写关于冰灯的小故事、制作冰灯手工艺品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b.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冰灯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与冬天有关的课文,如《雪孩子》、《冬天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对冬天的美好回忆。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冰灯的魅力,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期待同学们在课堂分享中的精彩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冰灯》的主要内容,掌握冰灯的制作过程和冰灯节的习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冰灯的美丽。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了解冰灯的种类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冰灯的美,激发学生对冰雪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重点词汇和句子:理解并掌握文章中描述冰灯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冰灯的种类和特点:了解不同种类的冰灯及其特点,包括制作方法和用途。

3.冰雪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冰雪文化及其在当地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冰灯照片,引起学生对冰灯的兴趣。

2.阅读文章: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如:文章中出现了哪些种类的冰灯?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制作方法又是怎样的?3.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讲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冰灯的理解和感受。

5.总结:总结冰灯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冰雪文化的重要性。

6.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冰灯,并写下制作过程和感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了解冰灯的种类和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冰灯的美,激发学生对冰雪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2.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阅读指导、互动交流。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冰灯的理解程度。

2.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3.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4.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建议。

5.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和表现,互相学习和促进。

6.家长评价:让家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7.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学习情况、作品质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冰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冰灯的起源、制作过程以及冰灯文化;(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冰灯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了解冰灯的制作过程;(2)以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冰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环保、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冰灯的起源、制作过程以及冰灯文化;(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冰灯的技能。

2. 教学难点:(1)冰灯的制作技巧;(2)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冰灯的相关资料;(2)准备制作冰灯的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冰灯的基本知识;(2)准备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冰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冰灯的美;(2)学生分享自己对冰灯的了解。

2. 探究:(1)教师讲解冰灯的起源、制作过程;(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冰灯的制作技巧。

3. 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冰灯;(2)学生互相帮助,完成冰灯制作。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制作的冰灯;(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学生参与度如何;(3)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学生反思:(1)自己在制作冰灯过程中的收获;(2)团队合作的效果;(3)对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一个冰灯,并拍摄照片;(2)写一篇关于冰灯制作过程的作文。

2. 课外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冰灯展览;(2)开展冰灯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创新。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2)评价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

2. 同伴评价:(1)评价他人的表现;(2)给出建议和鼓励。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冰灯教学设计引言:冰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冰雪创造出美丽的光影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份冰灯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冰灯的制作工艺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活动目标:1. 了解冰灯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制作工艺。

2. 学习制作冰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冰灯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冰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

2. 冰灯的制作材料及工具介绍。

3. 制作冰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讲解。

4. 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冰灯作品。

5. 冰灯展示和分享。

三、教学过程:1. 冰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通过图片、文献资料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冰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重点强调冰灯代表的是中国北方冬季的独特文化艺术。

2. 冰灯的制作材料及工具介绍:介绍常用的冰灯制作材料,比如冰块、彩色水和砂糖等。

并给学生展示制作冰灯所需的工具,如刀具、喷枪等。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创造艺术效果。

3. 制作冰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讲解:a. 制作冰块:学生使用冰模具或自制的容器,倒入水并加入适量的食用色素。

放入冷冻室冷冻,直至冰块完全凝固。

b. 雕刻冰块:学生使用刀具和其他雕刻工具,在冰块表面进行雕刻,创造出各种形状和纹路。

c. 利用彩色水涂抹冰块:学生使用喷枪等工具将彩色水喷洒在冰块表面,增加冰灯的视觉效果。

d. 添加砂糖:学生在冰灯表面撒上细砂糖,增加冰灯的光亮度和质感。

4. 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冰灯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冰灯作品。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冰灯形象,并加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5. 冰灯展示和分享: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冰灯作品展示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制作的过程和心得。

通过展示和分享,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展他们对冰灯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巷”“俗”“菱”等。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对孩子的关爱,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引导学生欣赏冰灯之美,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父亲为孩子做冰灯的艰辛,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冰灯的赞美和对父爱的歌颂。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父亲的心情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习作者细致描写冰灯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冰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冰灯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冰灯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从而引出课题《冰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认读。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易错字音和字形。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走街串巷”“习俗”等词语的意思。

提问:过年时,大家都喜欢做什么?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朗读,找出描写父亲答应给“我”做冰灯的句子。

思考:父亲为什么要答应给“我”做冰灯?体会“我”听到父亲答应时的心情。

学习第三自然段默读,画出描写父亲做冰灯过程的句子。

小组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辛苦和对孩子的爱。

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看到父亲做的冰灯,“我”是什么心情?理解“后悔”一词的含义,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提问: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对父亲说什么?学习第五自然段齐读,思考: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冰灯的赞美和对父爱的歌颂。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冰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冰灯》教学设计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冰灯的作文。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内容生动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家长协助孩子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冰灯,并记录制作过程。在班级群里分享制作过程和成品照片,让同学们互相欣赏、学习。
3.搜集与冰灯相关的民间故事或习俗,以手抄报或PPT的形式呈现,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冰灯的特点、制作过程以及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3.教师强调课文中所体现的民间文化、环保意识等价值观,引导学生将这些观念融入日常生活。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进行创意写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五、作业布置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冰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冰灯》的主要内容和背景,掌握生字词,如“冰灯”、“融化”、“晶莹”等,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学会通过观察和描绘,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冰灯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冰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冰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儿子那深沉的爱及儿子对父亲的爱。

〖学情分析〗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需要的东西几乎所有的家长很轻易地买到,所以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故事感觉会比较遥远,对父亲的爱体会也比较肤浅。

因此,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感情融于课文内容,更容易体会父子之间的情意。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学习多音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沉的爱,同时也理解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3.理解“后悔、羡慕”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重难点〗理解文中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沉的爱,同时也理解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得到父母的关爱。

同桌同学说一说父母爱我们的事情。

(讲述,倾听,感受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生汇报。

师: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三、自主探究,领悟品味(一)学习第2至4自然段1、自由读第2至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出示句子,填空。

3、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5至10自然段1、自由读第5至10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师:当时我特别想让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为什么看到父亲做冰灯,又“后悔”了?用“―”勾出相关的句子。

师巡视指导。

(板书:后悔)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投影相关的句子,再请学生谈感受)3、师:此时此刻,我体会到了父亲做冰灯非常的不容易,于是我怎么做的?生汇报。

(出示句子)读一读。

从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4、朗读第5-10自然段,积淀语感1)全班合作朗读。

评读。

(在合作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指导评价:(1)急忙:“我”问的是否急切?着急时语速是急速还是缓慢;(2)喊:(联系生活实际,怎样说话才是“喊”呢?);(3)“连声说”在语速上是否紧凑。

《冰灯》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于孩子的那种深沉的爱。

全文1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活动:游戏——猜猜看1、规则:只能用手摸,不能说出来,在心中猜。

2、学生逐一摸3、师问:感觉如何?指名回答板:发麻、冰凉那是什么东西?谁敢把这块冰捧在手里坚持一会儿?(生试)感觉如何?生答板:刺骨、寒冷二、揭示课题。

1、有一位父亲,就用这样寒冷、刺骨的冰,为他的孩子做了一盏灯。

板书:灯2、齐读课题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检查认读情况。

走街串巷习俗菱形适应炕爹棉袄扭过来废玻璃后悔融化称赞2、自己和词语打招呼、指名教读、抢读。

3、谁有不明白的词?学生提出、解答(联系生活,比如:“习俗”一词,可问:你们家有什么习俗?)四、初读课文1、看书上插图: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贫穷)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在贫穷的家庭中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2、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不好的地方就多读几遍(2)读不明白的地方,就用笔把它画下来(可以在书上圈圈点点)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1-5、6-10、114、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学生评议)五、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1、在你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好吗?2、学生提问题,师板书:最特别?留在“我”心里?后悔?一把“按下”?心情?不冷?3、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做冰灯?自己读1-4自然段,找找(1)指名读画的句子,谈原因划出描写大军的玻璃灯笼的句子。

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自己练读。

指名用羡慕的语气读。

看到大军的玻璃灯笼,“我”怎么做的?(2)师:你们从书中解决了你们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真了不起!4、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自己读有关段落,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令你感动?(1)生读、画(2)谈感受:出示句子:“大年三十的早上……暖一会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句子师:寒冬腊月,父亲打磨这块冰,手凉吗?身上冷吗?可是父亲全然不顾,让我们齐读——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父亲在做冰灯,下面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段,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父亲做灯的情景。

《冰灯》的优秀教学设计

《冰灯》的优秀教学设计

冰灯的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会制作简单的冰灯。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美学素养。

二、教学准备1.购买所需的材料:冰块、冰柜、刀具、冰灯制作工具等。

2.准备讲授的PPT、视频、图片等材料。

3.整理有关冰灯历史和文化的资料。

4.制定教学计划和分组安排。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介绍冰灯通过PPT、视频等形式,介绍冰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起源、发展和传统技艺等。

让学生了解冰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二部分:冰灯制作的基本步骤1.制作模具:教师示范制作冰灯模具,让学生了解模具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2.准备冰块:教师讲解如何选择适合制作冰灯的冰块,并进行冰块的预处理。

3.制作冰灯:学生分为小组,按照制作模具的形状和大小制作冰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冰灯上进行雕刻和彩绘等创意设计。

第三部分: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冰灯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协作完成制作,并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创意发挥,体验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乐趣。

第四部分:展示和评价学生制作完成后,由学生负责现场展示和讲解,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励或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效果评价1.教师进行目标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制作效果和展示、测验等形式,对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在本次教学中的表现和成果,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

3.同学互相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彼此成长。

五、教学特点总结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既了解冰灯文化,又能亲手制作冰灯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不仅对冰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体验到了从创意到实现的全过程,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斑、迈、鞭、宫”4个生字,理解“奔腾、报晓、神气活现、挥舞、天寒地冻”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父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读书,感悟课文情境,理解父母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 同学们,哈尔滨的冰灯节就要开幕了,今天,我就和同学们提前去欣赏。

(出示冰灯图片)
-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 师:的确,冰灯非常美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灯》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冰灯是什么样的。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 自由地读课文,思考:什么叫冰灯?
- 指名谈谈对“冰灯”的理解(欣赏几幅冰灯的图片,解说:冰灯是用很大很大的冰块雕琢而成的灯)
- 课文中介绍的冰灯是什么样子的呢
3. 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 有感情地朗读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课文,体会冰雕的美丽和观赏冰雕时快乐的心情。

4. 小结: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冰灯的特点和作者的描述。

-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与父母分享冰灯的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冰灯》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案例《冰灯》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12单元教材内容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九个字。

2、学生能够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父亲给孩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品味父子之间的深情。

二、教材分析:本篇课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的那种深沉的爱。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成了四部分。

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打破了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教学。

首先教学第一二部分,主要让学生体会“我”为什么要父亲为自己做一盏透亮的灯,从而让学生找出大军的玻璃灯漂亮的句子,读出羡慕之情。

此时,教师并不急于教学第三部分,而是通过言语过渡到最后一部分,让学生说说“父亲为我做的灯怎样?”当学生说到父亲为自己做的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留在了我心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为什么留在我心里”?这时,学生即便是说到了因为父亲对“我”的爱,他们的认识也是表面的、肤浅的,并不深刻。

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通过让学生谈谈“这部分让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进一步体会理解父亲对“我”深沉的爱和父子之间的深情。

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可以突出重点,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从入学接手此班以来,教师就比较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以学生对阅读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但是学生大多数来自工人家庭,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阅读书目的数量和种类都受到限制,学生的视野相对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

四、教学设计:(一)激情入境: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哪些灯?2、当学生说到“冰灯”时,教师谈话:今天,咱们学习的这个感人的故事就与“冰灯”有关,板书课题:冰灯学生说不到“冰灯”,教师谈话: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种灯,还有一种灯叫“冰灯”,大家听说过吗?今天,咱们学习的这个感人的故事就与“冰灯”有关,板书课题:冰灯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2、找四位同学把课文读一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课文能读下来了,课文的生字都认识了吗?出示字词,指名读:走街串巷习俗菱形合适炕棉衣爹扭头废玻璃棉袄后悔融化后悔:引导学生区分“悔——诲——侮”三个字4、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习第一、二部分(1-4)自然段:(1)指名读1-4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为什么“我”让父亲为“我”做一盏透亮的灯笼?(2)当学生说出大军的灯笼是透亮的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大军灯笼的句子。

语文教案《冰灯》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冰灯》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冰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灯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冰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诗歌《冰灯》,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冰灯的美丽形象;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正确理解和朗读诗歌《冰灯》;2.理解并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3.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发现美丽事物并进行表达。

三、教具准备:1.学生用书:《课本》、《练习册》;2.多媒体教学课件;3.展示物:冰灯图片、冰灯制作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你们在冬天看过冰灯吗?你们知道冰灯是怎么制作的吗?”2.呈现冰灯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由教师指导,学生跟读《冰灯》。

2.解读《冰灯》诗歌: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能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冰灯美丽形象。

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体验(20分钟)1.播放冰灯制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冰灯的制作过程。

2.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冰灯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冰灯形式和题材。

3.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发言,表达对冰灯的感受和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冰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冰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冰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归纳总结(15分钟)1.师生一起总结讨论,对诗歌《冰灯》进行再次解读,进一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对诗歌和冰灯的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在家观察和收集与冰灯相关的资料,并写一篇感想。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课堂小结(5分钟)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冰灯艺术和诗歌,学生们对冰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诗歌的学习和鉴赏,提高了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

三上《冰灯》教案份

三上《冰灯》教案份

三上《冰灯》教案(一)份三上《冰灯》教案 1【教材分析】这篇文章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儿子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教学目的】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理解父亲的心情,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父亲对儿子做冰灯的事,体会父亲的爱。

2.理解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感知、体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儿歌叫“元宵节”,还记得吗?(记得)。

我们一起来背背吧,“正月十五。

”元宵节的灯真是各式各样、色彩斑斓呀!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个和冰灯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围绕冰灯写了一件什么事呢?”2.读完课文,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畅所欲言)3.生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新词1.师检查预习情况,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读。

(读完后师纠正字音或学生提意见)2.四人一组合作习字。

3.生反馈合作习字成果,并告知学生你是如何记住该字的,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还要注意字音,比如:“答”是一声。

4.根据课后字的出现,检查学生预习成果——勾词情况。

5.生熟读字、词。

四、读文并把本文分成四部分在生初步感知的情况下,让他们尝试划分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允许不同划法的出现,让学生简单说出理由,师公布最合理划法)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二课时一、巩固生字词,复习导入请生教读,后让生比读。

说说“走街串巷”、“适应”、“享受”等词的意思。

二、继续读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1.“为什么儿子想要一个冰灯?”2.“做冰灯容易吗?”(不容易)3.小组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做冰灯不易?请在文中进行总结或勾画。

4.集体反馈,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做冰灯的艰难。

5.体会儿子后悔的心情。

① “我们已经知道父亲做冰灯非差(艰难),如果是你看到这一幕,你心里有怎样的感觉?”生:难受、痛苦、后悔_____、_____、_____②为什么而后悔?(乘机解决课后__)③带着儿子的复杂心理再读8、9、10自然段。

语文教案《冰灯》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冰灯》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冰灯》教学设计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需要的东西几乎所有的家长很轻易地买到所以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故事感觉会比较遥远对父亲的爱体会也比较肤浅因此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感情融于课文内容更容易体会父子之间的情意懂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关爱〖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运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并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从而理解父母的心情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学会通过阅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录音机播放抒情音乐)师: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得到父母的关爱我们就来说一说父母爱我们的事儿吧(小组中讲述倾听感受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冰灯》一课讲的事儿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二)了解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词语第一组词语逐一出示:走街串巷、称赞、融化、习俗、棉被(学生抢读认得快的可以连读两遍)第二组分组出示:适应合适;废玻璃浪费;腊月蜡烛;后悔教诲;提着问题(在认读词语中发现并辨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2.接读课文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请4名学生接读随机正音)听完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会从课文内容、人物情感等方面来说明自己的收获教师激励为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明白以便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随机板书:爹为我做冰灯发现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便于以学定教)(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领悟品味师:除了我们刚才知道的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允许学生畅所欲言猜想学生的问题:父亲为什么做冰灯?父亲为什么起那么早?“我”看到父亲做冰灯为什么后悔?……)不管学生有没有提到课文后面设计的问题教师都要激励引导:同学们记着我们的问题用心读课文后就会明白(课文后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出示问题: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指导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自学画出相关的词句并记上自己的想法(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逐步学会边读边想并能够把自己的想法简要地记下来)教师巡回察看指导学困生品味重点词句学习简单记录(四)交流、指导解决问题1.你读懂了什么?读懂的?(说明自己的想法展示思维过程学习读书方法)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句体会父子情深:(1)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为了给我做灯笼父亲起的很早)(2)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3)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父亲很不容易太辛苦)(如果学生从其他方面来谈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全文只要敢于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说明白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与赞赏)(五)朗读训练积淀语感1.小组分工合作朗读第510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的理解)2.师生合作朗读:师生分别扮父与子师生共同评价: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并指导读出感情:(1)“我”问的是否急切;(2)当我发现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的语气(联系生活实际着急时语速是急速还是缓慢;怎样说话才是“喊”呢?);(3)“连声说”在语速上是否紧凑3.生生合作:同桌分别扮父与子(在合作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六)想像情境升华感情“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想像小伙伴见了“我”会说呢?(“哎呀你的灯笼真不一般还透亮来”“这么漂亮的灯笼比买的还迷人呢”“这么冷的天谁给你做的?他做出来的呀?一定不容易”“你爹真好我也让爹给我做一盏”……)“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这一句中的“它”指的?(联系全文畅所欲言进一步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它”表面上指冰灯实际上指父亲对我的关爱)对呀那是父亲对我的爱呀我们会忘记?(七)综合实践设计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做呢?(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实践性作业如:复习字词、读书、上网查有关冰灯的资料帮助父母做事等)〖教学反思这节课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对情感的感悟通过学生自读、自悟逐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再阅读再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更注重问题的生成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动笔的良好读书习惯受益终生另外这节课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想像说话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朴素之中真情在很自然的渗透了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教学设计不是教师上课的范本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同教材的使用一样教师要和学生一同走进教材但还要一同走出教材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怕是非常浅显的、好笑的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就等于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对于学生已经了如指掌的内容即使教师精心设计了也毫不吝惜地舍弃。

《冰灯》教案

《冰灯》教案

《冰灯》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于孩子的那种深沉的爱。

全文1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活动:游戏——猜猜看1、规则:只能用手摸,不能说出来,在心中猜。

2、学生逐一摸3、师问:感觉如何?指名回答板:发麻、冰凉那是什么东西?谁敢把这块冰捧在手里坚持一会儿?(生试)感觉如何?生答板:刺骨、寒冷二、揭示课题。

1、有一位父亲,就用这样寒冷、刺骨的冰,为他的孩子做了一盏灯。

板书:灯2、齐读课题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检查认读情况。

走街串巷习俗菱形适应炕爹棉袄扭过来废玻璃后悔融化称赞2、自己和词语打招呼、指名教读、抢读。

3、谁有不明白的词?学生提出、解答(联系生活,比如:“习俗”一词,可问:你们家有什么习俗?)四、初读课文1、看书上插图: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贫穷)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在贫穷的家庭中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2、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不好的地方就多读几遍(2)读不明白的地方,就用笔把它画下来(可以在书上圈圈点点)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1-5、6-10、114、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学生评议)五、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1、在你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好吗?2、学生提问题,师板书:最特别?留在“我”心里?后悔?一把“按下”?心情?不冷?3、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做冰灯?自己读1-4自然段,找找(1)指名读画的句子,谈原因划出描写大军的玻璃灯笼的句子。

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自己练读。

指名用羡慕的语气读。

看到大军的玻璃灯笼,“我”怎么做的?(2)师:你们从书中解决了你们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真了不起!4、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自己读有关段落,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令你感动?。

《冰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冰灯的起源、制作过程以及冰灯文化;(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冰灯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冰灯的制作方法;(2)运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珍惜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冰灯的起源、制作过程以及冰灯文化;掌握冰灯的制作方法。

难点:冰灯的制作技巧和团队协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冰灯的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制作冰灯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冰灯的基本知识,分组准备合作制作冰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冰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冰灯的美;(2)简要介绍冰灯的起源和发展。

2. 探究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冰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冰灯,教师巡回指导;(2)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提高制作技巧。

4. 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冰灯作品;(2)教师评价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冰灯的起源、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动手制作冰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制作进度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要教育学生珍惜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六、教学拓展:1. 学生收集其他地区的冰灯文化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了解冰灯在不同地区的特色;2. 组织学生参观冰灯展览,加深对冰灯文化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冰灯展览活动,展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八、评价标准:1. 学生制作的冰灯作品美观、创意丰富;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团队协作能力强;3. 学生对冰灯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冰灯的起源、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掌握了冰灯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兰渭希望小学段淑霞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生字及常用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子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4、通过角色转换,加强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自我教育。

教学重点:1、巩固字词,学习课文,了解父亲为“我”做冰灯的艰辛,体会深沉的父爱。

2、体会“我”内心后悔的复杂心情,教育孩子体谅理解父母。

教学难点:通过有层次的反复读课文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使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学会体谅父母。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孩子们,你们都喜欢夜晚的灯光吗?在哪里见过?但是,你见过用冰做的灯吗?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去欣赏美丽的冰灯吧!(板书课题:冰灯,齐读课题)2、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好多苹果,谁摘下就是谁的(认读生字)3、关于冰灯,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到《冰灯》,自己读一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体验情感1、师板书并指名读“美慕”。

“美慕”是什么意思? (喜欢别人的东西,自己也想要)2、(板书:羡慕)课文中,“我”美慕什么? (大军的灯笼) 大军的灯笼是什么样的? ( 出示语段,指名读)灯笼真漂亮,谁能读出它的美丽,(指名读)这么美的灯笼,我真美慕,孩子们,读出我对大军的灯笼的羡慕之情来。

(齐读)3、出示“自读提示”:请孩子们快速默读5-10自然段。

4、小组讨论:(1)、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用“—”画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看到父亲做冰灯,“我”的心情怎样?“我”又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小组回报:你勾画了哪那些句子?(1)生汇报(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和一会儿。

此刻,父亲会想什么?(板书:父亲深夜做冰灯)(2)看到这一句,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感动)(3)这一句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动? (冰太凉、每磨一阵、用衣角擦擦手,在棉衣里暖和一会儿)你真聪明,学会了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冰灯》
执教:河南赵卫芳
指导:厦门英才学校邢淑红
(更多课件联系课题微信号hardeest)
一、复习《元日》导入:
师生接读对联(,课件做一张大门打开的图片,门两侧显示这幅对联。

配上鞭炮声,读对联)
爆竹声声除旧岁
梅花点点报新春
二、读单元小诗
新年到,放鞭炮,舞起龙灯真热闹。

剪窗花,踩高跷,提个灯笼小巷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绕绕进我们的课文《冰灯》里。

板书课题。

预习检测词语:
看,每个灯笼里都写着这一课要学习的生字词语,读词语提灯笼啰!(课件做成,读一个词语,灯笼飞走一个。

指名一个学生领读一个词,其他学生跟读一遍,读一个词,灯笼消失一个)
习俗县城灯笼高级吵醒继续盖被子按下碰着答应适应磨一阵棉衣爹爹扭过废玻璃掀开后悔
2、选择词语填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我们乡下,孩子们过年有提着()走街串巷的()。

大军拿出他爸爸从()买回来的()灯笼。

我知道()买不起(),但爹爹()我用()做一个。

半夜醒来,在我()了灯光后,才发现爹爹(),又把手放回到()暖一会儿,看着爹爹()头去,我心里真()
四、以读代讲,品读父子情。

(一)自学提示,批注阅读:
1、我的冰灯与大军的灯笼有什么不同?画出关键语句。

2、请大家用“”画出描写父亲动作的句子,用“Δ”标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在旁边写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学习前后对比写法:
1、交流自学提示第1题,我的冰灯与大军的灯笼有什么不同?
2、红字词重音读:
灯笼真漂亮,灯罩是菱形的,用玻璃拼成,上面还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灯笼是大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来的。

3、师生承接读:
师:灯笼真漂亮,我好生羡慕啊!
生:灯笼真漂亮,灯罩是菱形的,用玻璃拼成,上面还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灯笼是大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来的。

师:如果我也能有这样一个灯笼该有多好!
生:灯笼真漂亮,灯罩是菱形的,用玻璃拼成,上面还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灯笼是大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来的。

4、对比读1:
师:灯笼真漂亮,灯罩是菱形的,用玻璃拼成,上面还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灯笼是大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来的。

生:我知道,父亲没有钱买高级的玻璃灯笼,我希望他能够给我做一个。

师:灯笼是大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来的。

生:我知道,父亲没有钱买高级的玻璃灯笼,
师:灯笼是大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来的。

生:我希望他能够给我做一个。

5、师生承接读:
师:父亲找不到废玻璃,却用冰给我做了一个灯笼。

生: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连大军也有点羡慕我。

6、减词对比原文读:
师: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生: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连大军也有
点羡慕我。

师: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
生: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连大军也有点羡慕我。

7、想像练笔读:
(1)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2)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3)连大军也有点羡慕我,他。

8、对比读3:
师:灯笼真漂亮,灯罩是菱形的,用玻璃拼成,上面还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灯笼是大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来的。

生: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连大军也有点羡慕我。

师:大军灯笼是大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来的。

生: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是。

(三)品人物动作和语言,体会父子情深。

是啊,我的灯笼是特别的,那是父亲亲手做成,更特别的还有什么?
1、动作词重音读: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吵醒了,睁开眼睛,看见父亲在一边忙着什么。

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我问:“爹,你在干啥?”
父亲把头扭过来,说:“没有找到合适的废玻璃,我昨天冻了一块冰,正给你做冰灯呢。

天还早,你再睡一会儿吧。

”说完,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

我再也睡不着了。

当我看见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

”一边说,一边掀开了自己盖的被子。

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

小心冻着,要过年了。


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真不该找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

1、对比读:
师:大年三十的早上,我睁开眼睛,看见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生:大年三十的早上,我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吵醒了,睁开眼睛,看见父亲在一边忙着什么。

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2、想象补白读:
父亲在光线很暗的屋子里打磨冰,怕的是。

父亲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冰,怕的是。

4、师生接读:(老师的引读声音越来越小声)
师:冰太凉,每磨一阵,
生齐: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师:冰太凉,每磨一阵,
男生: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师:冰太凉,每磨一阵,
女生: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师:冰太凉,每磨一阵,
生1: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5、师生承接读:
师:当我掀开了自己盖的被子。

让爹到我这里来暖暖手时。

生: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

小心冻着,要过年了。


6、减词对比原文读:(此处,老师读黑色部分,一短句一短句读,学生对比着
读原句。


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
声)说道:“我不冷,(不冷)。

小心(冻着),要过年了。


7、填空补白读:
师: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生:真不该找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

师: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我还后悔。

8、师生接读:
师: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生: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连大军也有点羡慕我。

师:过了几天,冰灯融化了,
生:变成了一片水。

师:但是,
生: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

9、填空补白读:
师:冰灯融化了,仅仅是变成了一片水吗?
生:冰灯融化了,化作了。

从此留在了我心里。

10、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更多课件联系课题微信号hardee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