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社会组织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W《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的公共关系》。
揭丑运动:19实际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的“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着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交际型公关: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
CS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和简介绍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指某一社会组织与某公众的联系以及被理解、信任、支持的程度。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现代社会组织与其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原理、原则、方法、技巧以及规律的学科。
它是在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学、人际关系学、广告等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现代交叉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二、简答及其它1.公共关系公关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媒介2.公共关系基本属性:①客观性②公众性③相对稳定性(可变性)④相关性⑤间接性⑥互利性3.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①两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商品产生—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消费者有选择—企业争取顾客、讲信誉树立形象—公关产生②两者本质和目的不同③两者活动方式不同④两者的发展前途不同4.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联系:①都是处理关系,都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②公共关系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公共关系中的个人代表组织③遵守一般的共同原则,如真诚相待,与人为善,相互帮助,设立自身形象区别:①主体和出发点不同,公共主体和出发点是社会组织着重处理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人际关系主体是个人主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目的和方式不同③工作范围不同5.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广告是由确定的广告主通过付费获得可控制形式的非个体传播,以劝说的方式向目标市场推销商品、服务。
联系:都以公众为对象都以传播为手段,都与塑造组织形象有关,都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区别:目的不同、传播原则不同(表现手法真实、广告有艺术性)效果不同,周期不同,工具不同(传播方式)地位不同,传播对象不同。
6.公共关系职能作用(1)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①塑造形象,是最终目标,也是主要职能②监测环境(信息功能)(收集信息,掌握资料)③决策咨询(参谋功能)(智囊团,思想库)④传播引导⑤沟通协调⑥问题管理(危机处理)⑦教育培训(2)公共关系对个人的作用①公共关系推动个人的观念不断更新: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尊重他人的观念合作的观念②公共关系促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3)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掌握重点)①净化社会风气,调控社会行为②消除心理障碍,优化心理环境③繁华社会经济、增强整体效益④促进民主政治,倡导社会文明第二章一、选择或填空1.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条件——人性文化是公关产生发展的精神源泉思想条件——人类协调合作意识的增强是其产生与发展的思想条件内在机制——利益互补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物质技术条件——人类传播技术的进步2.现代公共关系诞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诞生与发展——四个阶段①菲尼斯·巴纳姆时期 a报刊宣传活动 b菲尼斯·巴纳姆的悖公共关系思想②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之父揭丑运动③爱德华·伯内斯时期 1923年世界上第一部公关著作《舆论之凝结》《公众舆论的形成》《舆论明鉴》主张:投公众之所好④柯特利普和森林时期提出: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3.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填空)导入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是大陆第一个把公共关系作为正规的本科1985年,深圳大学传播系创立了大陆第一个专科公关专业1984年9月,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第一个设立公关部的厂家1986年11月6日,中国内地第一个公关协会——上海公关协会在上海成立1987年5月中国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1986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大陆一家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1991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1994年中山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个本科公关专业的学校二、简答或其他1.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简答)①公共关系的活动范围全球化②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品牌化③公共关系传播关系的网络化④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合化⑤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2.现代公共关系特征①公共关系学科规范化标志基本理论已形成②公共关系教育专门化③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④公共关系行业国际化 1955年国际公关协会在伦敦成立第三章一、名词社会组织:指人们为了有效的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第⼀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第⼀节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个社会组织运⽤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段,同公众建⽴起来的相互了解和⽀持的依存关系。
要点:1、社会组织。
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导作⽤。
2、公众。
客体,有组织公众、群体公众和个体公众。
3、传播媒介与沟通⼿段。
4、相互了解、信任和⽀持的依存关系。
具体的公共关系⼯作或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叫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存在和发展的⼀般规律及管理功能的科学。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它的特点有:1、分内、外部公众。
2、公众的形成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3、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分⾸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4、除了显公众外,还存在潜公众,会出现新公众。
5、数量上和成员上都是变动的。
公共关系的职能有:1、传播组织形象。
2、协调组织环境。
3、参与组织决策。
4、加强组织团结。
5、增进组织效益。
第⼆节公共关系产⽣的历史条件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
它产⽣的客观条件是:1、商品经济发展是经济基础。
⽣产结构变动引起社会关系复杂化,社会化⽣产需要协调各⽅⾯关系。
商品交换需要建⽴良好的合作关系。
2、社会公众⼒量是社会基础。
卖⽅转变为买⽅,企业需要争取公众的⽀持,⼯⼈运动显⽰⼤众的强⼤⼒量,经济危机从反⾯证明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3、传播业为公共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传播为它的发展提供科学⼿段,先进的传播使舆论更有⼒量,传播媒介确⽴了公共关系的地位。
4、现代管理理论为公共关系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代管理思想从“重物”到“重⼈”的转变,社会学、⾏为学为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状况1903年美艾维.李在纽约创⽴“宣传顾问事务所”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的标志,它的核⼼是“说真话”。
《原则真⾔》他的贡献是使公共关系正式成为⼀门职业。
爱德华.伯纳斯1923年第⼀部《舆论之凝结》,1952年的《公共关系学》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投公众所好”是它的重要思想。
公关界的几个名词解释
公关界的几个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它是一种软性经营管理艺术。
公共关系学:
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公共关系公司:
指由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及专业队伍所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咨询或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并收取费用的社会服务性机构。
公关部:
企业社会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是由专职人所组成的,贯彻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思想,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管理职能部门。
是组织为处理、协调、发展本组织与社会公众和组织内部公众关系而设立的专门职能机构。
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
1、调查研究;
2、公关策划;
3、实施传播;
4、效果评估
公共关系的原则:
事实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全员公关原则
公共关系客体:
主要包括内部公众、顾客公众、媒体公众、政府公众、社区公众、名流公众、股东公众等。
公共关系实务课后名词解释
第一章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求,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物)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也能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4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5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第二章1报刊宣传运动2揭丑运动3《原则宣言》:艾维-李公布了4爱德华-伯尼斯:以其杰出的研究,称为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
5《有效的公共关系》:美国著名学者斯科特-卡特里普和艾伦-桑特合作出版的第三章1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
2同步心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3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及公众对组织产生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4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极其对组织的评价。
5公关功能:指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了公共关系的角色使命以后,应当产生的管理效益。
第四章1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2公共关系委员会: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他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是指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职业人员的气质,性格,兴趣,风度,学识和技能方面的综合品质。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25 赌金持有人——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指积极公众。“赌金持有人”是与某一组织联系在一起、与该组织有着相互影响关系的人们。因此,一个赌金持有人可以是能够影响该组织行为、决策、政策、策略或目标的;或受它们影响的任何人或集团。
2、关系:“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3、舆论:“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30 组织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1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名词解释:
①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这是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格鲁尼格教授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根据传播管理说建立的。
② 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③ 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34 统一性——从组织方面来说,就是自我风格方方面面的统一。
公共关系知识(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事件和问题;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作出反应;他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他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公共关系的特性:PR has public character(群体性)PR is Mutually beneficial (互利性)PR has consecutiveness(连续性)PR has changeabilities(可变性)公共关系的职能:1Collecting information and testing environment (收集信息,监测环境)2consulting advices and participating decision making 咨询建议、参与决策3External publicity, dissemination对外宣传,广泛传播4Image building,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塑造形象、协调沟通5Education, public service教育引导、服务公众6Prevent trouble before it happens, crisis management防患未然、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中介:传播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社会组织特点:1.targeted (目标性) 2. wholeness (整体性)3. mobility(灵活性)4群体性5导向性6系统性7协作性8变动性9稳定性公众:公众是指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体活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公众的特点:Wholeness(整体性)Intercommunity(共同性) Relativity(相关性)Diversity (多样性)Variability(变化性)公共关系机构:是指专业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组织机构,代理着特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其实质是公共关系的实施主体。
公共关系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其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有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5、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6、公众: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7、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8、公关功能:指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了公共关系的角色使命以后,应当产生的管理效益。
9、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10.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11、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12、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1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关三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关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关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3.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
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4.爱德华·伯尼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爱德华·伯奈斯。
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的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通过“投公众所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5.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
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6.交际型公关: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7.进攻型公关: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磨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贯穿在日常经营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基本的管理立场和价值观它运用传播手段来达到该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目的。
2.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专门总结公共关系实践经验,指导公共关系工作,研究人们怎样达到公共关系目的和系统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科学。
3.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4.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的全部看法和评价。
包括:产品形象、职业道德、财力、服务、传播、研究开发等。
5.实际社会形象是组织通过民意测验等形式的调查,了解社会舆论,了解组织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公众是对一个组织机构的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利害关系或影响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7.公众态度公众对公关主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倾向性。
8.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了解公众并进而使组织被公众了解的过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接受、交流、分享、沟通的过程。
9.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10.组织传播是组织中的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部门与部门、组织与它的成员及所属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
11.群体传播:组织向相对集中的公众群体进行的传播。
12.大众传播是组织请职业的传播者或将经制作、录制的内容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新媒体等,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递给分散的大众。
13.人际传播:即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联络、沟通等14.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考察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搜集必要的资料,综合分析相关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达到以掌握组织的情况、解决组织面临的公共关系方面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实践活动。
15.公共关系策划是对组织公共关系形象和公共关系活动方案的构思和设计,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公共关系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管理、形象塑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2)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其利益相关公众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彼此合作的规律及工作方法的一门科学。
(3)公共关系社团:是指社会上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和热爱公共关系事业的团体与个人,自发联合起来组建的非营利性松散的社会群众团体,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俱乐部、联谊会等公共关系机构。
(4)政府关系对象:政府关系指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关系,其对象包括政府的各级官员、行政助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政府关系对象是任何组织的公共关系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5)名流关系对象:指那些对于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社会名人,如政界、工商界的首脑人物,科学、教育、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文化、艺术、影视、歌坛和体育方面的明星,新闻出版界的舆论领袖等。
(6)认知度的内涵:由认知转换过来而为公共关系目标之一的认知度,表述的是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其包含被认识的深度、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
(7)和谐度的内涵:即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是组织从目标公众出发、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获得回报的指标。
(8)公共关系协调:一是指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的状态,如内部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外部享有盛誉,融洽合作等,在这个含义中,协调是形容词,是结果式的静态规范;二是指社会组织为争取公众的支持与合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开展的各种协调公共关系的工作,如在内部为员工办实事,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在这个含义中,协调作动词,是过程式的动态范畴。
(9)公共关系调查:指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和公共关系人员运用科学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考察、了解、分析、研究社会组织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现象,以把握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际状况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公共关系观念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观念名词解释《公共关系观念名词解释》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与其相关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系,以建立良好关系并获得支持的管理活动。
公共关系观念作为公共关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一系列的名词和概念,有助于理解和实践公共关系工作。
媒介(Media)是指传媒行业中的媒体机构和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媒介是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工具,通过与媒介合作,组织可以更广泛地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和管理危机。
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是指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关注对象,也被称为目标公众。
目标受众可以是组织的顾客、股东、员工、政府官员、媒体等各类重要利益相关者。
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期望对于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战略至关重要。
品牌形象(Brand Image)是组织或产品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和态度。
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加组织的声誉和信任度,并对组织的业务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共关系工作中,通过定位、宣传和管理形象,可以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品牌形象。
舆论(Public Opinion)指公众对组织或事件的看法、意见和评价。
舆论对于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可以对决策和经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公共关系工作中,了解和引导舆论,有助于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是指组织在面临突发事件或危机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减轻危机对组织造成的负面影响。
危机管理是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预防、应对和恢复等方面的工作。
以上只是公共关系观念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这些观念和概念是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
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观念,有助于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形象和声誉,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作业参考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作业参考(仅供参考)1、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这是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格鲁尼格教授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根据传播管理说建立的。
2、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3、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4、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5、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活动,而不是个人的事务和技巧。
在理论公共关系的时候需要特别强调其行为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应该从组织和管理的层面去认识和理解公共关系。
6、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
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所共同构成的。
公众总是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关。
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客体,并不是完全被动的。
7、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有效的双向联系和交流,促成相互间的了解、共识、好感与合作。
8、舆论——是指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舆论是无形的关系。
公众舆论和公众关系是等价的。
9、形象——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良好的公关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社会舆论。
10、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1、人群关系——主要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2012 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 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2.媒体公众:专事向社会传播信息,沟通意义,劝说态度的组织。
3.潜在公众:即组织尚未与之发生关联的群体或组织。
4.知晓公众:对共同问题已经构成群体性的自觉意识的公众。
简答题1.简述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一,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史公共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
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民主政治体制在客观上促成了社会工总群体有必要维持一种相互依赖,彼此合作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为巩固关系行业提供了必须土壤。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平等呼唤,互惠互利的运行法则,出于自身调节的需要,公共关系降生,顺应公众社会的召唤。
三,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也可称“关系技术”—的分苏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共关系提供了技术手段。
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之后,各种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互联网的相继出现,使信息的传播手段不断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公共关系得以兴起,兴旺和快速发展。
2.艾维·李的贡献?一. 艾维·李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专门为企业和其它组织机构提供传播和宣传服务,协助他们与公众和新闻界之间建立和维持一种较正常的联系。
二.他的公共关系的思想核心就是“说真话”,一家企业或公司应该将本身的真实情况告诉公众,如果真情的披露将带来不利影响,就应该根据公众的反应和评价来调整自身的政策和行为。
三.1906年发表《原则宣言》,明确陈述公共关系的只能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将对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所喜闻乐见的课题或信息向报界和公众提供,并保证其准确性和迅速性。
他还呼吁企业不要唯利是图。
3.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其特点?4大特点。
发展:19世界30年代开始,美国向西欧英语国家传播公共关系,二战后,扩及世界其他语言国家。
公共关系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部分)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在其内部和外部形成双向的信息流通网络,从而不断改善管理与经营,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取得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统一的政策和行动。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状态。
即组织与某公众的联系以及被理解、信任、支持的程度。
3.公共关系活动:指一个组织为提高自身声誉,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有计划开展的各类活动的总称。
4.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组织或团体的意识,是从组织的立场出发,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主动同公众进行沟通、协调和改善各种关系的意识。
5.社会组织: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按照一定形式建立起来,并具有独立地位的社会机构。
6.公众:是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
特指对组织有现实或潜在利益关系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7.首要公众:指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
8.顺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持赞成和积极的态度,推动组织积极发展的公众。
9.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持否定态度,甚至持敌对态度的公众。
10.边缘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态度不明确,持中间态度的公众。
11.非公众: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
12.潜在公众:指未与组织发生直接利益关系但组织已经对其产生影响的公众。
13.知晓公众:指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已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的公众。
14.行动公众:指那些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且准备或正在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解决的公众。
15.公共关系过程:指社会组织为了与公众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树立本组织的良好形象而进行的活动的一般规范和步骤。
16.公共关系调查:指认识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的一种实践活动。
17.传播: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分享,是人们人们制作、传递、储存信息的过程。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关系:“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片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3 、舆论:“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4 、形象:“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良好的确良公关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社会舆论。
追求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
5 、“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6 、“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能人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
7 、“清垃圾运动”:10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那些“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发表了两万多篇揭丑文章,同时还有社论和漫画,这就是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8 、“门户开放原则”:1906年,艾维。
李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阐明了他的事务所的宗旨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乐闻的课题,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大全
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即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和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公关广告: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
它和商品广告的区别是: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两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
3、消费者公众: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店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车、飞机上的乘客等。
4、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
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企业理念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5、交际型公共关系: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和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6、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
9、导语:是指新闻公报开头的一个小的段落,包含着新闻稿的主要信息,是新闻稿的灵魂和精华所在。
10、公益广告:是指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发布广告,在社会上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或提但是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
11、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的全部可见事物所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一体化,是CI中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传递信息的形式。
12、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13、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民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42、赌金持有人:是指积极公众。
“赌金持有人”是与某一组织联系在一起、与该组织有着相互影响关系的人们。
一个赌金持有人可能是影响该组织行为、决策、政策、策略或目标的;或受它们影响的任何人或集团。
43、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主动)地或不自觉(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和心理过程。
44、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45、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46、晕轮效应:即一种片面的知觉。
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时,往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
47、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48、社交的需要:即希望与别人进行交往,避免孤独,希望与伙伴和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以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的需要。
49、态度:是人们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
50、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到处可见,人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风”现象。
51、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值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52、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和平等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53、逆反心理:是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54、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当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对有关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通过一系列传导神经,把这一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相关的一个感觉信息组合的活动,因而得以反映该整个事物的存在。
55、近因效应: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事物给人留下的最后印象往往非常深刻,难以消失。
对一个事物或对一个人接触的时间延长以后,该事物或人的新信息、最近的信息就会对认识和看法产生新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原来的第一印象。
56、需要: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它反映了有机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表现出的缺乏。
这种缺乏既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心理的。
57、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间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它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一经发生传播极为迅速。
58、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这种管理同样包括一般管理的基本环节,也就是对组织的公众传播沟通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监督等。
59、自我形象:就是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这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动力、方向、目的和标准。
60、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61、组织形象差距分析:即将组织的实际形象与组织的自我形象做比较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现实差距,指明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三个环节。
62、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63、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64、目标作业法:即先制定出公共关系期望达成的目标和工作计划,然后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项费用项目详细列举出来,核定单项活动和全年活动的预算。
65、宣传型公关:主要是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宣传性手段,传递组织的信息,影响公众舆论,迅速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
其特点是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递面广,推广组织形象的效果快,特别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知名度。
66、交际型公关:主要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为组织创造“人和”的社会环境。
交际型公关的特点是直接沟通,形式灵活,信息反馈快,富有人情味,在加强感情联络方面效果突出。
67、服务型公关:主要以实际的服务行为作为特殊媒介,吸引公众,感化人心,获取好评,争取合作,使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为组织提高社会信誉。
服务型公关的特点是以行动作为最有力的语言,实在实惠,最容易被公众所接受,特别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美誉度。
68、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69、两级传播: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菲尔德提出的。
也提出了“两级传播”的假设,即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两种传播的模式进行的,即两级传播。
70、意见领袖:又称“舆论指导者”,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即“消息灵通人士”,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即“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71、预存立场:就是自己原有的意见、经验、兴趣和精神状态的总和,同时,也受到周围信息的影响。
72、议题设置:是指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受众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
换言之,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
73、选择性注意:是指在信息接受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信息都做出相应的反应,只能是有选择地加以注意的心理状态。
74、选择性记忆:人们往往只能记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而其余信息往往和会被遗忘。
这种记忆上的取舍,就叫选择性记忆。
75、文字传播媒介:是指借助于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信息的各种载体。
76、电子媒介: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和光碟等等。
大多数电子媒介属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广播、电视是最主要的电子媒介。
77、因特网:即Internet,是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主要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以及这个网络所包含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信息资源。
78、非语言文字符号:主要是指身势语言和表情语言(情态语言),在面对面沟通以及电视演讲中是很重要的一种传播手段,它们传播出来的无声的信息是语言或文字不能取代的,而且对声音起着强化或弱化的作用。
79、间隔随机抽样:就是将人口总体顺序编号,用等距法,每隔一定间隔抽出一人为样本。
80、整群抽样:就是将一个总体系统中的基层分支单位作为抽样的基本单位,用随机抽样方式整群地抽取,然后对各群中的个体进行全面调查。
81、配额抽样:先确定调查对象人口总体的各项特征,根据“抽样框”,按人口总体中具有各项规定特征的人口比例,确定样本中具有各种特征的人数比例。
82、分层异比抽样:就是将人口总体按特征分层后,根据特殊需要,在不同的层次中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抽样。
83、分区多级随机抽样:就是对数量广大而分布散乱的公众,按区域划分为若干群,分阶段渐次缩小选样的地区范围,直至家庭或小组单位。
84、面访调查:即调查者直接走访被调查者,当面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
形式上可以个别面谈,也可以小组座谈。
85、深切调查:类似记者采访,不使用问卷,不受给定问题的限制,访问者按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重点,与调查对象深入交谈,以求获知对象的深层动机、大量的感性材料、真实细节以及广泛的背景资料。
86、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与公众沟通的例行方式。
它是一种两级传播,先将消息告诉记者,再通过记者所属的大众媒介告知公众。
新闻发布会的工作包括:确定主题、邀请记者、会前准备、主持会议和收集反馈信息。
87、策划新闻:即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也叫做“制造新闻”或“策划新闻”,是组织争取新闻宣传机会的一种技巧。
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
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力,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
88、开幕典礼:又可称为开幕式。
是指为第一次与公众见面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而举行的庄重而又热烈的活动形式。
89、展览:是指通过实物、文字和图表等来展现成果或问题的一种宣传形式,它属于微缩了的、纵使性的传播媒介。
90、赞助:是组织或团体举办的一项社会活动,所获得的社会各界钱财或物质上的援助,就称为赞助。
91、公关礼仪:是指公关人员在公关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要求,并不包括其他场合的礼仪。
但是,公关礼仪与其他交际礼仪也有相通之处,只不过目的、对象有所不同罢了。
92、公关广告:是一个社会组织为引起公众对自身的注意和兴趣,进而产生好感和信任,最终获得公众的支持和合作的传播活动,它带有某些广告特征,是指它通过购买大众媒介作为传播手段向公众“广而告之”而言。
93、礼仪:是指程序和礼节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既有礼节方面的规范化要求,也有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程序方面的规范化要求。
94、会见:国际上一般称接见或拜会。
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
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人士,或是客人会见主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拜见。
我国一般统称会见。
就其内容而言,会见有礼节性的、政治性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
95、会谈: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会谈也可以是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谈判。
96、形象广告:是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树立组织整体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
形象广告的设计注重组织整体形象,不表现某个具体产品,广告文稿和图像尽量避免商业化气息。
97、观念广告:通过提倡或灌输某种观念和意见,试图引导或转变公众的看法,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公关广告。
可以宣传组织的宗旨、信念、文化或某项政策,也可以传播社会潮流的某个倾向或热点。
98、响应广告:即用来表示组织与社会各界具有关联性和共同性的一种广告,其内容可以是联络感情性质的,也可以是社会性的,这种广告一方面显示组织关心、参与公众生活、向公众或其他组织表达善意和好感;另一方面借助于社会主题的影响或借助于对方的传播机会来扩大本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