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
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
1:
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
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
9.2万多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会馆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面阔进深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繁简等来区分建筑的主次级别。沿中轴线由东到西依次为山门、戏楼、钟鼓楼、南北看楼、碑亭、中献殿、关帝殿、春秋阁。从山门到春秋阁三个院落逐渐增高,错落有致,各单体建筑互相连接,布局紧凑。
山门,又称三门或牌楼,为四柱三间牌坊式门楼。面阔7米,进深
1.7米,高10米。四根柱子的柱础均为圆雕的狮子,中间两柱正面阳刻楹联,字体雄浑,气魄宏大。
上联为:
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
下联是:
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
中间石质门框和门楣石上遍雕蝙蝠图案。门楣上方中间嵌条石一块,上刻山陕会馆四个大字。
南北两小门的门框和门楣也用整块青石作成,石上浅雕卷云纹。门楣上方各嵌一石质方匾,匾上分别楷书履中、蹈和。次间两门的两侧为砖筑八字形影壁,影壁左书精中贯日,右为大义参天。
山门外南北两端,各有一座插旗杆用的正方形石墩。石墩高
1.98 米,宽0.92米,石墩前后两面刻有龙凤,左右两面刻有荷花牡丹。山门内侧有木质圆柱四根。门后两内柱的上端与壁中两外柱以构件相连。
走进会馆,过了戏台下的一道山门,便见华美的戏楼,戏楼坐东面西,与大殿对峙。戏楼后山墙中央有一条从戏台下穿过通往庭院的甬道,宽
16米,高1
12米,入口处为砖雕垂花门罩。罩上方有石刻匾额岑楼凝霞四字。甬道左右各有一个石刻照壁,左刻丹顶鹤与苍松,右刻梅花鹿及花草,均高
08米,宽
1.15米。照壁下有精致的石刻插屏架,上有细腻的砖刻垂花壁罩,上饰琉璃制黄牡丹、绿麒麟和万年青等。
山门与戏楼之间,有连接二者的遮雨过楼,顶部为单檐硬山式。戏楼为二重檐两层台楼,结顶正脊为歇山式,又于左右各出歇山,成十翼角,房面覆绿黄两色琉璃瓦。戏台呈正方形平面,台高3米,前台宽
9.6米,深5米,后台宽
8.6米,深3米。戏台正面开3间台口,檐下有5块透雕木质额枋,中间为福禄寿三星故事,两边为飞龙、花卉和人物等。4根檐柱均为石雕楹联。内联楷书阳文:
宫商翕奏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外联楷书阴文:
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裨世教即奇观。
戏台里侧,有迎屏将前台与后台隔开。屏上绘有4幅大型花卉,左右木柱上刻有阳文楹联:
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乐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升平。屏上方悬挂着木刻匾额云霞绚采。戏台的前台两侧为八字形折壁,折壁上各镶有高
1.8米、宽0.5米的石刻工笔图画。左为海市蜃楼,右为天台胜景。戏台藻井彩绘团鹤祥云,似寓有福比天高之意。其精工细作的复台结构较为罕见。
戏楼的两侧是南北对称的夹楼,与戏楼连为一体,为二层3间单檐建筑。中间一间屋顶高起,下有拱门内外通行。东向门上各有石雕匾额一方,左为对岳,右为望海。两侧小间的二楼都开有东向园窗。这里原为戏楼演戏时演员们的化妆室和休息室。至今在其墙上还
可以看到从清道光二十五年到民国八年,山西、山东各地的戏曲班社和教育部的易俗社,各个时期的演员们所写下的对戏东、班社主不满的诗句以及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的120多个传统剧目,对于研究中国的戏剧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钟鼓楼钟楼、鼓楼南北对称,分列于夹楼外侧。均为筑于砖石方台之上的单间二层重檐歇山十字脊式建筑。二层各有12根檐柱承托着第一层屋檐。一层楼门西向。左为钟楼,二层楼门南向,门楣上有石刻振聋横额一方,两侧石柱上阴刻楹联一副:
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右为鼓楼,二层楼门北向。门楣上有石刻警聩横额一方,两侧石柱上阴刻楹联一副:
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
钟、鼓楼下各有一小院,院内翠竹茂密,院墙上有一圆形月门通往庭院。庭院东西深23米,南北宽33米,中央有一条平直的石板路,路两边各有一株百年古槐,浓荫如盖。庭院正面的大殿台阶下,有一对高大雄健的石狮,由狮身、须弥座、底座3部分组成,通高
3.25米。底座四面雕刻佛教八大法宝,前为剑、杵;左为伞、塔;右为铃、笆;后为印、铂,用以驱妖避邪。须弥座上部刻花瓶、鹿、小瓜、石榴,取其平平安安、福禄绵绵、甜甜美美、多子多孙之意。下部前为牡丹、左为荷花、右为梅花、后为菊花,意为四季吉祥。这对石狮,左面脚踩绣球者为雄狮,右面脚踏幼狮者为雌狮。据记载,这对石狮从山西选料精凿细刻而成,耗银633两。
南北看楼位于钟鼓楼的西面,戏楼台前左右两侧,为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的二层外廊式建筑,楼长1
6.5米,深5米,其顶为卷棚式,上覆灰瓦。看楼底层地面为砖铺地,二层楼板由六根木制楼板梁,上置木地板椽,在木地板上铺石砖以构成。二层房架为四架梁,上置檩、椽、望板和瓦件。看楼为敞开的廊式建筑,可以坐在楼内观看戏台上的表演。
看楼位于庭院南北两侧,各面阔5间,上下2层,楼长1
6.5米,深5米,房面为灰瓦卷棚顶,为看戏、饮茶、谈生意的场所。看楼上首是碑亭,各为3开间,正面敞开,筒瓦歇山顶,飞檐则高出看楼和大殿房面。额枋上下较宽,各绘有日出、龙虎、瓜果和人物图案。每一碑亭各竖有石碑4幢,壁碑2块。立碑通高均为
6.2米,宽
1.2米,碑文内容详细记载了山陕会馆历年维修建设情况,碑阴还刻有各商号名称及其捐银数量。南碑亭西首内壁上,还立有清乾隆所刻地契碑一块,详细记述了山陕会馆置买园地阔步数目、四至、买价及刻石立碑之因,是研究晋商经营思想的重要文献。
由地契碑西折,过南碑亭西门,便是列支碑墙。镶嵌有清嘉庆十五年、道光二十五年、同治六年、同治十三年、光绪二十年立的会馆功竣历年进出银两开列碑等5块列支碑刻。
大殿是会馆的中心建筑,由献殿和复殿前后组成,檐部有天沟相接。献殿与复殿又各分为正殿和南北配殿,前后左右共六殿,均面阔3间。正殿房面高于南北配殿。献殿为卷棚顶,复殿为悬山项。正殿房面覆绿色琉璃瓦,前后房面中央各镶嵌有菱形状黄、绿琉璃瓦。南北配殿覆灰筒瓦。
正殿亦称关帝大殿,殿前有方形石柱四根,石柱下为垂幔琴腿式石雕柱础。石柱正面刻有歌颂关羽的楹联,内柱为行楷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