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4、通过实践和研究,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本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主要采用:
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有关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来思考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理论成果,提供一些可能对本课题研究有着促进作用的有关研究思路和方法。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通过收集深入开展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先进经验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明确研究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与措施。
(3)参加研究学校制定研究计划并付诸实践。
(4)对课堂教学活动观察并记录。主要内容有:课堂行为观察(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学生作业分析;问卷调查(分别对学生和任课教师);教后反思等。
(5)对研究结果进行追综分析。主要内容有:教师的教学过程反馈;教案设计检查督导;学生作业质量分析
(6)对行动研究的反思评价。①参加研究教师的座谈,交流感受;②参加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座谈,寻找不足;③参加研究教师与学生代表从各自角度对研究过程与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即研究课题体会(或心得)。
二、选题的目的
1、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从本质上确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这种本质上的确定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不能仅定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在传授道德知识、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再现和升华,是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其操作性很强,并且融于社会、生活的教学环节很多,它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关 键 词 : 思 想 品德 》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
回 归 生活
《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 想 品 德 》 程 的性 质 作 了 明 思 对 思 课 确 、恰 当的 表述 : 本课 程 是 为 了初 中学 生 思 想 品 德 健 康 发 展 “ 奠定 基 础 的 一 门综 合 性 的必 修 课程 。 《 ” 思想 品德 》 程 主 要 有 课 思 想性 、 文性 、 践 性 和综 合 性 的 特 点 , 些 特 点决 定 了 教 人 实 这 学 中不 能单 纯 依 靠 课 堂 的 书 本 知识 教学 ,必 须 带 领 学 生 走 向 社会 、 向生活 ; 立 “ 走 树 以学 生 为 本 ” 的教 育 观 念 ; 视 学 科 知 重 识 与 社 会 生 活 、 生 经 验 的 整 合 ; 调 学 生 通 过 实 践 , 强 探 学 强 增 究 和创 新 意 识 , 习科 学 研 究 的方 法 . 展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能 学 发 力 ; 养 学 生 的社 会 责 任 感 。 些 知 识 的 掌握 、 培 这 能力 的培 养 、 价 值 观 的 树立 不 可 能 单 纯 依 靠 教 师 的 单 向 灌输 ,而应 更 多地 由 学 生 自主建 构 , 自主体 验 。 新 一轮 的课 程 改 革 的 方 向 就 是 让课 程 回 归 生 活 ,让 课 程 联 系 生 活 , 课 程 关 怀 学 生 , 课 程 走 近学 生 。这些 为教 师有 让 让 效 进 行 《 想 品德 》 堂 教 学 提 供 了 工作 平 台 。然 而 受 传统 教 思 课 学 模 式 的 影 响 。 们 不 难 发 现 : 统 的 思 想 品 德 课 过 于 追 求 我 传 理 性 化 . 面 强 调 道 德 观 念 的 灌 输 和 道 德 行 为 的训 练 , 略 片 忽 了学 生作 为 生命 个 体 本 身 的 情 感 需 求 , 忽视 了 学 生 自由 自觉 的 活 动 , 疏 离 了学 生 所处 的 现 实 生 活 。 陶行 知 先 生 说 : 教 也 “ 育 只有 通 过 生 活 才 能 产 生 作 用 并 真 正 成 为 教 育 。” 因此 , 建 构 生 活 化 的 《 想 品 德 》 堂 , 顺 应 新 课 改 , 动 和 发 挥 学 生 思 课 是 调 主体 性 的 多 样 化 的 学 习 方 式 , 让 《 想 品 德 》 堂 回 归 生 活 是 思 课 的必 然 要 求 。 怎样 “ 课 堂 焕 发 出 生 命 的 活 力 ” 在 《 想 品 德 》 中 体 让 , 思 课 现“ 活化” 生 的理 念 . 高 课 堂 的生 活 质 量 , 足 学 生 对 “ 种 提 满 各 生 活 的关 切 ” ?笔 者 认 为 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来 着 手 实 施 。 教 师 定位 : 听 与 共舞 。 倾 从 本 质 来 看 , 堂 教 学 意 味 着 师 生 间 的 交 往 , 味 着 人 人 课 意 参 与 , 等 对 话 。然 而 , 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 生 之 间 实 际 平 在 师 上 是 一 种 不 平 等 的关 系 。 教 师 不 仅 是 教 学 过 程 的 控 制 者 、 教 学 活 动 的组 织 者 、 学 内容 的制 定 者 和 学 生 学 习 成 绩 的评 判 教 者 , 且 是绝 对 的权 威 。由 于对 教 师 “ 威 ” 过 分 强 调 , 常 而 权 的 通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
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
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忽视学生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 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②轻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
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返璞归真 回归生活——浅析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策略
正 得 到 巩 固 和发 展 。
四、 用 持 之 以恒 让 学 生 提 升 道 德素 养 万事贵在坚 持 , 在学生 的道德行为 的 日常活动 中, 我们 要引导每个学生都要 有一 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都有一个 知 错就改的 目标 , 都有一颗监督和 自我监督的责任心 , 在教师 和同学的全力努力下 , 让不 良的行 为离大家而去。比如在苏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摘要:通过积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导入到思想品德课堂中,采取坚持乡土资源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力促课堂氛围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融汇、倡导思想感化与道德品质的提升这四种教学策略,力图让生活走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63-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初中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积极将思想品德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让生活成为思想品德课程的源头活水,让学生成为学会生存、拥有发展个性的社会个体,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归宿。
1 坚持乡土资源与课本内容的结合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
[2]教师将乡土资源积极引入思品课堂,不仅能够根据这些生动的材料,充分挖掘并加工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效的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学生耳濡目染的实际生活激发起学生对于本地自然、文化和民俗风情向往与热爱,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情感,有效推进思想品德的课程改革。
我们泉州市惠安县,深受闽南文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就蕴藏着无数与书本知识相吻合的素材,这些贴紧时代气息的素材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容易引发共鸣,使生活与课堂形成水乳交融的境界。
以七年级”做自立自强的人”这一内容学习时,笔者带领学生认识闽南大地上涌出的无数自立自强的榜样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思想家朱熹、书法家黄道周等,与学生讨论闽南文化中蕴含的自立自强精神,并鼓励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自立自强之人,以学生能够触摸到的现实生活内容为抓手,为学生还原一个兴致盎然的生活化学习现场,加强了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与感召力,让学生真正从从内心理解并认同了做自立自强的人这一课堂学习内容。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教学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学 生学 习 , 又可 以增 进 家 庭 和 睦 。岂不 一 举 两 得 !当然
四 、 用 多种 形 式 。 强 口语训 练 利 加 英 语 口语 交 际 的训 练 可 以 在 生 活 实 践 中 进 行 , 它
师生 配合是 使 学生 英语 口语 交 际 能力 提 高 的主要 途
径。
的训 练方式 是丰富多彩 的 ,训练 的时空也是不受 限制
【 教法研究】
让 生 活 走进 课 堂
— —
让教 学 回 归生 活
初 中思 想 品德 课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初 探
唐 凤 成
( 湖南永州零 陵区大庆坪 乡中学 , 湖南
永州
452 ) 2 0 2
摘要 : 中思想品德教 学应走进 学生的 日常生活 , 初 融入 生动的生活场 景, 选取学生关注和感兴趣 的话题 , 实 在 际教 学中创设 生活情境 , 合理取舍教 材 内容 , 助学生理解和 掌握社会 生活的要 求和规 范, 帮 过一种积极健康的 生 活, 达到全面提 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提升教育教 学质量之 目的。这要 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 让学生贴近生活 ; 创
设 情 境 , 学 生体 验 生 活 ; 与 实践 , 学 生 感 悟 生 活 ; 学 评 价 生 活化 , 学 生 享 受 生 活。 让 参 让 教 让 关键词 : 思想 品 德课 ; 堂教 学 ; 课 生活
随着教育改革 的进 一步深入 ,走 出校 门 ,走 向社 会 ,把书本知识 与社会 实践相结合 ,与学生实 际相结 合, 全面提 高学生 的整体素 质 , 正成 为全社会 的共识 。 《 思想 品德课 程标 准》 强调 “ 的思想 品德是 通过 对生 人 活的认识 和实践逐步形成 的” 这要求教 师在思想 品德 。 教学 中走 进生活 , 融人 生活 , 取学 生关注 的话题 , 选 结 合 实际生活中存 在的问题 , 创设生 活情境 , 合理 取舍教 材,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 活的要求 和规 范 , 让正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回归
而在教学中要 利用好生活教育资源 , 就必须 与生活实 际
活德育论 ” 作为教材 的理论支撑 , 以初 中学生逐步发展 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 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 中思想 品 德教师 , 也应 与时俱进 , 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 、 学生与生 活实 际的紧密联 系 , 生活融入教学 , 将 让教学指 导学生
教育 ”“ 、给生活以教育 ” 的理论得以充分的体现 。
第二组 : 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 , 慰问老人 ; 第三组 : 选定
几个同学 , 通过将 自己的双眼蒙住或将双脚绑住等方式 , 感受残疾人 的生活。 通过这个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
中感受生命健康的重要 ,也让学生在关爱生命健康的同
深化问题 , 最终达到知行的统一 。 三、 巧设 实践活动 。 让学生体验生活
即创设 与学生生活环境 、 知识 背景密切相关 的 , 又是学 生感兴趣 的学 习环境 , 让学生 在交流 、 探讨 与反思 中感 悟生活 、 验生活 , 体 这是一种将 思想 品德课教 学生活化 的有效方法 。它既能增加学生的直观经验 , 又有利于学 生理解生活情境 中的理论问题 , 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 由 封闭走 向开放 , 由枯燥的死记硬背而走 向勃勃生机 。 例如 : 履行受教育 的义务》 苏教 版七年级上 ) 在《 ( 一 课 的教学 中, 先让学生表演 自编的小品 , 情节 为 : 在课 堂 上 , 师在讲课 , 教 几个调皮 的学 生在 搞小动作 , 传纸条 ; 教师在黑板写字的时候 , 有学生趁机搞怪 ; 放学 了, 几个 学生相约去起了强烈 的反响。 0 7 2 0年 各大媒体有关 “ 飞索求学 ” 的报 道在全 国都 引起 了广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新校园教学研究· 49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赵 霞(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山东 滨州 251700)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
社会实践生活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源泉,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趋势。
教师只有回归社会实践进行教学,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焕发生机。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让教育和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实践教育密切联系生活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社会生活实践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源泉,教师要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实践。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意义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教育,有利于其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情景,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内容,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法治理念,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胸中有法、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栋梁。
由此看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迫切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坚持贯彻回归实践的教育理念,并认真落实到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去,从而实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回归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的现实需要。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存在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实践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不能够用理性的眼光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以至于他们难以正确地判断现实中各种行为道德与否。
因此,对他们进行生活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结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他们学会识别社会上的各种行为,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个体。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时间:2011年9月5日
地点:中学部政治办公室
参加人:全体课题组成员
议题:课题中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课题组第三次会议中有老师提出来对在开后后的研究方面做一次协调讨论,主要解决在假期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案。
让假期的工作在血厚得到巩固和提高。
课题的研究中,许多理念在七年级的高效课堂改革中得到了体现。
在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主要计划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称为课堂主人。
通过预习案、导学案、课后案让学生参与进来,动起来。
让学生真正的从生活中、从身边来理解知识,让思想品德课真正的回归到生活。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中,许多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结合生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的随意化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小组之间的评价还不够科学化。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打算在七年级高效课堂的这个试验田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邓正立。
构建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新课标理念倡导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合一”,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自身。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课前3~5分钟的时间,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或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或进行报道,或进行分析、评价,使新课导入生活化,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教师在备课时,应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作不同的导入设计,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把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学生身边的事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开始,就对这堂课“一见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引出了新知。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思想品德教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
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注意将已有的经验、爱好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引领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成长。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应囿于教材提供的内容,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加工优化,对部分教材进行生活性的转化,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用“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
用“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这给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回归生活理念提出的背景及思想品德课在实际中怎样贯彻这一基本理念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回归生活;基本理念;提出;引领;贯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
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
思想品德课程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的目标,提出了“回归生活”的理念,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本人就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回归生活”的理念的背景及实施中如何贯彻“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回归生活”理念的提出:1.思想品德旧课程存在的弊端思想品德旧课程长期以来存在着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脱离,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把学生局限在道德知识识世界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的弊端。
在这种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往往热衷于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道德说教,把道德仅仅作为一种知识来灌输,试图依靠强制,灌输的方式将道德规范嫁接到学生的身上。
品德教育课程变成了让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知识性条文的课程,这种与学生生活世界相去甚远的课程严重制约着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我们认为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
因此,品德教育主要不是要学生掌握某种知识,而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的体会养成好的做人做事的方式和习惯。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希望进一步纠正多年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道德学习离不开生活,道德学习的本质是生活的、实践的学习。
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注意完整地把握其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和为了生活的三个方面内涵,并努力付诸教学实践。
一、德育要回归生活1.教学中对每一节内容都要充分挖掘“德育点”,适时地在教学中实施。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是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挖掘每节课的“德育点”,将道德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
例如,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网络游戏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
同时学生坦言自己的缺点,并找“道德小标兵”帮助自己,使德育的课堂充满了生动、真实的“活性因子”,因此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把德育当作人生的必修课。
教师要让学生在吃穿住行、生活消费、为人处事、交往娱乐、课外学习、集体活动等自主行为中培养独立生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身边的小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均是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契机,感受到德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体验到德育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也就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有优势。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始终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精心组织每一节课,把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出来。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建设,平时一定要多关注社会新闻、国内外大事,并且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校园广播、报纸、杂志、时政学习小组等各种形式来让学生了解,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洞察社会、认识社会、分析社会。
回归生活 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
我 们 现 行 的 小 学 思 想 品 德 教 材 中 , 学 生 提 供 的 人 给 物 和 事 例 因 为 要 考 虑 大 部 分 学 生 的学 习 起 点 , 因此 是 比 较 大 的 , 能体 现 贴 近 小 学 生 的 实 际 生 活 , 时 候 就 需 不 这
要 我 们进 行 由 大 变 小 的 处 理 , 教 学 内 容 贴 近 学 生 的生 让
活。
例 如 , 教 学 《 世 界 充 满 爱 》 课 , 一课 的 主 要 在 让 一 这
教 学 目标 是 培 养 小 学 生 的 国 际主 义精 神 , 材 中给 学 生 教 提 供 的人 物 学 习榜 样 是 罗盛 教 等 这 些 英 雄 人 物 。可 想 而 知 , 样 的 教 学 目标 和 内容 对 于 新 世 纪 的 学 生 来说 是 太 这
生 学 习 起 来 是 比较 困难 的 , 时 候 我 们 就 需 要 对 教 材 内 这
静 态 的 品 德 教 学最 重 要 的 目标 是 让 学 生 形 成 良好 的品 德行 为 , 因此 要 化 静 为 动 , 教 学 时 最 重要 的 是 要 让 学 在 生做 到 在 实 际 生 活 中 , 别 强调 了学 生 在课 外要 自觉 尊 特
小学 思 想 品德 课 《 程 标 准 》 课 强
调 : 思 想 品 德 课 教 学 要 紧 密 联 系 学 “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和社 会 实 际 , 分 发 挥 充 学生 的 主体 作 用 。” 在 , 学 思 想 品 现 小
德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不 高 的 … 个 重 要 的
、
化 抽 象为 具 体
小 学 生 由于 年 龄 还 比较 小 , 们 的思 维 水 平 尚处 在 他 形象思维为主阶段 , 抽象思维还不是上 的部 分教 学 内 容 却 以图 表 形 式 、 据 数 对 比等 比较 抽 象 的形 式 让 学 生 学 习 , 样 的 教 学 内容 学 这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回归生活
德育水平 下面是笔者 自己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
、
新闻播报导入新课 。 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关 注社会发展 . 关心 国家大事 . 让学生 的 思 想品德学习更接近 生活 .熟知社会发展 变 化 的脚步 和速度 . 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大特点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五分钟 的新闻播报 .让学 生 把看到 的重大新 闻进行播报 .及 了解 了时
就是从学生感 兴趣的 、为他们所熟 知的 日常
共 同生活 的“ 大家庭” . 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点
爱心和奉献 . 社会就会 变得更加美好 整堂课 下来 , 师生始终是在一种 民主、 宽松 、 和谐的教 学环境中进行 的. 学生 都积极 、 主动地参与 教 学 活动. 这样会获得 良 好 的教学效果
积 累素材 . 同时也要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 学会 收 集与学习 内容有关的 素材 .为课 堂教 学服 务. 让生活情境在课 堂 中 再现 教师应用喜 闻
乐见 的形式让学生接 受课本 中的知识 .分析
生活中的现象 .提 高他们 分析 和解决 问题 的
能 力、
好准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充分调动学 生参与课堂 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最好 的方法
同学生的生活实 际相结合 . 从而使他们 获得有 用 的知识 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
害。在《 法律保护我们 的无形财产》 教学中, 教
师可 以开设一场辩论会 .把 学生分成两组进 行辩 论 . 在舌枪唇 战中. 学生认识到购买盗版 物品的危害 . 从而不仅珍 惜 自己的智力成果 .
里. 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 其思想开放 、 思
维会较为活跃 . 容 易产生联想和灵感 . 容易 发
现问题和提 出问题 . 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其他教学的基础,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他们有优秀的道德品格。
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讲解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策略,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让其教育实现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思想道德品格;生活化引言: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思想品格,这与健全他们的人格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新课改中也强调要将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在教学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在学习任何课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足,教师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更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
而课堂导入是学习的开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可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接着,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他们的现实生活,将生活化的素材运用到教学中,让同学们从中产生思想感悟。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明白生活处处有规则,理解规则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规则,人们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教师在导入环节,可采取问题导入,问他们“假如某天你因为急着回家写作业,没有打扫卫生,而是让同组的同学帮你打扫,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让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如此的导入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会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
有的同学认真思考会回答“这是不对的,没有打扫卫生,这违反了班级的规定,我们应该遵守班级规则。
”接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同学们展示生活中有人插队、闯红灯等现象,让他们分析这些行为是否正确以及会带来的影响,同学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会蹦出许多思维的火花。
国开大学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
国开大学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国开大学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篇一」各位老师、各位同行:这里我要做的不是规范的学术报告,主要是向大家汇报思想品德课题组两年来所做的工作。
另外,探讨本课题组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还不是很成熟,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本课题自开展以来,我们以课题研究的“目标”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一)学习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信念。
我们组织教师有目的地学习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及时更新和提高。
同时,我们还开展一些经验交流会,围绕某个专题,进行讨论、交流。
为了及时了解教改动向,获取最新教育信息,我们还组织适当的外出学习。
另外,课题组还坚持组织教师进行每月一次的新课标学习,使课题组教师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潮流。
学习的书籍有《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课堂教学论》。
(二)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成长学生、成就教师。
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
另外,因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艺术的基础,而创新教学方法更是教育的生命线,如果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我们每学期都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及说课大赛,以此来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演讲新教法,努力增强教研课改能力。
通过上述活动,教师们达成了共识:①好的思想品德课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但又不能让生活替代思想品德课;②教师的语言要科学、规范,要有美感并富有激励性,教师平时要善于博览群书,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③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并研究“评价”,要让学生学会合理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
课题组积极把研究的成果向外推广。
2月份,吉留祥、杨义平老师的全市公开课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评价。
3月份,刘美珍老师送课下乡。
另外,课题组把九年级思想品德所有科目制作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放在二中网上,与全省思想品德老师共享交流。
让《品德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论文
让《品德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
而现在的一些思品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却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于周围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这样的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无法使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
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现实生活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获得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发掘《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从而引领其教学回归生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热爱生活。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
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例如,教《春天在那里》这一活动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寻找春天。
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散文《草》的录音,那优美的词句,那动人的意境使孩子的内心漾起了向往的感情,陶醉其中,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发现春天了吗?怎么发现的?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
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活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
最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回归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实践,研究,回归,实施方法,评估,意义,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生活实践的体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回归生活实践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活实践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旨在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研究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在实践中,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到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活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对于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让小学生应当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特点,提出利于其回归生活的几个方法,以期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当今社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有脱离,把教学的范围禁锢在教材内,理论知识宽泛,不利于学生将课文和现实联系起来。
基于此,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联系现实生活,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事物。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一)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的教育来说,依然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上,教师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不够优渥,小学生对于实践的参加较少,使得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
(二)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有部分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实行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于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少,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
教学的方式陈旧,拼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没有结合,尽管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大量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缺少对于“理论”和“生活”的联系,教师不主动改造、创新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局限性突显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由于对目标评价的过度追求,导致了“生活教育”“人本理论”在教育中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对学生目标评价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形成性的教育评价。
思想品德教学评价过程中忽略学生“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手段过于简单、僵化,不能主动进行启发和引导。
二、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现在,小学思想教育品德课教学的效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和实践的脱节,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让学与行和谐统一,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
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
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忽视学生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②轻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
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
④无视学生文化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学生文化。
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环境,把学生看作“小大人”,习惯用那墨守成规、刻板僵化、居高临下的成人文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生命的活力、张力无法施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课题的研究,将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的诸多影响因素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文化的特点,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内容,将之趣化、人本化,对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文化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为丰厚思想品德课程文化、教师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有效途径,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课题界定以思想品德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实践,细化、活化、趣化课程内容及资源,着重突出思想品德学课的实用性,让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
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的认识。
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三、课题研究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学生成长目标:细化、活化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建构、体认、感悟、形成道德;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和生活情趣。
3、课题成果目标:构建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开发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课程资源;撰写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四、研究的内容1、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及环境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识传授式德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教师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便确定以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2、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的策略研究研究制定以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影响他们成长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等因素,来构建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
每项活动都从生活实际中来,与学生的道德观导向等相吻合,同时确定明确的目标,通过生活实践把德育、心育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行为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师的发现、唤醒、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例如:在学生中开展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玩”、“怎样做人”、“怎样竞争”、“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父母”等为主题的活动进行自我设计,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科学的道德观,促使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3、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的策略研究(即着重研究促使学校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①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活动。
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
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行为。
如:开展“一日家长”、“一日校长”、“一日班主任”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等,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学会尊重、关怀和爱护。
在宣扬生活真善美的同时,要敢于让学生面对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恶现象。
如:开展“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调查”、“影响家乡经济发展的社会调查”、“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家庭体罚情况的调查”等活动,通过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形成过程,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
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班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内一种生活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观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
可以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
由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只注重道德的说教和灌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绘画、书法、工艺制作、戏剧等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
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五、研究的方法①理论研究:邀请专家作理论讲座;读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讨。
②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课题研究结题时的问卷调查。
③行动研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制定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始行动(观察、记录),进而作出评价(分析、归纳)。
④经验总结:定期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定期举行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发布或比赛活动;定期编辑师生作品与研究成果。
⑤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促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生活。
⑥另外,再采用实证研究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研究法。
通过理论分析,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科学性。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研究能力①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及成果奖励制度等)。
②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都参加过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并都获奖,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匀已参加过二轮以上的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途径等匀有所了解,并能合作开展研究工作2、时间保证本课题确立后,课题组成员将花费更大的精力,利用每周三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业务辅导和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每月对课题研究情况一次调研,布置研究工作,每学期对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情况做一次总结考核,切实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的进行。
3、设备保障学校先后组建多功能综合媒体教室,购置了实物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今年学校已投重资组建了校园网;学校图书室有教师用书二百余册,供实验教师借阅;课题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可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七、课题实施计划1、准备阶段:XX年年10月至2010年6月①课题研究网络组建;②课题研究方案设计;③学习相关课程理论;2、实施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0月①策略研究;②分专题开展行动研究;③收集研究案例。
3、总结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0月①课题总结报告。
②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材料。
③完成与品德教材配套的课件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总结报告2、教师专题论文集(论文、教学随想、教学日记)3、思想品德课教案集(初中各年级,word形式)4、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件集(初中各年级,ppt形式)5、与思想品德教材匹配的教学视频(初中各年级,avi、wmv、rm等形式)附:主要参考文献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②《教学行为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③《"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叶澜原载《山西教育》④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