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各位老师、各位同行:这里我要做的不是规范的学术报告,重要是向大家报告请示思想品格课题组两年来所做的工作。
别的,探讨本课题组研讨工作存在的问题,还不是很成熟,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题研讨所做的工作本课题自开展以来,我们以课题研讨的“目的”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研讨工作,具体如下:(一)学习教学理论,进步理论素养。
增强理论学习,不竭晋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逐步改变教学不雅念,是我们一直保持的信心。
我们组织教师有目标地学习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及时更新和进步。
同时,我们还开展一些经验交换会,缭绕某个专题,进行讨论、交换。
为了及时懂得教修改向,获取最新教导信息,我们还组织恰当的外出学习。
别的,课题组还保持组织教师进行每月一次的新课标学习,使课题组教师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期潮流。
学习的书籍有《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课堂教学论》----(二)理论联合实践,寻求有效课堂。
课题研讨的最终目标是成长学生、成绩教师。
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联合课题研讨的目的,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讨运动。
别的,因为扎实的教学基础功是教学艺术的基本,而创新教学方式更是教导的性命线,如果课堂教学后果不睬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才能。
因此,我们每学期都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及说课大赛,以此来激励课题组教师勇敢演讲新教法,尽力加强教研课改才能。
通过上述运动,教师们达成了共鸣:①好的思想品格课必然要与学生的生涯相接洽,但又不克不及让生涯替代思想品格课;②教师的语言要科学、规范,要有美感并富有鼓励性,教师平时要擅长博览群书,以进步自身的人文素养;③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并研讨“评价”,要让学生学汇合理评价本身和他人,以施展评价的鼓励机制。
课题组积极把研讨的结果向外推广。
2月份,吉留祥、杨义平老师的全市公开课得到了教研室引导的高度评价。
3月份,刘美珍老师送课下乡。
别的,课题组把九年级思想品格所有科目制造成多媒体帮助教学课件放在二中网上,与全省思想品格老师共享交换。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4、通过实践和研究,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本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主要采用:
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有关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来思考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理论成果,提供一些可能对本课题研究有着促进作用的有关研究思路和方法。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通过收集深入开展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先进经验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明确研究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与措施。
(3)参加研究学校制定研究计划并付诸实践。
(4)对课堂教学活动观察并记录。主要内容有:课堂行为观察(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学生作业分析;问卷调查(分别对学生和任课教师);教后反思等。
(5)对研究结果进行追综分析。主要内容有:教师的教学过程反馈;教案设计检查督导;学生作业质量分析
(6)对行动研究的反思评价。①参加研究教师的座谈,交流感受;②参加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座谈,寻找不足;③参加研究教师与学生代表从各自角度对研究过程与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即研究课题体会(或心得)。
二、选题的目的
1、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从本质上确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这种本质上的确定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不能仅定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在传授道德知识、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再现和升华,是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其操作性很强,并且融于社会、生活的教学环节很多,它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关 键 词 : 思 想 品德 》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
回 归 生活
《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 想 品 德 》 程 的性 质 作 了 明 思 对 思 课 确 、恰 当的 表述 : 本课 程 是 为 了初 中学 生 思 想 品 德 健 康 发 展 “ 奠定 基 础 的 一 门综 合 性 的必 修 课程 。 《 ” 思想 品德 》 程 主 要 有 课 思 想性 、 文性 、 践 性 和综 合 性 的 特 点 , 些 特 点决 定 了 教 人 实 这 学 中不 能单 纯 依 靠 课 堂 的 书 本 知识 教学 ,必 须 带 领 学 生 走 向 社会 、 向生活 ; 立 “ 走 树 以学 生 为 本 ” 的教 育 观 念 ; 视 学 科 知 重 识 与 社 会 生 活 、 生 经 验 的 整 合 ; 调 学 生 通 过 实 践 , 强 探 学 强 增 究 和创 新 意 识 , 习科 学 研 究 的方 法 . 展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能 学 发 力 ; 养 学 生 的社 会 责 任 感 。 些 知 识 的 掌握 、 培 这 能力 的培 养 、 价 值 观 的 树立 不 可 能 单 纯 依 靠 教 师 的 单 向 灌输 ,而应 更 多地 由 学 生 自主建 构 , 自主体 验 。 新 一轮 的课 程 改 革 的 方 向 就 是 让课 程 回 归 生 活 ,让 课 程 联 系 生 活 , 课 程 关 怀 学 生 , 课 程 走 近学 生 。这些 为教 师有 让 让 效 进 行 《 想 品德 》 堂 教 学 提 供 了 工作 平 台 。然 而 受 传统 教 思 课 学 模 式 的 影 响 。 们 不 难 发 现 : 统 的 思 想 品 德 课 过 于 追 求 我 传 理 性 化 . 面 强 调 道 德 观 念 的 灌 输 和 道 德 行 为 的训 练 , 略 片 忽 了学 生作 为 生命 个 体 本 身 的 情 感 需 求 , 忽视 了 学 生 自由 自觉 的 活 动 , 疏 离 了学 生 所处 的 现 实 生 活 。 陶行 知 先 生 说 : 教 也 “ 育 只有 通 过 生 活 才 能 产 生 作 用 并 真 正 成 为 教 育 。” 因此 , 建 构 生 活 化 的 《 想 品 德 》 堂 , 顺 应 新 课 改 , 动 和 发 挥 学 生 思 课 是 调 主体 性 的 多 样 化 的 学 习 方 式 , 让 《 想 品 德 》 堂 回 归 生 活 是 思 课 的必 然 要 求 。 怎样 “ 课 堂 焕 发 出 生 命 的 活 力 ” 在 《 想 品 德 》 中 体 让 , 思 课 现“ 活化” 生 的理 念 . 高 课 堂 的生 活 质 量 , 足 学 生 对 “ 种 提 满 各 生 活 的关 切 ” ?笔 者 认 为 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来 着 手 实 施 。 教 师 定位 : 听 与 共舞 。 倾 从 本 质 来 看 , 堂 教 学 意 味 着 师 生 间 的 交 往 , 味 着 人 人 课 意 参 与 , 等 对 话 。然 而 , 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 生 之 间 实 际 平 在 师 上 是 一 种 不 平 等 的关 系 。 教 师 不 仅 是 教 学 过 程 的 控 制 者 、 教 学 活 动 的组 织 者 、 学 内容 的制 定 者 和 学 生 学 习 成 绩 的评 判 教 者 , 且 是绝 对 的权 威 。由 于对 教 师 “ 威 ” 过 分 强 调 , 常 而 权 的 通
返璞归真 回归生活——浅析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策略
正 得 到 巩 固 和发 展 。
四、 用 持 之 以恒 让 学 生 提 升 道 德素 养 万事贵在坚 持 , 在学生 的道德行为 的 日常活动 中, 我们 要引导每个学生都要 有一 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都有一个 知 错就改的 目标 , 都有一颗监督和 自我监督的责任心 , 在教师 和同学的全力努力下 , 让不 良的行 为离大家而去。比如在苏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如, 讲 解《 相亲相爱一家人》 时, 我收集全班 学生的全 家福 , 利用多媒 体进 行播放 。教师还可 以运用座谈 、 讨论 、 游戏 等形式 , 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同时 , 培养
学生多方面 的能力 。 在学 习《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 一课时 , 当师生共 同进入新课学 习后 ,师生之间就开始以拉家常的形 式 开展 教学活动 , 围绕 “ 你在公共 场合 ……” 这一 主 题, 让学生谈谈 各 自的做法 。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讨论 , 教师也加入进 去。在 和学生谈 的过程 中, 教师 引导他 们分析不 同的做法体现 了不 同的思维方 式 , 并分析哪些做法是亲社会行为 ,让每个学 生从 内心 真正体验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社会是 我们共 同 生 活的“ 大家庭” , 如果 每个 人都能多一 点爱心 和奉 献, 社会就会 变得更加美好 。整堂课下来 , 师生 始终 是在一 种 民主 、 宽松 、 和谐 的教 学环境 中进行 的 , 学 生都积极 、 主动地参 与教学活动 , 这样会 获得 良好 的 教学效果 。 实践表 明: 学生 在宽松 、 民主 、 和谐 的环境里 , 在 平等友爱 的师生关系 中, 其思想开放 、 思维会较 为活 跃 ,容易产生联想和灵感 ,容易发现问题 和提 出问 题, 容易获得创 造性 的思维成果 , 这时学生 的情绪容
三、 教学活动生活化 。 使 教 学 活 动 更 贴 近 生 活
思品教学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著名教育家 杜威说过 : “ 教育 即生活 。 ” 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 生 已有 的生活经验 ,结合他们现实生活 中实际存在 的 问题 , 关 注身边 的热点 、 焦点 , 引导学生观察生 活 , 共 同研究学习主题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 经验 , 针对不足提一些建议 。 我经常引导学生在课余 时间观看 《 焦点访谈》 《 社会与法》 《 新闻联播》等节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教学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学 生学 习 , 又可 以增 进 家 庭 和 睦 。岂不 一 举 两 得 !当然
四 、 用 多种 形 式 。 强 口语训 练 利 加 英 语 口语 交 际 的训 练 可 以 在 生 活 实 践 中 进 行 , 它
师生 配合是 使 学生 英语 口语 交 际 能力 提 高 的主要 途
径。
的训 练方式 是丰富多彩 的 ,训练 的时空也是不受 限制
【 教法研究】
让 生 活 走进 课 堂
— —
让教 学 回 归生 活
初 中思 想 品德 课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初 探
唐 凤 成
( 湖南永州零 陵区大庆坪 乡中学 , 湖南
永州
452 ) 2 0 2
摘要 : 中思想品德教 学应走进 学生的 日常生活 , 初 融入 生动的生活场 景, 选取学生关注和感兴趣 的话题 , 实 在 际教 学中创设 生活情境 , 合理取舍教 材 内容 , 助学生理解和 掌握社会 生活的要 求和规 范, 帮 过一种积极健康的 生 活, 达到全面提 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提升教育教 学质量之 目的。这要 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 让学生贴近生活 ; 创
设 情 境 , 学 生体 验 生 活 ; 与 实践 , 学 生 感 悟 生 活 ; 学 评 价 生 活化 , 学 生 享 受 生 活。 让 参 让 教 让 关键词 : 思想 品 德课 ; 堂教 学 ; 课 生活
随着教育改革 的进 一步深入 ,走 出校 门 ,走 向社 会 ,把书本知识 与社会 实践相结合 ,与学生实 际相结 合, 全面提 高学生 的整体素 质 , 正成 为全社会 的共识 。 《 思想 品德课 程标 准》 强调 “ 的思想 品德是 通过 对生 人 活的认识 和实践逐步形成 的” 这要求教 师在思想 品德 。 教学 中走 进生活 , 融人 生活 , 取学 生关注 的话题 , 选 结 合 实际生活中存 在的问题 , 创设生 活情境 , 合理 取舍教 材,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 活的要求 和规 范 , 让正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回归
而在教学中要 利用好生活教育资源 , 就必须 与生活实 际
活德育论 ” 作为教材 的理论支撑 , 以初 中学生逐步发展 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 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 中思想 品 德教师 , 也应 与时俱进 , 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 、 学生与生 活实 际的紧密联 系 , 生活融入教学 , 将 让教学指 导学生
教育 ”“ 、给生活以教育 ” 的理论得以充分的体现 。
第二组 : 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 , 慰问老人 ; 第三组 : 选定
几个同学 , 通过将 自己的双眼蒙住或将双脚绑住等方式 , 感受残疾人 的生活。 通过这个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
中感受生命健康的重要 ,也让学生在关爱生命健康的同
深化问题 , 最终达到知行的统一 。 三、 巧设 实践活动 。 让学生体验生活
即创设 与学生生活环境 、 知识 背景密切相关 的 , 又是学 生感兴趣 的学 习环境 , 让学生 在交流 、 探讨 与反思 中感 悟生活 、 验生活 , 体 这是一种将 思想 品德课教 学生活化 的有效方法 。它既能增加学生的直观经验 , 又有利于学 生理解生活情境 中的理论问题 , 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 由 封闭走 向开放 , 由枯燥的死记硬背而走 向勃勃生机 。 例如 : 履行受教育 的义务》 苏教 版七年级上 ) 在《 ( 一 课 的教学 中, 先让学生表演 自编的小品 , 情节 为 : 在课 堂 上 , 师在讲课 , 教 几个调皮 的学 生在 搞小动作 , 传纸条 ; 教师在黑板写字的时候 , 有学生趁机搞怪 ; 放学 了, 几个 学生相约去起了强烈 的反响。 0 7 2 0年 各大媒体有关 “ 飞索求学 ” 的报 道在全 国都 引起 了广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新校园教学研究· 49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赵 霞(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山东 滨州 251700)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
社会实践生活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源泉,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趋势。
教师只有回归社会实践进行教学,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焕发生机。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让教育和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实践教育密切联系生活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社会生活实践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源泉,教师要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实践。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意义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教育,有利于其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情景,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内容,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法治理念,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胸中有法、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栋梁。
由此看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迫切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坚持贯彻回归实践的教育理念,并认真落实到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去,从而实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回归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的现实需要。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存在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实践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不能够用理性的眼光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以至于他们难以正确地判断现实中各种行为道德与否。
因此,对他们进行生活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结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他们学会识别社会上的各种行为,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个体。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开题以来所做的工作(一)建立课题组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由吉留祥老师为本课题组组长,杨义萍老师为副组长,由黄琴华、袁冬华、刘美珍、吴冬伟、徐铁军等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老师为课题小组的主要研究人员,这使课题研究的完成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根据课题组的计划,在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成文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使得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研究思路,在课题组会议上通过,让全体成员明确目的和要求。
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深入学习,提高素质围绕本课题,我们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学习,统一了研究小组对课题中的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具体职责的分工安排,使得课题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支持又独立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任意性提供了保证,使得课题研究既保证了科学合理又能锻炼一批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XX年年秋学期,课题组成员赴常州清潭中学参加教学研讨活动。
在2019年暑假期间,课题组成员又在教研室冯东生主任指导下,开展2019年中考试题赏析活动。
进一步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围绕这个课题,我们开展了教学论文评比,教学反思评比,还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评比工作。
通过教研活动,创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改变抽象的、空洞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使政治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解学生课题实验中的成长及存在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时间:2011年9月5日
地点:中学部政治办公室
参加人:全体课题组成员
议题:课题中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课题组第三次会议中有老师提出来对在开后后的研究方面做一次协调讨论,主要解决在假期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案。
让假期的工作在血厚得到巩固和提高。
课题的研究中,许多理念在七年级的高效课堂改革中得到了体现。
在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主要计划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称为课堂主人。
通过预习案、导学案、课后案让学生参与进来,动起来。
让学生真正的从生活中、从身边来理解知识,让思想品德课真正的回归到生活。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中,许多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结合生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的随意化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小组之间的评价还不够科学化。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打算在七年级高效课堂的这个试验田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邓正立。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范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范文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范文各位老师、各位同行:这里我要做的不是规范的学术报告,主要是向大家汇报思想品德课题组两年来所做的工作。
另外,探讨本课题组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还不是很成熟,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本课题自开展以来,我们以课题研究的“目标”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一)学习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信念。
我们组织教师有目的地学习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及时更新和提高。
同时,我们还开展一些经验交流会,围绕某个专题,进行讨论、交流。
为了及时了解教改动向,获取最新教育信息,我们还组织适当的外出学习。
另外,课题组还坚持组织教师进行每月一次的新课标学习,使课题组教师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潮流。
学习的书籍有《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课堂教学论》----(二)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成长学生、成就教师。
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
另外,因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艺术的基础,而创新教学方法更是教育的生命线,如果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我们每学期都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及说课大赛,以此来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演讲新教法,努力增强教研课改能力。
通过上述活动,教师们达成了共识:①好的思想品德课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但又不能让生活替代思想品德课;②教师的.语言要科学、规范,要有美感并富有激励性,教师平时要善于博览群书,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③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并研究“评价”,要让学生学会合理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
课题组积极把研究的成果向外推广。
2月份,吉留祥、杨义平老师的全市公开课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评价。
构建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新课标理念倡导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合一”,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自身。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课前3~5分钟的时间,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或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或进行报道,或进行分析、评价,使新课导入生活化,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教师在备课时,应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作不同的导入设计,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把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学生身边的事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开始,就对这堂课“一见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引出了新知。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思想品德教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
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注意将已有的经验、爱好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引领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成长。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应囿于教材提供的内容,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加工优化,对部分教材进行生活性的转化,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方案。
这个方案可是我积累了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心血结晶,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探讨如何让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生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距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思想品德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以实现这一目标。
二、研究目标1.分析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有效途径。
3.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内容1.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3)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足。
2.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途径(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1)引入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的代入感。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与实践。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一定范围内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看法。
3.实证研究法:在实验班级中尝试实施本研究提出的教学策略,观察教学效果。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收集资料,进行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框架。
2.第二阶段: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状。
3.第三阶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教学策略,进行实证研究。
六、预期成果1.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回归生活 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
我 们 现 行 的 小 学 思 想 品 德 教 材 中 , 学 生 提 供 的 人 给 物 和 事 例 因 为 要 考 虑 大 部 分 学 生 的学 习 起 点 , 因此 是 比 较 大 的 , 能体 现 贴 近 小 学 生 的 实 际 生 活 , 时 候 就 需 不 这
要 我 们进 行 由 大 变 小 的 处 理 , 教 学 内 容 贴 近 学 生 的生 让
活。
例 如 , 教 学 《 世 界 充 满 爱 》 课 , 一课 的 主 要 在 让 一 这
教 学 目标 是 培 养 小 学 生 的 国 际主 义精 神 , 材 中给 学 生 教 提 供 的人 物 学 习榜 样 是 罗盛 教 等 这 些 英 雄 人 物 。可 想 而 知 , 样 的 教 学 目标 和 内容 对 于 新 世 纪 的 学 生 来说 是 太 这
生 学 习 起 来 是 比较 困难 的 , 时 候 我 们 就 需 要 对 教 材 内 这
静 态 的 品 德 教 学最 重 要 的 目标 是 让 学 生 形 成 良好 的品 德行 为 , 因此 要 化 静 为 动 , 教 学 时 最 重要 的 是 要 让 学 在 生做 到 在 实 际 生 活 中 , 别 强调 了学 生 在课 外要 自觉 尊 特
小学 思 想 品德 课 《 程 标 准 》 课 强
调 : 思 想 品 德 课 教 学 要 紧 密 联 系 学 “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和社 会 实 际 , 分 发 挥 充 学生 的 主体 作 用 。” 在 , 学 思 想 品 现 小
德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不 高 的 … 个 重 要 的
、
化 抽 象为 具 体
小 学 生 由于 年 龄 还 比较 小 , 们 的思 维 水 平 尚处 在 他 形象思维为主阶段 , 抽象思维还不是上 的部 分教 学 内 容 却 以图 表 形 式 、 据 数 对 比等 比较 抽 象 的形 式 让 学 生 学 习 , 样 的 教 学 内容 学 这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其他教学的基础,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他们有优秀的道德品格。
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讲解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策略,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让其教育实现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思想道德品格;生活化引言: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思想品格,这与健全他们的人格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新课改中也强调要将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在教学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在学习任何课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足,教师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更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
而课堂导入是学习的开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可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接着,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他们的现实生活,将生活化的素材运用到教学中,让同学们从中产生思想感悟。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明白生活处处有规则,理解规则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规则,人们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教师在导入环节,可采取问题导入,问他们“假如某天你因为急着回家写作业,没有打扫卫生,而是让同组的同学帮你打扫,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让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如此的导入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会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
有的同学认真思考会回答“这是不对的,没有打扫卫生,这违反了班级的规定,我们应该遵守班级规则。
”接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同学们展示生活中有人插队、闯红灯等现象,让他们分析这些行为是否正确以及会带来的影响,同学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会蹦出许多思维的火花。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中期报告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中期报告“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中期报告一、自题目开始以来所做的工作(a)成立研究小组为了顺利开展此项研究,我们成立了以纪留香为组长,杨为副组长,黄、袁东华、吴东伟、等具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为主要研究人员的组织管理机构,使得此项研究的完成有了很强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研究计划根据课题组的方案,在充分论证课题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写成《“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并多次修改完善研究方案,使研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研究思路,并在课题组会议上通过,让全体成员明确目的和要求。
为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深入学习,提高素质围绕这一课题,我们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培训和学习,统一了课题组对课题中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安排了具体的职责分工,使研究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支持,独立工作,为保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供了保障。
使研究工作不仅科学合理,而且培养了一批教师,提高了他们的教育和科研能力。
XX秋季学期,课题组成员前往常州青坛中学参加教学研讨会。
新版暑假期间,课题组成员在教研室主任冯东生的带领下,进行了新版试题赏析。
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论文评价、教学反思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
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打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改变抽象空洞的说教式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增添时代之源和生活的活力,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活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做事、生活。
(5)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科实验的成长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成果研究小组围绕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数据库。
名单如下:1.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共有35个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活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
最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回归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实践,研究,回归,实施方法,评估,意义,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生活实践的体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回归生活实践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活实践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旨在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研究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在实践中,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到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活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对于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让小学生应当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特点,提出利于其回归生活的几个方法,以期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当今社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有脱离,把教学的范围禁锢在教材内,理论知识宽泛,不利于学生将课文和现实联系起来。
基于此,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联系现实生活,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事物。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一)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的教育来说,依然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上,教师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不够优渥,小学生对于实践的参加较少,使得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
(二)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有部分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实行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于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少,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
教学的方式陈旧,拼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没有结合,尽管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大量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缺少对于“理论”和“生活”的联系,教师不主动改造、创新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局限性突显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由于对目标评价的过度追求,导致了“生活教育”“人本理论”在教育中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对学生目标评价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形成性的教育评价。
思想品德教学评价过程中忽略学生“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手段过于简单、僵化,不能主动进行启发和引导。
二、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现在,小学思想教育品德课教学的效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和实践的脱节,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让学与行和谐统一,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
化是一种学生文化。
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
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
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
人,冷冰冰的理性。
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忽视学生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 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②轻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
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
④无视学生文化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学生文化。
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环境,把学生看作“小大人”,习惯用那墨守成规、刻板僵化、居高临下的成人文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生命的活力、张力无法施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
因此,思想品德课
教学回归生活课题的研究,将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的诸多影响因素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文化的特点,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内容,将之趣化、人本化,对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文化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为丰厚思想品德课程文化、教师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有效途径,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课题界定
以思想品德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实
践,细化、活化、趣化课程内容及资源,着重突出思想品德学课的实用性,让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
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的认识。
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