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思品课如何结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各位老师、各位同行:这里我要做的不是规范的学术报告,重要是向大家报告请示思想品格课题组两年来所做的工作。
别的,探讨本课题组研讨工作存在的问题,还不是很成熟,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题研讨所做的工作本课题自开展以来,我们以课题研讨的“目的”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研讨工作,具体如下:(一)学习教学理论,进步理论素养。
增强理论学习,不竭晋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逐步改变教学不雅念,是我们一直保持的信心。
我们组织教师有目标地学习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及时更新和进步。
同时,我们还开展一些经验交换会,缭绕某个专题,进行讨论、交换。
为了及时懂得教修改向,获取最新教导信息,我们还组织恰当的外出学习。
别的,课题组还保持组织教师进行每月一次的新课标学习,使课题组教师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期潮流。
学习的书籍有《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课堂教学论》----(二)理论联合实践,寻求有效课堂。
课题研讨的最终目标是成长学生、成绩教师。
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联合课题研讨的目的,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讨运动。
别的,因为扎实的教学基础功是教学艺术的基本,而创新教学方式更是教导的性命线,如果课堂教学后果不睬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才能。
因此,我们每学期都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及说课大赛,以此来激励课题组教师勇敢演讲新教法,尽力加强教研课改才能。
通过上述运动,教师们达成了共鸣:①好的思想品格课必然要与学生的生涯相接洽,但又不克不及让生涯替代思想品格课;②教师的语言要科学、规范,要有美感并富有鼓励性,教师平时要擅长博览群书,以进步自身的人文素养;③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并研讨“评价”,要让学生学汇合理评价本身和他人,以施展评价的鼓励机制。
课题组积极把研讨的结果向外推广。
2月份,吉留祥、杨义平老师的全市公开课得到了教研室引导的高度评价。
3月份,刘美珍老师送课下乡。
别的,课题组把九年级思想品格所有科目制造成多媒体帮助教学课件放在二中网上,与全省思想品格老师共享交换。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面对新课程改革,经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了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要让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教师就应该注重细节,这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标签:思想品德教学生活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将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明白“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
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向学生的内在需要的转化,使学生构建起面向生活的潜在性或现实性能力。
怎样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本人结合自己近一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导入生活化。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
以“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
经我这样一动员,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述说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惟恐自己落后。
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以“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该如何去孝敬父母”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在做的,从中体会孝敬父母的真实感受。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并创设情境,打开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通道,知行统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学;回归生活;创设情境;知行统一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也明确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正确定位,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是教材的代言人。
实际上,思想品德课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决定了生活才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思想品德课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学生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
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学生生活为载体,为他们搭建多向互动、平等对话、解决生活问题的平台,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
”强调思想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就是要以学生生活事件为叙事题材,紧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生活逻辑,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线索,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
首先,引导学生培养关注身边小事的良好习惯。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关 键 词 : 思 想 品德 》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
回 归 生活
《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 想 品 德 》 程 的性 质 作 了 明 思 对 思 课 确 、恰 当的 表述 : 本课 程 是 为 了初 中学 生 思 想 品 德 健 康 发 展 “ 奠定 基 础 的 一 门综 合 性 的必 修 课程 。 《 ” 思想 品德 》 程 主 要 有 课 思 想性 、 文性 、 践 性 和综 合 性 的 特 点 , 些 特 点决 定 了 教 人 实 这 学 中不 能单 纯 依 靠 课 堂 的 书 本 知识 教学 ,必 须 带 领 学 生 走 向 社会 、 向生活 ; 立 “ 走 树 以学 生 为 本 ” 的教 育 观 念 ; 视 学 科 知 重 识 与 社 会 生 活 、 生 经 验 的 整 合 ; 调 学 生 通 过 实 践 , 强 探 学 强 增 究 和创 新 意 识 , 习科 学 研 究 的方 法 . 展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能 学 发 力 ; 养 学 生 的社 会 责 任 感 。 些 知 识 的 掌握 、 培 这 能力 的培 养 、 价 值 观 的 树立 不 可 能 单 纯 依 靠 教 师 的 单 向 灌输 ,而应 更 多地 由 学 生 自主建 构 , 自主体 验 。 新 一轮 的课 程 改 革 的 方 向 就 是 让课 程 回 归 生 活 ,让 课 程 联 系 生 活 , 课 程 关 怀 学 生 , 课 程 走 近学 生 。这些 为教 师有 让 让 效 进 行 《 想 品德 》 堂 教 学 提 供 了 工作 平 台 。然 而 受 传统 教 思 课 学 模 式 的 影 响 。 们 不 难 发 现 : 统 的 思 想 品 德 课 过 于 追 求 我 传 理 性 化 . 面 强 调 道 德 观 念 的 灌 输 和 道 德 行 为 的训 练 , 略 片 忽 了学 生作 为 生命 个 体 本 身 的 情 感 需 求 , 忽视 了 学 生 自由 自觉 的 活 动 , 疏 离 了学 生 所处 的 现 实 生 活 。 陶行 知 先 生 说 : 教 也 “ 育 只有 通 过 生 活 才 能 产 生 作 用 并 真 正 成 为 教 育 。” 因此 , 建 构 生 活 化 的 《 想 品 德 》 堂 , 顺 应 新 课 改 , 动 和 发 挥 学 生 思 课 是 调 主体 性 的 多 样 化 的 学 习 方 式 , 让 《 想 品 德 》 堂 回 归 生 活 是 思 课 的必 然 要 求 。 怎样 “ 课 堂 焕 发 出 生 命 的 活 力 ” 在 《 想 品 德 》 中 体 让 , 思 课 现“ 活化” 生 的理 念 . 高 课 堂 的生 活 质 量 , 足 学 生 对 “ 种 提 满 各 生 活 的关 切 ” ?笔 者 认 为 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来 着 手 实 施 。 教 师 定位 : 听 与 共舞 。 倾 从 本 质 来 看 , 堂 教 学 意 味 着 师 生 间 的 交 往 , 味 着 人 人 课 意 参 与 , 等 对 话 。然 而 , 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 生 之 间 实 际 平 在 师 上 是 一 种 不 平 等 的关 系 。 教 师 不 仅 是 教 学 过 程 的 控 制 者 、 教 学 活 动 的组 织 者 、 学 内容 的制 定 者 和 学 生 学 习 成 绩 的评 判 教 者 , 且 是绝 对 的权 威 。由 于对 教 师 “ 威 ” 过 分 强 调 , 常 而 权 的 通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如, 讲 解《 相亲相爱一家人》 时, 我收集全班 学生的全 家福 , 利用多媒 体进 行播放 。教师还可 以运用座谈 、 讨论 、 游戏 等形式 , 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同时 , 培养
学生多方面 的能力 。 在学 习《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 一课时 , 当师生共 同进入新课学 习后 ,师生之间就开始以拉家常的形 式 开展 教学活动 , 围绕 “ 你在公共 场合 ……” 这一 主 题, 让学生谈谈 各 自的做法 。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讨论 , 教师也加入进 去。在 和学生谈 的过程 中, 教师 引导他 们分析不 同的做法体现 了不 同的思维方 式 , 并分析哪些做法是亲社会行为 ,让每个学 生从 内心 真正体验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社会是 我们共 同 生 活的“ 大家庭” , 如果 每个 人都能多一 点爱心 和奉 献, 社会就会 变得更加美好 。整堂课下来 , 师生 始终 是在一 种 民主 、 宽松 、 和谐 的教 学环境 中进行 的 , 学 生都积极 、 主动地参 与教学活动 , 这样会 获得 良好 的 教学效果 。 实践表 明: 学生 在宽松 、 民主 、 和谐 的环境里 , 在 平等友爱 的师生关系 中, 其思想开放 、 思维会较 为活 跃 ,容易产生联想和灵感 ,容易发现问题 和提 出问 题, 容易获得创 造性 的思维成果 , 这时学生 的情绪容
三、 教学活动生活化 。 使 教 学 活 动 更 贴 近 生 活
思品教学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著名教育家 杜威说过 : “ 教育 即生活 。 ” 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 生 已有 的生活经验 ,结合他们现实生活 中实际存在 的 问题 , 关 注身边 的热点 、 焦点 , 引导学生观察生 活 , 共 同研究学习主题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 经验 , 针对不足提一些建议 。 我经常引导学生在课余 时间观看 《 焦点访谈》 《 社会与法》 《 新闻联播》等节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教学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学 生学 习 , 又可 以增 进 家 庭 和 睦 。岂不 一 举 两 得 !当然
四 、 用 多种 形 式 。 强 口语训 练 利 加 英 语 口语 交 际 的训 练 可 以 在 生 活 实 践 中 进 行 , 它
师生 配合是 使 学生 英语 口语 交 际 能力 提 高 的主要 途
径。
的训 练方式 是丰富多彩 的 ,训练 的时空也是不受 限制
【 教法研究】
让 生 活 走进 课 堂
— —
让教 学 回 归生 活
初 中思 想 品德 课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初 探
唐 凤 成
( 湖南永州零 陵区大庆坪 乡中学 , 湖南
永州
452 ) 2 0 2
摘要 : 中思想品德教 学应走进 学生的 日常生活 , 初 融入 生动的生活场 景, 选取学生关注和感兴趣 的话题 , 实 在 际教 学中创设 生活情境 , 合理取舍教 材 内容 , 助学生理解和 掌握社会 生活的要 求和规 范, 帮 过一种积极健康的 生 活, 达到全面提 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提升教育教 学质量之 目的。这要 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 让学生贴近生活 ; 创
设 情 境 , 学 生体 验 生 活 ; 与 实践 , 学 生 感 悟 生 活 ; 学 评 价 生 活化 , 学 生 享 受 生 活。 让 参 让 教 让 关键词 : 思想 品 德课 ; 堂教 学 ; 课 生活
随着教育改革 的进 一步深入 ,走 出校 门 ,走 向社 会 ,把书本知识 与社会 实践相结合 ,与学生实 际相结 合, 全面提 高学生 的整体素 质 , 正成 为全社会 的共识 。 《 思想 品德课 程标 准》 强调 “ 的思想 品德是 通过 对生 人 活的认识 和实践逐步形成 的” 这要求教 师在思想 品德 。 教学 中走 进生活 , 融人 生活 , 取学 生关注 的话题 , 选 结 合 实际生活中存 在的问题 , 创设生 活情境 , 合理 取舍教 材,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 活的要求 和规 范 , 让正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化泉州十中石昭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所谓教学生活化,是指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周围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这必然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政治课堂。
第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导入新课如果缺乏生活气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唤起学生主动去学习。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现实生活入手,把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导入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是非常注重这一环节的,因为这一环节的成败关系着整堂课的成败,搞好了学生有了兴趣积极性提高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搞砸了学生兴趣提不起来,后面的教学环节也不能顺利展开,往往是事倍功半。
如在讲“珍爱生命”时,上课铃声一落,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室银幕上放映着四川汶川地震的全过程,哭声震天的画面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憾着每一个学生的心。
突然,画面和声音嘎然而止。
紧接着,教师很有感情地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这种导入,借鉴电视台主持人的某些风格,使课堂气氛显得庄重严肃,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为上好本节课埋下了伏笔。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思品课如何结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思品课如何结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初探内容摘要:文章紧扣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从日常教学活动的形式、方法的多样性出发,对学生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及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了简明的阐述:从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类教育活动,感受自我教育的氛围;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点面结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服务社会,初步感悟人生的价值等角度作了简述。
文章还就开展活动必须注重把时代要求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知与行结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内心的道德需求、生活需要相结合;把教育引导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之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让学生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围绕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
结合我在初中的教学实践,就平时采用的几种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活动中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根据新课程要求,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内容及其丰富,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校内到校外,易操作的原则,在平时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日常教学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
在每节课前让两名学生来讲评生活事例,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内容要真、准、新,并作简要的评论,发布者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然后再经过点评、讨论,以达到共识。
浅议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浅议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要依据新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思品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要求我们要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思想品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侧重于说教、知识灌输和答题能力训练,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则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一切以生活主题为基础,建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课程框架,尊重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发展潜力,提倡自主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在体验中提升能力、在活动中获得感悟,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回归生活找准切入点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自我”的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外部的灌输和行为的塑造来完成,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体验、经验来发现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生活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领儿童从书本世界走向日常的现实生活,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儿童的真实内心,在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的道德认识,能否得到现实生活的认同,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所在,这就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切入点。
从这一点切入,通过展开生活化教学,引发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自主建构起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也就实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
二、关注个性培养和展示特长激发自信“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个体,传统的教育因过分强调统一而千篇一律,学生无个性可言。
新课程则强调关注生命个体,培养求知欲望,挖掘个性特长,打破书本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使知识从抽象的理性世界回归到具体而丰富的生活世界,让知识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记得有一位漫画家画了这样一幅漫画,学生进校园时是一个个有棱有角、极富个性的个体,等到毕业时都变成了同一个模样。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方案。
这个方案可是我积累了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心血结晶,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探讨如何让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生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距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思想品德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以实现这一目标。
二、研究目标1.分析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有效途径。
3.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内容1.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3)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足。
2.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途径(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1)引入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的代入感。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与实践。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一定范围内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看法。
3.实证研究法:在实验班级中尝试实施本研究提出的教学策略,观察教学效果。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收集资料,进行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框架。
2.第二阶段: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状。
3.第三阶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教学策略,进行实证研究。
六、预期成果1.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摘要】在思品教学中打破以往“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起“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的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与生活体验间建立一种彼此比较密切的联系,使新学内容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思品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思想品德教学不能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
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
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获得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我做了如下尝试: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教学时,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例如,在教学《规则在哪里》时,我把学生带到一个休闲广场上,让学生到那里自由嬉戏。
不一会儿,几个淘气的孩子就忘记了规则,去摇晃小树,攀爬雕塑,和别的小伙伴抢游戏器械,争执时也有零星的脏话出口。
我不动声色,用摄像机把一切记录在案。
回到课堂上,我将这段真实的视频播放了出来,班级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屏幕,几个违反规则的学生在录像里看到自己的影像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最后,我让学生们展开讨论:你在生活中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吗?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怎样才能做到守规则?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内心的情感被点燃了。
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行为谈对规则的认识,很有实效性。
课后,发觉同学们的行为举止更守规则了,他们正逐步学会遵守规则。
书本中的知识一但与生活相结合,知行统一就找到了契合点。
二、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之一。
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注重实践活动——让思品回归生活
注重实践活动——让思品课回归生活
我们的思品课不要呆板、不要冠冕堂皇,只要实实在在,只要真真切切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实践活动,才能让思品课回归生活,让学生适应社会,顺应社会的发展。
首先,教学方式上不要钻牛角尖,应该灵活运用。
比如说在《自己的事自己干》这节课中,有的老师可能注重讲一些故事或者了解一些概念,但是我认为,让各组学生都准备一些水果,到课堂上做一些水果沙拉的实践活动也不错。
因为这样更能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了解生活,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其次,多创设与学生相关的情境导入新课。
因为这样的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有的老师一味地追求所谓“高雅”,而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规律,这是不可取的。
在《做情绪的主人》校内公开课上,我用“随机分糖果”导课,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从而自然而有趣地导入到“人有丰富多样的情绪”的新课中进行学习,这一节课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效果非常好。
了解学生的喜好,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使理论更好的联系实际。
再次,让学生贴近自然,创造条件多搞课外活动。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多组织课外活动,配合了解理论知识,才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
要让思品课回归生活,必须注重实践活动,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只有这样所有的人才能做回真实的自己,找到原
始的心灵中那个“真善美”的我,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鞍山市第二十七中学
汤晓娜
(注:我所选的题目为模块四第1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际,回归现实的世界,才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教学体验。
一、利用小品等表演形式创设情景——回归生活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等内容的教育时,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左手拿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而学生有了这种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再来思考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能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心中。
二、参与社会实践——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应该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从而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搞“纯而又纯”的教育,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知识。
如在学习“我爱爸爸妈妈”的内容之前,组织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当一天家,从早晨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碗筷、收拾房间、做饭、洗衣服。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谈一谈“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学生说:“在买菜的时最需要帮忙。
”有的学生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
”教师可以乘机引导:“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们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这种情感教育就是最真实、也是最有效的。
这一教育主题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农村的实践活动来体验和感悟。
劳动实践会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父母劳动的艰辛,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认识到父母的辛劳,从而懂得尊重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内容摘要:[摘要]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通过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活动、体验、内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教学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尤其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相关的道德问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内化为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和升华。
一、回归生活,找准切入点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自我”的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外部的灌输和行为的塑造来完成,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体验、经验来发现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生活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领儿童从书本世界走向日常的现实生活,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儿童的真实内心,在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的道德认识,能否得到现实生活的认同,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所在,这就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切入点。
从这一点切入,通过展开生活化教学,引发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自主建构起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也就实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
二、回归生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设计,评价方法的多元构建:让孩子在过程中感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明确的显性目标,又有模糊的隐性目标,而儿童又具有喜欢新、奇、怪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这就需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编儿歌,师生共同表演,做游戏,讲童话故事等方法,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回归生活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回归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思品课堂的生活化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必要教育途径。
思品教学回归生活是指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贴近学生生活,再现生活情景,摒弃生硬灌输、空头说教,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生活,从而构建起面向生活的潜在性或现实性能力。
我们树立了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后,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面前:思想品德教学如何回归生活?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提取道德教育的素材?我认为,那就是要抓住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主体发挥和教师的价值引导这三点,充分构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时空全面开放的课堂。
1.教学内容由教材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开放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素材,生活处处是课堂。
尽管新课程实施后,各种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都体现了新课改“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力图体现生活化、实践性和综合化。
但教材这一文本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固定化的范式,它不可能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自我生成”。
而教学却是不断生成的。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要摈弃那种“教教科书”的课程生活,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生活世界进行感悟、理解,关注学生态度的生成、情感的滋养和信念的养成。
(1)关注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人情意蕴、人世沧桑和人生真谛,让学生的心灵走进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自己的耳朵去聆听,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追求人生意义的建构。
让思品教学回归生活
范、 规则 , 生活常识 、 社会知识等都是从生活之 中来 的, 思想道德教育要 以生活为本。 品德教学 回归生活是 品德教学改
革 的需要 , 主要通过课 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达到教 学 内容 的生活化。 那么如何 才能让思想 品德课 堂教 学过程回归
生活 是 需 要 探讨 的 问题 。
实际中去, 既 来源 于生 活 , 又 回 归于 生 活 。因 此我 们 教 师 应 引 子, 代表红灯、 绿灯 , 其余 学 生 扮演 交通 民警 、 行人、 汽车等, 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导学生走进生活 、 学会生活 。
1 让 学 生 走 进 生 活
行 上 学 路上 模 拟 游戏 。在 游 戏 中 , 充 分 调动 学 生 的参 与 欲 望 , 鼓 励 他 们扮 演 角 色 , 学生 在 模 拟 的 交通 状 态 中 , 掌 握 了交 通 安
产生起来 的, 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方 向。因此, 教学时我 让 学 生 到 现 实生 活 中去 体 验 生 活 、 认识生活、 积 累 经验 、 发 展
们应 以学 生 的生 活 为 基础 ,让 学 生 走 进 生 活 。教 师 在 进 行 教 能 力 , 让 学 生 热 爱生 活 、 学会 做 人 。 把 道 德 寓 于学 生 的 生 活 中 , 学活 动 中 , 应 尽 量 把 学 生 的 目光 引导 课 本 以外 的 、 无 边 无 际 的 使 良好 的 品德 在 学 生 的生 活 过程 中形 成 。 知识 世 界 中去 , 引 导学 生 热 爱 生 活 、 学 会 做 人 。 例 如 教学 “ 北 品 德 与 生活 课 程 是 以儿 童 社会 生 活 为 基 础 的 ,要 面 向儿 风吹, 冬天到” 这一活动时, 笔 者 首 先 带 领 学生 亲 自到 大 自然 童 的 生 活 实 际 , 在 实 际 生活 中发 现 问题 、 考 虑 问题 , 用 多 种 广 中寻 找 冬 天 , 引导 他 们 观察 冬 天 里 自 己生活 周 围 的植 物 、 动 物 泛 的 知 识来 探 讨 问题 、 解 决 生 活 中 的实 际 问题 , 让课 堂 回归 生 以及 天 气 变 化 等 , 感 受 发 现 的过 程 , 体 验 发 现 的 快 乐 。其 次 , 活。 作 为教 师 , 要善 于找 准 教 材 内容 与儿 童 生 活 实 际 的联 系 , 通 过 学生 亲 自体 验 冬 天 的美 丽 , 寻 找 冬 天 的 足迹 , 让 学生 了解 引导 学 生 关 注生 活 、 关 注社 会 , 让 教 育 内 容贴 近 儿 童 生 活 , 让 冬 天 的特 点 , 使 学 生真 正 感 受 到 在 大 自然 中 的乐 趣 。最 后 , 通 学 生 从 自己 的世 界 出发 , 用 自 己的 眼睛 去 观 察 , 用 自己 的心 灵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精选多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精选多篇)第一篇: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摘要】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
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
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回归生活“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
“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
通过教学实践,我真正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把思想品德融入生活,紧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自我教育,内化自己的道德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
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的活跃状态,使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
其实,每一节新课的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思品课如何结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发表时间:2009-06-11T13:11:46.500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何永海(丰宁波罗诺中学河北丰宁068350)
[导读]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之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摘要】本文从一、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二、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四个结合两个方面讲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 Let the thought moral qualities lesson teaching return to return life——Think how the article lesson combine the student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 movable preliminary studyHe Yong-mei
【Abstract】This text from a, open an exhibition's society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 of form, contents;Two, open an exhibition society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he activity want to pay attention to 4 to combine 2 to relate thought moral qualities lesson teaching a root to only plant vivid, abundant of reality life world inside, the ability have with hour accompany enter of life vitality.
【Key words】Thought moral qualities lesson; Teaching; The society is comprehensive fulfillment activity; Return to return a
life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之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让学生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围绕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倡的 “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
结合我在初中的教学实践,就平时采用的几种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活动中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1.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根据新课程要求,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内容及其丰富,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校内到校外,易操作的原则,在平时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1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在日常教学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
在每节课前让两名学生来讲评生活事例,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内容要真、准、新,并作简要的评论,发布者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然后再经过点评、讨论,以达到共识。
例如,有学生从“是节约用水,还是破坏保护环境?”的角度去评析个别人将衣服用绳子吊到月湖里去洗的事时,我借机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法》的有关内容,并让学生列举出社会上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现象,并指出哪些现象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哪些是不符合,哪些有待改进的。
通过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提高了环保意识。
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目的是将课本外、课堂外鲜活的生活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用课本上的知识去分析这些事例材料,或用自己了解到的新闻事例来解释课本中的相关道理,利用学生对事件产生的情感触动,去体验、分析、反思社会生活,让他们感悟出做人道理,以达到教育目的。
这种做法贴近学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类教育活动,感受自我教育的氛围。
思品教学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前者帮助学生完成从认识到领悟,从领悟到养成的两次转变。
而承载这两个转变的最理想的途径,便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形式,对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生眼里每一次实践活动对未来生活都赋予了真实的意义。
一项训练耐挫能力的登山活动,有可能是他未来坚强意志的一次锻炼;一次在游戏中的合作是会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一项评选“礼仪标兵”的活动,使学生成为懂礼仪的讲文明的合格中学生。
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提高思品课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补充、优化和融洽已有的道德体验,有助于他们妥善处理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把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动、具体的活动完成教学内容。
这种教学形式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几遍还顶用。
1.3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点面结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本土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
参观访问就是要求学生从正在身边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
如学生可以通过对社区、企业、农村、商店、部队、展览馆等地访问,去了解社会、了解历史、走进生活,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补充和理解。
在完全开放的范围中进行自我认识的建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主动把自己所得到的信息资源,社会生活中感受,引进教学中来,去讨论课本中有关问题,受到的教育和启发的真实性就相对比较高。
通过活动以事实唤起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以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力,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参与度高,从而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1.4服务社会,促使学生的道德践行,初步感悟人生的价值。
服务社会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帮助孤老,爱心捐助、进行环保宣传、法制宣传、维护交通秩序,植树造林,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志愿者活动,其目的在于以展现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逐步培育起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组织学生参加这一服务活动既可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如参加慈善一日捐、环保宣传等,也可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同步进行。
如在讲《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孝亲敬长”,我利用星期天时间,组成学生志愿者,去社区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活动,在替老人打扫卫生、聊天、喂饭,还为老人表演节目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还与校团委的活动结合与孤寡老人、退休教师、居委会保持联系,每月轮流上门服务。
活动使学生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感悟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过帮助,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他人和社会。
这对于培养现代公民是非常重要的。
服务社会活动本身直接体现了思想品德课道德教学的要求,是学以致用,回报社会,回归生活的体现;同时参加活动又可以反过来促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理解。
2.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四个结合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活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在实施中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保证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协调好活动过程中相关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笔者认为要注意四个结合:
2.1是把时代要求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目标全面化。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但又不能割裂历史、排斥传统文化,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既体现历史的传承又保持时代的活力,注重实效,不断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2.2是把知与行结合起来,实现教育行为的科学化。
“知”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行”就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并逐步形成自觉行动。
所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用丰富的知识和德育素材来做活动的铺垫,再通过活动去实现知、情、意、行的整合,凸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性、实践性、主动性、内在性,来
触发学生对思想道德的切身体验。
2.3是把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内心的道德需求、生活需要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即所开展的实践活动要贴近现代的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成长规律和道德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恰当好处地在生活中寻找活动的诱发点,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的活动。
活动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追求外在的教育与学生内在的道德成长需要的和谐。
2.4是把教育引导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实现实践过程规范化。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个体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从而产生观念,证实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以增加他的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但同样强调教师的设计、组织和引导,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提高设计和安排实施实践活动的质量,从而使整个过程张驰有度,确保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