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合集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思想的重要途径,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内容脱离现实社会生活、教育方式单一呆板等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回归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实践,使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回归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

我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德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思想展开的。

在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环境,导致教育内容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学生对教育内容难以理解和接受。

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

实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和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积极的思想品质。

一些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安排的实践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导致学生对实践活动失去兴趣。

学校和教师应该多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品德和思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环保、扶贫、慈善等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道德教育层面,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认识社会责任,激发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道德观念。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逐渐回归到社会生活中,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重要环节。

在社会生活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如何回归?本文将从教育教学方式、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家庭教育角度来探讨。

教育教学方式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生活的首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感悟道德情感。

举例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让他们从中发现道德之美、感悟人情之深,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

借助校外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生活的有效方式。

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观纪念馆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除了教学方式,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

校园要注重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组织行为规范教育、道德讲堂等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学校的师生关系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排解情绪、树立自信,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家庭教育也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生活的重要一环。

家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第一课堂,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作为家长,他们应该注重给孩子搭建健康和和谐的家庭环境,营造亲情浓厚的家庭氛围。

可以通过陪伴孩子共同学习、沟通交流等方式,加强亲子沟通,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爱,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家庭教育也要注重家长自身的素质提升,加强家长教育,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思想的重要途径,是提供给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认识他人和规范自身行为的一项重要教育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够,一些学生的品德素质和思想觉悟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生活,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1. 品德教育是人格的基础。

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确实素养、品行修养和社会道德观念的高低。

在成长过程中,一个人的品德素质和道德观念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 思想教育是精神的指引。

积极的思想能够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充满信心、勇气和毅力。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

3. 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的需要。

当代社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来培养。

一个社会的品德建设和精神风貌,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良好与否。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回归社会生活1. 关注生活实践,强化社会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脱离社会实践而空泛地进行,而是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加学生的社会体验,让他们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挑战性,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社会态度和社会价值观。

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参与志愿者活动、参观企业和机关、参加公益活动等,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文化的魅力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2. 注重情感教育,促进社会融合情感是人的灵魂,是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情绪复杂的成长阶段,良好的情感教育是塑造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也需要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例如儿童欺凌、捡到别人丢失的物品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含义,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道德和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司法机关,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价值。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感受到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地展示道德和法治的知识和实践。

可以播放相关案例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也可以利用图片展示不同行为的道德评价,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角色中体验和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意义。

可以设计一个“捡到钱包”的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中体会到诚实和守法的重要性。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道德和法律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回归生活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案例引导、社会实践活动、多媒体技术运用和游戏和角色扮演体验。

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在当代社会中,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扰。

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积极人生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往往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缺乏与孩子们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

一、关注孩子生活的细节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关注孩子们生活的细节。

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育的营养。

例如,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

孩子们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任务,如打扫房间、整理书包等。

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们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他们逐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醒他们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和环境的变化,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总结这些变化对他们的影响。

此外,在培养孩子们的友善关系和合作精神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来实施。

例如,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和互助。

二、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故事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通过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故事来引导孩子们学习品德。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理解道德的含义。

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将其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他们在故事中找到共鸣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引导孩子们分析和评价这些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以及为什么。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通过实际经验的亲身体验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通过实际经验的亲身体验来实施。

例如,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参观社区、参观博物馆、参观公共设施等。

在这些场所,孩子们能够亲眼看到一些自己平时没有接触到的事物,并且能够借此机会了解到更多的社会现象和道德规范。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思想品德教育离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将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成为当下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将思想品德教育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提升教育效果。

我们需要明确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灌输孩子们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

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关键在于如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案例教学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可以选取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小故事,通过这些案例来引导孩子们思考道德问题、价值观问题,激发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活动设计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班级组织一次“互助行动”,让孩子们互相帮助、关心他人,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再在寒假期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懂得感恩和奉献。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价值,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还需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的最初地方。

学校和家庭应该携手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

可以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中来,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学校还可以在孩子放学后,通过一些小小的提示或者家庭作业,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思考道德问题,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推进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

我们还需注重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提升。

教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传播者,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浅析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浅析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85学习版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品德教育源于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充满探究与乐趣的童年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与其品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本文针对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推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不断提升。

一、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意义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过于单一化,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教材内容的理论知识层面,与生活联系的不够密切,这对学生并没有发挥出德育的作用。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未来生活,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成为当下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途径(一)充分利用教材,往生活教学方向发展。

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动力,而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来说,教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保障教学计划顺利开展的前提。

但是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将教材当中的内容搬入到课堂上,那根本无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给予教材充分的支持,不但如此,更要按照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具有科学性。

(二)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

思想品德是小学阶段尤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适当的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这对于创造出课堂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思想品德课堂的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进行亲身的体验,在心理上能够让学生对思想品德产生一定的亲近感,在认知上学生也会对思想品德产生很大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并不难,也不存在神秘性,这样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激起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个人素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缺乏生活化、机械化教育、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等。

回归生活化成为改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途径。

回归生活化,首先意味着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小学生正处于童年阶段,他们的生活主要围绕家庭、学校和社区展开。

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家庭入手,通过讲解父母的责任、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等相关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从学校入手,通过课堂的道德讲解、道德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品质;从社区入手,通过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回归生活化还要求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过去,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将学生视为被教育者,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关注。

而现在,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自己的情绪,通过自我调节来处理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会分享与分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

回归生活化还要求教育呈现灵活多样的形式。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是一种单一的、机械的教育方式,只关注知识和规则的传授,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介,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可以采用故事、绘本、游戏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体验并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设计在线小组讨论、网络互助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途径。

只有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才能真正落实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要回归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
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它涉及到学生的一生中最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因此,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观察,学校和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准则,并帮助他们改进。

2.引导学生去实践
教育是无止境的,只有当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他们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到所学的知识。

因此,你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实践生活中的知识,鼓励他们去体验人与人之间更为真诚的感情,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3.培养反思意识
与时俱进,心无止境,反思意识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素质,它有助于我们不断的自我提高。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反思。

这样,学生在生活中会更加敏锐、自信,更有创新意识。

4.注重品德培养
品德是人们在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它决定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判断。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品德培养,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等一系列的好品德。

5.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

它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事物,了解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培养判断力和行动力。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了解不同的生活形态,让他们的品德境界得到更大的提升。

思想品德教育的回归是必须的。

学生不仅应该学会做题,更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会如何更好地生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生活中去,从小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思考

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思考

71 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注重教学目的和出发点,不能只注重热闹和形式,而将引导和提高理论忽视。

课堂活动应该注重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以免课堂只是少数学生活跃,而其他学生却成了旁观者。

3.学习进度问题。

教师结合教学的进度,将各章练习和线上课程以及测试,有节骤地发布,同时,还要督促学生学习,更好和尽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课堂线下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主要是将学生完成线上学习内容进行假设。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有规律、有计划以及自觉地将学习任务安排得当,但是,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将学习任务拖延,懒惰且没有计划地对待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方法非常被动,线上学习好像只是在走形式,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随时注重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学生随时进行督促和提醒,逐步地进行帮助和引导,使学生的自觉性不断地得以强化,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得以有效地养成。

总结综上所述,有效运用中职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能够与传统教学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1]贺伟.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73-75.[2]叶春林.浅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84.[3]赵颖.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4):139-140.[4]孙静.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01):72-76.[5]徐文越.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衔接中的问题导向[J].社科纵横,2016,31(03):148-152.德育融入听障生课堂教育的实践研究■黎 晴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 514021)【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因此,加强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聋哑孩子不同于一般的学生。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孩子们的教育也发生了许多改变。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小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孩子们了解社会的道德规范,塑造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回归社会生活。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之美,了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健康成长。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到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参观博物馆、举办公益活动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善良、勤劳、宽容、合作等品质。

其次,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注重综合实践。

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

因此,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进行道德情境演练,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实践应用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规范的意义。

最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情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还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体验,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投射,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举办爱心义卖、开展情感交流活动等,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分享的快乐。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回归社会生活。

教师需要全方位地关注孩子们,让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生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情感智力。

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和家庭的美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思想品德教育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思想品德教育也需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回归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

本文将探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于理论化,过分强调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缺乏实践的机会和环境。

而回归社会生活,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准则,使道德规范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实践和尝试,学生才能真正明白道德原则的意义和价值。

实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要注重情境化的教学设计。

通过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工活动或参观企事业单位,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要倡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实践思想品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辨正误,培养他们的自主判断能力。

在课堂上讨论一些道德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真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模拟的社会场景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和处理冲突。

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实践。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灌输和指导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和感受社会,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将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

为了更好地回归生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一、生活化教学1.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师可通过身边小事、小事例,引导学生探究道德和法治。

比如分享一则关于失物拾得者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失物。

2. 制定生活实践任务。

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课堂分享讨论并找出解决方法。

3. 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活动、义务劳动等,让他们亲身体验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二、情感教育与激励1. 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正义和公平的情感认同。

2. 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三、案例教学1. 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中涉及的道德和法治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视频资源。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并对视频中的人物行为进行评价和思考。

四、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加深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2. 进行情景模拟。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境,让学生面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自己设定解决办法,并与同学一起分享交流。

五、案例分享和讨论1.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道德和法治方面的案例,并和同学分享,进行讨论和探究。

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出道德和法治的要点,并分析案例背后的原因和结果。

六、游戏化教学1. 设计一些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道德选择和法律意识。

2. 针对一些常见的道德和法治问题,设计一些互动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一、回归生活本身
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基础,首先需要回归本身。

在这个时代,教育很多时候会让孩子们失去对自然和生活的感知和认知,反而过分关注课本知识。

教育者应该重新审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发掘孩子们内在的素质,鼓励孩子们热爱生活,并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和生活节奏。

这种方法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使孩子们更自然地接受教育。

二、注重生活被动学习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最大的习惯就是在生活中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这是他们应该保有的好品质。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孩子们在生活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将教育的内容与孩子们的身边事物相结合,深化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和认知。

三、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
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素质,促使他们在生活中感知和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情感原因和情感维度。

另外,情感教育也能够培养小学生胸怀宽广、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让他们在困难中挑战自我,发现更生动和美好的生活。

四、注重实践教育和实战感知
在思想品德教育当中,要注重实践教育和实战感知,孩子们需要感知到生活的发生变化、生活中的矛盾和争斗,而这些矛盾和争斗都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加真实地体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比如通过实践教育学习合作、相互尊重等素质。

总的来说,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本身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实践中,要把实践教育和实战感知放在首位,并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素质。

同时,也应该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和完善,让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地生活化。

这样,在未来的教育中,孩子们才能真正获得一生的快乐和成就。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精选多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精选多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精选多篇)第一篇: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摘要】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

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

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回归生活“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

“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

通过教学实践,我真正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把思想品德融入生活,紧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自我教育,内化自己的道德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

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的活跃状态,使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

其实,每一节新课的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浅议如何让小学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浅议如何让小学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浅议如何让小学品德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小学品德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

而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轻视实践,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

新的课标提出: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并在学习、体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新的道德认识,从而达到知、行统一。

因此,小学思品课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生活,真正学会生活——真诚热爱生活,自主创造生活,健康享用生活。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点粗浅的做法。

第一、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传授道德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

为学生创设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方能“情动辞发”,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内在潜质,乐于学习,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从而促进他们思想矛盾的转化。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学会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要充分相信他们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能和积极性;要学会容纳一些有缺点、错误的孩子,善于与他们交朋友;要深入孩子的心灵,感悟和学生们交往中的乐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把自己当作是孩子中的一员,在和学生们共同地讨论、实践、操练中形成凝聚出师生认同一致的观念。

我常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虚心地接受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见解,和学生一起同困惑同欢乐。

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理没有压抑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争辩,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生活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亲身经历或亲自所为,从而获得对客体的感受和感悟。

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化

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化

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化道德教育需要从生活中引出,让学生在生活中研究道德和做人的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和诱导,引导学生回味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念。

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分享个人经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道德和法治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榜样研究,浸润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道德和法治的力量。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先进的道德典型和法律知识,让他们在模仿和研究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同时,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和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浸润道德和法治,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四、活动参与,探究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参与,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道德和法治的实际应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研究性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化,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实际应用和价值,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教材中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分享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并将“回味”作为向生活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不知如何应对问题时,想一想自己或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因此,教师应选取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某一道德或法律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问题,比如诚信、友善、公平等,并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相关的例子,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情景剧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道德和法律的实践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情景,比如学校内的偷窃事件、邻里之间的纠纷等,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并探讨背后的道德和法律法规。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我们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人员来讲解相关知识,或者通过视频和漫画的形式呈现实际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道德和法律相关的单位,比如警察局、法院等,以此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亲身体验和理解。

除了以上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关于道德与法律的问答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化身为法官、律师、警察等,以此体验和理解相关知识和职责。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律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的培养,比如在班级中设立道德奖励制度、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等。

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法律意识教育活动,比如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以此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注重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对于人一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

我们该如何利用小学思想品德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呢?笔者认为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就是一种好的方式。

在本文中笔者对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解析如何使其生活化。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思想品德课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决定学生未来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是否正确,可见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现阶段,虽然小学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有一些好的影响,但还是存在很多缺点和弊端。

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完全为了上课而上课,严重与现实生活脱轨,教育内容干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随着教育改革的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遇到了严峻考验,在外部大环境下,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提高小学思想道德课的教学实效性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缺点
1.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们大部分学校依旧把思想品德教育课禁锢在课堂之上,没有浓郁的教学气氛,学生实践的机会少,只是在底下听老师讲,因此,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提不起兴趣。

2.传统的授课方式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依旧以教师的说教为主,“教师
讲、学生听”的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此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课堂气氛压抑紧张,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品德课脱离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思想教育,学生缺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进行的思想教育,而教师也不主动打破教育模式落后的僵局,不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1.在思想品德课中设置生活情境
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靠教师单一的口传心授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通过在思想品德课上设置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体会思想品德、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把优秀的品德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最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比如,在学习《我的一家人》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家长请到班级来,并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关于家人的视频短片,或者播放一些关于亲情的歌曲来渲染气氛,让学生与自己的父母组成一个小组,进行一些小游戏来促进彼此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在条件允许下,可以把思想品德课转移到室外进行,组织一些趣味性活动,最终达到增进父母与孩子感情,使学生体会家庭温暖、懂得感恩父母的目的。

教师在设置生活情境的同时也要改变教学手段,把传统的“填鸭式”转
化“启发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变“讲解”为“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变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变“管理者”为“辅助者”。

努力构建出一个“和谐型”“互动型”的新式课堂,把课堂变成能够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特点与个性的舞台。

比如课堂上可以引用小品和相声,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体会知识。

2.丰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课时,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之上,应该逐渐由“课堂上”转向学生的生活之中,使他们在大的环境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要把思想品德课紧密地与学校的集体活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悟思想品德。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集体活动充满了兴趣,教师要抓住机会,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进行积极的思想品德渗透,使思想品德的学习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大范围地开展有利于学生正确思想道德形成的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积极的思想观念。

努力培养学生对社会上善恶丑美的辨别判断能力,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集体活动中,使学生懂得相互帮助、相互尊重,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

3.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思想品德
在生活中感受思想品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观和心理感受,从
而加深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与认识。

使思想品德的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它成为指导学生日常行为的指南,以利于帮助学生把优良的思想品德内化为其具备的优秀素质。

4.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其与生活更好的融合
要改变传统的对教育成果的评价方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把学习的思想品德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使思想品德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思想品德课的程度,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强化优秀品质。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应当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多一些鼓励、表扬,尽量避免批评与讽刺,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经常进行学生间的互评、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等活动,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些榜样、典型,促进学生优秀品德的形成。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积极改变落后的教育模式,转换教育观点,改变教育方式、手段,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思想品德与生活相结合,最终回归于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朱桂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
2.方翠美.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考试周刊,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