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移情理论

合集下载

试谈拉康的镜像阶段

试谈拉康的镜像阶段

试谈拉康的镜像阶段作者:Sinner人们总是凭借着语言与符号的创造与运作,不断地进行文化的生产与更新,而文化的更新又往往推动了符号的进一步差异化与层次化。

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文化与传统价值体系的批判,没有一个可以脱离对于语言与符号的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基本上就是各种符号的不断重建与解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置于后现代主义的脉络来看待拉康的重要性,如果要研究后现代主义符号游戏与话语结构的理论起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拉康的符号批判理论,拉康的研究方向结合了精神分析学、语言学、拓朴学与人类学,不但启发了Foucault 等人的后结构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了后现代主义者的思路。

法国新佛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总结了社会人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五O年代敏感地指出:「想象」、「象征」与「现实」构成了人们生活世界的三个动力因素,而这三者又各自成双地相互扭结成三个轴线,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

拉康早从三O年代起,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研究中,便创造性地把对于人的精神分析与语言的运用链接了起来,而他在三六年发表的《论镜像阶段》标志着他本人的新佛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的诞生,他的学说也引起了精神分析学运动的分裂,因为拉康所探讨的「我」已经不是佛洛伊德与传统意义上的「我」或「主体」,而是同语言及其潜意识结构基础相关的新概念,我们可以说,拉康学说的精华集中在他的一句名言之中:「语言结构是潜意识的内在结构的外化」;或者说,「潜意识就是被内在地结构化的一种语言」。

五O年代是拉康精神分析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我们先不谈那么多,笔者只简短地提及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早期的论述「镜像阶段(Mirror Stage)」。

镜像阶段是婴儿生活史的关键时期与重要转折,这是每个人自我认同初步形成的时期,其重要性在于揭示了:自我就是他者,是一个想象的、期望的、异化的、扭曲的与被误认了的对象。

从理论的多源上理解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主体结构理论

从理论的多源上理解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主体结构理论

二、镜像: 主体的形成史与本体义
镜像阶段是拉康理论的基础,相对来说,这是一个容易被理解的理论,但如果理解了东方思 想,会对这一理论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拉康与弗洛伊德一样,把人的基本定型确定在婴儿时期,只是弗洛伊德通过人在婴儿期的欲 望压抑与规训而形成了人的本我 - 自我 - 超我的心理结构,人性完全是由主体本身的三层心理结 构的复杂关系决定的。拉康则把主体的形成看成是镜像阶段的结果,婴儿面对自己在镜子中的形 象,产生了人的认识飞跃和主体成型。这里基本要项是看镜子的婴儿和镜之中的形象。与弗洛伊 德的主体结构相比,拉康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拉康的主体结构不是一个仅在心理中的 主体结构,不仅是一个心理主体 ( 弗洛伊德把身体器官 的 欲望 都归 为 欲望 从 而 归 结 为 心 理 ) , 而 125
在拉康 ( Jacques Lacan 1901 - 1981 ) 的理论 中, 镜像 阶 段 理 论和主体三 维 结构理 论, 具 有 重要的意义。然而要清楚地理解这两个理论,特别是后一个理论,并不容易。这不仅在于拉康那 闻名于世的行文晦涩,更在于他的理论具有多样的来源,并且他又对这多样的来源作了自己的组 合。不洞晓拉康思想的多重来源,以及拉康思想与整个西方思想演进在历时的承转和共时上的互 动,特别是拉康思想与东方思想的关联,对之理解起来就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困扰。因此,本文 首先从拉康思想与西方思想演进的复杂关系以及拉康思想的多种来源,呈现出其背景和关联的复 杂性,然后进入拉康的镜像阶段思想和主体三维结构。
①。 拉康在 1936 年 第 14 ~ 18 个月期间,但正如拉康 说 的, 却 “体现 了 人 类 世界 的 本 体论 结构 ” 届国际精神分析年会 ( 马林巴德 举 行 ) 提 出关于 镜像 阶 段 的 论 文, 又 在 1949 年 第 16 届 精神 分

拉康理论

拉康理论

拉康目录简介拉康的理论A.斯通的评论简介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法国精神医生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独立见解,而又是最有争议的欧洲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法国的弗洛伊德”。

拉康的理论拉康严厉批评偏离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而走向“自我心理学‘的美国式精神分析学派。

在美国,精神分析治疗集中于自我意识,解释病理性心理防御,并促进无冲突矛盾的适应能力的成长。

拉康全盘否定这种做法。

根据他的观点,无冲突境界不存在的”自我“是敌视潜意识与主要精神分析过程的。

他认为精神分析是一种咨询,而不是一种治疗。

拉康以他典型的玩弄文字游戏的手法,讽刺美国试图将精神分析变成一门实践科学的研究,是“无心理”和“周围心理”。

英语“实践”一词experimental拆成两面半就成了“无心理”(ex-mental)和“周围心理”(per﹣mental)。

对拉康来说,那种用动物进行的研究排除了心理的概念,因为心理必然与语言、意义和价值观念相关联。

拉康视S.弗洛伊德早期著作《梦的解释》为精神分析的精华。

他提出这样的理论:潜意识就其结构而言颇似一种“自然语言”;而作为一种理论和治疗方法的精神分析是通过重新捕捉具有一定含义的联想锁链来发现这样的自然语言。

拉康在理论上强调语言学的一个例子,就是他对恋母情结的重新解释。

他认为这个情结包括幼儿从形象阶段向多义性符号阶段发展的活动。

婴儿的心理活动最初处于“镜子”阶段,就像溪流旁的奈喀索斯看见自己水中的映像一样。

当婴儿获得语言和识别符号的能力时,该形象通过这些媒介,其意义就发生了变化。

婴儿成了一个分裂的主体,潜意识成了“另一个”和另一种语言。

拉康的著作神秘、隐晦、富于技巧而有诗意,读来艰涩难懂。

存在主义、新黑格尔理论和语言学理论都对拉康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其后期的著作更加令人难懂,因为他将拓扑学和数学,置于他的理论的中心地位。

一、自我作为幻象人文主义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存在一个所谓的稳定的自我的东西,后者具有诸如自由意志和自我决定之类的所有的美好品质。

“时间”与主体——拉康主体理论的深层解读

“时间”与主体——拉康主体理论的深层解读

“时间”与主体——拉康主体理论的深层解读陈慧平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公元1901年4月13日—公元1981年9月9日),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

出生和逝世于法国巴黎。

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mirror phase)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被称为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一、引论法国思想家拉康以其艰深晦涩、惊世骇俗的论断而著称,其主体理论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对自身的理解,具有消解主体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内涵”,也成为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齐泽克、巴迪欧等人的灵感源泉。

那么,什么是支撑拉康式主体的本体论概念呢?这一追问使“时间”浮出水面,但在擅长智力游戏的拉康那里,这一概念与其说是给定的,不如说是隐藏的。

如果我们在无意识、语言、能指链条、欲望等概念面前止步不前,抽象不出它们背后的时间这一支配力量,我们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拉康的主体理论。

国外有学者已经注意到了时间在拉康主体理论中的重要作用,芬克在《拉康式主体》一书中提出,时间既是拉康精神分析的工具,也是主体在客体的“征召”下与自身不断分裂的基本“装置”[1]13。

时间的运行隐秘地作用在主体的诞生、主体之为主体的欲望、主体栖居的语言之家、主体的文化寄托以及主体克服自身“异化”之在的政治追求上。

显然,在主体浑然不觉的情况下,他的一切都打上了时间的烙印,主体的形成、发展本身甚至就是时间运行的表征,时间赋予主体西西弗斯般的命运,也是时间使主体从历史走向未来,并终将通过消解主体形而上学而超越自身。

如果从时间的角度上溯,对主体形而上学的消解并非始于拉康,在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辩证唯物主义阐述中物质自然界相对于人之“优先存在”的前提、人作为主体的受动性等,已经表明人的时间性存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主体形而上学,但并没有终结这项任务,拉康主体理解的革命性在于它推进了这项任务,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拉康的四个重要概念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拉康的四个重要概念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拉康的四个重要概念拉康(Jacques-Marie-émile Lacan)1901年四月十三日生于巴黎,1981年九月九日卒于巴黎。

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

大半辈子献身于学术研究,尤其以1953年开始的研讨会(seminar)最为著名,每年讲题不同,广受好评。

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mirror phase)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被称为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拉康的思想体系极为庞大复杂,以下仅介绍几项著名观念:他在1936年孕育出的镜像理论(Mirror Stage),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三个概念:想象(the Imaginary)、象征(the Symbolic)、真实(the Real)。

另外,为避免初学者混淆,在此省略与其他概念交错连结之处,例如真实(the Real)的概念与欲望(desire)和需求(demand)可说是紧紧相连,但若要解释清楚,非得另辟疆土,花上更长的篇幅。

因此本篇只聚焦在这四个概念。

镜像阶段 (the Mirror Stage)「镜像阶段」主要是指孩童透过镜像产生自我认同的时期,约莫发生于婴儿十八个月大,至幼童六岁以前 (Glowinski et al. 114)。

在前镜像时期,自我认识支离破碎,并「不完整」;这里的「完整」指的是身体上的完整,就像还没有照过镜子一样,没办法将自己的四肢、身体等部位串联在一起。

孩童此时尚不知自我是由哪些拼图所构成。

举例来说,当他看到自己的手,这「一只手」与其他外在事物(例妈妈的肌肤、地毯、衣服等)在感知中并无二致,同属一「无断裂、无止境的存有」(uninterrupted, limitless being) (Mansfield 41)。

进入镜像阶段以后,孩童会经历一段成长过程,就时间点来说可简单分为三阶段(杜声锋 130)。

拉康三界理论

拉康三界理论

拉康三界理论拉康三界理论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将人类心理分为三个界限:实在界、象征界和想象界。

本文将探讨拉康三界理论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对人类心理发展的意义。

实在界是拉康三界理论中的第一个界限,它代表了个体与自身感知到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实在界主要涉及感官经验和直接经验,它是个体感知外部世界的媒介。

在实在界中,个体通过感知和互动来认识和理解客观存在,它包括了个体的五官感受、身体感受以及与外界的交互作用。

象征界是拉康三界理论中的第二个界限,它代表了个体与社会符号之间的关系。

象征界主要涉及语言、符号和文化等社会交往的媒介。

在象征界中,个体通过语言和符号的运用来传达和接收信息,进而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欲望、情感和认知。

象征界的形成是个体进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使得个体能够通过符号系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共享。

想象界是拉康三界理论中的第三个界限,它代表了个体内心世界的幻想与想象。

想象界主要涉及无意识、幻想和欲望等个体内心的媒介。

在想象界中,个体通过幻想和想象来解释和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欲望,它是个体内部意义的创造和表达的场所。

想象界的发展与个体的情感经历和欲望满足密切相关,它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内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拉康三界理论强调了个体与外部世界、社会符号和内心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个体不仅是被动地感知和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也能主动地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解释和塑造自身的内心体验。

同时,拉康的理论也强调了潜意识和幻想对个体心理的重要性,个体的内心需求和欲望在潜意识中得到表达和满足。

通过对拉康三界理论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

个体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语言和符号的运用以及内心世界的幻想和欲望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个体的心理发展也受到文化、社会和个人经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个体心理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塑造和影响。

小明老师教你学拉康——拉康经典解析(珍藏版)

小明老师教你学拉康——拉康经典解析(珍藏版)

小明老师教你学拉康——拉康经典解析(珍藏版)第一部分镜像1、拉康的镜像,是指6到18个月的小孩,照镜子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完整的形象,但是自己的身体处于不协调的状态。

这使他产生了主体对客体想像性的、虚幻的自我,这种镜像的认识一直持续到成年之后。

成年后凡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不切合实际的认同,都是一种想像在起作用。

2、阿尔都塞的理论——借由拉康的镜像,在马克思主义里面,个体和社会主体也存在这种镜像关系,个体会认为自己就是社会的主体。

比如,个体通过服从某种阶级、种族、社会性别、民族主义等意识形态的话语,个体把自己误认为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自我立法的主体,而实际上,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被别人召唤的、趋从的状态。

3、人类一方面需要镜像来获得技能(动物需要模仿父母获得生存技能--狼孩、猴孩),另一方面需要镜像来获得身份。

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都源自拉康的学说—-单个人是虚弱无能的,需要获得社会身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螺丝钉。

宗教与神的意义就在于给人的存在一个身份。

4、与祖先相遇——中国家谱。

微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中用户放大镜看自己的家谱,实际上是寻找身份。

5、自我与镜像他我。

明星和名人的孤独感,往往来源于明星自己认同的那个形象。

而真实的自己,和建构出来的形象,产生了疏离、产生了极大的孤立感。

拉康的镜像自恋:自我爱上镜像他我,用镜像我代替真实我。

--是一种病态自恋的延伸。

6、镜像阶段:自我的完形是通过观看即镜像之看完成的,主体性的认同则是通过语言或言语的调停实现的。

7、拉康的自恋路标--镜像阶段:将“自我”指认成“他我”,而当他将镜中像指认自己时,他却将光影印象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用他我的身份与世界联系,并由此对自己的镜像他我开始了终生迷恋。

新疆小孩自恋倾向,父亲角色。

8、镜像反映:是拉康治疗的主要技术,即移动出该镜像的位置,进入拉康所说的象征的位置,咨询师对病人的位置做镜像反映,当病人谈论自己的幻听时,咨询师和他谈谈这些声音是怎么发生的。

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及意义

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及意义

康拉德镜像阶段理论是比利时心理学家布兰德(Éric,1905 - 1980)在1938年创立的一种理论,它详细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

此理论基于共情和分裂认同,以及儿童早期的同理映射能力。

康拉德镜像阶段理论被认为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它提供了架设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促成正常的社会、情感和行为发展。

此理论当中强调的概念有自尊意识的建立、社会及学习性的行为的发展、情感的控制及自我推理能力和求知欲的增强。

康拉德镜像阶段理论按照一定的年龄档次,确定了一系列年龄特有的表现。

在出生至两岁之前,家长耐心地陪伴、满足婴儿的需要,并以善意、安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它,可以为其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2至4岁之间,儿童正处于模仿期,根据他们所见到的行为和情感模式来探索与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并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进行行动与决策,对当前的表现情况有明确的理解和积极的认可。

在4至7岁之间,儿童开始获得更深层次的自尊,通过反思方式来体会自我,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等等。

在7至12岁期间,儿童开始理解社会的规则,并逐渐增强自己的思考、决断力和社交能力。

最后,在12至18岁之间,儿童将子我认同强化到更深层次,探索社会问题、精神修养和未来目标,并将这些看法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之中。

康拉德镜像阶段理论的意义在于,为家长提供了一套明确的步骤去理解和指导孩子。

它也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时段面临的挑战,并分析他们如何从中结合恰当的表扬和责备,来打造孩子新陈代谢无缝、充满温暖而健康的成长。

总而言之,康拉德镜像阶段理论可以帮助家长更加有效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安全而健康的成长。

拉康结构精神分析

拉康结构精神分析

拉康结构精神分析第一节拉康出生、活着和死去第二节结构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第三节治疗仅仅是精神分析的副产品雅克·拉康(Jacque Lacan 1901-1983)拉康是回归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家法国的弗洛伊德拉康出生、活着和死去1901.4.13 ,巴黎出生1919年,拉康进入巴黎大学医学院1932年,完成博士论文1933年,在法兰西学院旁听亨利·瓦隆的儿童镜像实验1938年,结婚1941年,拉康夺人所爱,与知名女明星西维亚生下了女儿朱迪特1953年,任巴黎精神分析协会主席1966年,出版《拉康选集》1969年,在巴黎文森大学设立第一个精神分析学系1981.9.9,肠癌逝世拉康的著作是难懂的,读懂了拉康,就读懂了潜意识,就读懂了精神分析。

第二节结构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一、能指是意识,所指是无意识二、主体的生成——以虚假的镜象为基础三、无意识的语言结构――回到弗洛伊德去四、主体的结构——现实、想象、象征一、能指是意识,所指是无意识弗洛伊德+索绪尔=拉康弗洛伊德加上索绪尔等于拉康索绪尔一、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语言符号是概念和声音意象的统一体。

声音意象被称作“能指”;概念被称作“所指”,两者结合构成语言符号。

我们可把语言符号比作一页薄纸,概念为其正面,声音为其反面,两者不可分离”。

能指是意识,所指是无意识。

结构主义观点声音意象(能指)意识概念(所指)无意识二、主体的生成——以虚假的镜象为基础(一)镜象阶段(二)俄狄浦斯情结你照镜子,你说“瞧,那是我”。

那并不是你,它只是一个图象。

(一)镜象阶段——镜子是母亲,是他人镜象的三个时期(6—18月):第一时期把自己身体在镜子里的形象当成是现实存在之物第二个时期儿童把它当作是他者的身体形象第三个时期儿童终于把它当作是自己的身体现象镜象阶段的结果是,使婴儿从一个混沌之物发展为一个心理化的个体。

母亲是此时婴儿世界唯一重要的“他者”。

(二)俄狄浦斯情结1、母婴二元关系阶段2、父母子三元关系阶段3、父子二元关系阶段1、母婴二元关系阶段2、父母子的三元关系阶段父亲以阻扰者的身份出现,强迫母子分离,形成三角情感关系。

拉康“研究”在中国再来一次

拉康“研究”在中国再来一次

拉康“研究”在中国:再来一次□吴 琼【导 读】雅克·拉康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文知识界已经不再陌生,但因为一些人为和非人为因素的影响,“拉康在中国”和“拉康研究在中国”远不及福柯、德里达、德勒兹这样的思想家和理论家来得通畅,近10年有关拉康读物的出版,一方面证明了“拉康”这个名字的市场号召力,另一方面则凸显了本土研究的策略性“后撤”。

【关键词】精神分析 “三界” 再来一次 今年(2021)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诞辰120周年、逝世40周年。

虽然只是两个平常的数字,但对于精神分析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对知识英雄“死亡时刻”的不断召回总是可以为幻象“圣化”提供最充沛的滋养。

眼下的这个文字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纪念”,更不是给亡者涂抹香膏的仪式,它更像一次简短的“讲述”:讲述拉康的“幽灵学”,讲述拉康在我们这里的“徘徊”和“挫败”。

拉康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学术刊物或著作里是什么时候,我没有做过考据,但他最初进入中国学界的视野,这个时间是比较确定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初,一方面是生活世界的人生观大讨论,另一方面是文学艺术界的现代派争论,使得“自我表现”成为中国现代性旗帜上的一枚徽章,而当时用来涂写徽章的两个主导话语就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所以,80年代中期前后,国内掀起了弗洛伊德作品“出版热”。

就是在这样的8特约书评人专栏背景下,1985年,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了一本研究性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分析学说的批评》(金初高译)。

这其实是一本论文集,其中有一篇用很小的篇幅介绍了拉康。

接着1988年,东方出版社又翻译出版了一本苏联学者的著作:《法国的后弗洛伊德主义》(李亚卿译),其中有一章是对拉康的介绍。

这两本书的重点都是精神分析学,涉及拉康的部分理论性都比较强,且翻译很不规范,在当时的语境下几乎无法理解。

实际上,拉康真正引起中国学界注意,是得益于同时期的另一本书: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拉康欲望理论阐释

拉康欲望理论阐释

拉康欲望理论阐释欲望问题是拉康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拉康的欲望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需要(need) 、要求(demand) 和欲望(desire) 三个层面。

需要和要求属于现象层面,之所以属于现象层面在于需要体现为可满足性,要求虽然打开了欲望不得满足的缺口,但要求仍然可以部分地得到满足,因而这两个层次属于现象层。

而欲望由于具有绝对条件性,所以属于本体的形而上的层面。

可以将欲望的三个层次和三界图的形成对应起来来看。

这样看的话,需要就存在于实在界,也就是婴儿出生之后的六个月之内,即前镜子阶段,要求产生于镜像阶段,即6—18个月之间,欲望(desire)发展于象征阶段,即18个月之后。

当然,这种划分和镜像阶段的三界图的划分一样,只是权宜之计,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

也就是说,需要、要求和欲望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具体讲来,需要是生理需要,具有明确的对象性和有条件性,它表现为可满足性。

要求是对于爱的需要,属于中级需要,它打开了欲望不得满足的缺口。

拿婴儿来说,需要就是对乳汁的需要,他饿了就要吃奶,渴了就得喝水,这些是就需要而言的具体内容。

等到他长大一些时,就有了爱的需求,希望母亲经常抱着他、大人在身边爱护着他,宠着他,这是对要求而言的内容。

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像想象界的认同一样,主体总认为爱的对象越多越好。

要求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主体就会产生焦虑。

而要求的对象却总是缺席的,比如孩子爱的要求对象―母亲。

母亲的缺席,会引起孩子的焦虑。

为什么呢?因为给于自己爱的对象不在了。

为了减缓这种缺席而造成的焦虑,儿童用玩缠线板游戏的方式来抵御焦虑和恐慌,他(或她)借助把线球一放一收这样的重复性动作,来象征母亲的不在与在,从而为爱的缺失建立起防御机制。

儿童玩缠线板这一游戏,其意义引申开来意指要求的实现过程其实是一种话语的言说方式。

这种话语的言说方式表明,从需要到要求,主体的欲望发生了一个扭转,从原来的本能需要转为现在的文化需要。

移情与心理疗愈移情在心理康复中的推动作用

移情与心理疗愈移情在心理康复中的推动作用

移情与心理疗愈移情在心理康复中的推动作用移情与心理疗愈:移情在心理康复中的推动作用移情是指个体将自身的情感、感受和体验投射到他人身上的过程。

它在心理康复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解释、心理机制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探讨移情在心理康复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理论解释移情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并在心理学界得到广泛应用。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情感和行为受到无意识冲突的影响,而移情能够将这些无意识冲突转移到治疗师身上,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促进治疗的进行。

二、心理机制1. 疏导情绪:患者往往在治疗过程中面临各种情绪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

当治疗师能够通过移情将这些情绪接纳、理解并反馈给患者时,患者会感到情感得到释放和认同,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

2. 建立安全感:心理康复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与治疗师建立起一种信任和安全的关系。

移情能够帮助治疗师与患者建立心理上的共鸣和联系,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建立起安全感。

3. 激发潜能:移情能够触发患者内在的潜能和积极资源,促进个体的成长和自我认识。

当治疗师能够通过移情呈现自己的积极情感和态度时,患者会感到受到激励,积极投入到心理康复过程中。

三、实践应用1. 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中,治疗师可以利用移情帮助患者开展情绪表达和情感探索。

通过倾听、理解和积极回应患者的情感需求,治疗师能够创造出一个安全的环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中常常利用移情来促进患者的认知改变和行为转变。

通过与治疗师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同盟关系,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师的建议和指导,从而改变不良的心理模式和自我形象。

3. 群体辅导:在群体辅导中,移情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治疗师通过移情来调动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互助和支持的关系。

同时,移情也能够激发群体成员之间的共情和同理心,从而加强彼此之间的情绪共鸣和认同。

在心理康复中,移情发挥着与患者建立情感联系、解决内心矛盾、促进情绪表达和推动治疗进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

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姓名:王春雨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刘建军20040501中文摘要拉康的学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所关注,成为二十世纪术期不止一种理论流派的源流和支柱。

美国学者认为拉康是弗洛伊德之后最有影响和褒贬不一的精神分析学者。

苏联学者也承认,拉康在现代心理分析者行列中大概是最有独创性的人物了”。

西方学者中不少人认为,拉康对于当代心理学、医学、哲学、美学、文学理论、艺术、社会政治思想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是当代知识界少见的人物,是堪与弗洛伊德、尼采比肩而立的思想巨人。

拉康理论是联结现代和后现代的中间链条,是理解弗洛伊德、荣格、德里达等人的重要理论前提和参照,是解读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的理论方法。

通过对精神分析理论起源梦的分析,以及弗洛伊德、荣格、黑格尔和索绪尔理论的梳理和他们对拉康理论的影响研究,阐明拉康理论丰富的源流。

解读拉康精神分析学的重点概念,以文学理论与作品解读为切入点和视角,注重拉康学说的文化心理及对文学的影响,继而涉及其对人性的观照,以及对20世纪人的困境的解决。

20世纪是西方大跨步发展的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

同时,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各种矛盾尖锐,使得传统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思维定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解体。

特别是到了20世纪初,社会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人被物化,人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在心灵深处切实感到了人是非人的悲哀。

人的内在情感被现实中的物的关系所取代,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变成了孤独冷漠、荒芜无序的天地。

20世纪西方人面临的境遇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尴尬。

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尴尬,人与社会之间的尴尬,人与人之间的尴尬。

而拉康关于滑动的能指的论述,关于爱伦・坡的小说《失窃的信》的解读,正是关于这种人所面临的尴尬的最好描述。

研究拉康能为我们解读20世纪乃至新世纪西方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和各种理论思潮提供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拉康精神分析思维模式AbstractLacan’Stheorycaughtmanypeople’Sattentionsandbecametheoriginofthevarioustheoryschoolsoftheendof20”century.SomeAmericanscholarsthinkthatLacanisthemostinfuencialandcontrovercialphsycho—analysistafterFleud.SomeRussianScholarsthinkthat‘‘Lacanisthemostcreativepeopleinthemodempsycho.anlysist”.ManyweatemscholarstllinkthatLacancontributea10ttotheCOntemperoryphsychology,medicine,philosophy,literaturetheory,arts,socialideology.LacaniSathinkinggiantasFleudandNietzsche.Heisatransferfigurebetweenmodemandpostmodemandakeypre.requisitionandreferencetounderstandFiend,Jung,Derrida.andatheoriticalmethodtounderstandFeminismde.construcmrism.TheoriginofLacanisresearch.throughthepsycho-analysisandinfluenceofFleud,Jung,HegelandSaussuretheory.Inthispaper,literaturetheoryandworksandstudiedasthedemonstrationofLacan’Stheory.TheculturalandliteraturevalueandhumannatureofLacan’Stheorystated.The20“1centuresawgreatdevelopmentofthewesterncountries.Thematerialandspifitralcivilizationdependsonthehumancivilization.thevariousconflictsinthecapitalismmonopolyperioddeconstructedtheconventionsocialstructure.1ivingstyleandsocialvalHe.Intheearly20”andalienizedasaresultofthesoeialcentury,peoplewerematedalizeddevelopment.People’Sineremotionwassubstitudedbythematedalbecameisolated.relationshio.People’SspiritualWOrdTheresearchofLacanCanprovideUSthemethodofunderstandofthewestemliterature.theoryandideologyinthe20“century.Keyword:LaeanPsychoanalysismodeofthinking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拉康的三界理论

拉康的三界理论

拉康的三界理论拉康的三界理论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心理现象和主体性的构成。

拉康认为,人类的主体性并非完全固化和稳定的,而是在不同的主体地位之间不断变动和转换。

这三个主体地位被称为实在界、象征界和想象界。

一、实在界实在界是拉康三界理论的第一个主体地位,主要指的是人类的本质和身体存在。

实在界是一个无法被人类完全理解和捕捉的领域,它超越了语言和符号系统的能力。

在实在界中,个体无法通过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因为语言只是代表和符号化的一种工具。

二、象征界象征界是拉康三界理论的第二个主体地位,它是人类主体性的核心所在。

象征界通过符号系统和语言来建立和传达意义。

拉康认为,个体在象征界中通过语言和符号来理解和表达自己,同时也依靠语言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语言和符号在象征界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们不仅提供了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础,还承载着文化和社会的规范。

个体通过掌握和运用符号系统,形成了自我的认同和社会角色。

然而,象征界也存在着符号的滞后性,即符号无法完全捕捉和表达个体的真实意义和需求。

三、想象界想象界是拉康三界理论的第三个主体地位,指的是个体在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之间的交错区域。

想象界与象征界密切相关,拉康认为,个体在象征界中获得了社会认同和角色,但同时也存在一种非理性的、难以被符号化的自我认同。

这种非理性的自我认同在想象界中得以表达和展现。

想象界中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是多样而模糊的,个体通过想象界来构建自我形象,并与他人进行情感和意义上的互动。

在想象界中,人类的欲望和潜意识得以表达,同时也面临着现实和社会规则的限制。

总结拉康的三界理论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主体性和心理现象的视角。

在实在界、象征界和想象界三个主体地位之间,人类的主体性不断发展和转换。

个体在不同的主体地位中经历着自我的塑造和变迁,同时也受到语言、符号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通过对拉康的三界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我和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定位。

心理咨询中移情的几种情势

心理咨询中移情的几种情势

一、移情的涵义弗洛伊德在《移情的动力学》中谈到一个现象,在治疗进展中的一定阶段总是会出现一个阻碍,病人无法遵守自由联想的规则——说出所有来到脑海中的东西。

弗洛伊德分析说,往往这个时候病人头脑中冒出来的东西都是和这个医生关联的,正是这个关联阻碍了这个自由联想的意象被说出。

此时。

病人有一个指向医生的情感,也正是这个情感阻碍了自由联想的进行。

弗洛伊德进一步分析说,这种情感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

但其背后都隐含指向医生的具有个人特殊方式的色情冲动。

这种个人方式的色情冲动来源于童年期的无意识的特殊方式的色情冲动,它被压抑到无意识中,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现在通过一些元素转移到医生身上,称为移情。

而正是通过移情这种途径,这些无意识的被压抑的未满足的色情冲动才得以可能进入意识。

简言之,移情,就是咨询或分析中,来访者个人历史中的情结重新出现在与咨询师的关系中的现象。

而精神分析的意图正是让这些无意识的被压抑的利比多投注方式进入到意识,得到表达,而消解其病理性的实现方式。

这个目的的实现需要咨询师或分析家在一定经验和技术的引导下在自身和来访者身上都要做工作,称为处理移情。

二、心理咨询中可能出现的几种移情情势及处理移情的技术(一)移情关系没有达成这时,来访者的陈诉要么空洞,要么就像事先编织好的又复述了一遍。

此时,明显感觉到来访者的情绪不在场。

他们与他们陈诉的内容的情绪或当下他们可能处于的情绪是阻断的。

此时共情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在他们的陈诉或当下的情绪中,很难找到一个突破口以诱发他们被屏蔽或压抑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询问他们心理不适或心理症状发生的相关情境事件感受,或者相关的个人历史时,往往得到的来访者的回应也是苍白的,不带有个人色彩,像是在说与自己无干的东西。

这时,可以感觉到来访者的说话方式更像一个客观的陈诉,而不是一种主观的两个人之间的谈话。

这样的情形下,咨询关系的建立是困难的,各种干预也往往是无效的。

此时,建立好咨询关系是比对来访者给出一个理解是更为紧要的。

『心理阅读』米歇尔·吉布尔:关于拉康、精神分析与中国文化第一、二讲

『心理阅读』米歇尔·吉布尔:关于拉康、精神分析与中国文化第一、二讲

『心理阅读』米歇尔·吉布尔:关于拉康、精神分析与中国文化第一、二讲第一讲我坐硬座从北京来,车上遇见一个8岁的小女孩,她给我一个千纸鹤,并写一张小纸条,说:'我把这张纸作为礼物送给你'。

我也给她写了一张纸条,说:'你不懂法语,我不懂中文,我们两个不能交流。

也许十年之后,你学了法语,我学了中文,我们又在这一列火车上见面了,那时我们就能够交流了。

'小女孩的爷爷或者外公很高兴。

旁人说我是她的第二个爷爷,我说不对,我是她的第三个爷爷,因为她有爸爸的爸爸和妈妈的爸爸。

也许这个小女孩会因为这张小小的纸条而在十年之后成了一个法语教师,而我也可能因为这张小纸条而学习中文。

你们说我是师爷,说起来我也是你们的第三个师爷。

弗洛伊德是第一个师爷,拉康是第二个师爷,我既是他们的孩子,也是你们师傅的师傅。

所以是第三个师爷。

说到拉康,就要说到Miller。

他是拉康的女婿,是拉康家业的法定继承人,但是他编的拉康文集问题很多,加入了许多他自己的话。

我们有拉康的录音和录像,我们自己听拉康,也有人根据录音和录像编辑拉康文章,这样就有不同的版本。

(听众:佛教文献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然你们可以说如同佛教文献,要听过了几代,人才能心平气和地决定哪个是好的。

当时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亲属和他的同修们之间也出现了类似的分歧。

从拉康的录音中可以有不同的断句的方法,于是形成不同的理解。

(听众:类似于禅宗以不同的断句方法表达自己感悟的方式)。

我喜欢成都,小的街道很舒适。

北京有一个田女士,办了一个孤独症儿童的中心。

我在她那里工作了四天,每天8小时。

许多人从内蒙、台湾、香港等地来找我,我听他们诉说。

他们不是都有钱。

其中有一个内蒙来的母亲,说她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人这样说过话,我很感动,认为这非常有意义。

我在法国也做这样的工作。

不过在法国,医生们主动去寻找孤独症孩子,所以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的孩子都有。

我还不知道孤独症孩子多见于高知家庭,这也是中国的情况,高知的父母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孩子患了孤独症。

雅克·拉康:欲望必须通过否定才能获得满足

雅克·拉康:欲望必须通过否定才能获得满足

雅克·拉康:欲望必须通过否定才能获得满足拉康拉康·雅克(Jaques Lacan,1901年4月13日—公元1981年9月9日),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独立见解而又是最有争议的欧洲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法国的弗洛伊德”。

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被称为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拉康严厉批评偏离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而走向“自我心理学”的美国式精神分析学派。

在美国,精神分析治疗集中于自我意识,解释病理性心理防御,并促进无冲突矛盾的适应能力的成长。

拉康全盘否定这种做法。

根据他的观点,无冲突境界不存在的“自我”是敌视潜意识与主要精神分析过程的。

他认为精神分析是一种咨询,而不是一种治疗。

拉康以他典型的字词分拆手法,指出美国学者试图将精神分析变成一门实践科学的研究,是“无心理”和“周围心理”。

英语“实践”一词experimental拆成两面半就成了“无心理”(ex-mental)和“周围心理”(per﹣mental)。

对拉康来说,那种用动物进行的研究排除了心理的概念,因为心理必然与语言、意义和价值观念相关联。

虽然今天的动物学,也不能确认动物没有语言和价值观。

自我是分裂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满足被延宕,比如我要求的本来是这个,母亲给的却是那个,我要求的本来是母亲的时刻在场和无条件的给予,可她只知道塞给我乳头,这一切现在都被理解为是爱的要求遭到拒绝,都只会导致挫折感的加深。

自我是分裂的,这不仅是说自我总是在误认的陷阱中失落了自身,也在另一个方向上说明了自我的欲望不可能满足于替代的对象,它总是处在其对象的不断寻求中。

更重要的是,主体不可能止步于自我的想象性认同,他必定要进入象征秩序。

一旦进入象征秩序,一旦主体开始学习说话,主体的欲望就从对象的依附转移到对言语的依附。

拉 康 的 临 床 演 示

拉 康 的 临 床 演 示

拉 康 的 临 床 演 示作者:弗朗索瓦丝.格罗格(Françoise G orog)11972年7月14日, 拉康为亨利-­‐胡塞尔医院250周年纪念日撰写《l’ étourdit3》一文。

为区别于莫里哀的同名戏剧《冒失鬼》, 他给这个词语增添了一个字母“t”。

拉康派的一句格言恰从此文的题铭里显露出来:所欲言者,在”处于所听中的言说”背后被遗忘4。

我们应当明确地指出拉康在同年的研讨班里已将这句格言书写于黑板之上,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句格言被写入一个文本,并且恰好通过在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点里的发言而被公布于世。

这个历史性的地点,也正是拉康临床演示的举办1 弗朗索瓦丝.格罗格女士,精神病学家,哲学家,拉康派精神分析家,拉康的弟子,圣安娜医院第16部门前主任,精神分析临床机构前主任,EPFCL精神分析协会创始人之一。

2 亨利-胡塞尔医院成立于1922年,第一任院长为爱德华多.图卢兹(Edouard T oulouse),是圣安娜医院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也是圣安娜医院里的第一个拥有开放病区的部门。

成立这个部门的目的在于对各类精神疾病进行预防并展开相关的预防方法研究。

3 *此处为译者注解。

Étourdi, 为[冒失鬼,健忘者]之意,所欲言者,在日常对话中被偏偏见导致的“急于理解”式的倾听所遗忘。

故在这种对话中我们皆为“健忘者”。

而Étourdit则是使健忘者不在被遗忘的真理面前退缩而产生言语行动。

鉴于古代存在的一种关于说理辨析的文体“说”与言说之“说”可合并构成一个歧义,故将不可翻译的l’étourdit翻译为《健忘者说》。

4*此处为译者注解。

原文为:qu’on d ise r este o ublié derrière c e q ui s e d it d ans c e q ui s’entend. 此处涉及dire 和dit 区分. 简单的来说dire属于[énonciation陈述行为]这侧,而dit是[énoncé陈述内容]这侧. Énonciation和énoncé是话语的两个层面,énoncé是话语层面中具有信息内容价值的部分,而énonciation的出现会显得是énoncé里面的不和谐元素,比如拉康强调法语中赘词的特殊价值,这里显示的是无意识主体的位置 , 在话语层面上énonciation和énoncé的同时出现凸显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否定négation]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情的悖論性:
• 移情阻抗不僅僅在負面移情中出現,正向移 情,造成依戀,案主借以跳避更深入分析
• 沒進入移情,不能進行分析界入,移情會 阻礙分析進行,形成阻抗
• 移情亦會推動分析得到成效源自拉康的移情理論更集中在主体性
• 移情作為受分析者的主体性,和受分析者 及分析家之間的主体間的辯證
• 移情重點不在於情,而是呈現主体在分析 話語中的關系位置
的認同(距離和切割) • 由原生性欲轉移成為不同形式的認同(語言關
系的禁忌,父權,主体性)
拉康移情理論:
1.移情來自分析設置和場境 2.分析關系由語言主控,分析者和分析家在關係中的位置 (距離)決定了移情 3.分析家作為預想能知的主体,在分析者幻想中,能洞悉 一切 4. 分析關系離不開移情,而分析家的闡釋亦離不開移情, 而且受制於語言結構作為移情一種形式的困局
拉康兩種移情:想像移情和 象征移情
• 想像移情是自戀性的,以分析家作為對的想像 移情是侵淩性,愛恨糾纏
• 想像移情是原生性欲望,所有結構為原生式的, 包括當中的焦慮和禁忌
拉康兩種移情:想像移情和 象征移情
由想像的移情(沒有對應性的單向自戀的愛)進 入語言調停的象征性移情
• 象征移情是主体間性,更重要是主体的位置 • 象征移情是辯證性的,是兩個主体各自對符號
『如果分析師認同病人在想像性投射中建構出來的那個” 他人”即分析師自己的自我形象,那他就落入了想像移情, 如果他知道主体的言語總是在他者的場域中發生,受他 者法則的主導,并進而用一種能建構意義的充實言語 (實言)去回應主体對處於他者之位的他(分析師本身) 的要求,那他就可以在一種象徵性移情中重建主体的關 系』
拉康的移情理論(第一部份)
移情的界定有兩個方向:
• 移情作為潛意識材料利用和分析家之間的 關系,以鏡像投射方式轉移並呈現,是一 種類似夢的工作方式,令壓抑的動力得到 釋放。(拉康所謂的能指的替換工作)
• 治療過程中,潛意識動力的轉移,掩飾迴 避壓抑來源,以達到阻抗分析的進行
移情分成兩種類型:
• 正向移情指温和的移情,以愛為表現形式, 以情欲投射出力比多的動力
• 負向移情指敵對的移情,以怨恨和侵淩為 主,抗拒治療
• 弗洛依德認為,隨著治療深入,兩種移情 都會一同出現
• 註:正向或負向移情亦會成形阻抗
移情的悖論性:
• 分析中必然出現移情,移情是分析師的唯 一工具
• 沒進入移情,不能進行分析界入 • 移情會阻礙分析進行,形成阻抗 • 移情亦會推動分析得到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