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语义指向分析

合集下载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现代语法研究课程——语义指向分析(汉语言文学082班曾庆飞080501110079)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来源,语法学界已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陆俭明1995)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80 年代,胡树鲜(1982) 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芽,沈开木(1983) 开始提到语义关系上的“指向”,而第一次完整使用语义指向这个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 。

另一种则认为:(沈开木1996) ,语义指向是由“指向”演化而来,“指向”是吕叔湘对沈开木(1983) 一文审稿时提出来的,后来邵敬敏(1985) 提出“语义指向”这一术语。

在语法分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很多,重要的研究者还有马希文、张力军、周小兵、李小荣、沈阳等。

语义指向指句中某个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例如:“我和他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只是后指宾语“一个弟弟”。

两者语义指向不同。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其实就是要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中发现“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或者说是通过辨认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不同联系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多种语义结构关系中的一种。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例如:(1) 我重重地摔了一跤。

(2) 我狼狈地摔了一跤。

例(1) 的状语“重重地”语义指向谓语动词,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是一致的。

例(2) 的状语“狼狈地”语义指向主语,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义指向分析着重用于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汉语句法的分析很多种,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等。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中指出有三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很值得大家考察。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 两位大学的教授 ❖ 两所大学的教授 ❖ 两个大学的教授
❖ 3、谓语:
❖ 我很好 ❖ 你身体怎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 4、副词
❖ 小王走了吗?他己经去广州了 ❖ 现在我们到哪了?己经到南京了
❖ 面包,我吃得够多了,己经吃了五个了。
❖ 己经去了 ❖ 己经南京了 ❖ 己经五个了
❖ 五、两个实例:
❖ 语义指向是相关关系。 ❖ 语义所指是相同关系。代词或空语类。生
成语法背景。
❖ 三、语义指向产生背景:
❖ 语义指向分析是汉语语法自身研究,基于语法 结构关系与句语义结构关系不一致复杂情况而 建立的方法。80年代。
❖ 受过,格语法,配价语法,论元结构理论,启 发。
❖ 汉语的特点:
❖ 1、相同语法结构形式不同语义关系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
❖ 语义指向:主要分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 致的关系,找出句法成分与某一句法成分之间 的语义关系。
❖ 狭义语义指向:即上 ❖ 广义语义指向:狭义+语义所指
❖ 语义所指: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及空语类与 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 老王决不同意他去 ❖ 老王我己经问过他了 ❖ “反正这孩子跟自己无关。”老王这么想。 ❖ 老王决定自己干。 ❖ 老王认为,张三害了自己。 ❖ 我打算(PRO)去北京。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一致。
❖ 吃面包/吃食堂/吃火锅/吃老本/吃快餐 ❖ 动宾 动受 动处所 动工具 动凭借 动方式 ❖ 王冕死了父亲/公园跑了一头狗熊/我家飞了一只鸟。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
❖ 老王喜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 老王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 老王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 2、解释某些句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之第六章 语义分析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之第六章 语义分析

mcy
2
语义分析的任务:
计算各类语法成分的语义信息(属性信息),一般将收集
的语义信息存放到相应的信息表中,在编译程序中符号 表是用来存放源程序中标示符相关属性(语义)信息的一 种信息表。 静态语义检查
类型检查:指类型相容问题的检查,如果操作符作用于不相容的操作数, 则编译器应该报错。 上下文有关问题的检查:当某个对象出现时,要求它必须在前面的某个 适当位置已经出现过。 唯一性检查:有时,要求某个对象只能被定义一次。 控制流检查:引起控制流从某个结构中跳转出来的语句,必须能够决定 控制流转向的目标地址。
(1)所采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2)属性的计算次序。 语法分析方法都要求从左向右处理输入程 序,等价于要求属性能通过从左向右遍历 分析树进行赋值。
mcy
44
定义属性a1,...,ak 的一个属性文法是L-属性(Lattributed)文法,如果满足
mcy
37
num→digit
num.val=digit.val digit.base=num.base digit.val=0 digit.val=1 digit.val=7
digit→0 digit→1 ...... digit→7
mcy
38
digit→8
digit→9
if digit.base=8 then digit.val=error else digit.val= 8 if digit.base=8 then digit.val= error else digit.val 9
mcy
29
文法规则
语义规则 var-list.dtype = type.dtype type.dtype = integer type.dtype = real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 语义指向分析法为分化歧义句式又提供了 一种新的方法。如果说层次切分法、成分 定性法和变换分析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分 析方法,那么语义指向分析法则是属于意 义方面的分析方法,二者是互为补充的。
• 语义指向分析法可以用来帮助解释某种句法结构的 语法意义。 • 例如:“V+A+了”述补结构(如“洗干净了、晾干 了,锯长了、买大了,挖深了、剪短了”)
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
• 以词语间的词汇语义兼容关系和句法语义兼容关系 为依据来确定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是最基本的原则。 • 焦点信息原则:静态(脱离语境)的多指成分在实 际的话语中一般是单指的,而且一般都指向话语中 最重要的信息,即焦点信息。 • 共存原则:一般情况下,句法结构中的被指成分要与 有指成分同现。同现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不 能缺位,二是所处位置必须同指向一致,否则就会造 成语义空缺,形成病句。
• 二、是指向句内成分还是指向句外成分?(某个句 法成分在语义上通常指向句内某个成分。) • 1、所指都在句内。 • 例:他把饼干吃光了。 • 谓语中心“吃”在语义上指向其施事“他”,补语 “光”在语义上指向“吃”的受事“饼干”,所指 都在句内。 • 2、有时所指也可在句外。 • 例:剩下的肉随随便便地炒了盘木须肉。 • 状语“随随便便地”在语义上是指向“炒”的施事, 而这个施事没有在句中出现。
• 可以表示两种语法意义: • (a)表示某种结果的实现,如“洗干净了、晾干 了”; • (b)表示某种预期结果的偏离,如“锯长了、买大 了”。
• 有的“V+A+了”述补结构,如“挖深了、剪短 了”,可以兼表这(a)、(b)两种意义。 • 例如: • (1)你要我挖的坑儿我已经挖深了,你看这样行吗? • 你的头发,剪短了好看。 • 例(1)里的“挖深了、剪短了”表示(a)义,表示某 种结果的实现 。 • (2)你这个坑儿挖深了,得回填些土。 • 我觉得你的头发剪短了,留长一点儿好看。 • 例(2)里的“挖深了、剪短了”表示(b)义,表示某 种预期结果的偏离 。

ch06--语义分析

ch06--语义分析
7
6.2

符号表
符号表在翻译过程中起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检查语义(即上下文有关)的正确性 –辅助正确地生成代码

通过在符号表中插入和检索变量的属性来实现的 符号表是一张动态表
–在编译期间符号表的入口不断地增加 –在某些情况下又在不断地删除

Wensheng Li BUPT
编译程序需要频繁地与符号表进行交互,符号表的 效率直接影响编译程序的效率。
变量名 able_n b_loop count flag form mlist x_total 类型 1 1 2 1 3 6 1 维数 0 0 1 0 2 0 0 声明行 5 5 2 7 4 6 3 引用行 11,23,25 10,11,13 9,14,15 28,29 36,37,38 17,21 12,14
优化 目标代码
其他遍
符号表

Wensheng Li BUPT
两方面的优点:
– 对语法分析程序来讲降低了文法的复杂性 – 允许用更系统的方法对上下文有关的错误进行检测和校正。
11
二、符号表内容


符号表中记录的是和标识符相关的属性 出现在符号表中的属性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 于程序设计语言的性质。 符号表的典型形式:
–实参的个数与形参的个数一致 –实参的类型与相应形参的类型一致

Wensheng Li BUPT
在符号表组织中:
–把参数的个数看作它的维数是很方便的,因此,可将这 两个属性合并成一个。 –这种方法也是协调的,因为对这两种属性所做的类型检 查是类似的。
17
交叉引用表


编译程序可以提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程序设计辅 助工具:交叉引用表 编译程序一般设一个选项,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生 成交叉引用表

语法分析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指向

语法分析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指向

语法分析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法分析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始于百年前的《马氏文通》。

学者们一直忙于进行对句法结构中句子成分和词类及句型的分析,即作句法分析,对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也涉及一点,大都是不自觉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国外语法新理论的启发,如生成语法、格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特别是受了符号学的启发,我国学者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明确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的新理论。

他们认为语法研究应包含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方面的内容,应该分清三者并结合起来研究,要加强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研究,其中对语义方面提出了较多的分析方法。

在吸收了三个层面理论。

但对术语和分析方法没有作定义式说明。

有必要在此对三者作简要的介绍。

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名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

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遇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

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语用分析: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桩、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下面举几个例子作句法分析:(1)狼咬死了他家的羊。

(带宾主谓句、主动句)主谓动宾中补定中定中(2)狼把他家的羊咬死了。

("把"字句)主谓状中中补(3)他家的羊被狼咬死了。

("被"字句)主谓定中状中定中中补附:这里的"三个层面"也叫"三个平面",指句法、语义、语用,有的学者称"结构、语义、表达"三个方面,有的学者称"语表、语里、语值"小三角。

第六章 语义分析(3)

第六章 语义分析(3)


程序体中不同元素有不同的细节需要处理
– – – – – –
赋值语句 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 函数调用语句 表达式 变量
6.5 程序体的语义分析

赋值语句
– 一般形式: var = Expression – 一般分析过程: 用var查符号表,取得其类型属性; 计算 Expression结果值的类型属性; 检查 var 的类型和 Expression 的类型是否赋值相容;
6.3 类型的语义分析


类型名
– 查找符号表,取得名字对应的内部表示;
基本类型
– 由系统预定义好并存储在符号表中,可以直接引用
Name int bool char real
Kind typeKind typeKind typeKind typeKind
TypePtr intPtr boolPtr charPtr realPtr
第六章 语义分析
6.1 语义分析概述
6.2 符号表
6.3 类型的语义分析 6.4 声明的语义分析 6.5 程序体的语义分析 6.6 属性文法和动作文法
内容回顾

什么是语义分析?
– 建立符号表; – 检查语义错误;

在何处进行分析?
– 声明部分 --- 建立符号表;检查“重复声明”错误; – 体部分 --- 查找符号表,检查“有使用无声明”错误和
– 类型声明
– 变量声明
– 参数声明
类Pascal语言的抽象语法树
根结点 ProK
程序头 PheadK 类型声明 TypeK 变量声明 程序体 StmLK
VarK
声明 1 声明 1
……
声明 n
语句 1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现代语法研究课程——语义指向分析(汉语言文学082班曾庆飞080501110079)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来源,语法学界已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陆俭明1995)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80 年代,胡树鲜(1982) 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芽,沈开木(1983) 开始提到语义关系上的“指向”,而第一次完整使用语义指向这个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 。

另一种则认为:(沈开木1996) ,语义指向是由“指向”演化而来,“指向”是吕叔湘对沈开木(1983) 一文审稿时提出来的,后来邵敬敏(1985) 提出“语义指向”这一术语。

在语法分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很多,重要的研究者还有马希文、张力军、周小兵、李小荣、沈阳等。

语义指向指句中某个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例如:“我和他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只是后指宾语“一个弟弟”。

两者语义指向不同。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其实就是要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中发现“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或者说是通过辨认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不同联系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多种语义结构关系中的一种。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例如:(1) 我重重地摔了一跤。

(2) 我狼狈地摔了一跤。

例(1) 的状语“重重地”语义指向谓语动词,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是一致的。

例(2) 的状语“狼狈地”语义指向主语,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义指向分析着重用于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汉语句法的分析很多种,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等。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中指出有三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很值得大家考察。

论语义指向及其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

论语义指向及其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

论语义指向及其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关系密切,因此语法研究要全面深入地揭示隐藏在表层语法结构背后的、深层语义关系。

语义指向是一种与句法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的语义现象。

语义指向对汉语句法结构中复杂语义关系的解释有重要作用。

语义指向的研究重点是结构内语义指向关系,主要属于结构分析。

标签:语义指向句法结构作用一、语义指向理论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语法学界开始关注句法中的语义研究。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对应的一面,又有不对应的一面。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地揭示隐藏在表层语法结构背后的深层语义关系。

“语义指向”是一种与句法结构有密切关系的语义现象。

语义指向作为语法研究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正是因为汉语语言结构中“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一致性和复杂性要高于其它语言,所以才特别需要建立这样一种语法理论和分析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语义指向”的理论和方法在形成时,也受到国外当代语法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如:“格语法理论”为语义指向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语义指向,最早是由吕叔湘先生提出:“论结构关系,A应该属于B,但在语义上A指向C”,后来经沈开木、邵敬敏等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汉语特色的研究方法,给汉语研究注入了活力。

研究语义指向,有助于分析句子中几个语义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深层意义。

语义指向现象可以分为结构外成分语义指向和结构内成分语义指向。

结构外成分的语义指向应该属于篇章分析,主要涉及“缺省成分的找回指向关系”;而结构内成分的语义指向关系主要属于结构分析,是语义指向研究的重点,其中包括“动—名支配指向关系”“饰—中修饰指向关系”和“名—名同指指向关系”三大类,各类内部还涉及大量不同的情况。

第一类,句法结构中动词和名词的指向关系。

这种语义指向主要是确定作为核心词语的动词和作为论元成分的名词之间的支配性指向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目前中国大陆的语法研究还是以描写语法学为主,主要还是对汉语普通话或某一种方言的语法作细微的、静 态的研究、描写,虽然现在也开始出现了对汉语普通话作宏观的、解释性的研究。本文所说的语义指向分析就是 描写语法学里所运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这是中国大陆在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句法分析方法。
1.
产生背景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中国八十年代。胡树鲜(1982)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 芽。文章并没有用到“语义指向”这一术语,但文章所谓的“作用点”大致相当于语义的指向。沈开木(1983)在 《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到了语义关系上的“指向”。我们知道,如果没有上 下文语境,“也”可有“多项指向”。文章总结了“也”字“多项指向”优先顺序的规律:“也”字指向前面的 比较项而产生的潜在义排在先,指向后面的比较项而产生的潜在义排在后;如果都指向前面的比较项,那么“也” 字指向全句修饰语、主语、状语(或小主语)而产生的几个潜在义,形成一个顺序,离“也”字越近越领先;如果 是指向后面的比较项,那么“也”字指向动词、宾语而产生的潜在义的先后将是“宾先于动”。但是,文章也还 没有完整地使用“语义指向”这一个术语。第一次完整使用这一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他的文章标题就是 《句首介词结构“在……”的语义指向》,在文章中,他分析了由“在”组成的介词结构在句首时的语义指向, 指出“在……”在句法上分析为全句修饰语,但是它的语义指向并不一致,可以指向谓语(如“在您门口我们拣着 她丢的一块手绢。”),也可以指向主语(如“在掌声中,第一个走进来的是蓝东阳。”)。在这之后,在语法分 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就多起来了,重要的如马希文(1985)、邵敬敏(1990a.b.)、陆俭明(1990)、张力 军(1990)、周小兵(1991a)、李小荣(1994)、沈阳(1994)等。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法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分析”的含义语义指向(semantic orientation):狭义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词语或哪个成分在语义上发生最直接的联系。

如:(1)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2)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3)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例(1)“喜滋滋地”和“他”相联系,即在语义上指向“他”,例二“早早地”指向“炸”,例(3)“脆脆地”,指向“花生米”。

广义还包括“语义所指”(semantic co-reference):专指第三人称代词或反身代词与先行词之间,或者空语类与名词性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也称“照应关系”。

本文讨论狭义的相关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法: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

最早用“指向”这个词的是吕叔湘先生(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6.2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从理论上上,应该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可是不是所有的句法成分都必须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手段来加以考察分析。

考察以下三种句法成分:一是补语,即补充性说明成分。

比较“砍光了”和“砍累了”二是修饰语,即修饰性说明成分。

如前面的“ 花生米”例。

再如“两位大学的教授”“两所大学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教授”(这也可以间接解释汉语中丰富的量词存在的原因)。

三是谓语,即陈述性说明成分。

比较“我很好。

”和“你身体怎么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第一个句子的“很好”指向句内成分“我”,第二个“很好”指向没有在句中出现的“我”。

6.3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一、前指还是后指(1)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外国列强跟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律废除了。

(2)他馒头吃得不多,只吃了两个馒头。

(3)a. 今年我和他分别去广州参加过一次会。

b. 今年我分别去过广州和福州。

c. 今年我和他分别去过广州和福州。

例(1)的副词“一律”是前指,“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例(2)的“只”是后指,“两个”。

语义指向分析课件

语义指向分析课件
依存关系分析法比词性标注法更深入,它不仅标注词性,还通过分析词与词之间的依存关系,来揭示 更深层次的语义关系。例如,“他”依存于“跑”,表示“他”是动作“跑”的发出者,这种依存关 系揭示了更细致的语义指向。
语义角色标注法
总结词
丰富、多样
详细描述
语义角色标注法是最丰富、多样的语义指向分析方法。它通过标注句子中每个词的语义 角色,如施事、受事、时间、地点等,来全面揭示句子的语义结构。例如,“他”被标 注为施事,“跑”被标注为受事,表示“他”是动作“跑”的发出者,“跑”是动作的
语义指向分析课件
语义指向分析简介
定义与概念
语义指向
指代词在句子中的语义指向,即指代词所指代的名词 或名词短语。
语义指向分析
对句子中指代词的语义指向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过程。
语义指向标注
对句子中指代词和其所指名词或名词短语进行标注, 以明确其语义关系。
研究目的与意 义
解决语言理解中的歧义问题
指代词的语义指向不明确会导致语言理解的歧义,因此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句子含义。
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效果
自然语言处理中许多任务,如机器翻译、问答系统、信息抽取等,都需要对句子进行深 入理解。通过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可以提高这些任务的准确性和效率。
促进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需要深入理解语言学中的概念、理论和规律,因此对语义指向的研 究有助于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发展历程与现状
数据稀疏问题
1
数据稀疏问题是指由于语料库规模较小或标注数 据不足,导致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样本 来学习语义指向关系。
2
为了解决数据稀疏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增强技术, 如随机插入、随机删除等方法来扩充训练数据。

6-第六章_语义分析-1-2-3节

6-第六章_语义分析-1-2-3节

2.语义分析程序 2.语义分析程序
为每个产生式,构造一个语义子程序Subi , 为每个产生式,构造一个语义子程序Sub 语义程序包括: 针对每一条产生式) 语义程序包括:⑴ Subi (针对每一条产生式) 公共子程序) ⑵ Comj (公共子程序)
语法分析程序 Par1,Par2…Park 语义 分析 程序 Sub1 Sub2 Ret1,Ret2…Reth
L.in= real L.in= real , , id2 id3
L.in= real id1
语 义 规 则 L.in:=T.type T.type=integer T.type:=real L1.in:=L.in;addtype(id.entry,L.in) ; addtype(id.entry,L.in)

Subn 中间代码Leabharlann Com1… Com m
例:E→E1 + E2 入口参数(Par) (Par): .PLACE, 入口参数(Par): E1.PLACE, E2.PLACE (存放E1 、E2 的值的单元地址) 存放E 的值的单元地址) 返回参数(Ret): E.PLACE (存放E值的单元地址) 返回参数(Ret): (存放E值的单元地址) (Ret) 存放 生成中间代码 ( +, E1.PLACE, E2.PLACE, E.PLACE)
例: E → E1 + E2 E .code —— E的中间代码序列 E .val —— E的值 存放E E .PLACE —— 存放E的值的单元地址
说明: 不同的中间代码形式、不同的语言成份, 说明: 不同的中间代码形式、不同的语言成份, 使用的属性不同。 使用的属性不同。
属性 • 综合属性(synthesized attribute) 综合属性(synthesized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语义指向分析6.16.1.1 我们在第四章把语义特征分为三类:词汇语义特征、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

其中词汇语义特征决定词语在句法结构中的分布特征,或者词语之间相互组合的可能性;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跟表达意图或话语环境有关,有时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可能相互重叠在一起。

例如:1a.b.c.d. (1)中各例的“香喷喷”在词汇语义特征上都跟“猪蹄”相容,但不同位置对“香喷喷”所赋予的结构语义特征有所不同:(1)a直述状态,具有[+直述]的结构语义特征;(1)b强调主观努力的状态,具有[+主观努力]的结构语义特征;(1)c强调行为结果的状态,具有[+强调]的结构语义特征;(1)d表示补充或说明,并无强调意味,具有[+补说]的结构语义特征。

这些由结构赋予的语义特征同时也是说话人根据话语环境对词语的语序自觉调适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有时具有一致性。

6.1.2 可以看出,词汇语义特征是稳定的,而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随着结构或语序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相比之下,词汇语义特征是第一位的,而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是第二位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在言语活动中由结构或语序赋予的一种附加意义,或叫做寄生意义。

因此,一旦词语的词汇语义特征跟句中或句外相关实体不存在语义上相容的可能性,整个句子就变得不可理解,尽管其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仍然存在。

例如:2a.b.c.d. (2)b-c的“香喷喷”在人们的认知环境里,很少跟“中药”的味道发生联系,因此在受话人的解码过程中不能在句中找到具有与之相容的语义特征的词语,整个句子的合法性可疑。

这种情况说明,一个词语要进入句子发挥交际作用,就必定与句中别的成分或交际语境中的某一实体存在语义上的联系,反过来说,一个合法的句子的各个组成成分总是能够在句中或交际语境中找到与之组配的对象。

任何一厢情愿的组配都会造成不合格的句子。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语义指向分析是一种语义语法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确定一个句子或短语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和指向关系。

在语义指向分析中,语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语义角色关系,如主语、宾语、谓语等,而指向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指代关系,如代词与其指代的名词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语义指向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识别并标注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语义角色。

这些语义角色可以通过词性标注、依存句法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例如,在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中,“他”是主语,“吃了”是谓语,“一个苹果”是宾语。

其次,需要确定词语之间的指代关系。

这可以通过指代消解的方法来实现。

指代消解是指通过上下文信息判断一个代词所指代的实体是什么。

例如,在句子“他看到了一只猫,然后他抱起了它”中,“他”和“它”分别指代的是同一个人和同一只猫。

最后,需要根据语义指代关系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并进行进一步的语义分析。

例如,在句子“我昨天去了北京,我觉得非常开心”中,“我”和“我”指代的是同一个人,因此可以通过指代关系来确定“去了北京”和“觉得非常开心”是同一人的行为和感受。

然而,语义指向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语义指向分析在处理复杂句子和歧义句子时仍然存在困难。

复杂句子和歧义句子中的词语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语义关系和指代关系,这就需要在分析过程中进行多个假设,并选择最合适的解析结果。

其次,语义指向分析在处理上下文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语义指代关系是依赖于上下文信息的,因此在处理上下文信息不完整或者语境丰富的句子时,语义指向分析的准确性可能会下降。

最后,语义指向分析在语义角色标注和指代消解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由于语义角色标注和指代消解是依赖于其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因此这些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会直接影响到语义指向分析的结果。

综上所述,语义指向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语义关系和指向关系。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语义指向分析6.16.1.1 我们在第四章把语义特征分为三类:词汇语义特征、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

其中词汇语义特征决定词语在句法结构中的分布特征,或者词语之间相互组合的可能性;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跟表达意图或话语环境有关,有时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可能相互重叠在一起。

例如:1a.b.c.d. (1)中各例的“香喷喷”在词汇语义特征上都跟“猪蹄”相容,但不同位置对“香喷喷”所赋予的结构语义特征有所不同:(1)a直述状态,具有[+直述]的结构语义特征;(1)b强调主观努力的状态,具有[+主观努力]的结构语义特征;(1)c强调行为结果的状态,具有[+强调]的结构语义特征;(1)d表示补充或说明,并无强调意味,具有[+补说]的结构语义特征。

这些由结构赋予的语义特征同时也是说话人根据话语环境对词语的语序自觉调适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有时具有一致性。

6.1.2 可以看出,词汇语义特征是稳定的,而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随着结构或语序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相比之下,词汇语义特征是第一位的,而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是第二位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在言语活动中由结构或语序赋予的一种附加意义,或叫做寄生意义。

因此,一旦词语的词汇语义特征跟句中或句外相关实体不存在语义上相容的可能性,整个句子就变得不可理解,尽管其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仍然存在。

例如:2a.b.c.d. (2)b-c的“香喷喷”在人们的认知环境里,很少跟“中药”的味道发生联系,因此在受话人的解码过程中不能在句中找到具有与之相容的语义特征的词语,整个句子的合法性可疑。

这种情况说明,一个词语要进入句子发挥交际作用,就必定与句中别的成分或交际语境中的某一实体存在语义上的联系,反过来说,一个合法的句子的各个组成成分总是能够在句中或交际语境中找到与之组配的对象。

任何一厢情愿的组配都会造成不合格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前指与后指
• 前指就是在一个语义指向结构体中,指 向成分前指被指成分构成的语义指向模式, 后指则是指向成分后指被指成分构成的语 义指向模式。
• [1] 领导在开会。
• [2] 领导开完会了。
• “开会”前指“领导”。 “完”后指 “会”。
• 区分前指和后指有助于考察结构相同, 但语义所指的方向或方式可能不同的同形 结构。例如:

补语在语义上则可以指向不同的句法
成分,这些成分跟补语有的是直接成分关
系,有的则是非直接成分关系,如“砍倒
了”的“倒”一般指向受事,“砍累了”
的“累”则指向施事,“砍钝了”的“钝”
又指向了工具,“砍快了”的“快”才真
正指向述语,而“砍破了”的“破”则既
可能指向受事,也可能指向施事,还可能
指向工具,这说明单个的“砍破了”是有
• 首先,从句法成分看: • 1、谓语 • [1] 我找个老师问一下。 • [2] 我找个老师教一下。 • [3] 我找个老师讨论一下。 • [4] 我找个人一起去。 • [5] 三顿饭就把他吃厌了。
• 2、定语 • [1] 他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 • [2] 他干了一整天的活。 • [3] 孩子们每人买了两块钱的菜。 • [4] 他做了50块钱的衣服。 • [5] 她昨天想了一天的心事。 • [6] 小王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一个有形的疑问成分。二是它们所指向的疑问成
分必须置于它们的后面(即只能后指)并尽量靠
近。试比较(句前的问号代表该句可接受性弱,
下同):
• [9] a.你吃过晚饭后究竟去不去看电影?
• ?b.你究竟吃过晚饭后去不去看电影?
• [10] a.你下班后到底去哪儿?
• ?b.你到底下班后去哪儿?
• 有一些前指副词或后指副词可能 会因为它们限制的范围的不确定性, 往往需要借助上下文提供语义联项 (注:某些指向成分在跟被指成分 组合成语义指向结构体时,这个被 指成分还联系着另一个语义成分, 这个跟被指成分同时联系着的语义 成分叫做语义联项。),其语义指 向才能具体明确。
• 由于语义指向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 在实际分析中,人们一般用“→”来 表示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
• (二)什么是语义指向分析
• 通过分析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的 语义指向来揭示并说明、解释某一 或某些语法现象的句法分析方法就 叫语义指向分析法。
• (三)语义指向分析理论的形成过程
• 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随着 语法分析方法的改进和理论的多元 化,学界对语义指向的认识经历了 三个阶段:
歧义的,这里的歧义就在于补语“破”有
不同的语义指向的可能。

其次,从类型学上看:前后、顺逆、邻
隔、交错、专兼、单多。
• 从类型学上讲,汉语属于SVO型语言, 句子总体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的问 题是,无论S部分,还是V部分,亦或O部分, 都有可能分出修饰语和中心语来,那么它们 在句中的语义指向方向或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有没有系统性和规律性?有哪些因素在影响 它们的指向方向或方式?此处重点讨论第一 个问题,力求从不同侧面概括出语义指向的 结构模式,同时也对不同的结构模式的生成 机制作一些初步的讨论。
• 1、朦胧阶段,即从《马氏文通》 问世到60年代初丁声树等《现代汉 语语法讲话》(1961)的出版。
• 2、萌芽阶段,即从60年代初文炼 (1960)、李临定(1963)提出“说明” 的概念,到80年代中期刘宁生(1984) 提出完整的“语义指向”概念。
• 3、探索阶段,即从刘宁生(1984) 首次使用“语义指向”术语到现在。
• 副词也有只能后指的,例如: • [7] a.究竟谁是班长? • *b.谁究竟是班长? • *c.究竟张三是班长。 • [8] a.到底什么是语言学? • *b.什么到底是语言学? • *c.到底研究语言的科学是语言学。

究竟”和“到底”用法一样。但是它们的用
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们所指向的成分须是
• b.他们共同学习英语和法语。
• *c.他共同学习英语和法语。
• [6] a.他们互相学习。
• *b.他们互相学习英语和法语。
• *c.他互相学习英语和法语。
• 从对比句看出,“共同”和“互相”都 只能前指主语,而且主语须是复数人称。 不同之处是“共同”修饰的及物动词还可 以带宾语,“互相”修饰的及物动词不能 带宾语。
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
• (一)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某一
成分跟另一成分或几个成分在语义
上的直接关联性。

在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之间
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
பைடு நூலகம்
联系叫做语义指向。句法成分的语
义联系的方向称为“指”,句法成 分的语义所指向的目标叫做“向”。
• 汉语语法学界讨论的语义指向一般 指附加性句法成分(定语、状语、补 语)同句法结构中其他成分的语义联 系。
• [3] 小晴小心翼翼地捧着花篮。 • [4] 小晴稳稳当当地捧着玫瑰花篮。

• 同是状语, “小心翼翼”前指“小晴”, 而 “稳稳当当”后指“花篮”。

值得一提的是,前指后指的分别有助
于揭示某些成分,尤其是某些副词的说一
不二的指向情况。例如(星号代表句子有
语病,下同):
• [5] a.他们共同学习。
• 例如,“我只喝了一瓶牛奶”中的“只”,既可 以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喝了牛奶”),也可 以限制数量的多少(一瓶),还可以限制事物的 种类(牛奶)。但在下列句子中,由于加点词语 提供了语义联项,“只”的指向就变得明确具体 了:
• (四)语义指向分析的内容(范围)

目前对语义指向研究的范围存在四
种意见:
• (1)以研究的需要来确定范围,如动词 是否应包括在语义指向研究的范围之内要 根据研究的需要来定;
• (2)以形成不同语义联系的位置来控制 语义指向研究的范围;
• (3)语义指向只研究非直接成分之间存 在的语义联系;
• (4)比较宽泛,凡有语义联系的结构单 位都可进行语义指向分析。
• 3、状语 • [1] 我没买多少书,只买了一本书。 • [2] 我没买什么,只买了一本书。 • [3] 我没做什么,只买了一本书。 • [4] 小王慢慢地走上领奖台。 • [5] 我圆圆地画了一个圈。 • [6] 我狼狈地摔了一跤。
• 4、补语 • [1] 砍倒了。 • [2] 砍累了。 • [3] 砍钝了。 • [4] 砍快了。 • [5] 砍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