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现代语法研究课程——语义指向分析(汉语言文学082班曾庆飞080501110079)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来源,语法学界已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陆俭明1995)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80 年代,胡树鲜(1982) 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芽,沈开木(1983) 开始提到语义关系上的“指向”,而第一次完整使用语义指向这个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 。
另一种则认为:(沈开木1996) ,语义指向是由“指向”演化而来,“指向”是吕叔湘对沈开木(1983) 一文审稿时提出来的,后来邵敬敏(1985) 提出“语义指向”这一术语。
在语法分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很多,重要的研究者还有马希文、张力军、周小兵、李小荣、沈阳等。
语义指向指句中某个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例如:“我和他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只是后指宾语“一个弟弟”。
两者语义指向不同。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其实就是要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中发现“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或者说是通过辨认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不同联系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多种语义结构关系中的一种。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例如:(1) 我重重地摔了一跤。
(2) 我狼狈地摔了一跤。
例(1) 的状语“重重地”语义指向谓语动词,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是一致的。
例(2) 的状语“狼狈地”语义指向主语,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义指向分析着重用于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汉语句法的分析很多种,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等。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中指出有三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很值得大家考察。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 3、谓语:
❖ 我很好 ❖ 你身体怎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 4、副词
❖ 小王走了吗?他己经去广州了 ❖ 现在我们到哪了?己经到南京了
❖ 面包,我吃得够多了,己经吃了五个了。
❖ 己经去了 ❖ 己经南京了 ❖ 己经五个了
❖ 五、两个实例:
❖ 语义指向是相关关系。 ❖ 语义所指是相同关系。代词或空语类。生
成语法背景。
❖ 三、语义指向产生背景:
❖ 语义指向分析是汉语语法自身研究,基于语法 结构关系与句语义结构关系不一致复杂情况而 建立的方法。80年代。
❖ 受过,格语法,配价语法,论元结构理论,启 发。
❖ 汉语的特点:
❖ 1、相同语法结构形式不同语义关系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
❖ 语义指向:主要分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 致的关系,找出句法成分与某一句法成分之间 的语义关系。
❖ 狭义语义指向:即上 ❖ 广义语义指向:狭义+语义所指
❖ 语义所指: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及空语类与 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 老王决不同意他去 ❖ 老王我己经问过他了 ❖ “反正这孩子跟自己无关。”老王这么想。 ❖ 老王决定自己干。 ❖ 老王认为,张三害了自己。 ❖ 我打算(PRO)去北京。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一致。
❖ 吃面包/吃食堂/吃火锅/吃老本/吃快餐 ❖ 动宾 动受 动处所 动工具 动凭借 动方式 ❖ 王冕死了父亲/公园跑了一头狗熊/我家飞了一只鸟。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
❖ 老王喜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 老王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 老王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 2、解释某些句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第九讲+++语义指向分析
参考: 参考: 1. “亲自、悄悄、渐渐、互相、一块儿、总共、只、一 亲自、 亲自 悄悄、渐渐、互相、一块儿、总共、 等副词在语义指向上有什么不同? 共、很、最”等副词在语义指向上有什么不同? 只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亲自、悄悄、渐渐、 只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亲自、悄悄、渐渐、很、最; 只能指向名词性成分:互相、一块儿; 只能指向名词性成分:互相、一块儿; 只能指向数量成分:总共、一共 只能指向数量成分:总共、 既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也能指向名词性成分, 既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也能指向名词性成分,还能指向 数量成分: 数量成分:只
(5)他在屋顶上发现了小张。 他在屋顶上发现了小张。 他在屋顶上发现了小张
A. “在屋顶上”语义指向“他”; 在屋顶上” 在屋顶上 语义指向“ B. “在屋顶上”语义指向“小张”; 在屋顶上” 在屋顶上 语义指向“小张” C. “在屋顶上”语义同时指向“他”和“小 在屋顶上” 在屋顶上 语义同时指向“ 张” 。
第九讲 语义指向分析
一、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指向 相关的另一个成分,即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 相关的另一个成分,即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 语义指向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 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的分析方法。 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的分析方法。
以下几句“ 以下几句“只”语义上有什么不同? 语义上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①这几天我没干什么,只玩儿电子游戏了。 这几天我没干什么,只玩儿电子游戏了。 ②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 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 ③面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面包。 面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面包。 我没干什么, ①→我没干什么,只玩儿了。 我没干什么 只玩儿了。 我没吃什么, ② →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个面包。 我没吃什么 只吃了个面包。 →我没吃什么,只面包而已。 我没吃什么,只面包而已。 我没吃什么 面包我吃得不多, ③ →面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 面包我吃得不多 只吃了一个。 →面包我吃得不多,只一个。 面包我吃得不多,只一个。 面包我吃得不多
语义指向举例
语义指向举例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
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
类型及例子:1.补语的语义指向第一,前指动词。
例如:(1)你砍<快>了,慢一点!(2)我看<完>了《红楼梦》。
第二,前指主语。
例如:(3)我砍<累>了。
(4)我学<会>了滑雪。
第三,后指宾语。
例如:(5)我们砍<光>了树再休息。
(6)他一连发<出界>两个球。
第四,前指“把”的宾语。
例如:(7)把刀都砍<钝>了。
(8)他把牙都吃<坏>了。
2.状语的语义指向第一,后指中心语。
例如:(1)血压【急剧】下降。
(2)我【经常】打乒乓球。
第二,前指主语。
例如:(3)祥子【青筋蹦跳】地坐下。
(4)四凤【胆怯】地望着大海。
第三,后指宾语。
例如:(5)花也很多,【圆圆】的摆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
(6)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第四,前指“把”的宾语。
例如:(7)我把王群【满意】地打发走了。
(8)师傅们把水泥行条和楼板【纵横交错】地摆在一起。
3.定语的语义指向第一,后指中心语。
例如:(1)他昨天买了件(羊皮)大衣。
(2)我要好好地逛一逛(美丽)的西湖。
第二,前指主语。
例如:(3)他做了一个9惬意)的美梦。
(4)我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
第三,前指述语。
例如:(5)陈小平看了(一天)的书。
(6)孙静在家等了(一上午)的电话。
状语语义指向分析
状语语义指向分析语状语是句法分析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可以起到增强语句的修辞效果,并使句子变得更有趣。
语状语语义指向分析涉及将一句话中的语状语语义指向某一具体事物或概念。
作为基础,这篇文章将讨论语状语语义指向分析的相关概念,然后进行分类总结以及e实例演示。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语状语的定义。
语状语是句法成分,通常表示句子的性质,时间,状态等等。
它可以隐含地将句子的主题和话语表达的立场及意义附加到句子里面。
语状语的语义指向,即所指的意义,是句子的意思表述的有效素。
语状语语义指向分析主要是指,通过结合语状语表达的含义,来深入理解其中含有的意义和对作者表达的思想和立场。
例如形容词“英勇”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勇敢无畏的人,而语状语“热情地”则表现出这个英勇的人格特质,例如他热情地和其他人相处。
因此,从这种角度解释,滥用语状语以强调语言特性以及突出其所描述的情况的概念,给其他人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状语的语义指向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在语义上联系语状语自身和句子的主题;另一方面,它可以与上下文共同作用来表现语状语的含义。
比如,如果一个语状语“明显地”存在于一句话,在句意表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它来表明说话者要强调,以强调对事件或对象进行表达的意思,例如“该计划明显地准备进行改革”,说话者想表达的是,该计划的改革的准备程度相当的明显。
另一方面,语状语也可以在句意的表达上使用它来表达语言表达时的神态情绪,某些语状语可以表达特定的语言情绪,并影响表达方式与内容。
例如,对于句中“不鼓励”这个语言情绪,就可以使用“非常不鼓励”这两个语状语来表达,意思是说话者对某件事情是非常不鼓励的,说话者希望强调这一点。
最后,要说明的是,语状语语义指向分析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个有意义的句子中使用的语状语,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状语具有多个含义,而这些含义也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根据语状语的来源和上下文等来分析其中的含义。
下面介绍一些关于语状语语义指向分析的例子:* “当然”是一种同意语,表明说话者认同他人的表达,如“他说话得体,当然了”。
层次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精选文档
层次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在语言本体研究领域内,关于歧义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很多,例如表明句法关系法、句子层次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等等。
这些成果中,备受二语习得领域关注的两种分析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
二者侧重点不同却又关系密切。
澄清二者的关系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层次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的的优越性层次分析法是突破中心词分析法的第一个句法分析法,它基于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弥补了中心词分析法离开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意义全变的局限。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句子的层次性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歧义句的理解和分化。
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划分句子结构。
在划分过程中最先出现偏误的地方是第一步“切分”。
在教学语法中,这种切分可以建立在语感之上,虽然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性感知,陆俭明先生也提出,不能只凭语感划分,但是培养汉语语感是提高汉语水平有效的方法,当学生有一定语感时才能做出合适的划分。
当然,教师在培养语感的基础上还要讲解清楚各种语法成分和语法关系,为学生对层次的定性做好铺垫。
下面举两个例子:1.拿好xx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讲解完以后可以再举几个(1)“V+A+N”和(2)“A+A+(的)+N+N”句式的句子供学生练习,如“吃坏东西”,“戴好帽子”,“精美别致的报刊杂志”,“美丽富饶的小镇村庄”等。
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对句子层次的切分和定性能力,从而为分化歧义句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是注重意合,没有形态标志和变化,同一语法关系中蕴含大量语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时也不一致。
譬如歧义句“王老师有一个儿子,很骄傲”既可以理解成“王老师因为有一个优秀的儿子感到骄傲”,也可以理解为“王老师的儿子是一个骄傲的人”。
这是“骄傲”与“王老师”和“儿子”间内隐的语义关系造成的歧义,层次分析法的“切分”和“定性”是无法分化这种歧义句的。
论语义指向及其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
论语义指向及其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关系密切,因此语法研究要全面深入地揭示隐藏在表层语法结构背后的、深层语义关系。
语义指向是一种与句法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的语义现象。
语义指向对汉语句法结构中复杂语义关系的解释有重要作用。
语义指向的研究重点是结构内语义指向关系,主要属于结构分析。
标签:语义指向句法结构作用一、语义指向理论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语法学界开始关注句法中的语义研究。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对应的一面,又有不对应的一面。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地揭示隐藏在表层语法结构背后的深层语义关系。
“语义指向”是一种与句法结构有密切关系的语义现象。
语义指向作为语法研究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正是因为汉语语言结构中“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一致性和复杂性要高于其它语言,所以才特别需要建立这样一种语法理论和分析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语义指向”的理论和方法在形成时,也受到国外当代语法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如:“格语法理论”为语义指向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语义指向,最早是由吕叔湘先生提出:“论结构关系,A应该属于B,但在语义上A指向C”,后来经沈开木、邵敬敏等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汉语特色的研究方法,给汉语研究注入了活力。
研究语义指向,有助于分析句子中几个语义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深层意义。
语义指向现象可以分为结构外成分语义指向和结构内成分语义指向。
结构外成分的语义指向应该属于篇章分析,主要涉及“缺省成分的找回指向关系”;而结构内成分的语义指向关系主要属于结构分析,是语义指向研究的重点,其中包括“动—名支配指向关系”“饰—中修饰指向关系”和“名—名同指指向关系”三大类,各类内部还涉及大量不同的情况。
第一类,句法结构中动词和名词的指向关系。
这种语义指向主要是确定作为核心词语的动词和作为论元成分的名词之间的支配性指向关系。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语义指向分析
1.
产生背景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中国八十年代。胡树鲜(1982)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 芽。文章并没有用到“语义指向”这一术语,但文章所谓的“作用点”大致相当于语义的指向。沈开木(1983)在 《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到了语义关系上的“指向”。我们知道,如果没有上 下文语境,“也”可有“多项指向”。文章总结了“也”字“多项指向”优先顺序的规律:“也”字指向前面的 比较项而产生的潜在义排在先,指向后面的比较项而产生的潜在义排在后;如果都指向前面的比较项,那么“也” 字指向全句修饰语、主语、状语(或小主语)而产生的几个潜在义,形成一个顺序,离“也”字越近越领先;如果 是指向后面的比较项,那么“也”字指向动词、宾语而产生的潜在义的先后将是“宾先于动”。但是,文章也还 没有完整地使用“语义指向”这一个术语。第一次完整使用这一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他的文章标题就是 《句首介词结构“在……”的语义指向》,在文章中,他分析了由“在”组成的介词结构在句首时的语义指向, 指出“在……”在句法上分析为全句修饰语,但是它的语义指向并不一致,可以指向谓语(如“在您门口我们拣着 她丢的一块手绢。”),也可以指向主语(如“在掌声中,第一个走进来的是蓝东阳。”)。在这之后,在语法分 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就多起来了,重要的如马希文(1985)、邵敬敏(1990a.b.)、陆俭明(1990)、张力 军(1990)、周小兵(1991a)、李小荣(1994)、沈阳(1994)等。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八页,共12页。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 可以解释其他分析方法不能分化的歧义句式。如:“只 吃了一个面包。”
❖ 可以解释某些句法结构形式的语法意义 如:名词词组分裂位移后动词边的名词在论元语 义上都是受事,但动词一定指向语义所指范围小的 那一半,这一半紧接于动词后,动词和这一半有更 严格的支配关系。
❖ 也受到国外语法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如“格语法理 论”、“配价语法理论”、“论元结构理论”等。
❖ 必要性:汉语语言结构中“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 结构关系”的不一致性和复杂性要高于其他语言。— —(原因: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重视“意合”,相关 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基本上没有形态标志表示出 来,因此要在汉语中确定上面说的那些动词和名词的 语义关系,首先就要确定相同结构形式可能具有的不 同语义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
第一页,共12页。
什么是“语义指向”
❖ 狭义: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 有语义联系。
❖ 广义:还包括语义所指。“语义所指”指代词与先行 词之间的照应关系,以及空语类与名词成分之间的同 指关系。
❖ 狭义的语义指向与语义所指的区别:
语义指向不一定只是关于名词的语义指称问题,也包括其 他各种实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的语义关系问 题。
(3)探索阶段,即从刘宁生(1984)首次使用“语义 指向”术语到现在。
第五页,共12页。
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
❖ 以词语间的词汇语义兼容关系和句法语义兼容关系 为依据来确定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是最基本的原则。
❖ 焦点信息原则:静态(脱离语境)的多指成分在实 际的话语中一般是单指的,而且一般都指向话语中 最重要的信息,即焦点信息。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分析”的含义语义指向(semantic orientation):狭义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词语或哪个成分在语义上发生最直接的联系。
如:(1)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2)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3)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例(1)“喜滋滋地”和“他”相联系,即在语义上指向“他”,例二“早早地”指向“炸”,例(3)“脆脆地”,指向“花生米”。
广义还包括“语义所指”(semantic co-reference):专指第三人称代词或反身代词与先行词之间,或者空语类与名词性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也称“照应关系”。
本文讨论狭义的相关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法: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
最早用“指向”这个词的是吕叔湘先生(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6.2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从理论上上,应该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可是不是所有的句法成分都必须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手段来加以考察分析。
考察以下三种句法成分:一是补语,即补充性说明成分。
比较“砍光了”和“砍累了”二是修饰语,即修饰性说明成分。
如前面的“ 花生米”例。
再如“两位大学的教授”“两所大学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教授”(这也可以间接解释汉语中丰富的量词存在的原因)。
三是谓语,即陈述性说明成分。
比较“我很好。
”和“你身体怎么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第一个句子的“很好”指向句内成分“我”,第二个“很好”指向没有在句中出现的“我”。
6.3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一、前指还是后指(1)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外国列强跟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律废除了。
(2)他馒头吃得不多,只吃了两个馒头。
(3)a. 今年我和他分别去广州参加过一次会。
b. 今年我分别去过广州和福州。
c. 今年我和他分别去过广州和福州。
例(1)的副词“一律”是前指,“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例(2)的“只”是后指,“两个”。
语义指向分析课件
语义角色标注法
总结词
丰富、多样
详细描述
语义角色标注法是最丰富、多样的语义指向分析方法。它通过标注句子中每个词的语义 角色,如施事、受事、时间、地点等,来全面揭示句子的语义结构。例如,“他”被标 注为施事,“跑”被标注为受事,表示“他”是动作“跑”的发出者,“跑”是动作的
语义指向分析课件
语义指向分析简介
定义与概念
语义指向
指代词在句子中的语义指向,即指代词所指代的名词 或名词短语。
语义指向分析
对句子中指代词的语义指向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过程。
语义指向标注
对句子中指代词和其所指名词或名词短语进行标注, 以明确其语义关系。
研究目的与意 义
解决语言理解中的歧义问题
指代词的语义指向不明确会导致语言理解的歧义,因此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句子含义。
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效果
自然语言处理中许多任务,如机器翻译、问答系统、信息抽取等,都需要对句子进行深 入理解。通过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可以提高这些任务的准确性和效率。
促进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需要深入理解语言学中的概念、理论和规律,因此对语义指向的研 究有助于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发展历程与现状
数据稀疏问题
1
数据稀疏问题是指由于语料库规模较小或标注数 据不足,导致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样本 来学习语义指向关系。
2
为了解决数据稀疏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增强技术, 如随机插入、随机删除等方法来扩充训练数据。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语义指向分析是一种语义语法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确定一个句子或短语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和指向关系。
在语义指向分析中,语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语义角色关系,如主语、宾语、谓语等,而指向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指代关系,如代词与其指代的名词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语义指向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识别并标注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语义角色。
这些语义角色可以通过词性标注、依存句法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例如,在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中,“他”是主语,“吃了”是谓语,“一个苹果”是宾语。
其次,需要确定词语之间的指代关系。
这可以通过指代消解的方法来实现。
指代消解是指通过上下文信息判断一个代词所指代的实体是什么。
例如,在句子“他看到了一只猫,然后他抱起了它”中,“他”和“它”分别指代的是同一个人和同一只猫。
最后,需要根据语义指代关系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并进行进一步的语义分析。
例如,在句子“我昨天去了北京,我觉得非常开心”中,“我”和“我”指代的是同一个人,因此可以通过指代关系来确定“去了北京”和“觉得非常开心”是同一人的行为和感受。
然而,语义指向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语义指向分析在处理复杂句子和歧义句子时仍然存在困难。
复杂句子和歧义句子中的词语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语义关系和指代关系,这就需要在分析过程中进行多个假设,并选择最合适的解析结果。
其次,语义指向分析在处理上下文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语义指代关系是依赖于上下文信息的,因此在处理上下文信息不完整或者语境丰富的句子时,语义指向分析的准确性可能会下降。
最后,语义指向分析在语义角色标注和指代消解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由于语义角色标注和指代消解是依赖于其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因此这些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会直接影响到语义指向分析的结果。
综上所述,语义指向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语义关系和指向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一、语义指向分析是什么(一)什么是语义指向?目前学术界有这样几种看法,范晓、胡裕树(1992)认为,“是词语在句子里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卢英顺(1995)认为,“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沈开木(1996)认为,“是一个词指向它的对象的能力或特性”;陆俭明(1997)认为,“指的是句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一个成分相关”;王红旗(1997)认为,“处在句子的同样句法位置上具有同样的语法性质的词语却可以同句子的不同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现象,是句法成分的语义关系同语法关系不对应的现象”;周刚(1998)认为,“语义指向是句子中某一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一般认为的语义辖域”。
以上各家说法虽稍有差异,但总的意思是语言单位中某一语法成分在语义上直接与哪一个语法成分相联系。
因此,利用语义指向的理论来分析语言中的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说明的方法就是语义指向分析。
(二)语义指向分析的现实基础众所周知,语言是在线性序列中生成的,语法关系也只能在线性的序列中得以实现。
然而各种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语义是非线性的,而是立体的”。
立体的语义结构由线性的语法结构来实现,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不对应现象是难以避免的。
陆俭明也曾经强调说“相同的语法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语法结构关系也可以表示相同的语义结构关系”。
其次,汉语自身的特点是语义指向分析的又一个现实依据。
汉语是一种形态很不发达的语言,在一个语言片段中没有明显的形态上的标志。
汉语的语言片段更多的是靠意义相合组合在一起,所以在组合中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排列顺序,而且没有形式上的标记。
(三)语义指向分析的理论基础语义指向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汉语语法研究中形成一股热潮,有其必然性。
50年代起,我国的语法研究开始受到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先后出现了一批成功运用描写语法学的理论和论著,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只重形式而忽视意义的倾向。
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
其次,从类型学上看:前后、顺逆、邻 隔、交错、专兼、单多。 • 从类型学上讲,汉语属于SVO型语言, 句子总体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的问 题是,无论S部分,还是V部分,亦或O部分, 都有可能分出修饰语和中心语来,那么它们 在句中的语义指向方向或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有没有系统性和规律性?有哪些因素在影响 它们的指向方向或方式?此处重点讨论第一 个问题,力求从不同侧面概括出语义指向的 结构模式,同时也对不同的结构模式的生成 机制作一些初步的讨论。 •
• (3)前向逆邻指。 • 前向逆邻指就是指向成分前向逆指它前 面的被指成分,其间不插入别的成分。与 后向顺邻指类似,前向逆邻指也是很受局 限的。最典型的是受事成分直接充当主语 时,跟谓语动词所构成的语义指向方式, 例如: • [21]“房间打扫干净了。” • [22]“衣服穿旧了。”
• (4)后向逆邻指。 后向逆邻指就是指向成分后向逆指紧随 • 其后的被指成分。与前向顺邻指类似,后 向逆邻指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宽泛,如: • [23]“小王家来客人了。” • [24]“这孩子好记性。”
•
同是状语, “小心翼翼”前指“小晴”, 而 “稳稳当当”后指“花篮”。
•
• • • • • •
值得一提的是,前指后指的分别有助 于揭示某些成分,尤其是某些副词的说一 不二的指向情况。例如(星号代表句子有 语病,下同): [5] a.他们共同学习。 b.他们共同学习英语和法语。 *c.他共同学习英语和法语。 [6] a.他们互相学习。 *b.他们互相学习英语和法语。 *c.他互相学习英语和法语。
• • • • • • •
首先,从句法成分看: 1、谓语 [1] 我找个老师问一下。 [2] 我找个老师教一下。 [3] 我找个老师讨论一下。 [4] 我找个人一起去。 [5] 三顿饭就把他吃厌了。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语义指向分析6.16.1.1 我们在第四章把语义特征分为三类:词汇语义特征、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
其中词汇语义特征决定词语在句法结构中的分布特征,或者词语之间相互组合的可能性;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跟表达意图或话语环境有关,有时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可能相互重叠在一起。
例如:1a.b.c.d. (1)中各例的“香喷喷”在词汇语义特征上都跟“猪蹄”相容,但不同位置对“香喷喷”所赋予的结构语义特征有所不同:(1)a直述状态,具有[+直述]的结构语义特征;(1)b强调主观努力的状态,具有[+主观努力]的结构语义特征;(1)c强调行为结果的状态,具有[+强调]的结构语义特征;(1)d表示补充或说明,并无强调意味,具有[+补说]的结构语义特征。
这些由结构赋予的语义特征同时也是说话人根据话语环境对词语的语序自觉调适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有时具有一致性。
6.1.2 可以看出,词汇语义特征是稳定的,而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随着结构或语序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相比之下,词汇语义特征是第一位的,而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是第二位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在言语活动中由结构或语序赋予的一种附加意义,或叫做寄生意义。
因此,一旦词语的词汇语义特征跟句中或句外相关实体不存在语义上相容的可能性,整个句子就变得不可理解,尽管其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仍然存在。
例如:2a.b.c.d. (2)b-c的“香喷喷”在人们的认知环境里,很少跟“中药”的味道发生联系,因此在受话人的解码过程中不能在句中找到具有与之相容的语义特征的词语,整个句子的合法性可疑。
这种情况说明,一个词语要进入句子发挥交际作用,就必定与句中别的成分或交际语境中的某一实体存在语义上的联系,反过来说,一个合法的句子的各个组成成分总是能够在句中或交际语境中找到与之组配的对象。
任何一厢情愿的组配都会造成不合格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义指向分析法为分化歧义句式又提供了 一种新的方法。如果说层次切分法、成分 定性法和变换分析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分 析方法,那么语义指向分析法则是属于意 义方面的分析方法,二者是互为补充的。
• 语义指向分析法可以用来帮助解释某种句法结构的 语法意义。 • 例如:“V+A+了”述补结构(如“洗干净了、晾干 了,锯长了、买大了,挖深了、剪短了”)
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
• 以词语间的词汇语义兼容关系和句法语义兼容关系 为依据来确定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是最基本的原则。 • 焦点信息原则:静态(脱离语境)的多指成分在实 际的话语中一般是单指的,而且一般都指向话语中 最重要的信息,即焦点信息。 • 共存原则:一般情况下,句法结构中的被指成分要与 有指成分同现。同现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不 能缺位,二是所处位置必须同指向一致,否则就会造 成语义空缺,形成病句。
• 二、是指向句内成分还是指向句外成分?(某个句 法成分在语义上通常指向句内某个成分。) • 1、所指都在句内。 • 例:他把饼干吃光了。 • 谓语中心“吃”在语义上指向其施事“他”,补语 “光”在语义上指向“吃”的受事“饼干”,所指 都在句内。 • 2、有时所指也可在句外。 • 例:剩下的肉随随便便地炒了盘木须肉。 • 状语“随随便便地”在语义上是指向“炒”的施事, 而这个施事没有在句中出现。
• 可以表示两种语法意义: • (a)表示某种结果的实现,如“洗干净了、晾干 了”; • (b)表示某种预期结果的偏离,如“锯长了、买大 了”。
• 有的“V+A+了”述补结构,如“挖深了、剪短 了”,可以兼表这(a)、(b)两种意义。 • 例如: • (1)你要我挖的坑儿我已经挖深了,你看这样行吗? • 你的头发,剪短了好看。 • 例(1)里的“挖深了、剪短了”表示(a)义,表示某 种结果的实现 。 • (2)你这个坑儿挖深了,得回填些土。 • 我觉得你的头发剪短了,留长一点儿好看。 • 例(2)里的“挖深了、剪短了”表示(b)义,表示某 种预期结果的偏离 。
• 这个句子之所以会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只是因 为“进口”和“设备”这两个成分之间的语法关 系不同,按(a)意,“进口”和“设备”之间是述 宾关系;按(b)意,“进口”和“设备”之间是修 饰关系。因此这个歧义句可以通过成分定性法来 加以分化。
• 3、通过变换分析法加以分化。(有的歧义句式, 层次切分法和成分定性法都无法加以分化。) • 例如:山上架着炮。 • 理解:(a)―山上有炮架着”,表示存在,表静态; • (b)―山上正在架炮”,表示活动,表动态。 不管表示哪种意思,内部层次构造和语法结构关 系都是一样的。但是这句话可以用变换分析法来 加以分化。 • 这个句子不管表示哪种意思,其格式都是: “NPL+V+着+NP‖。
• 例:(4)我没干什么,只玩儿电子游戏了。 • (5)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 • (6)面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面包。 • 例(4)―只”在语义上指向述宾结构“玩儿电子游戏”, 由于“只”在这里指向谓词性成分,所以如果将名词 性宾语“电子游戏”删去,说成(7):我没干什么,只 玩儿了。句子仍然成立,不影响基本意思的表达。例 (5)―只”在语义上指向名词“面包”,只因为这样,允 许将数词“一”删去,说成(8):我没吃什么,只吃了 个面包。甚至,在一定的语境下,动词性成分“吃了” 都可以删去,说成(9):我没吃什么,只面包而已。例 (6)―只”在语义上指向数量成分,所以句中的数量成分 “一个”不能删去,而可以删去名词“面包”,说成 (10):面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甚至,可以将动 词性成分“吃了”删去,说成(11):面包我吃得不多, 只一个。
语义指向分析的产生原因
• 语义指向,作为一种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应该 说主要是在汉语语法自己的研究中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 • 也受到国外语法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如“格语法 理论”、“配价语法理论”、“论元结构理论” 等。 • 必要性:汉语语言结构中“句法结构关系”和 “语义结构关系”的不一致性和复杂性要高于其 他语言。——(原因: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重视 “意合”,相关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基本上 没有形态标志表示出来,因此要在汉语中确定上 面说的那些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首先就要确 定相同结构形式可能具有的不同语义关系。)
• 四、如果是指向名词性成分,那么它是指向主要动 词的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是处所,还是 别的什么? • 例:(1)这个坑儿挖浅了。 • (2)我挖累了。 • 例(1)、(2)里的补语“浅”“累”都只能指向它前面 的成分,也都只能指向名词性成分“坑儿”“我”, 但二者又有区别,“浅”指向“挖”的受事(严格说 “坑儿”是“挖”的结果,但也可看作广义的受事), 而“累”则指向“挖”的施事。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但是有 些词,如副词,它只能作状语,因此有时我 们也可以径直说“副词的语义指向”(意即副 词作状语时的语义指向)。
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思考的问题
• 一、是指前还是指后,即是指向它前面的成分,还 是指向它后面的成分?
• 例:张三和李四都只吃了一片面包。 • 例句里的“都”和“只”都是副词,都是作状语, 但是,“都”指前,即“都”在语义上指向它前面 的成分“张三和李四”,而“只”则指后,即“只” 在语义上指向它后面的成分“一片面包”。
• 4、通过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加以分化。(有的歧义句 式,上述三种分析法都不能加以分化。) • 例如:你别砍坏了。 • 理解:(a)―你别把桌子(被砍的东西)砍坏了” • (b)―你别把刀(砍的东西)砍坏了”。 • 从层次构造、语法结构关系、句式变换上看,表示 这两种意思时都是一样的,其格式都是“NP+别 +V+A+了”。 • 补语A(坏)的语义指向不同: (a)意时,补语A(坏)在 语义上指向V(砍)的受事,如桌子什么的; (b)意时, 补语A(坏)在语义上则指向V(砍)的工具,如刀。由此 我们就分化了“你别砍坏了”这一歧义句。 • 证明是,如果将其变换为“NP1+别+把+NP2+V+A+ 了”,那么“把”的宾语NP2可以是受事宾语,如: 你别把桌子砍坏了。也可以是工具宾语,如:你别 把刀砍坏了。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 1、可以进一步帮助分化歧义句式。 • 2、可以帮助解释某些句法结构的语法意义。 • 3、可以帮助说明某种语言单位具备不具备 某种语法功能的规律。 • 4、为解释某些语法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角 度。 • 5、有助于开阔语法研究的思路,将语法研 究引向深入。
分化歧义句的方法
• 1、通过层次切分法来加以分化。 • 例如: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 • 这个句子既可看作是(a)一个主谓句,意思是“那 个哨兵回营房了,而那个哨兵发现了敌情”;也 可看作是(b)一个非主谓句,意思是“发现了一个 敌情,那就是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这个歧义 句就可以用层次切分法来加以分化。
什么是“语义指向”
• 狭义: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指向相关 的另一个成分,即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 • 广义:还包括语义所指。“语义所指”指代词与先 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以及空语类与名词成分之间 的同指关系。 • 狭义的语义指向与语义所指的区别:
– 语义指向不一定只是关于名词的语义指称问题,也包括 其他各种实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的语义关 系问题。 – 语义指向关系也指一个成分跟另外两个或多个成分中的 某一个具有“相关”的关系,即确定某个词与跟结构内 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哪个其他词与“相联系”。
语义指向分析的定义
• 语义指向分析: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 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 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 语义指向分析其实就是要在“相同的句法结 构关系”中发现“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 或者说是通过辨认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不同 联系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多种语义结构关系中 的一种。
语义指向专题
010111117 秦乐菲 010111120 沈琳 010111121 施奕贝 010111122 孙嘉艺
语 义 指 向 分 析
• • • • • • •
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分析的定义 语义指向分析的产生原因 语义指向分析的发展过程 语义指向分析的使用成分 语义指向分析要考虑的问题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语义指向分析的使用成分
• 根据语法研究的需要,一般考虑三种成分 的语义指向:
– 补语 – 修饰语 – 谓语 (共同点:都是说明性成分)
(一)补语
• 砍光了[补语“光”在语义上指向“砍”的受事,如“树砍 光了”。] • 砍累了[补语“累”在语义上指向“砍”的施事,如“我砍 累了”。] • 砍钝了[补语“钝”在语义上指向“砍”的工具,如“这把 刀砍钝了”。] • 砍快了[补语“快”在语义上指向“砍”这一动作本身,如 “你砍快了,得慢点儿砍”。] • 砍疼了[补语“疼”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 “把他的脚砍疼了”;有时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隶属部分, 如“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因此这是一个有歧 义的结构。] • 砍坏了[补语“坏”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 “别把桌子砍坏了”;有时可指向“砍”的工具,如“他那 把刀砍坏了”。因此这也是一个有歧义的结构。] • 从格式上看,以上各例都是“动+形+了”述补结构。但是, 其补语成分的语义所指细分析起来会发现它们各不相同。
• 三、是指向名词性成分,还是指向谓词性成分,还是 指向数量成分?
• 例:(1)我只看看。 • (2)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个苹果。 • (3)苹果我只吃了三个。 • 副词“只”在例(1)、( 2 ) 、(3)中都是作状语,但语 义指向有区别:在例(1)里指向动词“看看”,在例(2) 里指向名词“苹果”,在例(3)里指向数量成分“三 个”。“只”的语义指向会受语境的影响而所指不同。
(二)修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