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 有理数 全单元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一:0沪科版7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第1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并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明白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结合生活情境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10℃,零下10℃,零下30℃.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和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二、讲授新课1.相反意义的量: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1)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2)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2.正数和负数:(1)能用我们已学过的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以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2)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你们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则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2千米.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三、例题讲解【例1】 (1)与去年相比,某乡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10hm(公顷),小麦的种植面积减少了5hm,油菜的种植面积不变,写出这三种农作物今年种植面积的增加量;(2)某市12315中心2011年国庆期间受理消费申诉件数:日用百货类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家用电子电器类比上年下降了20%,写出这两类消费商品申诉件数的增长率.22【答案】 (1)与去年相比,该乡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10hm,小麦种植面积增加了-5hm,油菜种植2面积增加了0hm.(2)与上年同期相比,消费商品申诉件数:日用百货类增长了10%,家用电子电器类增长了-20%.【例2】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答案】 (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增加-1kg,小强体重增加0kg.(2)六个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是:美国 -6.4%, 德国 1.3%,法国 -2.4%, 英国 -3.5%,意大利 0.2%, 中国 7.5%.四、巩固练习1.-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如果零上5度记作5℃,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 ;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低于海平面达11 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平面11 034米).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答案】 1.收入50元,-2℃,下降3m,-11034,+50m,-30m;2.0.05mm,-0.05mm.五、课堂小结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的量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22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数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数轴上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数轴画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类比、猜想,初步理解数与形的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提几个问题,看大家学得怎样.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类似于这种用带有刻度的物体表示数的东西还有哪些(直尺、弹簧秤等)? 教学中,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演示从温度计抽象成数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同时把类比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概念的形成过程.二、讲授新课1.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思考并讨论:(1)25℃用正数表示;0℃用数表示;零下10℃用负数表示.(2)数轴要具备哪三个要素?(3)原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4)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3的点在什么位置?(5)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1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2.数轴的画法.师生共同总结数轴的画法步骤:第一步:画一条直线(通常是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o,叫做原点,用这点表示数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第二步:规定这条直线的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一般取从左到右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相反的方向就是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第三步:适当地选取一条线段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也就是在0的右面取一点表示1,0与1之间的长就是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1℃占1小格的单位长度).在数轴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这些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它们依次表示-1,-2,-3,??.3.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位置的选定、正方向的选择、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人为规定的,此外,直线也不一定是水平的.动态演示各种类型的数轴,认识并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三、例题讲解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例题.【例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分析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这三要素缺一不可.【答案】都不正确,(1)缺少单位长度;(2)缺少正方向;(3)缺少原点;(4)单位长度不一致.【例2】说出下图所示的数轴上a、b、c、d各点表示的数.【答案】点c在原点表示0,点a在原点左边与原点距离2个单位长度,故表示-2.同理,点b表示-3.5.点d在原点右边与原点距离2个单位长度,故表示2.【例3】把下面各小题的数分别表示在三条数轴上: (1)2,-1,0,-3,+3.5;(2)-5,0,+5,15,20;(3)-1 500,-500,0,500,1 000.【答案】略.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并不是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理数.2.画数轴时,原点的位置以及单位长度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取,注意不要漏画正方向、不要漏画原点,单位长度一定要统一,数轴上数的排列顺序(尤其是负数)要正确.第2课时相反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2.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会对含有多重符号的数进行化简.【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熟练地求出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难点】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问题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出几个题目考考大家.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6与-6,-3与3,-1.5与1.5.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观察数6与-6,-3与3,-1.5与1.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 学生归纳:每组中的每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它们所对应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二、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1.发现并总结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理解: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两旁,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说明:“互为相反数”的含义是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因而不能说“-6是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0是唯一的相反数仍等于它本身的数.三、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5是5的相反数.( )(2)5是-5的相反数.( )(3)5与-5互为相反数.( )(4)-5是相反数.( )【答案】(1)√ (2)√ (3)√ (4)3【例2】 (1)分别写出5、-7、-3、+11.2的相反数;(2)指出-2.4是什么数的相反数.【答案】 (1)5的相反数是-5.-7的相反数是7.-3的相反数是3.+11.2的相反数是-11.2.我们通常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例如-(-4)=4,-(+5.5)=-5.5;同样,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例如+(-4)=-4,+(+12)=12.(2)-2.4是2.4的相反数.【例3】化简下列各数:(1)-(+10);(2)+(-0.15);(3)+(+3); (4)-(-20).【答案】 (1)-(+10)=-10;(2)+(-0.15)=-0.15;(3)+(+3)=+3=3;(4)-(-20)=20.四、巩固练习课本p10练习的第1~3题.【篇二: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计划(20## 学年度第一学期)制定日期:20##-教学进度表(20##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教材内容:本册内容是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些,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时整式、分式、图形的运动等。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数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数轴上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数轴画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类比、猜想,初步理解数与形的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提几个问题,看大家学得怎样.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类似于这种用带有刻度的物体表示数的东西还有哪些(直尺、弹簧秤等)?教学中,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演示从温度计抽象成数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把类比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概念的形成过程.二、讲授新课1.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思考并讨论:(1)25℃用正数表示;0℃用数表示;零下10℃用负数表示.(2)数轴要具备哪三个要素?(3)原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4)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3的点在什么位置?(5)原点向右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1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2.数轴的画法.师生共同总结数轴的画法步骤:第一步:画一条直线(通常是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O,叫做原点,用这点表示数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第二步:规定这条直线的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一般取从左到右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相反的方向就是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第三步:适当地选取一条线段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也就是在0的右面取一点表示1,0与1之间的长就是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1℃占1小格的单位长度).在数轴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这些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它们依次表示-1,-2,-3,…….3.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位置的选定、正方向的选择、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人为规定的,此外,直线也不一定是水平的.动态演示各种类型的数轴,认识并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三、例题讲解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例题.【例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分析】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这三要素缺一不可.【答案】都不正确,(1)缺少单位长度;(2)缺少正方向;(3)缺少原点;(4)单位长度不一致.【例2】说出下图所示的数轴上A,B,C,D各点表示的数.【答案】点C在原点表示0,点A在原点左边与原点距离2个单位长度,故表示-2.同理,点B表示-3.5.点D在原点右边与原点距离2个单位长度,故表示2.【例3】把下面各小题的数分别表示在三条数轴上:(1)2,-1,0,-3,+3.5;(2)-5,0,+5,15,20;(3)-1 500,-500,0,500,1 000.【答案】略.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并不是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理数.2.画数轴时,原点的位置以及单位长度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取,注意不要漏画正方向、不要漏画原点,单位长度一定要统一,数轴上数的排列顺序(尤其是负数)要正确.第2课时相反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2.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会对含有多重符号的数进行化简.【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熟练地求出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难点】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问题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出几个题目考考大家.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6与-6,-3与与1.5.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观察数6与-6,-3与与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学生归纳:每组中的每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它们所对应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二、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1.发现并总结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理解: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两旁,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说明:“互为相反数”的含义是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因而不能说“-6是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0是唯一的相反数仍等于它本身的数.三、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5是5的相反数.()(2)5是-5的相反数.()(3)5与-5互为相反数.()(4)-5是相反数.()【答案】(1)√(2)√(3)√(4)×【例2】(1)分别写出5、-7、-3、的相反数;(2)指出是什么数的相反数.【答案】(1)5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11.2.我们通常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例如,-(-4)=4,-(+5.5)=-5.5;同样,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表示这个数本身.例如,+(-4)=-4,+(+12)=12.是的相反数.【例3】化简下列各数:(1)-(+10);(2)+(-0.15);(3)+(+3); (4)-(-20).【答案】(1)-(+10)=-10;(2)+(-0.15)=-0.15;(3)+(+3)=+3=3;(4)-(-20)=20.四、巩固练习课本练习的第1~3题.【答案】 1.5,-1,3,2.6,-1.2,0.9,-12.2.(2)4-7(3)-89五、课堂小结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从数轴上看,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找一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2.相反数是表示具有特定关系(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单独一个数不能被称为相反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3.正号“+”的功能是对一个数的符号予以确认;而负号“-”的功能是对一个数的符号予以改变.第3课时绝对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2.明确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和几何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会在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条件下求这个数.【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的方法及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难点】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定义的导出与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先做几个题目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1.在数轴上分别标出-5,3.5,0及它们的相反数所对应的点.2.在数轴上找出到原点距离等于6的点.3.相反数是怎样定义的?引导学生从代数与几何两方面的特点出发回答相反数的定义.从几何方面可以说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从代数方面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由此引入新课,归纳出绝对值的定义.二、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1.发现、总结绝对值的定义.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与表示数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同理可知|-4|=4,|+1.7|=1.7.2.试一试: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由绝对值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1)|+2|=,=;(2)|0|=;(3)|-3|=,|-0.2|=.师引导学生概括:通过对具体数的绝对值的讨论,并注意观察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特点.由学生分类讨论,归纳出数a的绝对值的一般规律:(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0的绝对值是0;(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①若a>0,则|a|=a;②若a<0,则|a|=-a;③若a=0,则|a|=0.3.绝对值的非负性.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不论有理数a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非负数),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三、例题讲解【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7,-4.75,10.5.【答案】|-7|【例2】计算:(1)|0.32|+|0.3|;(2)|-4.2|-|4.2|;分析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然后由绝对值的性质得到.【答案】(1)0.62;(2)0.四、巩固练习课本练习的第1~5题.【答案】 1.略 2.3,1.5,0,5,0.02,34,16,1003.(1)17(2)1(3)0(4)65.8,8,14,14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其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方面考虑,从几何方面看,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它具有非负性;从代数方面看,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时注意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4有理数加减》教案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4有理数加减》教案1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减》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例,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经过把减法运算转变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浸透转变思想.3.经过有理数减法法例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4.经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育学生的运算能力.教课要点:有理数减法法例和运算.教课难点:有理数减法法例的推导.教课程序设计: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1.计算 (口答 )2 ) ( 3);(2)-3+(-7);(1) (55(3)-10+(+3);(4)+10+(-3).2.研究:课本第 20 页,某地某年 2 月 3 日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 4℃.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教师指引学生察看:生: 5℃比- 4℃高 9℃.师:能不可以列出算式计算呢?生: 5-(- 4).师:怎样计算呢?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第 1 题既复习稳固有理数加法法例,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第 2 题是一个详细实例,教师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详细实例抽象成数学识题,进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二.研究新知,讲解新课1.师:大家知道 10- 3=7.谁能把 10-3=7 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生: (+ 10)- (+3)=+ 7.师:计算: (+ 10)+ (- 3)得多少呢?生: (+ 10)+ (-3)=+ 7.师:让学生察看两式结果,由此获得(+10)-(+3)=(+10)+(-3).(1)师:经过上述题,同学们察看减法能否能够转变为加法计算呢?生:能够.师:是怎样转变的呢?生:减去一个正数 (+ 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 3).【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着重学生的参加意识,充足发展学生的思想能力,让学生经过试试,自己认识减法能够转变为加法计算.2.再看一题,计算 (-10)-(-3).教师启迪:要解决这个问题,依占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获得- 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生:- 7 即: (- 7)+(- 3)=- 10,因此 (-10)-(-3)=- 7.教师给此外一个问题:计算(- 10)+ (+ 3).生: (- 10)+ (+3)=- 7.教师指引、学生察看上述两题结果,由此获得:(-10)-(-3)=(-10)+(+3).(2)教师进一步指引学生察看(2)式;你能获得什么结论呢?生:减去一个负数 (- 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3).教师总结:由 (1)、(2) 两式能够看出减法运算能够转变为加法运算.【教法说明】因为学生刚才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经过第二个题赐予学生进一步察看比较的时机,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思虑,此时学生的思想活跃,易于充足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育了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育的目标.师:经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例是什么?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虑,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表达,相互纠正增补,而后举手回答,其余同学思虑准备改正或增补.有理数减法法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教师重申法例: (1)减法转变为加法,减数要变为相反数.(2)法例合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 (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教法说明】联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考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例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质意义.进而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根源于实质,又服务于实质.三.应用迁徙稳固提升例 1计算 (1)(-16)-(-9);(2)2-7;例 2计算 (1)0- (-2.5);(2)(-2.8)-(+1.7).例 1 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重申停题的规范性,而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 (1)转变, (2) 进行加法运算.例 2 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而后师生讲评.【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育学生谨慎的学风和优秀的学习习惯.例 2(1)题是 0 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简单犯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惹起学生的重视.例 2 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例不只合用于整数,也合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例 3 某次法律知识比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 20 分,答错一题扣 10 分,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教法说明】本题是实质问题,与新课引入中的实质问题前后响应,贯彻《教课纲领》中规定的“要使学生遇到把实质问题抽象成教课识题的训练,逐渐形成用数学意识”的要求,把实质问题转变为有理数减法,说明数学根源于实质,又用于实质.例 4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同等身份参加教课,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稳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活跃学生的思想,培育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经过出题,相互解答,相互纠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加意识.同时,教师能够获得学生掌握知识的反应信息,关于存在的问题实时回授.变式练习:1.计算 (口答 )(1)6- 9;(2)(+ 4)-(-7);(3)(-5)- (-8); (4)(- 4)-9(5)0- (- 5); (6)0-5.2.计算(1)(- 2.5)-;-(- 0.6); (3)(3)-1 ; (4) 1 - ( 2 ).4 2 4 3 学生活动: 1 题找学生口答, 2 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法说明】 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例已经熟习, 学生在做练习时, 要指引学生注意概括有理数减法例律, 而不要不过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 为此后逐渐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3.世界最顶峰是珠穆朗玛峰, 海拔高度是 8848 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 392 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生答: 8848-(-392)= 8848+ 392=9240.因此两地高度相差 9240 米.四 . 总结反省 拓展升华发问:经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理数减法法例是一个转变法例, 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 关于小学不可以解决的 2-5 这种不够减的问题就不可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行.五.作业1.填空题(1)3- (-3)=____________;(2)(-11)-2=______________;(3)0- (-6)=____________;(4)(-7)-( +8)= ____________;(5)-12- (-5)=____________; (6)3 比 5 大____________;(7)-8 比- 2 小___________; (8)-4-( )= 10;(9)假如 , ,则 的符号是 ___________;(10)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 - 155 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__________.2.判断题(1)两数相减,差必定小于被减数. ( )(2)(-2)-(+3)=2+(-3).( )(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4)方程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5)若,,,.()。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本章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本章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对本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熟练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釆用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反思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和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学会如何归纳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学重点】回顾本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教学难点】有理数的运算.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系统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知识框图.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理解基本概念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对于正数与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a不一定是负数,因为字母a代表任何一个有理数,当a是0时,-a是0,当a是负数时,-a是正数;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除π和与π有关的数外,其他的数都是有理数.(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故而可以用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3)求相反数的方法:直接在数字前加负号;如果是式子,先把整个式子括起来,再在括号前加负号;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是0.(4)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如果a>0,那么|a|=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如果a<0,那么|a|=-a;0的绝对值是0,如果a=0,那么|a|=0.2.有理数的运算的说明:(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3.关于本章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中一种常用思想方法,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常常与数轴、绝对值的知识融合于一体,画出数轴、观察数轴,从中进行体验,有助于解决问题.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一只蜗牛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这时蜗牛与数轴上的田螺相距1.5个单位,求田螺表示的数.【分析】先画出数轴,如图所示:蜗牛从原点O出发第一次向右移动2个单位,此时蜗牛表示的数为2,第二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这时蜗牛表示的数为-3,又由于田螺与蜗牛相距1.5个单位,根据距离的概念和绝对值的知识,田螺在数轴上位置在点P或P1,即表示的数是-4.5或-1.5.【答案】-4.5或-1.5例2若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请化简|a+1|和|a-1|.【分析】对于绝对值的化简,分析出a+1,a-1的正负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数轴很容易得出结论.观察数轴可知a的对应点在原点右侧,所以a为正数.所以a+1为正数,即|a+1|=a+1.因为a的对应点在0和1之间,所以a为小于1的正数.所以a-1<0.解:因为a>0,所以a+1>0.所以|a+1|=a+1.因为0<a<1,所以a-1<0.所以|a-1|=-(a-1)=1-a.例3计算:【分析】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准确地把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恰当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例4下表是七年级(1)班第一组学生的体重.以体重50kg为标准(超出部分为正,不足部分为负):求:(1)这组同学中,哪个同学的身体最重?哪个同学的身体最轻?(2)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分析】(1)求哪个同学的身体最重,即求哪个同学的体重超出50kg的最多;(2)超出50kg部分的平均值与50kg的和即为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解:(1)因为-6<-4<1<3<5<7所以小天同学的身体最重,小丽同学的身体最轻.(2)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为:50+[(-6)+(-4)+1+3+5+7]÷6=50+6÷6=51(kg)【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本题通分计算将很繁琐,但我们观察到各个分数分母的后一个因数比前一个大1,且后一个分数的分母含有前一个分数分母的因数,每一个分母中因数之差等于分子,故可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再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裂项法.【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本节课重点所在,这5个例题层次递进,对本章重要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和巩固,强化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在数轴上的点A、B位置如图所示,则线段AB的长度为()A.-3B.5C.6D.73.(1)12的绝对值是_______,绝对值是12的是_______,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_______个;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有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粮库3天内进出库的吨数如下:(“+”表示进库,“-”表示出库)+26、-32、-15、+34、-38、-20.(1)经过这3天,库里的粮食是增多还是减少了.(2)经过这3天,仓库管理员结算发现库里还存480吨粮,那么3天前库里存粮多少吨?(3)如果进出的装卸费都是每吨5元,那么这3天要付多少装卸费?5.一个正方体木块粘合成如图所示形式,它们的棱长分别为1cm、2cm、4cm,要在模型表面涂油漆,如果除去部分不涂外,该油漆的成本为5元/cm2,求模型涂漆共花费多少元钱?【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顾本章主要知识点,教师适时予以评讲,阐明应用各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对于所选例题,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答案】1.D 2.C3.(2)57-3、-2、-1、0、1、2、34.解:(1)26+(-32)+(-15)+34+(-38)+(-20)=-45答:经过这3天,库里的粮食是减少了45吨.(2)480-(-45)=525答:3天前库里存粮525吨.(3)(26+32+15+34+38+20)×5=825答:这3天要付装卸费825元.5.解:大正方体的涂漆面积是:42×4+(42-22)=64+12=76(cm2)棱长为2cm的正方体的涂漆面积是:22×4+(22-12)=16+3=19(cm2)棱长为1cm的正方体涂漆面积是:12×5=5(cm2)所以,总涂漆的面积为:76+19+5=100(cm2)总费用为5×100=500(元)答:模型的涂漆的总费用为500元.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堂课你能系统地回顾本章所学有关有理数的知识吗?你会用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吗?你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吗?【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交流与反思,对于学生的困惑与疑问,教师应予以补充和点评.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52页“复习题”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复习是首先通过知识框图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本章知识体系,通过典型例题探究加深学生对主要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常用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是否认真思考,相互交流与合作,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在反思和交流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通过典型例题强化有理数的运算,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有理数 【教案】有理数的乘法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有理数 【教案】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归纳、猜测等能力;2.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乘法运算;3.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4.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积的符号法则.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1(1)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降5元,售出60件,问与降价前比,销售额减少了多少?(2) 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提价-5元,售出60件,与提价前比,销售额增加了多少?(3)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提价a元,售出60件,问与提价前比,销售额增加了多少?问题2(1)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下降6℃,登高3km后,气温下降多少?(2)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上升-6℃,登高3km后,气温上升多少?(3)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上升-6℃,登高-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问题3(1)2×3=__ ; (2)-2×3=__; (3)2×(-3)=___; (4)(-2)×(-3)=____;(5)3×0=_____; (6)-3×0=_____.思考:比较-2×3=-6,2×3=6,你对一个负数乘一个正数有什么发现?归纳: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比较(-2)×(-3)=6,2×3=6,你对两个负数相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思考:5×0,-5×0,0×(-2)的结果是多少?法则归纳新知一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________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强调:“同号得正”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在有理数相乘,另一种是两个负有理数相乘(负负得正),并与小学学习的乘法比较,关键是乘法的符号法则.二.应用迁移巩固提高问题:由法则,如何计算(-5)×(-3)的结果?(1)师生共同完成: 依据 方法步骤(-5)×(-3)…………同号两数相乘………看条件 (-5)×(-3)=+( ) 同号得正……………决定符号 5×3=15………………把绝对值相乘………计算绝对值 ∴(-5)×(-3)=+15(2)分组类似(1)讨论,归纳:(-7)×4 (3)师生共同完成: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里数的乘法在法则和方法步骤方面分别有什么联系?①符号决定以后,有理数的乘法就转化成了小学里数的乘法; ②由①可见,小学里数的乘法是有理数乘法的基础.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例1 计算:(1)(-5)×(-6), (2)(-23)×61, (3))53(-×)35(-,(4)8×(-1.25)第一,引导学生强化法则、步骤;第二,教给正确的书写格式。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教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教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例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运算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渗透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几个题目巩固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1.指名学生计算:(1)(-2)+(-3); (2)7×(-12);(3)17-(-32); (4)(-2)3;(5)-23; (6)021(7)(-4)2; (8)(-2)4;(9)-100-27; (10)1×(-2);(11)-7+3-6; (12)(-3)×(-8)×25.2.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二、讲授新课1.师:同学们,请观察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3+50÷22×(-10)-1.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这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注意:①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叫做第三级运算;②可以应用运算律适当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简便.3.试一试.师: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50÷2×(-6);(2)6÷(3×2);(3)6÷3×2;(4)17-8÷(-2)+4×(-3);(5)32-50÷22×(-1).4.例题讲解.【例1】计算:18-6÷(-2) ×(-31). 解:原式=18-(-3)×(-31)=18-1=17.. 【例2】计算:(-3)2×[-32+(-95)]. 解法一:(-3)2×[-32+(-95)]=9×(-911)=-11. 解法二: (-3)2×[-32+(-95)] =9×[-32+(-95)] =9×(-32)+9×(-95) =-6+(-5)=-11.师:同学们,由以上运算我们可以知道,把原算式根据运算法则统一为乘法,又把括号里的数字作为一个数,再次运用乘法交换律,利用倒数关系使问题进一步简化,最后又根据数字特征运用乘法分配律,顺利达到化简的目的.本例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创新,寻求新的解法,这样既能把所学知识用活、用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必须有这种学习精神,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不断进取!【例3】观察下面的三行数:-2,4,-8,16,-32,64,…①0.6,-6,18,-30,66,…②-1,2,-4,8,-16,32,…③(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3)取每行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分析:第①行数从左至右符号负、正相间排列,绝对值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即按(-2),(-2)2,(-2)3,(-2)4,…排列.第②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加2,即-2+2,(-2)2+2,(-2)3+2,(-2)4+2,…第③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的0.5倍,即-2×0.5,(-2)2×0.5,(-2)3×0.5,(-2)4×0.5,…由以上分析知每行第10个数的和是(-2)10+[(-2)10+2]+(-2)10×0.5.【例4】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30cm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满了水,小明先用桶中的水将2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的圆柱形杯子倒满,再把剩下的水倒入长、宽、高分别为50cm、20cm和20cm的长方体容器内.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是多少厘米(π取3,容器的厚度不计)?解:水桶内水的体积为(π×102×30)cm3,倒满2个杯子后,剩下的水的体积为(π×102×30-2×π×32×5)cm3(如图).(π×102×30-2×π×32×5)÷(50×20)=(9000-270)÷1000=8730÷1000=8.73(cm).答:容器内水的高度约为8.73cm.5.课堂练习:(1)想一想:①2÷(-2)与2÷-2有什么不同?②2÷(2×3)与2÷2×3有什么不同?(2)试一试.计算:2×(-)÷(-2).【答案】(1)①运算顺序不同,前者结果是-,后者结果是2;②运算顺序不同,前者结果是,后者结果是3.(2).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3.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

最新沪科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 有理数 全单元教案设计

最新沪科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 有理数 全单元教案设计

1.1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过程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3.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今年年初,一股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南方有的地区的温度达到-1℃,北方有的地区甚至达-25℃,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负数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2.5,+43,0,-3.14,120,-1.732,-27中,正数是______________;负数是______________.解析:区分正数和负数要严格按照正、负数的概念,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有-1,-3.14,-1.732,-27;正数有2.5,+43,1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答案为2.5,+43,120;-1,-3.14,-1.732,-27.方法总结:对于正数和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要看其本质是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探究点二: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温泉河的水位升高0.8m 时水位变化记作+0.8m ,那么水位下降0.5m 时水位变化记作( )A .0mB .0.5mC .-0.8mD .-0.5m解析:由水位升高0.8m 时水位变化记作+0.8m ,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 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 ,故选D.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类型二】 用正、负数表示误差范围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局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 ,511mL ,489mL ,473mL ,527mL ,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解析:+30mL 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 ,-30mL 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 ,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解:“500±30(mL)”是指500mL 为标准容量,470~530(mL)为合格范围,因此503mL ,511mL ,489mL ,473mL ,527mL 在合格范围内,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合格的.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三、板书设计正数和负数⎩⎪⎨⎪⎧正、负数的定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确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经历讨论、探索、交流、合作等过程获得新知,并能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第2课时 有理数的分类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重点) 2.会把所给的有理数填入相应的集合;(难点)3.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探索的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某天毛毛看报纸,见到下面一段内容:冬季的一天,某地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达到-10℃,平均气温是0℃,而同一天北京的气温-3℃~7℃.这里出现了哪些数?我们到目前为止学过了哪些数?你能试着将它们进行分类吗?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进行分类命名.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概念 【类型一】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下列各数:-45,1,8.6,-7,0,56,-423,+101,-0.05,-9中,( )A .只有1,-7,+101,-9是整数B .其中有三个数是正整数C .非负数有1,8.6,+101,0D .只有-45,-445,-0.05是负分数解析:根据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整数包括1,-7,0,+101,-9,故选项A 错误;正整数只有两个,即1和+101,故选项B 错误;非负数包括有1,8.6,+101,0,56,故选项C 错误;负分数包括-45,-423,-0.05,故选项D 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当有理数只含有单个符号时,带负号的数即为负数.然后再区分是整数还是分数. 【类型二】 对数“0”的理解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A .3B .4C .5D .0解析:0除了表示“无”的意义,还表示其他的意义,所以②不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不正确;其他的都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0”表示的意义非常广泛,比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0,8,-712,334,-10%,3101,2,0,3.14,-67,37,0.618,-1.正数:{ }; 负数:{ }; 整数:{ };分数:{ }.解析:要将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里,首先要弄清楚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其次要弄清楚每个数的特征. 解:正数:{8,334,3101,2,3.14,37,0.618};负数:{-10,-712,-10%,-67,-1};整数:{-10,8,2,0,-67,-1};分数:{-712,334,-10%,3101,3.14,37,0.618}.方法总结:在填数时要逐个考察给出的每一个数,看它是什么数,是否属于某一类数;逐个填写相应括号,从给出的数中找出属于这个类型的数,避免出现漏数的现象.探究点三:和正、负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5个数、第2016个数吗?(1)一列数:1,-2,3,-4,5,-6,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列数:-1,12,-3,14,-5,16,____,____,____,….解析:(1)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n ;(2)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是,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1n.解:(1)7,-8,9;第10个数为-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6个数是-2016; (2)-7,18,-9;第10个数为1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6个数是12016.方法总结:解答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排列的特征.三、板书设计1.有理数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①按定义分类为: ②按性质分类为: 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有理数分类的教学,要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教师直接分类带来学习的枯燥性.要有意识地突出“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渗透,明确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且分类结果应是无遗漏、无重复的.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 数 轴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重点)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难点)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医生在给病人测量体温时常使用温度计,请尝试画出你想象中的温度计,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交流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请找出一支温度计从外观上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认识数轴下列图形中是数轴的是( )A. B.C. D.解析:A中的没有单位长度,错误;B中没有正方向,错误;C中满足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正确;D中没有原点,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要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要抓住它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探究点二: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类型一】读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指出如图中所表示的数轴上的A、B、C、D、E、F各点所表示的数.解析:要确定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可利用以下步骤:(1)确定符号,在原点右边为正数,在原点左边为负数;(2)确定数字,即距离原点是几个单位长度.解:由图可知,A点表示-4.5;B点表示4;C点表示-2;D点表示5.5;E点表示0.5;F点表示7.方法总结:在确定数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点是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对于点A、D这种情况,要注意它们所表示的数是在哪两个整数之间.【类型二】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5,2.5,3,-52,0,-3,312.解析:画数轴必须具备“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时,注意数的符号和该数到原点的距离.解:如图.方法总结: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时,首先由数的性质符号确定该数应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然后再根据该数到原点的距离,确定位置.【类型三】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数轴上的点A 表示的数是+2,那么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5 B .±5 C .7 D .7或-3解析: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有2个,分别是7或-3,故选D.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考虑两种情况,即要求的点在已知点的左侧或右侧. 三、板书设计 1.数轴(1)原点;(2)正方向;(3)单位长度.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间的关系原点表示零;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 教学反思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桥梁,教学时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第2课时相反数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并能求给定数的相反数,了解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重点)2.掌握双重符号的化简;(难点)3.通过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相反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两个学生在讲台前背靠背站好(分左右),规定向右为正(正号可以省略),向右走2步,向左走2步各记作什么?从数轴上观察,这两位同学各走的距离都是2步,但方向相反,可用2和-2表示,这两个数具有什么特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相反数的意义【类型一】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16,-3,0,-12015,m,-n.解析:只需将各数前面的正、负号换一下即可,但要注意0的相反数是0.解:-16,3,0,12015,-m,n.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需改变它前面的符号,符号后面的数不变;0的相反数是0.【类型二】 相反数的几何意义(1)数轴上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在数轴上,若点A 和点B 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点A 在点B 的左侧,并且这两个数的距离是12.8,则A =______,B =______.解析:(1)左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右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或-3.它们互为相反数;(2)∵点A 和点B 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原点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相等,原点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等于6.4.∵点A 在点B 的左侧,∴这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6.4,6.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解题时应从相反数的意义入手,明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到原点距离相等.【类型三】 相反数与数轴相结合的问题如图,图中数轴(缺原点)的单位长度为1,点A 、B 表示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点C 所表示的数为( )A .2B .-4C .-1D .0 解析:由题意如图,数轴向右为正方向,数轴(缺原点)的单位长度为1,∴点C 所表示的数为-1,故应选C.方法总结:先在数轴上找到原点,从而确定点C 所表示的数,同时牢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探究点二:多重符号的化简化简下列各数:(1)-(-8)=______;(2)-⎝⎛⎭⎪⎪⎫+1518=______;(3)-[-(+6)]=______;(4)+⎝ ⎛⎭⎪⎪⎫+35=______.解析:答案为(1)8;(2)-1518;(3)6;(4)35.方法总结:化简多重符号时,只需数一下数字前面有多少个负号,若有偶数个,则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则结果为负.三、板书设计 1.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 2.多重符号的化简(1)偶数个“-”号,结果为正数; (2)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数. 教学反思从具体的场景出发,利用数轴引导学生感受相反数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从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第3课时 绝对值教学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重点)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求这个数.(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从一栋房子里,跑出有两只狗(一灰一黄),有人在房子的西边3米处以及房子的东边3米处各放了一根骨头,两狗发现后,灰狗跑向西3米处,黄狗跑向东3米处分别衔起了骨头.问题:1.在数轴上表示这一情景. 2.两只小狗它们所跑的路线相同吗? 3.两只小狗它们所跑的路程一样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我们只需要考虑数的大小而不考虑方向.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绝对值的代数与几何意义 【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3的绝对值是( ) A .3 B .-3 C .-13 D.13解析:根据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所以-3的绝对值是3.故选A.方法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类型二】 利用绝对值求有理数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23,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 解析:∵23或-23的绝对值都等于23,∴绝对值等于23的数是23或-23,故填23或-23.方法总结: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数(0除外)的值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探究点二: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含绝对值的计算 【类型一】 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应用若|a -3|+|b -2015|=0,求a ,b 的值. 解析:由绝对值的性质可得|a -3|≥0,|b -2015|≥0.解:由题意得|a -3|≥0,|b -2015|≥0,又因为|a -3|+|b -2015|=0,所以|a -3|=0,|b -2015|=0,所以a =3,b =2015.方法总结:如果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这几个非负数都等于0. 【类型二】 含绝对值的化简计算化简:⎪⎪⎪⎪⎪⎪⎪⎪-35=______;-|-1.5|=______;|-(-2)|=______.解析:⎪⎪⎪⎪⎪⎪⎪⎪-35=35;-|-1.5|=-1.5;|-(-2)|=|2|=2.方法总结: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解答.即若a >0,则|a |=a ;若a =0,则|a |=0;若a <0,则|a |=-a .【类型三】 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53届世乒赛于201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在苏州举办,此次比赛中用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乒乓球质量检测的结果(单位:克,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一号球 二号球 三号球 四号球 五号球 六号球 -0.50.10.2-0.08 -0.15(1)请找出三个误差相对较小一些的乒乓球,并用绝对值的知识说明.(2)若规定与标准质量误差不超过0.1g 的为优等品,超过0.1g 但不超过0.3g 的为合格品,在这六个乒乓球中,优等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是哪几个乒乓球?请说明理由.解析:由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离原点越近.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距离标准质量越小,即绝对值越小,就越接近标准质量.解:(1)四号球,|0|=0,正好等于标准的质量,五号球,|-0.08|=0.08,比标准球轻0.08克,二号球,|+0.1|=0.1,比标准球重0.1克;(2)一号球|-0.5|=0.5,不合格,二号球|+0.1|=0.1,优等品,三号球|0.2|=0.2,合格品,四号球|0|=0,优等品,五号球|-0.08|=0.08,优等品,六号球|-0.15|=0.15,合格品.方法总结:判断质量、零件尺寸等是否合格,关键是看偏差的绝对值的大小,而与正、负数无关. 三、板书设计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用符号表示为:|a |=⎩⎪⎨⎪⎧a (a >0),0(a =0),-a (a <0)或|a |=⎩⎪⎨⎪⎧a (a ≥0),-a (a <0).教学反思绝对值这个名词既陌生,又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数学术语,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教给学生探索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做到形数兼备、数形结合.1.3 有理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重点)2.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正确地使用“>”或“<”号连接.(重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如图所示:(1)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______上海;北京______上海;北京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广州.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借助数轴比较大小【类型一】 借助数轴直接比较数的大小画出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连接:+5,-3.5,12,-112,4,0.解析: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标出表示各数的点,然后根据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进行比较. 解:如图所示.因为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所以-3.5<-112<0<12<4<+5.方法总结:此类问题是考查有理数的意义以及数轴的有关知识,正确地画出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类型二】 借助数轴间接比较数的大小已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比较a 、b 、-a 、-b 的大小,正确的是( )A .a <b <-a <-bB .b <-a <-b <aC .-a <a <b <-bD .-b <a <-a <b解析:由图可得a <0<b 且|a |<|b |,则有-b <a <-a <b .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数轴和绝对值的相关知识,从数轴上获取信息,判断数的大小. 探究点二:根据正、负数性质及法则比较大小 【类型一】 根据正、负数性质及法则比较大小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3和-5; (2)-3和-5; (3)-35和-34.解析:(1)根据正数大于负数;(2)、(3)根据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解:(1)因为正数大于负数,所以3>-5;(2)因为|-3|=3,|-5|=5,3<5,所以-3>-5; (3)因为⎪⎪⎪⎪⎪⎪⎪⎪-35=35,⎪⎪⎪⎪⎪⎪⎪⎪-34=34,35<34,所以-34<-35.方法总结: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应先化简各数的符号,再利用法则比较数的大小. 【类型二】 有理数的最值问题设a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最小的正整数,则a 、b 、c 三数分别为( ) A .0,-1,1 B .1,0,-1 C .1,-1,0 D .0,1,-1解析:因为a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所以a =0,因为b 是最大的负整数,所以b =-1,因为c 是最小的正整数,所以c =1,综上所述,a 、b 、c 分别为0、-1、1.故选A.方法总结: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最大的负整数是-1;最小的正整数是1. 三、板书设计1.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运用法则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正数与0的大小比较 负数与0的大小比较 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基础出发,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1.4 有理数的加减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重点)3.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在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例如,某队进4个球,失2球,则净胜球为4+(-2),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1)(-0.9)+(-0.87);(2)⎝ ⎛⎭⎪⎪⎫+456+⎝ ⎛⎭⎪⎪⎫-312;(3)(-5.25)+514;(4)(-89)+0.解析: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首先判断这两个数是同号两数、异号两数还是同0相加,然后根据相应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解:(1)(-0.9)+(-0.87)=-1.77; (2)⎝ ⎛⎭⎪⎪⎫+456+⎝ ⎛⎭⎪⎪⎫-312=113;(3)(-5.25)+514=0;(4)(-89)+0=-89.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探究点二:有理数加法的应用【类型一】 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股民默克上周交易截止前以收盘价67元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元44.5-1-2.5-6(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多少元?解析:(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2)分别求出这五天的价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得解.解:(1)67+(+4)+(+4.5)+(-1)=74.5(元),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2)星期一:67+4=71(元),星期二:71+4.5=75.5(元),星期三:75.5+(-1)=74.5(元),星期四:74.5+(-2.5)=72(元),星期五:72+(-6)=66(元),∴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66元.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类型二】 和有理数性质有关的计算问题已知|a |=5,b 的相反数为4,则a +b =________.解析:因为|a |=5,所以a =-5或5;因为b 的相反数为4,所以b =-4.则a +b =-9或1. 方法总结:本题涉及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漏解. 三、板书设计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 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教学反思本课时利用情境教学、解决问题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重点)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下图是2015年1月30日北京天气预报网上的北京天气情况,从下图我们可以得知北京从周五到下周二的最高温度为6℃,最低温度为-5℃.那么它的的温差怎么算?6-(-5)=?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减法法则计算:(1)7.2-(-4.8);(2)-312-514.解析:先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解:(1)7.2-(-4.8)=7.2+4.8=12;(2)-312-514=-312+⎝⎛⎭⎪⎪⎫-514=-⎝⎛⎭⎪⎪⎫312+514=-834.方法总结: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要特别注意减数的符号.探究点二:有理数减法的应用【类型一】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上海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1℃,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 )A.5℃B.6℃C.7℃D.8℃解析:由题意得6-(-1)=6+1=7(℃),故选C.方法总结:要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答.【类型二】应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判定正负性已知有理数a<0,b<0,且|a|>|b|,试判定a-b的符号.解析:判断a,b差的符号,可能不好理解,不妨把它转化为加法a-b=a+(-b),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判定.解:因为b<0,所以-b>0.又因为a<0,a-b=a+(-b),且|a|>|b|,即|a|>|-b|,所以取a 的符号,而a<0,因此a-b的符号为负号.方法总结:此类问题如果是填空或选择题,可以采用“特殊值”法进行判断;若是解答题,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通过运算法则来解答.三、板书设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实例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巩固解题技能,在小组交流中体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运算魅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运算法则.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3.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能够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重点)2.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雷达记录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变化 记作上升4.5千米 +4.5千米下降3.2千米 -3.2千米上升1.1千米 +1.1千米下降1.4千米 -1.4千米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多少千米?小组探究此时飞机与起飞点的高度,得出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2)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加法运算律计算:(1)31+(-28)+28+69;(2)16+(-25)+24+(-35);(3)⎝⎛⎭⎪⎪⎫+635+⎝ ⎛⎭⎪⎪⎫-523+⎝ ⎛⎭⎪⎪⎫425+⎝ ⎛⎭⎪⎪⎫1+123. 解析:(1)把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2)可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3)可把相加得到整数的数相加. 解:(1)31+(-28)+28+69=31+[(-28)+28]+69=31+0+69=100;(2)16+(-25)+24+(-35)=16+24+(-25)+(-35)=(16+24)+[(-25)+(-35)]=40+(-60)=-20;(3)⎝⎛⎭⎪⎪⎫+635+⎝ ⎛⎭⎪⎪⎫-523+⎝ ⎛⎭⎪⎪⎫425+⎝ ⎛⎭⎪⎪⎫1+123=⎝ ⎛⎭⎪⎪⎫635+425+⎝ ⎛⎭⎪⎪⎫-523+⎝ ⎛⎭⎪⎪⎫223=11+(-3)=8. 方法总结: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探究点二:加减混合运算【类型一】 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将下列式子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用两种读法将它读出来.(-13)-(-7)+(-21)-(+9)+(+32)解析:先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和加号;读有理式,式子中第一项的符号,要作为这一项的符号读出正负来,式子中的符号就读作加或减.解:(-13)-(-7)+(-21)-(+9)+(+32)=-13+7-21-9+32.读法一:负13、正7、负21、负9、正32的和;读法二:负13减去负7减去21减去9加上32.方法总结:注意掌握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类型二】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1)-9.2-(-7.4)+915+⎝ ⎛⎭⎪⎪⎫-625+(-4)+|-3|; (2)-1423+11215-⎝ ⎛⎭⎪⎪⎫-1223-14+⎝ ⎛⎭⎪⎪⎫-11215; (3)23-18-⎝ ⎛⎭⎪⎪⎫-13+⎝ ⎛⎭⎪⎪⎫-38. 解析:本题根据有理数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运用加法运算律,。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本章在展示了负数引进的必要性,并初步学习了有理数分类之后,给出了数轴的概念,学习数轴,既可以加深对有理数分类的理解,也是为学习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作准备,初中阶段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都需要借助数轴来直观展示其解集,数轴知识更是学习函数的基础。

因此,无论是数轴本身的工具作用,还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对学生后期数学学习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初中,本来对负数概念就难以理解,现在让他们学习用图形来表示有理数,无疑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因此,要考虑初一学生感性大于理性的年龄特点,同时考虑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特点,应选择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生活素材作为媒介,将新知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展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轴的概念,能读出数轴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有理数,能将任意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线的长短、角的大小、时间和温度可以借助刻度尺、量角器、钟表和温度计来表示,在老师的引导下,类比联想到我们学过的数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通过量角器的使用需要知道起点和方向和单位刻度,联想到数轴的三要素。

通过例题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了由身边熟悉的物品提升到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跟生活紧密相连,经历由自己思考、归纳得出新知,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合作讨论,感知团结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

2.教学难点:数轴概念的得出过程,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分析和学习方法指导1.教学方法分析:根据学情,以学生学习用具、教室里的钟和学生熟悉的温度计为突破口,引出数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引导学生联想我们学过的有理数是否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以量角器的示数需要知道刻度起点,单位刻度和旋转方向,引出数轴的三要素;通过例题和练习,掌握数轴的定义和作用,并为下节课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学习做准备。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加减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加减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
2.教学难点:
(1)有理数加减法符号的确定:学生容易混淆同号相加和异号相减的规则,导致运算错误。
(2)带有绝对值的有理数加减法:学生难以理解绝对值在加减法运算中的作用,无法正确计算。
(3)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减运算:学生缺乏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快速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运算:学生运算速度慢,容易出错,需要提高运算效率。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历史背景介绍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通过网络资源查找其他有趣的关于有理数加减法的题目和解法,或者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有理数的加减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有理数的加减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有理数的加减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减运算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有理数加减法运算,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4.数学运算: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5.模型认知:使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减法运算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
9.提供一些有关有理数加减法的趣味性问题或数学谜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加减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加减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新版)沪科版
答案:
(1) $(-3) + 7 = 4$
(2) $(-2.5) + (-3.5) = -6$
(3) $(-4) + 0 = -4$
(4) $5 + (-5) = 0$
例题2:计算下列各式:
(1) $(-\frac{1}{3}) + (\frac{2}{3})$
(2) $(-\frac{4}{5}) + (-\frac{1}{5})$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讨论,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具体情境中,提高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学会了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准备与有理数加法相关的练习册和习题集,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辅助材料:
-准备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总结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加法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准备一系列与有理数加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图片或情境描述,以便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
-制作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动画视频,通过动态演示加法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同号和异号有理数相加的规律。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深化了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数学运算能力,还培养了逻辑思维、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
2.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以下当堂检测内容:
a.基础知识题:包括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法则的运用,以及数轴模型的应用。

【最新沪科版精选】沪科初中数学七上《1.0第1章 有理数》word教案.doc

【最新沪科版精选】沪科初中数学七上《1.0第1章 有理数》word教案.doc

第一章复习教案小结 评价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整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本章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过程,感受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取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成功体验。

学情介绍通过复习、归纳、总结,使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内容分析本节课全面系统地复习有理数的知识,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

难点:负数和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导语:本节课我们复习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数等有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问题展示】本章从引入负数开始,把小学学习的数一起纳入有理数的范畴,我们学习的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从数轴上看,小学学习的数都是在原点右边(含原点),引入负数以后,数轴的左边就有了实际意义,原点所表示的0也不再是最小的数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从左和向右越来越大,如图,A点所表示的数小于B点所表示的数,而D点所表示的数在四个数中最大。

我们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则AO>BO>CO,这个距离就是我们说的绝对值。

由AO>BO>CO可知,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其数值反而越小。

由上图中还可以知道CO=DO,即C,D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C,D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又它们在原点两侧,那么这两数互为相反数。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就是在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等距的两点所表示的数。

利用数轴,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许多题目。

例1:(1)求出大于5-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2)求出适合3<│x │<6的所有整数;(3)试求方程│x │=5的解;(4)试求方程│x │<3的解。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除法》教案1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除法》教案1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除法》教案1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除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2.经历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过程,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理解零不能做除数.4.理解除法转化为乘法,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5.会运用除法法则求两个有理数的商,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教学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教学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2.学生学法:通过练习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探究解决问题一:已知3x=15,则x=;-3x=15,则x=.探究解决问题二:4×=-20;-8×=40.你是如何计算的?探究解决问题三:根据乘除互逆运算关系,你能求下列两数的商吗?乘法除法2×3=66÷2=6÷3=-2×3=-6-6÷2=-6÷3=-2×(-3)=-6-6÷(-2)=-6÷(-3)=你能发现有理数除法又是如何计算的?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新知一有理数除法法则一交流: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与被除数、除数符号有何关系?2. 商的绝对值与被除数、除数符号有何关系?3.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为多少?有理数除法法则一:1.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 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仍得零,零不能做除数。

1.小学里学过有关倒数的概念是什么?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用1除以这个数) 4和32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为什么没有? 2.小学里学过的除法与乘法有何关系?例如10÷0.5=10×2;0÷5=0×51,你能总结出一句话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5÷0=?,0÷0=?呢?(这些式子无意义)也就是说0是没有倒数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大小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大小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大小【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获得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教学活动经验.2.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会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3.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得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大小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经历有理数方法的得出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通过比较有理数大小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重点是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难点】难点是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1)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哪个地方高?(2)今天的气温是3℃,冰箱里的气温调节为-1℃,室外温度和冰箱里的温度谁高?(3)某一天,老师对小亮和小明两位同学进行量化评估,老师给小亮记-3分,给小明记1分,这天哪位同学表现好一些?在这些数的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1)设海平面高度为0米,潜水员甲潜入海平面下方10米,记作-10米,潜水员乙潜入海平面下方20米,记作-20米,哪位潜水员的位置低?(2)今年1月1日,最低气温零下10°C,记作-10°C,某某最低气温零下3℃,记作-3℃,哪个地方更冷?结合数轴思考,说出你的发现.【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画出数轴,结合数轴观察各对数的特征,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得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情境1中(1)珠穆朗玛峰高.(2)室外温度更高.(3)小明同学表现好.正数与负数比较,正数大于负数.情境2中(1)潜水员乙的位置低,(2)更冷.【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正数与负数比较谁大?0与负数比较哪个大?问题2在数轴上哪边数较大?【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的两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问题1如何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问题2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有几种方法?【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有两种方法:(一)利用数轴比较两个负数,(二)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_______.°C,-2°C,-5°C,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100,-101,-100.01,-99,-99.9中,最小的是______,最大的是______.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位置如图,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aB.a>bC.a>aD.-a<-b7.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连接各数.-1.5,-0.5,-3.5,-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并用“<”连接.0.5,-1.5,0,-115,-5.2.【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大小的比较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1.0,1,2,3℃<-5℃<-2℃-997.解:将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从数轴上可以看出:-5<-3.5<-1.5<-0.5.8.-5.2<-1.5<-11 5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如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两个负数如何比较?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15页“练习”和第16页“”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反数、绝对值的基础上,讲述有理数的大小,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已学知识,把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进行系统的概括,体验出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入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时,借助对温度高低的排列,初步感知有理数的大小排列.再让学生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可以看到表示它们的各点是从左到右的顺序,由此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的规定:“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在这部分教学中,主要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讲解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时,采用把两个负数在数轴上表示,利用在数轴上的数“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得出“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的结论.同时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是学生在初入初中阶段遇到的第一章数学课程,对学生来说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的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运算及其性质,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有理数,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但对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理解有理数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2.有理数的性质3.有理数的运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探究有理数的知识。

2.运用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内容,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基本知识。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基础题,然后进行提高题和拓展题的练习。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解答,确保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3绝对值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3绝对值教案(新版)沪科版
3.数轴操作法: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不同数的绝对值,直观地感受绝对值的意义。通过数轴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提高直观想象能力。
4.小组讨论法: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绝对值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素养。
5.游戏化教学:设计一些关于绝对值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数学建模:利用数轴表示绝对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3.直观想象:通过数轴直观表示绝对值,培养学生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4.数据分析:在学习绝对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课堂纪律良好,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而有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则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管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综合分析,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加强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时存在困难。他们对于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和绝对值的表示方法不够清晰。为了改进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数轴的直观教学:我会在课堂上更加注重数轴的直观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轴的概念和应用。例如,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让学生在上面标出不同的点,并计算它们的绝对值。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7近似数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7近似数教案(新版)沪科版
3. 近似数的精确度
- 精确度的定义
- 有效数字与精确度的关系
- 近似数的精确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4. 近似数的四则运算
- 近似数加减乘除的基本规则
- 运算过程中精确度的保持与调整
- 近似数运算的误差分析
5. 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测量数据中的近似数处理
- 科学研究中的近似数使用
- 工程计算中的近似数应用
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近似数的掌握情况。
3. 拓展:讨论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近似数例子,与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
1. 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
2. 学生课堂参与度。
3. 学生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形成数感,增强对数学符号和数学表达式的认识。
强调近似数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近似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知识点梳理
1. 近似数的概念
- 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区别
- 近似数的产生原因和应用场景
2. 近似数的表示方法
- 四舍五入法
- 科学记数法
- 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2)近似数的四则运算:在四则运算中,如何处理近似数,使得运算结果既满足精确度要求,又便于实际应用。
难点解析:讲解近似数运算的技巧,如保留足够的有效数字、避免计算过程中的误差累积等。
(3)实际问题中的近似数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近似数求解。
难点解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近似数进行求解,例如:计算圆的面积时,将圆周率π近似为3.14。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2有理数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2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的定义,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3.运用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性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4.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例如,通过讲解购物时找零、烹饪时调味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古代数学家刘洪的故事,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理数的图形表示,如数轴,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启发,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思想,体会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共同探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
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小组成员互评、自评,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教案】有理数的大小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教案】有理数的大小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教案】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大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通过温度计类比数轴,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的推理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情介绍学生在学习了数轴以及绝对值的基础上,抽象出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法则,学生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内容分析教材首先带领学生复习数轴的内容,提供学生进行观察的材料,从数轴上数的特征得到对有理数大小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总结抽象出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法则,本课知识是数轴知识学习的继续与发展,在学习了数轴后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容易从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中判断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法则。

难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导语: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那么,引进负数以后,怎样比较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呢?例如,1与2-哪个大?3-与4-哪个大?讲授新课【问题展示】任意写出两个正数,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它们的点,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的对应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1℃与2-℃哪个温度高?1-℃与0℃哪个温度高?这个关系在温度计上表现为怎样的情况?师:把温度计横过来放,就像一条数轴,能否从中发现在数轴上怎样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合作探究】生: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问题解答】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是比左边的数大。

根据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相对位置,在应用中我们也常说: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问题展示】将有理数3,0,651,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生: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教案教学设计(17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教案教学设计(17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1章有理数教学设计1.1 正数和负数 (1)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 (1)第2课时有理数的分类 (4)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7)第1课时数轴 (7)第2课时相反数 (10)第3课时绝对值 (12)1.3 有理数的大小 (14)1.4有理数的加减 (16)1.4.1. 有理数的加法 (16)1.4.2. 有理数的减法 (19)1.4.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2)1.5 有理数的乘除 (25)1.5.1. 有理数的乘法 (25)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 (25)第2课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27)1.5.2. 有理数的除法 (28)1.5.3. 乘、除混合运算 (31)1.6 有理数的乘方 (34)第1课时乘方 (34)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 (36)1.7 近似数 (38)本章复习 (41)1.1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使学生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教学重点】重点是理解正负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难点是正、负数的意义.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我先向同学们作个自我介绍,我姓××,大家可以叫我××老师,身高××米,体重××千克,今年××岁,教龄是××年,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一些数,它们是些什么数呢?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等整数;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所以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看到了哈尔滨、北京、上海三个城市某天的温度表示,如果没有播音员的解说,你能明白这些数的确切含义吗?【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不够用了,从而引出负数.情境1中让学生发现数不够用了.情境2中让学生体验了负数的存在和意义.【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负数存在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有趣的情境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相反意义的量问题1阅读教材第2页中的图表,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举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问题2观察上面所找出的相反意义的量,它们在意义上是什么关系?它们都是数量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生活,在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2.正负数的概念问题1把上面涉及的数都列出来,并分组归类.可以分为几类?每类各具备怎样的特征?问题2把0放在哪一类?0表示什么意义呢?【教学说明】一方面让学生经历数的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明确正负数的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感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表示没有,还表示正负数的分界.【归纳结论】如3,1.2,12,100,286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如-3,-1.5,-150,-23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正数前可加正号“+”,通常情况下正数前的正号可省略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各对量中,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A.购进50斤苹果与卖出-50斤苹果B.高于海平面786米与低于海平面230米C.向东走-9米和向西走10米D.飞机上升100米与前进100米2.在+2.7,-10.2,2.4,+57,-3.6,0,152中,正数有()A.6个B.4个C.3个D.2个3.下列说法:(1)不带“-”的数都是正数;(2)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3)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4)0℃表示没有温度.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4.一个物体沿着东、西两个方向运行,设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1)向东运动2米,记作________,向西运动4米,记作________;(2)+3米表示向______运动______米,-6米表示向______运动______米;(3)物体原地不动时,记作________米.5.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m,记作-155m,福州鼓山绝顶峰高于海平面919m,记作________m.6.观察下列各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1,-2,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仪表顺时针旋转80°记作-80°,18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李先生上星期五买进某公司股票7 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1)这五天中,哪几天的股票是上涨的?哪几天的股票是下跌的?(2)哪天股票上涨得最多?你能算出这天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吗?【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利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答案】1.B 2.B 3.A4.(1)+2 -4 (2)东3西6 (3)05.+9196.5 -6 77.仪表逆时针旋转180°8.解:(1)星期一、星期二股票上涨;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股票下跌.(2)由表格知,星期二股票上涨得最多,上涨了4.5元.这天收盘时每股是27+4+4.5=35.5(元).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相反意义的量具备的要素是什么?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举例说明.2.什么叫有理数?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举例说明.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4页“练习”和第5页“习题1.1”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第2课时有理数的分类【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2.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分类”方法的理解.【情感态度】由已学知识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重点是知道有理数的含义及分类.【教学难点】难点是有理数的分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框里:-16,0.04,12,23,+32,0,-3.6,-4.5,+0.9.【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情境1中,数0能放入正数框或负数框里吗?你认为有理数还可以怎样分类?【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将数分类时发现数0的特点.情境1让学生发现数0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情境2让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其他分类方法.【教学说明】通过实现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数0的意义及有理数的分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会进行有理数的分类,同时,有趣的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有理数的概念问题1什么是有理数?上面提到的数都是有理数吗?问题2同学们学过的数中,有没有不是有理数的?举例说明.【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问题1有理数按定义如何分类?问题2有理数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教学说明】一方面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的分类依据,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的分类方法.【归纳结论】有理数的分类:(1)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2)按有理数的符号分类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有理数是正数和负数的总称B.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总称C.有理数是非负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的总称D.有理数是非正有理数和正有理数的总称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有理数中,零的意义仅表示没有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有理数C.0是最小的整数D.0不是偶数3.将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50,+10,1,15-,+102,51.2,-3.06,0,02.,1113+.其中正整数有______________,分数有______________ ,正分数有______________,非正数有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中:-3,15,3.6,132-,0,+235,-0.75,+3,-2 005,310+,76.正数:{},负数:{},整数:{},分数:{},负整数:{},非负数:{}.【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数0的意义及有理数的分类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答案】1.A 2.B3.+10,1,+102,15-,51.2,-3.06,02.,1113+51.2,02.,1113+,-50,15-,-3.06,04.正数:{15,3.6,+235,+3,310+,76}负数:{-3,132-,-0.75,-2005}整数:{-3,0,+235,+3,-2005,76}分数:{15,3.6,132-,-0.75,310+}负整数:{-3,-2005}非负数:{15,3.6,0,+235,+3,310+,76}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叫有理数?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举例说明.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5页“习题1.1”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数轴【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过程与方法】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轴”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数轴”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的理解;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反数”和“绝对值”的理解;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利用数轴表示相反数打下基础.【情感态度】通过画数轴,增强学生学习的耐心,认识到数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教学重点】重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难点】难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支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同学们,你们能否尝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并且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呢?【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画图表示位置时,注意方向性、起始位置和单位长度的选取,从而得到数轴.情境1中由学生读出,然后其他学生判断.情境2中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从左到右表示从西到东的方向.在直线上任意取一个点O表示汽车站的位置,规定1个单位长度(线段OA的长代表1m),分别用数标出柳树、槐树、电线杆、汽车站的位置.【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数轴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会画出数轴并能用数表示数轴上点的位置,同时,有趣的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数轴的概念问题1 什么是数轴?温度计可以看作表示正数、0、负数的直线吗?问题2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一个数轴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单位长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表示正有理数的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有理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表示0的点是原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有关数轴的说法正确的是()A.数轴是一条直线B.数轴是一条线段C.数轴是一条射线D.直线是数轴2.A为数轴上表示-1的点,将A点沿数轴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B点,则B点所表示的数为()A.-3B.3C.1D.1或-33.图中哪一个表示数轴?不是数轴的请说明原因.4.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5.在下面数轴上:(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6.小明、小兵、小颖三人的家和学校在同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星期天老师到这三家进行家访,从学校出发先向东走250m到小明家,后又向东走350m到小兵家,再向西行800m 到小颖家,最后又回到学校.(1)以学校为原点,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小明、小兵、小颖家的位置.(2)小明家距离小颖家多远?(3)这次家访,老师共行了多少千米的路程?【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数轴的概念、数轴的画法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相应的有理数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1.A 2.A3.解:(1)是数轴,它是具备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2)不是数轴,因为单位长度不一致.(3)不是数轴,因为没有原点和单位长度.(4)不是数轴,因为它是射线不是直线.(5)不是数轴,一是没有标明正方向;二是负数的排序有错误,从原点向左依次是-1,-2,-3,….4.解:A,B,C,D,E各点分别表示:-3,5.5,3,-0.5,-1.5.5.解:(1)表示-2,3,-4,0,1各数的点分别是:F,C,B,O,G.(2)A,H,D,E,O各点分别表示:4,-1,-3,2,0.6.解:(1)以向东为正,100m为单位长度,可建立数轴如图:(2)小明家距离小颖家450m;(3)250+350+800+200=1600(米)=1.6(千米)所以这次家访,老师共行了1.6千米的路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9页“练习”、第10页“练习”、第11页“练习”及第12页“习题1.2”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出数轴、数轴的画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第2课时相反数【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过程与方法】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相反数”的概念,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反数”的理解,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利用相反数表示数的关系及以后的相关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情感态度】通过求一个数的相反数,认识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教学重点】重点是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教学难点】难点是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和双重符号的简化.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观察:2与-2,4与-4,12与-12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思考:2有相反数吗?是什么?-13有相反数吗?是什么?0呢?任何数都有相反数吗?有几个相反数?【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相反数,从而会求相反数.由情境1让学生观察数的特点,引出相反数的概念,让学生独立思考情境2,归纳、总结出相反数的特征.【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相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并知道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同时,有趣的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相反数的概念问题1什么是相反数?相反数表示的是几个数的关系?问题2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怎样的关系?0的相反数是什么?【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是0.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几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为()A.-(-8)和+(+8)B.-(+8)与+(-8)C.+(-8)与-(+8)D.-(-8)与-(+8)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是相反数B.- 12和+35是相反数C.- 12的相反数是2 D.-0.5的相反数是1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相为相反数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必是一个正数,一个负数C.π的相反数是-3.14D.1.5与-32互为相反数4.-1.6是________的相反数._________的相反数是0.3.5.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1)+17;(2)-3;(3)0;(4)0.15;(5)-123;(6)-x.【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相反数的概念以及性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1.D 2.D 3.D 4.1.6 -0.35.解:(1)+ 17的相反数是-17;(2)-3的相反数是3;(3)0的相反数是0;(4)0.15的相反数是-0.15;(5)-123的相反数是123;(6)-x的相反数是x.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相反数?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10页“练习”及第12页“习题1.2”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数轴的基础上,从实例出发,引出相反数的含义,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提出想法,相互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第3课时绝对值【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熟悉绝对值符号,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作用;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过程与方法】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绝对值”的概念,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及以后的相关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情感态度】通过求绝对值,认识到绝对值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教学重点】重点是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教学难点】难点是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一、情景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观察:在数轴上,表示4与-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表示- 12与12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思考:在数轴上,表示数ɑ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应该如何表示?表示数0的点呢?【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表示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时,注意点在原点的哪一侧.情境1让学生观察不同点到原点的距离,引出绝对值的概念.情境2中表示原点左、右两侧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表示方法,即绝对值的表示方法.【教学说明】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绝对值是表示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同时,有趣的情境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绝对值的概念问题1什么是绝对值?0的绝对值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问题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3的绝对值是在________上表示-3的点到________的距离,-3的绝对值是________.2.绝对值是12的正数是________,绝对值是3.5的负数是________.绝对值是0的有理数是________,绝对值是734的有理数是________.3.绝对值是5的数有________个,是________________;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这两个数分别为________.4.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712,+110,-4.75,0.5.5.正式足球比赛所用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面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负数表示每个球的质量与规定质量的差(单位:克),检测结果为:-20,+13,-19,+16,+15,-8.请指出哪个足球的质量好一些,并用绝对值的知识进行说明.6.数轴上与原点距离小于3的且表示整数的点有多少个?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有多少个?它们是什么?【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绝对值的概念,如何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答案】1.数轴原点 32.12 -3.5 0 ±73 43.2 ±5 2,-26解: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小于3的点有无数个,但是表示整数的点却只有-2,-1,0,1,2这5个.而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则有3个,它们分别是0,1,-1.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绝对值?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教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11页“练习”及第12页“习题1.2”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反数的基础上,从实例出发,引出绝对值的含义,教学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加减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加减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的这节课是关于有理数减法的,我觉得整体上还算是顺利,但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改进。
首先,我觉得在课前的自主探索环节,学生们对于有理数减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虽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对于减法的原理并没有完全理解。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在这个环节加入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去思考,从而激发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3. 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减法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
1. 教学PPT:通过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实例。
2. 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实际问题: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减法来解决问题。
4. 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有理数减法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5. 学习平台:利用学习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6. 教学辅助工具:使用计算器、数学工具箱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实施过程
八、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原理。
2. 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3. 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过程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3.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今年年初,一股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南方有的地区的温度达到-1℃,北方有的地区甚至达-25℃,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负数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2.5,+43,0,-3.14,120,-1.732,-27中,正数是______________;负数是______________.解析:区分正数和负数要严格按照正、负数的概念,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有-1,-3.14,-1.732,-27;正数有2.5,+43,1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答案为2.5,+43,120;-1,-3.14,-1.732,-27.方法总结:对于正数和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要看其本质是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探究点二: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温泉河的水位升高0.8m 时水位变化记作+0.8m ,那么水位下降0.5m 时水位变化记作( )A .0mB .0.5mC .-0.8mD .-0.5m解析:由水位升高0.8m 时水位变化记作+0.8m ,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 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 ,故选D.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类型二】 用正、负数表示误差范围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局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 ,511mL ,489mL ,473mL ,527mL ,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解析:+30mL 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 ,-30mL 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 ,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解:“500±30(mL)”是指500mL 为标准容量,470~530(mL)为合格范围,因此503mL ,511mL ,489mL ,473mL ,527mL 在合格范围内,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合格的.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三、板书设计正数和负数⎩⎪⎨⎪⎧正、负数的定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确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经历讨论、探索、交流、合作等过程获得新知,并能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第2课时 有理数的分类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重点) 2.会把所给的有理数填入相应的集合;(难点)3.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探索的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某天毛毛看报纸,见到下面一段内容:冬季的一天,某地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达到-10℃,平均气温是0℃,而同一天北京的气温-3℃~7℃.这里出现了哪些数?我们到目前为止学过了哪些数?你能试着将它们进行分类吗?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进行分类命名.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概念 【类型一】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下列各数:-45,1,8.6,-7,0,56,-423,+101,-0.05,-9中,( )A .只有1,-7,+101,-9是整数B .其中有三个数是正整数C .非负数有1,8.6,+101,0D .只有-45,-445,-0.05是负分数解析:根据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整数包括1,-7,0,+101,-9,故选项A 错误;正整数只有两个,即1和+101,故选项B 错误;非负数包括有1,8.6,+101,0,56,故选项C 错误;负分数包括-45,-423,-0.05,故选项D 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当有理数只含有单个符号时,带负号的数即为负数.然后再区分是整数还是分数. 【类型二】 对数“0”的理解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A .3B .4C .5D .0解析:0除了表示“无”的意义,还表示其他的意义,所以②不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不正确;其他的都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0”表示的意义非常广泛,比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0,8,-712,334,-10%,3101,2,0,3.14,-67,37,0.618,-1.正数:{ }; 负数:{ }; 整数:{ };分数:{ }.解析:要将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里,首先要弄清楚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其次要弄清楚每个数的特征. 解:正数:{8,334,3101,2,3.14,37,0.618};负数:{-10,-712,-10%,-67,-1};整数:{-10,8,2,0,-67,-1};分数:{-712,334,-10%,3101,3.14,37,0.618}.方法总结:在填数时要逐个考察给出的每一个数,看它是什么数,是否属于某一类数;逐个填写相应括号,从给出的数中找出属于这个类型的数,避免出现漏数的现象.探究点三:和正、负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5个数、第2016个数吗?(1)一列数:1,-2,3,-4,5,-6,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列数:-1,12,-3,14,-5,16,____,____,____,….解析:(1)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n ;(2)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是,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1n.解:(1)7,-8,9;第10个数为-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6个数是-2016; (2)-7,18,-9;第10个数为1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6个数是12016.方法总结:解答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排列的特征.三、板书设计1.有理数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①按定义分类为: ②按性质分类为: 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有理数分类的教学,要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教师直接分类带来学习的枯燥性.要有意识地突出“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渗透,明确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且分类结果应是无遗漏、无重复的.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 数 轴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重点)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难点)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医生在给病人测量体温时常使用温度计,请尝试画出你想象中的温度计,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交流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请找出一支温度计从外观上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认识数轴下列图形中是数轴的是( )A. B.C. D.解析:A中的没有单位长度,错误;B中没有正方向,错误;C中满足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正确;D中没有原点,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要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要抓住它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探究点二: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类型一】读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指出如图中所表示的数轴上的A、B、C、D、E、F各点所表示的数.解析:要确定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可利用以下步骤:(1)确定符号,在原点右边为正数,在原点左边为负数;(2)确定数字,即距离原点是几个单位长度.解:由图可知,A点表示-4.5;B点表示4;C点表示-2;D点表示5.5;E点表示0.5;F点表示7.方法总结:在确定数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点是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对于点A、D这种情况,要注意它们所表示的数是在哪两个整数之间.【类型二】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5,2.5,3,-52,0,-3,312.解析:画数轴必须具备“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时,注意数的符号和该数到原点的距离.解:如图.方法总结: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时,首先由数的性质符号确定该数应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然后再根据该数到原点的距离,确定位置.【类型三】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数轴上的点A 表示的数是+2,那么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5 B .±5 C .7 D .7或-3解析: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有2个,分别是7或-3,故选D.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考虑两种情况,即要求的点在已知点的左侧或右侧. 三、板书设计 1.数轴(1)原点;(2)正方向;(3)单位长度.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间的关系原点表示零;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 教学反思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桥梁,教学时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第2课时相反数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并能求给定数的相反数,了解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重点)2.掌握双重符号的化简;(难点)3.通过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相反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两个学生在讲台前背靠背站好(分左右),规定向右为正(正号可以省略),向右走2步,向左走2步各记作什么?从数轴上观察,这两位同学各走的距离都是2步,但方向相反,可用2和-2表示,这两个数具有什么特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相反数的意义【类型一】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16,-3,0,-12015,m,-n.解析:只需将各数前面的正、负号换一下即可,但要注意0的相反数是0.解:-16,3,0,12015,-m,n.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需改变它前面的符号,符号后面的数不变;0的相反数是0.【类型二】 相反数的几何意义(1)数轴上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在数轴上,若点A 和点B 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点A 在点B 的左侧,并且这两个数的距离是12.8,则A =______,B =______.解析:(1)左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右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或-3.它们互为相反数;(2)∵点A 和点B 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原点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相等,原点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等于6.4.∵点A 在点B 的左侧,∴这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6.4,6.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解题时应从相反数的意义入手,明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到原点距离相等.【类型三】 相反数与数轴相结合的问题如图,图中数轴(缺原点)的单位长度为1,点A 、B 表示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点C 所表示的数为( )A .2B .-4C .-1D .0 解析:由题意如图,数轴向右为正方向,数轴(缺原点)的单位长度为1,∴点C 所表示的数为-1,故应选C.方法总结:先在数轴上找到原点,从而确定点C 所表示的数,同时牢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探究点二:多重符号的化简化简下列各数:(1)-(-8)=______;(2)-⎝⎛⎭⎪⎪⎫+1518=______;(3)-[-(+6)]=______;(4)+⎝ ⎛⎭⎪⎪⎫+35=______.解析:答案为(1)8;(2)-1518;(3)6;(4)35.方法总结:化简多重符号时,只需数一下数字前面有多少个负号,若有偶数个,则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则结果为负.三、板书设计 1.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 2.多重符号的化简(1)偶数个“-”号,结果为正数; (2)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数. 教学反思从具体的场景出发,利用数轴引导学生感受相反数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从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第3课时 绝对值教学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重点)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求这个数.(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从一栋房子里,跑出有两只狗(一灰一黄),有人在房子的西边3米处以及房子的东边3米处各放了一根骨头,两狗发现后,灰狗跑向西3米处,黄狗跑向东3米处分别衔起了骨头.问题:1.在数轴上表示这一情景. 2.两只小狗它们所跑的路线相同吗? 3.两只小狗它们所跑的路程一样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我们只需要考虑数的大小而不考虑方向.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绝对值的代数与几何意义 【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3的绝对值是( ) A .3 B .-3 C .-13 D.13解析:根据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所以-3的绝对值是3.故选A.方法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类型二】 利用绝对值求有理数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23,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 解析:∵23或-23的绝对值都等于23,∴绝对值等于23的数是23或-23,故填23或-23.方法总结: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数(0除外)的值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探究点二: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含绝对值的计算 【类型一】 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应用若|a -3|+|b -2015|=0,求a ,b 的值. 解析:由绝对值的性质可得|a -3|≥0,|b -2015|≥0.解:由题意得|a -3|≥0,|b -2015|≥0,又因为|a -3|+|b -2015|=0,所以|a -3|=0,|b -2015|=0,所以a =3,b =2015.方法总结:如果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这几个非负数都等于0. 【类型二】 含绝对值的化简计算化简:⎪⎪⎪⎪⎪⎪⎪⎪-35=______;-|-1.5|=______;|-(-2)|=______.解析:⎪⎪⎪⎪⎪⎪⎪⎪-35=35;-|-1.5|=-1.5;|-(-2)|=|2|=2.方法总结: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解答.即若a >0,则|a |=a ;若a =0,则|a |=0;若a <0,则|a |=-a .【类型三】 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53届世乒赛于201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在苏州举办,此次比赛中用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乒乓球质量检测的结果(单位:克,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一号球 二号球 三号球 四号球 五号球 六号球 -0.50.10.2-0.08 -0.15(1)请找出三个误差相对较小一些的乒乓球,并用绝对值的知识说明.(2)若规定与标准质量误差不超过0.1g 的为优等品,超过0.1g 但不超过0.3g 的为合格品,在这六个乒乓球中,优等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是哪几个乒乓球?请说明理由.解析:由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离原点越近.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距离标准质量越小,即绝对值越小,就越接近标准质量.解:(1)四号球,|0|=0,正好等于标准的质量,五号球,|-0.08|=0.08,比标准球轻0.08克,二号球,|+0.1|=0.1,比标准球重0.1克;(2)一号球|-0.5|=0.5,不合格,二号球|+0.1|=0.1,优等品,三号球|0.2|=0.2,合格品,四号球|0|=0,优等品,五号球|-0.08|=0.08,优等品,六号球|-0.15|=0.15,合格品.方法总结:判断质量、零件尺寸等是否合格,关键是看偏差的绝对值的大小,而与正、负数无关. 三、板书设计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用符号表示为:|a |=⎩⎪⎨⎪⎧a (a >0),0(a =0),-a (a <0)或|a |=⎩⎪⎨⎪⎧a (a ≥0),-a (a <0).教学反思绝对值这个名词既陌生,又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数学术语,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教给学生探索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做到形数兼备、数形结合.1.3 有理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重点)2.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正确地使用“>”或“<”号连接.(重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如图所示:(1)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______上海;北京______上海;北京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广州.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借助数轴比较大小【类型一】 借助数轴直接比较数的大小画出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连接:+5,-3.5,12,-112,4,0.解析: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标出表示各数的点,然后根据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进行比较. 解:如图所示.因为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所以-3.5<-112<0<12<4<+5.方法总结:此类问题是考查有理数的意义以及数轴的有关知识,正确地画出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类型二】 借助数轴间接比较数的大小已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比较a 、b 、-a 、-b 的大小,正确的是( )A .a <b <-a <-bB .b <-a <-b <aC .-a <a <b <-bD .-b <a <-a <b解析:由图可得a <0<b 且|a |<|b |,则有-b <a <-a <b .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数轴和绝对值的相关知识,从数轴上获取信息,判断数的大小. 探究点二:根据正、负数性质及法则比较大小 【类型一】 根据正、负数性质及法则比较大小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3和-5; (2)-3和-5; (3)-35和-34.解析:(1)根据正数大于负数;(2)、(3)根据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解:(1)因为正数大于负数,所以3>-5;(2)因为|-3|=3,|-5|=5,3<5,所以-3>-5; (3)因为⎪⎪⎪⎪⎪⎪⎪⎪-35=35,⎪⎪⎪⎪⎪⎪⎪⎪-34=34,35<34,所以-34<-35.方法总结: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应先化简各数的符号,再利用法则比较数的大小. 【类型二】 有理数的最值问题设a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最小的正整数,则a 、b 、c 三数分别为( ) A .0,-1,1 B .1,0,-1 C .1,-1,0 D .0,1,-1解析:因为a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所以a =0,因为b 是最大的负整数,所以b =-1,因为c 是最小的正整数,所以c =1,综上所述,a 、b 、c 分别为0、-1、1.故选A.方法总结: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最大的负整数是-1;最小的正整数是1. 三、板书设计1.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运用法则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正数与0的大小比较 负数与0的大小比较 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基础出发,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1.4 有理数的加减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重点)3.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在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例如,某队进4个球,失2球,则净胜球为4+(-2),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1)(-0.9)+(-0.87);(2)⎝ ⎛⎭⎪⎪⎫+456+⎝ ⎛⎭⎪⎪⎫-312;(3)(-5.25)+514;(4)(-89)+0.解析: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首先判断这两个数是同号两数、异号两数还是同0相加,然后根据相应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解:(1)(-0.9)+(-0.87)=-1.77; (2)⎝ ⎛⎭⎪⎪⎫+456+⎝ ⎛⎭⎪⎪⎫-312=113;(3)(-5.25)+514=0;(4)(-89)+0=-89.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探究点二:有理数加法的应用【类型一】 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股民默克上周交易截止前以收盘价67元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元44.5-1-2.5-6(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多少元?解析:(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2)分别求出这五天的价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得解.解:(1)67+(+4)+(+4.5)+(-1)=74.5(元),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2)星期一:67+4=71(元),星期二:71+4.5=75.5(元),星期三:75.5+(-1)=74.5(元),星期四:74.5+(-2.5)=72(元),星期五:72+(-6)=66(元),∴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66元.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类型二】 和有理数性质有关的计算问题已知|a |=5,b 的相反数为4,则a +b =________.解析:因为|a |=5,所以a =-5或5;因为b 的相反数为4,所以b =-4.则a +b =-9或1. 方法总结:本题涉及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漏解. 三、板书设计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 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教学反思本课时利用情境教学、解决问题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重点)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下图是2015年1月30日北京天气预报网上的北京天气情况,从下图我们可以得知北京从周五到下周二的最高温度为6℃,最低温度为-5℃.那么它的的温差怎么算?6-(-5)=?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减法法则计算:(1)7.2-(-4.8);(2)-312-514.解析:先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解:(1)7.2-(-4.8)=7.2+4.8=12;(2)-312-514=-312+⎝⎛⎭⎪⎪⎫-514=-⎝⎛⎭⎪⎪⎫312+514=-834.方法总结: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要特别注意减数的符号.探究点二:有理数减法的应用【类型一】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上海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1℃,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 )A.5℃B.6℃C.7℃D.8℃解析:由题意得6-(-1)=6+1=7(℃),故选C.方法总结:要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答.【类型二】应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判定正负性已知有理数a<0,b<0,且|a|>|b|,试判定a-b的符号.解析:判断a,b差的符号,可能不好理解,不妨把它转化为加法a-b=a+(-b),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判定.解:因为b<0,所以-b>0.又因为a<0,a-b=a+(-b),且|a|>|b|,即|a|>|-b|,所以取a 的符号,而a<0,因此a-b的符号为负号.方法总结:此类问题如果是填空或选择题,可以采用“特殊值”法进行判断;若是解答题,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通过运算法则来解答.三、板书设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实例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巩固解题技能,在小组交流中体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运算魅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运算法则.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3.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能够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重点)2.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雷达记录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变化 记作上升4.5千米 +4.5千米下降3.2千米 -3.2千米上升1.1千米 +1.1千米下降1.4千米 -1.4千米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多少千米?小组探究此时飞机与起飞点的高度,得出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2)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加法运算律计算:(1)31+(-28)+28+69;(2)16+(-25)+24+(-35);(3)⎝⎛⎭⎪⎪⎫+635+⎝ ⎛⎭⎪⎪⎫-523+⎝ ⎛⎭⎪⎪⎫425+⎝ ⎛⎭⎪⎪⎫1+123. 解析:(1)把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2)可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3)可把相加得到整数的数相加. 解:(1)31+(-28)+28+69=31+[(-28)+28]+69=31+0+69=100;(2)16+(-25)+24+(-35)=16+24+(-25)+(-35)=(16+24)+[(-25)+(-35)]=40+(-60)=-20;(3)⎝⎛⎭⎪⎪⎫+635+⎝ ⎛⎭⎪⎪⎫-523+⎝ ⎛⎭⎪⎪⎫425+⎝ ⎛⎭⎪⎪⎫1+123=⎝ ⎛⎭⎪⎪⎫635+425+⎝ ⎛⎭⎪⎪⎫-523+⎝ ⎛⎭⎪⎪⎫223=11+(-3)=8. 方法总结: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探究点二:加减混合运算【类型一】 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将下列式子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用两种读法将它读出来.(-13)-(-7)+(-21)-(+9)+(+32)解析:先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和加号;读有理式,式子中第一项的符号,要作为这一项的符号读出正负来,式子中的符号就读作加或减.解:(-13)-(-7)+(-21)-(+9)+(+32)=-13+7-21-9+32.读法一:负13、正7、负21、负9、正32的和;读法二:负13减去负7减去21减去9加上32.方法总结:注意掌握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类型二】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1)-9.2-(-7.4)+915+⎝ ⎛⎭⎪⎪⎫-625+(-4)+|-3|; (2)-1423+11215-⎝ ⎛⎭⎪⎪⎫-1223-14+⎝ ⎛⎭⎪⎪⎫-11215; (3)23-18-⎝ ⎛⎭⎪⎪⎫-13+⎝ ⎛⎭⎪⎪⎫-38. 解析:本题根据有理数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运用加法运算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