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小蝌蚪找妈妈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小蝌蚪找妈妈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12/21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索:小蝌蚪在荷叶边看到青蛙是什么样子?小蝌蚪 找到妈妈没有?它为何要把青蛙叫妈妈?
“披着绿色衣裳,露着雪白肚皮,鼓着一对眼 睛”恰好与乌龟所说妈妈样子相符,说明蝌蚪看 到就是自己妈妈。
13/21
课文讲解
14/21
课文讲解
15/21
课文讲解
走哇走 跑哇跑 跳哇跳 拍哇拍 哭哇哭 笑哇笑
19/21
课堂小练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 后腿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没过多久,(尾巴)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 青蛙 )。
20/21
课后作业
小蝌蚪在找妈妈过 程中,还会碰到谁呢? 与同伴说一说吧!
21/21
“天哪,这么高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翅膀, 也没有四条善跑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苍鹰说 完就展翅飞走了。
青蛙很失望。这时,一只松鼠跳到它面前:“你想看海吗?”
18/21
拓展延伸
“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 “这有什么难!”青蛙跟着也跳了上去。 “再跳一下!” 青蛙又上了一个台阶。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说。 就这么,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 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抵达了山顶。 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1/21
引入新课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 己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妈妈在 哪儿?今天,我们跟它们一起去找妈妈 吧!
2/21
引入新课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同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同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同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同步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册别二年级上册共1课时教材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授课类型新授课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课,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

故事通过小蝌蚪寻找妈妈的冒险经历,展现了小蝌蚪从迷茫到最终找到妈妈的成长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蝌蚪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故事中蕴含的亲情主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初步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

他们对动物和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喜欢听故事和参与互动。

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课时教学目标文化自信1. 通过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感受中国传统童话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2. 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亲情主题,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语言运用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1. 通过分析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培养批判性思维。

审美创造1. 欣赏课文中的插图,感受画面中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2. 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亲情主题,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难点1. 引导学生分析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一等奖说课稿1、《小蝌蚪找妈妈》优秀一等奖说课稿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

会写“有、在”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初步了解从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过程。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应围绕读书、识字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

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揭题。

(二)、图文对照,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借助图画,初读课文,自学不认识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感悟小蝌蚪的变化及找妈妈的艰辛。

1、读课文,看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2、再读课文,想想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3、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四)、指导写字。

、1、认读“条、变”。

2、指导写字。

3、生独立写字,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34、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变—青蛙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

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

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

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

1《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 《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塘、脑、袋"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宽、皮"等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够结合图片和文字,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做动作等方式,理解课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意思。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蝌蚪的可爱,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意思,如“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小蝌蚪、青蛙的图片,课文相关的动画视频等。

2. 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3 分钟)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们长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学生思考:从题目上,你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2. 整体感知(10 分钟)听读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认真听读,把自己读不准的字标注出来。

随文识字: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讲解生字“塘、脑、袋、灰、甩”的读音和写法,让学生理解“一群"黑灰色”“快活地"等词语的意思。

例如,通过做动作理解“甩”字,让学生用手臂模仿小蝌蚪甩尾巴的动作,体会小蝌蚪的活泼。

学习多音字“教":出示句子“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让学生思考“教"在这里的读音,再联系“教室”一词中“教"的读音,引导学生理解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1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表格式)

1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表格式)

1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表格式)《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

他们对于动物和自然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生物的成长变化了解不多。

因此,本课需要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过程。

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互动和练习来增强。

教学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述,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学生能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和故事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培养审美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

2. 熟练朗读课文,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1. 理解蝌蚪成长为青蛙的生物学变化。

2.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互动法教具准备课文图片、多媒体课件、蝌蚪成长过程的动画视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3.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小蝌蚪的特征。

4. 导入新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小蝌蚪找妈妈》。

”5. 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6.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们是小蝌蚪,你们会怎么找妈妈呢?" 观看视频,积极回答问题,描述小蝌蚪的特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通过视频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文做准备。

初读课文1. 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提问:“课文中描述的小蝌蚪有哪些特征?”3.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4. 提问:“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动物?"5. 引导学生总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1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3、能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知道青蛙是捉虫能手,要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头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朋友。

2引出课题:小蝌蚪中的妈妈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妈妈,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新授。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课文,思考小蝌蚪长什么样。

⑵、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认为小蝌蚪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蝌蚪很快活?小蝌蚪只有快乐吗?还有什么?2、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小蝌蚪找到妈妈,其中离不开谁的帮助。

课件出示鲤鱼图。

⑴、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带着小鲤鱼在捕食,小蝌蚪们会怎样想?⑵、抓住“迎"字抽生表演“迎”的动作,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⑶、鲤鱼妈妈是怎样说的?3、学习第三自然段⑴、小蝌蚪又遇到了谁?课文初始第二幅图。

⑵、小蝌蚪们为什么认为乌龟是妈妈?⑶、体会“追”,抽生表演追的动作,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⑷、齐读乌龟说的话。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小蝌蚪再次踏上寻找妈妈的征程。

⑴、小蝌蚪看见了谁?课件出示第三幅图。

⑵、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⑶、齐读青蛙妈妈说的话。

⑷、勾画第五自然段中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⑸、小青蛙却跟妈妈干什么?⑹、我们应该怎样对青蛙,为什么?5、回顾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小组讨论。

⑴、小组讨论小青蛙的成长过程,⑵、抽同学回报交流。

6、分角色朗读课文.7、小结:这童话故事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从而知道青蛙是对人们有好处的,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小区蝌蚪找妈妈两条前腿两条后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青蛙保护青蛙。

二年级语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语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教案一:《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背诵小蝌蚪找妈妈的儿歌。

2. 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小蝌蚪找妈妈的感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背景板书,绘图纸。

2. 课堂点播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背景板书呈现小蝌蚪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吗?”让学生踊跃发言。

3. 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儿歌《小蝌蚪找妈妈》,并鼓励学生一起读。

步骤二:学习(20分钟)1. 听儿歌:利用课堂点播设备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儿歌,让学生学习歌曲的内容和曲调。

2. 唱儿歌: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唱儿歌,练习发音和节奏感。

3. 分组演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情节,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步骤三:运用(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小蝌蚪找妈妈的感受,鼓励学生多表达。

3. 学生分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四:拓展(10分钟)1. 利用绘图纸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妈妈,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中妈妈的形象。

2. 学生互相分享并赞赏对方的妈妈画,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步骤五:总结归纳(5分钟)1. 回顾学习的内容和过程,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 教师进行点评和巩固,提醒学生注意今后要多观察和表达,培养语文素养。

反思:通过这堂语文课,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了《小蝌蚪找妈妈》这首儿歌。

他们通过听、唱、演示等多种方式,理解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提高了对语文的理解能力。

在互动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出自己对儿歌的感受以及在角色扮演中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绘画和分享,学生在合作中增添了一份快乐和欣赏他人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小蝌蚪找妈妈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告诉学生我们要从小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要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

②: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用“快活"练习说话。

③: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④: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及语文学习的乐趣。

2.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难点: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部分课文会背诵。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情感。

3.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1.猜谜语。

2.谈话引入。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齐读两遍。

教师活动:1.猜谜语。

①小黑鱼,圆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2.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

今天我们就起随着《小蝌蚪》来认识这只可爱的小蝌蚪吧!3.指令:读课题。

(记忆性学习)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猜谜语,交流汇报。

通过思考谜语的特点,得出答案,对小蝌蚪和青蛙有了初步的认识。

预设谜底:(小蝌蚪)(青蛙)2.组织语言说说小蝌蚪和青蛙不同之处在哪里?3.全班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中华语言文化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和小青蛙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小蝌蚪和青蛙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单元口语交际目标打下基础。

环节二:引导看图1.观察图片,归纳总结。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3.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教师活动:1.提问:小朋友自己观察:小蝌蚪在什么地方?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一等奖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一等奖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一等奖1、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

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你知道它是谁吗?(学生猜谜,开展讨论)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阝辶女丁扌支夷可页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课文中没有口或带口字旁的字)4.学生描写、临写。

第二课时一、导入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小蝌蚪找妈妈》一等奖说课稿小学语文

《小蝌蚪找妈妈》一等奖说课稿小学语文

《小蝌蚪找妈妈》一等奖说课稿小学语文1、《小蝌蚪找妈妈》一等奖说课稿小学语文一、说教材《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长春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板块的课文,主要讲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成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涵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和心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词语,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青蛙成长过程的掌握,以激趣导入、以读悟情、以情促说、以演促思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基于以上理念,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阐述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激趣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首先播放课件,一段有声有色的动画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

在学生说了很多有关蝌蚪的信息后,我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的第一段话,引导孩子去理解,去感悟。

紧接着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

这样精心设计,目的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第二、以读悟情读出感情是朗读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

1小蝌蚪找妈妈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小蝌蚪找妈妈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巧妙地将自然科学知识融入有趣的小故事中。

文章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通过写小蝌蚪寻找妈妈的奇妙经过,写出了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过程及其生活习性的变化。

文中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偏正式短语,值得学生学习和积累。

描写青蛙妈妈的语句写得特别精彩,“蹲着"披着”“露着"鼓着”等动词用得准确生动,值得引导学生体会积累。

二上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识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掌握了基本的识记字形的方法,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学生已经能初步阅读简单的注音读物,但因为阅读量总体偏小,对阅读篇幅长的文章有畏难情绪。

本课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他们进入故事中的情境,饶有兴趣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把语文学习和增长见识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一)通过读课文、读词语及近义词比较等方式,学习“塘"等14个生字。

(二)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偏正短语,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积累语言。

(三)借助课文和图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貌特征,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连一连等方式,知道蝌蚪是如何成长为青蛙的。

三、教学重难点:(一)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露着、披着"等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二)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三)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两则谜语,读一读,猜一猜、(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谜底: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续写或改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借助智能教学平台,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交流和评价,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小蝌蚪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体会小蝌蚪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读写结合法:通过阅读课文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小蝌蚪在水中游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呢?"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三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背诵课文。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与交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爱阅读”以学生自主阅读、伙伴间交流为主,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习性的变化,揭示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课时我是什么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寓水的知识于趣味故事之中,介绍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借助图片、关键句和动词,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2课时植物妈妈有办法本文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借助图片、关键句和动词,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植物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2课时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利用鹦鹉、萤火虫、松鼠三种动物的独特之处引入口语交际,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分享动物的“趣"。

能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有趣的地方;有不明白的地方能有礼貌地提问。

1课时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组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认识“套、帽”等11个生字。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获奖说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获奖说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获奖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并从中体会亲情、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课文。

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角色,包括鸭妈妈、大鱼、大鹅、蝴蝶等。

在这个过程中,小蝌蚪不仅了解了自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

这个故事浅显易懂,富有童趣,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图示、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

首先,我会用图示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其身体的变化。

其次,我会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此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1、导入:我会以一个问题开始:“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课程做好铺垫。

2、呈现:我会用PPT展示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其身体的变化。

同时,我会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3、练习: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这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4、拓展:在课程结束前,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故事。

同时,我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或者改编这个故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寻找亲情、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

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帮助找到妈妈的。

这个故事展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品质,如勇敢、坚持、互助和尊重。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采用了诗歌、童话和情境识字等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

在这一板块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

(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

(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

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9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9个字。

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一)识字写字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

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

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

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一等奖

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一等奖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会写“两、就、哪”等9个字。

2.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3.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1.读题2.质疑:小蝌蚪长什么样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二)读通课文1.自由读。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会认字塘、脑、袋、灰、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会写字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四)学习课文第一节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五)课后延伸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

部编小学二年级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岳胜玲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部编小学二年级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岳胜玲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故事,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故事中。

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课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文字浅显易懂,儿童也乐于接受。

教材插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总体设计思路: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课,学生怀着对新学期的憧憬、对新知识的渴望,开始了新课本的学习。

因此,我一定要让孩子们喜欢阅读,并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也是《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种童话故事的情境,通过让学生介绍小蝌蚪这个新朋友的样子,以及帮小蝌蚪找妈妈这一任务驱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朗读感悟,个性展示的方法。

让学生借助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在积极的思考和充分的朗读中,理解词语,培养语感,展示个性,学有所得。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

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和青蛙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学生的欢迎。

在学习方式上,我遵循《课程标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这一要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加深对生字、生词的记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通过问题引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2动的东西所吸引。

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小结
同学们,我的妈妈—青蛙,每天能吃掉70多只害虫呢,可是帮助农民伯伯消灭害虫的小能手,你们一定要记得保护青蛙哦!
教师姓名
王秋娟
单位名称
阿合奇县哈拉奇乡希望小学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31日
学科
语文年级Biblioteka 册二年级(上)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小蝌蚪找妈妈》
难点名称
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或动画演示,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要求学生图文结合,抓住课文重难点。
2.小蝌蚪的形态发育特征,对二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内容。
难点教学方法
1.借助图画,讲述图意,通过观察掌握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2.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小蝌蚪的形态变化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师:出示小蝌蚪图片
“同学们好,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交个朋友吧!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有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能在水里游来游去,我叫小蝌蚪。你们记住我了吗我想给你们讲一讲我找妈妈的故事!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这就是我找妈妈的故事!
3.同学们,我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我的身体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出示图片:瞧,这是我第一次变化,我先长出了两条后腿。
5.出示图片:这是我第二次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6.出示图片:这是我第三次变化,我的尾巴变短了。
7.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我第四次变化,我的尾巴不见了,我已经长成青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
《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采用了诗歌、童话和情境识字等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

在这一板块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

(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

(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

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9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9个字。

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

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

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

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如:“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