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院外护理指导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院外护理指导【摘要】这篇文章将介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院外护理指导。
在将从背景介绍和目的两方面展开讨论。
接着在将详细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的原理、四肢骨折的院外护理注意事项、操作步骤、骨折部位的护理以及小夹板外固定后的康复护理。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院外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小夹板外固定的优势。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这一治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强调了院外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夹板外固定、四肢骨折、院外护理、护理指导、治疗、原理、操作步骤、骨折部位、康复护理、效果、重要性、优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四肢骨折是常见的外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而小夹板外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稳定骨折部位,促使骨折愈合。
在院外护理中,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院外护理指导,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的原理、四肢骨折的院外护理注意事项、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步骤、骨折部位的护理以及小夹板外固定后的康复护理。
我们还将探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院外护理的重要性和小夹板外固定的优势,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1.2 目的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目的部分会对读者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意图。
在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之后,目的部分应该明确表达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下面是关于的内容: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院外护理指导,以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如何正确护理骨折部位,加速康复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了解小夹板外固定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康复护理方法,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对骨折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还将讨论小夹板外固定的优势和院外护理的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这种治疗方法。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具体内容包括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掌握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要点。
3. 能够正确判断并处理小夹板外固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和护理要点的理解。
重点: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及护理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夹板外固定模型、演示用小夹板、教学视频。
2. 学具:小夹板、绷带、剪刀、消毒棉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夹板外固定模型,让学生了解小夹板外固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a. 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
b. 讲解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
c. 强调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病例,讲解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步骤和护理方法。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小夹板外固定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小夹板外固定基本原理2.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a. 准备工作b. 患者体位c. 固定方法d. 敷料包扎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点4.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病例,编写一份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外固定方法及其护理措施,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2.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点3. 作业设计中的病例分析和护理计划编写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操作前,需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操作环境整洁、无菌。
同时,备齐所需物品,如小夹板、绷带、消毒棉球等。
(2)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固定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便于操作和固定。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小夹板外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通过外固定器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骨折能够正常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小夹板外固定术的护理指南:1.术后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到病房,并保持患者的体位平稳。
小夹板外固定器要摆放在固定架上,保持稳定。
2.定期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红肿、渗液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受到感染。
3.监测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并遵守医嘱。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麻木、肿胀、皮肤苍白等神经损伤的症状,如有应及时报告医生。
4.严密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四肢末端的感觉和活动能力。
通过询问和观察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
5.患者需要保持肢体的固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扭曲,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同时,定期检查夹板的松紧度,确保夹板紧固适度。
6.进食方面,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
特别注意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
7.适当进行运动和康复训练。
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恢复。
但一定要避免过度使用或过度运动,以免导致骨折线的脱位。
8.定期进行复查和拍片检查。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的愈合进程,如发现骨折位置有松动、螺钉脱落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9.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有时会感到焦虑、沮丧等情绪。
护士需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康复心态。
10.日常生活护理。
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澡、更衣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排尿或排便时需要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压迫到骨折部位。
总的来说,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神经功能监测、肢体固定、饮食、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促进骨折的愈合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小夹板的外固定及护理
编辑ppt
10
小夹板固定的禁忌症
• 创口较大的开放性骨折 • 皮肤广泛性擦伤 • 伤肢严重肿胀,肢端有血循环障碍者 • 伤肢有神经损伤的症状,局部加垫易
加重神经损伤 • 体形肥胖,伤肢皮下脂肪丰富,因固
定不牢固易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 不能按时观察的病人 • 骨折严重移位编辑,ppt 整复对位不佳者 11
• ⒋未向门诊病人及其家属作必要的注 意事项的交待或交待不清,未能取得 病人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
编辑ppt
13
并发症
• ㈡压迫性溃疡 • 多发生在夹板两端或骨骼隆突部位,
由于夹板边缘粗糙坚硬,摩擦挤压皮 肤,或夹板过紧、衬垫不当、压力垫 硬厚等,使肢体局部皮肤组织长时间 受压缺血而发生坏死、溃疡。
编辑ppt
✓ 感觉异常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 觉纤维最早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肢端 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
✓ 脉搏减弱 若夹板内或组织内压力高度 增加,阻断较大动脉的血液供应,肢端 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组织缺 血程度严重。
✓ 活动功能障碍 肌肉组织缺血后表现为 手指或足趾肌力减弱、活动受限。如严 重缺血时手指(足趾)呈屈曲状态,被 动牵伸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 敷药包扎
编辑ppt
21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放置压垫
编辑ppt
22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放置小夹板:先放前后,再放侧方:
编辑ppt
23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绑绷带:先中部,再远端,最后近端。
编辑ppt
24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修剪扎带长度
编辑ppt
25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小夹板的外固定与护理
1
小夹板的历史
•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就 有记载。这一治疗方法应用了上千 年,积累了丰富的经利用木制夹板 做骨折外固定物,这种治疗方法在 验。近几时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 继承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 结合现代医学运动学原理,使小夹 板治疗骨折这一古老方法成为我国 目前骨折外固定治疗中最常用、最 有效的方法之一。
并发症
• ㈠骨筋膜室综合症 • 它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最容易发生, 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的主要 原因有下列几种。 • ⒈夹板包扎过紧,未做到及时认真的 观察。 • ⒉骨折复位不良,血管受压未及时解 除。
12
并发症
• ⒊局部损伤严重,或骨折后又反复粗 暴、不正确的整复,此时虽然夹板等 附加外固定的压力不大,但由于组织 内水肿血肿,骨筋膜内压力已经增高, 最终组织缺血坏死,甚至造成肢体坏 疽。 • ⒋未向门诊病人及其家属作必要的注 意事项的交待或交待不清,未能取得 病人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
35
健康教育
1.夹板、棉花垫保持清洁干燥。 2.抬高患肢15cm-20cm。 3.上肢骨折病人下床活动时,要用吊带 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4. 指导病人观察伤肢指端血运的方法。 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自,肤温较 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 等观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6
健康教育
5.告知患者伤肢肿胀高峰时间为伤后35天,注意观察肢端血运。 6.告知病人保持伤肢的功能位。 7.病人掌握深呼吸、抬臀运动、握拳伸 指、踝关节屈伸等功能锻炼的方法 8.告知病人不能自行拆除夹板。
37
谢谢!
38
放映结束!
欢迎批评指导!!
2019 39 ppt资料
33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护理学基础》第四章第三节“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护理要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及操作步骤。
2. 掌握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要领,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3. 了解小夹板外固定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重点:小夹板外固定的适应症、护理要领及护理操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夹板外固定模型、演示用小夹板、固定带、剪刀、棉花等。
2. 学具:练习用小夹板、固定带、剪刀、棉花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实际操作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操作步骤及护理要领。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个具体病例,分析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操作演示(15分钟):现场演示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领。
5. 随堂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小夹板外固定护理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夹板外固定基本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
2.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领。
3. 小夹板外固定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护理要领。
2. 答案:操作步骤包括:患者体位、患肢准备、小夹板选择、固定带绑扎、调整松紧度等。
护理要领:保持小夹板清洁、干燥;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时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度;预防并发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夹板外固定护理操作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了解小夹板外固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案例,深入学习相关护理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护理要领。
2024年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
2024年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临床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方法及护理要点。
教学重点:小夹板外固定原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夹板、绷带、棉垫、固定带等。
2. 学具:操作用小夹板、绷带、棉垫、固定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临床案例,引出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
3. 操作演示:教师示范小夹板外固定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正。
5. 知识巩固: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小夹板外固定基本原理2.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方法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点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
(2)列举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要点。
(3)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小夹板外固定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 答案:(1)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保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促进骨折愈合。
(2)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点包括:保持小夹板清洁、干燥;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预防皮肤压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并发症预防与处理:①皮肤压疮:定期检查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调整小夹板松紧度;②骨折端移位:密切观察骨折端对位对线,及时调整小夹板;③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但在操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动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课后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小夹板外固定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和进展。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2010、7 急诊 林杏红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 动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 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 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 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 师,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 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 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 时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ຫໍສະໝຸດ 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 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_分享空间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_分享_百度空间个人中心我的主页好友消息站内消息:无新消息提醒互动请求:无新消息提醒系统通知:1条新夏的气息是我|装扮|设置|退出夏的气息是我文章相册HOHO照片PK分享投票测试礼物宠物开心部落汽车工厂七彩鱼更多网页游戏添加设置分享热门分享最新分享好友的分享我的分享如何分享? 问题反馈紫花丹参的分享分享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1、小夹板固定是用小夹板作骨折局部外固定的方法,主要用于四肢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骨折,临床上极为常见,临床上常采用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手术等方法治疗。
石膏固定、手术方法都有其不足,而采取小夹板固定则方便经济,只要实施得当,功能恢复快且好,故在桡骨远端骨折中广泛使用。
2、护理问题2.1由于夹板固定过紧、肢体严重肿胀、血管损伤等,可造成患肢血液循环障碍。
轻者引起皮肤压疮,重者可导致肌坏死、肌张力降低、肌萎缩等并发症。
2.2肿胀骨折后出现不同形式的血肿,小夹板固定后的组织肿胀等,都直接影响患肢的血液循环,而血液循环障碍又加重患肢内部的水肿。
局部血肿、水肿压迫使肌肉发生反射性痉挛、粘连。
局部血肿压力继续升高,影响动脉供血,使骨折愈合迟缓。
2.3疼痛骨折疼痛,夹板固定后引起的疼痛,各种并发症引起的疼痛,康复训练引发的疼痛。
2.4皮肤温度低血液循环障碍的肢体,皮肤温度明显低于健侧,甚至冰冷潮湿。
2.5 皮肤颜色的改变因为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皮肤颜色苍白或青紫。
2.6 功能锻炼因骨折造成患者活动受限,长期制动会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直。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及早功能锻炼可以发挥肌肉对血液循环的“水泵”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尽快消退,并能预防关节粘连,有利于肢体力线调整,促进骨痂形成,所以夹板固定后应立即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小夹板护理常规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一、一般护理1.做好小夹板外固定的评估(1)与患者做好有效沟通,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2)检查患肢皮肤有无破损、溃疡等,如有给予相应的处理。
(3)患处血液循环,包括感觉、肿胀、皮肤温度、动脉搏动等情况。
(3)做好患肢的皮肤清洁。
(4)准备好操作用物,相应型号的小夹板、绑带、加压垫等。
2.保持小夹板的有效固定(1)小夹板绑带松紧适宜,以提起绑带上下能移动lcm为宜。
(2)3~5天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通知医生及时调整绑带松紧度;2周后肿胀基本消退,夹板内压力趋向平稳。
(3)患肢保持功能位,上肢固定后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于胸前,卧位时自然伸臂并将前臂抬高与心脏成水平位;下肢垫软垫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并保持中立位,严禁外旋。
3.提供舒适护理(1)患者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应主动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病情许可,可教会患者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
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2)定期为患者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使患者清洁、舒适。
(3)经常与患者沟通,将治疗康复的进展及时告知患者,了解患者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始终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4)有效提供止痛方法,当患者诉说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压迫性溃疡(1)要经常检查夹板两端关节处的皮肤是否受压、发红、发热,若患者反应上述部位或夹板压垫处持续疼痛提示压迫严重,应及时做减压处理。
(2)认真交接班,重视患者主诉,认真检查夹板固定的松紧度。
一旦发生皮肤红肿、水疱形成、有表皮破溃的征象时,应针对病因妥善处理;对已经发生的压疮,应按压疮分期进行治疗与护理。
2.神经损伤(1)检查压力垫和夹板两端是否压挤在神经通过的位置,如有上述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调整。
(2)认真交接班,重视患者主诉,发现患者感觉肢体麻木,抬起、握拳无力,指、趾活动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检查。
骨科健康宣教 小夹板护理
小夹板固定病人的护理四肢骨折,特别是上肢和小腿骨折的病人,经整复及小夹板固定后不必住院治疗,可回家休养。
但是对于用小夹板固定的病人的观察护理仍然十分重要。
病人家属如不了解小夹板使用后哪些情况是正常的、哪些情况不正常、应注意些什么,势必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后果。
因此对应用小夹板固定的病人,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必不可少。
【注意肢体血循环】如果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将会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肢体残废,因此要密切观察以下情况的出现:①肿胀是否加剧。
②疼痛加剧。
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检查时可触摸手腕处的桡动脉或脚足背动脉。
④手足麻木,针刺反应迟钝。
⑤伤肢的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
⑥手脚苍白或发青。
⑦手足温度比健侧低或冰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说明肢体有严重的循环障碍,应马上调节小夹板的松紧,如松解小夹板以上症状仍不缓解,就必须全部解开小夹板布带放松夹板,将病人迅速送往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处理。
【调整小夹板松紧度】由于骨折复位后3-5日肢体肿胀,小夹板显得过紧;等肢体消肿后,夹板又会变松。
夹板过紧,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过松则起不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
因此,病人家属应该每日观察,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使其能达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又不造成血循环障碍。
其方法是用手捏起捆绑小夹板的绳带,在夹板上来回移动。
如绳带移动同谋能达到一厘米,说明夹板松紧合适,如果绳带移动范围过大或不能移动,则说明夹板捆的松紧不合适了。
调整时不要把4根绳带一齐松开,以免造成骨折部位外压力突然减退而使骨折再度移位,应该一根一根地调整,4根绳带都捆好后,再试其松紧度,直到满意为止。
【防止骨折再移位】骨折固定后短期内不可能愈合,此时如果受到外力的碰撞、冲击,很可能造成骨折再度移位。
因此要加强对患肢的保护,防止受到外力的磕碰。
上肢固定后要用3角巾托起,悬吊于胸前;下肢固定卧床时不易受到碰撞,但如果需要搬动时一家要有充分的托扶,以保证患肢局部固定不动。
检查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也是防止骨折再移位的重要措施。
运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
运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摘要】目的分析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方法在临床四肢骨折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法将骨外科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石膏复位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夹板外进行护理治疗,对比跟踪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
结果经过在本院的系统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观察组的患者在出院半年后恢复的效果比对照组更加显著,总有效率提高了38.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常见的四肢骨折中,小夹板外固定法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病情,引起的并发症少,值得在骨科四肢骨折常规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护理当今,四肢骨折已经成为外科的常见外伤,而且患者数量呈日益增长的趋势。
小夹板外固定法在临床治疗四肢骨折中被广泛应用,小夹板固定法具有很大的优势,体积小、方便、快捷、价格低、并发症少[1]。
因此,此法受到了患者与医生的广泛好评,国内越来越多家医院纷纷引进此法来进行四肢骨折的护理治疗。
在做小夹板外固定前应与患者做好充分的沟通,使其有心里准备并主动配合治疗,但在应用是需注意患者肢体的位置,小夹板的松紧度,患者的血液循环是否畅通等情况。
现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特研究其在四肢骨折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将本院2012年7月~2012年9月期间在骨外科进行四肢复位治疗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58.82%),女14例(41.18%);年龄16~67岁,平均(41.5±1.5)岁;病程1.2~3.7月,平均(2.5±1.1)月。
观察组36例,男21例(58.33%),女15例(41.67%);年龄15~69岁,平均(42.0±2.6)岁;病程1.7~3.6月,平均(2.7±1.7)月。
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小夹板的外固定及护理
小夹板的外固定及护理小夹板是常见的一种矫形器材,主要用于固定和矫正四肢骨折、关节脱位以及创伤后的外科手术等,在固定和矫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的外固定和护理是确保夹板能够发挥最大效用、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外固定和护理两个方面介绍。
一、小夹板的外固定夹板的外固定主要分为患肢保护和固定扣钩两个方面。
1.患肢保护:在夹板固定之前,应首先保护好患肢,避免二次伤害。
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宜保持躺卧位或舒适位,以减少活动对患肢的影响。
-使用合适大小的护垫,将其放置在患肢的压力点上,以减轻压力对患肢的刺激。
-如果夹板需要覆盖伤口,应将伤口覆盖物进行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再将夹板固定在上面。
2.固定扣钩:固定扣钩是保持夹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具体操作如下:-将合适尺寸的夹板固定在患肢上,确保夹板紧密贴合患肢表面。
-在夹板两侧,用绷带或者其他柔软的材料将夹板固定牢固,以确保其不会松动或移位。
-如果使用钢板或螺钉进行固定,则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
二、小夹板的护理1.保持患肢清洁:患肢的清洁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
注意以下事项:-定期清洗患肢,可用温水和无菌纱布轻轻擦拭,同时避免使用过多水分,以免湿气渗入夹板。
-注意伤口周围的清洁,如果需要更换伤口包扎,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保持夹板的稳定:夹板的位置和稳定性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注意以下事项:-定期检查夹板的位置和固定情况,如果发现松动或移位,应及时调整。
-避免过度活动或剧烈运动,以免对夹板产生不良影响。
3.患者的康复护理:夹板固定期间,患者的舒适度和身体的恢复都非常重要。
注意以下事项:-定期检查温度和血液循环,避免出现发绀或者肿胀等情况。
-适当运动患肢,预防患肢的僵硬和关节的活动度下降。
-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和休息,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和休息。
总结:小夹板的外固定和护理是骨折和手术患者恢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外固定和护理能够确保夹板的固定稳定以及患者的舒适度,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小夹板的外固定与护理
小夹板的外固定与护理小夹板是一种用于骨折固定的医疗器械,在骨折后的修复和固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小夹板的固定效果和保护患者的安全,我们需要正确地操作小夹板并进行有效的护理。
一、小夹板的固定操作1.选择合适的小夹板:根据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形状和尺寸的小夹板。
小夹板应该紧密贴合患者的身体,并且不应该产生太大的压迫感。
2.清洁骨折部位:在使用小夹板之前,必须清洁骨折部位,以避免感染。
可以用消毒纱布和生理盐水轻轻擦拭骨折部位。
3.正确放置小夹板:将小夹板放置在骨折部位的两侧,确保骨折部位位于小夹板的中间。
在放置小夹板之前,可以使用一块薄型垫料来保护骨折部位。
二、小夹板的固定技巧1.使用纱布或绷带加固:可以用纱布或绷带将小夹板固定在骨折部位上。
在固定时,要确保适度的压力,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注意指甲的固定:对于手部的小夹板固定,要特别注意固定指甲。
可以使用透明胶带或羊皮纸将指甲固定在小夹板上,以防止指甲碎裂或导致二次损伤。
3.给患者提供舒适的体位:在固定小夹板时,患者应保持舒适的体位,以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状态。
可以使用枕头或垫子来支撑患者的体位,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三、小夹板的护理措施1.定期检查夹板是否松动:在使用小夹板后,定期检查夹板是否松动或移位。
如果发现夹板松动,应及时调整并固定,以确保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
2.注意伤口的护理:如果患者有骨折伴有外伤性开放性骨折,应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换药。
3.锻炼邻近关节:在小夹板固定期间,邻近关节容易僵硬,容易引发关节活动度不足。
所以,要进行关节的被动性活动,促进关节活动度和血液循环恢复。
石膏、小夹板外固定后应注意事项
石膏、小夹板外固定后应注意事项
石膏、小夹板外固定后应注意事项
1、整复固定后、次日、3日至4日、一周、二周、三周各复查一次,以后可按医生所交待的时间定期复查。
2、小夹板外固定后,应将肢体抬高约30度,以利血液回流及肢体肿胀消退,可用支架或枕头将患肢抬高。
3、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感觉及运动功能,应注意观察伤肢末端动脉搏动、肿胀程度、温度、颜色感觉及主动活动情况等。
若发观肢端肿胀、皮肤发凉、颜色发紫或苍白后、皮肤感觉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解除外固定和来院复查,以防发生肢体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
4、注意有无固定性痛点。
若肢体夹板固定外或小夹板两端出现固定性疼痛,应及时拆开夹板进行检查,以免发生压迫性溃疡或神经,血管损伤。
5、随时调整松紧度。
骨折创伤加之复位继发性损伤,在复位后若肢体肿胀明显,夹板内有压力上升的趋势,应每日将绷带适当放松,随着肿胀后消退,再每日适当收紧布带,但仍以能上、下1cm活动为宜。
6、寒冷季节应注意伤肢的保暖。
炎热的季节应注意通风,要保持夹板、石膏的清洁,尤其儿童应避免尿湿、大便浸湿等污染。
7、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加速肿胀消退,促进骨折愈合。
8. 特别指出的是:钢板固定的患者,在不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决不能自行去掉石膏,不经医生允许也不能自行下床活动,以免发生钢板断裂,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小夹板的外固定及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三尺偏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二抖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敷药包扎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放置压垫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放置小夹板:先放前后,再放侧方: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绑绷带:先中部,再远端,最后近端。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13
并发症
• ㈡压迫性溃疡 • 多发生在夹板两端或骨骼隆突部位, 由于夹板边缘粗糙坚硬,摩擦挤压皮 肤,或夹板过紧、衬垫不当、压力垫 硬厚等,使肢体局部皮肤组织长时间 受压缺血而发生坏死、溃疡。
14
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
15
小夹板外固定方法
16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准备工作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33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患肢肿胀 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多表现为 患肢严重肿胀。 皮肤温度 血循环障碍时肢端温度较健 侧低,甚至冰冷。 皮肤颜色 若动脉供血受阻,患肢为贫 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变为苍白;若静脉 回流受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 肤呈青紫色。
34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感觉异常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 觉纤维最早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肢端 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 脉搏减弱 若夹板内或组织内压力高度 增加,阻断较大动脉的血液供应,肢端 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组织缺 血程度严重。 活动功能障碍 肌肉组织缺血后表现为 手指或足趾肌力减弱、活动受限。如严 重缺血时手指(足趾)呈屈曲状态,被 动牵伸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3
小夹板外固定的原理
小夹板固定骨折的原理是从肢体生理 功能要求出发,利用肢体生物运动学 原理。 1.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 2.固定垫对骨折断端的效应力 3.肢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 使肌肉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失衡重新 恢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 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
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
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
时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
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
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