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附答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目标明示】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第一课时:【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1.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2.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品味探究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
【目标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B.斤斤计较C.满院狼藉D.昂首阔步()()(2)A.得心应手B.迫不急待C.原形毕露D.令人喷饭()()(3)A.在所不昔B.谈笑风声C.难能可贵D.记忆犹新()()(4)A.哭笑不得B.以物谕人C.入木三分D.花团锦族()()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设计 (有答案)
5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了解简物候相关知识。
2.学会根据关键词语,筛选重要信息,并概括内容要点。
3.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关键词语筛选重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准确性。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20世纪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你还记得说明文的这些知识吗?①根据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常见的说明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常见的说明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②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④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2、自读课文3遍,勾画出不会读或难理解的语句。
3、给课文“读读写写”下的生字词注音,并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连翘()风雪载()途【答案】qiáo zài4、按要求填上词语或解释。
⑴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含答案)【学习目标】事实性知识: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词义。
程序性知识: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学习重点】说明顺序的合理运用。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作家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知识链接: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于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1、给下列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销声匿.迹()悬殊.()萌.发()短促.()连翘.()风雪载.途()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②():风雪遍地。
载,充满。
③():每年都这样。
是,这。
④():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⑤():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后多用来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一些重点词语2.快速搜索重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4.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5.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7.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和。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读准字音。
翩.然簌.簌连翘.萌.生草长莺.飞孕.育载.途农谚.竺.可桢.销声匿.迹3.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次第:草长莺飞:悬殊:风雪载途:翩然:年年如是:孕育:周而复始:籁籁:草木荣枯:衰草连天:销声匿迹:拓展探究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①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5段)第三部分(6~10段)第四部分(11~12段)巩固提升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属于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6~10段按照由到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标志词有、、、,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选词填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清醒、苏醒、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连续、陆续)开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关于作者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2.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对话文本(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附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列宁语)语言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热烈,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竺.可桢.(zhú)(zhēn) 载.途(zài) 簌簌.(sù) 销声匿.迹(nì)候.鸟(hòu) 经.度(jīng) 纬.度(wěi) 草长莺.飞(yīng)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意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走进文本和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交流点拨】“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学习目标】1、 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 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 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 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自主学习】1、 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 连翘( ) 纬度( ) 销声匿迹( ) 蓑衣( ) 阻挠( ) 忌讳() 悄然无声( ) 2、 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孕育:(3)次第:途:(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销声匿迹:(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而复始:(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雪载途: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作者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销声匿迹悬殊萌发短促连翘风雪载途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4、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育簌簌农颜数据B、纬度连翘经度差异C、物候避免予报播种D、萌短促土壤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⑵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⑶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逝世,享年83岁。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销声匿迹()悬殊()萌发()短促()连翘()风雪载途()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4、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yùn)育簌簌(sù)农颜数据B、纬(wěi)度连翘(qiáo)经度差异C、物候(hòu)避免(miǎn)予报播种D、萌(méng发刺槐(kuí)短促土壤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 [1]点此查看更多资料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教师版〕八〔〕班小组:姓名:课题:《大自然的语言》总课时:2课时分课时:第1课时课型:合作答疑展示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科学道理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生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精神。
●知识链接〔3分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
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自学导学〔8分钟〕:给以下词语注音并释义:萌发〔méng fā〕:种子或孢子发芽次第〔cì dì〕: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翩然〔piān rán) :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yùn yù〕: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生事物。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销:通“消〞,消失。
匿:隐藏。
迹:踪迹。
衰草连天〔shuāi cǎo lián tiān〕: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衰草:枯草。
连天:形容远望山水、光焰等与天空相接。
风雪载途〔fēng xuě zài tú〕: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zhōu ér fù shǐ〕: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周:环绕一周。
《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及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目标导学一:文学、文化常识1.,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2.“说明文”文体知识回顾: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方位、类别、功能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将抽象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说明文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说明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征(3)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等。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的语言:准确、严谨目标导学二:说明对象1.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第1段,以生动语言写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
不提“物候”,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为进一步说明物候做了铺垫。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
3.文章为什么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拟人手法。
“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不能,因为“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术语,不易理解,无法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材背景本文的教材素材取材于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大自然的语言》,该单元主要介绍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动植物如何利用自己的特性进行生存适应。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分析该单元分为三个板块:第一篇“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着重介绍生命的五大特征以及动植物生存的三个条件;第二篇“养育着人类的母亲河”,主要介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动植物的生态习性;第三篇“大自然的秘密语言”,则是介绍了动植物的保护和生态平衡。
2. 教材知识体系分析该单元的重点知识点为生命的五大特征、生命的组成、生命的层次结构、生物的分类、生态金字塔、食物链、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等。
3. 教材设计理念该单元以观察、识别、解释和评价的过程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天然兴趣和审美情趣。
同时,该单元强调生态文明教育,要求学生要通过思考、观察和体验,加深对大自然生态的认识,进而培养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和动力。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1. 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生命的五大特征、生命的层次结构、生物的分类、生态金字塔、食物链、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等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比较、推理、探究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生命敬畏、爱好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思想和意识。
2. 要求1.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2. 动手实践、观察和模拟,在学习中体验和感受自然的美与奥秘;3. 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环保、珍爱生命的思想和意识;4.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网上查找等方式,拓宽知识视野和提高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5. 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和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
3.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过程:一、古代农谚选粹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二、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2、7-1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三、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用……下列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农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四、品味语言的特点体会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4、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附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附答案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列宁语)语言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热烈,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竺.可桢.(zhú)(zhēn) 载.途(zài) 簌簌.(sù) 销声匿.迹(nì)候.鸟(hòu) 经.度(jīng) 纬.度(wěi) 草长莺.飞(yīng)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意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走进文本和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交流点拨】“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作者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 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 岁。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销声匿迹悬殊萌发短促连翘风雪载途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4、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育簌簌农颜数据E、纬度连翘经度差异C、物候避免予报播种D、萌短促土壤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⑵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⑶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语言”。
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0月27 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NO:16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自主学习】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2、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 4)载途:(5)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2、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3、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4、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5、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6、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2)第二部分:7、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8、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3)第三部分:9、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10、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11、“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12、“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13、“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
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4)第四部分:14、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15、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16、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四、拓展延伸: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课堂练习】阅读课文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7、理解下句:“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18、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上句中“融化”“萌发”“次第”的作用?19、燕子翩然归来。
上句中“翩然”一词的作用?20、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能否将上句中的“孕育果实”改为“结果”?21、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上句中“簌簌”一词的作用?22、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能否将上句中的“销声匿迹”改为“消失了”?23、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上句中“蓑草连天”“风雪载途”的作用?24、“传语”“暗示”“唱歌”等词的作用?25、“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词的作用?26、“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的作用?大自然的语言答案一、基础知识: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ào)纬度(wěi)销声匿迹(xiāo)蓑衣(suō)阻挠(náo)忌讳(huì)悄然无声(qiǎo)2、解释词语(略)二、整体感知:1、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1、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2、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3、举了三个例子。
4、按时间先后顺序。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6、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2)第二部分:7、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8、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第三部分:9、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10、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
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11、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12、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13、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芽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4)第四部分:14、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15、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16、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四、拓展延伸: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一节一练:阅读课文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18、(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19、(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20、(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21、(“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22、(“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
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23、(“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24、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25、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26、“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的作用,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