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z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内容:《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2. 理请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3.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优美特点。

教学重点:能从文中筛选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1.圈点勾画法;2.讨论法;3.概括归纳法一.自主学习(速读课文,用原文回答)1.什么叫物候?2.什么叫物候学?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二.探究学习(小组讨论解决)6.文章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7.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赏析)提示:对句子的赏析要从词语入手,从修辞手法和准确生动性来分析。

8.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三.展示反馈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1.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 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说明方法。

3.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4.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5. 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主备:李国强时间:2013年12月3日四.能力提升宣纸①宣纸的原产地——安徽泾(jīng)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宣纸因而得名。

②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

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

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③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④宣纸有润墨性。

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一、预习指导(一)背景知识本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对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

(二)整体感知本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由现象到本质依次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物候学的作用。

并补充说明物候学的作用,使文章符合逻辑,避免误解,并增强文章的说明力。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段)引出话题: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的工具。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五部分(13段)说明物候学的作用。

(四)写作特点1、条理清晰,科普性强。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

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就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说明天时、地利等因素对物候现象的影响程度。

有条不紊,言之有序。

2、通俗易懂,科学性强。

作者在介绍物候学的相关知识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如“大地解冻”、“草木萌动”、“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等句子,生动、形象、有趣。

再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两两说明,条理清晰。

二、研讨与拓展1、文章为什么拟题为“大自然的语言”而不拟“物候现象”或“物候学”等其他标题?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报纸刊登这篇文章想向读者传达哪些方面的信息?2、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根据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分析说明准确性、形象性的表现及作用。

再从文章中找出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3、本文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试分析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答案:1、文章拟题为“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课文最后两小节的内容,主题为提示人们要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教学方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教学方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教学方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教学方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但并不是说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其实大自然的万物也同样有它们各自奇妙的语言。

今天就让我们和叶圣陶先生一道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板书题目、作者)【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孕( )育农谚()翩()然草长()莺飞....销声匿()迹.2、解释下列词语(写于课本)次第周而复始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探究问题。

提问:(1)说明文分为哪两类?明确: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本文属于哪一类呀?明确:属于事理说明文1、请同学们先给课文文段标上序号,再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找一、两个学生提问。

然后归纳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和作用。

2、全班同学齐声朗诵第1-3自然段,然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它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说明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描写;这样写使语言生动形象,将抽象的概念通俗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2)在科学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还具有生动性。

找出文段中的一组反义词以及描写四季景象的语句。

春季:“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季:“植物孕育果实”;秋季:“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地落下”;冬季: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老师寄语:老师的眼睛将始终深情地凝视着你成长的脚印,老师将为时刻你加油助威。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洁的物候学问。

2.理清文章的说明挨次,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同学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增加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同学对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爱好,鼓舞同学自己动手搞物候观测。

【教学方法】: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老师适点引导【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重点:说明挨次的合理运用一:预习导航1、激趣导入: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沟通思想的工具"。

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大自然怎么也有语言呢?原来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今日我们就来看看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告知了我们什么。

2、简介3、给生字注音萌发()孕育()载途()翩然()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4、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4)载途:(5)销声匿迹:(6)周而复始:(7)草木荣枯:(8)年年如是:二: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同学们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快速精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最好四分钟完成阅读。

找出下面的问题的答案,预备抢答。

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打算因素有哪些?(4)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2、依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挨次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三:研读提升1、品读其次段,揣摩语言(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示我们要干什么事了?(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精读6--10自然段。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识记词语。

2.复习说明文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预习了解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初读课文—正音、正义连翘()衰草连天()观测()风雪载()途翘起()鬓毛衰()玄观()记载()落叶()丢三落四()落枕()差异()差遣()差错()参差()萌()发:萌芽、发芽。

农谚()衰()草连天次第:一个接一个。

翩(piān)然:孕(yùn)育:簌簌(sù):销声匿(nì)迹:销:匿:周而复始:周:草长莺飞:草木荣枯:花香鸟语:语:风雪载(zài)途:载:年年如是:是:此,。

再读课文:1、要求: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结构。

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再合并成几个意义段。

2、把段义写在每一段的空白处3、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第二部分(4—5):第三部分(6—10):第四部分(11—12):细读课文: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列问题: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3、本段的结构是:4、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根据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力量。

2.了解物候学问的把握和物候学的讨论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看大自然的爱好。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增加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同学筛选信息,初步概况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挨次,探究这样支配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萌发()连翘()风雪载途()销声匿迹()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课内探究案]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找一找初读课文,然后依据要求,快速精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6、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7、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想一想8、再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找出上面所选学问对应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品一品9、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品尝本文生动美丽的语言。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挨次来说明的?标出有关的时间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认真揣摩、品尝。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知识链接】说明文的基本知识1、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2、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

3、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4、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一、课前预习(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字注音孕.( )育农谚.()翩.()然草长.()莺飞销声匿.()迹2、解释下列词语次第周而复始(二)整体感知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3、读了《大自然的语言》后,我们知道了预示天气变化,预示季节交替,鱼鳞上的圆圈可以推测鱼儿的。

【家长签字】(温馨提示:请家长写清楚孩子预习时读了几遍课文,请签上姓名)二、课堂研讨1、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标划于课本并交流。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小组合作做交流展示本课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在科学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还具有生动性。

2023年《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3年《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023年《大天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收拾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班级姓名
2、学习本文确切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学习本文的思路概括本文要点--理清本文的结构、说明顺序--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
1、给加点词注音:
连翘()销声匿迹()翩然()阻挠()忌讳()
悄然无声()风雪载途()草长莺飞()
2、读课文,迅速确切地筛选信息,整体控制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1页/共3页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3、小组合作商议交流:将课文1、2段文字与其他语段的文字作比较,结合详细语句说说1、2段文字好在哪里?
三、自测自评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顺序、顺序、顺序。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精读课文6~10段,思索: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节?为什么?
3、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主意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划出句子,举两例说说它们的作用。

徐秀形
[《大天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页/共3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盛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广泛而神奇,是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的一门生动的语言。

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趣的生物和自然现象,它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信息和知识。

通过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一、植物的语言植物是大自然中美丽而神奇的存在,在它们的身上隐藏着许多信息。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来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

叶子的颜色、形状和质地都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植物的信息。

此外,植物的花朵也是一种语言,不同颜色的花朵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比如红色的花朵通常表示热烈和爱情,而白色的花朵则象征纯洁和宁静。

通过学习植物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自然的美丽,也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二、动物的语言动物是大自然中最神秘的存在之一,它们拥有自己的语言系统,通过声音、姿势和表情来交流。

比如,鸟类通过鸣叫来吸引配偶或者警告其他动物,猫科动物通过姿势和眼神来表达情绪和意图。

观察动物的行为和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与动物交流,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乐趣的体验,让我们更加亲近自然,也更加尊重生命。

三、天象的语言天空中的星星、日月和云彩,也是大自然的语言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天象,我们可以了解时节的变化和天气的趋势,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和神秘。

比如,晴朗的天空通常表示天气晴朗,而多云的天气则有可能下雨。

通过学习天象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自然界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如潺潺流水、蝉鸣鸟叫,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这些声音传递着自然界的信息和节律,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倾听自然的声音,我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可以增强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与自然交流,是一种能够净化心灵的体验,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十六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学习重点】1.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学习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2.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3.相关资料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应如: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自主学习】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衰()()()()翘()()()()观()()()()落()()()()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A.光荣又充满形态B.茂盛又充满形体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3、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___得多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_是_________的A.观测灵验观察必需B.观测灵敏观测必要C.观察灵活观望必然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7、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8、本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提示: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7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精读精练】(一)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9、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二)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0、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11.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1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1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1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1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主题阅读】(一)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蓄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自然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继发展的重要基础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从___________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支力气、真菌和微生物缩小),其中水禽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16、找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外,用得最多的两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把湿地的类型表示出来(参看第1段中画线部分)19、请从“誉为”、“称为”、“喻为”、“视为”四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第二段的括号里,使之符合语言环境20、人们说湿地是“自然之肾”而不说它是“自然之肺”,这是有道理的第二段文字中有个句子能基本上表现这种道理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21、要理解第三段文字中“分说”部分的层次与内容,应抓住的两个关键语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第三段文字的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第三段文字在数字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两例说明(二)水的语言郭治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24、一篇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顺序,语言25、生动地说明水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的修辞方法26、画线句是为了解释(用原文回答)27、说明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①②③28、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能力提升】29、农谚举隅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丰富的物候知识①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②瓦片云,晒死人③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④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⑤麻雀屯食要落雪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⑦蚂蚁垒窝要落雨⑧鱼跳水,有雨来泥鳅静,天气静⑨猪衔草,寒潮到⑩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教学后记】第十六课1、shuāi衰老cuī等衰.qiào翘起qiáo连翘guān观赏guàn道观.luò落水là落下lào落枕2、B3、B4.、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5、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6、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7、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8、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9、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10、B A C11、如: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1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13、A14、时间顺序;举例子1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16、第①句 17、分类别 举例子 18、19、誉为20、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21、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 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22、外部形态23、多用约数 约 左右 24、事理 逻辑 生动 25、拟人26、水流出来时为什么噗噗作响 27、流出来时 水不开时 水被“烫”时28、向地上倒,清脆的噼叭声的是冷水,低沉的波波声是开水 29、略湿地的类型自 然沼泽地 人 工水稻田 泥炭地 水库 湖泊 池塘 河流 海滩 盐沼。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竺可贞》导学案一、导入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最美丽的存在,它充满了奇奥和魅力。

竺可贞在《大自然的语言》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竺可贞的这篇文章,了解大自然的魅力和语言。

二、导入活动1. 观看一段大自然的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奥。

2. 讨论学生对大自然的看法,引导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导学内容1. 竺可贞是一位闻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大自然的语言》中写道:“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她用风、雨、雪、露等各种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请学生思考大自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 竺可贞在文章中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认为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虚心向大自然进修。

请学生谈谈他们对大自然的看法,以及大自然对我们的意义。

四、导学活动1. 请学生分组讨论竺可贞的文章,找出他对大自然的描述和感受。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可以写成短小的诗歌或散文。

3. 鼓励学生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总结通过进修竺可贞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语言。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虚心进修,珍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六、拓展1. 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或诗歌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大自然探索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奥。

3. 鼓励学生珍爱环境,从小事做起,为大自然的美丽尽力。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共同的故里。

愿我们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材背景本文的教材素材取材于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大自然的语言》,该单元主要介绍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动植物如何利用自己的特性进行生存适应。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分析该单元分为三个板块:第一篇“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着重介绍生命的五大特征以及动植物生存的三个条件;第二篇“养育着人类的母亲河”,主要介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动植物的生态习性;第三篇“大自然的秘密语言”,则是介绍了动植物的保护和生态平衡。

2. 教材知识体系分析该单元的重点知识点为生命的五大特征、生命的组成、生命的层次结构、生物的分类、生态金字塔、食物链、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等。

3. 教材设计理念该单元以观察、识别、解释和评价的过程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天然兴趣和审美情趣。

同时,该单元强调生态文明教育,要求学生要通过思考、观察和体验,加深对大自然生态的认识,进而培养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和动力。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1. 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生命的五大特征、生命的层次结构、生物的分类、生态金字塔、食物链、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等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比较、推理、探究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生命敬畏、爱好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思想和意识。

2. 要求1.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2. 动手实践、观察和模拟,在学习中体验和感受自然的美与奥秘;3. 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环保、珍爱生命的思想和意识;4.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网上查找等方式,拓宽知识视野和提高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5. 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3、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认字3个,写字5个。积累优美词句。
重点
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核心
问题
大自然用什么跟我们说话?
第一课时主要导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活动内容
教学行为策略
课件使用说明


情境,
导入
新课
4


导入新课。
1、给一些不说话的图片配解说词。
2、师:其实,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3、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
概括
大意
6分

读懂课文,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做到正确流利。在活动单上简要写出大意。
2、小组交流。
3、两名学生班级交流。
4、用双色笔在活动单上补充。


课文,
理清
思路
10分

理解课文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课文的思路图。
2、组内展示:讲解思路图。
3、各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优秀思路图,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4、用双色笔在活动单上补充。
第三环节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思路图。
品读
课文
探究
感悟
10分钟
讨论核心问题:大自然用什么跟我们说话?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语言?
语文课导学案
班级
四(3)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主备教师
梁亚卫
共2课时
上课教师
梁亚卫
备课时间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两幅图片,然后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表演或组织讨论:- 图一是一位儿童在玩闹中,他正用非常开心的神情面对你。

你猜他是在做什么?- 图二是一位儿童带给家长一份外出旅行所拍摄的自然风景宣传册。

从照片上看,孩子拍自然风景时也非常开心。

你推测他在自然风景中做了哪些事情?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进行表演或进行讨论。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A.根据课文内容回答:(1)历史上有什么人和地理景观被称为“大自然的语言”?(2)对课文主题思考:“大自然的语言”,你如何理解?B.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1)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在讲述大自然的语言?猜谜语(2)为什么要保护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它提供了我们生存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环境。

(3)大自然的语言中,什么样的景观被称为“静语者”?大海(4)根据课文,我国哪个地区的风情景色多且各具特色?云南(5)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是人们用歌唱、作画、写诗等方式表达爱与赞美的自然之美和自然之力量的方式。

3.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形成一个小结,并将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三、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按照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

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讲述最喜欢的自然景色或者自然景观。

四、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诗句,然后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欣赏、解读或背诵:(1)春山一望通无尽,绿水长流总入江。

(杜牧《秋夕夜泊船瓜洲》)(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选择的诗句进行欣赏、解读或背诵,并向全班展示出来。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和朋友,它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的语言,让其传递给后人。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词语;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物候现象。

3.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2.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3、相关资料: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文的说明对象,方法及顺序。

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过程:
一、导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二、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连翘()——翘()起
衰()草连天——鬓毛衰()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观()测——玄妙观()
差()异——差()遣——差()错——参()差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4、物候现象的来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研究物候现象有什么意义?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1—3自然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2、7—10自然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采用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3、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具体语句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5、文章介绍的是物候,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
三、悟
作者给我们介绍物候及物候现象的目的是什么?
四、链
课文收集有关物候现象的谚语,制成卡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语文教学八年级导学案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大雪,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备课人:姓名:
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理解什么是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4、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求知精神。

第一板块:课前备战
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

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扫清字词障碍(8分)
萌发()翩然()孕育()
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区域()纬度()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28分)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
A.光荣又充满形态
B.茂盛又充满形体
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

(8分)
(1)人或物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

()
(2)远望衰败的草与天空相接。

()
(3)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

()
(4)春天草木茂盛,小鸟试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
7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

(3分)
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___得多。

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_是_________的。

A.观测灵验观察必需B.观测灵敏观测必要
C.观察灵活观望必然
8、题目: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3分)
9、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10分)
10、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5分)
1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分)
12、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分)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展示
一、合作互查
检查课前备战完成情况。

对子对我课前备战总评分
评语:
二、合作、交流、展示一、阅读课文,合作探究,筛选出以下信息: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物候现象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5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根据以上问题,给文章划分结构。

三、课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四、课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五、精度精炼
(一)精读第1、2、3段,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段写作顺序是什么?标准性的词语有哪些?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2、第1-3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3第一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加以赏析。

4第一段中“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能否删掉,为什么?
6第3 段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找出标志性的词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加以分析。

第三板块:课后拓展
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他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中第2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