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三七花临床研究:止血与抗血栓的双重作用

三七花临床研究:止血与抗血栓的双重作用

三七花临床研究:止血与抗血栓的双重作用作为一名三七花的临床研究者,我深感自豪和兴奋,因为我见证了三七花在止血和抗血栓方面的双重作用。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详细阐述我的研究过程和发现。

让我来介绍一下三七花。

三七花,学名Panax notoginseng,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中的一种珍品,被誉为“三七”,意为每株植物有三七个年份。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地,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在我的研究中,我关注了三七花的止血作用。

通过对三七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我发现其中含有多种皂甙类化合物,如人参皂甙和皂甙元,这些成分能够加速血液凝固,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三七花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成分也能够激活血小板,使其在出血部位聚集,形成血栓,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然而,止血作用并不是三七花的全部。

我的研究还发现,三七花具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

血栓的形成是血液凝固过程的一种异常状态,它会导致血管阻塞,引发心肌梗塞、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三七花中的皂甙类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

三七花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还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我的研究中,我使用了三七花提取物对动物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三七花提取物能够显著缩短动物的出血时间,证明其具有强大的止血作用。

同时,三七花提取物也能够显著抑制动物体内的血栓形成,证明其具有抗血栓作用。

这些实验结果证实了三七花的双重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作为一名三七花的临床研究者,我深知三七花的价值。

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止血,还能够防止血栓的形成,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治疗方案。

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够将三七花的药用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在我深入研究三七花的临床效果的过程中,我对其止血与抗血栓的双重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每一次实验的顺利进行,每一组数据的精准记录,都让我对三七花的药用价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及临床应用

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及临床应用

A T 、I F P r T、 g的增 高 时血 液 黏 度 增 大 ,产 生 血栓
可能 性也 加大 ,在 动 脉 壁受 损 和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时 , F 可在 其表 面上 沉 积 ,F 是 血 栓 性 疾病 独 立 的危 g g
Me ia q i me tVo . 5, . 6 d c lE u p n 1 2 No 0
2 0
险 因素 。 3 4 抗 凝功 能 :主要 的检测 指标 为抗 凝血 酶 一Ⅲ , . 包括 A T一Ⅲ活性 和 A T一Ⅲ抗 原 。在血 栓前 状 态 和
64 质量 控 制 是 保 证 实 验 结 果 准 确 的 重要 措 施 , .
由于凝 血 因子检 测可 受多 种 因素干扰 ,加 强试 验 的 全 面质量控 制方 法 的标准 化对 血栓 和止血 试验 尤 为
于 20r ;以上具备 3 0 g n 项异常 ,即结合临床诊断 DC I。
2 3 基 因诊 断 :遗传 性 血 栓 症 患 者 ,抗 凝 血 酶 、 .
蛋 白 C缺乏症 均 可导致静 脉血 栓 。
3 与 临床 应 用
1 2 二期 为凝 血 一 溶型 出血 。 . 纤 临床 以关 节 、肌 肉 出 血 为 主。 实 验 室 可 分 : ( ) 筛选 活化 部分 凝血 活酶 时间 ( P T)和血 浆 1 A1 r 凝 血 酶原 时 间 ( T) P F与 P P 。A T r均正 常提 示 因子 XⅢ缺乏 症 ;A: I  ̄延 长 伴 P O T正 常提 示 血 友 病 A、 血友 病 B和 因子 Ⅺ缺乏症 ; P F与 P AT T均 延 长提示 因子 X 、V 、 Ⅱ或 I缺乏 症 。 ( ) 诊 断 试 验 :有 2 针对 性 和特 异 性 好 的实 验 对 血 友 病 A 的诊 断 ,需 作 因子 Ⅷ活性 和 抗 原 检测 。 ( )基 因诊 断 :对 血 3 友 病 A患者 和携 带 者可 采用 D A测 序 分 析 。检查 N 准 确率 9 % 以上 。 5 2 血栓 前 状态 的实验检 查

血栓与止血检测用于出血病与易栓症中的临床诊断应用研究

血栓与止血检测用于出血病与易栓症中的临床诊断应用研究

临床研究42血栓与止血检测用于出血病与易栓症中的临床诊断应用研究刘美兰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1116【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血栓与止血检测用于出血病与易栓症中的临床诊断应用研究。

方法:选取出血病15个病种、156个家系、168例先证者和616名家族成员进行了检测,在人类基因库中寻找相关的基因序列,通过RT-PCR、AS-PCR和实时PCR扩增,得到PCR的纯化产物,再用RFLP、TA克隆和直接测序等方法进行基因诊断;同时采用抽取DNA、合成引物、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及直接测序分析方法,并采用RFLP和AS-PCR验证等技术,分别对4个家系的AT缺陷症、4个家系的PC缺陷症及2个家系的PS缺陷症作出基因诊断。

结果:在血栓与止血检测在出血病方面的应用,发现诊断准确率达100%;在血栓与止血检测在易栓症方面的应用,诊断准确率达100%。

结论:发现栓和止血监测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出血病和易栓症的诊断。

【关键词】血栓;止血;出血病;易栓症出血症是由于凝血系统出现问题而发生的出血现象,而易栓症是由于凝血因子、抗凝蛋白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而发生血栓栓塞症状。

其二者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血栓和止血监测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出血病和易栓症的诊断[1]。

1 资料与方法1.1 血栓与止血检测对血栓和止血的检测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出血病和易栓症的诊断,诊断方法大致可分为表型检测和筛选试验这两类。

表型检测常用作诊断试验;筛选试验常需监测的指标主要有血小板计数(PLT)、出血时间(B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等等[2,3]。

目前对部分先天性和遗传性出血疾病和易栓症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缺陷。

1.2 血栓与止血检测在出血病和易栓症中的应用出血病包括有新生儿出血症和脑干出血症和两种,主要是由一期止血缺陷和二期止血缺陷所导致的,一期止血缺陷主要由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引发的止血性功能缺陷,而二期止血缺陷主要由抗凝物质和凝血障碍所引起的止血性功能缺陷。

实验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实验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依K因子:因子Ⅱ 、Ⅶ 、Ⅸ 、Ⅹ )
三.抗凝系统:
细胞抗凝作用 体液抗凝作用: ❖ AT-Ⅲ :体内最主要的生理抗凝活性物质。 ❖ 蛋白C和蛋白S系统。
四.纤溶系统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检测
❖ 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过程牵涉到多个系统的多个 环节,因此相关的检测项目也及其复杂。
[参考值]31~43s ,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即为异常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意义]
① APTT延长:APTT是内源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 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可检出因子Ⅷ:C水平低于
25%甲型血友病。 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Ⅸ(血友病乙)、 Ⅺ和Ⅻ缺乏症; 当共同途径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时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一.血管壁检测
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束 臂试验,CRT)
[原理] 在上臂给静脉及毛细血管外加“标准压力”、增加
血管负荷,观察前臂一定范围内皮肤出血点数量的方法。 主要反映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也与血小板质和量有关。
[参考值] 5CM 8min 成年男性低于5个出血点; 儿童和成年女性低于10个出血点。
1.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原理]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释放出A肽和B 肽后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FM), FM具有自行 聚合呈肉眼可见的纤维絮状或胶冻状的特性。如 发生继发纤溶时,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 可与FM形成可溶性复合物,而硫酸鱼精蛋白具 有解离析出FM的能力,FM自行聚合形成肉眼可 见的纤维状物,称为3P试验阳性。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意义]
a.病理性CRT阳性见于: 毛细血管壁有缺陷的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

血栓及止血检测

血栓及止血检测

17
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Banti综合征)、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 血或大量血浆)等。
血小板增多:高于400×109/L。 – 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症、骨髓纤维化早期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 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这种增多是轻度的,
30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临床意义
– APTT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X、V、Ⅱ、PK(激肽释放酶原)、 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用于FⅧ、Ⅸ、Ⅺ缺乏以及它 们的抗凝物质(anticoagulants)增多;
– 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 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s,LA)的常用试
1
第三章 血栓及止血检测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 血液科 黄亮
2
Importance of Balance in Hemostasis
Coagulation
platelets
Fibrinolysis
Thrombosis
Body
Bleeding
参考值:65.8±11.0%。 –血块收缩时间(h):2h开始收缩,18~24h完全收缩。
19
血块收缩试验
临床意义 – 减低(<40%):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
无力症、红细胞增多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 白血症等。 – 增高: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因子ⅩⅢ缺乏症等

血栓与止血检验临床应用PPT课件

血栓与止血检验临床应用PPT课件

04
实验诊断在血栓与止血中 作用和价值
实验诊断方法概述
血栓弹力图
通过检测血液凝固过程中血栓 弹性和强度的变化,评估凝血
功能。
血小板聚集试验
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反映血 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倾向。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检测凝血因子活性,确定凝血 障碍类型和程度。
抗凝物质检测
检测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蛋 白C等,评估抗凝系统功能。
产后出血原因鉴别
通过检测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聚集等指标,鉴别产后出血的原因, 如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或凝血功能障碍等。
产后出血治疗监测
监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评估止血效果,指导输血和抗凝治疗等。
产后出血预防
通过产前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等指标,预测产后出血风险,采 取相应预防措施。
05
新型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 发展趋势及挑战
新型检验技术原理和特点介绍
免疫比浊法
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形成浊度的原理,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溶液后光强度的变化,推算出待测物 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
发光法
利用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出荧光的特性,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推算待测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病理性失衡
当某些因素导致血栓与止血平衡被打破时,可能出现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可导致出血倾向;而血液高凝状态则易形成血栓。
02
常用血栓与止血检验方法 介绍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黏附试验
通过测定血小板黏附于异 物表面的能力来评价血小 板功能,反映血小板黏附 功能的强弱。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栓与止血相关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

血栓与止血相关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
➢FIB含量减少 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 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溶栓治 疗的监测 低或异常原发性纤维蛋白血症
5.血浆D-二聚体(D-Dimer,D-D)
D-二聚体 的产生
交朕纤维蛋白(Fb) 特异的降解产物
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0-0.5μg/ml
➢临床意义 ★继发性纤溶(如DIC)标志物; 在原发性纤溶为阴性。
IV
III withoutIII源自IIIII
I
Extrinsic System
III IV
VII III
Ca2+, PL X
Ca2+, PL
V
II
37癈
I
Fibrin
Tissue Factor Calcium (Ca2+)
Measure Clotting Time
Normal Range 11-14.5 sec
➢PT缩短 先天性因子Ⅴ增多 DIC早期(高凝状态) 口服避孕药、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in Blood
in Plasma
试 验 原 理
without
XIII
XIII
XII
XII
IX
凝血因子及凝血 功能检验
抗凝物质检验 纤溶活性检验
常用检验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相关抗体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出血时间(BT) 血浆凝血因子
AT测定 血浆蛋白C测定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 血浆D-二聚体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APTT(A)
PT(N) 内源途径缺陷
APTT(A)
PT(A) 无出血症状
共同途径缺陷
凝血因子I、II、V、X缺陷症
(遗传性、获得性)
凝血因子XII、PK、HMWK缺陷症
(遗传性、获得性)
21
血友病筛选及诊断试验
筛选试验
确诊试验
PT APTT TT Fg
混合试验
纠正
凝血因子活性检测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2
血管性血友病分型
❖ 1型, VWF 量部分缺乏 (75%)
❖ 2型, VWF 质异常 (25%)
90%以上漏诊
◆ 2A型,血浆中缺乏大中分子量VWF多聚物 ◆ 2B型,血浆中缺乏大分子量VWF多聚物,与血小板GPIb的 结合能力增强 ◆ 2M型,血浆中VWF多聚物分布正常,血小板黏附能力下降 ◆ 2N型,血浆中VWF多聚物分布正常,与因子VIII结合能力 明显下降
❖ 3型, VWF 完全缺乏 (《5%)
13
血管性血友病实验室诊断
出血筛查
PLT ; PTT; PT; Fibrinogen or TT
VWD初步诊断
VWF:Ag; VWF:Rco; FVIII; BT
确诊和分型
➢ VWF:Rco /VWF:Ag比值 ➢ 多聚物检测 ➢ 胶原结合试验
费时 经验
➢ RIPA ➢ FVIII 结合试验
17
病例1
女,25岁,月经增多伴皮肤黏膜瘀点、瘀斑10年 APTT70’‘,PT13“,Fg2.1g,BPC130×109/L FⅧ:C21%,FⅨ:C60%, FⅪ:C73%,FⅫ:C81% vWF:Ag 30% ,BT16’, vWF:Ristocf A:25% 诊断 血管性血友病 治疗 DDAVP,低温冷沉淀制剂

血栓与止血实验

血栓与止血实验

[参考值]
试管法 4-12min 硅管法 15-30min 塑料试管法 10-19min
• CT延长见于
因子VІІІ ,ІХ和ХІ血浆水平减低,如血 友病A和B,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 病患者;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V、因子Х和纤 维蛋白原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 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症,口 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纤维蛋白 血症; 纤溶活性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 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有抗凝物质如SLE等
器材和试剂 (1)组织凝血活酶浸出液:常用人 或兔脑粉浸出液。 (2)0.025mol/L氯化钙溶液。 (3)秒表、塑料试管、塑料注射器。
• 操作 (1)在试管内加入109mmol/L枸橼酸钠 溶液0.2ml,然后加入待检者血(或正常对 照)1.8ml,混匀, 3000r/min离心10min, 分离血浆. (2)取小试管一支,加入待测血浆和组织凝 血活酶浸出液各0.1ml, 37oC预温,再加 入0.025mol/L氯化钙溶液0.1ml(氯化 钙溶液也应预温),立即开启秒表,不断 轻轻倾斜试管,记录至液体停止流动所需 要的时间。重复以上操作2-3次,取平均 值,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3)同时按上法测定正常对照。
• 血块收缩不佳:主要见于血小板功
能数量的障碍以及纤维蛋白原异常, 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 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增多症等。 • 血块收缩过度:见于先天性凝血因 子XIII缺乏症、严重贫血等。
血小板功能检测:
1. 粘附功能:常采用血小板粘附试验 (PAdT); 2. 聚集功能: 常用血小板聚集试验(PadT); 3. 释放反应: 常用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 定、 血小板第4因子(PF4)测定、血小板P-选择 素(GMP-140)测定、血小板凝血酶致敏蛋白 (TSP)测定以及5-HT)测定.血小板ATP测定等; 4. 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常用血栓烷B2(TXB2)测 定、cAMP/cGMP测定等; 5. 收缩蛋白试验:常用血块收缩时间; 6. 促凝活性:常用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 (PF3AT)测定。

血栓、止血在骨科临床应用

血栓、止血在骨科临床应用

65% 52% 48% 25% 19%
骨科患者 VTE 的危险分级及发生率(%)
危险度
DVT
小腿
近端
低危
< 40岁,较小的外科手术( 30 min 以内 ),无
2
其他危险因素,长期卧床
中危 有危险因素的较小手术; 40 ~ 60岁,无危险因素 的非大手术;< 40岁,无危险因素的大手术
高危 > 60岁或有危险因素的非大手术; 40 ~ 60 岁之 间,有危险因素 ( 既往 VTE 病史,肿瘤,高凝 状态 ) 的大手术
骨科住院病房
创伤,骨科大手 术(髋、膝置换, 髋部骨折手术) 患者具有很高的 DVT 发生率
DVT高发, PTE致死
骨科大手术术后易发 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 DVT ),少数可造 成PTE导致死亡。约 80% DVT病例无临床 表现
所有致死性肺血栓栓塞 症(PTE)病例在死亡前 得到诊断的不足一半, 易误诊/漏诊!!!
TT缩短 较罕见,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可
缩短。无特别临床意义 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可用TT作为监护
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值的2-5倍为宜。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参考范围: <5mg/L 意义:
1. FDP增高,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但 不能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肝脏疾病、肝硬化 DIC后期继发纤溶亢进时; 血中抗凝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
肝素治疗的监护: 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适宜。 均需测血小板计数,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若低于50×109/L需
暂时停药。 溶栓治疗时,ATPP与PT、TT应将值控制在正常值的2倍。 APTT缩短: 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DIC早期、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

血栓与止血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血栓与止血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凝血活酶 纤溶激活物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止血、凝血及纤溶机制 凝血标本的收集及注意事项 常用检验项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抗凝血和溶血栓治疗实验监测 卫生部关于出、凝血时间测定操作规程 通知(摘要) 常用检验项目组合
血凝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
组织 血液 组织 血液
PT检查结果报告方式: ① 直接报告时间(s)(12±1秒) ② 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即先以不同稀释度的血浆制成标准曲线然后从曲线上读取。(80-100%) ③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即病人的PT除以正常参比血浆的PT 所得的比值。
被测PT
= PT比值(0.82-1.15秒)
血管壁损伤
血管收缩 胶原 组织凝血因子的释放
血小板粘附聚集 内源凝血系统 外源凝血系统
凝血因子名称及特点
因子
同义名称
功能
作用
丝氨酸蛋白酶
依赖VK
Ⅰ Ⅱ
纤维蛋白原
底物
共同


凝血酶原
酶原
共同



组织因子
辅因子
全部

- -

钙离子
辅因子
全部


易变因子
辅因子
共同



不存在

稳定因子
酶原
外源



抗血友病因子
辅因子
内源



Christmas因子
酶原
(凝块形成) (凝块溶解)
凝血标本的收集及注意事项

有关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有关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有关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一.凝血障碍性疾病1.筛选试验选用APTT和PT作为筛选试验,根据筛选试验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1)APTT和PT都正常:除正常人外,仅见于遗传性和继发性因子ⅩⅢ缺乏症。

获得性者常由于严重肝病、肝脏肿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抗因子ⅩⅢ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恶性贫血等引起。

(2)APTT延长伴PT正常:多数是由于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A、血友病B、因子Ⅺ缺陷症;血循环中有抗因子Ⅷ、抗因子Ⅸ或抗因子Ⅺ抗体存在;DIC时可见因子Ⅷ、因子Ⅸ、Ⅺ减低;肝脏疾病时可见因子Ⅸ、Ⅺ减少;口服抗凝剂时可见因子Ⅸ减少。

(3)APTT正常伴PT延长:多数是由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Ⅶ缺乏症,获得者常见于肝脏疾病、DIC、血循环中有抗因子Ⅶ抗体存在和口服抗凝剂等。

(4)APTT和PT都延长:多数是由于共同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Ⅹ、Ⅴ、凝血酶原(因子Ⅱ)和纤维蛋白原(因子Ⅰ)缺乏症;获得性者主要见于肝脏疾病和DIC,口服抗凝剂时凝血因子Ⅹ和凝血酶原减低。

此外,血循环中有抗因子Ⅹ、抗因子Ⅴ和抗因子Ⅱ抗体存在时,它们也相应延长。

临床应用肝素治疗时,APTT和PT也都相应延长。

2.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的基因诊断:(1)血友病A:可采用:a.间接基因诊断b.直接基因诊断(2)血友病B:由于因子Ⅸ基因小,所以血友病B可用直接基因测序的方法来解决:(3)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 vWD)的基因诊断:vWD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也是利用多态性标记进行间接诊断。

当然,对于明确缺陷的家系,亦可用缺陷基因作直接诊断。

①可变数目的串联重复顺序(ATCT),其杂合子频率高,在白种人群中杂合子频率为98%;②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利用这些多态性标记,可对部分家系作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

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

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

(六)血小板粘附试验(platelet addhension test ,PAdT)
血小板具有一定的粘附功能。常采用玻珠柱法
来检测。当血液以一定速度通过一定量的玻璃 珠柱后,由于血小板粘附在玻璃珠上,形成的 血小板聚集体就被滞留在玻璃珠柱中,那通过 其前后的血小板数目不同,比较二者之差,就 是血小板的粘附率。
常用方法: 采血1ml,37°C水浴,分别于30min、24h后观 察血块收缩情况。 参考值: (1)0-60min开始收缩;24h完全收缩。 (2)定量检测:大于40%(1h观察)
血清容量
血块收缩率=
×100% 全血体积 ×(1 - 红细胞比积)
血块完全收缩:缩成小团,游离在大量血浆之
中; 血块部分收缩:血块体积大约为全量的1/2,并 附着于管壁; 收缩不良:略有收缩,大部分粘附管壁,极少 量血清; 血块不收缩:血块完全无收缩。
参考值:30+3 .
临床意义:
3s,超过10s以上有意义。
是血友病筛选和肝素治疗监控的首选指 标,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实验。同CT 试验但较CT试验敏感是推荐应用的方法。
APTT延长见于: (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 Ⅷ、Ⅸ、Ⅺ水平降 低的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接触因子Ⅻ缺乏, 纤维蛋白原缺乏、凝血酶原缺乏等。 (2)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后天性),如严重肝 病、维生素K缺乏、DIC等; (3)循环抗凝物质增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4)纤溶活性增强。
操作方法:
参考值:
男性<5个;女性及儿童<10个
临床意义:
(1)血管壁因素引起的出血,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 管扩张症,某些因素引起的紫癜、坏血病、糖尿病、 高血压等。 (2)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如原发 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血友病、血小 板无力症及血小板病等。 (3)亦见于肝脏疾患、慢性肾炎、严重凝血障碍及传 染病等。 该试验有时也有原因不明或不易解释的阳性结果,特 别是女性。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血栓与止血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血栓与止血检验
待测血浆0.1ml
PT试剂0.2ml
混 匀
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差
保持试管倾斜角度 30度左右,不断轻轻 倾斜旋转试管,记录 液体凝固所需时间
同时启动秒表
37 ℃
(二)血凝仪的原理
检测原理
凝固法
底物显色法
免疫法
1.凝 固 法
凝血因子级联激活反应最终导致血液凝固。该过程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可表现为:电阻增大、粘度增强,浊度上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可监测血液的凝固过程,进而反映凝血功能的差异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III因子)和Ca2+,以此激活凝血系统进而观察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是反映外源途径凝血功能的重要试验
PT报告方式及参考值
“秒” 成人:11~13s 新生儿:延长2~3s 早产儿:延长3~5s 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临床意义 “PTRPT 参考值:0.85~1.15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来源:Fg、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 临床应用 诊断原发/继发性纤溶 检测是否有血栓形成
检测原理
以被检物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胶乳凝集法: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仪器法:免疫比浊法
3.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g)
Clauss法(凝血酶法) 根据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的原理。以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制作标准曲线,用凝血酶来测定血浆凝固时间,所得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浓度呈负相关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PT衍生法 仪器法测定PT时,Fg全部转变为纤维蛋白,浊度与Fg浓度成正比 免疫法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常用方法:比浊法、酶联免疫等 测试结果与生理性Fg活性不一定平行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发色底物法 ELISA
参考范围 0.29±0.03g/L 108.5±5.3% 64%~147%
TPS (96.6±9.8)% FPS (100.9±11.6)% 1.16±0.19U/ml
1.45±0.4μg/L
临床意义 ↓血栓病,DIC,肝肾疾病 同上 ↓先天性/获得性PC缺陷症 ↓血栓病 ↓先天性/获得性PS缺陷症 ↓血栓病
↓纤溶亢进 ↑原发性/继发性纤溶亢进 ↑原发性纤溶亢进 ↑纤溶亢进
14~34μg/L
↓纤溶亢进
注: ELT,优球蛋白溶解试验;t-PA: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PLG:A,纤溶酶原活性;PAI-1:A,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α2-AP:A, α2-抗纤溶酶抑制物活性;FDP,纤维蛋白(原)降解 产物;D-D,D-二聚体;PAP,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TAFI,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
ADP11.2μmol/L: 70%±17%; 肾上腺素5.4μmol/L:
↓AA,ITP,脾亢 ↑原发性/继发性 ↑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 少
↓vWD,血小板无力症 ↑血栓前状态,血栓病 ↓血小板无力症, 抗血小 板药
↑血栓前状态,血栓病
65%±20%;
花生四烯酸20g/L:
69%±13%;
瑞斯托霉素1.5g/L: 67%±9%
注:TT,凝血酶时间;ACLA,抗心磷脂抗体;LEA,狼疮抗凝物质
表4 抗凝血系统检测
试验名称 AT:Ag AT:A PC:A TPS/FPS
TFPI:A TAT
病理生理 灭活凝血酶 同上 生成APC灭 活FⅤa、FⅧa PC辅因子
抑制外源凝血 途径 凝血酶大量生 成
检测方法 ELISA 发色底物法 发色底物法 免疫火箭电泳法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PT 试验
促凝血酶原激酶
TF
VII
VIIa TF Ca2+
X
IXa Ⅷa
Xa,Ⅴa
Va Ca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II因子)
凝血酶(活 化的II因子)
测定时间(秒)
纤维蛋 白凝块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PT 试验 PTR= 样本PT时间
正常人PT时间
ISI 样本PT时间
INR = 正常人PT时间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凝血—抗凝—纤溶 动态平衡破坏-----出血/血栓
凝血减低(凝血因子减低) 抗凝增强 纤溶增强(原发或继发)
抗凝治疗过量
凝血增强 抗凝减低(易栓症) 纤溶正常或减低
炎症、感染、外伤、大手术等
出血 血栓形成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 肝脏疾病 • 维生素缺乏 • 长期腹泻
出血
• 凝血酶、抗凝血酶、纤溶酶---肝脏合成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 血小板数量减少 • 血小板功能异常 • 血小板无力症
出血
• 血小板数量增高或活化------易形成血栓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凝血系统的止血作用
血液凝固系统 包括12个经典的凝血因子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 Ⅶ Ⅸ Ⅹ。 接触因子: Ⅻ、 Ⅺ 、激肽释放酶元(PK)、 高分子量激肽原
主讲人: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检验目的:
1、评价机体出血的可能性 出血原因:1)血小板数量减低/功能低下 2)凝血功能减低(凝血因子缺乏) 3)抗凝功能增强 4)纤溶功能亢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Fisher S cientific Company
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
正常条件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人体内血液能正常流动有赖于以下四个系统功能的平衡,这个机制障碍就会引起出血,亢进则导致血栓形成。

凝血系统
正常凝血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凝血活酶的形成。

第二阶段: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主要检测项目:PT、APTT、TT、FIB
抗凝系统
正常情况下,凝血、抗凝两个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抗凝系统占优势则发生出血;凝血系统占优势则发生血栓。

主要检测项目:AT-Ⅲ、PC、PS、肝素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
纤溶活性增高可引起出血;纤溶活性降低可引起血栓的形成
主要检测项目:D-二聚体、FDP、纤溶酶原等
血小板系统
血小板参也参与血栓的形成,是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成分之一
主要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等
为何要做凝血测试
血栓与止血不仅涉及到基础医学,而且与多个临床学科的疾病密切相关。

★所有手术前检查:外科、骨科、妇产科、五官科等手术。

检查病人的出凝血机能,以免术中发生危险。

★预测血栓形成:如心肌梗塞、静脉栓塞等。

可以早诊断,早治疗
★监测抗凝及溶栓治疗:如换瓣手术后、肝素治疗、口服抗凝剂等。

减少临床治疗出血并发症
★诊断各类疾病:如DIC、肝脏疾病、先天及后天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常规凝血检测
一.PT(凝血酶原时间)检测
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用于检测血浆中Ⅱ、Ⅴ、Ⅶ、Ⅹ因子
的水平
1.正常参考值:11-14秒,延长3秒为异常;活动度70-120%;INR 0.8-1.5 2.临床意义:
(1) PT延长见于:先天性者多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及Ⅱ、Ⅴ、Ⅶ、Ⅹ因子缺乏症;后天性者多见于肝脏病、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
乏症、新生儿出血、血液中有抗凝药物或口服避孕药
(2) PT缩短见于:DIC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先天性Ⅴ因子增多症
二.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
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用于检测血浆中Ⅷ、Ⅸ、Ⅺ、Ⅻ因子的水平
1.正常参考值:28-40秒,延长10秒以上有病理意义
2.临床意义:
(1) APTT延长见于:Ⅷ、Ⅸ、Ⅺ、Ⅻ因子缺乏症。

如:血友病;严重Ⅴ、Ⅹ因子减少或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

如:肝脏疾病、阻塞性
黄疸;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如:DIC;血液中有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等抗凝物质的存在
(2) APTT缩短见于:血栓栓塞性疾病。

如:脑血管血栓性疾病、肺栓塞、静脉栓塞形成等;DIC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Ⅷ、Ⅹ因子活性增高、血小板增多症
三.TT(凝血酶时间)检测
TT是反映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实验
1.正常参考值:8-14秒,延长3秒为异常
2.临床意义:
(1) TT延长见于: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低下(<80mg/dl);纤维蛋白原机能障碍;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DIC;尿毒症(2) TT缩短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及PH呈酸性
四.FIB(纤维蛋白原)检测
FIB既凝血因子Ⅰ,是体内重要的凝血因子,直接参与凝血过程。

其含量增高,血液凝固性升高,血浆粘性度升高,促进红细胞聚集,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网,进而形成血块或血栓
1.正常参考值:2-4g/L
2.临床意义:
(1) FIB增高见于:糖尿病和糖尿病中毒,急性肾炎、尿毒症、肾病综合症;风
湿、类风湿;月经期、妊娠期;放射治疗后、灼伤、休克、外科手
术后;急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冠心病、急性心梗发作期(2)FIB减少见于:DIC;原发性纤溶;重症肝炎或肝硬化,严重的肝实质损害还常伴有凝血酶原及Ⅶ缺乏;肺及前列腺术后;胎盘早期分
娩时其含量减少,有时可降至0.5g/L
抗凝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临床上常用抗凝药、溶栓药、抗血小板药和降血粘度药作为防栓疗法和溶栓疗法的药物,这些疗法统称为抗栓治疗。

但是,如果药物应用过量,便会造成出血并发症;如果用量不足,便会达不到治疗的预期效果。

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同时,必需区别不同情况,选择相应指标作为实验室监测的依据,用以指导和调整临床合理用药,使药物既能达到防治血栓形成,又不至于引起出血并发症的目的
(一)PT(凝血酶原时间)
PT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文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11-14s)的1-2倍为宜。

WTO推荐用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作为口服抗凝剂的监测指标较为合理。

INR=(样本测量时间/标准时间)ISI次方,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的一种较好的表达形式。

WT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
实验室在口服抗凝药(OAC)监测中的作用,关于出血的建议
性Ⅴa分析可监测肝素,但APTT本身可检查整体的凝固性过程
(二)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是反映内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综合情况,是监测肝素的首选指标。

肝素治疗的出血发生率为7-10%。

所以,应用中量和大剂量肝素时,必须
作实验室监测,使APTT较正常对照值(28-40s)延长1.5-2.5倍可取得最佳抗凝效果而出血风险小,然而APTT达到正常对照的1.5 倍时称为肝素起效阀值。

(三)TT(凝血酶时间)
TT可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时TT也延长。

一般应将TT控制在正常值(8-14s)的3-4倍
(四)FIB(纤维蛋白原)
FIB应用溶栓剂时,血浆纤维蛋白原不应低于0.5-1g/L,否则可致出血。

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溶栓药物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及治疗(控制)出血发生率;轻微出血为5-30%,重度出血为1-2%,所以,必须做实验室监测
1.提示溶栓治疗的出血指标:
1)治疗开始数小时后,纤维蛋白原低于0.7g/L
2)治疗三日后,血小板低于100×109/L
3)APTT延长30秒以上
存在易引起血栓形成的病理或生理情况: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心绞痛、高血脂、风湿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有静脉血栓形
成史或家族史、恶性肿瘤、长期卧床、手术和外伤后、年龄大于40岁、
凝血和纤溶异常、肾(肝)移植和骨髓移植术后等。

3.实验诊断指标项目
1)血浆的PT和APTT
2)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实验
3)血浆纤维蛋白原测试
4)血浆黏度测定
5)反映血内皮细胞受损测定
6)反映生理性抗凝物的测定:如AT-Ⅲ、PC、PS
7)反映纤溶活性测定:如D-二聚体、FDP、纤溶酶原
这些指标对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是有价值的,但仍然需要综合分析判断,
甚至加做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实验指标
基层医疗单位DIC实验诊断标准(仅供参考)
具备下列三项以上实验异常可诊断DIC
1)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正常血小板数
100-300×109/L)
2)纤维蛋白原<1.5/L或进行性下降
3)3P实验阳性(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
4)PT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或称动态变化
5)外周血破碎红细胞>10%
6)不明原因的血沉降低或血沉增快之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