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8.下列有关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林奈的双名法使得每一种生物都只有一个学名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C.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属、科、种
D.松鼠和啄木鸟同属于鸟纲动物
【答案】A
【解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有高等植物有34984种,脊椎动物有6445种,真菌1万多种,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如图是豆目部分植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下图中1—4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是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蜥蜴
B.1孢子植物、2苔藓植物、3蕨类植物、4紫菜
C.1种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4水杉
D.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涡虫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朱鹮、珙桐、大熊猫、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
5.2019年的澳洲山火整整肆虐了4个多月。你认为这场大火会破坏( )
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其他三项都对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人教版初中生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全部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
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A.类群1可以寄生在动物、植物、细菌细胞中B.类群2包括细菌,有些种类可用于制作酸奶C.类群3中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都属于真核生物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类群1没有细胞结构,应是病毒;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应该是细菌,类群3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动物。
A.类群1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根据病毒寄生的寄主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A正确。
B.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其中乳酸菌可用于制作酸奶,B正确C.类群3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菌,C正确。
D.类群3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D错误。
故选D。
2、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小和最大的分类单位分别是()A.种、门B.种、界C.纲、种D.科、界答案:B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故选B。
3、马蜂在遭受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出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属于()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D.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答案:B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要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林奈的双名法使得每一种生物都只有一个学名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远C.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属、科、种D.松鼠和啄木鸟同属于鸟纲动物【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重要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林奈创立的双名法规定,每种生物只能有一个学名,这个学名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属名+种加词,A正确;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B错误;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C错误;松鼠属于哺乳纲,啄木鸟属于鸟纲,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双命名法、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下列关于分类等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D.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
【详解】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小的分类单位,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等,界下有门、纲、目、科、属、种,因此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很多种,B错误。
C.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点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因此同种的生物个体之间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C正确。
D.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表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类群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鱼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世界已知种数43428730630019056850-940260000A.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C.基因(遗传)多样性D.生物数量多样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题干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归到如下的三个类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属于类群1,它必须寄生在动物的活细胞中生活B.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C.杜鹃花、杜鹃鸟属于类群3,酵母菌属于类群2D.类群1、2、3的共同特点是: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类群1是病毒;类群2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类群3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 烟草花叶病毒属于植物病毒,属于类群1,它必须寄生在植物(烟草花叶)的活细胞中生活,A错误;B.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B正确;C.杜鹃花、杜鹃鸟、酵母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类群3真核生物,C错误;D.绿色植物属于类群3,为真核生物,细胞中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D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表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C.基因(遗传)多样性D.生物数量多样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题干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3.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种植物,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直接体现了()A.基因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植物经济价值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种植物,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根据生物的分类,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远的等级是()A.界B.门C.科D.种【答案】A【解析】【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界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远的。
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生物的分类及单位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熟练掌握。
2.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实用价值【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C.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多引进一些外来物种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正确。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中考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中考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属于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的是:()A.禁止偷猎B.出台法律,依法管理C.建立濒危物种和种质库D.把濒危物种迁入动植物园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答案】C【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禁止偷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同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
B.出台法律,依法管理,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制意识,人人都参与保护多样性,故B 不符合题意。
C.为保护珍贵遗传资源,建立濒危物种和种质库,有利于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故C符合题意。
D.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即为迁地保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下列生物中,全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A.蜘蛛、乌贼、青蛙B.鲫鱼、家兔、螳螂C.蚂蚁、沙蚕、海豚D.家鸽、壁虎、蛇【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解答即可。
【详解】A.蜘蛛、乌贼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青蛙体内有脊柱,是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B.鲫鱼、家兔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螳螂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C.蚂蚁、沙蚕属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海豚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D.家鸽、壁虎和蛇体内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分类的依据。
3.马与犀牛同目不同科,与羊同纲不同目,与驴同科不同属。
与班马同属不同种。
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A.羊B.斑马C.驴D.犀牛【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在下列关于烟草的分类单位中,包含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双子叶植物纲B.烟草属C.被子植物门D.茄科【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在“门、纲、科、属”中“属”的分类等级最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因此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属,故选B。
【点睛】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近年来,我市条子泥湿地多次发现世界极危物种勺嘴鹬,造成此种鸟类濒危的主要原因是()A.滥捕乱杀B.自然灾害C.外来物种入侵D.栖息地被破坏【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
【详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食物、水才能生存;若栖息环境被破坏,生物不能获得食物将无法生存。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再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
因此近年来,我市条子泥湿地多次发现世界极危物种勺嘴鹬,造成此种鸟类濒危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3.从生物分类上看,下列各项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玉米和青蛙B.家鸽和鲫鱼C.老虎和苍蝇D.黄牛和绵羊【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①朱鹮、②金丝猴、③珙桐、④大熊猫这几种动植物中,哪些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据此解答。
【详解】①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
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
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从而宣告在中国重新发现朱鹮野生种群,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个朱鹮野生种群。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②金丝猴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
毛质柔软,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
中国金丝猴分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
此外还有越南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两种金丝猴。
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③珙桐为落叶灌木。
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
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
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④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
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
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
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大熊猫俨然成为物种保育最重要的象征,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被誉为“活化石”。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朱鹮、珙桐、大熊猫、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
”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
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稻和大豆的亲缘关系比与小麦近B.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大豆的多C.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D.小麦和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分类等级越大,其中的生物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小,其中生物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多。
【详解】AB、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由于门比科大,因此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水稻与大豆的近,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大豆的多,故A错误,B正确;C、在题干涉及的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C错误;D、小麦和大豆同属于种子植物门,所以它们之间有共同特征,D错误。
【点睛】主要考查了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的认识。
理解掌握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某同学绘制了动物分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 处填体温恒定B.海豚属于类群②C.蚯蚓属于类群⑤D.④都是完全变态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详解】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根据体温是否恒定,也可以将动物分成两类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属于变温动物;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单元复习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分类的依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
分类的意义:认识生物,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3、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繁殖后代。
如水绵、衣藻、海带;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根是假根,用孢子繁殖后代。
如:葫芦藓。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
如:肾蕨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四大器官;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
如:油松、侧柏、水杉等。
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有果皮包被着。
(被子植物又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等。
双子叶植物:向日葵、花生、大豆等。
4、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脊椎动物:鱼类:鲫鱼、带鱼、鳙鱼、海马两栖类:青蛙、蟾蜍、娃娃鱼、蝾螈、爬行类:蜥蜴、壁虎、龟、蛇、扬子鳄鸟类:鸽子、猫头鹰、鸵鸟、野鸡哺乳类:猫、狗、蝙蝠、鲸鱼、鸭嘴兽、海豚(2)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海蜇、水螅、珊瑚虫、水母软体动物:河蚌、蜗牛、乌贼、田螺、鲍鱼、贝类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节肢动物:蝗虫、蜜蜂、虾、蟹、蜘蛛、蝎、蜈蚣、蚰蜒二、从种到界1、生物的五界分类法: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
2、为了科学地将生物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从大到小依次可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不同的分类等级。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界的共同特征最少,种的最多。
界中的动物种类最多,种中的最少。
3、马属于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胎生、哺乳)、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要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属于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的是:()A.禁止偷猎B.出台法律,依法管理C.建立濒危物种和种质库D.把濒危物种迁入动植物园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答案】C【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禁止偷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同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
B.出台法律,依法管理,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制意识,人人都参与保护多样性,故B 不符合题意。
C.为保护珍贵遗传资源,建立濒危物种和种质库,有利于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故C符合题意。
D.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即为迁地保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3.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种植物,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直接体现了()A.基因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植物经济价值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种植物,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4.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50%,而现在仅有16.5%,这种变化导致的结果是()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C.物种减少,甚至灭绝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锐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人教版】初二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资料(1)
【人教版】初二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资料(1)一、选择题1.为确定山猫、美洲野猫、大熊猫、美洲狮的生物分类地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获得的相关信息绘成下表,由此可知,与其他3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A.山猫B.美洲狮C.大熊猫D.美洲野猫【答案】C【解析】【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据此答题。
【详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界是最大的单位,同界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远,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据表可知:题干中的山猫、美洲野猫、美洲狮同科,山猫、美洲野猫、大熊猫、美洲狮同目,所以与其他3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大熊猫。
【点睛】掌握生物的分类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中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C.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往往越差【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
B.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B正确。
C.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表明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C正确。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要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属于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的是:()A.禁止偷猎B.出台法律,依法管理C.建立濒危物种和种质库D.把濒危物种迁入动植物园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答案】C【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禁止偷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同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
B.出台法律,依法管理,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制意识,人人都参与保护多样性,故B 不符合题意。
C.为保护珍贵遗传资源,建立濒危物种和种质库,有利于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故C符合题意。
D.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即为迁地保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下列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小麦、水稻、玉米可作为食物B.梧桐、女贞、槐树能净化空气C.很多生物中蕴藏着未知的药用价值D.木材、橡胶、油料可应用于工业制造【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详解】AD.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工业原料等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选项则体现的生物的潜在价值,不合题意。
B.由分析知,梧桐、女贞、槐树能净化空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符合题意。
【点睛】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3.下列植物中被称为中国鸽子树,是植物界中的“活化石”的是()A.水杉B.银杏C.银杉D.珙桐【答案】D【解析】【分析】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要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当你遇到受伤无法飞行的鸟时,你认为最好应当()A.把它抓作卖给餐馆供客人食用B.把它带回家养着观赏C.立即把它放回大自然D.给它治疗,待伤好后放归大自然【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要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详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体现在双双面面,如当我们遇到受伤无法飞行的鸟时,我们要给它治疗、饲养,待伤好后放归大自然,鸟类适于在自然环境中营飞行生活,自然界是鸟类等野生生物的家园。
但不能把它直接放回大自然,因为受伤的鸟,不能飞行,不利于捕捉食物和躲避敌害,有可能被自然界淘汰掉。
把它抓住卖给餐馆供客人食用或把它带回家中养着观赏等做法也都是错误的,不利于鸟类的生存。
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意,根据已有的知识,灵活解答。
2.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
【详解】“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体现森林对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故选:B。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是本题解题关键。
3.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种植物,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直接体现了()A.基因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植物经济价值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种植物,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属于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的是:()A.禁止偷猎B.出台法律,依法管理C.建立濒危物种和种质库D.把濒危物种迁入动植物园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答案】C【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禁止偷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同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
B.出台法律,依法管理,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制意识,人人都参与保护多样性,故B 不符合题意。
C.为保护珍贵遗传资源,建立濒危物种和种质库,有利于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故C 符合题意。
D.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即为迁地保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恰当的是()A.物种灭绝后,一定可以再生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威胁C.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越稳定D.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生,A错误。
B.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生活都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下列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A.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B.大量收集珍稀动物做标本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D.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为保护、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可以很好的保护自然资源,A符合题意。
B.一种生物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随之消失,永不再生,因此我们要保护每一个物种,尤其是珍稀物种。
据此可知,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会破坏珍稀物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破坏栖息地会影响栖息地内生物的生存,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掌握和灵活运用。
2.“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A.一定属于同一个“属”B.基因组成一定相同C.生活环境一定相同D.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A、种是最基本的单位,同种的生物一定都属于同一个“属”,A符合题意。
B、同种的生物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但生活环境不一定相同,C不符合题意。
D、同种生物的个体的形态特征有差异,对环境的能力也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3.下列生物中,全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A.蜘蛛、乌贼、青蛙B.鲫鱼、家兔、螳螂C.蚂蚁、沙蚕、海豚D.家鸽、壁虎、蛇【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二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我国的珍稀植物是()A.银杉B.水杉C.珙桐D.桫椤【答案】A【解析】【分析】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据此解答。
【详解】A.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A正确。
B.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
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
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
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B错误。
C.珙桐为落叶灌木。
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
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
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C错误。
D.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
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选项中植物的特点、价值意义以及称号。
2.下列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小麦、水稻、玉米可作为食物B.梧桐、女贞、槐树能净化空气C.很多生物中蕴藏着未知的药用价值D.木材、橡胶、油料可应用于工业制造【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详解】AD.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工业原料等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选项则体现的生物的潜在价值,不合题意。
B.由分析知,梧桐、女贞、槐树能净化空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符合题意。
【点睛】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3.下列植物中被称为中国鸽子树,是植物界中的“活化石”的是()A.水杉B.银杏C.银杉D.珙桐【答案】D【解析】【分析】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
被喻为“活化石”。
【详解】水杉,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A不符合题意。
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有观赏价值,B不符合题意。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C不符合题意。
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
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
属落叶乔木。
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有“植物活化石”之称,D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
4.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个体大小B.同一分类单位中的生物,其特征也不完全相同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D.分类单位越大,亲缘关系越远【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种是最小的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
【详解】A.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A错误。
B.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较多,但不完全相同,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5.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种植物,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直接体现了()A.基因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植物经济价值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种植物,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杂交水稻利用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C.生物种类多样性D.形态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如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7.区分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依据是()A.生殖方式是否为胎生B.体表是否覆盖有保温的羽毛C.体型大小D.体温是否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体表被毛(羽毛),所以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属于恒温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及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详解】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因此,体温是否恒定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因此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可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故选:D【点睛】考查了对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概念及其区别的理解认识,两者区别及特点是考试热点,题型多样。
8.下列四组生物,每组都有一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在结构上有显著差异。
这些生物是()①骆驼、蛇、鹰、涡虫②蝗虫、蜗牛、蜘蛛、蜈蚣③青霉、酵母菌、病毒、木耳④松树、梧桐、葡萄、柳树A.蛇、蜘蛛、木耳、柳树B.涡虫、蜗牛、病毒、松树C.鹰、蜈蚣、青霉、梧桐D.骆驼、蝗虫、酵母菌、葡萄【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
【详解】①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涡虫,它是无脊椎动物,其他生物是脊椎动物;②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蜗牛,它是软体动物,其他生物是节肢动物;③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其他生物的细胞有细胞结构;④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松树,它是裸子植物,其他生物是被子植物。
故B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恰当的是()A.物种灭绝后,一定可以再生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威胁C.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越稳定D.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生,A错误。
B.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生活都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如做衣服用棉花、荀麻、蚕丝等,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生物如面粉是用小麦加工的,肉类来源于动物等。
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多样性的减少,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B错误。
C.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越不稳定,C错误。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多样性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
10.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B.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间接使用价值D.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