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 (一)

合集下载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
②助力常加于活动的始末部分, 并应随病情的好转逐步减少助力 成分。
主动运动
是指完全由患者主动用力收缩肌 肉来完成的运动。运动时既不需 要助力,亦不用克服外来阻力。 在运动疗法中应用最广泛。
目的
改善与恢复肌肉、关节和神经系 统的功能。
应用
肌力有相当的恢复(3级)时, 应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
基本要求
维持与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
习(ROM练习)
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所通过的运 动弧。其中作用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 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为主动关节活动 范围;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外加 一定助力使关节运动所通过的运动弧为主 动 - 助力关节活动范围;完全由外力使关 节活动所通过的运动弧为被动关节活动范 围。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称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①根据情况可进行单关节或双关 节、单方向或多方向、不同的幅 度或速度的运动。 ②根据病情选择体位、肌肉收缩 的形式与运动强度。
抗阻运动
是指在运动过程中,须克服外加 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阻力可由 人力施加,亦可用重物或器械提 供。
目的
同主动运动,更有效地增强肌力 消除局部脂肪积聚。
作用
适用于肌力达4级以上的病人, 主要用于创伤、瘫痪后恢复肌肉 力量。
1.力学的应用
运动治疗:增强肌力、耐力和力 量的训练、增强灵活性的训练、 增强平衡能力与协调性的训练、 增强心肺功能的训练、神经系统 的训练再训练、等速训练以及各 种新疗法等。
按摩治疗:中国传统按摩、西方按 摩、自我按摩等;
牵引治疗:躯干牵引、肢体牵引、 持续牵引、间歇牵引等;
压力治疗:整个肢体使用正压或负 压或交替,肢体分段向心加压等;
红外线治疗:近、远红外线治疗;

【康复课堂】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物理治疗__第一章功能评定) 上

【康复课堂】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物理治疗__第一章功能评定) 上

【康复课堂】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物理治疗__第一章 功能评定) 上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影响正常姿势的疾患,包括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肢体残缺或发育不全等)和后天性异常(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压缩性骨折后等)。

(2)禁忌证:意识障碍,不能独立坐或站。

3、设备与用具目测法无需设备或可以使用摄像机;脊柱测量使用铅垂线;放射学评定需要X线检查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1)目测法:左、右侧面观察有无足弓消失,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过伸,髋关节屈曲挛缩,胸腰椎局部后凸(圆背或驼背),前、后面观察有无脊柱侧屈,双肩是否对称。

1)躯干:观察头部是否前倾、旋转或侧屈,胸廓呼吸是否对称,一侧胸锁关节或肩锁关节是否高于另一侧,胸部有无陷凹、隆凸或桶状胸,有无塌肩凸臀(一侧肩关节低于对侧,对侧髋关节向外侧凸出),脊椎的侧凸和旋转,两侧肩胛骨与脊柱不等距、不等高,翼状肩胛,躯干肌萎缩等。

2)上肢:观察两上肢体位是否一样;一侧上肢是否远离躯干或过度内、外旋;两侧上肢是否等长;有无上肢畸形及肌肉萎缩等。

3)下肢:观察有无扁平足,马蹄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内、外翻,髋过度内、外旋,下肢肌肉萎缩等。

(2)铅垂线测量法:目测法发现姿势异常后可以采取铅垂线测量。

受检者站立位,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如果铅垂线不经过臀中沟表示有脊柱侧凸,姿势异常但铅垂线经过臀中沟,则表示脊柱侧凸的代偿完全。

(3)放射学评定:对疑有脊柱侧凸的受检者(孕妇除外)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

拍摄直立位第1胸椎到第1骶椎的正、侧位片,在X光片上测量脊柱侧凸的角度,具体测量方法见放射影像学专著。

5、注意事项(1)熟悉人体脊柱和肢体的标准姿势。

(2)评定时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尽量裸露身体、脱去鞋袜、采取自然姿态或动作。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

4.提高和增强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 运动是一系列生理条件反射的综合,适当的 运动可以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 神经系统的反应性和灵活性,维持神经系统 的正常功能,发挥对全身的各个脏器的调整 和协调能力。 5.改善和增强内分泌系统能力 主动运动可以促进糖代谢,减少胰岛素分泌, 维持血糖水平;增加骨组织对矿物质 (如钙、 磷)的吸收。因此,适当的运动已经成为糖 尿病、骨质疏松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物理疗法
定义 物理治疗(Physitherapy或Physical Therapy)是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 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病的方法。 运动疗法 : 主要利用力学因素 理疗: 利用电·光·声·水和温度
一· 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运动疗法
适应症 1.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脑卒中、颅脑损伤、 儿童缺血缺氧性脑性疾病(脑性瘫痪)、脊 髓炎症或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衰弱等。 2.运动器官疾病 包括四肢骨折或脱位脊 柱骨折关节手术后颈间腰腿疼脊柱畸形关 节炎骨质疏松等。
2.增强心肺功能 运动疗法时,肌肉通过做功消耗身体内部 的能源,从而促进了器官的新陈代谢;运动 疗法时,由于大量的血液流向肌肉,心肺的 功能活动也相应的增加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运动疗法也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但运动强度 过大反而会降低心肺功能。
3.促进和发展功能代偿 但有些功能障碍,虽然经过系统的运动疗法, 但其功能仍然难以完全恢复。此时,治疗的 重点则是通过对侧肢体或非损伤的训练,来 发展代偿能力,补偿丧失的功能。例如,偏 瘫或截瘫患者经过正规的运动疗法之后,患 肢功能仍未能恢复,此时,通过训练代偿能 力,可以到达最大限度地生活自理。
3.
主动运动 是指在运动治疗的时动作发生或完成没 有任何外力(包括手力或机械力)的参与, 完全由参与的肌肉的主动收缩来完成的。 例如,自己活动关节、行走、各种医疗 体体操、太极拳训练、日常生活活动

物理治疗(2)(1)

物理治疗(2)(1)

Mobilization临床适应证
• 任何力学因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 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 – 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 – 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
• 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 • 延缓病情发展 • 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其它不良影响
Mobilization临床禁忌证
• 关节活动已经过度 • 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 • 关节
主动运动
• 通过患者自身的肌肉收缩 来完成的身体活动; – 助力主动运动(1-2级) – 自主主动运动(≥3级) – 抗阻主动运动(>3级)
被动运动
• 指无任何主动肌肉收缩,依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 身体活动.
• 其主要作用:为主动运动的发生做准备
– 预防软组织挛缩和粘连形成,恢复软组织弹性; – 保持肌肉休息状态时的长度及牵拉缩短的肌肉; – 刺激肌体屈曲反射; – 施加本体感觉刺激
– 取决于无氧供能能力、乳酸清除能力。
• 一般耐力,有氧运动(aerobic training):全 身耐力,指进行全身活动的持续能力。
– 决定因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 – 取决于心肺功能、肌纤维组成
aerobic training
• 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以提 高机体氧化代谢运动能力或全身耐力的锻炼方式。
助力运动
关节功能牵引
• 用被动或主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引 的活动.
– 被动牵引和主动牵引:10-20min/次,4 - 5次/天
• 主要适用于软组织病变所至关节挛缩及组织压 迫性疾病,缓解疼痛.
颈腰椎牵引
• 作用
–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 – 牵伸挛缩、改善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 – 减轻神经根受压程度 – 制动 – 缓解疼痛症状

物理治疗技术1

物理治疗技术1

物理治疗技术骨关节疾病的康复(6题)1、骨折愈合期防止关节畸形挛缩最有效的方法:AA、把关节应放置于功能位B、抬高患肢C、低强度超声波理疗D、进行关节主动运动E、进行关节被动运动2、骨折恢复期关节活动度训练常采用的方法有:EA、主动运动B、被动运动和关节牵引C、间断功能固定D、理疗与按摩E、以上均可采用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除哪项外:DA、腰椎牵引B、理疗C、手法复位D、运动疗法E、硬膜外注射4、颈椎病的神经根性病变的治疗不包括:EA、颈围B、NSAIDsC、热或冰D、颈椎牵引E、手术评定5、关于髋置换术后的治疗,正确的是:BA、水泥技术只用于髋臼B、水泥固定技术能使股骨成分牢固固定C、水泥或压合固定技术通常用于年老、活动较少者D、使用无水泥或压合固定假体者可以在能耐受时立即负重E、髋外展肌力增强训练在手术切开转子者必须积极进行6、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的作用是:BA、减轻手术后膝痛B、在急症住院期间增加膝的主动屈曲C、替换物理治疗D、促进手术伤口愈合E、减少伸肌变弱与屈曲挛缩的发生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康复(6题)1、脑卒中恢复期康复目标除外:DA、加强肢体精细、稳定、协调性运动B、改善步态、恢复实际步行能力C、逐渐恢复ADL能力,达到生活自理D、采用抑制性体位,打破肌痉挛模式E、加强肢体的肌力,提高身体的耐力2、脑卒中软瘫期康复应注意:EA、加强对患肢关节的保护B、在各项康复训练中防止屏气C、对脑出血病人早期应监测脉搏、血压的变化D、尽量调动主观能动性E、以上都是3、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BA、对脊椎稳定者可使用减压床B、病人平卧时不要求身体与床全部均匀接触C、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皮肤压疮D、注意大小便及会阴护理E、梳洗采用中性肥皂4、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治疗的指征是:EA、患者生命体征稳定B、骨折部位稳定C、呼吸平稳D、神经损害或压迫症状稳定E、以上均符合5、偏瘫病人在早期做患侧卧位,这种体位的好处包括以下几项,除外:CA、降低患侧痉挛B、拉长患侧C、改善患侧粗大运动的协调D、增加对患侧身体的知觉E、以上都不是6、一位C6损伤四肢瘫病人预期能:CA、用拐杖与支具行走B、坐轮椅推行C、独自穿上衣D、不能用夹子拾起重物E、上述均不能6、肌肉痉挛第一阶段治疗方案除外:EA、正确的姿势和体位B、教育患者C、解除诱因D、日常活动和牵张训练E、药物7、灾难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即刻,通常处理膀胱的方法是:AA、留置导尿管B、间断性导尿C、耻骨上膀胱造口D、耻骨上压力排空E、不必急于关注膀胱的排空8、治疗痉挛的适当理由是:AA、体位的摆放严重困难以致皮肤破裂B、卒中后下肢伸肌痉挛C、胸段脊髓损伤后阵挛D、Ashworth评级大于Ⅱ级E、防止中枢性疼痛的预防性治疗9、脊髓损伤后影响排便过程的关键是 AA、骶反射弧是否完整B、损伤平面C、直肠是否受损D、肛门括约肌是否受损E、与以上均有明显关系10、下运动神经元性脊髓损伤所致的肠道功能障碍治疗方法除外:BA、饮食控制与规律排便B、软化剂及缓泻剂C、手指抠D、灌肠E、结肠造瘘术1、58岁,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头颅MRI示脑干多发性梗死。

物理治疗基础

物理治疗基础

TENS参数 参数
1-10HZ(1-4HZ):远期止痛效果
80-120HZ(75-100HZ):及时止痛效 果
即时镇痛+持续镇痛
可将高频度的频 率(80HZ以上)即 时镇痛效果与低 频度的频率(10HZ 以下)持续镇痛效 果有效结合
低频的缺点
皮肤电阻过大 治疗深度不够 刺痛感 电解明显
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100K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 法,称为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流的特点: A、双向无电解作用; B、有镇痛作用和明显的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C、对神经肌肉组织有兴奋作用; D、能克服组织电阻,与低频电相比,能作 用到更深的组织; E、低频(0~150HZ)调制的中频电流则兼 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
电疗
低频脉冲电疗法 (0-1K HZ) 中频电疗法 (1K-100K HZ) 高频电疗法 (100K HZ以上)
低频脉冲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 以下的脉冲电流治 应用频率 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疗法。 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疗法。 在康复治疗中,常用的有神经肌肉电 刺激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功 能性电刺激、间动电疗法、感应电疗 法、超刺激电疗法等,以下介绍前两 种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EMS、 、 NES) )
以低频电流刺激神经肌肉以进行治 疗,称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1、失神经肌的电刺激 2、痉挛肌及拮抗肌的交替电刺激 痉挛肌进局部血液循环,引起肌肉节 律性收缩,从而延缓病肌萎缩; 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发生电解质、 酶系统等代谢紊乱; 抑制肌肉纤维化,防止硬化和挛缩; 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传导功能的恢 复。 适应症 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神经断 裂。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

因此,肌力训练要特别注意掌握适宜的训练频度, 尽量使后一次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 段内进行。 训练间隔太短时,肌肉疲劳尚未完全恢复,继续 训练将加重疲劳,以致引起肌肉劳损;间隔太长 时,超量恢复已消退,就无从积累而无法使肌肉 收缩力增强。 一旦出现疲劳现象,原则上应停止训练。
e、选择适当运动强度
(四)平衡训练
改善人体平衡功能的训练,锻炼本体感受 器、刺激姿势反射 用于治疗由于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所 致的平衡功能障碍 训练内容: 自动动态 静态平衡 他动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
动作中平衡
训练方法 长坐位平衡训练
手膝位平衡训练
跪位平衡训练
动态坐位平衡训练
站位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护理要点
6.训练应在无痛和轻度疼痛的状况下进行
如果最初训练引起肌肉的轻微酸痛,则属正常 反应,一般次日即可自行恢复。 如训练引起患者所训练的肌肉明显疼痛,则应 减少运动量或暂停。疼痛不仅可增加患者不适 感,而且也使训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旦出现较明显的疼痛,则应在查明原因并进 行必要的治疗后再进行训练。
主动运动
辅助主动运动
抗阻力主动运动
1、肌力下降的原因
年龄增加(20y) 废用性肌肉萎缩(10%-15%/d) 神经系统疾病 肌原性疾病
2、基本原则
施加适当阻力 过量负荷原则 反复训练 适度疲劳 选择适当运动强度
a、施加适当阻力
为使肌力增强,训练必须给予一定的阻力, 无阻力状态下的训练不能达到增强肌力的目 的。 阻力可来自于肢体的重量、肌肉运动时外加 的阻碍力量等。 阻力通常施加在训练肌肉远端附着部位,方 向总是与肌肉收缩使关节发生运动的方向相 反。
二 肌力训练
(二)肌力增强训练

第一章 物理治疗学概述

第一章 物理治疗学概述
过程由外力来完成。
方法
1. 关节可动范围运动 2. 关节松动技术 3. 持续性被动活动(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
返回
23
(二)增强肌肉力量的技术和方法
定义
肌力训练根据超量负荷(over load)的原理,通过
肌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力量
方法
肌肉的收缩方式 等长运动和等张运动
被动运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被动运动的作用:放松痉挛肌肉,牵伸挛缩的组织,恢复和保持
关节活动范围。
(2)主动运动:依靠患者自身的肌力进行运动的方式称为主 动运动。包括随意运动、助力运动、抗阻力运动。
主动运动的作用: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和耐力、增强 肌肉之间的协调性、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
NDT )亦称易化技术。是根据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的原
理和规律,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调 节其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控制能力的一类康复治 疗方法。
常用的易化技术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 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Rood 疗法等。
返回
41
神经发育疗法的共同点:
物理治疗学的形成
人类在与自然及疾病的长期斗争中不断总结 经验而形成,并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而不断 发展和完善
在国外具有悠久的历史 物理治疗的雏形在我国四千年前就已形成
返回
53
现代物理治疗学发展
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战伤、脊髓灰质炎的流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 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应用 各国成立学术组织
运动再学习疗法 (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 MRP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安全; • 5.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改进技术操作; • 6.根据需要,担任部分技术操作,参加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 直接权利:对病人不合理要求有拒绝权;
主管康复治疗师
•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和上级治疗师的指导下,努力完成相关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 2.协助上级治疗师搞好治疗室管理,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治疗室的
康复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 3.协助科主任或上级治疗师安排治疗师岗位轮转,并做好青年治疗师的培养工作。 • 4.在科主任领导或上级治疗师指导下负责本科治疗仪器的安装、保养和管理。熟练各项仪器的
性能原理,定期进行仪器测试和检修,维持仪器运作正常以保证治疗质量。 • 5.在上级治疗师指导下,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提高治疗
–根据超量负荷(over load)的原理,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 肌肉力量
–肌肉的收缩方式 等长运动和等张运动 –施加阻力分:非抗阻力运动(主动运动和主动助力运动) 抗阻力运动:等张性抗阻力运动(向心性、离心性)等长性抗阻力运动
Physical Therapy
牵伸软组织的技术
牵伸软组织的技术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质量。
第一节 概述
二、运动治疗的范畴
分类
• 1.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和方法。 • 2.增强肌肉力量的技术与方法。 • 3.牵伸软组织的技术。 • 4.神经发育疗法。 • 5.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方案。 • 6.心肺功能训练。
Physical Therapy
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和方法
基础知识
肌力测定简史 美国Lovett 博士1916年首先介绍骨骼肌肌力检查法,后
缩,收缩的过
程中不变,不产生关节运动,但肌肉内部的张力增加。Eg:
坐在电脑前保持一定的姿势,就是髋关节和腰背颈部脊柱周围的相关肌肉一直在“默默地辛勤工作”着,一直在 做等长收缩,才能对抗重力维持坐着的姿势不瘫倒下来。
肌力训练
• 定义 • 方法
• 4级:好(good)抗中等阻力关 节作全范围运动。
• 5级:正常(normal)能抗最大
的阻力关节作全范围运动。
关节活动技术
关节活动技术 主动运动
• 定义
– 肌肉收缩所产生的运动
• 方法
– 随意运动 ( voluntary movement ) – 助力运动 ( assisted movement ) – 抗阻力运动 ( resisted movement )
增强肌肉力量的技术与方法
运动治疗范畴基础知识
肌肉收缩的方式有以下类型
等张收缩(动态) 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但长度缩短(或者延长),引起关节活动。
向心性收缩:
收缩的时候肌肉起点和止点相互接近,就是肌肉的向心性收缩,收缩的过程中肌肉 的长度变短。
离心性收缩:
和向心性收缩相反,收缩的时候肌肉的起点和止点相互分离,就是肌肉的离心性收
• 牵伸(stretching)
– 定义: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 目的: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
活动范围;预防或降低运动时损伤
• 牵引(traction)与牵伸的区别
– 具有牵拉软组织的作用 – 主要作用于关节
牵伸方法
• 手法牵伸 • 机械装置被动牵伸 • 自我牵伸 • 主动抑制
经不断改进,至1946年确定国际统一肌力检查记录方法以 来,一直沿用将肌力分为6级的分级法。
MMT标准
• 0级:零(zero)无关节活动, 无肌肉收缩。
• 1级:微弱(trace)有肌肉收缩 但无关节活动。
• 2级:差(poor)去重力情况下 关节作全范围运动。
• 3级:可(fair)抗重力情况下 关节作全范围运动。
关节活动技术 主动助力运动
• 定义
– 部分需要肌肉收缩,部分需要借助外力完成的运动
关节活动技术 被动运动
• 定义
– 运动时肌肉不收缩,动作由外力来完成
• 方法
– 关节可动范围运动 – 关节松动技术 – 持续性被动活动 (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 )
Physical Therapy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物理治疗学范畴
运动治疗或运动疗法 以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 理疗 以各种物理因子为主要手段 电、光、声、磁、冷、热、水等
•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PT) 属医技人员(本院)
临床医务工作者 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 不同于医生和护士
康复治疗师(士)
• 位名称:康复治疗技师; • 直接上级:康复医学主任,技师长; • 本职工作:负责康复医学科病人的康复医疗工作; • 直接责任: • 1.在科主任,技师长领导下工作; • 2.严格执行康复医疗操作规范; • 3.根据病人病情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定期参加康复小组会议; • 4.负责本科室仪器的安装.保养和管理,并定期进行仪器的检修和鉴定。负责检查电源.线路,保证治疗和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康复科 齐成涛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物理治疗对人体作用 第三节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康复医学
康复基础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康复临床
康复相关
一、physical therapy概念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是利用 光、热、声、磁、电、力等方式,来提高人 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或重 建躯体功能一种专门的医学相关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