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申报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一直重视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了调动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积极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特组织专门的教师队伍对“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 进行开发和研究,到祝山等周边村庄实地考察、了解,形成了一套目标明确、特色鲜明、详实完整、科学严谨的校本教材-----《祝山青未了》,有专门的校本老师在七八两个年级使用。
我们泰安第十五中学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打造幸福课堂,激发师生爱国爱乡热情,形成具有鲜明的校园文化,积极的开展了泰山石敢当风俗文化进校园活动。
项目的优势与条件(600字左右)
开展泰山石敢当风俗文化进校园活动。本校具有以下优势:
优势一:领导重视。我校领导特别重视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了调动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积极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特组织专门的教师队伍对“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 进行开发和研究,到祝山等周边村庄实地考察、了解,形成了一套目标明确、特色鲜明、详实完整、科学严谨的校本教材-----《祝山青未了》,2009年该校本教材被区教育局评为全区校本教材一等奖。
2、协调配合,保障到位。我校专门划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教学指导等工作。不断创新优秀文化进校实践模式,注重加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教课程开发,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方式,使活动在学校广泛开展。
3、结合实际,创新形式。相关校本课程老师深入挖掘开发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的内涵外延,增加其吸引力和趣味性,使之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的影响力,使之在校园扎根、传承下去。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1、通过开展“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地方文化艺术的保护、保存、传承、传习工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打造幸福课堂,激发师生爱国爱乡热情,调动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积极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使学生具有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校外聘请教师0人
开设数
人数120人,占全校学生的10%
开展进校园项目的简要说明(600字左右)
泰山封禅大典《泰山石敢当》实景演出已成为泰山旅游的重要亮点,泰山石敢当信仰就源于泰山盛于全国,而位于泰山东麓祝阳镇境内的祝山的“石敢当”清代碑石,是迄今泰安地区首次发现也是惟一揭示“泰山石敢当”信仰缘由的历史文物,价值极大,而泰山及周边大大小小有价值的文物碑刻中没有发现一处记载“石敢当”由来的碑石,因此祝阳也极有可能成为有史料记载的石敢当信仰文化的发源地。
优势三:“地利优势”。泰山石敢当信仰源于泰山是确定无疑的,而2005年,在泰山东麓祝阳镇的祝山上首次发现了清道光七年祝山兴建“石大夫”庙时所立的泰山石敢当石碑,这也成为目前惟一可查的石敢当史料。是迄今泰安地区首次发现也是惟一揭示“泰山石敢当”信仰缘由的历史文物,价值极大,而泰山及周边大大小小有价值的文物碑刻中没有发现一处记载“石敢当”由来的碑石,因此祝阳也极有可能成为有史料记载的石敢当信仰文化的发源地。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亲赴祝阳镇的祝山上拍摄有关镜头并在电视节目中介绍相关情况。而泰安十五中作为祝阳镇一中就位于祝山脚下。这为我们进行石敢当文化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地理便利和人脉便利。
我校还组织多个“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兴趣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学校每学期都组织部分师生到祝山进行采风活动。
项目曾取得的成果描述 (500字左右)
我校自2007年对“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是组织专门教师研究开发了《祝山青未了》校本教材。该教材目标明确、特色鲜明、详实完整、科学严谨,并且可操作性强,已经在七八年级连续使用了六年,累计两千三百多学生上过这门课程。在2009年该校本教材被区教育局评为全区校本教材一等奖。
二、项目实施的计划
1、继续组织教师深入研究开发有关“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校本教材。并在我校师生中继续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2、实地培训培养专业老师。积极请校外指导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
第二阶段(2014年)
将重视传承和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制定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施方案,积极参与文化部门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围绕“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溯源、发展、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完善以“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祝山青未了》校本教材,并将“乡土文化研究会- 泰山石敢当文化兴趣小组”进行扩大提升,争取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让广大师生在研究学习中感受包括泰山之敢当文化在内的泰山文化之魅力。
第三阶段(2015年)
就我校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进行总结,争取受到泰安市的表彰,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推进工作,为这一活动的全面展开积累经验、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第四阶段(2016年后)
对我校非遗进校园活动进行总结和提升,继续将这项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课程化,学习课堂化、研究常态化。
泰山石敢当习俗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一种民俗现象,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民族认同价值、现实利用价值。要注重对泰山石敢当故事、风俗及其文化空间进行保护,及时记录整理、保存原真性的文字资料、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等。挖掘弘扬泰山石敢当习俗中“平安”、“和谐”、“正义”的文化内涵,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通过教材的编撰和实地培训培养了专业老师。
三是学校开设了校外教育基地,师生定期到实地进行学习、了解和采风活动。
四是在综合课堂中对“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围绕泰山石敢当的溯源、发展、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项目实施的目标、计划、策略和措施等(1000字左右)
一、项目实施的目标
4、狠抓落实,强化督查。我校按照目标要求,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学校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记入到年终的考核结果中。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盖章)
负责人日期: 年 月 日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盖章)
负责人日期: 年 月 日
学校性质
√□公办;□民办
全校班级数24个;全校学生人数1200人;
全校教师人数72人
学校负责人
职务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校长
项目联系人
职务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李峰
主任
451694877@
项目名称(注明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泰山石敢当习俗 国家级
具有该项目指导能力的教师数
本校教师4人(其中:专职4人,兼职0人)
石敢当习俗先后经历了早期石敢当的萌芽阶段、石敢当的变异阶段和兴盛阶段三个时期。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泰山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配天作镇”的,东岳庙里的东岳大帝手里所执的就是作镇之圭。而且泰山之镇与其它山岳不同,它威力无比,镇的是乾坤,因此有“泰山安则天下安”之说。由于泰山有镇乾坤之威力,因此取泰山上的一块小石头来镇宅安宅,当然会鬼邪俱逃。石敢当与泰山联系在一起,盖因如此。
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项 目申报 表
申报学校(章):泰安第十五中学
学校类型:初中
申报项目:泰山石敢当习俗
泰安市教育局制
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
学校名称
泰安第十五中学
通信地址
泰安岱岳区祝阳镇
邮 编
271034
学校类型
□小学; √□初中;□九年一贯制;□普通高中;
□完中;□职业高中;□其他( )
优势二:师资力量强。我校有多位历史专业毕业的年富力强的老师,对历史研究颇有造诣并有独到见解,更有几位老师热爱泰山文化研究并颇有建树,这些老师堪称“草根泰山文化研究专家”,而且学校专门成立了“乡土文化研究会”,石敢当文化研究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镇党委宣传部、文化站等文宣部门的重视。学校并有专门的校本老师在七八两个年级讲授泰山文化。
三、项目的策略和措施
为保障这项活动顺利有效的扎实开展,我校将采取以下措施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校将切实加强领导,把“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作为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这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努力渗透到各个学科,认真做实做好。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形成我校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争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教育成果的典型学校。
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4、进一步了解“泰山石敢当”的习俗文化,现状、发展、影响、前景等。
5、在我校营造人人知晓“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把我校建设成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
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其源义是灵石可以抵挡一切,其象征意义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间习俗。它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地。2006年,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泰安第十五中学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打造幸福课堂,激发师生爱国爱乡热情,形成具有鲜明的校园文化,积极的开展了泰山石敢当风俗文化进校园活动。
项目的优势与条件(600字左右)
开展泰山石敢当风俗文化进校园活动。本校具有以下优势:
优势一:领导重视。我校领导特别重视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了调动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积极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特组织专门的教师队伍对“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 进行开发和研究,到祝山等周边村庄实地考察、了解,形成了一套目标明确、特色鲜明、详实完整、科学严谨的校本教材-----《祝山青未了》,2009年该校本教材被区教育局评为全区校本教材一等奖。
2、协调配合,保障到位。我校专门划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教学指导等工作。不断创新优秀文化进校实践模式,注重加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教课程开发,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方式,使活动在学校广泛开展。
3、结合实际,创新形式。相关校本课程老师深入挖掘开发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的内涵外延,增加其吸引力和趣味性,使之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的影响力,使之在校园扎根、传承下去。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1、通过开展“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地方文化艺术的保护、保存、传承、传习工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打造幸福课堂,激发师生爱国爱乡热情,调动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积极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使学生具有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校外聘请教师0人
开设数
人数120人,占全校学生的10%
开展进校园项目的简要说明(600字左右)
泰山封禅大典《泰山石敢当》实景演出已成为泰山旅游的重要亮点,泰山石敢当信仰就源于泰山盛于全国,而位于泰山东麓祝阳镇境内的祝山的“石敢当”清代碑石,是迄今泰安地区首次发现也是惟一揭示“泰山石敢当”信仰缘由的历史文物,价值极大,而泰山及周边大大小小有价值的文物碑刻中没有发现一处记载“石敢当”由来的碑石,因此祝阳也极有可能成为有史料记载的石敢当信仰文化的发源地。
优势三:“地利优势”。泰山石敢当信仰源于泰山是确定无疑的,而2005年,在泰山东麓祝阳镇的祝山上首次发现了清道光七年祝山兴建“石大夫”庙时所立的泰山石敢当石碑,这也成为目前惟一可查的石敢当史料。是迄今泰安地区首次发现也是惟一揭示“泰山石敢当”信仰缘由的历史文物,价值极大,而泰山及周边大大小小有价值的文物碑刻中没有发现一处记载“石敢当”由来的碑石,因此祝阳也极有可能成为有史料记载的石敢当信仰文化的发源地。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亲赴祝阳镇的祝山上拍摄有关镜头并在电视节目中介绍相关情况。而泰安十五中作为祝阳镇一中就位于祝山脚下。这为我们进行石敢当文化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地理便利和人脉便利。
我校还组织多个“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兴趣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学校每学期都组织部分师生到祝山进行采风活动。
项目曾取得的成果描述 (500字左右)
我校自2007年对“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是组织专门教师研究开发了《祝山青未了》校本教材。该教材目标明确、特色鲜明、详实完整、科学严谨,并且可操作性强,已经在七八年级连续使用了六年,累计两千三百多学生上过这门课程。在2009年该校本教材被区教育局评为全区校本教材一等奖。
二、项目实施的计划
1、继续组织教师深入研究开发有关“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校本教材。并在我校师生中继续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2、实地培训培养专业老师。积极请校外指导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
第二阶段(2014年)
将重视传承和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制定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施方案,积极参与文化部门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围绕“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溯源、发展、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完善以“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祝山青未了》校本教材,并将“乡土文化研究会- 泰山石敢当文化兴趣小组”进行扩大提升,争取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让广大师生在研究学习中感受包括泰山之敢当文化在内的泰山文化之魅力。
第三阶段(2015年)
就我校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进行总结,争取受到泰安市的表彰,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推进工作,为这一活动的全面展开积累经验、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第四阶段(2016年后)
对我校非遗进校园活动进行总结和提升,继续将这项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课程化,学习课堂化、研究常态化。
泰山石敢当习俗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一种民俗现象,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民族认同价值、现实利用价值。要注重对泰山石敢当故事、风俗及其文化空间进行保护,及时记录整理、保存原真性的文字资料、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等。挖掘弘扬泰山石敢当习俗中“平安”、“和谐”、“正义”的文化内涵,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通过教材的编撰和实地培训培养了专业老师。
三是学校开设了校外教育基地,师生定期到实地进行学习、了解和采风活动。
四是在综合课堂中对“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围绕泰山石敢当的溯源、发展、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项目实施的目标、计划、策略和措施等(1000字左右)
一、项目实施的目标
4、狠抓落实,强化督查。我校按照目标要求,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学校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记入到年终的考核结果中。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盖章)
负责人日期: 年 月 日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盖章)
负责人日期: 年 月 日
学校性质
√□公办;□民办
全校班级数24个;全校学生人数1200人;
全校教师人数72人
学校负责人
职务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校长
项目联系人
职务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李峰
主任
451694877@
项目名称(注明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泰山石敢当习俗 国家级
具有该项目指导能力的教师数
本校教师4人(其中:专职4人,兼职0人)
石敢当习俗先后经历了早期石敢当的萌芽阶段、石敢当的变异阶段和兴盛阶段三个时期。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泰山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配天作镇”的,东岳庙里的东岳大帝手里所执的就是作镇之圭。而且泰山之镇与其它山岳不同,它威力无比,镇的是乾坤,因此有“泰山安则天下安”之说。由于泰山有镇乾坤之威力,因此取泰山上的一块小石头来镇宅安宅,当然会鬼邪俱逃。石敢当与泰山联系在一起,盖因如此。
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项 目申报 表
申报学校(章):泰安第十五中学
学校类型:初中
申报项目:泰山石敢当习俗
泰安市教育局制
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
学校名称
泰安第十五中学
通信地址
泰安岱岳区祝阳镇
邮 编
271034
学校类型
□小学; √□初中;□九年一贯制;□普通高中;
□完中;□职业高中;□其他( )
优势二:师资力量强。我校有多位历史专业毕业的年富力强的老师,对历史研究颇有造诣并有独到见解,更有几位老师热爱泰山文化研究并颇有建树,这些老师堪称“草根泰山文化研究专家”,而且学校专门成立了“乡土文化研究会”,石敢当文化研究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镇党委宣传部、文化站等文宣部门的重视。学校并有专门的校本老师在七八两个年级讲授泰山文化。
三、项目的策略和措施
为保障这项活动顺利有效的扎实开展,我校将采取以下措施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校将切实加强领导,把“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作为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这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努力渗透到各个学科,认真做实做好。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形成我校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争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教育成果的典型学校。
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4、进一步了解“泰山石敢当”的习俗文化,现状、发展、影响、前景等。
5、在我校营造人人知晓“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把我校建设成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
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其源义是灵石可以抵挡一切,其象征意义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间习俗。它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地。2006年,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